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关于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报告数据处理一、引言在化工工程中,传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通过实验研究传热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热机制,优化传热设备的设计和运行。
本实验旨在通过传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研究不同传热介质和传热条件下的传热性能。
二、实验目的1.熟悉传热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学习传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3.掌握不同传热介质和传热条件下的传热性能。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传热实验装置:包括传热介质循环系统、加热系统、温度测量系统等;2.传热介质:可以选择水、油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装置:确保实验装置的正常运行,检查加热系统、循环系统和温度测量系统是否正常;2.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传热介质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3.开始实验:打开实验装置的电源,启动传热介质循环系统,加热传热介质到设定温度;4.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传热介质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数据;5.结束实验:实验结束后,关闭实验装置的电源,停止传热介质循环系统;6.处理数据:对实验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1.温度变化曲线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温度数据,绘制温度变化曲线。
通过观察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传热介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传热性能;2.热传导计算:根据实验数据和传热方程,计算传热介质的热传导系数。
可以通过改变传热介质和传热条件,比较不同情况下的热传导系数差异;3.热对流计算:根据实验数据和传热方程,计算传热介质的热对流系数。
可以通过改变传热介质和传热条件,比较不同情况下的热对流系数差异;4.换热器效率计算:根据实验数据和换热方程,计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可以通过改变传热介质和传热条件,比较不同情况下的换热效率差异。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温度变化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变化曲线显示,在不同传热介质和传热条件下,温度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
这表明传热介质的传热性能受到传热介质和传热条件的影响;2.热传导系数:通过计算传热介质的热传导系数,可以发现不同传热介质的热传导性能有所差异。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综合经典篇

实验题目: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一、数据记录1、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如下表:离心泵型号:MS60/0.55,额定流量:60L/min, 额定扬程:19.5mN,额定功率:0.55kw流体温度2、5 2.4 1.9258 0.00513 41149.8586 2.6487 0.024846 6 2.2 1.7653 0.0061 37720.7038 2.2759 0.029569 7 2 1.6048 0.00593 34291.5489 1.8149 0.028751 8 1.8 1.4443 0.00424 30862.3940 1.5304 0.020508 9 1.6 1.2838 0.00536 27433.2391 1.2164 0.025955 10 1.4 1.12340.005655 24004.08420.94180.0273820.00559绘制粗糙管路的双对数λ-Re 曲线如下图示:根据光滑管实验结果,对照柏拉修斯方程λ=0.3164/(Re0.25),计算其误差,计试验次数 阻力系数λ 雷诺数Re 柏拉修斯方程计算结果 误差1 0.016893 57609.8021 0.02042266 0.1728312 0.017215 54009.1895 0.02075485 0.1705553 0.017332 50408.5768 0.02111594 0.179198 4 0.017282 46807.9642 0.0215108 0.196595 0.018107 43207.3516 0.02194558 0.174914 6 0.017612 39606.7389 0.02242819 0.2147387 0.018552 36006.1263 0.02296902 0.1923038 0.019035 32405.5137 0.02358206 0.192819 9 0.019391 28804.901 0.02428678 0.201582 10 0.019954 25204.2884 0.02511122 0.205375 3 的流速2900d Vu π=(m/s ),雷诺数μρdu =Re ,流体阻力ρ1000⨯∆=P Hf,阻力系数22Lu d H f =λ,ξ=gu2f'Δ2ρP ,并以标准单位换算得光滑管数据处理结果如下表二、结果分析(1)光滑管结果分析:曲线表明,在湍流区内,光滑管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增大而减小,进入阻力平方区(也称完全湍流区)后,雷诺数对阻力系数的影响却越来越弱,阻力系数基本趋于不变。