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比较高 。 34 激 光掺杂 技术 源于著 名的新 南威 尔士大学 ( S 开发 的光刻埋 栅技术(G c UN W) L B —— L— a e ro e ui o tce oa es。激 光掺 杂是 在 L srg ov d b r d cna td slrci ) e l GBC的 基础 上, 利用 激光 辐射 把含 磷 的表层 ( 是P G) 扩散 源 , 一般 S 作为 进行 选择 性掺 杂 的 技术 。 . Ko l 在 20 年报 告 了其 研究 结果 : JR. he r 09 用这 种 方法 制 作的 S E电池
覆盖 的区 域 , 是 接受 光 照 的区域 形成 浅 结轻 掺 杂( 图 1。 样 的结 构 在 也就 如 ) 这 光照 区域 减小 了表 面复 合速 率 , 高 了短路 电流 I, 高 了开 路 电压 V 提 又提 , 同时 在 电极 区 域减 小 了 串联 电 阻 Rt a 。目前 的 s 电池 一般 是 在 正 电极 下方 E 区域 的方 块 电阻在 1-2o m/q.而 非 电极覆 盖 区域 的 方块 电阻 为 7- 0 0h s , 0
提 出 了今后 的研 究发 展方 向 。 [ 关键 词] 择性 发射 极 太 阳能 电池 选 中图分 类号 : 5 12 0 1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 1X(020 — 04 O 10-94 2 1)1 0 1~ l
前 言 随着技术 的进 步 , 太 阳能结 构不断 的改进 , 晶硅 选择性 发射极 就 是其 中一 种 。 择性 发 射极 太 阳 能 电池( l t e e t rslrcH的研 究 始于 上 世 选 s e i mie oa e ) e cv t 纪 的八 十年代 。 一个 选择 性太 阳 电池 的转换 效率就 达到 了 1.%, 第 85 短路 电流 密度 3mA c , 路 电压6 8 8 / m2 开 2mV, 充 因子7 .% 即使 到 了今天 , 个性 填 75 t 。 这 能相 对于 工业化 生产 的单 晶硅 电池 也是非 常高 的, 以选 择性 发射极(E太 阳 所 s) 电池体 现 了很强 的优越 性 。 1s E太 阳 电池 的结 构 s 电池 的结 构就是 在 电极覆 盖 的区域 下方形 成深 结 重掺杂 ; 没有 电极 E 在

电沉积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电沉积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展 / 白利锋 等
・2 5 7・
还原 电位调 整到 一O . 6 5 ~ 一1 . 2 9 V( v s . P t ) , 电沉 积 获得 了表 面质量 比较 好 的 C I GS薄膜 。

2 C I GS薄 膜 的 制 备 方 法
2 O 世纪 7 O年代 W a g n e r等E ] 利 用 Cu l n S e 单 晶 制备 出 了最 早 的 C I S太 阳能电池 , 其 效率 可 以达到 1 2 。随着 技术
还 出现 了适 合工业 生产 的顺 序 电沉积 和简化 电沉 积方 法 , 下
上, 但这 2种技 术 的设 备 成 本 比较 高 , 不 能 充 分显 示 出其 低
成本 的优势 。
面分别 介绍具 有 代 表 性 的研 究 机构 所 开 发 的 电 沉 积制 备 技
术。
铜 铟镓 硒半 导体材 料 的缺陷形 成 能 比较 低 , 能 形 成本 征 缺陷 的 自掺 杂 , 而且理 论计 算 和实 验表 明 , 2个铜 空 位 V 和
的发 展多 晶薄膜 电池成 为 了主要 的 发展 方 向 , 相继 出现 了共
步 电沉积 技术 经过 2 0多 年 的发 展其 效 率仍 远 低 于真
空方法 , 一 个非 常关 键 的因素是 一 步 电沉积 薄 膜容 易 形 成 富 铜 的化 学计 量 比。而要 获得 高转 换效 率 , 薄 膜 就应 该 符 合化 学 计量 比或 者略微 贫铜 , 因而一 步 电沉 积 的薄 膜需 要 通 过进
S C P、 S GR等 机 构合 作 开 发低 成 本 C u ( I n , Ga ) ( S , S e ) 2电沉
积技 术 。该项 目用 刚性 Mo玻璃 为衬底 , Na S O 作 基础 电解 液, Cu和 I n的硫 酸盐 、 S e 0 为原料 , 一 步 电沉 积得 到 富铜 薄 膜, Cu / I n原 子 比为 1 . 1 ~1 . 2 , 富铜 的 Cu S e相通 过 KC N 溶 液刻 蚀后 C u / I n原 子 比接 近 1 , 热 处 理后 薄 膜 生 成 比较 理 想

