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总传热系数实验测定数据及处理(珍贵)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报告数据处理一、引言在化工工程中,传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通过实验研究传热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热机制,优化传热设备的设计和运行。
本实验旨在通过传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研究不同传热介质和传热条件下的传热性能。
二、实验目的1.熟悉传热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学习传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3.掌握不同传热介质和传热条件下的传热性能。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传热实验装置:包括传热介质循环系统、加热系统、温度测量系统等;2.传热介质:可以选择水、油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装置:确保实验装置的正常运行,检查加热系统、循环系统和温度测量系统是否正常;2.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传热介质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3.开始实验:打开实验装置的电源,启动传热介质循环系统,加热传热介质到设定温度;4.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传热介质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数据;5.结束实验:实验结束后,关闭实验装置的电源,停止传热介质循环系统;6.处理数据:对实验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1.温度变化曲线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温度数据,绘制温度变化曲线。
通过观察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传热介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传热性能;2.热传导计算:根据实验数据和传热方程,计算传热介质的热传导系数。
可以通过改变传热介质和传热条件,比较不同情况下的热传导系数差异;3.热对流计算:根据实验数据和传热方程,计算传热介质的热对流系数。
可以通过改变传热介质和传热条件,比较不同情况下的热对流系数差异;4.换热器效率计算:根据实验数据和换热方程,计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可以通过改变传热介质和传热条件,比较不同情况下的换热效率差异。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温度变化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变化曲线显示,在不同传热介质和传热条件下,温度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
这表明传热介质的传热性能受到传热介质和传热条件的影响;2.热传导系数:通过计算传热介质的热传导系数,可以发现不同传热介质的热传导性能有所差异。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
实验名称:传热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传热原理,测定传热系数。
实验原理:传热是指热能从物体的高温区域传递到物体的低温区域的过程。
传热方式
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由高温区传递热量到低温区的过程。
传导的速率与传导材料的种类、厚度、温度差等因素有关。
对流是指由于物流的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对流的速率与流动速度、流动形式
等因素有关。
辐射是指物体之间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过程。
辐射的速率与物体温度、表面特性等
因素有关。
实验仪器:传热实验装置、数显恒温槽、数显搅拌器、功率调节器、电热水壶、测温仪、电阻丝、保温材料等。
实验步骤:
1、将传热实验装置放入数显恒温槽内,开启电源,将温度恒定在80℃左右。
2、将试样加热,使其温度达到与恒温槽内温度一致。
3、将试样放入传热实验装置中,开始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搅拌器的匀速转动,确保传热速率的稳定。
5、记录实验数据,计算传热系数。
实验结果:
本实验测定的传热系数为:λ=10.2 W/m•K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传热原理和测定传热系数的方法,同时也了解了传导、对
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传热系数是物体传热速率的
量化表示,对于不同的物体和温度差,传热系数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实际应用中需要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院(部):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005*名:*** 2010011136同组人员:王彬刘玥波方郡实验名称: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实验日期: 2012.11.28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一、摘要本实验以套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以冷空气及热蒸汽为介质,冷空气走黄铜管内,即管程,热蒸汽走环隙,即壳程,研究热蒸汽与冷空气之间的传热过程。
通过测得的一系列温度及孔板压降数值,分别求得正常条件和加入静态混合器后的强化条件下的对流传热膜系数α及Nu ,做出lg (Nu/Pr0.4)~lgRe 的图像,分析出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Nu=ARemPr0.4中的A 和m 值。
关键词:对流传热 Nu Pr Re α A 二、实验目的1、掌握传热膜系数α及传热系数K 的测定方法;2、通过实验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 和指数m 、n 的方法;3、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关系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α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三、实验原理黄铜管内走冷空气,管外走100℃的热蒸汽,壁内侧热阻1/α远远大于壁阻、垢阻及外侧热阻,因此研究传热的关键问题是测算α,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系式的一般形式为:p n m Gr A Nu Pr Re ⋅⋅=对于强制湍流有: n m A Nu Pr Re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要对不同变量Re 和Pr 分别回归。
本实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0.4(流体被加热)。
在两边取对数,得到直线方程为Re lg lg Pr lg4.0m A Nu+= 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求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A ,即mNuA RePr4.0=其中 λαλμμρdNu Cp du ===,Pr ,Re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Re 值。