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熟悉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4. 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精馏实验和流化床干燥实验。
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阻力损失。
阻力损失的大小与流体的雷诺数Re、管道的粗糙度、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差,计算出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光滑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2.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粗糙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3. 改变流量,重复步骤1和2,得到一系列数据。
4. 根据数据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绘制~Re曲线和局部阻力系数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精馏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 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 测定全塔的浓度分布。
6. 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混合物汽化,然后冷凝分离各组分的方法。
精馏塔是精馏操作的核心设备,其结构对精馏效率有很大影响。
实验步骤:1. 将混合物加入精馏塔,开启加热器,调节回流比。
2. 记录塔顶、塔釜及各层塔板的液相和气相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3. 根据数据计算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
4. 绘制浓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了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数据处理

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数据处理1. 引言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是化工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
在精馏实验中,通过分离液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得到纯净的产品。
实验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本文将详细探讨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2. 实验目的化工原理精馏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精馏过程将液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实验数据处理的目的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以得到有关精馏过程的关键信息和结果。
3.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在化工原理精馏实验中,我们需要收集的实验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变化情况。
为了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3.1 数据的整理和筛选首先,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
将不符合要求或有误差的数据排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接下来,我们可以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可以计算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统计指标,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稳定性。
3.3 数据的可视化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关系,我们可以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
可以使用图表、曲线图、散点图等方式来展示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结果。