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

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

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环保、可再生的能源源,近年来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逐渐成熟,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本文将从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出发,述说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太阳能电池也叫光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设备。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由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界面组成。

当太阳光线照射到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交界处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场,使得自由电子从N型半导体向P型半导体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太阳能电池的电流与电池面积成正比,与太阳辐照度和电池温度之积成正比,与太阳照射面的倾角、方向和阴影的影响成反比。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其效率和运行性能也有了巨大的提升。

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染料敏化晶体管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多种类型。

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在效率和成本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潜力。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较早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其效率较高,但成本较高。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略低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但成本更便宜。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是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其成本和制造难度低,但效率较低。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其效率和成本均有很大潜力。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效率非常高的太阳能电池,且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发展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新能源,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需求量也将逐渐增加。

在未来,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效率: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提高效率可能是太阳能电池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效率,成为了太阳能电池研究的一大热点。

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虽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成本较高,制约了其在大规模应用方面的发展。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2 1 年第5 00 期
中图分类号 :M 1 T 9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9— 52 2 1 )5— 0 5— 5 10 2 5 ( 00 0 00 0
染 料 敏 化 太 阳 能 电 池 数 值 模 拟 的 研 究 进 展
陈姗 姗 ,黄 其 煜
( 上海交通大学微 电子学院 ,上海 2 0 4 ) 0 2 0
DS C wa lo p o p c e S sa s r s e td.
Ke r s: d e s nstz d;s l el i lto y wo d y .e iie oa c l ;smu ai n r
0 引 言
19 9 1年 , 士 洛 桑 高 工 ( P L 瑞 E F )的 B a i r n 0’ rgn和 Mi al rt l ea c e G az 教授 领 导 的研 究 小 组 在 h e N tr 杂 志上 首 次 报 道 了基 于 染 料 敏 化 纳 米 多 孔 a e u TO i 薄膜 的新 型太 阳能 电池 ( 以下 简 称 D S , S C) 其 光 电转 换效 率达 到 了惊 人 的 7 1 。世界 各 国 的科 .% 学家都 对这 种低成 本 、 境 友 好并 且 光 电转 换 效率 环
Ab t a t Du o t o c s ,e s a rc to n o e ta .h e iin y,d e s n iie oa el sr c : e t he lw o t a y f b ai n a d p tn ilhi f c e c i g y — e st d s lrc ls z
关键 词 :染 料敏 化 ;太 阳 电池 ;仿真
S m u a i n o y .e stz d s l r c l i l to fd e s n ii e o a e l s

未来型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未来型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D19 4 为敏化剂 , 在全太 阳光照射下得到
以该材料掺杂 4 叔丁基 吡啶作为 空穴 一
传输层 、 电转换效率为 2 5%的电池 光 .6
4 J

DS s S 的能量转换效率高于 9o a g C "。 n /W
注 : 代 表 导 带 ,b 表 价 带 。 c b V代
虽然用有机空穴传输材料作为染料
池 的工作原理示意 图详见 图 1 。
19 年 , r te等人在Nau e 9 1 G f zl i t r 上
报道 了一种 价格低廉 的染料敏化 纳米
晶 太 阳能 电池…, 在模 拟 太 阳光 的 照 射下, 获得 了 7 1 .%的光 电转 换效 率 ,
其 中, 太阳能电池是世界各 国政府 da cdM t isn ut ea r
和b a k ye 新开发的染料 ̄ Cl1 lc d 夕 , l O J
和C 0 两种钌的吡啶络合物染料 , 12 其光 电转换 效率 达 1 . 。 13 J % 近年 来基 于纯 有机染料的DS s SC 发展较 决, 其光 电转
除硅太 阳能电池外, 们也在不断研发 人 其他材料 的太 阳能电池 , 不断提出新的 电池结构 , 例如砷化镓( As、 Ga )硫化镉 ( d _、 c S)铜铟镓硒( un S ) 电池 ) C lGa e薄膜
等, 但是这些 电池的原料太 昂贵且不宜
般是沉积铂 的导 电玻璃。 电解质介于
在 导 电基 底上 制 备 一层 多 孔 的纳 米
系太阳能电池的缺点是工艺条件苛刻、
制造成本过高 , 利于广泛应用。 不 因此,
晶氧化 物半 导体 膜 , 然后再 将染 料分 子吸 附在多 孔膜 中, 这样 就 构成 负极 (ah d )即工作 电极。 c to e, 正极 (n d ) a o e

