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_2纳晶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染料敏化TiO_2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染料敏化TiO_2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2009年6月材 料 开 发 与 应 用文章编号:1003-1545(2009)03-0081-05染料敏化T iO 2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冯 蕾,程永清,秦华宇,罗东卫(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陕西西安 710129)摘 要:介绍染料敏化纳米晶T i O 2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其原理,对影响其光电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如纳米T i O 2膜、敏化染料、电解质等做了探讨。

同时,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T i O 2;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纳米薄膜中图分类号:O 643.3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8-11-26作者简介:冯蕾,女,1986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材料方面的研究。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两大挑战,开发和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几年来,很多国家已投入大量资金从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用单晶或多晶硅膜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其最高效率可达20%以上,但成本过高。

开发低成本光电活性材料,对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有重要意义,目前ZnO 、CdS 、CdSe 、CdTe 、Fe 2O 3、SnO 2、T i O 2等许多化合物被用于光电转换。

虽然CdSe 、CdTe 等光电池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它们是剧毒物质,容易对环境带来危害。

T i O 2染料敏化电池(Dye-sensitized So lar Ce lls,简称DSCs)则彻底摒弃了传统的硅电池工艺,它的最大优势是廉价的成本以及非常简单的制作工艺,因此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其制备与应用研究受到各国学术界的重视,并成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瑞士M.Gr ¾tze l 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的染料敏化纳米晶Ti O 2太阳能电池掀起了太阳能电池研究的一次热潮。

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现在DSC s 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已达11.04%[1]。

染料敏化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染料敏化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染料敏化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染料敏化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概况,阐述了染料敏化纳米晶TiO2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其原理, 对影响其光电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如纳米TiO2膜、敏化染料、电解质等做了探讨。

同时介绍了TiO2纳米薄膜的一些制备方法。

最后对太阳能电池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TiO2;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纳米薄膜1、引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两大挑战,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几年来, 很多国家已投入大量资金从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用单晶或多晶硅膜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其最高效率可达20%以上, 但成本过高。

开发低成本光电活性材料, 对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有重要意义, 目前ZnO、CdS、CdSe、CdTe、Fe2O3、SnO2、TiO2等许多化合物被用于光电转换。

虽然CdSe、CdTe等光电池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但它们是剧毒物质, 容易对环境带来危害。

TiO2染料敏化电池(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简称DSSC)则彻底摒弃了传统的硅电池工艺, 它的最大优势是廉价的成本以及非常简单的制作工艺, 因此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其制备与应用研究受到各国学术界的重视, 并成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2、染料敏化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1 染料敏化电池的基本结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由导电玻璃、纳米多孔TiO2膜、敏化剂和电解质等部分组成。

导电玻璃的内侧镀有0.5~0.7μm氧化铟锡透明膜, 方块电阻为10~20Ω, 透光率大于85%。

光阴极还可镀上一层Pt(约5~10μg·cm-2), Pt层对光的反射不仅提高了太阳光的吸收率, 还有助于提高电子的收集效率。

TiO2膜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多孔薄膜, 一般厚度约为10μm 左右。

DSSC电池选用的敏化剂可以选择有机染料或无机染料。

染料敏化纳米TiO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染料敏化纳米TiO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化率为 3. %。 24
来,染料敏化纳 晶二氧化钛太 阳能 电池一 直是 国内外 研 究 的热 门课题 _ 染料 敏化 T O 纳 晶薄膜太 阳能 电池 生 1 。 i
产工 艺简单 、 备 电池过程耗 能较 少 、 源 回收周 期短 、 制 能 生 产 成 本 较 低 ( 为 硅 太 阳 能 电 池 的 l 5 1 1 ) 可 弱 仅 /~ /0 、 光 发 电 、 明性 好 、 电转 化 率 不 受 温 度 影 响 等 优 点 。染 透 光 料 敏 化 T O 纳 晶 薄 膜 太 阳 能 电 池 有 望 成 为 下 一 代 实 用 i。 性 高 性 能 太 阳 能 电 池 。 本 文 重 点 对 T O 的 结 构 和性 能 、 i。 染 料 敏 化 纳 米 T O 薄 膜 的 工 作 原 理 和 制 备 方 法 的 研 究 i。 进 展 进行 了 综 述 。
顶 点 或 共 边 组 成 [, 图 1 示 。锐 钛 矿 相 结 构 是 由钛 氧 5如 ] 所
八 面体共边组成 的四面体结 构 。 而金红石和板钛矿结构是 [i T 八 面体共 顶点且共边组成 的稍有畸变 的八 面体结
半导体染料
构 。T O 是 一 种 宽禁 带 的半 导 体 材 料 , 中锐 钛 矿 型 T O i。 其 i
溶胶 一 胶法制备 T O 薄膜 , 凝 i 一般先制备溶胶 , 然后
用 浸 渍 提 拉 、旋 转 涂 层 或 喷 涂 法 将 溶 胶 施 于 经 过 清 洁 处
才 能 得 到 ,因 为 每 种 物 质 的 氧 化 物 还 原 均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才能发生 。一般来说 , 电位越大 , 积时所需 电流 密度 过 沉
.. 有 机 钛 化 合 物 为 原 料 , 钛 酸 正 丁 酯 _、 酸 异 丙 酯 、 如 8钛 ] 钛 322电 解 质 浓 度 配 比 在 溶 液 中 , 子 的 浓 度 越 高 . 对 应 的 电 极 电位 就 越 离 其 酸 四 乙 酯 [ 。另一 种 以 无 机 钛 化 合 物 为原 料 , 四 氯 化 钛 1 … 如

