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课本答案习题 第十三章习题解答

习题十三13-1 如题图13-1所示,两条平行长直导线和一个矩形导线框共面,且导线框的一个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到两长直导线的距离分别为1r ,2r 。
已知两导线中电流都为0sin I I t ω=,其中I 0和ω为常数,t 为时间。
导线框长为a ,宽为b ,求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
解:无限长直电流激发的磁感应强度为02IB rμ=π。
取坐标Ox 垂直于直导线,坐标原点取在矩形导线框的左边框上,坐标正方向为水平向右。
取回路的绕行正方向为顺时针。
由场强的叠加原理可得x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00122()2()IIB r x r x μμ=+π+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通过微分面积d d S a x =的磁通量为00m 12d d d d 2()2()I I B S B S a x r x r x μμΦππ⎡⎤=⋅==+⎢⎥++⎣⎦通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为00m 012d 2()2()b I I a x r x r x μμΦ⎡⎤=+⎢⎥π+π+⎣⎦⎰012012ln ln sin 2a r b r b I t r r μω⎛⎫++=+ ⎪π⎝⎭ 感生电动势0m 12012d ln ln cos d 2i a r b r b I t t r r μωΦεω⎛⎫++=-=-+ ⎪π⎝⎭ 012012()()ln cos 2ar b r b I t r r μωω⎡⎤++=-⎢⎥π⎣⎦0i ε>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为顺时针;0i ε<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为逆时针。
13-2 如题图13-2所示,有一半径为r =10cm 的多匝圆形线圈,匝数N =100,置于均匀磁场B 中(B =0.5T )。
圆形线圈可绕通过圆心的轴O 1O 2转动,转速1600r min n -=⋅。
求圆线圈自图示的初始位置转过题图13-1题图13-2解图13-1/2π时,(1) 线圈中的瞬时电流值(线圈的电阻为R =100Ω,不计自感); (2) 圆心处磁感应强度。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第13章 配位化学原理

配位化学基础1.某物质的实验式为PtCl 4・2NH 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 3亦不产生沉淀,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 3放出,写出它的配位化学式。
解[Pt(NH 3)2Cl 4]2. 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配合物?哪些是螯合物?哪些是复盐?哪些是简单盐?(1)CuS0”・5HQ (2)KPtCl4226(3)Co(NH 3)6Cl 3(4)Ni(en)2Cl 2(5)(NH )o S0/FeS0/6HQ (6)Cu (NHCHCOO )o42442222(7)Cu (OOCCH 3)2(8)KClMgCl 2・6H 2O 解配合物:K 2PtCl 6,C O (NH 3)6C13,C U SO 4・5H 2O螯合物:Ni(en)2Cl 2,Cu(NH 2CH 2COO)2复盐:(NH 4)2SO 4・FeSO 4・6H 2OKClMgCl^^O 简单盐:Cu(OOCH 3)2(3) 三氯化三(乙二胺)合钻(III ) (4) 氯化二氯•四水合钻(III ) (5) 二水合溴化二溴•四水合钻(III ) (6) 羟・水•草酸根•乙二胺合铬(III ) (7) 六硝基合钻(III )配阴离子 (8) 氯•硝基•四氨合钻(III )配阳离子(9)三氯•水•二吡啶合铬(III )(10)二氨•草酸根合镍(II )3. 命名下列各配合物和配离子:(1)(NH 4)3[SbCl 6] (3)[Co (en )3]Cl 3(5)[Cr (H 2O )4Br 2]Br.2H 2O (7)Co (NO 2)6]3 (9)[Cr (Py )2(H 2O )Cl 3] 解(1)六氯合锑(III )酸铵(2)四氢合铝(III )酸锂(2)Li[AlH 4] (4)[Co (H 2O )4Cl 2]Cl6)[Cr (H 2O )(en )(C 2O 4)(OH )2248)[Co (NH 3)4(NO 2)C]+ 10)[Ni (NH 3)2(C 2O 4)]4. 指出下列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并画出它们可能存在的立体异构体:1)[Pt (NH 3)2(NO 2)Cl] 3)Pt (NH 3)2(OH )2Cl 2] 5)[Co (NH 3)3(OH )3] 7)[Cr (en )2(SCN )2]SCN 9)[Co (NH 3)(en )Cl 3](2)Pt (Py )(NH 3)ClBr] (4)NH 4[Co (NH 3)2(NO 2)4] (6)[Ni (NH 3)2Cl 2] (8)[Co (en )3]Cl 310)[Co (en )2(NO 2)2]Cl 2解(1)[Pt (NH 3)2(NO 2)Cl]平面正方形2种异构体H 3NH 3N3)[Pt(NH 3)2(OH)2Cl 2]八面体5种异构体H 3N 2)OHHOHONH 3210)[Co(en)2(NO 2)2]Cl 2ClNH 3 HOOH八面体7) 8) [Co(NH 3)3(OH)3]八面体 H 3NOH[Ni(NH 3)2Cl 2] 无异构体[Cr(en)2(SCN)2]SCN[Cr(en)2(SCN)2]-八面体 [Co(en)3]Cl 3[Co(en)3]3+ 八面体2种异构体[Co(NH 3)(en)Cl 3]八面体2种异构体5) 4)[Co(NH 3)2(NO 2)4]-NH 32种异构体NO 2NH3四面体 2种异构体NH 3SCNNCS2种异构体en24.90B.M 。
电工学第三版第13章答案