4. 实验数据处理的意义和应用实验数据处理在化工原理精馏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和结果:4.1 组件的分离效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精馏过程中组分的分离效果。
可以通过计算馏分的组分含量、回收率等指标来评估分离效果的好坏。
4.2 工艺参数的优化实验数据处理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精馏过程中的工艺参数。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找到影响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产量。
4.3 实验结果的验证实验数据处理还可以用于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从而对实验方法和操作进行改进和优化。
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数据处理

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数据处理一、前言精馏是化工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液体混合物的不同沸点,通过加热使其汽化,然后再通过冷凝使其重新变为液体,从而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
在精馏实验中,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本文将围绕化工原理和精馏实验数据处理展开详细阐述。
二、化工原理1. 精馏原理精馏是一种利用液体混合物的不同沸点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精馏过程中,液体混合物被加热至其中某个组分达到其沸点时,该组分开始汽化并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被冷却成为液体,并流出收集瓶。
由于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在加热过程中先达到沸点的组分先被汽化并进入冷凝器,在收集瓶中得到纯品。
这样便可将混合物中各组分逐一地进行分离。
2. 理论板数在精馏塔内部设置了许多水平隔板,称之为塔板或者理论板。
塔板的作用是使液体和气体进行充分的接触,从而加速汽液平衡的达成。
理论板数是指在无限高的塔中,要实现对一定混合物的完全分离所需的最少塔板数。
理论板数与混合物的性质、精馏操作条件和塔型等因素有关。
3. 馏程曲线馏程曲线是指在精馏过程中,收集瓶中各组分含量与馏出液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常情况下,馏程曲线呈现出一个“S”形,即前期含量低、后期含量高、中间部分含量逐渐升高。
三、精馏实验数据处理1. 实验数据记录在进行精馏实验时,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包括原料名称、初始重量、收集瓶重量、收集时间等信息。
同时还需记录各组分沸点和密度等基本性质数据。
2. 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回收率回收率是指实验得到的组分质量与理论上应得到的组分质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回收率 = 实际得到组分质量 / 理论上应得到组分质量× 100%(2) 绘制馏程曲线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出馏程曲线。
在绘制过程中,需要将收集瓶中各组分的质量与收集时间进行对应,并将其转化为含量。
馏程曲线的斜率越大,表示组分含量变化越快。
(3) 计算塔板数根据实验数据和馏程曲线,可以计算出塔板数。
化工原理蒸发实验数据处理

化工原理蒸发实验数据处理化工原理蒸发实验数据处理一、引言蒸发是化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分离技术,它通过加热液体使其蒸发,将挥发性物质从液相转变为气相,并通过冷凝回收。
在进行蒸发实验时,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有关蒸发过程的重要参数和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工原理蒸发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数据处理步骤1. 数据采集在进行蒸发实验时,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仪器设备,并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好相关参数。
可以开始采集实验数据。
常见的蒸发实验数据包括进料流量、进料浓度、进料温度、出料流量、出料浓度等。
2. 数据整理在采集到实验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清洗。
将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删除掉可能存在的异常值或错误数据。
可以将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整合到一个表格中方便后续处理。
3. 数据分析蒸发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是传热系数(U值),它反映了传热效果的好坏。
计算U值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是利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温度差来计算。