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Pr 值。
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值,进而求得Nu 值。
化工原理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

化工原理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七、实验数据处理1.蒸汽冷凝与冷空气之间总传热系数K 的测定,并比较冷空气以不同流速u 流过圆形直管时,总传热系数K 的变化。
实验时蒸汽压力:0.04MPa (表压力),查表得蒸汽温度T=109.4℃。
实验装置所用紫铜管的规格162mm mm φ⨯、 1.2l m =,求得紫铜管的外表面积200.010.060318576281.o S d l m m m ππ=⨯⨯=⨯⨯=。
根据24s sV V u A dπ==、0.012d m =,得到流速u ,见下表2: 表2 流速数据取冷空气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冷空气的平均温度,查得冷空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容p c 、黏度μ、热传导系数λ、密度ρ,如下表3所示:表3 查得的数据t 进/℃ t 出/℃ t 平均/℃()p c J kg ⋅⎡⎤⎣⎦℃ Pa s μ⋅ ()W m λ⋅⎡⎤⎣⎦℃ ()3kg m ρ-⋅ 22.1 77.3 49.7 10050.0000196 0.0283 1.093 24.3 80.9 52.6 1005 0.0000197 0.02851 1.0831 26.3 82.7 54.5 1005 0.0000198 0.02865 1.0765 27.8 83 55.4 1005 0.0000198 0.02872 1.0765 29.9 83.6 56.75 1005 0.0000199 0.02879 1.0699 31.8 83.7 57.75 1005 0.00002 0.02886 1.0666 33.7 83.8 58.75 1005 0.0000200 0.02893 1.0633 35.68459.81005 0.0000201 0.029 1.06根据公式()()=V s p s p Q m c t t c t t ρ=--出进出进、()()ln m T t T t t T t T t ---∆=--进出进出,求出Q序号 ()31sV m h -⋅ ()1u m s -⋅1 2.5 6.1402371072 5 12.280474213 7.5 18.420711324 10 24.560948435 12.5 30.701185536 15 36.841422647 17.5 42.98165975 82049.12189685和m t ∆,0S 已知,由0mQK S t =⋅∆,即可求出蒸汽冷凝与冷空气之间总传热系数K 。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一、引言传热是化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提高反应速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研究传热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传热实验,探究传热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为化工过程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和传热方式;2. 掌握传热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分析传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原理1. 传热方式传热主要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传递热量,对流是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热量,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
2. 传热方程传热过程可以用传热方程来描述,常见的传热方程有热传导方程、牛顿冷却定律和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热传导方程描述了传导过程中的热量传递,牛顿冷却定律描述了对流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描述了辐射过程中的热量传递。
3.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描述传热能力的物理量,它与传热介质的性质和传热过程中的条件有关。
传热系数越大,传热能力越强。
四、实验装置和步骤1.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了传热实验装置,包括传热试验台、传热介质、传热表面、传热源和传热计等。
2. 实验步骤(1)将传热试验台接通电源,使传热源加热。
(2)调节传热介质的流量和温度。
(3)通过传热计测量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传热系数和传热速率,进而分析传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与传热介质的性质、传热表面的形状和条件有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计算得到传热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从而评估传热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传热速率传热速率是描述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计算得到传热速率,并分析传热过程中的传热效率和能耗。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传热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传热的基本原理和传热方式,掌握了传热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传热实验,掌握传热原理,了解传热过程中的热阻和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掌握传热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一、实验原理。
传热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在传热过程中,热量的传递方式有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
本实验主要研究对流传热。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 传热实验装置。
2. 温度计。
3. 计时器。
4. 水槽。
5. 水泵。
三、实验步骤。
1. 将水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恒温。
2. 将试验管装入传热实验装置中,打开水泵,使水流通过试验管。
3. 记录试验管的进口和出口水温,以及进口和出口水的流量。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传热系数和传热表面积。
四、实验数据处理。
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传热系数和传热表面积。
2. 绘制传热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曲线。
五、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传热系数与雷诺数呈线性关系,传热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
传热表面积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传热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传热原理,掌握了传热系数和传热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七、实验总结。