返回练习题集
上一题
下一题
13.3.2 图示电路 是右移寄存器还是左 移寄存器?设待存数 码为 1001 ,画出 Q4 、Q3、Q2 和 Q1 的波 形,列出状态表。
解: 波形如图。
CP Q4 Q3 Q2 Q1
J
1 CP
Q4
Q3
Q2
Q1
J
J
J
J
C
C
C
C
K
K
K
K
CP 顺序 J
0
0
1
1
2
0
3
0
4
1
5
0
6
练习题解答
13.1.1 图示电路是可以 用来产生单脉冲的电路。试分 析其产生单脉冲的原理,画出 Q 和 Q 的波形。
解:
+5V
1k?
1k?
R
S
RS
Q
Q Q
返回练习题集
下一题
13.1.2 初始状态为 0
的基本 R-S 触发器(低
电平有效), R 和 S 端 R 的输入信号波形如图所示 S
,求 Q 和 Q 的波形。
Q
解:波形如图。
Q
返回练习题集
上一题
下一题
13.2.1 已知图示电路中各输入端的波形如图所示, 工 作前各触发器先置 0 , 求 Q1、Q2 和 Q3 的波形。
Q1 Q1 S CR
Q2 Q2 C
JK
Q3 Q3 C
D
CP
A1
RD CP
A2
AA21
解: 波形如图。
Q1
Q2
Q3
返回练习题集
上一题
下一题
解: 为左移寄存器。
材料力学习题册答案-第13章 能量法

5.如下图刚架受一对平衡力F作用,各段的EI相同且等于常量,试用图乘法求两端A、B间的相对转角。
解:应用图乘法,在A、B点加一对单位力偶。它们的内力图如下图。
6.图示刚架,各段的抗弯刚度均为EI。试计算B截面的水平位移和C截面的转角。
解:应用图乘法,在B截面加一水平单位力,在C截面加一单位力偶,它们的内力图如下图。
第十三章能量法
一、选择题
1.一圆轴在图1所示两种受扭情况下,其〔A〕。
A应变能相同,自由端扭转角不同;
B应变能不同,自由端扭转角相同;
C应变能和自由端扭转角均相同;
D应变能和自由端扭转角均不同。
〔图1〕
2.图2所示悬臂梁,当单独作用力F时,截面B的转角为θ,假设先加力偶M,后加F,那么在加F的过程中,力偶M〔C〕。
A不做功;B做正功;
C做负功,其值为 ;D做负功,其值为 。
3.图2所示悬臂梁,加载次序有下述三种方式:第一种为F、M同时按比例施加;第二种为先加F,后加M;第三种为先加M,后加F。在线弹性范围内,它们的变形能应为〔D〕。
A第一种大;B第二种大;
C第三种大;D一样大。
4.图3所示等截面直杆,受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F作用。假设杆的拉压刚度为EA,材料的泊松比为μ,那么由功的互等定理可知,该杆的轴向变形为 ,l为杆件长度。〔提示:在杆的轴向施加另一组拉力F。〕
A 0;B ;
C ;D无法确定。
〔图2〕〔图3〕
二、计算题
1.图示静定桁架,各杆的拉压刚度均为EA相等。试求节点C的水平位移。
解:解法1-功能原理,因为要求的水平位移与P力方向一致,所以可以用这种方法。
由静力学知识可简单地求出各杆的内力,如下表所示。
第13章 带传动习题1答案

