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面积光伏组件安装容量测算

合集下载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精心整理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1.转换效率η= Pm (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1KW/㎡=100mW/cm2。

2.充电电压Vmax=V额×1.43倍3.电池组件串并联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 )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 )4.蓄电池容量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5平均放电率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6.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7.蓄电池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损耗系数:取1.6~2.0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11.1电流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转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屋顶分布式光伏指标

屋顶分布式光伏指标

屋顶分布式光伏指标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光伏发电作为其中的一种,其分布式应用方式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而屋顶分布式光伏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具有安装方便、节省空间、减少线路损耗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屋顶分布式光伏指标1. 安装容量指标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安装容量是指在单位面积内所安装的光伏组件容量。

其计算公式为:安装容量(kW/m²)=组件容量(kW)/ 面积(m²)该指标反映了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在单位面积内所能发挥的最大发电潜力。

2. 年发电量指标年发电量是指在一年中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所能产生的总发电量。

其计算公式为:年发电量(kWh)=组件容量(kW)× 365天× 日平均日照时间(h/d)× 组件转换效率该指标反映了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在一年中所能产生的电力量,是评价其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3. 投资回收期指标投资回收期是指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从开始运行到回收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其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收期(年)=总投资(元)/ 年发电量(kWh)× 电价(元/kWh)该指标可以反映出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经济效益,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4. 组件转换效率指标组件转换效率是指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组件转换效率(%)=实际输出功率(W)/ 光照强度(W/m²)该指标可以反映出光伏组件本身的性能,是衡量其质量好坏的重要参数。

5. 组件温度系数指标组件温度系数是指光伏组件在不同温度下输出功率与25℃时输出功率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组件温度系数=(Pmax-TK Isc)/ Pmax×100%其中,Pmax为25℃时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TK Isc为组件在某一温度下的短路电流温度系数。

该指标反映了光伏组件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对于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光伏发电容量计算

光伏发电容量计算

光伏发电容量计算:1.首先,确定光伏发电装机容量。

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容量确认主要有三种方式:1)第一种:根据用电设备需求及前期规划计算。

2)第二种:按照用电负荷总容量占比,满足规范或标准要求。

3)第三种:按照配建面积计算。

以宁波为例,根据项目总用电负荷确定光伏发电配建面积:当某小区总建筑面积≥15万㎡的住宅小区,配建指标计算如下:户均光伏计算因子表住宅项目光伏组件配建总面积计算公式:S≥Exn。

其中n—住宅总户数。

2.其次,确定光伏发电项目所在地信息。

项目所在的城市决定了所处的经纬度,从而年太阳能总辐射量以及年日照时间就确定了。

不同纬度的不同月份太阳能日辐射量参考值以上信息确定了以后,就可以计算光伏阵列的年发电量了。

举个例子:项目定位条件:a.户用式光伏发电按照一户装机容量12kW计算。

b.户用式用地点设定为河南省永城市。

地处东经116°45′,北纬33°93′。

c.查气象资料得此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取4900MJ/m2,年日照时间取2100h。

d.系统发电损失及衰减不计(实际会有非线性衰减,第二年开始大概每年2.5%),系统运营年限25年。

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计算:光伏组件效率η1取85.15%,光伏逆变器(参考SDT G2产品)转换效率考虑MPPT损失因素后,η2取97.3%,并网效率η3取96.0%,则总效率η=η1xη2xη3=79.5%。

光伏系统每年发电量约为:12kWx2100hx0.795(修正系数)=20034度。

25年总发电量约为:500850度。

由于光伏项目的装机容量、发电量对整个项目的投资成本、技术方案、施工管理、运营维护,以及后期的收益等起关键性作用,所以给大家分享这个小知识点。

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估算公式

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估算公式

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估算公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估算公式是计算光伏电站发电总容量的重要工具。

光伏电站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装置,其发电量取决于光伏组件的数量和性能,以及气候条件等各种因素。

为了确定一个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必须使用一些公式和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估算公式可以分为两类:按照组件功率计算和按照太阳能辐射量计算。

根据不同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的装机容量估值。

按照组件功率计算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需要先确定光伏组件的数量和功率。

假设每个光伏组件的功率为P,电站中共有N个光伏组件,则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C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C = N × P例如,一个光伏电站有100个光伏组件,每个组件的功率为250瓦,那么这个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就是:C = 100 × 250 = 25000瓦按照太阳能辐射量计算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需要先确定光伏组件的额定输出功率和太阳能辐射量。

假设光伏组件的额定输出功率为P,太阳能辐射量为G,电站的效率为η,则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C 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C = A × G ×η / P其中,A为电站占地面积。

