读《风流才女——石评梅传》
值得一听的有声小说

2风流才女石评梅传[牟云刘纪宏](引起社会轰动效应)
3荆棘鸟[牟云董浩]
4我的父亲邓小平[刘纪宏牟云](创中国广播史覆盖面之最,抛开周知因数后,也是很好的)
5白门柳(茅盾文学奖4)[牟云刘纪宏]
6烟雨蒙蒙
7各奔前程[李野墨牟云]
8永不瞑目[牟云刘纪宏]
9阴阳关·阴阳梦[刘纪宏牟云]
曹灿的作品我听过许多但收集到的很少,多数我也喜欢,有些题材受历史限制,今天故事的趣味性减少了,这里不做评论。仅列举一二:书剑恩仇录;李自成(茅盾文学奖2);少年天子(茅盾文学奖3);西游记;三国演义少儿版;水浒传少儿版;
瞿弦和张筠英的演播作品我也只有3个,但每个都堪称佳作:北国草[瞿弦和张筠英]、石评梅传[瞿弦和张筠英]、来来往往[张筠英]。
2亡魂鸟[李野墨李慧敏]
3平凡的世界(矛盾文学奖1)
4补天裂
5静静顿河
李野墨的成名作是《新星》,其他有影响作品还有:北京人在纽约,早年周恩来,历史的天空(矛盾文学奖6),八月桂花遍地开,笨花。需要说明的是,李野墨也播过武侠作品:剑侠情缘[步非烟]
牟云作品推荐:
牟云演播的作品很多(我所熟悉的有40多部),大多数我都喜欢,特推荐如下作品:
最近涌现出一些有实力男性演播人,且正处上升势头(这些人中,一些人的岁数应该和李野墨差不多,但成名要晚一些)。这里推荐一些我感觉比较好的人和作品。
易峰:演播时的瞬间情感爆发能力,略逊于牟云,与刘纪宏可以相提。他很会选择题材。到目前他演播的作品基本上是佳作,特推荐如下作品:1亮剑;2神雕侠侣(这个应属武侠言情)。需要说明的是,易峰也播过一些惊粟作品,如伤心致死,背后有人等(我不喜欢这类题材,不作评论)。
1神秘岛
《石评梅传》读书笔记

《石评梅传》读书笔记《石评梅传》是一部以古代女性石评梅为主人公的小说,描写了她从出生到成为一代名妓的一生,以及她在荆州府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这部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奋斗。
首先,小说以古早的世态炎凉为背景,将石评梅塑造成了一个百年难得一见的美女。
作者通过对她容貌的精致描述,使她成为所有男性追求的对象。
同时,她的美貌也成为她命运的转折点。
在封建社会,女性只有靠着嫁人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石评梅的美貌无疑使她在一开始就成为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
可是,她却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她宁可做一个以身相许的女子,也不愿自己的美貌被别人触摸。
其次,小说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
石评梅从小就生活在靠近京城的荆州府,这个地方是封建社会最为污浊的地方。
她的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供奉祖先为生。
在这个社会中,女性被认为是二等公民,只有承欢和服侍男性的责任。
而在石评梅的成长过程中,她看到的都是男人的权利和女人的无权。
她也看到了世俗之中的一些女子为了吃穿,屈尊就义的各种丑态。
因此,石评梅拒绝了嫁给庄僧的机会,选择了靠自己的手艺和才能过活。
然而,小说也展现了女性尽管遭受重重困难,但仍然能够坚持自我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无论是石评梅从窈窕淑女到珠圆玉润的发展过程,还是她机智地和官员辩论的情节,都体现了小说中女性的坚定、善变和智慧。
而石评梅的坚持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也使她成为了一个令人佩服的女性形象。
另外,小说中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妓女的歧视和不公。
石评梅作为一个妓女,在封建社会被视为妓女之首,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
而她也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才艺成为了许多贵族的宠妾。
然而,她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对妓女的歧视和压迫。
在庆寿庄事件中,她一度被认定为杀人凶手。
而最终,她只是一个妓女,根本无法追求自己的幸福。
综上所述,《石评梅传》是一部展现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困境和奋斗的作品。
通过揭示女性的压迫和不平等,小说呼吁读者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尊重。
小学美术教师教育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师教育教学随笔小学美术教师教育教学随笔1美术课上老师要不要做示范?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示范以后,学生就不主动思考探究了,绘画、制作时照搬老师的范作,全班千篇一律;有的老师则认为应当作示范,可以开阔学生思路,有利于学生自己创作。
