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研究进展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疗效及护理

先采 集好 的 自体 外周 血干细 胞通 过介人 方法经 肝动
脉 回输 到体 内 , 目前 治疗 终 末 期 肝病 的有 效 手段 是 之一 。我科 2 0 0 9年 8月~ 2 1 0 0年 3月 开展 自体 外 周血 干细胞 介入 治疗 终 末 期肝 病 7例 , 以积极 而 辅
细致 的护理 , 有效 防止 和减少 了并 发症 的发生 , 取得 了较 好 的近 期疗效 , 现报 告如 下 。
异 。结 论 自体外 周 血 干 细 胞 经 肝 动 脉 介 入 能 有 效 治疗 终末 期 肝 病 , 植 前 后 积 极 细 致 的 护 理 能 明 显减 少 各 种 发 并 移
症形成 , 助于提高疗效 。 有 关 键 词 自体 外周 血 干 细胞 介 入 治 疗 终 末 期 肝 病 护 理
(7 2 )mm( 1 . ±6 P<O 0 ) 门静 脉 内径分 别 为 ( 5 2 .5 ; 1. ±16 . )mm 与(4 9 . ) m( 1. ±15 r P>0 0 ) a . 5 。1 例患 者 在观察期 间因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服用盐 酸伪麻 黄碱 ,
方法 : 粒细胞 集 落刺 激 因子 3 0 g 华 北 制 药 金 坦 0 ( 生物技 术股 份 有 限公 司) 皮下 注射 , 续 3h 经 动 , 连 ,
Ke r A ut og s p i er lbl d se c l y wo ds ol ou erph a oo t m el
N u sn r ig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5 R 7.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 6 7 ( 0 0 2 —8 2 0 1 0—9 5 2 1 )01 6—2
1 资 料 与 方 法
肝干细胞分析研究进展

细胞 , 参与肝脏生长 、 育与再生 。肝干细胞分化的过程和机理较为复杂 , 发 利用肝 干细胞进行细胞 移植 与生物人工 肝治疗各种终末期 肝病被认 为是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肝干细胞领域近年来研究进展。 关键词 : 肝干细胞 ; 研究进展 ; 肝卵圆细胞 ;小肝细胞 ;肝母 细胞 ; 胚胎干细胞
胆管 细胞 。肿瘤坏 死 因子 ( N ) 肝干 细胞 的 活化 T F在
及肿瘤的发生 中有重要作用。K i t n h 等 观察到 , g 在缺乏胆碱而补充乙硫氨基酪酸饮食 的大 鼠卵圆细 胞增殖 中,N 具有正调节作用 , F r 同时卵圆细胞本身 也表 达 T F N 。在 T F表达基 因敲 除 的小 鼠, 圆细 N 卵 胞 的增 殖被 大大 削 弱 , 肿瘤 的形 成 明 显减 弱 。 生长
C n 等 将 胚胎 1. 的胎 肝细胞 用标 记 的 at z 35天 G P移 植 到 小 鼠肝 中 , 果 发 现 移 植 后 胎 肝 细 胞 F 结 A P的表达 逐渐 降低 , 白蛋 白 ( L ) F 而 A B 的表 达 逐渐
原如 ck 、t 、h. 及 C 3 , .i f. T y1 ti 3 D 4等学免疫学进展 2 1 0 0年第 3 8卷第 2期
Po eoi m u o Ma 0 0 V 13 o2 rgi Mi b l m n l y 1 ,o. 8N . n r oI 2
肝干 细胞 分析研 究进 展
吴 燕 综述 ;张津铭 审校 ( 北大学 生命 科 学学 院, 汉 , 北 40 6 ) 湖 武 湖 30 2
裂增殖来完成 , 而当肝实质细胞严重受损不能增生 或受到有丝分裂原抑制剂损伤时 , 位于肝 内低分化
经肝动脉途径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插管术体会

T / I 体水 平 寻 找腹 腔 干 开 口 处 , 整 导 管 头 方 向 , 导 管 1 L椎 : 调 使
器官 , 明显不 良反应。结论: 无 经肝动脉途径插管灌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 肝硬化是一种 安全的治疗方法 , 提供 了一个 崭额的肝病
治疗途径 。
[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 终末期肝硬化
肝 硬 化 具 体 表 现 为 肝 细 胞 弥 漫 性 变 性 坏 死 , 而 出 现 纤 继
细胞液经肝脏 固有动脉或分别经肝脏 左、 右动 脉灌 注至肝脏 ,
・
96・ 9
吉林医学 21 年 2 02 月第 3 卷箍 5 3