传热实验是化工原理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加深了对传热原理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本次传热实验,我们对传热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传热系数和传热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希望通过这篇实验报告,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
化工实验报告-传热系数的测定

太原师范学院实验报告Experimentation Report of Taiyuan teachers College系部:化学系年级:大四课程:化工实验姓名:学号:日期:2012/10/15项目: 气体强制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传热设备;2.了解传热原理和强化传热途径,分析热交换过程的影响因素;3.测定热流体空气与冷流体水在并流和逆流条件下的总传热系数K;4.测定努赛尔数Nu和雷诺数Re之间的关系,确定他们的关联式。
二、实验原理:传热过程按其方式可分为热导传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三种。
在工业生产上的传热过程中,按冷流体和热流体的接触方式可分为直接接触式、间壁式和蓄热式三种。
本实验采用的单套管式换热器为间壁式传热,其热流体为热空气,冷流体为水,热空气与水在套管内进行传热,传热方程为:q=K*A*△t m式中:q为传热速率(W);K为总传热系数(W*m-2*k-1)A为热空气—水间的传热面积(套管换热器的内管平均面积A=π*d m*L,d m为内管内外径的平均值,L为套管换热器套管的长度);△t m 为热空气与冷却水间的平均温度差【△t m =(△t1 +△t2 )/ (ln△t1 -ln△t2 ),℃或K】,△t1 和△t2 分别为换热器两端的温度差。
在稳定传热过程中,热流体热空气通过换热器壁面将热量传给冷流体水,捂热量损失,两流体也未发生相变化,冷流体吸收热量与热流体放出热量相等,因此,传热速率Φ衡算式为:Φ=W g C p(T1-T2)式中:W g 为空气的质量流量(Kg*S-1)C p 为空气的比热容(K J*Kg*K-1)T1,T2分别为热流体俄进口和出口温度(℃或K)根据传热关系,传热系数是由以下几个分热阻的倒数组成,即式中:a1、a2分别为热空气和冷却水的给热系数(W*m-2*k-1)d1、d2分别为内管的内径和外径(m), δ为内管的壁厚(m);λ为内管的导热系数(W*m-2*k-1)。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_空气总传热

总传热系数与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间壁式换热器的结构与操作原理; 2.学习测定套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方法; 3.学习测定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4.了解空气流速的变化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套管式换热器,热流体走管间,为蒸汽冷凝,冷流体走内管,为空气。
该传热过程由水蒸气到不锈钢管外管壁的对流传热、从外管壁到内管壁的传导传热、内管壁到冷水的对流传热三个串联步骤组成。
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热实验装置流程图1-空气流量调节阀 2-转子流量计 3-蒸汽调节阀 4-蒸汽压力表 5-套管换热器 6-冷凝水排放筒7-旋塞 8-空气进口温度计 9-空气出口温度计 10-不凝气排放口套管换热器5由不锈钢管(或紫铜管)内管和无缝钢外管组成。
内管的进出口端各装有热电阻温度计一支,用于测量空气的进出口温度。
内管的进、出口端及中间截面外壁表面上,各焊有三对热电偶,型号为WRNK-192。
不锈钢管规格Φ21.25⨯2.75,长1.10米 S=πd o L=0.0734m 2 紫铜管Φ16⨯2,长1.20米 S=πd o L=0.0603m 2 转子流量计(空气,0~20m 3/h ,20℃) 数字显示表SWP-C40此设备的总传热系数可由下式计算:mt S QK ∆⋅=其中 ()()出进出进t T t T t T t T t m -----=∆ln式中:Q ——传热速率,W ;S ——传热面积,m 2;S=πd o Lm t ∆——对数平均温度差,℃T ——饱和蒸汽温度,℃,根据饱和蒸汽压力查表求得;出进、t t ——分别为空气进、出口温度,℃。
通过套管换热器间壁的传热速率,即空气通过换热器被加热的速率,用下式求得:()进出t t c m Q p s -⋅⋅=, W其中,C p 应取进、出口平均温度下空气的比热容。
W=V s ⋅ρ,其中ρ为进口温度下空气的密度。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m t S Q ∆⋅⋅=α式中S ─内管的内表面积,m 2;α─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W/(m 2⋅︒C); ∆t m ─空气与管壁的对数平均温度差,︒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T1进口T2出口t2出口t1进口T1-T2t2-t11
119735.820023.321.861.2 1.52
119734.240022.621.862.80.83
119733.660022.321.863.40.54
119733.280022.221.863.80.45
1495.835.280022.321.860.60.56
17963680022.421.8600.672095.33780022.521.858.30.7
思考题
1.影响传热系数K的因素有哪些?
答:传热系数的计算值K计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5)
式中, 0为换热器管外侧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2•℃); i为换热器管内侧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2•℃); 。
2.在实验中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的稳定性?
答:换热器管外侧流体对流传热系数 0、换热器管内侧流体对流传热系数 i、管壁厚度 、管壁的导热系数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如何强化传热?
答: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强化措施
目的:减少冷凝液膜的厚度
水平管束:减少垂直方向上管数,采用错列;
垂直板或管:开纵向沟槽,或在壁外装金属丝。
液体沸腾时的对流传热强化措施
表面粗糙化:将表面腐蚀,烧结金属粒;加表面活性剂(乙醇、丙酮等)
热流体
冷流体流量Nm³/h 温度流量Nm³/h 温度
DT1DT2
Qc(W)Qn(W)Q(W)DTm总传热系数K T1-t2T2-t1qm水qm空气
347.8862369.2923358.589235.9433824.9412573.714199.621.615
371.0786378.947375.012834.6028627.0940674.412.4399.221.615
347.8862382.5675365.226834.0851126.7878674.711.8598.821.615
371.0786384.9812378.029933.7018128.0422574.811.4798.421.615
463.8482465.4004464.624335.3107632.8953873.513.4798.427.51
556.6179559.5338558.075836.1005838.6472973.614.2798.433.405
649.3875639.6239644.505736.7717343.8180172.815.2798.439.3
体对流传热系数,W/(m2•℃); 为管壁厚度,m; ——管壁的导热系数,W/(m2•℃);RS为污垢热阻,m2•℃/W i、管壁厚度 、管壁的导热系数 、污垢热阻RS。
污垢热阻,m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