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沥青路面裂缝类型及结构层疲劳断裂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沥青路面裂缝类型及结构层疲劳断裂性能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分析沥青路面裂缝的主要类型有:自下而上荷载疲劳裂缝、自上而下荷载疲劳裂缝、反射裂缝、低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指出形成荷载型裂缝的主要原因有:沥青路面结构层层底弯拉应力超过材料的容许弯拉应力;钢桥面铺装表面的负弯矩作用;集中于沥青路面轮迹带附近的剪切、弯拉等复杂的力学作用。
随后对沥青路面结构层材料疲劳断裂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影响因素有:沥青胶浆的疲劳断裂性能;空隙率及其分布;矿物级配及集料颗粒分布;沥青胶浆与集料颗粒界面粘结性能。
关键词:沥青路面,裂缝,疲劳断裂1.沥青路面裂缝类型开裂是沥青路面常见的一种损坏形式,开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荷载的原因,有可能是下卧层不均匀或开裂的原因,有可能是低温收缩的原因,有可能是高低温变化导致疲劳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两种或者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但是裂缝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见图1:自下而上荷载疲劳裂缝、自上而下荷载疲劳裂缝、反射裂缝、低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
沥青路面的裂缝按其在路面上的空间分布形式可以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按其是否由荷载原因引起可以分为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
荷载型裂缝按其在竖向的扩展路径又可分为自下而上裂缝和自上而下裂缝,自下而上扩展裂缝是符合路面结构层底受弯,在层底弯拉应力大于材料的容许弯拉应力时开裂破坏,并逐渐向上扩展理论的一种典型的路面疲劳开裂形式,由结构层底面拉应力引起的疲劳破坏首先从底基层、基层或者面层产生疲劳破坏,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裂缝逐渐向上扩展至表面,随着沥青路面的厚度逐渐增加和柔性基层的逐渐使用,该种裂缝形式逐渐减少;自上而下扩展裂缝,近来更多确认产生于沥青路面表面沿轮迹带方向,由表面扩展进入面层、基层及以下路面结构层里,在路面表面经常表现为纵向裂纹。
(a)自下而上载荷疲劳裂缝(b)自上而下载荷疲劳(c)反射裂缝(d)低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图1沥青路面裂缝的主要形式下面就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分别对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
填料不同指标对沥青胶浆和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

Ab t a t Usn ry c n e t n a ay i meh d te c n e t n d g e fsv rlid x ss c shg sr c: ig ge o n ci n lss to , h o n ci e re o e ea n e e u h a ih o o tmp rtr e oma c ,o e eauep roma c ,aiu rp riso s h l motr hg e eaue e e au ep r r n e lw tmp rtr e r n e ft ep o e t f p at ra, ih tmp rtr f f g e a
a d wae tbl y o s h l mitr,a d miea o d r sa aye . h eain b t e h s n e e n trsa it fa p at xue n n rlp w e ,i n lzd T e rlt ewe n te e id x s i o
a d teif e c sae pe e td n h n u n e r rsne . l Ke r s y wo d :miea o d r h g e eaue p r r n e lw tmp rtr e oma c ;aiu rp r n rl w e ; ih tmp r tr e oma c ; o e eaue p r r n e ft epo et p f f g y
27 3 .0 06 .7 1. 14 7 2o . 0 62 . 5 57 . 5
26 5 . 9 O7 . 2 1_ l2 9 25 . 5 1.O 65 1. 75 O
求。 主要是对细度指标作了规定 , 对矿粉性能的规定仅 有塑性指数和亲水系数指标 ,因而大多数矿粉都能够
基于灰色理论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预测研究

基于灰色理论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预测研究作者:严世涛唐忠国邹一强来源:《西部交通科技》2020年第02期摘要:文章對标准衰变方程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双参数取值对应的养护模式,给出了参数的确定方法,结合灰色理论,建立了衰变预测模型,提出了误差分析及收敛性评价标准,将预测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并与标准衰变模型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对科学养护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灰色理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预测0 引言路面预防性养护是保持公路性能长期处于良好状态的关键,是涵盖了选择养护对象、判断养护时机、实施预防性养护措施的综合养护体系[1]。
养护时机的准确判断需通过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分析、预测得出。
如何通过已有的实测数据预测其随时间的变化发展趋势,获得准确的预测值,进而做出科学的养护决策,已成为公路运营管理者关心的问题。
国内学者围绕路面性能预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以回归分析为基础的确定性模型及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概率性模型。