基于TiO_2纳米结构的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构筑及其性能研究

基于TiO_2纳米结构的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构筑及其性能研究

基于TiO_2纳米结构的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构筑及其性能研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加重,不可再生的传统能源不断枯竭,开发新能源已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太阳能以其丰富、可持续、环保等优势备受关注,研发高效率、低成本、易组装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已成为目前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有机-无机杂化薄膜全固态太阳能电池成为目前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

TiO2因环保、无毒、储量丰富、相对酸碱稳定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层和窗口层材料看作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层和窗口层材料。

本论文详细探讨了在FTO透明导电玻璃上原位合成TiO2的水热合成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并组装了系列TiO2基有机-无机(TiO2/P3HT、TiO2/MEH-PPV)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研究了制备工艺、基底效应、溶剂效应和表面修饰等方面对TiO2/P3HT、TiO2/MEH-PPV体异质结有机光伏器件性能的影响。

研究成果如下:研究工作获得的主要成果归纳如下:(1)纳米结构TiO2薄膜的不同溶剂条件下的原位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选用钛酸四丁酯作为前驱体,浓盐酸、去离子水(或乙二醇、二甲苯等)作溶剂,在FTO基底上原位一步合成了TiO2纳米薄膜。

产物薄膜致密均匀,由均匀分布的纳米棒结构组成。

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实验条件对产物薄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TiO2薄膜的生长机理并对TiO2纳米薄膜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组装了FTO/TiO2/MEH-PPV/Ag的器件结构,测得其光电转换效率为0.160%。

这种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的方法简单,薄膜厚度很薄与基底结合牢固,不需要其他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纳米棒粒径变小,光学带隙变宽,在紫外光区有较好的吸收。

(2)纳米结构TiO2薄膜的两步法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先利用磁控溅射在FTO导电面上溅射一层金属钛,煅烧后再溶剂热反应制备均匀排列的纳米棒TiO2薄膜。

此方法制备的薄膜均匀致密、无需煅烧结晶性很好、不出现裂痕、和基底结合紧密、TiOx可作为阻挡层防止蒸镀电极时短路,而且这种制备种子层的方法简单易操作,种子层厚度可控。

纳米tio2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一)

纳米tio2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一)

纳米tio2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一)利用纳米尺度的半导体材料如TiO2、ZnO、SnO2等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极的研究是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其中纳米TiO2由于光稳定、无毒成为研究光电太阳能转换电池使用最普遍的材料。

研究进展1991年,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学校的BrianORegan和GraetzelM报道了一种以染料敏化TiO2纳米晶膜作光阳极的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从而开创了太阳能电池的新世纪,世界上第一个纳米太阳能电池诞生了。

但是利用液态电解质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实践中存在许多无法改进的缺陷,如由于密封工艺复杂,长期放置造成电解液泄露,电池中还存在密封剂与电解液的反应,电极有光腐蚀现象,且敏化染料易脱附等,研究者们以固态空穴传输材料取而代之制备出全固态纳米太阳能电池,并取得可喜的成就。

1996年,Masamitsu 等人利用固态高分子电解质制备了全固态太阳能电池,利用特殊的制备方法获得了高离子导电性的电解质,得到了连续的光电流,并得到0.49%的光电转换效率。

1998年Graetzel等人利用OMeTAD作空穴传输材料得到0.74%的光电转换效率,而其单色光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33%,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使纳米太阳能电池向全固态迈进了一大步。

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将单个液结TiO2纳米太阳能电池串联,以提高开路电压。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为主要承担单位的研究项目在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2004年10月中旬建成了500瓦规模的小型示范电站,光电转换效率达到5%。

这项成果使我国大面积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的研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进一步推动低成本太阳电池在我国的实用化打下了牢固基础。

专利国内外都公开了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利,其中日本的专利数量最多。

下面选取近几年部分专利简单介绍。

北京大学2002年5月22日公开的CN1350334纳米晶膜太阳能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纳米晶膜太阳能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以宽禁带半导体纳米晶膜为基底,在该基底表面吸附一层金属离子,再在金属离子吸附层上吸附光敏化剂。

TiO2纳米管薄膜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TiO2纳米管薄膜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TiO2纳米管薄膜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TiO2纳米管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光伏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TiO2纳米管薄膜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材料结构设计、光电转换机理、器件性能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综述TiO2纳米管薄膜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首先,TiO2纳米管薄膜的材料结构设计是影响其在光伏器件中应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常见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法、气相沉积法和电化学法等。

其中,溶液法制备TiO2纳米管薄膜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可以较好地控制纳米管的尺寸和形貌。

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控溶液中的酸碱度、有机添加剂和金属掺杂等手段,改善其光电转换性能和稳定性。

其次,TiO2纳米管薄膜的光电转换机理是研究该材料应用的基础。

在光伏器件中,充电和放电过程是主要的光电转换过程。

TiO2纳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吸收能力和电子传输性能,能够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此外,TiO2纳米管薄膜还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长的寿命,有利于提高器件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然后,TiO2纳米管薄膜在光伏器件中的性能表现也是研究重点之一。

目前,基于TiO2纳米管薄膜的光伏器件主要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和固态敏化太阳能电池(SSDSC)两种。

DSSC是第一代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但其光转换效率仍然有待提高。

SSDSC是相对较新的第二代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转换效率和较好的稳定性,然而其制备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因此,进一步优化器件结构和光敏化剂体系,提高光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最后,TiO2纳米管薄膜在光伏器件中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调制,提高纳米管薄膜的吸收能力和载流子传输性能,以提高器件的光转换效率。