可以根据实验数据中进料温度、出料温度以及冷却水温度来计算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温差,并代入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另外,还可以通过进料流量和出料流量来计算蒸发效率。
蒸发效率(E)表示单位时间内挥发性物质从液相转变为气相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E = (进料流量 - 出料流量) / 进料流量同时,还可以根据进料浓度、出料浓度以及进料流量和出料流量来计算物质平衡。
物质平衡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系统和离开系统的物质总量是否相等,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进料浓度 * 进料流量 = 出料浓度 * 出料流量4. 数据可视化在进行数据处理后,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可以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
常见的可视化方法包括绘制曲线图、柱状图等。
可以绘制进料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以观察浓度变化的趋势。
同时,还可以绘制蒸发效率和物质平衡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以分析蒸发过程的效果和稳定性。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数据处理方法,我们以一个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
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 (3)

流体机械能转换的实验数据记录21h h 、段截面连续性方程验证31h h 、段压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流量L/h h1/cm h2/cm h3/cm h4/cm h5/cm h6/cm 0 102.3 102.2 102.4 44.6 44.5 44.7 160 102 101.4 101.7 36.6 35.6 36.4 350 101.3 98.5 100.5 34.9 34.4 34.8 500 100.8 90.9 99.4 33.7 32.7 33.6 700 99.7 87.3 97.2 30.5 29.4 30.4 850 98.1 79.1 94.7 27.8 25.7 27.1 900 98.3 77.1 94.2 26.3 24.9 26.2 110096.668.191.523.521.223.4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流速2(m/s) )/(3211s m d u )/(3222s m d u1 0 0.0000 0.1400 0.0000 0.24732 160 0.0629 0.3487 0.4444 0.61583 350 0.1376 0.7535 0.9722 1.33084 500 0.1966 1.4068 1.3890 2.48475 700 0.2752 1.5831 1.9444 2.79616 850 0.3342 1.9585 2.3611 3.45927 900 0.3539 2.0689 2.5000 3.6545 811000.43252.40273.05564.2444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h1/cm h3/cm 压头损失/cm 1 0 0.0000 102.3 102.4 -0.1 2 160 0.0629 102 101.7 0.3 3 350 0.1376 101.3 100.5 0.8 4 500 0.1966 100.8 99.4 1.4 5 700 0.2752 99.7 97.2 2.5 6 850 0.3342 98.1 94.7 3.4 7 900 0.3539 98.3 94.2 4.1 81100 0.432596.691.55.143h h 、段压头损失及位能变化与流速的关系54h h 、段雷诺数与流体阻力系数的关系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h4/cm h5/cm 压力损失/cm 雷诺数 摩擦系数 1 0 0.0000 44.6 44.5 0.1 0 0.0000 2 160 0.0629 36.6 35.6 1.0 1772 5.0551 3 350 0.1376 34.9 34.4 0.5 3876 0.5282 4 500 0.1966 33.7 32.7 1.0 5538 0.5174 5 700 0.2752 30.5 29.4 1.1 7752 0.2905 6 850 0.3342 27.8 25.7 2.1 9414 0.3760 7 900 0.3539 26.3 24.9 1.4 9968 0.2236 811000.432523.521.22.3121820.245965h h 、段管道平均流速与中心流速的关系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h5/cm h6/cm 压力损失/cm 中心流速U/(m/s) 1 0 0.0000 44.5 44.7 0.2 0.1980 2 160 0.0629 35.6 36.4 0.8 0.3960 3 350 0.1376 34.4 34.8 0.4 0.2800 4 500 0.1966 32.7 33.6 0.9 0.4200 5 700 0.2752 29.4 30.4 1.0 0.4427 6 850 0.3342 25.7 27.1 