例如,一个光伏电站占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光伏组件的额定输出功率为300瓦,太阳能辐射量为1000瓦/平方米,电站的效率为0.15,那么这个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就是:C = 1000 × 1000 × 0.15 / 300 = 5000瓦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只是估算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实际发电量还受到气候条件、光伏组件的性能、电站的运行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光伏电站的设计和建设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制定合理的发电计划,并进行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以确保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益。

太阳能光伏配置计算公式

太阳能光伏配置计算公式

太阳能光伏配置计算公式
1.光伏阵列的总发电能力计算公式:
总发电能力(kW)=单个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kW)×光伏组件的数量
其中,单个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可以通过组件的额定输出功率和光照强度来估算。

太阳能组件的额定输出功率通常以瓦特(W)为单位给出。

2.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总发电量计算公式:
总发电量(kWh)=系统总容量(kW)×平均每天日照时间(h)×发电效率
其中,平均每天日照时间(h)表示太阳能辐射的有效工作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地理位置来确定。

发电效率考虑了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损耗和效率。

3.光伏系统所需面积计算公式:
光伏系统所需面积(㎡)=系统总容量(kW)×需要的功率密度(W/㎡)
功率密度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光伏组件所能提供的额定输出功率。

需要的功率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安装条件来确定。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光伏组件之间的间距和阵列布局的因素。

4.光伏系统所需光伏组件数目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的数量=系统总容量(kW)/单个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kW)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需要安装的光伏组件的数量。

这个数量往往会考虑到备份和储存的需求,以确保在光照不足或故障情况下仍能提供足够的电力。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公式只是一个基础的参考,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光照变化、系统效率、组件损耗和布线效率等。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通常还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计算和模拟分析,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1.转换效率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1KW/㎡=100mW/cm2;2.充电电压Vmax=V额×倍3.电池组件串并联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4.蓄电池容量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5平均放电率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6.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7.蓄电池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损耗系数:取~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系统安全系数:取~,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电流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逆变器转换效率,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功率组件总功率=组件发电电流×系统直流电压×系数系数:组件峰值工作电压与系统工作电压的比值;蓄电池组容量蓄电池组容量=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连续阴雨天数/逆变器效率×蓄电池放电深度逆变器效率:根据设备选型约80%~93%之间:蓄电池放电深度:根据其性能参数和可靠性要求等,在50%~75%之间选择;12.以峰值日照时数和两段阴雨天间隔天数为依据的计算方法系统蓄电池组容量的计算蓄电池组容量Ah=安全次数×负载日平均耗电量Ah×最大连续阴雨天数×低温修正系数/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系数安全系数:之间:低温修正系数:0℃以上时取,-10℃以上取,-20℃以上取: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系数:浅循环取,深度循环取,碱性镍镉蓄电池取.组件串联数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选定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组件平均日发电量计算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选定组件峰值工作电流A×峰值日照时数h×斜面修正系数×组件衰减损耗系数峰值日照时数和倾斜面修正系数为系统安装地的实际数据:组件衰减损耗修正系数主要指因组件组合、组件功率衰减、组件灰尘遮盖、充电效率等的损失,一般取:两段连续阴雨天之间的最短间隔天数需要补充的蓄电池容量的计算补充的蓄电池容量Ah=安全系数×负载日平均耗电量Ah×最大连续阴雨天数组件并联数的计算:组件并联数=补充的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耗电量×最短间隔天数/组件平均日发电量×最短间隔天数负载日平均耗电量=负载功率/负载工作电压×每天工作小时数13.光伏方阵发电量的计算年发电量=kWh=当地年总辐射能KWH/㎡×光伏方阵面积㎡×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 P=H·A·η·K修正系数K=K1·K2·K3·K4·K5K1组件长期运行的衰减系数,取:K2灰尘遮挡组件及温度升高造成组件功率下降修正,取:K3为线路修正,取:K4为逆变器效率,取或根据厂家数据:K5为光伏方阵朝向及倾斜角修正系数,取左右;14.根据负载耗电量计算光伏方阵的面积光伏组件方阵面积=年耗电量/当地年总辐射能×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A=P/H·η·K15.太阳能辐射能量的转换1卡cal=焦J=毫瓦时mWh1千瓦时kWh=兆焦MJ1千瓦时/㎡KWh/㎡=兆焦/㎡MJ/㎡=千焦/厘米2KJ/cm2100毫瓦时/厘米2mWh/cm2=卡/厘米2cal/cm21兆焦/米2MJ/m2=卡/厘米2cal/cm2=毫瓦时/厘米2mWh/cm2当辐射量的单位为卡/厘米2:年峰值日照时数=辐射量×换算系数当辐射量的单位为兆焦/米2:年峰值日照时数=辐射量÷换算系数当辐射量单位为千瓦时/米2:峰值日照小时数=辐射量÷365天当辐射量的单位为千焦/厘米2,峰值日照小时数=辐射量÷换算系数16.蓄电池选型蓄电池容量≥5h×逆变器功率/蓄电池组额定电压17.电价计算公式发电成本价格=总成本÷总发电量电站盈利=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发电成本价格=总成本-总补贴÷总发电量电站盈利=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2×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电站盈利=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2×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非市场因素收益18.投资回报率计算无补贴:年发电量×电价÷投资总成本×100%=年回报率有电站补贴:年发电量×电价÷投资总成本-补贴总额×100%=年回报率有电价补贴及电站补贴:年发电量×电价+补贴电价÷投资总成本-补贴总额×100%=年回报率19.光伏方阵倾角角度和方位角角度倾斜角纬度组件水平倾角0°—25°倾角=纬度26°—40°倾角=纬度+5°—10°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采取+7°41°—55°倾角=纬度+10°—15°纬度>55°倾角=纬度+15°—20°方位角方位角=一天中负荷的峰值时刻24h制-12×15+经度-11620.光伏方阵前后排间距:D = 0 . 7 0 7 H / t a n a c r s i n 0 . 6 4 8 c o sΦ- 0 . 3 9 9 s i nΦD:组件方阵前后间距Φ:光伏系统所处纬度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H:为后排光伏组件底边至前排遮挡物上边的垂直高度。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1.转换效率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1KW/㎡=100mW/cm²。