其次,进一步提升器件的稳定性和长期使用寿命,降低制备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并提高器件的功能性,例如增加器件的可弯曲性和透明性等。

染料敏化纳米TiO_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染料敏化纳米TiO_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温度会影响迁移率、扩散速率,并常常对络合物的机 制和稳定性有影响,这可能使添加剂分解。 温度的提高一 般将增加膜内惰性较强金属成分的含量。 但是由于温度 改变时会造成一些间接的影响, 如改变了络合物溶液的 组成等,故情况稍微复杂些,通常沉积温度应保持在室温 条件下。
An 等[14]以 TiCl4 或 TiCl3 为前驱体 ,向 电 解 液 中 加 入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三甲基铵(CTAB),通 过 阴 极电沉积法制备了 TiO2 薄膜。 乔俊强等[15]采用直流复合 电 沉 积 法 , 在 纳 米 镍 镀 液 中 加 入 平 均 粒 径 为 15 nm 的 TiO2 纳 米颗粒,采用机械搅拌,成功地制备出 TiO2/Ni 纳 米复合涂层。 3.3 化学气相沉积法
物)制备纳米晶。 这种方法对设备要求不高、容易操作,其中的水热熟
化过程还可以控制产物的结晶和长大, 因而使半导体氧 化物的颗粒尺寸和分布, 以及薄膜的孔隙率成为可以控 制的因素,并且效果良好。David Grosso 小组观察到在一 定的水热处理温度下,薄膜出现“自组装”现象,呈现理想 的表面形态[26]。 这对于获得有利于 DSSC 光电转换的光电 极意义非常重大。 水热合成法的局限性是它必须进行高 温和高压处理,这限制了基底材料的选用。 如目前研究得 比较多的用柔性有机聚合物取代玻璃作基底材料就会受 到高温处理过程的限制。 此外,水热合成法需时较长,整 个过程需要十几个小时,且不能及时获得光电极。 水热合 成法需要耐温、耐压、耐酸腐蚀的反应釜,操作复杂,有机 溶剂的毒性、可燃性有潜在环保和安全问题。 目前大多研 究集中在粉体制备上, 但基本上都停留在实验室几十毫 升至几升的小高压釜水平上,难以产业化。
当电极反应中, 有 H+ 参加反应时,pH 值的大小直接 影响到不同元素的离子能否在阴极上共沉积以及沉积薄 膜中不同元素原子的比例, 而且电解质溶液的酸度也决 定被还原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形式,溶液的 pH 值对 电化学反应和成膜反应都有较大的影响, 通常只有在一 定的 pH 值范围内,才能形成指定结构的膜材料。 在调整 沉积物的物理特性问题上,pH 值比其它因素更加重要。 3.2.4 温度

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共3篇

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共3篇

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共3篇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1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光电转换效率和良好的稳定性,成为当前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是光敏染料,而TiO2作为光电转换层的常见材料之一,是大多数光敏染料所用的基础材料。

然而,TiO2基太阳能电池存在着光吸收范围窄、电荷分离率低、光电转换效率不高等问题。

此外,传统TiO2粒子的大小对光敏染料的光吸收和电荷分离产生了制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采用纳米级量子点敏化TiO2电极的太阳能电池。

量子点具有尺寸小、光谱特性可调、光吸收强度高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性能稳定性。

在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量子点作为敏化剂,通过光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从而促进了电荷的分离和传输,从而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中,主要涉及到量子点的制备和修饰、TiO2电极的处理和组装等方面。

其中,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热分解法、微乳液法、共沉淀法等,而修饰方法则包括表面修饰、离子掺杂等。