1.4 0.5238 7 900 0.3539 24.9 26.2 1.3 0.5048 811000.432521.223.42.20.6567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h3/cm h4/cm 压头损失/cm 1 0 0.0000 102.4 44.6 57.8 2 160 0.0629 101.7 36.6 65.1 3 350 0.1376 100.5 34.9 65.6 4 500 0.1966 99.4 33.7 65.7 5 700 0.2752 97.2 30.5 66.7 6 850 0.3342 94.7 27.8 66.9 7 900 0.3539 94.2 26.3 67.9 811000.432591.523.568.0五实验数据分析本实验所得的实验结果存在巨大误差,与实际生产生活实际很不相符,精确度不准确,主要产生误差的地方有:流体未处于稳态过程,波动性很大,影响实验结果;由于波动性很大,以至于操作人员读数的不缺定性,引起很大的实验结果误差;实验装置本身的误差。
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 (3)

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 (3)流体机械能转换的实验数据记录21h h 、段截面连续性方程验证31h h 、段压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流量L/h h1/cm h2/cm h3/cm h4/cm h5/cm h6/cm 0 102.3 102.2 102.4 44.6 44.5 44.7 160 102 101.4 101.7 36.6 35.6 36.4 350 101.3 98.5 100.5 34.9 34.4 34.8 500 100.8 90.9 99.4 33.7 32.7 33.6 700 99.7 87.3 97.2 30.5 29.4 30.4 850 98.1 79.1 94.7 27.8 25.7 27.1 900 98.3 77.1 94.2 26.3 24.9 26.2 110096.668.191.523.521.223.4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流速2(m/s) )/(3211s m d u )/(3222s m d u1 0 0.0000 0.1400 0.0000 0.24732 160 0.0629 0.3487 0.4444 0.61583 350 0.1376 0.7535 0.9722 1.33084 500 0.1966 1.4068 1.3890 2.48475 700 0.2752 1.5831 1.9444 2.79616 850 0.3342 1.9585 2.3611 3.45927 900 0.3539 2.0689 2.5000 3.6545 811000.43252.40273.05564.2444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h1/cm h3/cm 压头损失/cm 1 0 0.0000 102.3 102.4 -0.1 2160 0.0629102101.70.343h h 、段压头损失及位能变化与流速的关系3 350 0.1376 101.3 100.5 0.84 500 0.1966 100.8 99.4 1.45 700 0.2752 99.7 97.2 2.56 850 0.3342 98.1 94.7 3.4 7 900 0.3539 98.3 94.2 4.18 1100 0.4325 96.6 91.5 5.1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h3/cm h4/cm 压头损失/cm 1 0 0.0000 102.4 44.6 57.8 2 160 0.0629 101.7 36.6 65.1 3 350 0.1376 100.5 34.9 65.6 4 500 0.1966 99.4 33.7 65.7 5 700 0.2752 97.2 30.5 66.7 6 850 0.3342 94.7 27.8 66.9 7 900 0.3539 94.2 26.3 67.9 81100 0.432591.523.568.054h h 、段雷诺数与流体阻力系数的关系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h4/cm h5/cm 压力损失/cm 雷诺数 摩擦系数1 0 0.0000 44.6 44.5 0.10 0.0000 2 160 0.0629 36.6 35.6 1.0 1772 5.0551 3 350 0.1376 34.9 34.4 0.5 3876 0.5282 4 500 0.1966 33.7 32.7 1.0 5538 0.5174 5 700 0.2752 30.5 29.4 1.1 7752 0.2905 6 850 0.3342 27.8 25.7 2.1 9414 0.3760 7 900 0.3539 26.3 24.9 1.4 9968 0.2236 811000.432523.521.22.3121820.245965h h 、段管道平均流速与中心流速的关系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h5/cm h6/cm 压力损失/cm 中心流速U/(m/s)1 0 0.0000 44.5 44.7 0.2 0.1980 2 160 0.0629 35.6 36.4 0.8 0.39603 350 0.1376 34.4 34.8 0.4 0.2800 4 500 0.1966 32.7 33.6 0.9 0.42005 700 0.2752 29.4 30.4 1.0 0.44276 850 0.3342 25.7 27.1 1.4 0.5238 7 900 0.3539 24.9 26.2 1.3 0.5048 