我认为,老师的示范是必须的,但要合理有度。
首先,美术课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
,而示范是这方面最直接的体现。
适量的、适当的、适时的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本中虽然有一些艺术家作品和学生作业,毕竟版面有限,数量少。
老师现场做了示范,学生兴趣特别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美术技巧。
虽然现在的美术课强调课程的本位性,,不强调技法,但基本的美术技能还要学习。
如中国画的勾皴点染,如果不示范,学生就不明白什么是中锋、侧锋,什么是斧劈皴,什么是荷叶皴,这些专业术语只用语言是很难说清楚的。
教学演示就不同了,它非常直观清晰,具有过程的展现性、亲切感和易于接受的特点,能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老师在进行示范时,要与学生展开交流与对话,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理解与借鉴的基础上,脱离范画,表现自我。
其次,老师示范的目的意在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表现的难点,不是提供标准答案和结论。
要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我构想。
因此,示范时力求”活“与”精“,只示范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即可,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学生就变成了模仿一族。
再次,示范要有正反两方面。
在美术课堂上,比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示范时正反举例,更直观。
如讲授《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时,老师不能只出示正确的透视范画,还可以出示几张错误的透视图例,比较之下,学生更容易掌握透视知识,避免错误,少走弯路。
第四,老师示范要有“度”,不能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
示范时要“少”而“精”,适可而止,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的余地。
对于技法、重难点要全面示范;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个别辅导,不能直接画在学生作业上;修改示范要及时,又不能太多,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住方法。
寻觅一代才女石评梅的足迹(组图)

寻觅一代才女石评梅的足迹(组图)2015-05-06 05:39石评梅雕像。
石家后人—八旬老人石钦林。
她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结识了李大钊、鲁迅等一批革命先行者;她与高君宇苦恋,留下了一个新文化运动骁勇女将的身影。
五四前夕,笔者走进小河村,探寻石家花园里一代才女石评梅的成长足迹—核心提示“梅艳京华香凝故里!”石评梅,“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才华横溢,著作甚丰,是“五四”新文化开创时期的著名女作家。
特别是她与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高君宇的生死之恋,令人感叹不已!一个独闯京华的女子,是什么培育了她的精气神呢?或许,就是她的故里,这个有着悠长历史的小河村赋予了这个柔弱女子钢铁一般的性格。
评梅祖居石家花园,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物质遗产,更因为有了评梅精神的支撑,显得更加厚重。
“鸡鸣了,我披起衣服起来,草草梳洗后便走出山门,想看看太阳出山时的景致。
一阵晨风吹乱了我的散发,这时在烟雾迷漫中又是一番山景,我站在山峰上向四周眺望,觉得天风飘飘,云霞烟雾生于足下,万山罗列,如翠笏环拱,片片白云冉冉飘过,如雪雁飞翔,恍惚如梦,我为了这非人间的仙境如痴如醉……”—石评梅《红鬃马》石评梅的这段文字描述的就是她在故乡—阳泉市小河村石家花园看日出的景象。
五四前夕,花开了,草绿了,笔者乘兴走进有着1600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小河村,探寻华彩遗存的石家花园里一代才女石评梅的成长足迹。
深宅大院走出一代才女山村街巷的结构和许多古建筑依然保留着原始的旧貌,彰显着这座文明古村的文化魅力。
下车后,远远就可以看到石评梅的雕像,一身五四时期的装束,风度翩翩、飘逸脱俗。
沿广场旁走过一弧形的石头长坡,就进入了笔者慕名已久的石家花园。
一进大院,碰到一位身板硬朗、笑容慈详的老者,他自我介绍叫石嵚林,已80岁,是石家的第十四代传人,按辈份叫石评梅姑姑。