2.充电电压Vmax=V额×1.43倍3.电池组件串并联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4.蓄电池容量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5平均放电率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6.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7.蓄电池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损耗系数:取1.6~2.0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11.1电流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转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各类建筑光伏安装面积快速估算方法

各类建筑光伏安装面积快速估算方法

各类建筑光伏安装面积快速估算方法1. 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建筑光伏系统的安装越来越受到关注。

了解建筑光伏安装面积的快速估算方法对于规划和设计光伏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各类建筑光伏安装面积的快速估算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估算建筑光伏系统的面积。

2. 建筑光伏系统的安装面积建筑光伏系统的安装面积是指安装光伏组件所需的建筑表面积。

建筑光伏系统的安装面积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光伏组件的类型、功率、安装角度、朝向等。

3. 各类建筑光伏系统的安装面积估算方法3.1 单晶硅光伏组件单晶硅光伏组件是一种常见的光伏组件类型,具有高效率和较高的可靠性。

估算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安装面积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安装面积 = 总装机容量 / 单组件功率其中,总装机容量是指光伏系统的总发电容量,单组件功率是指单个光伏组件的额定功率。

3.2 多晶硅光伏组件多晶硅光伏组件是另一种常见的光伏组件类型,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可靠性。

估算多晶硅光伏组件的安装面积可以使用与单晶硅光伏组件相同的公式。

3.3 薄膜光伏组件薄膜光伏组件是一种轻薄柔性的光伏组件,适用于柔性建筑材料和曲面建筑。

估算薄膜光伏组件的安装面积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安装面积 = 总装机容量 / 单组件功率 / 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薄膜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通常较低,因此相同的总装机容量下,安装面积会更大。

3.4 其他因素考虑除了光伏组件的类型和功率,还有其他因素需要考虑。

例如,安装角度和朝向对于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有很大影响。

建筑物的朝向可以通过罗盘测量或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来确定。

根据光伏组件的朝向和安装角度,可以使用光伏发电效率曲线来估算光伏系统的实际发电能力。

此外,建筑物的可利用表面积也需要考虑。

有些建筑物可能有限的可利用表面积,因此需要根据可利用表面积来估算光伏系统的安装面积。

4. 结论本文介绍了各类建筑光伏系统的安装面积快速估算方法。

通过了解光伏组件的类型、功率以及其他因素,可以使用简单的公式来估算建筑光伏系统的安装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面积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测算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愈加严重以及国家对于光伏发电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且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可安装在任何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的优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居民对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具有浓厚的兴趣。

对于居民及企业用户来讲,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投资问题,目前大部分光伏发电项目都是以每瓦成本来进行项目报价,所以居民和企业用户关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空余空间能够安装多大容量的光伏发电系统。

2.安装容量测算
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其首要原则就是根据安装地点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组件安装方式,然后根据现场可安装面积进行发电系统容量估算,然后结合客户用电情况及意向确定最终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

