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学大作业论文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通用6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通用6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1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及时的干预机制,能有效地减少大学生突发心理问题。

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全体筛查、四级预警;干预机制主要包括宣传干预、教育干预、活动干预、咨询干预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干预高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德才兼备,更要身心健康,只有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有可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而,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自伤或伤人现象时有发生,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既要做好知识普及和心理疏导,更要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建立突发心理问题预警干预机制,有效减少大学生突发心理问题,进一步构建安全和谐的大学校园。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1、工作队伍不健全。

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都交给学生思政辅导员完成。

一方面学生辅导员可能并没有经过多少专业训练;另一方面其本身就负责众多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对象多,工作任务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法完全及时掌握。

此外,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数量不够,有些高校有几千上万的学生,却只有一名心理健康专职工作人员,甚至有的高校连一名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也没有。

无论是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还是突发个案出现时及时有效的处理,相较于国外高校,每两千名学生就配备一个心理教育专职工作者的情况来说,国内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不健全,远远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2、预警机制不完善。

高校新生入学之初,通常都会进行心理普测。

但心理测试结果是否引起高度重视,是否及时反馈给相关学院及班级,是否对“特殊”学生予以重点关注,持续追踪?很多高校这些环节没有步步落实,那么心理普测就会流于形式,甚少发挥作用。

大学生心理学大作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学大作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学》小学期期末作业(2011年7月)自我个性(人格)分析学号:________201092052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耿亮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英1001_____________2011年7月6日自我个性(人格)分析一、什么是人格1、个性的定义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

一般来说,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

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曾综述过50多个不同的定义。

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预测一个人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 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

”2.个性的结构从构成方式上讲,个性其实是一个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组成:1)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学⽣⼼理健康论⽂⼤学⽣⼼理健康论⽂(精选5篇) 在各领域中,⼤家都有写论⽂的经历,对论⽂很是熟悉吧,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如何写⼀篇有思想、有⽂采的论⽂呢?下⾯是⼩编整理的⼤学⽣⼼理健康论⽂(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学⽣⼼理健康论⽂篇1 摘要: 解决⼤学⽣中⽇益严重的⼼理问题是当前⼤学⼯作的重要内容;⼈格缺失、⼈际交往困难、恋爱情感波动和学习、就业压⼒是造成⼤学⽣出现⼼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些⼤学⽣的⼼理上存在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危害着青年学⽣⾝⼼健康,阻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建⽴科学、有效、灵敏的⼤学⽣⼼理危机⼲预机制,对解决⼤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 ⼤学⽣,⼼理问题,解决⽅法 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素质⼈才是⾼校⼯作的重要⽬标。

⼀直以来,⼤学⽣都被认为是受命运青睐的天之骄⼦,他们具备了各⽅⾯的良好素质,是优秀的代名词。

但是,从当前反映的⼀些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在校⼤学⽣存在各种各样的⼼理问题,潜伏着⼼理危机。

⽐如,缺乏⾃信,⾃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及社会适应能⼒差,⼈际交往有障碍等等。

杨叔⼦院⼠曾经提出:“智商越⾼,情商出现问题,对社会的危害越⼤。

”因此,分析解决当代⼤学⽣⼼理问题,缓解⼼理压⼒已经成为各⼤⾼校亟待解决的重⼤问题。

从个体发展的⾓度来看,⼤学⽣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过度转变时期。

在这⼀阶段中,容易出现考上⼤学的⾃豪感和处理问题能⼒不⾼的⾃卑感的⽭盾冲突,强烈的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盾冲突等⼀系列问题。

这些⽭盾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会影响学⽣的健康成长,容易出现⼼理问障碍。

从学校环境⽅⾯来看,⾼中时期的学习、⽣活环境与⼤学时期的学习、⽣活环境有着很⼤的不同。

⾼中的学校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的成绩问题,只重视升学率。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大学参与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摘要:大学毕业生作为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

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就业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心理调适;人格 ?Abstract: University students assume high expectations of the society and their parents and they themselves are eager to be successful as well. Meanwhile,the society proposes strict requirements for them. All these factors make university students confronted with much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as a result harbor much psychological confusion. This paper,after analyzing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employment,? puts forward approaches to adjusting the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in employment,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alit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ir employment.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obstacl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personality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10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10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10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教育的阶段,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学习乃至情感问题都已经全面进入竞争化加剧的轨道,对大学生开展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直面挫折的能力,同时优化高等教育的心理素质教育,意义深远。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视不足、师资匮乏、流于形式、渠道单一、体系不完善、针对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并据此对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一、引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视不足、师资匮乏、流于形式、渠道单一、体系不完善、针对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

解决办法,以优化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提升高校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为社会培养博学多才且拥有较好心理素质的有用之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1.重视不足,师资匮乏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重心在于对学生的德与智方面的培植,心理健康领域在以前很长时间内一直是教育的盲点。

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接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就整体需求而言,这种提升还是远远不足。