孙立军[2]分析了路面使用性能的四类基本衰变模式,提出了标准衰变方程。
刘伯莹[3]从概率分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沥青路面性能预测理论。
王艳丽[4]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考虑了自然因素的影响,建立了非线性的预估模型。
以上理论在实际工程的实现均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回归分析或概率统计的基础上。
针对国内公路沥青路面工况复杂、变化性大、统计数据较匮乏的特点,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引入标准衰变方程的应用中,建立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的灰色预测模型。
该方法以较少的实测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将复杂的工况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灰色信息,具有与实际工况符合好、预测精度高等优点。
1 路面使用性能的标准衰变模型针对路面性能的衰变情况受到复杂多因素耦合影响的特点,文献[1]提出了通用的路面使用性能的标准衰变方程:式(1)中,PPI(指PCI、RDI、SCI等)为t时刻的使用性能指数,t的单位一般以年计;PPI0为初始时刻使用性能指数,可根据问题的初值直接给定,也可与a、b一起作为未知量拟合得出;a、b为与路面综合工况相关的系数,可通过式(2)的函数表示,其中自变量θ1,θ2,…,θn分别表示结构组合状况、结构强度、交通量、气候条件、材料特性等。
沥青路面主要病害与平整度的灰色关联分析

沥青路面主要病害与平整度的灰色关联分析基于山东某高速公路路面调查得到的沥青路面主要病害数据及平整度指数,利用灰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坑槽以及车辙等主要病害与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关联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路面各主要病害对平整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车辙,坑槽松散、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说明路面平整度指标可以通过路面的主要病害反映出来,这为建立以路面主要病害为指标的评价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及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对各病害进行处治与修复,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并提高路面平整度。
标签:沥青路面;平整度;主要病害;灰色关联分析路面平整度是沥青路面评价及路面施工验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评定路面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能够直接反映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安全性。
研究表明各种路面病害对平整度都有较大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路面各种病害与平整度之间存的相关性,对路面平整度的预测及修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各病害对平整度的影响1.1 裂缝对平整度的影响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按其成因不同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
裂缝是沥青路面最主要的一种破损形式。
裂缝的产生会对行车的舒适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横向裂缝和发生在轮迹带处的纵向裂缝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另外,随着裂缝类病害的发展,还会伴随产生唧泥、坑槽、沉陷变形等其它病害,导致路面平整度显著恶化,行车舒适性下降更为严重,同时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
1.2 坑槽对平整度的影响路面坑槽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
沥青路面坑槽都有一个形成过程,起初局部龟裂松散,在行车荷载和雨水等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步形成坑槽。
坑槽的发生对路面的危害非常大,它直接导致路面的平整度降低,严重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和路面的使用寿命。
1.3 車辙对平整度的影响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是发生在轮迹带附近的持续变形,故车辙的出现对平整度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与沥青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

3 . 4存在打火 机发 生物理爆 炸 的可能 。在起火 部位 杯托熔化 物 内 发 现的一次性 塑料 打火机金 属外壳 ,使车 主否定 了前面 的说法 ,改 口
在交通发 达国家 ,沥青 路面车辙 观测或 有关参数值 已成为路 面设
计 中的一项重要控 制指标和研究 方 向。路面车 辙已 日 益受 到重视 ,并
进行 了大 量研 究 ,动稳定 度检验 已成为 混合料设 计的必须 检验指标 。 车辙的 出现不 仅影响路 面的平整 度和使用性 能 ,降低行车 的舒 适性和 安 全性 ,而且增 加维 修养 护 费用 。众 所周 知 ,在所 了解 的车辙类 型
后6mi。按 照 《 0 n 公路工程 沥青及沥青 混合料试 验规程 》JJ5 .00 T0 2 0, 2 按T00 用轮碾成 型机碾压 成型 的长3 0 m、宽30 m、厚5rm的 73 0r a 0r a 0 a
板块状试件 。
( 下转g4 4 1  ̄)源自l问题探 讨 I CONS RUCTI T ON
是 这一发现 , 使案 情有了重大进 展。
会快 速升高至2 ℃左右 ,在温度 的快速变化 ,是导致打火机 的塑料 外 0
3 起火原因分析认 定 .