听说笔者专程来拍摄石家花园,他热情介绍起来:大院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距今已有270多年历史。
石作骨髓,梅为气息——读《石评梅作品集·散文》有感

石作骨髓,梅为气息——读《石评梅作品集·散文》有感陈秀珑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通过对石评梅散文的阅读,作者体会了其散文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品读了她作为五四时代精英的文化品格,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以情感人;文辞绚烂;时代精英石评梅,一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应该忽略而终究被忽略了的名字。
她是20世纪20年代继冰心、冯沅君之后,与庐隐齐名的女作家,作为一个文学多面手活跃于新文学的星空,她为我们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哀婉凄艳的文字,还有至情至性、不流于世俗的寒梅品格。
一、以情感人的流浪者石评梅的散文具有强烈的以情感人的力量。
在她的散文世界里,我们触摸到的是一颗充满矛盾与悖论的心,这颗心既冷傲、脆弱、孤独又敢于质问苍天,敢于批判命运。
她不是故意为文,而是歌哭之情充溢于心,欲罢不能。
尽管有不成熟处,但她写得真诚坦率,写得浓郁热烈,使你似乎于字里行间体味到她情感的强烈与厚重;使你看到她的为人,她的性格:善良而又深沉,聪慧而又倔强,勤思而又多情。
她在写到高君宇时是如此,写到父母与女伴,写到许多朋友与各色人物时,都是如此。
《我只合独葬荒丘》展示了一个动人景象:她在雪天去陶然亭悼念高君宇,用手指在雪罩了的石桌上写下“我来了”三个字。
这是名副其实的“情景”,不言一语,而一切尽含情。
此外,她的散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是“泪”字:“泪水”,“泪泉”,“泪痕”,“清泪”,“血泪”,“残泪”,“旧泪”,“新泪”,“挥泪”,“垂泪”,“碎心落泪”,“忍痛含泪”,“和泪共饮”,“欲哭无泪”,用尽了泪的组合。
石评梅前期散文格调凄清缠绵,有极强的抒情色彩和诗意色彩。
觉醒——迷茫——抗争,是五四时期女性作家自我书写的三重奏,石评梅在觉醒后的迷茫中写下了大量美文。
在《噩梦中的扮演》中,她写道,“我流浪在人世间,曾度过几个沉醉的时代,有时我沉醉于恋爱,恋爱死亡以后,我又沉醉于酸泪的回忆,回忆疲倦以后,我又沉醉于毒酒,毒酒清醒以后,我又走进了金迷沉醉五光十色的滑稽舞台。
中国长书演播艺术家漫评

中国长书演播艺术家漫评-----献给我国长书连播六十周年纪念作者:袁聆我国电台和电视台的长书连播,包括小说连播和评书连播,已有六十年的历史。
在电视尚未普及之前,长书连播是极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广播节目。
电视普及之后,不少说书人又走向银屏,为电视节目增加了一个亮点。
几十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长书演播艺术家,198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曾请全国最受听众欢迎的十位长书演播家介绍演播经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小说连播研究会从1991年起每两年搞一次优秀演播艺术家评选。
在此,笔者就其中影响较大的长书演播家做一评述。
有人把长书演播家分为播音员派、话剧派和评书派,这一分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严格,播音员和话剧演员的演播风格有时并不易区分,发音方式基本上都是字正腔圆,而且有些演播者有过播音和话剧演出的双重经历。
但总体上来讲,播音员派发音更加规范严谨、清脆悦耳,话剧派更注重各种拟声,评书派则更加通俗活泼,自由发挥较多。
本文对这三派不做过分区分。
关山:本名丁威,著名播音员、播音指导,原天津台播音部主任。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开始播讲长篇小说。
其特点是音域宽、音质美、清脆悦耳、铿锵顿挫,声情并茂,朴实自然,轻柔时如春雨润物、激扬时似万钧雷霆。
关山不太赞成搞维肖拟声,他追求神似,用纯语言艺术把《红旗谱》中的朱老忠、严志和、老奶奶、运涛、老驴头、春兰、严萍、冯老兰等不同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刻画得生动鲜明,跃然入耳。
关山尤擅长演播部队题材的作品,对侦查活动和战斗场面播得非常精彩。
关山的小说是播音界的一座巅峰,研究中国小说演播史,绕过关山将永远是不完整的。
自1959年播第一部小说《青春之歌》起,关山演播过二、三百部小说(其中长篇一百余部),影响较大的有:《欧阳海之歌》、《红旗谱》、《林海雪原》、《暴风骤雨》、《海啸》、《闪闪的红星》、《桐柏英雄》、《战斗的青春》、《渔岛怒潮》、《高山下的花环》、《津门大侠霍元甲》、《四世同堂》(与赵琮婕合播)、《乔隆飚》、《生活变奏曲》、《乔厂长上任记》等。