第13章带传动(第一次作业)一、填空:1. 带传动由主动轮、从动轮和紧套在两轮上的带组成,依靠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传动。
2. 带传动中,带中产生的应力有:___拉应力____、_____弯曲应力____、__离应力___三种。
3. 带传动运转时应使带的__松 __边在上, _紧__边在下,目的是__增大包角___。
4. 主动轮的有效拉力与_____初拉力____、_____当量摩擦系数____、_____包角_____有关。
5. 当A型V带的初步计算长度为1150时,其基准长度为_____1120_______。
6. 单根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与___速度__、___当量摩擦系数___、__包角___有关。
7. 已知V带的截面夹角是40度,带轮轮槽的ϕ角应比40__小_,且轮径越小,ϕ角越_小_。
8. 带传动中的初拉力F0是由于______安装时把带张紧______产生的拉力。
运转时,即将进入主动轮的一边,拉力由F0______增大______到F1;而将进入从动轮的一边,拉力由F0_______降低_____到F2。
有效拉力为_____ F=F1-F2_______。
9. 带传动中,若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___进入主动轮 _处,其值为_σ1+ σb1+ σc___。
二、选择:10.空载时,(静止时??)带的紧边拉力与松边拉力的比值F1/F2是_____A _______A. 1B. e fαC. 0D.1<F1/F2<e fα11. 小带轮直径取值要求d1>=dmin,是因为______ C ______。
A. 小带轮直径必须标准化B. 限制中心距C. 不使带中的弯曲应力过大12. 带传动的优点是______ C______。
A. 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廉B. 结构简单,传动比准确,中心距便于调整14. V带(三角带)传动的带轮基准直径应取为_____B_______。
工程光学-郁道银-第13章光的衍射课后习题答案

1θ2θ2mm3011mm 30第十三章习题解答波长nm 500=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边长为3cm 的方孔,在光轴(它通过孔中心并垂直方孔平面)附近离孔z 处观察衍射,试求出夫琅和费衍射区的大致范围。
解: 夫琅和费衍射应满足条件 π<<+1max 21212)(Z y x k)(900)(50021092)(2)(72max 2121max 21211m cm a y x y x k Z =⨯⨯==+=+>λλπ波长为500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宽度为0.025mm 的单逢上,以焦距为50cm的会聚透镜将衍射光聚焦于焦面上进行观察,求(1)衍射图样中央亮纹的半宽度;(2)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到中央亮纹的距离;(3)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相对于中央亮纹的强度。
解: 20sin ⎪⎭⎫⎝⎛=ααI I θλπαs i n 22a f y ka kal ⋅=⋅==(1))(02.010025.05006rad a=⨯==∆λθ )(10rad d =(2)亮纹方程为αα=tg 。
满足此方程的第一次极大πα43.11= 第二次极大πα459.22=x a k l a θλπαs i n 2⋅⋅==a x πλαθ=sin 一级次极大)(0286.010025.043.1500sin 6rad x x =⨯⨯⨯=≈ππθθ ()mm x 3.141=二级次极大)(04918.010025.0459.2500sin 6rad x x =⨯⨯⨯=≈ππθθ ()mm x 59.241=(3)0472.043.143.1sin sin 2201=⎪⎭⎫⎝⎛=⎪⎭⎫ ⎝⎛=ππααI I01648.0459.2459.2s i n s i n 2202=⎪⎭⎫ ⎝⎛=⎪⎭⎫ ⎝⎛=ππααI I10.若望远镜能分辨角距离为rad 7103-⨯的两颗星,它的物镜的最小直径是多少?同时为了充分利用望远镜的分辨率,望远镜应有多大的放大率?解:D λθ22.10= )(24.21031055022.179m D =⨯⨯⨯=--⨯-=⨯⨯⨯⨯⨯=''=Γ969310180606060067πϕ11. 若要使照相机感光胶片能分辨m μ2线距,(1)感光胶片的分辨率至少是没毫米多少线;(2)照相机镜头的相对孔径f D至少是多大?(设光波波长550nm ) 解:)(50010213mm N 线=⨯=-3355.01490=≈'NfD12. 一台显微镜的数值孔径为0。
第13章 过渡元素 习题参考答案