在TiO2电极的处理和组装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涂覆、浸渍、喷雾等多种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表明,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量子点的尺寸可以控制在纳米级别,使其具有更好的量子效应和光电性能;其次,量子点的光吸收范围更广,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太阳能;最后,量子点与TiO2之间存在很强的电子转移效应,能够促进电荷的分离和传输,从而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第4期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24 N o.4 2003年10月Jou rnal of H uaqiao U n iversity(N atu ral Science)O ct.2003  文章编号 100025013(2003)0420335210染料敏化T i O2纳晶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吴季怀 郝三存 林建明 黄昀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泉州362011)摘要 介绍染料敏化纳米晶T i O2太阳电池的结构及其原理,对影响其光电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如纳米T i O2膜、敏化染料、电解质做了探讨.同时,对有机太阳能电池进行讨论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T i O2,纳米薄膜中图分类号 TM914.4+2∶TB383文献标识码 Aβtzel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致力于开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学院Gra发新型太阳能电池.该研究小组以T i O2纳米多孔膜作为半导体电极,以R u及O s等有机金属化合物作为光敏化染料,选用适当的氧化2还原电解质做介质,组装成染料敏化T i O2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简称D YSC电池).他们的研究在1991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太阳光下电池的光电βtzel等人再次研制转换效率达到7.1%〔1~3〕,引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上的一次热潮.1993年,Gra出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0%的D YSC电池;1997年光电转换效率进一步提高到10%~11%,短路电流为18mA・c m-2,开路电压为720mV.1998年,他们又研制出全固态D YSC电池〔4〕.这种电池采用固体有机空穴传输材料替代液体电解质,单色光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3%.克服了先前湿式电池制造不方便,难以封装以及稳定性不好的缺点,从而为D YSC太阳能电池走向实际应用奠定良好基础.D YSC太阳能电池最大的优势是廉价的成本、简单的制作工艺和高的稳定性,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我们也开展D YSC电池研究,获得单色光光电转化率达48%的D YSC电池,取得较好的研究进展〔5〕.1 DY SC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及其原理研究表明,太阳光谱中紫外光波段占4%,可见光波段占43%〔6〕.T i O2是宽禁带半导体,锐钛矿形T i O2的禁带宽度为3.1eV,吸收位于紫外区,对可见光的吸收较弱.但当T i O2的表面吸附染料后,借助于染料对可见光的良好响应,可将吸收波段拓展到可见光区,由此构造 收稿日期 2003204222 作者简介 吴季怀(19582),男,教授,E2m ail:jhw u@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082003);福建省国际合作基金资助项目(2001I006);福建省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0210023)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 YSC 〔7〕.D YSC 是由透明导电玻璃、T i O 2多孔纳米膜、电解质溶液以及镀铂镜对电极构成的“三明治”式结构(图1).D YSC 的光电转换在几个界面完成:(1)染料和T i O 2纳晶多孔膜组成的界面;(2)染料分子和电解质构成的界面;(3)电解质和对电极构成的界面.光电转换机理为太阳光照射到电池上,染料分子吸收太阳光能量,使染料分子中的电子受激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的电子将会快速注入到T i O 2导带中,染料分子因失去电子变成氧化态.注入到T i O 2导带中的电子在T i O 2膜中的传输非常迅速,可以瞬间到达膜与导电玻璃的接触面,并在导电基片上富集,通过外电路流向对电极.处于氧化态的染料分子,由电解质(I - I -3)溶液中的电子供体(I -)提供电子而回到基态,染料分子得以再生.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子供体(还原剂)在提供电子(I -3)以后,扩散到对电极,得到电子而还原.从而,完成一个光电化学反应循环,也使电池各组分都回到初始状态.这一过程在图2中给予了说明.电子在多孔纳晶T i O 2膜中的输运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8〕.主要有〔9〕W eller 等提出的隧穿机理,Gra βzel 等提出的跳跃机理,L indqu ist 等提出的扩散模型和Konenkam p 发现的电子传输过程等.各机理在一定范围内能解释某些实验现象,但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1 D YSC 太阳能电池结构图2 D YSC 太阳能电池的光转换原理示意图 图2表示在光照射D YSC 后,电池内的电子直接转移过程〔10〕.(1)染料分子的激发.(2)染料分子中激发态的电子注入到T i O 2的导带,CB 和VB 分别表示T i O 2的导带底和价带顶.从图中可以看出染料分子的能带最好与T i O 2的能带重叠,这有利于电子的注入.(3)染料分子通过接受来自电子供体I -的电子,得以再生.(4)注入到T i O 2导带中的电子与氧化态染料之间的复合,此过程会减少流入到外电路中电子的数量,降低电池的光电流.(5)注入到T i O 2导带中的电子通过T i O 2网格,传输到T i O 2膜与导电玻璃的接触面后流入到外电路,产生光电流.(6)在T i O 2中传输的电子与I -3间的复合反应.(7)I -3离子扩散到对电极被还原再生,完成外电路中电流循环.其中,过程(4),(6)是造成光电流损失的原因.因此要提高光电流,须尽可能抑制过程(4),(6)的发生.染料有机分子具有分立的能级,而半导体具有准连续能级.实验表明,电子在染料各激发态间的跃迁速率远远小于电子注入T i O 2导带的速率,因此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主要注入到T i O 2导带中.此外,由于T i O 2纳晶膜特殊的传导性质,过程(4),(6)相对于过程(5)来说,都633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是慢反应,不处于支配地位.染料分子激发态寿命越长,越有利于电子注入到T i O 2导带.I -3在对电极上的还原反应越快,电流产生效率越高.因此,改善对电极的表面状况,提高铂镜的催化性能利于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从理论上说,电池的开路电压(V oc )为T i O 2费米能级与电解质的氧化还原电势之差.2 影响DY SC 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因素2.1 敏化染料敏化染料的研究是D YSC 太阳能电池研究最重要的方面〔11,12〕.