《石评梅传》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石评梅传》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石猴子》读书笔记即使猜到了结尾,也不一定能猜到过程。
月黑风高的夜晚,在美国的领海内,一艘运载非法移民的船只为我们拉开了一场时间、智慧与能力的较量。
无疑,只要是阅读经验丰富的读者在一开始就能猜到小说最后的结尾:“幽灵”被捕,正义得到伸张,邪恶受到惩罚。
但是我们却很难猜到破案的过程,以及故事那回环曲折的情节。
一部好的侦探推理小说,总有一部分是让我们猜不到的,而正是这猜不到的内容会带给我们无比美好的阅读体验。
正如一句话说的“阅读之前没有真相”。
蛇头“幽灵”与林肯·莱姆之间的时间赛跑,张、吴两家人的劫后余生,无一不为整本小说增添了紧张的气氛。
我们紧随莱姆的脚步,仔细阅读每一份案件记录表,认真分析每一个案发现场,拨丝抽茧,力求从细节中找出答案。
开始,我以为桑尼是“幽灵”的助手,但不是;后面我以为“约翰·宋”是个好人,但也不是……当我跟随作者的脚步,揭开“幽灵”的伪装的时候,我大为震惊,关安,如此聪明的一个罪犯,如果抛开他的罪行,他有着强烈的个人魅力。
细节是侦探小说的灵魂,没有细节就没有线索,也就没有人物的塑造。
在书中,作者通过细节的描述,为我们刻画了出了精明的警探、邪恶的“幽灵”以及极力挣扎生存的偷渡者;通过细节的描述,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幅令人不忍直视的犯案现场,如此,我们怎能不被深深吸引……高手对弈,步步为营,随着故事的推进,紧张的气氛时刻笼罩着我们,同时,我们也无不在苦苦思索:“幽灵”在哪里?怎么抓住他,偷渡者们是否能逃出“幽灵”的恶爪……读侦探悬疑推理小说,无疑是大脑的享受,我们开动大脑紧跟作者的脚步,一步步接近真相,接近目标,环环相扣,逻辑紧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紧张,会懊恼,偶尔会失落,最多的是会兴奋。
正如《人物》对《石猴子》的评价一样:令你时时刻刻胆战心惊!迪弗的小说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让你握在手上,一颗也不得安宁。
第二篇:《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中国长书演播艺术家漫评

中国长书演播艺术家漫评-----献给我国长书连播六十周年纪念作者:袁聆我国电台和电视台的长书连播,包括小说连播和评书连播,已有六十年的历史。
在电视尚未普及之前,长书连播是极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广播节目。
电视普及之后,不少说书人又走向银屏,为电视节目增加了一个亮点。
几十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长书演播艺术家,198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曾请全国最受听众欢迎的十位长书演播家介绍演播经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小说连播研究会从1991年起每两年搞一次优秀演播艺术家评选。
在此,笔者就其中影响较大的长书演播家做一评述。
有人把长书演播家分为播音员派、话剧派和评书派,这一分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严格,播音员和话剧演员的演播风格有时并不易区分,发音方式基本上都是字正腔圆,而且有些演播者有过播音和话剧演出的双重经历。
但总体上来讲,播音员派发音更加规范严谨、清脆悦耳,话剧派更注重各种拟声,评书派则更加通俗活泼,自由发挥较多。
本文对这三派不做过分区分。
关山:本名丁威,著名播音员、播音指导,原天津台播音部主任。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开始播讲长篇小说。
其特点是音域宽、音质美、清脆悦耳、铿锵顿挫,声情并茂,朴实自然,轻柔时如春雨润物、激扬时似万钧雷霆。
关山不太赞成搞维肖拟声,他追求神似,用纯语言艺术把《红旗谱》中的朱老忠、严志和、老奶奶、运涛、老驴头、春兰、严萍、冯老兰等不同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刻画得生动鲜明,跃然入耳。
关山尤擅长演播部队题材的作品,对侦查活动和战斗场面播得非常精彩。
关山的小说是播音界的一座巅峰,研究中国小说演播史,绕过关山将永远是不完整的。
自1959年播第一部小说《青春之歌》起,关山演播过二、三百部小说(其中长篇一百余部),影响较大的有:《欧阳海之歌》、《红旗谱》、《林海雪原》、《暴风骤雨》、《海啸》、《闪闪的红星》、《桐柏英雄》、《战斗的青春》、《渔岛怒潮》、《高山下的花环》、《津门大侠霍元甲》、《四世同堂》(与赵琮婕合播)、《乔隆飚》、《生活变奏曲》、《乔厂长上任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风流才女——石评梅传》有感
彭州市丽春中学万骥
苍茫暮色中,一位如花的少女沿着田野间的婉延小路款款而来,走向她牵挂心怀的一个墓碑,那里长眠着她的恋人,也镌刻着她们生死相恋的爱情故事.---这就是高君宇与石评梅的今生未了情.