下面我们将以河南森源集团有限公司22KW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为例,详细阐述单位面积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的测算方法。

河南森源集团22KW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河南森源集团22KW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平面布置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安装地点东西长30米,南北宽18米,面积540平方米,由于屋顶平面西侧为电梯机房,高度约5米,考虑电梯机房在安装地点的投影面积,在该机房东侧11米内不考虑安装光伏组件。

该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选用光伏组件的功率为250W,尺寸为1640mm*992mm,光伏方阵长度为17.8米,宽度为2.6米,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光伏组件安装方式
考虑安装地点屋顶承重能力,将多个光伏阵列并行分布在安装楼面,需确定光伏组件阵列间距离以避免南部的方阵对北部方阵形成遮阴。

光伏组件阵列行间距计算:
为防止南边的方阵对北边的形成遮阴,计算的原则是:冬至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期间,南部的光伏阵列对北部的阵列不形成遮挡。

计算公式如图:
其中:d为光伏组件前后排间距。

Φ为安装地理位置的纬度。

H为阵列前排最高点与后排组件最低位置的高度差。

此工程安装地点为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112°42' -114°14',北纬34°16' - 34°58'之间,计算时取Φ为34°。

光伏组件的安装高度差H
为1.55米。

由上公式可知光伏组件阵列间最小距离d_1为:
d_1=1.55×2.2=3.41米
由于最南侧组件方阵有女儿墙阻挡,为避免女儿墙阴影对光伏方阵的影响,女儿墙与光伏组件的最小距离d_2为:
d_2=(0.9-0.284)×2.2=1.36米
图3 22KW分布式组件方阵间隔示意图
河南森源22KW分布式工程实际安装情况如图3所示,图中光伏方阵与方阵之间的间隔为3.78米>d_1,女儿墙与方阵之间的间隔为2.11米>d_2,因此可得,该分布式工程方阵排布合理,符合光伏方阵发电需求。

该分布式发电工程可利用面积540平方米,实际安装面积17.8×18=320.4平方米,安装容量为22KW,计算得每平方米可安装容量为P=22000/320.4=69W。

3.不同安装方式容量测算
上节所述分布式工程安装于企业楼顶,可利用面积较大,可将多个光伏方阵并列布置。

而对于居民用户,其屋顶平面安装面积不大,如果将多个光伏方阵并列布置可能造成其安装空间的浪费。

在此,对比不同安装方式的情况下光伏组件的安装容量,并以单位面积安装容量来评估该安装方式的适用性。

方式一:
组件规格:250W 尺寸:1640*992mm
方阵形式:两个组件竖向排列形成一个光伏方阵
排列方式:共计两排光伏方阵
女儿墙高度1米,光伏组件距地面0.208米。

根据上一节方阵间隔计算方式,满足其正常发电要求的效果图如图4所示。

图4 双排光伏方阵安装示意图
根据图4中所示安装方式,安装4块光伏组件所占用的面积为:
11.6*0.992=11.5平方米
组件最高处离安装地面距离为1.9米
安装容量为:250*4=1000瓦
单位面积安装容量P_1=1000/11.5=87瓦。

方式二:
组件规格:250W 尺寸:1640*992mm
方阵形式:四个组件横向排列形成一个光伏方阵
排列方式:共计一排光伏方阵
女儿墙高度1米,光伏组件距地面0.284米。

根据上一节方阵间隔计算方式,满足其正常发电要求的效果图如图5所示。

图5 单排光伏方阵示意图
根据图5中所示安装方式,安装4块光伏组件所占用的面积为:
5.58*1.64=9.15平方米
组件最高处离安装地面距离为2.34米
安装容量为:250*4=1000瓦
单位面积安装容量P_2=1000/9.15=109瓦。

比较可知,P_2 > P_1,如果仅仅以单位面积安装容量来评价两种组件安装方式的话,方式二更适用于居民用户,能够尽量避免居民用户水平安装空间有限的缺点,利用其垂直空间进行组件布置,充分利用居民用户的空间优势。

4.总结
光伏组件排布方式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工程设计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要综合考虑周围建筑物对光伏方阵的遮阴影响,光伏方阵与方阵之间的遮阴影响,逆变器等电气设备对方阵连接的电特性要求,安装地点的承重情况,风力情况等各种因素,设计出合理的可行的排布方案。

本文仅仅从安装空间这个角度出发对单位面积光伏系统的安装容量进行测算,探索不同安装方式对光伏系统安装容量的影响,以寻求针对居民用户来讲最优的光伏组件排布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