染料一般要符合以下条件.(1)与T i O 2纳米晶半导体电极表面有良好的结合性能,能够快速达到吸附平衡,而且不易脱落.这要求其分子中含有能与T i O 2结合的官能团,如-COO H ,-SO 3H ,-PO 3H 2等.羧基能与纳米T i O 2表面的羟基结合生成酯,从而增强T i O 2导带3d 轨道和染料Π3轨道电子的耦合,电子云扩展到了T i O 2表面,使电子转移更为容易.(2)在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尽可能宽的吸收带,以吸收更多的太阳光,捕获更多的能量,提高光电转换效率.(3)染料的氧化态和激发态的稳定性较高,且具有尽可能高的可逆转换能力,即经过上百万次的可逆转换而不会分解.(4)激发态寿命足够长,且具有很高的电荷传输效率.这将延长电子空穴分离时间,对电子的注入效率有决定作用.(5)有适当的氧化还原电势,以保证染料激发态电子注入到T i O 2导带中,即敏化染料能级与T i O 2能级匹配.(6)敏化染料分子应含有大Π键、高度共轭、并且有强的给电子基团〔13〕.这样染料分子的能级轨道,才能与纳晶T i O 2薄膜表面的O -离子形成大的共轭体系,使电子从染料转移到T i O 2薄膜更容易,电池的量子产率更高.目前使用的染料可分为4类.(1)第一类为钌吡啶有机金属配合物〔14~18〕.这类染料在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吸收,氧化还原性能可逆,氧化态稳定性高,是性能优越的光敏化染料.用这类染料敏化的D YSC 太阳能电池保持着目前最高的转换效率.其中就包括被称为“明星染料”的cis 2R u (N CS )2(dcbp y )2染料,结构式如图3所示,X 代表SCN -,C l -,B r -,I -,CN -等基团,但以N CS -最好.苯环上的4个羧基使它与T i O 2表面有很好的结合能力.这使得光生电荷快速注入T i O 2导带,达到有效的电荷分离.在钌吡啶有机金属配合物中,近几年来开发出一种新的“全黑染料”,吸收带边扩展至900nm 左右.因此,该染料在整个可见光谱围内有很好的吸收性能,但它的光敏化性能并没有顺2R u (N CS )2(dcbp y )2高.可见,决定染料敏化性能不仅与染料对光谱的响应能力有关,还有其它更重要、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因素.(2)第二类为酞菁和菁类系列染料〔19〕.酞菁是由4个异吲哚结合而成的十六环共轭体.金属原子位于环中间,与相邻的4个异吲哚相连.在分子中引入磺酸基、羧酸基等能与T i O 2表面结合的基团后,可用做敏化染料.分子中的金属原子可为Zn ,Cu ,Fe ,T i 和Co 等,图4是金属原子为Zn 时酞菁分子的结构,可表示为ZnPc .酞菁类染料很早就被用做光敏化剂.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对太阳光有很高的吸收效率,自身也表现出很好的半导体性质.而且通过改变不同的金属可获得不同能级的染料分子,这些都有利于光电转换.近期研究表明,其光电转换效率约为4%左右.(2)第三类为天然染料〔20~22〕.自然界经过长期的进化,演化出了许多性能优异的染料,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提取它们的方法很简单.因此近几年来,很多研究者都在探索从天然染料或色素中筛选出适合于光电转换的染料.植物的叶子具有光化学能转换的功能,因此,从绿叶中提取的叶绿素应有一定的光敏活性.733第4期 吴季怀等:染料敏化T i O 2纳晶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Cu 叶绿素敏化纳米晶T i O 2膜在630nm 处,能达到10%的光电转换效率.用它制得的太阳能电池总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6%.从植物的花中提取的花青素也有较好的光电性能,有望成为高效的敏化染料.天然染料突出的特点是成本低,所需的设备简单.这提供了一种便图3 cis 2R u (X )2(dcbpy )2结构式图4 ZnPc 结构式捷的染料获取方法.(4)第四类为固体染料.利用窄禁带半导体对可见光良好的吸收〔23,24〕,可在T i O 2纳米多孔膜表面镀上一层窄禁带半导体膜.例如InA s 和PbS ,利用其半导体性质和T i O 2纳米多孔膜的电荷传输性能,组成多结太阳能电池.窄禁带半导体充当敏化染料的作用,再利用固体电解质组成全固态电池.但窄禁带半导体严重的光腐蚀阻碍了进一步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开发新的化合物半导体.此种染料,正处在理论设计阶段.2.2 T i O 2纳米多孔膜T i O 2纳米多孔膜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的优点.应用于D YSC ,一方面可吸收更多的染料分子;另一方面薄膜内部晶粒间的互相多次反射,使太阳光的吸收加强.因此,染料敏化T i O 2纳米晶半导体电极既可以保证高的光电转化量子效率,又可以保证高的光捕获效率〔25〕.纳米T i O 2电极是太阳能电池的关键,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太阳能电池的效率〔26,27〕.纳米T i O 2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很多,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反应法、溅射法、醇盐水解法、溅射沉积法、等离子喷涂法和丝网印刷法等.纳米T i O 2的微观结构,如粒径、气孔率对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粒径太大,染料的吸附率低,不利于光电转换;粒径太小,界面太多,晶界势垒阻碍载流子传输,载流子迁移率低,同样不利于光电转换.对于目前所使用的纳米T i O 2,其粒径多数在100nm 以下.通过对不同膜厚的T i O 2薄膜电极的光电性质研究表明,500nm 左右的薄膜电极的光电性质最好.但也有学者指出,T i O 2薄膜的厚度与太阳能电池中所用的敏化染料及电解质有关.对于特定的体系,应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膜厚度.对T i O 2薄膜电极做一些化学处理,可提高光电性能〔28,29〕.例如通过用T i C l 4,HC l ,H 2O 2和异丙氧醇钛等处理,可显著提高其光电性能.(1)化学的处理改变了电极表面状况,改善了纳晶多孔网络微结构的电子扩散传输性能.(2)改善了薄膜表面状态,使表面能带更适合于电子的注入和传输.(3)提高了表面态密度,使T i O 2电极表面与染料分子之间结合力增大,提高了电子的注入效率.(4)使T i O 2表面得以活化,表面粗糙度增大,吸附的染料分子增多.(5)改变了表面钛离子的浓度和状态,与染料的结合更好,利于电子的注入.通过对T i O 2掺杂,改变T i O 2的能级结构〔30~32〕,833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使之更有利于电子转移,抑制电子2空穴复合,提高D YSC 电池的光电性能.图5表示掺杂离图5 T i O 2薄膜2电解质溶液界面空间电荷层对T i O 2能带影响子对空间电荷的影响.图5(1)未掺杂时,T i O 2能级处于平带状态;图5(2),(3)为掺杂不同元素时,空间电荷层内电子与空穴分别移向半导体2溶液界面,使T i O 2能级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图5(4)表示掺杂也会影响费米能级.目前,所掺杂的金属多为有催化性能的过渡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例如在T i O 2膜中掺杂Zn 会明显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但对于一些金属例如Fe ,即使掺杂量很少,也会大大抑制电子的传输,显著降低电池的光电性能.复合膜也是当前半导体电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33〕.将T i O 2与其它半导体化合物复合制成复合半导体膜〔13〕,以此来改善电池的性能.常用的半导体化合物有CdS ,ZnO ,PbS 等.复合膜的形成改变T i O 2膜中电子的分布,抑制载流子在传导过程中的复合,提高电子传输效率,复合膜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此外,T i O 2膜晶粒的大小和有序程度,对电池的性能也有很大影响.