损 ,车 内起 火点非常 明显 ,位于车厢 内的杯托 处。 属导线 ,为刹车指示 灯线 ,对其 检查未 发现熔痕 。且该 导线在 车辆熄
火 状态时处 于断电状态 。
车辙引起 的路 面损 坏所 占比例有愈来 愈大 的趋 势 。我国某高速公 路上 车辙铣 刨两年后又 出现 明显 车辙 。
利用 上述 研究 的6 不 同 的沥青 结合料 ,按 照AC 1级配 ,成 型 种 .3
车辙 板 ,进行动稳 定度试验研究 ,其实验结果 如下表3 所示 :
基于正交灰关联分析法的温拌橡胶沥青性能影响因素研究_程培峰

文章编号:1671-2579(2014)04-0318-05基于正交灰关联分析法的温拌橡胶沥青性能影响因素研究程培峰,范平(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摘要:针对影响温拌橡胶沥青性质因素众多,为研究各因素对其的影响规律,该文采用不同胶粉掺量、搅拌温度、搅拌时间、温拌剂掺量,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室温拌橡胶沥青制备,分析各因素对橡胶沥青影响权重,同时借助灰关联分析确定各因素所占比例,综合评价温拌橡胶沥青的性能。
试验结果表明:胶粉掺量是影响温拌橡胶沥青性质的最主要因素,不同组合下的温拌橡胶沥青性质差异很大,最终确定胶粉掺量20%、搅拌温度200℃、搅拌时间75min、温拌剂掺量0.6%组合方案性质最优。
该试验结果可为温拌橡胶沥青应用组合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温拌橡胶沥青;正交试验设计;灰关联分析;比例;组合设计收稿日期:2013-08-02作者简介:程培峰,男,博士,教授.E-mail:chengpeifeng@126.com1 前言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加,导致废旧轮胎数量不断增长,对废旧轮胎的处理提出严峻的考验。
1843年橡胶沥青在英国专利上的提出为废旧橡胶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随后许多国家先后对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进行深入研究,极大地推广橡胶沥青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目前湿法是橡胶沥青制备的主要方法,所谓的湿法是将基质沥青、橡胶粉及添加剂掺合成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互相交融反应,改变沥青性能的加工工艺。
但橡胶沥青粘度相对较大,流动性差,使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拌和温度,增加能源消耗,近年来温拌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将温拌技术引入橡胶沥青制备工艺中,在不影响橡胶沥青性能的前提下具有减小其施工粘度,降低混合料生产温度,减少能源消耗的特点。
由于中国引进橡胶沥青技术较晚,导致该技术目前在中国公路界运用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研究者对温拌橡胶沥青的作用机理并不熟悉,对原材料的选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缺少必要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另一方面温拌橡胶沥青制备影响因素众多,同时制备工艺又缺少国家统一标准,导致温拌橡胶沥青的制备缺少明确的因素组合和评价指标,而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较大,同一因素组合下的温拌橡胶沥青铺筑的沥青路面在不同地区性质差异较大。
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

t = 1 (2Πf ) 当加载频率为 10 H z 时, 与国外大多数研究所 选择的加载频率相同, 加载时间为
t = 1 (2Πf ) = 01016 s 01016 s 的加载时间对沥青混合料路面表面大 致相当于 60~ 65 km h 的行车速度。 中国现行的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汽车专用公路的计算行 车速度范围为 40~ 120km h, 可见选择 10 H z 的荷 载频率是合适的。 213 荷载波形
在常温条件下, 沥青混合料表现为显著的粘弹 性质。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 试件挠曲残余变形 逐渐增大, 材料的劲度 (或模量) 逐渐减小, 微裂缝不 断发展, 最终完全断裂。由于这种表述方式比较简单 明确, 试验数据稳定, 因此, 在控制应力方式下通常
2 2 交 通 运 输 工 程 学 报 2001 年
程, 为以后应用作准备。试验结果见表 2 及图 1。随
表列出交通部重庆公路研究所及哈尔滨建筑工程学
院的部分试验结果。 其中应力单位为M Pa, 应力以 应力差表示。
图 1 中国高等级公路常用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结果
从表 2 及图 1 中可看出各单位所做疲劳结果 n 值比较接近, 变化在 3141~ 4182 之间, 说明弯曲与 间接拉伸试验结果有可能互换; K 值变化较大, 但 同一单位材料间 K 值相差不多, 说明沥青混合料的 疲劳性能同原材料性质有较大关系。 如本研究所用 沥青性能较好, 其疲劳寿命明显高于国产沥青混合 料。 混合料级配也对疲劳寿命有一定影响。 本研究 所 用ESSO 70# 、SH ELL 70# 沥青混合料及哈尔滨建
收稿日期: 2000210218 作者简介: 许志鸿 (19392) , 男, 福建龙海人, 同济大学教授, 从事路基与路面研究.