811000.432521.223.42.20.6567五实验数据分析本实验所得的实验结果存在巨大误差,与实际生产生活实际很不相符,精确度不准确,主要产生误差的地方有:流体未处于稳态过程,波动性很大,影响实验结果;由于波动性很大,以至于操作人员读数的不缺定性,引起很大的实验结果误差;实验装置本身的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心泵特性曲线原始数据序号 水流量Q/m3/h 水温°C出口压力/m 入口压力/m电机功率/KW 1 0.00 27.70 21.50 0.00 0.49 2 1040.00 27.70 20.40 0.00 0.53 3 2170.00 27.70 19.20 0.00 0.58 4 3110.00 27.60 18.10 -0.30 0.64 5 3890.00 27.60 17.10 -0.40 0.69 6 4960.00 27.50 15.20 -0.70 0.75 7 5670.00 27.50 14.30 -1.00 0.80 8 6620.00 27.30 13.10 -1.20 0.85 9 7380.00 27.40 11.50 -1.50 0.88 10 8120.00 27.00 8.90 -1.70 0.90 11 8950.00 26.60 5.80 -2.100.93已知ΔZ=0.2m η电=0.9 η转=1.0此温度下水的密度约为ρ=997.45kg/m3 以第 组数据为例计算 根据扬程Z gpg p H ∆+-=ρρ12e 转电电轴ηη∙∙=N N 102Q e e ρ∙∙=H N 轴N Ne =ηHe=N 轴=e N =η=离心泵特性曲线序号 水流量Q/m3/sHe/m N 轴/KWNe/KW η 1 0.00 21.70 0.44 0.000.00 2 0.29 20.60 0.48 0.06 0.12 3 0.60 19.40 0.52 0.11 0.22 4 0.86 18.60 0.58 0.16 0.27 5 1.08 17.70 0.62 0.19 0.30 6 1.38 16.10 0.68 0.22 0.32 7 1.58 15.50 0.72 0.24 0.33 8 1.84 14.50 0.77 0.26 0.34 9 2.05 13.20 0.79 0.26 0.33 10 2.26 10.80 0.81 0.24 0.29 11 2.49 8.10 0.840.200.2420.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Q (m3/s )离心泵 特 性曲线ηN E (K W )810121416182022He-Qη-QN 轴-QHe (m )管路特性曲线 序号 原始数据计算结果水流量/l/h 水温/°C出口压力/m 入口压力/m电机频率/Hz He/m 1 0.00 28.00 0.30 0.20 5.00 0.30 2 830.00 28.00 0.80 0.20 10.00 0.80 3 1310.00 28.00 1.60 0.10 15.00 1.70 4 1760.00 28.00 2.80 0.10 20.00 2.90 5 2190.00 28.00 4.20 0.00 25.00 4.40 6 2680.00 28.00 6.00 -0.10 30.00 6.30 7 3140.00 27.90 8.10 -0.20 35.00 8.50 8 3580.00 27.90 10.40 -0.30 40.00 10.90 9 4040.00 27.80 13.10 -0.40 45.00 13.70 10 4510.0027.80 16.20 -0.5050.0016.90以第 组数据为例计算根据扬程Z gpg p H ∆+-=ρρ12e He=10002000300040005000-2024681012141618扬程 H e (m )Q (L/h )扬程 He-Q管路特性曲线串联扬程线 原始数据计算结果 A 单泵 序号 水流量/l/h 水温/°C 出口压力/m 入口压力/m He/m 1.00 800.00 27.00 22.20 -0.10 22.50 2.00 1810.00 27.00 20.90 -0.10 21.20 3.00 2810.00 26.90 19.70 -0.10 20.00 4.00 3790.00 26.90 18.40 -0.10 18.70 5.00 4800.00 26.80 16.90 -0.10 17.20 6.00 5770.00 26.60 15.30 -0.10 15.60 7.00 6790.00 26.60 14.10 -0.10 14.40 8.00 7810.00 26.60 12.20 -0.10 12.50 9.00 8790.00 26.50 8.90 -0.10 9.20 10.00 9840.00 26.30 4.00-0.10 4.30 B 串联 1.00 800.00 27.10 44.40 -0.10 44.70 2.00 1810.00 27.20 42.50 -0.10 42.80 3.00 2810.00 27.10 40.40 -0.10 40.70 4.00 3790.00 27.00 37.90 -0.10 38.20 5.00 4800.00 26.90 34.80 -0.10 35.10 6.00 5770.00 26.90 31.90 -0.10 32.20 7.00 6790.00 26.80 28.60 -0.10 28.90 8.00 7810.00 26.70 24.30 -0.10 24.60 9.00 8790.00 26.70 17.10 -0.10 17.40 10.009840.0026.50 7.00-0.107.30以 数据的 组为例计算Z gpg p H ∆+-=ρρ12e He=2000400060008000100005101520253035404550串联He-Q单泵He-Q扬程 H e (m )Q(L/h)串联扬程线并联扬程线原始数据计算结果 并联序号水流量/l/h 水温/°C 出口压力/m 入口压力/mHe/m 1 1890.00 25.90 21.30 0.10 21.402 2850.00 25.80 20.70 0.10 20.803 3870.00 25.90 20.30 0.00 20.504 4880.00 