研究发现,有序排列的晶粒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光电流.另T i O 2晶粒太大,由染料注入的电子的复合增大,电流产生效率变小.晶粒太小,由小尺寸效应产生的T i O 2导带能级变化,对电子的注入效率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太小的晶粒也增加了电池的制作成本.2.3 电解质长期以来,D YSC 太阳能电池一直使用液态电解质〔34~36〕.液态电解质种类繁多,电极电势易于控制,但也存在一些缺点.(1)液态电解质的存在易导致吸附在T i O 2薄膜表面的染料解吸,影响电池的稳定性.(2)溶剂会挥发,可能与敏化染料作用导致染料发生光降解.(3)密封图6 OM eTAD 结构式工艺复杂,密封剂也可能与电解质反应,因此所制得的太阳能电池不能存放很久,一般不超过7d .(4)电解质本身不稳定,易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导致太阳能电池失效.要使D YSC 走向实用,须首先解决电解质问题.固体电解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37〕.1995年,T en 2nakone 〔13〕等人以P 2Cu I 为电解质制备全固态电池,在太阳光照射下得到了1.5~2.0mA ・c m -2的电流.图6为1998年Gra βtzel 等人用OM eTAD 作的固体电解质,得到单色光电转换933第4期 吴季怀等:染料敏化T i O 2纳晶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043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效率高达33%的电池.有报道说,芳香苯胺化合物等也可用做固体电解质.现在所使用的固体电解质多为P型半导体材料.其所要满足的一般条件是在可见光区(染料的吸收范围)内必须是透明的,不会使所吸附的染料发生溶解或降解,能级与T i O2能级以及染料能级相匹配.与液体电解质相比,固体电解传输效率要低很多,这是由固体本身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对于电解质,要有新的观点.探索全新的D YSC电池的结构,从本质上克服液体电解质和固体电解质所带来的问题.3 有机太阳能电池与D YSC同时进行的还有一类很重要的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它始于80年代初期,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光谱响应宽、便于大面积工业化生产,以及可进行分子水平设计等优点,20多年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此类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5%〔38~40〕.有机太阳能电池一般是由电子供体 电子受体(D A)组成的单层或多层结构.电子供体为有机导电高分子聚合物或敏化染料,如PPV及其改性衍生物;电子受体为非金属,如C60;载流子传输介质为金属或半导体化合物,如A l,Ca等.光电转换是在D A界面完成的,因此电池可以做的很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的D A结构上,这是提高整个电池效率的关键.由于可用做电子供体和受体的物质有很多种,所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很多.从电池的结构分类,主要有以下3种.3.1 单层结构电池〔41~43〕单层结构电池也称为肖脱基势垒(Scho ttky2B arrier)电池,这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雏形.主要由导电高聚物、有机金属酞菁化合物和钌吡啶做为电子供体,半导体或金属作为电子受体及电子传输或收集材料.如A l PPA F ITO,A g CdS2EBBB ITO等.这种电池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但其光的吸收效率不高,光电转换效率很低,通常不会超过0.1%.由于它本身存在的设计缺陷,没有有效地抑制电子2空穴复合的结构,以及低的光能利用效率,因此它的光电转换效率很难有大的提高.它不代表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方向.3.2 双层结构电池〔43~47〕双层结构电池是由电子供体 电子受体组成的p2n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它在单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础之上引入抑制电子2空穴复合的结构,大幅度地提高了电池的量子产率,使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有质的飞跃.目前,此种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超过了1%,结构如图7所示.导电高聚物作为电子供体,C60作为电子受体,由A l或Ca形成的内建电场促使电子-空穴对有效的分离.目前所研究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多基于此.PPV及其衍生物是性能优良的半导体高聚物,已在电致发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 C60具有奇妙结构和性能.这两种物质的引入促进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热点.光电效率较高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经常使用PPV和C60,例如ITO M D2 M O2PPV PCBM A l(0.8%),ITO M EH2PPV+C60 A l(Ca)(1.2%).但双层结构电池也存在缺陷,由于单层D A结构,光吸收和利用效率很低,光电转换率进一步提高难.如何增大D A 结的厚度同时又不会引起电子-空穴的复合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此外,合成新的高分子半导体材料也是今后研究方向.3.3 多层结构电池〔48〕多层结构电池近年来研究比较多,转换效率较高,是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前沿.这类电池是对双层结构电池的优化,充分利用了有机分子能级可设计的特点,合成了能级相匹配的有机导电高分子化合物,再依电子传输与电荷分离的需要组成D A 结(图8).在双层电池间多加入了一层有机半导体物质,相当于增厚了D A 结,增大了光吸收系数,因此转换效率有图7 双层有机太阳能池图8 多层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很大提高.目前此种结构的电池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3.5%,这种电池中采用了多达5层的结构.近年来,主要研究的有A l PV HD M C A u ,ITO M DM O 2PPV ∶PCBM (质量比0.25)C 60 A l ,ITO O oct 2O PV 5∶C 60 A l 等.这类电池制作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很多.虽增大了光吸收系数,但组成电池层数的增多也会增大电子传输时与空穴复合的机率.如何进一步优化电池的结构,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任务.有机太阳能电池虽具有许多半导体硅太阳能电池不可比拟的优点,例如易成膜、柔韧性好等.但有机高分子物质应用到太阳能电池后其固有的低电导率,极化率小的缺陷是难以克服的,也是对太阳能电池极为不利的.因此,如何对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改性将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主要任务.4 今后的工作染料敏化纳米晶T i O 2太阳能电池(D YSC ),作为一种高效价廉的太阳能电池,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综观其研究发展的现状,今后有5个方面工作需进一步研究.