经肝动脉途径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插管术体会
陈宜新 , 陈 雷 ( 安徽省阜 阳市第二人 民医院放 射科 , 安徽 卓 阳 2 61 ) 3 05 [ 要 】 目的: 摘 探讨经肝动脉途径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 肝硬化插管技术要领 。方 法 : 收集 、 箍理并分析我院 3 1例终末期 肝硬化患者行干细胞移植治疗病例资料 。结果 : 术前备制的干细胞液均安全通过肝 动脉途径注入 肝脏 内, 返流 , 无 没有 注入其他
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 节状再生 , 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
术中患者元 明显不 良反应 , 拔管后加压包扎穿 刺点 , 嘱患者平
卧 2 , 4h 穿刺侧下 肢制动 1 。手术成功率为 10 3h 0 %。
3 讨 论
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 , 后期则 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 脉高
干细胞移植在肝病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干 细胞 是一 类具 有无 限 自我更 新 能力 的细胞 , 能 够 产 牛 至少 一 种类 型 的 、 高度 分 化 的 子代 细 胞 , 的 它 功 能是控 制 和维持 细胞 的再生 。 起源 于单一 干细胞 的 子 细胞 可 以分化 出超 过 1 以上 的细 胞类 型 , 能够 种 并 在 生 物 体 内 重 建 原 来 组 织 的 功 能 。 自从 19 98年 Jm s hm o 授发 现胚 胎 干 细胞 以来 ,胚 胎干 细 a e o sn教 T 胞 技术 在细 胞生物 界 引起 了又一次 革命 。 了胚 胎 干 除 细胞 , 器官 特异 性成 体 干细胞 也具 有 一定 程度 的 自我 更 新 和可塑 性 。这 给众 多疾病 治 疗带 来 了希 望 , 在再
展示 了其诱人 的前景 , 而肝细胞来源的缺乏和体内外 肝细胞功能难 以长期维持制约着其临床应用 , 具有无
限增 殖 和 自我 更新 特性 的干 细 胞 为解 决 这 一 问题 带
来希 望 。
21 肝 硬化 .
肝硬 化 (i r ih s ) 一 种 以肝 组 织 弥 漫性 纤 1 e r oi 是 v cr s 维化 、 小 叶和再 生结 节形 成 为特 征 的慢性 肝 病 。常 假
A dl z 等则 将雄 性大 鼠骨髓 中 C 2 + C通 过尾 b eA i z D 9 MS
多潜能干细胞 , 日 是 本研究人员将人体细胞进行重编 程, 由一些多能遗传基因导人皮肤等受体细胞中制造
而成 , 后 进 一 步进 行 体 外诱 导分 化 , 到理 想 的细 然 得
胞模型 , 诱导形成的多能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功能
肝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进展

具 有 或 仅 具 有 有 限 的增 殖 能 力 。 然 而 这 一 观 念 被 Zmme— i r na n 1 修 正 , 指 出 肝 细 胞 在 恰 当 刺 激 和 肝 受 损 时 可 被 激 ln I 所 他
活 , 且具 有 归 巢 能 力 , 巨 大 的增 殖 潜 能 。 并 有 22 卵 圆 细胞 - 在肝 损 伤 动 物 模 型 的 实 验 巾 , 现 当 肝脏 受 发
自从 1 9 9 8年 Wic n i dsn大 学 的 J me h nsn so sn Ma io a s T olo
教 授 … 现 胚 胎 干 细 胞 以来 , 胎 十 细 胞 技 术 在 细 胞 生 物 学 发 胚 界引 起 了又 一 次 革命 。 除 了胚 胎 十 细 胞 , 官 特 异 性 成 体 十 器 细 胞 也 具有 一 定 程 度 的 自我 更 新 和 可塑 性 。这 给众 多 疾 病 的 治 疗 带 来 了 希 望 , 再 生 医 学 开 创 了 一个 新 的 领 域 。 而 最 近 在 E本 研 究 人 员将 人体 细胞 进 行 重 编 程 , 导形 成 的 多 能 干 细 t 诱 胞 和 胚 胎 干 细 胞 的 功 能 相 差 无 几 , 为 诱 导 多 能 干 细 胞 1 称 ( d c d p r oe ts m cl, S细胞 ) 相 信 I S细 胞 将 会 i u e l i tn t e I n up e lP , P 成 为 又 一研 究 热 点 。
现为 肝 病 的治 疗 提 供 了新 的 思路 . 然 肝 源 的 缺 乏 同样 影 晌 虽