目前众多的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政策与宣传上,缺乏整体规划,难以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

此外,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匮乏也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普遍问题,就现实情况而言,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往往由辅导员或者其他职能部门的老师兼任,由于专业知识不足以及身兼数职,相应的心理指导职能得不到较好的发挥,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

2.流于形式,渠道单一3.体系不完善,针对性差摘要:主题式案例教学逐渐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青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师要想用好主题式案例教学,必须把握好“五度”取向,即主题选定的适切度、案例选取的积极向度、问题设置的开放度、师生互动的倾心度和教学活动的效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主题式案例教学的作用,有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优秀3篇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优秀3篇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优秀3篇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篇一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至今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还是主要定位于防治性,以解决少数学生的问题为目标,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这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性功能应该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心理发展,而积极心理学在这一方面恰巧能提供较大的帮助。

本文尝试从积极心理学下的理论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为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实证支持,同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可能性、必然性给予解释,对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特征、功能进行阐释;第二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第三部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去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篇二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上了8周的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

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罗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门课是我初次学习,我觉得在课程安排和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吸引人也很实用。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8篇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8篇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8篇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8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摘要】实践证明,大学的心理教育课程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各高校要充分的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养成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大学生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进入到转型期的阶段,社会压力逐步增大,社会结构大幅调整,这些都使当前的大学生们在毕业之后,感到各种压力交织增大。

致使有许多大学生会感到社会现实与学校学习生活反差太大,有了无所适从、茫然若失和倍感迷茫的心理反映。

对于适应环境、管理成才、人际关系、交友恋爱和求职择业等现实问题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心理困惑和矛盾会日益突出和递增。

所以,这些社会现实与学校的巨大反差,都在进一步的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由于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基数较大,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重视。

在大学开设心理教育课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素质健康的时代发展需求,更是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性要求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可以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有很大程度是要依赖于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的质量,心理健康课程更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措施之一。

同时,开设心理教育课也是高校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和必要的途径之一。

在心理教育方面,许多高校都对心理教育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摸索出来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果。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心理教育也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其内容、形式、教学方法和目标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状态,并且在其中有许多的问题出现,使得心理教育的教育程度和目标都很难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三篇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三篇范文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篇一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社会实践这一问题,通过分析社会实践的心理效应,探究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从新的视角提出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社会实践来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使纸上谈兵的教育体系更具有时效性。

关键字社会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义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大学生处在读书生涯与社会生涯的转型阶段,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为值得关注,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主动了解社会,正确认识社会,从而不断调整自己态度,行为,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把社会实践与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才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因缺乏社会实践而引起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许多心理问题,诸如学习压力,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理想与现实冲突,考研与就业焦虑,经济困难等等,但因缺乏社会实践而引起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自我意识冲突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虽然如此,因只有学习经历少有生活实践经历的中学毕竟对人生的认识较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些大学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不够稳定,在这一时期内,他们会经常产生一些自我意识冲突。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冲突。

第二,独立的我与依附的我的冲突。

一方面,进入大学离开了父母还存在依赖心理,另一方面,不断成熟的自我渴望独立。

同时,自己对自己有理想与规划,从单一的学习价值评价体系变成到综合的能力价值评价体系,大学生对生活的憧憬与现实还存在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学》小学期期末作业(2011年7月)自我个性(人格)分析学号:________2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耿亮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英1001_____________2011年7月6日自我个性(人格)分析一、什么是人格1、个性的定义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态度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即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的。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

一般来说,个性就是的简称,在西方又称。

个性,在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G.W.Allport)曾综述过50多个不同的定义。

如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的全部品质。

”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预测一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 心理学家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

”2.个性的结构从构成方式上讲,个性其实是一个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组成:1)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系统的动力结构。

它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

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

由此可见,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2)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

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其中能力,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

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

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气质,一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大部分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及后天的教育,就像各种不同阶级有着不同气质的人一样;性格。

性格指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物(客观现实)的基本态度及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而性格有。

3)自我意识——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方面,如自尊心、自信心等。

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的自动调节结构。

有的学者还把自我意识称为自我调控系统。

个性结构的这些成分或要素,又因人、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互相排列组合,结果就产生了在个性特征上千差万别的人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中的个性特征的变化。

而心理过程是个性产生的基础。

3.个性的功能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给了我不同于他人的人格气质,是我区别他人的重要标志,个性确保我完成各种活动。

二、自我个性的描述1.能力、气质、性格特点能力:我在软件学院学生会办公室担当了一年干事。

学生会办公室是其他部门举办活动的地方,在学生会办公室的这一年干事历程中,我参与组织了许多次活动,每次活动都感觉对自己的能力上有了很大提升,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我比较喜欢数学,物理等学科,对于理科的东西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和感觉,或者叫做天赋吧。