(1)纳米T i O 2膜的制备.电子在纳米晶T i O 2网格中的传输过程中与电子受体的复合会引起电流损失,这个问题在电极面积放大时尤为严重.因此,需要在探索电极微结构与光电性质的基础上,优化纳米晶膜,使注入电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达到最小.探索多种半导体的复合膜是今后的主要研究内容.(2)提高电池的开路光电压.到目前为止,有关光电压的本质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仍不知内在机理.现在所制得D YSC 的开路电压较低,一般都小于1V .这限制了在实际中应用.如何提高开路电压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提高开路电压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光电转换效率.(3)敏化染料.这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由于单一染料不可能在整个可见光区都有强吸收,因此今后可以利用几种染料的共敏化作用,设计合成全光谱吸收的黑染料.这可以使电池充分利用太阳光,提高总的效率.(4)固体空穴传输材料的研究.利用固体空穴传输材料代替液体电解质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也是D YSC 太阳能电池实用化的前提.(5)对电子注入和传输的内在机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建立数学模型.这将有助于更好的优化电池,143第4期 吴季怀等:染料敏化T i O 2纳晶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设计出更有利于光吸收、电子注入和传输的D YSC 太阳能电池,也为D YSC 太阳能电池走向实用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D YSC 具有低的成本,简单的制作工艺.这是其它种类的太阳能电池无法比拟的.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必将凸现出来,必将走向实用化.这将有助于解决人类的能源需求.参 考 文 献1 R egan O ′,Gra βzelM .A low co st and h igh efficiency so lar cell based on dye 2sen sitized co llo idal T i O 2fil m s[J ].N atu re ,1991,353:737~7402 N azeetuddin M K ,Gra βzelM .Conversi on of ligh t to electricity by cis 2X 2B is (2,2’2b i pyridyl 24,4’2dicar 2boxylate )ru then ium charge 2tran sfer sen sitizes (X =C l -,B r -,I -,CN -and SCN -)on nanocrystalline T i O 2electrodes [J ].J .Am .Chem .Soc .,1993,115:6382~63903 Cherepy N J ,Sm esad G P ,Gra βzelM .Calcu lati on of the pho tocu rren t 2po ten tial characteristic fo r regener 2ative ,sen sitized sem iconducto r electrodes [J ].Phys .Chem .(B ),1997,101:342~3514 Bach U ,L upo D ,Gra βzel M .So lid 2state dye 2sen sitized m esopo rou s T i O 2so lar cell w ith h igh pho ton 2to 2electron conversi on efficiencies [J ].N atu re ,1998,395:583~5855 范乐庆,吴季怀,黄昀 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二氧化钛膜性能研究[J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3,(5):231~2376 Zhu Zh igang ,Yang J inhua ,Kazuh iro S ,et al .D irect sp litting of w ater under visib le ligh t irrau iati on w ithan ox ide sem iconducto r pho tocatalyst [J ].N atu re ,2001,414:625~6277 Sm estad G P ,Gra βzel M .D emon strating electron tran sfer and nano techno logy :a natu ral dye 2sen sitizednanocrystalline energy converter [J ].Jou rnal Chem ical Educati on ,1998,75:752~7568 Svetlana L ,Jo seph T H .A new m ethod fo r m anufactu ring nano structu red electrodes on glass sub strates[J ].Chem ical Physical L etter ,2000,10:91~1019 So lb rand A ,L indstro βm H ,R en s mo H ,et al .D ye 2based dono r accep to r so lar cells [J ].J .Phys.Chem .B ,1997,101:2514~252210 Guo Zhao ,Kazuka H .D ye 2sen sitised pho toelectrochem ical so lar cells w ith po lyacrylon itrile based so lidpo lym er electro lytes [J ].T h in So lid F il m s ,1999,340:125~13111 张 莉,任焱杰1菁类染料敏化的固态纳米T i O 2光电化学电池[J ].高等化学学报,2001,(7):1105~110712 张东社1纳晶多孔T i O 2薄膜电极的化学处理[J ].科学通报,2000,(5):929~93213 T ennakone K .A dye 2sen sitized nano 2po rou s so lid state pho tovo ltaic cell [J ].Sem iconducto r Science andT echno logy ,1995,(10):1689~169314 Gra βzelM .Perspectives fo r dye 2sen sitized nanocrystalline so lar cells [J ].P rog .Pho tovo lt .R es.A pp l .,2000,(8):171~18515 Ish i w ak i T ,Inoue H ,M ak ish i m a A .T ran spo rt and in terfacial tran sfer of electron s in dye 2sen sitizednanocrystalline so lar cells [J ].Jou rnal of M aterials Science ,2000,35:1669~167416 H in sch A ,K roon J M .N ew pho toelectroch rom ic device [J ].P rog .Pho tovo lt :R es .A pp l .,2001,(9):425~43817 P ivovarov A P ,Kap lunovM G ,Yaku shchenko I K .N ano structu re ZnO electrodes fo r dye 2sen sitized so 2lar cell app licati on s [J ].R u ssian Chem ical Bu lletin ,In ternati onal Editi on ,2002,51:67~7118 M a T ,Inoue K ,N om a H ,et al .O b servati on of pho to induced electron tran sfer in