供 移 植 干 细 胞 的 获 得 , 多种 其 他 来 源 的 干 细 胞 可 诱 导 其 分 但 化 成 为 肝 细 胞 . 而 较 好 地 解 决 了 来 源 短 缺 的 问 题 . 肝 细 从 为 胞 移 植 和 生 物 人 工 盯 提 供 了 丰 富 的 细胞 来 源 。在 急 、 性 肝 慢 衰竭 、 硬 化 和 代 谢 性 肝 疾 病 的 临 床 研 究 中 , 干 细 胞 移 植 肝 肝
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其功能极为重要。
肝细胞是肝脏中最基本的细胞,承担着肝脏的生理代谢功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感染、化学毒物等,肝细胞损伤导致肝病的发生。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在近年来,肝细胞移植因其独特的优势在治疗肝病中逐步崭露头角。
本文旨在探讨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一、肝细胞移植的定义肝细胞移植是将健康的肝细胞或肝脏组织移植给患者的治疗方法。
其理论基础在于:正常的肝细胞具有一定的分裂能力,可以与患者的肝细胞进行融合,通过代替患者肝脏中缺失或损伤的功能组织细胞,达到治疗肝病、缓解症状的目的。
二、肝细胞移植治疗的适应症肝脏疾病对肝脏功能造成的不可逆代价十分巨大,治疗难度较大,肝细胞移植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1.急性肝功能衰竭:如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2.肝硬化:由于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疾病导致的肝功能衰竭;3.肝癌:由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瘤等引起的肝脏恶性肿瘤。
三、肝细胞移植治疗的方法肝细胞移植通常采取肝脏切取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健康的肝细胞组织进行扩增和培养,再通过一定的移植手段移植到患者的肝脏内。
肝移植可以是同种异体移植,也可以是异种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是指将同种动物(如猪)的肝细胞进行移植,而异种移植是将不同种类的动物(如猴子)的肝细胞进行移植。
虽然同种异体移植可能存在移植物排斥等问题,但因为其适应性好、移植后生还率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肝细胞移植治疗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肝细胞移植治疗具有许多优势:1.肝细胞移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善肝功能,显著缓解症状;2.肝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治疗无法通过传统方法治愈的肝脏疾病,提高其治疗效果;3.肝细胞移植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具有极低的并发症风险;4.肝细胞移植可以通过良好的生物学技术手段,使得患者的身体排异反应的风险得到极大的降低。
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干 细胞 , 过 门 静 脉 移 植 到 同 系 大 鼠体 内后 , 现 通 发
它们 整合 到受 体肝 并分 化为 成熟 肝细胞 。 1 2 2 骨 髓 问 充 质 干 细 胞 有 研 究 对 肝 硬 化 . . Wi a 大 鼠尾静 脉输 入用 B d s r t r U标 记 的健康 雄性 大 鼠骨髓 问充 质干 细胞 , 果发 现 骨 髓 间 充 质干 细 胞 结 可 以植入 肝 脏 汇 管 区 、 细 胞 索 , 早 见 于 移 植 后 肝 最 约 7d 植 入 的骨髓 问 充质 干细胞 能够 部分 代替肝 细 , 胞 的功 能 。C a g等 经 门静 脉 将 GF ] hn P标 记 的
胚 胎 干细 胞具 有 自我 复 制 、 新 以及产 生 子 代 更
的能 力 , 着 发 育 “ 能 性 ” 在 特 定 条 件 下 可 分 化 有 全 , 为人 体多种 细 胞类 型 , 可 构 建 成 任 何 类 型 的组 织 并 和器 官 。B h r a d等 l 将 人 胚胎 干 细 胞 置 于三 维 a av n _ 1 胶 原 培 养 系 统 中 , 加 入 外 源 性 生 长 因 子 定 向诱 并
理 学 问题 。
1 2 成 体 干 细 胞 .