基于不停航施工要求的机场道面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

基于不停航施工要求的机场道面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机场道面作为飞机起飞滑行和降落滑跑的载体,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飞机运行安全及乘坐体验,而目前,机场道面铺装材料多以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为主,而沥青混凝土无拼缝、平整度高,且易于施工,有效弥补了水泥混凝土的不足,是国内外机场道面新建及养护中的主流发展趋势,且在应用过程中随着普通沥青向改性沥青的发展,机场道面的结构和使用性能进一步提升。
而环氧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改性沥青,其以环氧材料与固化剂为改性材料进行固化反应,可形成交联结构,使得改性沥青的强度、抗疲劳及耐蚀性更优,被逐渐应用于机场道面的铺装和养护之中。
目前,随着航空运量及飞机体量的快速增长,机场道面承载负荷更大,且复杂、多变的飞行及气候条件下,对于修补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机场道面具备“一场一地”的特性,要在不停航的要求下,保质保量的完成修补工作至关重要。
但因为环氧树脂与沥青分属极性、非极性物质,需增加相容剂促使两者产生胶凝作用,并进行固化反应以达到既定路用强度要求。
而研究表明,沥青路面强度受沥青与矿料粘聚力及矿料之间的内摩阻力影响,但在不停航条件下,固化反应过快或过慢,均会影响加长道面的初始强度与稳定性;且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结构看,集料之间的嵌挤性能影响内摩阻力,对于初始及最终路用性能均有影响。
故而,本文从固化反应速度、级配的视角,分析不停航要求下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以寻求最优设计方案,促进其在机场道面中的优化应用。
1 实验原料与参数实验选用岳阳巴陵石化生产的E-51环氧树脂、90#基质沥青、固化剂制备环氧沥青。
因环氧树脂与沥青相容性较差,为此,实验将极性较低的基团引入分子主链,弱化环氧树脂的极性[1],并增添自制固化剂在60℃下将其与改性环氧树脂充分搅拌,而后,再与加热至120℃的基质沥青搅拌5min即可得环氧沥青[2]。
同时,参照《民用机场沥青道面设计规范(MH/T 5010-2007)》[3]机场道面环氧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的指标要求,实验选用的粗集料、细集料均为玄武岩,颗粒级配、干净整洁、无风化杂质,且强硬度、热稳定性较优,矿料选自茅迪集团有限公司经过筛料机筛选后的矿粉,且因矿粉与环氧沥青的胶浆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固化反应有关键影响,故而,其力学性能配设见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l期 2017年2月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Vo1.34 No.1
Feb.,2017
文章编号:1005—0523(2017)01—0014—07 基于灰色关联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凌建明 ,纪更占 ,孔二春 ,梁国烯 (1.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2.巾交机场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卅I 510000; 3.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4445)
摘要:采用应力控制的小梁弯曲疲劳试验方法,分析空隙率、摊铺等待时间、油石比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依次给 出各因素最佳取值范围,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各因素与疲劳寿命的关联度,为环氧沥青混合料设计提供参考。试验结果 表明:最佳空隙率为3%,最佳摊铺时间为40 min,最佳油石比为5%,对于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程度为:油石rE>空 隙率>摊铺等待时间。 关键词:环氧沥青;空隙率;摊铺等待时间;油石比;灰色关联 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志码:A
环氧沥青混合料是采用环氧沥青和集料拌合而成的热固性材料,具有抗松散能力强、材料强度高、耐久 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优良的道面铺装材料Ⅲ。在19世纪60年代首次应用于美国空军基地,主要是 为提高道面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尾喷 ,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和成本问题,推广应用受到限制[3l。但近年来在大 跨度桥面铺装领域已经得到系统研究和广泛工程应用 ,对应用于钢桥面铺装的环氧沥青混凝土疲劳特性 进行了诸多研究 21,然而由于环氧沥青混合料作为机场道面新型材料,在支撑结构、道面结构、承受荷载类 型等与钢桥面均有所不同,同时在机场加铺过程中,为实现不停航施工,需要考虑其摊铺时间的影响,其疲 劳性能也有所不同 基于此,本文考虑工程实际以及环氧沥青混合料设计过程中其力学性能与各因素之间的不敏感性等问 题,将主要影响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摊铺等待时间、油石比、空隙率3种因素,从疲劳性能的角度分 析各影响因素的推荐值,通过灰色关联方法确定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与主要影响因素直接的关联性. 