第13章 过渡元素 习题参考答案1.解:(1) TiO 2+ H 2SO 4(浓) −→−∆TiOSO 4+ H 2O (2) TiCl 4 + 3H 2O → H 2TiO 3↓ + 4HCl↑ (3) VO 43-+ 4H +(过量) → VO 2+ +2H 2O(4) 2VO 2++ SO 32-+ 2H + → 2VO + +SO 42-+H 2O (5) 5VO 2++ MnO 4-+H 2O→ 5VO 2+ + Mn 2++ 2H + (6)V 2O 5 + 6H + + 2Cl - → 2VO 2+ + Cl 2↑+ 3H 2O(浓HCl)(7) V 2O 5 + 6OH -−→−冷2VO 43- + 3H 2O V 2O 5 + 2OH -−→−热2VO 3- + H 2O 2.解: 最终产物分别为VO 2+、V 3+ 、V 2+3.解:(1) 2[Cr(OH)4]- + 3Br 2+ 8OH -→ 2CrO 42- + 6Br -+ 8H 2O(浓HCl)(2) Cr 2O 72- + 3H 2S+ 8H + → 2 Cr 3+ + 3S ↓+ 7H 2O (3) Cr 2O 72-+ 6I -+ 14H + → 2 Cr 3+ + 3I 2 + 7H 2O (4) Cr 2O 72- + 14H + + 6Cl - →2 Cr 3++ 3Cl 2↑ + 7H 2O(浓HCl)(5) Cr 2O 3+ 3K 2S 2O 7+ 6H + → 2Mn 2+ +5O 2↑+ 8H 2O (6) 2Cr 3++ 3S 2-+ 6H 2O → 2 Cr(OH)3↓+ 3H 2S ↑ 4.解:5.解: f K ([Fe(bipy)3]2+)=4.32⨯1018; 即[Fe(bipy)3]2+更稳定 6.解:A 是K 2MnO 4(1)3 MnO 42- + 2CO 2 → MnO 2↓+ 2MnO 4- + 2CO 32-(A) (B) (C) MnO 2 + 4HCl(浓) → MnCl 2 + Cl 2↑+ 2H 2O (B) (D)(2)3Mn 2+ + 2MnO 4- + 2H 2O → 5MnO 2↓ + 4H +(C) (B)Cl 2 + 2MnO 42- → 2MnO 4- + 2Cl - (D) (A) (C) 7.解:(1) 2MnO 4- + 16H + + 10Cl - → 2Mn 2+ +5Cl 2↑+ 8H 2O(浓HCl)(2) 2MnO 4- + 3NO 2- + H 2O → 2MnO 2↓+ 3NO 3- + 2OH -(3) 2Mn 2+ + 5NaBiO 3 + 14H + → 2MnO 4- + 5Bi 3+ + 5Na + + 7H 2O (4) 2MnO 4- + NO 2- + 2OH - → 2MnO 42-+ NO 3- + H 2O (5) 2MnO 4- + 5H 2O 2 + 6H + → 2Mn 2+ +5O 2↑+ 8H 2O 8.解:此棕黑色粉末为MnO 2。
软件测试 第2版慕课版习题答案 第13章 课后习题答案

第13章软件测试的拓展与提高课后习题及答案
1.企业的测试策略体现在几个方面?
(1)合理地减少测试工作量。
通过以下方式减少测试工作量。
①减少冗余的测试。
②减少无价值的测试。
(2)提高测试效率。
2.为什么要制订测试计划?
(1)测试计划文档为完成测试任务提供便利。
(2)测试计划文档改善测试任务与测试过程之间的联系。
(3)测试计划文档为组织、规划与管理测试项目提供支持。
3.简述基于CMMl的测试流程和传统测试流程的区别。
基于CMMl的测试流程从全局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在V模型的基础上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增加了需求测试、概要设计测试和详细设计测试3个环节
4.通过调研,了解当前互联网公司是如何将DevOps部署到企业的软件质量保障流程中的。
使用DevOps自动化工具
(1)Jenkins
(2)Maven
(3)DOCker+Jenkins打造自动化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填空题
1、总供给总需求
2、消费收入储蓄收入
3、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4、1 1
5、预期收益率利息率
6、下降上升稳定不变
7、投资国民收入边际消费倾向
8、没有得到
9、反方向减少减少减少
二、单项选择
1、C;
2、C;
3、A;
4、C;
5、B;
6、B;
7、A;8、D;9、C;10、B;11、D;12、B;
13、A;14、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8、√;9、×;10、√;11、×;12、×;
四、简答题
1、传统经济学认为,节俭即少消费,可以有较多的剩余,因而可以增加储蓄,近而增加投资,而投资的增加可以带来更多的收入,所以,无论从个人还是社会来看,节俭都是美德。
现代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一般是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下,存在着生产能力过剩和资源闲置,因此,多消费会使投资增加,投资增加又会带动国民收入增加,如果全国上下都节俭,则消费减少,投资减少,社会总需求下降,国民收入减少,失业增加,陷入经济衰退。
所以,节俭从个人家庭看是美德,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看则成为“罪恶”,这就是节俭反论。
五、计算题
1、解:(1)∵C=100+0.8Y ,I=50
又Y=C+I
∴Y=100+0.8Y+50
则Y=750(亿元)
C=100+0.8Y
=100+0.8×750
=100+600
=700(亿元)
又∵Y=C+S
∴S=Y-C
=750-700
=50(亿元)
(2)∵△I=100,边际消费倾向b为0.8
∴投资乘数K= 1/(1-b)=5
∴国民收入增量△Y=K* △I=5*100=500(亿元)
2、解:∵△I=80亿,MPS=0.25
∴K= 1/(1-b)=1/MPS= 4
∵K= 4
∴△Y=△I×K
=80×4
=320(亿元)
又∵MPS=0.25
∴MPC=1-MPS
=1-0.25
=0.75
MPC=
∴△C=△Y×MPC
=320×0.75
=2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