症 状均 有不 同程 度改 善 , 肝脏 的体积 也有 所增 大 。
1 2 3 造 血 干 细 胞 Fe e 等_ 外 进 行 培 养 . . ig l 1 体 。
成 体干 细 胞 具 有 特 定 的 优 势 : 1 完 全 是 自身 () 的遗传 背 景 ; 2 成 体 干 细 胞 的 分 化 潜 能 相 对 比较 () 局限, 易诱 导 向特 定 的组 织 细 胞 分 化 , 可 直 接 用 也 于 体 内组 织 的原 位修 复 ; 3 无 伦 理 学 问 题 , 易 于 () 更
肝移植护理新进展课件

术前护理—术前准备
肝功能支持及肝脏支持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和 贫血,使血浆清蛋白达到35g/L,血红蛋白98 g/L ,同时应用利尿剂减少腹水,每天监测体重,24 小时尿量及腹围。
移植术后护理--管道护理
腹腔引流管 肝移植后分别于右膈下、右肝下、 左膈下置3根引流管,需经常挤压以保持引流通 畅,每日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性状等。正 常情况下术后2天内引流液为典型血浆色,并逐 渐减少,如术后3天仍为血性,可疑为继续出血、 腹腔内出血。
移植术后护理--管道护理
T形引流管 一般来说肝脏移植术后均带有T管, 除引流胆汁外,它尚有助于观察病情、诊断病情, 有时甚至可经过T管对胆管的某些并发症进行治 疗。术后最有意义的供肝功能良好指标是24—48 小时内T管引流出金黄色胆汁。
移植术后护理--用药护理
掌握常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方法,观察药物不 良反应,如CSA、FK-506,其不良反应主要有肾 毒性、高血压及精神症状等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护士对移植患者传授 口服药物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定期监测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
移植术后护理--用药护理
其他药物 ①胰岛素,肝移植术后病人常有高血糖,禁食期
间,持续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在5.55— 8.32mmol/L之间。进食后,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 在7.77mmol/L以下。 ②低分子肝素,抗凝药,使用时注意凝血功能, 维持低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出 血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细胞分裂图
作者单位:230031合肥解放军105医院消化内科
万方数据
塞煎匿堂呈Q塑堡箜三Q鲞筮!!翅叁些逝丛型i迦』壁坠婴型!丛:圣Q:№:!!:盟壁!:2Q鲤
【关键词] 肝干细胞;移植;终末期肝病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09.1 1.043
1 引言
常规的内科保肝治疗效果不佳,原位肝移植仍然是日前治 疗终末期肝炎致肝硬化最有效的措施。近5年来,我国肝移植 事业更呈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每年肝移植例数已超过2 000 例,据中国肝移植注册(China liver transplant registry,CLTR)统 计显示,我国大陆肝移植例数9 118例中,总体1年、3年和5 年生存率分别达84%、80%和76%。在肝移植乃至活体肝移 植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自身经验,并逐 渐融入网际移植界这一大家庭。但是,它存在的三大缺陷阻碍 着它的更广泛开展和应用¨J:①供肝缺乏是永恒的矛盾。我国 是肝病大国,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近3 000多万,其中 20%发展为肝硬化,仅此类终末期患者至少约600万人,以 2004年为例1年中仅有约3 000例患者有“幸”接受肝移植治 疗。即潜在适合肝移植的患者中,仅有0.04%接受肝移植治 疗,即使在美围,尽管活体肝移植率已达30%,但每年还有数千 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中死亡,而在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却以每年 1 1%的速度递增。②免疫排斥反应是难以根本解决的问题:供 体肝与受体存在免疫排斥反应,肝移植术后需长期应用免疫抑 制剂,使患者免疫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③从医疗经济学角 度分析,器官移植费用昂贵,对国家、社会、个人都是一种沉重 的经济负担。
高志良等ⅢJ报道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固有动脉介入法 自体移植治疗32例肝衰竭患者、结果肝功能、凝血功能、自觉 症状、转归和预后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可见骨髓干细胞 移植治疗肝衰竭,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肝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改善预后,但目前对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定植与示踪、其具体分 化过程,功能重建程度以及具体疗效评价,尚需进一步深入分 析。姚鹏等¨副对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干 细胞移植,亦取得了良好疗效。