dye sem iconducto r243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co llo idal system s w ith differen t coup ling strength s [J ].Jou rnal of M aterials Science L etters ,2002,21:1013~101419 Jam es C ,H ideo T .Fab ricati on of so lid 2state dye 2sen sitized T i O 2so lar cells com b ined w ith po lypyrro le[J ].Jou rnal of A pp lied Phyco logy ,2000,(12):207~21820 M oon I S ,K i m D S ,L ee S H .E lectron tran sfer via o rgan ic dyes fo r so lar conversi on [J ].Jou rnal ofM aterials Science :M aterials in E lexctron ics ,2001,(12):137~14321 Srikan th K ,M arathe V R ,M ano j K .Ro le of electron ic structu re of ru then ium po lypyridyl dyes in thepho toconversi on efficiency of dye 2sen sitized so lar cells :Sem iemp irical investigati on [J ].In ternati onalJou rnal of Q uan tum Chem istry ,2002,89:535~54922 Gra βzelM .So l 2gel p rocessed T i O 2fil m s fo r pho tovo ltaic app licati on s [J ].Jou rnal of So l 2Gel Science andT echno logy ,2001,22:7~1323 W ang Yanqin ,H uang Yanzhong ,Cao H um in .T he pho toelectrochem istry of tran siti on m etal 2i on 2dopedT i O 2nanocrystalline electrodes and h igher so lar cell conversi on efficiency based on Zn 2+2doped T i O 2elec 2trode [J ].Jou rnal of M aterials Science ,1999,34:2773~277924 L abuhn D ,Kabelac S .T he spectral directi onal em issive of pho tovo ltaic su rfaces [J ].In ternati onal Jou r 2nal of T hermophysics ,2001,22(5):1577~159225 A na F ,N ogueira M ,Pao li D .A dye sen sitized T i O 2pho tovo ltaic cell con structed w ith an electrom etricelectro lyte [J ].So lar Energy M aterials and So lar Cells ,2000,(61):135~14126 M cConnell R D .A ssess m en t of the dye 2sen sitized so lar cell [J ].R enew ab le and Su stainab le Energy R e 2view s ,2002,(6):273~29527 Fernando C A N ,Kum araw adu I .C rystal vi o let dye 2sen sitized pho tocu rren t by partici pati on of su rfacestates on p 2CuSCN pho tocathode [J ].So lar Energy M aterials and So lar Cells ,1999,58:337~34728 Ferber J ,L u ther J .Compu ter si m u lati on s of ligh t scattering and ab so rp ti on in dye 2sen sitized so lar cells[J ].So lar Energy M aterials and So lar Cells ,1998,54:265~27529 范乐庆,吴季怀,黄昀 等.阴极修饰对染料敏化T i O 2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J ].电子元件与材料,2003,(5):1~430 D ai H u ihua ,Zhang Hong .D ye 2sen sitized anatase titan ium di ox ide nanocrystalline w ith (001)p referredo rien tati on induced by longm u ir 2b lodgett mono layer [J ].Chem ical Physics L etters ,2002,363:509~51431 W u J ihuai ,L in J ianm ing ,T sugi o S .Syn thesis and pho tocatalytic p roperties of layered HN b W O 6 (P t ,Cd 0.8Zn 0.2S )nanocompo sites [J ].Jou rnal of M aterials Chem istry ,2001,(12):3343~334732 W u J ihuai ,Sato sh i U ,T sugi o S .Syn thesis and pho tocatalytic p roperties of HN b W O 6 T i O 2and HN b 2W O 6 Fe 2O 3nanocompo sites [J ].J .of Pho tochem .and Pho tob i o .(A ):Chem .,1999,128:129~13333 T ennakonea K ,Bandaranayakea P K M ,Jayaw eerab P V V .D ye 2sen sitized compo site sem iconducto rnano structu res [J ].Physica (E ),2002,14:190~19634 H u J ian jun ,L indstro H ,H agfeldt A .D ye 2sen sitized nano structu re tandem cell 2first demon strated cellw ith a dye 2sen sitized pho tocathode [J ].So lar Energy M aterials and So lar Cells ,2000,62:265~27335 T ennakone K ,Bandara J .Pho tocatalytic activity of dye 2sen sitized tin (I V )ox ide nanocrystalline parti 2cles attached to zinc ox ide particles :L ong distance electron tran sfer via ballistic tran spo rt of electron sacro ss nanocrystalline [J ].A pp 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2001,208,335~34136 E ichberger R ,W iling F .Op toelectron ic studies in nanocrystalline silicon scho ttky di odes ob tained byho t 2w ire CVD [J ].Chem .Phys.,1990,141:159~16737 W inder C ,M att G ,J .H umm elen C .Sen sitizati on of low bandgap po lym er bu lk hetero juncti on so lar343第4期 吴季怀等:染料敏化T i O 2纳晶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