25.70 19.60 0.10 19.705 5790.00 25.70 19.10 -0.10 19.406 6890.00 25.30 18.50 -0.20 18.907 7900.00 25.10 17.80 -0.30 18.308 8860.00 25.20 17.20 -0.30 17.709 9920.00 25.00 16.50 -0.40 17.10 10 10930.00 24.60 13.30 -1.1014.60 单泵序号水流量/l/h 水温/°C 出口压力/m 入口压力/mHe/m 1 800.00 27.00 22.20 -0.10 22.50 2 1810.00 27.00 20.90 -0.10 21.20 3 2810.00 26.90 19.70 -0.10 20.00 4 3790.00 26.90 18.40 -0.10 18.70 5 4800.00 26.80 16.90 -0.10 17.20 6 5770.00 26.60 15.30 -0.10 15.60 7 6790.00 26.60 14.10 -0.10 14.40 8 7810.00 26.60 12.20 -0.10 12.50 9 8790.00 26.50 8.90 -0.10 9.20 10 9840.00 26.30 4.00 -0.104.30以 数据的 组为例计算Z gpg p H ∆+-=ρρ12e He=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510152025单泵He-Q并联He-Q扬程 H e (m )Q (L/h)并联扬程线密度ρ=995.7kg/m3粘度μ=0.8360mPa.sd1=25mm d0=21mm孔流系数校正原始数据计算结果 序号 水流量Q(L/h) 水温°C 压降kPaCo Re 1 620.00 28.70 0.30 0.641 10447.07 2 1300.00 28.70 1.60 0.582 21905.14 3 1670.00 28.60 2.80 0.565 28139.68 4 2120.00 28.50 4.60 0.559 35722.23 5 2640.00 28.50 7.10 0.561 44484.28 6 3050.00 28.40 9.50 0.560 51392.82 7 3530.00 28.40 12.60 0.563 59480.88 8 4030.00 28.30 16.50 0.561 67905.93 9 4480.00 28.30 20.40 0.561 75488.48 10 5050.00 28.40 26.00 0.560 85093.04 11 5570.00 28.50 31.50 0.562 93855.09 12 6060.00 28.30 37.50 0.560 102111.64 13 6540.00 28.30 43.50 0.561 110199.70 14 7020.00 28.20 44.80 0.594 118287.75 157540.00 28.10 44.800.637 127049.80以第 组数据为例 根据公式 p2d 4p2200∆=∆=ρπρQ S Q CCo=μρππμρμρμρ∙=∙=∙==121111144Re d Q d Q d S Q d u d Re=100001000000.500.550.600.650.70孔流 系 数 C oRe孔流系 数校正Co-Re 曲线层流管原始数据计算结果序号水流量Q/l/h水温/°C压头损失ΔPf/kPaλRe1 4.10 27.70 0.39 0.1042 528.042 8.85 27.60 0.87 0.0499 1139.803 1.99 27.70 0.18 0.2041 256.294 2.82 27.70 0.27 0.1524 363.195 5.47 27.60 0.53 0.0795 704.49镀锌钢管水流量水温压头损失λRe1 550.00 26.60 0.22 0.0401 10303.312 630.00 26.70 0.28 0.0389 11801.983 830.00 26.80 0.47 0.0376 15548.644 1000.00 26.80 0.66 0.0364 18733.305 1210.00 26.90 0.93 0.0350 22667.296 1460.00 26.90 1.31 0.0339 27350.617 1840.00 26.90 2.04 0.0332 34469.268 2320.00 26.90 3.13 0.0321 43461.259 2820.00 27.00 4.57 0.0317 52827.8910 3380.00 27.10 6.45 0.0311 63318.54不锈钢管水流量水温压头损失λRe1 500.00 25.20 0.20 0.0310 10052.012 620.00 25.30 0.30 0.0302 12464.503 790.00 25.30 0.48 0.0298 15882.184 1030.00 25.40 0.78 0.0285 20707.155 1300.00 25.80 1.21 0.0277 26135.236 1600.00 26.00 1.80 0.0273 32166.447 1950.00 26.30 2.62 0.0267 39202.858 2450.00 26.30 3.99 0.0258 49254.869 2990.00 26.40 5.78 0.0251 60111.0310 3640.00 26.60 8.39 0.0245 73178.65已知 单位:m 光滑管管长1.5管径0.025 镀锌管管长1,5 管径0.022 层流管管长1.2管径0.0032 扩大管小管径0.016大管径0.041 密度ρ=995.7kg/m3粘度μ=0.8545mPa.s以 管第 组数据为例 根据公式 2f2p ul d ∙∙∆=ρλ μρdu e =R 2d Q 4S Q u π== λ=Re=100100010000100000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2流体 流动阻力摩 擦系数λ-Re 曲线光滑管粗糙管层 流管摩擦系数λ雷诺数Re突然扩大管水流量Q(L/h)水温/°C 