我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理解力和推理能力,处于平均水平,和大多数人差不多。

我的学识和才能足以对付一般的学习任务,但对有些高级的智力活动可能存在难度。

气质:我倾向于好脾气、情绪开朗、待人热情、易合作,心软慈爱,能适应环境。

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会主动与陌生人攀谈,能迅速与人组成较活跃的集团,对人宽宏大量,怕批评,热切地盼望参加社交活动。

性格特点:我向于好冒险,勇于社交,放任主动,喜欢探求新事物,并富于情绪反应,在与异性接触中会给人“脸皮较厚”的印象,常粗心大意,忽视细节,我有时还固执任性,注重实际,有时显得冷酷,办事有逻辑性,安于自足,自恃其力。

2.情绪、情感、行为特点身为软件学院的一份子,在大部分时间里,我是一个客观冷静的人,非常理性,特别喜欢用事实向同学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的情感冲动而又有些急进,有聪明的脑筋和明显的直觉,能创新,勇敢,专横,能够抑制过强的意志和专横地想自行其是的欲望,能明智地利用分析能力。

但有的时候,我的情绪有时不太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好像听辅导员说软件学院这一届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很差的。

有时候我再问自己: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只是一本小小的学生证或毕业证?读大学,究竟又是读什么?难道是读大学校园里那些建筑、草木和池塘?何况咱们软件学院建院才十年,搬到独立校区才五六年,也没有那种历史名校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学术精神在里面。

我们C++专业课一周才一节,整个学期也没有几节课,而一些技校中专一上来就学JAVA,只学两年,出来就能立即上手工作。

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能够将长篇的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能够凭借几百万一台的医疗仪器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照样可以拿手术刀,古时候的中医甚至能够悬丝把脉,仅凭一根丝线就能为病人开药方并保证药到病除……有时候,自己作为大学生,感到对自己的优势和前途感到很迷茫,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方向,情绪莫名的低落。

三.影响人格的因素1.社会影响社会上拜金主义盛行,对人格有巨大影响。

我记得小时候说起理想,很多人都说是科学家,觉的科学家很神圣;现在问起大家,都不是科学家了,都是什么挣钱当什么。

有一个报道说:有人问学生贪官好吗,学生回答,自己十分想当贪官,又有钱又有势,还能包二奶。

现在的人格十分受社会影响。

我本身也离自己的理想越走越远。

2、家庭对人格的影响家庭对我人格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小时候家里就特别穷,有很事都是从小都我自己干,洗衣服,做饭什么的。

小时候父母都是努力工作,没有时间照顾我,我有时就被送到了姥姥家。

姥姥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她教我怎么样做人,塑造我的人格。

姥姥教我要懂得谦让,看到好吃的要首先想到辛苦的长辈。

看到大人们在打电话时,主动把电视的声音关小一点……等等,塑造我的人格。

我父母都是老师,他们为人师表,我也看在眼上,记在心里。

母亲曾经是石家庄无极县东莞小学的校长,她没有走后门,没有靠关系,凭着一个女强人的坚韧和不服输,胜任了校长的位置。

我也要像母亲一样,坚持到底。

因为父母都是教师,我家中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我记得我在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看一些科普读物,稍微大一点就看物理化学书。

我的人格中也培养了一种骨子里的学术气氛,性格变得更富有思考性。

我的一整个家族中都传承着一种理念:不怕输,不服输,坚韧敢于挑战。

3.学校教育影响教师也许是对我发展最为至关重要的人物之一,其影响对我的一生都有重要意义。

教师往往是我崇敬的对象,学习模仿的榜样,我不仅从教师那里学习知识而且学习怎样为人。

教师的言行、举止是他们观察、模仿、学习的对象,教师的行为影响着我行为的养成。

教师的思想、信念、价值观潜默移化地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形成。

教师对我行为的赞赏或批评塑造着我的行为特征。

教师对我的期望水平影响着我自我发展的动力。

从小学到大学,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身上那些灼灼闪光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我的人格有一大部分来自于老师的影响。

4.个人认知的发展个人认知的发展影响到了我个性的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小的时候,认知不太完全,什么事情都是出自于本我。

随着年龄长大,认知发展,我的个性出现了改变。

在少年期,我的个性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性格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型和幼稚型的综合矛盾。

当我到了青年初期,已经接近成人,智力接近成熟,抽象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完善个性(人格)的措施方法古人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的看法是,学习别人的优良品质,克服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就可以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了。

防止过度自卑1. 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改变自己2. 应客观、正确、自觉地认识自己、无条件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做到扬长避短3. 正确地表现自己,对自己的经验持开放态度,同化自我但有限度4. 根据经验,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分潜能和现在表现5. 对外界影响相对独立,正确对待得失,勇于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

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容忍防止过于自我为中心1.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重视自己也不贬抑他人,自觉地把自己和他人、集体结合起来,走出自我的小天地。

2.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估自己,多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感受、关心他人。

防止苛求完美1.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人不能十全十美,一个人应该接纳自己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

2.有正确的评价参照体系和立足点,按照自己的实际评定自己的价值。

3.目标合理恰当,符合自己的实际。

4.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欣赏自己的独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