太阳能电池中全固态电池的研究及其应用

太阳能电池中全固态电池的研究及其应用

太阳能电池中全固态电池的研究及其应用在当今世界,由于环境污染及能源消耗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寻找清洁、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各国重要的科研领域之一。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发展一直处于研究与改良的阶段。

全固态电池作为太阳能电池的一种新型结构,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安全性好、结构稳定等优势,在研究实践中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一、全固态电池的基本结构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在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中,电池的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全固态电池是相对于传统的液体电池而言,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是一种高稳定度的固体电解质,通常采用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硅酸盐等材料制成。

相比于传统液态电池电解质的易燃易爆、化学反应不稳定、腐蚀性大等弊端,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无需挥发和渗透,其应用安全性更高。

在全固态电池的结构中,正负极与电解质都是由固态材料组成,其电池结构相比于液态电池更加高效且耐用。

这种全固态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高,能够为太阳能电池的产生提供更多的电力。

并且将全固态电池与太阳能电池相结合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尤其在太阳能电池常年暴露在日晒雨淋的情况下,全固态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

二、全固态电池的研究进展目前,全固态电池的研究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研究领域涉及晶体材料的选择、新型材料的合成、材料性能测试以及电池结构的优化等。

研究者们已经取得了很多有关未来全固态电池的发展方向和实际应用的结果。

最近,日本电工业巨头松下公司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他们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全固态电池的电解盐为氟化物固态电解盐,正负极由硫化物材料构成,实现了太阳能电池的高效转换,开路电压可达2.3V,能量转换效率达到5.2%。

在中国,针对全固态电池的研究目前也在积极进行。

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以锂钛酸盐为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60瓦时/公斤。

由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具有循环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特点,该研究团队制造的电池具备了长次数循环、长寿命等特征,未来将在移动电源、储能系统、电力汽车等领域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及技术研究进展

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及技术研究进展

( )工 艺 适 应 性 好 。环 氧 树脂 、 固化 剂 及 改 3 性剂 的品种很 多 ,可 通 过 合 理 而巧 妙 的配方 设 计 ,
使胶 粘剂 具 有 所 需 要 的 工 艺 性 ( 快 速 固 化 、室 如
玻璃

/ , /, , , /, , , :
" w
温 固化 、低 温 固 化 、水 中 固化 、低 粘 度 、高 粘 度
( 2E 图 )引。
非玻 璃 封 装 是 利 用 金 属 片 、树 脂 板 材 和 复 合 封装 膜 等 ,利 用 真 空 热 压 技术 ,对 太 阳 能 电 池 片 进 行封装 ,可 以很好地 克 服玻 璃封 装 E VA 薄膜 易
老化 、难运 输 、重 量 大 的 缺 点 ,生 产 出轻 质 、机 械性 能好 、柔 性 的新型 电池 。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封装工 艺;封装技术;封装材料 ;丙烯酸树脂胶 ;环氧树 脂胶 ;有机硅 胶;E VA热
熔 膜
中 图分 类 号 :T 8 Q5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5 2 一 ( 0 1 2 0 8 6 0 9 6 4 2 1 )0 —0 2 ~O
2 ,是热 固性树脂 中固化收缩率最小 的品种之一 ;
图 1 玻 璃一 氟 乙 烯 复 合 膜 封 装 聚
F g E c p u a in wi l s n o y i y i1 n a s l t t g a sa d p l v n l o h
fu i o bi ton m e br ne l orde c m na i m a
过 各种封 装材料 ,一般 采用 E A ( V 乙烯一 醋酸 乙烯
接暴露 在 阳光 、雨 水 等 自然 条 件 下 ,因此 ,要 实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具有高转换效率、低成本、可制备柔性器件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探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情况。

一、国内现状近年来,中国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在材料研究方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机构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和创新,如引入新的钙钛矿材料、优化电池结构等。

在工艺制备方面,国内研究机构不断改进制备工艺,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国内企业也开始投入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中,推动了产业化进程。

二、国外现状国外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也非常活跃。

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例如,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大大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和光电转换效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弯曲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柔性电子设备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三、发展趋势从国内外现状来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研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取决于材料的选择和优化。

未来的研究将聚焦于寻找更好的钙钛矿材料,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2. 工艺制备:制备工艺的改进将有助于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效率和降低成本。

例如,采用新的工艺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推动产业化进程。

3. 应用拓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不仅可以用于传统的光伏发电,还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设备、建筑一体化等领域。

未来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拓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领域。

4. 环境友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较低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能源技术。

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