肝衰竭雌性小鼠。结果移植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 长(分别为123.4 h对70.4 h);血氨、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各 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肝脏病理损伤逐渐减轻,存活2周小鼠 肝脏组织中性别决定因子呈阳性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 强。此外,Teratani等¨副研究表明胚胎干细胞叮以分化为肝细 胞,胚胎丁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有显著疗效。Sakaida等¨41 研究证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肝硬化小鼠的肝功能, 提高其存活率。 4.2临床研究 自体骨髓十细胞作为一种肝干细胞已用于临 床,目前常用的移植方法【1引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经股动 脉穿刺插管,置管于肝固有动脉并造影,观察肝内血管情况及 有无占位性病变。将待用的细胞悬液于3 h内分别经左、右肝 动脉缓慢注入。术毕拔管,穿刺点加压包扎后患者返同病房, 术侧F肢制动6 h。姚鹏等J刮行肝动脉介入分别将分离的自 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入60例肝衰竭患者的肝脏,结果患者症状 明显改善,血氨、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等指标明显下降,而清 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逐渐卜升,食管静脉曲张未见明显改 变,未见严蓖并发症。自体骨髓十细胞移植对肝衰竭患者的治 疗有效且副作用小,安全,能够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但对门静 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及脾功能九进等顽固并发症无明显改善。 此外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创伤小。
5干细胞对肝脏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州及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有关肝干细胞的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 表明,肝丁细胞移植具有极其诱人的临床应用价值。首先,体 外培养肝干细胞为牛物型人工肝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来源,其强 大的增殖能力为解决用于移植肝十细胞的增殖困难及供体缺 乏提供r新思路;其次,肝干细胞移植不但可以替代坏死的组 织,还可以刺激受体组织再牛,以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损 、伤;此外,通过体外基凶修饰肝干细胞,再移植给相应基因缺陷 的受体以分化为具有JF常功能的肝细胞,作为体外基阗治疗用 以改善肝脏代谢疾病的良好载体。干细胞移植相对肝移植有 着尤可比拟的优点。第一,肝干细胞移植使用了同基因细胞, 有效避免-r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第二,肝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 肝移植仅仅替代了患者坏死的肝组织,其本身町能不具有再生 的能力;第三,肝干细胞移植的治疗不涉及医学伦理问题;第 四,治疗费用比较低,一般经济家庭可以接受。因此,肝干细胞
1363
3 肝干细胞的来源及其分离方法
Father(1956年)将肝内具有分化潜力的细胞描述为卵圆 细胞,Wilson和Lc捆uc(1958年)提flj肝于细胞的概念∞11。肝 干细胞可分为肝源性和非肝源性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卵圆细 胞、分化的肝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后者则为源于 胚胎干细胞、骨髓造血f细胞及胰腺,卜皮干细胞等不同来源的 肝脏十细胞。虽然已明确肝内具有肝干细胞特性的卵圆细胞, 但对其来源、增殖、调控分化及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仍缺乏深 入、足够的了解。目前研究重点主要是致力于阐明卵圆细胞的 增殖和调控分化的机制,同时建立一个优化的肝卵圆细胞分离 培养系统,以求在体外进行f预卵圆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实验。 骨髓中的干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已有 颇多相关研究表明,这两还处于体外实验 阶段。Kumashiro等邛1为获得町供体内移植用的胚胎十细胞源 性肝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磁珠分选法和流式细胞 仪分选法进行纯化细胞。对于肝十细胞进行体外分离鉴定和 长期培养是对肝干细胞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对肝干 细胞进行临床应用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 物学、细胞培养技术及免疫学的发展,肝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和 培养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多用两步胶原酶灌流消化法获 得胚肝细胞,进一步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离心沟洗技术、荧光 激活细胞筛选法及免疫磁珠细胞筛选法进行纯化p川,后两种 方法都是以免疫亲和力技术为基础,细胞被抗体标记后用免疫 磁珠颗粒或流式细胞计数等方法分离。