压头损失kPaξ 2180 27.4 0.76 1.145 2450 27.2 1.04 1.159 267027.41.281.165密度ρ=995.7kg/m3 粘度μ=0.8545mPa.s扩大管小管径d1=0.016m ,大管径d2=0.041m以管中心线为基准水平面,根据伯努利方程∑+++=+++f 22222111h g 2u g e g 2u g Z P H Z P ρρ2111d 4S Q u πQ ==2222d 4S Q u πQ== P P P ∆=-21021==Z Z 0e =H 2111d 4S Q u πQ==计算局部阻力时以小管径的速度计算221u h f ∙=ξ以第 组实验数据为例得==21u u)2(2222212121u u P u u h f -+∆∙==ρξ=原始数据 漏斗直径d=0.076mm过滤实验0.06MPa0.08MPa序号 体积ml 时间min :s 时间s体积ml时间min :s 时间 s 1 100 0:00 0 100 0:00 0 2 200 3:07 187 200 2:19 139 3 300 7:15 435 300 5:36 336 4 400 11:42 702 400 9:32 572 5 500 17:39 1059 500 14:23 863 6 600 23:55 1435 600 19:50 1190 7 700 31:16 1876 70025:521552(1)以 M Pa 第 组和第 组数据为例根据 2d4q πVA V ==q=Δτ= Δq=Δτ/Δq=0.06MPa 0.08MPa序号 体积ml q/0.00123mmΔτ/Δq/s/m Δτ/Δq/s/m 1 150.00 33.07 8482.93 6305.49 2 250.00 55.11 11250.09 8936.56 3 350.00 77.15 12111.99 10705.73 4 450.00 99.20 16194.68 13200.71 5 550.00 121.24 17056.59 14833.79 6650.00143.2920005.2016421.502040608010012014016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ΔP=0.08MPaΔP=0.06MPa(131.36,15801.57)(109.95,16461.69)(52.66,8392.93)(43.03,10143.42)(0,3583.50)(0,5982.32)Δτ/Δp 单位:s .m -1 p 单位:10-3m 3/m2恒 压 过 滤实验(2)当ΔP=0.06MPa 在图上找出任意两点,坐标分别为(43.03,10143.42)和(109.95,16461.69)则斜率k1=(16461.69-10143.42)/[(109.95-43.03)×10-3]2m s =94415.272m s根据KK eq 2q 2q +=∆∆τ 7.2944151k 2==K2m sK=2.12×10-5sm 2由图可知ms5982.32c q 2e ==K q e =0.063423mm则ΔP=0.06MPa 时的过滤方程式为2.3598294415.27q q+=∆∆τ(3)当ΔP=0.08MPa 在图上找出任意两点,坐标分别为(52.66,8392.93) 和(131.36,15801.57)则斜率k2=(15801.57-8392.93)/[(131.36-52.66)×10-3]2m s =94137.742m s根据KK eq 2q 2q +=∆∆τ 4.7941372k 2==K2m sK=2.12×10-5sm 2由图可知 ms3583.50c q 2e ==Kq e =0.038123mm则ΔP=0.08MPa 时的过滤方程式为0.5358394137.74q q+=∆∆τ根据 ))(e 2e (q q ττ+=+K以 MPa 的第 组为例计算得=-+=ττK2e e q q )( 处理结果0.06MPa 0.08MPa 序号 体积ml q/m3/m2 τe/s τe/s 1 100 0.0220 344 171 2 200 0.0441 358 180 3 300 0.0661 356 176 4 400 0.0882 382 180 5 500 0.1102 363 175 6 600 0.1323 371 179 7700 0.1543 360 194液相搅拌实验原始数据计算结果序号 n/r/min I/A V/v Np Re1 99 0.057 12.7 7.13 68.832 130 0.069 16.5 5.73 90.38 3 163 0.087 20.7 5.28 113.324 194 0.108 24.7 5.09 134.875 220 0.128 28 4.95 152.956 251 0.155 32.2 4.88 174.507 280 0.183 36.2 4.82 194.668 312 0.218 40.6 4.77 216.91 已知 d=0.1m 密度ρ=917.7kg/m3 粘度μ=220mPa.sR=28.5Ω K=0.185汽液搅拌实验序号 n/r/min I/A V/v Np Re 汽液H/cm 1 101 0.056 12.9 6.57 70.22 31.8 2 128 0.067 16.3 5.67 88.99 31.6 3 159 0.081 20.1 4.95 110.54 31.8 4 191 0.092 23.8 4.07 132.79 31.9 5 219 0.102 27.2 3.59 152.25 31.9 6 253 0.113 31.3 3.10 175.89 31.8 7 281 0.12 34.5 2.70 195.36 31.7 8 314 0.134 38.5 2.51218.30 31.7以液相搅拌第 组为例计算根据 ).212n (K R I V I N +⨯-⨯= 53p d n N N ρ= μρn d e 2=R得Np= Re=5060708090100200234567气液搅拌液相搅拌N eRe伯努利方程实验原始数据记录以4号测压管所测管道的的中心线为基准水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