为机场道面环氧沥青混合料设计提供参考。 l混合料设计 1.1级配设计 本次试验所用集料为上海宝山生产的道面专用玄武岩集料,根据需求将集料分为以下4档:1#(4.74 mm 以下)、2#(2.36-4.74 mm)、3#(4.5 ̄9.5 mm)、4#(9.5~16 ram)。根据规范【 41,测试各档集料基本性能如表1所 示。用方孔标准筛对四档集料和矿粉进行筛分。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配合比计算,1到4号集料以及矿 粉的用量分别为53%,5%,17%,22%和3%,配合比曲线如图1所示。
收稿日期:2016—06—14 基金项目:空军后勤科研项目(1(JYZ0991) 作者简介:凌建明(1966一),男,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与机场工程。 通讯作者:纪更占(1994一),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工程。 第1期 凌建明,等:基于灰色关联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l5 1.2环氧沥青性能 本次试验中采用句容宁武化工有限公司生 产的2910号环氧沥青(HLJ一2910),由环氧沥青 A组分和B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为环氧树脂,B 组分为添加了固化剂的沥青,工业配比为1:2.9。 A组分环氧树脂技术指标如表3所示,环氧沥青 性能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
2试验方法及条件 2.1试验方法确定 疲劳试验的荷载控制模式主要包括应变控 制和应力控制,学者对应变控制的研究结果为:
{;}L 筛孔尺寸/mm 图1环氧沥青混合料级配曲线 Fig.1 Epoxy asphalt mixture grading curve
沥青用量的减少会降低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但应变控制的结果只适用于薄沥青面层口o1。环氧沥青混合料是 一种热固性的脆性材料,如果采用应变控制,则会导致试件底部的拉应变过大,当应力超过试件的抗拉强度 而提前破坏,不能准确评价其疲劳性能,以应力控制疲劳试验研究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更符合实际。因 此采用应力控制的小梁弯曲疲劳试验作为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研究方法。 2.2疲劳试验条件 根据规卅【 51,采用15℃作为本次小梁疲劳弯曲试验的试验温度。加载波形为接近于实际路面所受的正 弦波形,荷载频率为10 Hz,加载应力水平选择6个(n=0.3~0.8),从较大的加载水平开始,再往低选取。试验 16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7正 表3 NJ环氧沥青A组分技术指标 Tab.3 The technical index of A component of NJ epoxy asphalt
项目 指标 外观 12O℃粘度/(MPa・S) 含水量/% 色度 20 ̄C密度/(g/nd) 闪点/℃
淡黄色粘稠液体 2O±10 ≤O.15 ≤4 1.15_+0.15 200
表4环氧沥青性能检测结果 Tab.4 The properties of epoxy asphalt
项目 重量比(A:B) 抗拉强度(23%)/MPa 断裂延伸率(23℃)/% 吸水率(7天,23℃)/% 热固性(300℃) 1o0:290 5.72 264 几乎为O 不融化
期将小梁试件放入15℃恒温箱中保温6小时后,利用MTS一810材料测试系统进行强度试验,得到小梁准 静载条件下的破坏荷载Po根据破坏荷载和应力水平计算各条件下的荷载值,以试件断裂破坏作为疲劳试 验结束的标志,对应的加载次数为疲劳寿命。
3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因素 3.1空隙率的影响 选取空隙率为3%,4%,5%和6%的环氧沥 青混合料成型车辙板试件,并切割成标准尺寸的 小梁进行疲劳试验,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空隙率的增 大。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显著降低。根据 沥青混合料疲劳理论,在应力控制疲劳试验中, 应力与疲劳寿命成双对数关系.应力控制疲劳方 程为 1g N/=a+blg (3一1) 其中:Ⅳ,为疲劳寿命(次);盯为弯拉应力, MPa:斜率b的绝对值表示疲劳寿命对应力的敏 感性。从图中可以看出。斜率b随着空隙率的逐 渐增大而增大,说明疲劳寿命随着空隙率的提高
lg IT 图2不同空隙率试件疲劳寿命与应力的双对数曲线 Fig.2 The double logarithmic curve between fatigue life and stress with different porosities