初次听说石评梅、高君宇这两个名字,大概还是在198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了著名作家柯兴的长篇传记文学《风流才女——石评梅传》,被两个主人公的命运所吸引,后来多次阅读这部小说,并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了石评梅的一些著作,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两人的事迹,由此知道了《墓畔哀歌》,知道了她的作者:中国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石评梅,了解了中共早期的革命活动家、中共“一大”为数不多的参加者之一高君宇,以及他们之间的故事,并由此了解一生不幸,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的庐隐,了解“梅花小鹿”之间纯真无邪的友谊。
石评梅—一个17岁的晋东才女,在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身边承欢撒娇的时候,带着纯真的文学梦想和对未来新生活的无限憧憬,孤身远赴北京,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却没曾料到,从此一脚踏进人生无边苦海:在这里,初恋受挫的评梅结识了她的山西同乡,毕业北京大学英语系、中共早期的革命活动家、中共“一大”为数不多的参加者之一、她26岁短暂不幸一生中的千古知音、她生生死死的恋人高君宇,他们真诚相爱,生未成婚、死后并葬荒丘,共同演绎了一出“纯真高洁、凄美绝伦”的千古爱情绝唱。
“才如江海命如丝”,苍天是如此的不公,它给了评梅如花的容貌,却没有同时赐予她浪漫、甜美的爱情,它给了评梅如海的才气,却没有假以天年,让她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短短的26年。
然而,苍天又是如此的慷慨:它虽然没有成就评梅于当时,却成就评梅于千古。
1956年周恩来总理曾经强调保存在北京陶然亭公园里的“高、石之墓”,他说“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
1982年邓颖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我和恩来同志对高君宇和石评梅女士的相爱非常仰慕,但他们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君宇同志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
……缅怀之思,至今犹存。
”
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展开,评梅和君宇,红叶题诗、象牙戒指、合葬荒丘等纯洁、凄美的爱情结局,强烈的震撼着我的心灵,详读之后心生崇敬,如果有机会去北京,一定要到陶然亭公园,在二人的情殇归宿处祭奠他们,在他们并葬的“高、石之墓”前,荡涤自己布满世俗尘灰的心灵。
石评梅,名“汝壁”,小名“心珠”,因为酷爱梅花的高洁,自号“评梅”生于1902年,山西平定人,是“五四”时期活跃于北京文坛的著名女作家,著有《涛语》、《祷告》、《偶然草》等书,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她十七岁的时候考入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女子部学级主任。
从教之余,她努力于文学创作,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高君宇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五四”运动中他和许德珩、匡互生等学生代表率先冲进赵家楼,他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1920年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他被推为第一任书记;他是建党时期的第一批党员;曾经当选为“二大”的中央委员;他曾经兼任中国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总务股主任,致力于国共合作反对军阀政府;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在广州协助孙中山镇压企图推翻革命政府的商团叛乱;他曾经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热忱的“红娘”……。
石评梅是高君宇生命中最挚爱的女性,他们在同乡会上相识,共同的进步追求和兴趣使二人相互吸引。
高君宇家中曾有过包办的不幸婚姻,在心灵受过创伤后对石评梅产生了极其真挚纯洁的感情。
石评梅虽然也爱对方,却因初恋失败抱定独身主义的宗旨而固守着“冰雪友谊”的藩篱。
高君宇曾在红叶上题诗表白自己对评梅的爱情,但是却遭到了评梅的拒绝。
高君宇内心十分痛苦,但仍然以尊重的态度写道:“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