虽然,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处于在动物试验及部分临床前研 究阶段,但已有大量资料显示肝干细胞移植在暴发性、慢性、遗 传性肝病等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相信随着对肝再生过程的 进一步研究,以及干细胞在肝修复过程中作用的进一步了解, 将会不断成熟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扩增方法,解决干细胞体内 归巢、定植、增殖等难题,进一步完善监测手段,建立和研究更 多的临床研究模型,干细胞移植必将会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 一种重要手段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4肝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现状
4.1基础研究Matsusaka等…1利用富含卵圆细胞行肝细胞 移植发现,受体鼠脾内不含卵圆细胞的肝细胞增殖数量增加。 Shi等经脾脏进行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Wilsons病模型鼠,移植 后第2~4周,在肝内可见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干细胞增殖,说明 脾脏内移植的胚胎干细胞有分化为成熟肝细胞的能力。同时, Kushida等通过门静脉进行千细胞移植治疗Wilsons病模型小 鼠,移植后14天,肝内发现下细胞来源的肝细胞,而腹腔内移 植则无此发现。Fan等在此途径进行干细胞移植时亦有类似发 现,并发现干细胞可经肝脏种植于脾及骨髓中。在经门静脉移 植临床应用中,由于移植后门静脉及肝小静脉的血栓形成而影 响其广泛应用。杜智等采用D一氨基半乳糖制备大鼠暴发性 肝衰竭模型,以列系大鼠来源的肝于细胞经肝脏移植,结果表 明肝干细胞移植组大鼠一般情况改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血 氨、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肝脏病理 减轻。可见核/质比例较大的小细胞增殖,杜智等¨引还进行了 肝千细胞异种移植研究,其采用纯化中期妊娠流产的男性胎儿 肝干细胞,经肝脏注射移植治疗D一氨基半乳糖诱发的爆发性
20世纪末,生命科学研究领域2项莺大突破对人类医学科 学及伦理、道德产生了强烈冲击。第1项是1997年2月英国罗 斯林研究所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术获得克隆羊多莉,在实践上证 明了利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无性繁殖”的技术是呵行的;第 2项是199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建立5株可长期传代培养的 胚胎干细胞,并可诱导分化成不同细胞组织或器官。这两项莺 大突破使得干细胞移植迅速成为生物技术领域最具发展前景 的前沿技术。2007年lO月胚胎干细胞相关研究荣获诺贝尔医 学奖,而其后不久来自美国和日本的3个独立科研小组几乎同 时发表论文宣布,已成功将人类成体干细胞逆分化为具备胚胎 干细胞功能的新型细胞悼。41。这一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大突
万方数据
1364
移植仅仅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等待病人肝脏的再生。毫无疑 问,于细胞移植具有明显的优势。
尽管干细胞移植疗法为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 要真正将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还有很多的问题需 要进一步探究。主要有:①移植干细胞的数量:临床有效的移 植要求干细胞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郭晓钟等¨副获取单个核 细胞计数在108与l 01l数嚣级之间,最好的效果是达到109 数量级以上。②干细胞的归巢与定植:不同肝外干细胞在不同 肝脏疾病中的归巢和定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③监测手段: 干细胞移植体内后的分化增殖、细胞的功能状态尚缺少切实可 行的监测手段。目前最常用的体内移植细胞示踪剂多为荧光 物质(如GFP报告基因、CFDA—SE等),国外也有报道将携带 Y染色体的肝干细胞移植带雌性动物肝内,通过Y染色体示 踪【211。但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了解移植细胞体内定居、增 殖情况时,均需取得肝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这就失去r动态 观察移植细胞在宿主体内连续性变化的机会,同时不适合临床 应用。活体示踪剂町动态连续观察移植细胞在受体肝内的定 居、增殖情况m瑙】,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但活体示踪剂标记 效率不高的问题尚未解决。所以,寻找一种良好的示踪剂成为 细胞移植必须攻克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陈积圣,商昌珍.肝干细胞移植及其应用前景.新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