对应力的敏感性逐渐提高。在四个梯度空隙率中,空隙率为3%的疲劳寿命曲线最靠近上方,而且在常见的 应力水平条件下。其斜率和截距都优于其他空隙率对应的疲劳寿命曲线。因此在进行环氧沥青混合料设计 时。从提高疲劳寿命角度考虑,空隙率应尽量靠近3%。 3。2摊铺等待时间的影响 环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不仅与环氧树脂的适用期有关,还与其摊铺等待时间、施工可操作时间有 关 。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混合之后尚未出现凝固的时间称为适用期。将环氧树脂作为改性沥青添加剂混合到 含有固化剂的沥青里后,环氧沥青A、B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空间网络结构,使环氧沥青粘度增加,粘度 达到1 000 MPa・S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作施工可操作时间。规范 中要求的施工最佳拌合粘度为170 MPa-S 左右,最佳碾压粘度在280 MPa・S左右。对于给定的环氧沥青,其混合料施工可操作时间一般是固定的,其 结合料粘度达到170 MPa・S和280 MPa・S的时间是固定的.如果从出料到摊铺碾压的时间间隔过长。必然 导致环氧沥青混合料中环氧沥青结合料的粘度超过280 MPa・S甚至1 000 MPa・S,导致施工困难,碾压效果 下降,最终无法保证压实度,使铺面空隙率过大,影响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的性能。本试验中在空隙率为3% 第1期 凌建明,等:基于灰色关联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17 的条件下。选取100,80,60,4O和20 min 5个基准时间作为摊铺等待时间,成型车辙板并切割成标准尺寸的 小梁进行疲劳试验,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摊铺等待时问的增加,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得到提升,当时间超过 40 rain之后,疲劳寿命明显减小,疲劳性能显著下降,且40 rain对应的疲劳曲线具有较低的敏感系数,由此 可知,存在一个最佳摊铺等待时间使得环氧沥青混合料在该条件下具有最优越的疲劳性能,以40 min左右 为宜。 这主要是由于在拌合早期,环氧沥青粘度较低,较易发生自由流动,若在较短摊铺等待时间内成型混合 料,环氧沥青不能均匀粘附于集料表面,试件内部油石比沿重力方向逐步增加,空隙不均匀分布明显,导致 试件疲劳性能降低;若摊铺等待时间过长,环氧沥青粘度较高,混合料难以压实,空隙率增加,同样使得疲劳 性能降低,因此,存在一个合适的摊铺等待时间使得环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疲劳性能。 3.3油石比的影响 对于热固性环氧沥青混合料来说,当环氧树脂和含有固化剂的沥青发生固化反应之后,并不存在自由 沥青问题,提高油石比时,集料之问过多的环氧沥青一方面会发挥加筋的作用,使得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增强;而另一方面,过多的环氧沥青将增加集料之间的接触距离,降低集料之间的接触面积,这又使得环氧 沥青的性能下降。选取结合料含量(环氧树脂和含有固化剂的沥青混合物的含量)分别为4%,4.5%,5%, 5.5%,6%的环氧沥青混合料,成型不同油石比的车辙板,然后切割成标准尺寸的小梁试件,在15℃条件下 进行三点小梁疲劳试验,实验结果如图4。
4 4 3 3 2 2 1 1. 0.7 O.8 0.9 1.0 1.1 1.2 1-3 lg
图3不同摊铺等待时间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曲线 Fig.3 The fatigue curve of epoxy asphalt mixture for different paving waiting time 图4不同油石比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曲线 Fig.4 The fatigue curve of epoxy asphalt mixture for different aggregate ratio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应力控制模式下,不同于普通热塑性沥青混合料,环氧沥青混合料最大疲劳寿命 并不存在一个最佳沥青用量。在一定的油石比区间内,随着油石比的增加,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疲劳寿命增 加,疲劳性能增强,当油石比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疲劳性能并没有出现单调递增,而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效 应。油石比从4%增加到5%,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明显增强;当油石比在5%以上时,疲劳性能并未明显增 加,疲劳曲线出现波动,5%以上油石比小梁试件疲劳曲线分布在5%油石比试件的疲劳曲线附近。 出现波动效应是因为环氧沥青混合料并不存在过多自由沥青的问题,而过多的固化后的环氧沥青一方 面起着加筋的效果,使集料之间粘结紧密,另一方面增加了集料的接触距离,降低的集料之间的接触面积, 这两方面正反效果使环氧沥青混合料在疲劳性能方面出现了震荡效应。 从上可知,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在5%油石比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增加油石比会在一定程度 上提升其疲劳性能,但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故从疲劳性能和工程实际角度考虑,推荐环氧沥青混合料油石比 设计值尽量接近5%,而此时混合料的空隙率在3%左右.同时也验证了空隙率对疲劳性能影响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