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为了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高君宇特意从广州买了两枚象牙戒指,一枚连同平定商团叛乱时用过的子弹壳寄给北京的石评梅作为生日留念,另一枚戴在自己手上。
石评梅戴上了这枚特殊意义的象牙戒指,“用象牙的洁白和坚实,来纪念我们自己静寂像枯骨似的生命。
”
爱情是可贵的,但高君宇始终把社会使命放在首位。
他在一封信中对石评梅说:“我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的,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石评梅理解、支持高君宇的革命行动。
石评梅在爱情上,一方面她爱得那么执著;一方面她又爱得那么痛苦。
感情与理智,爱欲与道德,时时在内心交战;但终未能冲破自己筑起的藩篱,实现自我超越。
直到高君宇积劳成疾病危(高君宇和父母包办的妻子离婚了)评梅才以真心相许,觉悟了“从前太认真人生的错误”。
可惜1925年3月5日凌晨,高君宇阑尾炎导致败血症突然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年仅29岁。
高君宇突然去世,对石评梅犹如晴天霹雳。
她后悔当初抱定“冰雪友谊”的藩篱,没有和高君宇走到一起。
3月29日,高君宇追悼大会在北京大学三院大礼堂举行。
高君宇遗像两旁是石评梅送的挽联、挽词。
一边是挽联:
君宇千古
碧海青天无限路,
更知何日重逢君。
评梅挽
另一边高悬着白布横幅,上面是石评梅题写的将近30句的诗体挽词。
5月8日,根据高君宇的遗愿由石评梅和高君宇的胞弟高全德出面将高君宇安葬在北京陶然亭。
陶然亭不但是高君宇生前经常秘密活动的地方,也是他和石评梅经常漫步的地方。
石评梅在高墓周围亲手植松柏十余株,用白石砌成长方形墓,正中竖了一座尖锥形的四角石碑,碑文是石评梅手书,遒劲、潇洒,凝聚着无限深情: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这是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几句
死后我替他刊在碑上。
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
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
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评梅
石评梅为高君宇题写的碑文,这碑文是评梅从心底里发出的深情,它蕴含着至死不变的爱恋,和铭心镂骨的哀痛!
从此,她每个星期天和清明节都要到陶然亭畔君宇的墓前,挥泪祭洒,悼亡追悔。
她说她和君宇“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
她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和爱,全部献给死了的君宇,并作一首《墓畔哀歌》表达刻骨的思念之情: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
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
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红豆,
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
我愿意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
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
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人们可以想像得到,高君宇去世后,石评梅去墓畔看望他的时候,那种枯如槁木的心情。
高君宇去世三年后,评梅终于把所有的眼泪都流到了高君宇的坟头,并且把高君宇的遗著全部整理完,全部重抄、誊清,就要给他出版了!
1928年9月18日,石评梅在北京西栓马桩8号寓所感到剧烈头痛。
但她以为身体不舒服是常有的事,所以还是照常去学校教书。
但病情日益加重,她被送进旧刑部街山本医院,不久开始昏迷。
9月23日转到协和医院,诊断为急性脑炎,悲伤过度引起。
9月30日,年仅26岁的才女石评梅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在泣血哀吟中走完了短暂的一生,她终于践行了自己的诺言,随高君宇而去了。
巧合的是石评梅和高君宇在同一个医院,同一个病室,几乎是同一个时间——凌晨逝世的。
“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评梅的朋友们根据她生前的遗愿,把她葬于陶然亭内高君宇墓旁,并建造了一座同高君宇墓碑相同的墓碑,后人统称两墓为“高石之墓”。
这里,记载着两个年轻人的爱情与痛苦,记载着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高、石的爱情虽然像闪电、像彗星般迅逝,但他们“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精美”的人生誓言,却永远散发着凄艳动人、璀璨夺目的美丽光芒。
物欲横流的今天,还有这般凄美、高洁的爱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