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 第十九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无机化学 第十九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由价电子构型可见,IA、IIA和IB、IIB在失去最
外层 s电子后分别都呈现+1和+2价氧化态,所以IB
与IA、IIB 与 IIA 有相似之处。
但是,由于 ds 区元素原子的次外层有18 个电
子,而 IA与IIA元素原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无论是单
质还是化合物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第 19 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Cu(OH)2CuCO3
铜绿可防止金属进一步腐蚀。
19-1-1 铜副族元素单质
1 铜副族元素单质
&银和金的活性差,不会发生上述反应。空气中若
含有H2S气体,银的表面很快会生成一层Ag2S黑色薄 膜而使银失去银白色光泽。所以银对 S 和H2S很敏感。
19-1-1 铜副族元素单质
1 铜副族元素单质
铜、银、金都不能与稀酸作用而放出氢气。
19-1-2 铜的化合物
1 氧化数为+1 的化合物
Cu2+和酒石酸根 C4H4O62-的配位化合物,其溶液呈
深蓝色,有机化学中称为Fehling(斐林)溶液,用来鉴定醛
基,其现象是生成红色的Cu2O沉淀。
实验室里,Cu2O可由CuO热分解得到:
4 CuO
2 Cu2O ↓ + O2 ↑
Cu2+盐的碱性溶液与其它还原剂反应,也可以得到
结论: Cu2O碱性、共价型化合物。Cu+在溶液中不稳定, 当生成配离子和难溶化合物时稳定性增强。
19-1-2 铜的化合物
1 氧化数为+1 的化合物
(2) 卤化物
CuCl 、CuBr和CuI: 难溶化合物,溶解度依次减小, 均 为白色。
Cu2+ + Cu + 4 Cl -
2 [CuCl2]- (土黄色)

4 CuO

第19章--铜副族和锌副族

第19章--铜副族和锌副族
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如 1 g 金能抽成长达 3 km的金 丝,或压成厚约 0.0001 mm的金箔。
容易形成合金,尤其以铜合金居多。常见的铜合金有 黄铜(锌40%),青铜(锡∼15%,锌5%),白铜(镍13%∼ 15%)。
2 化学性质
铜副族元素的氧化态有 +1,+2,+3 三种,这是 铜副族元素原子的 (n-1)d 和 ns 轨道能量相近造成的, 不仅 4s 电子能参加反应,3d 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失去 一个到两个,所以呈现变价。相比之下,碱金属 3s 与次 外层 2p 轨道能量相差很大,在一般条件下很难失去次外 层电子,通常只能为 +1价。
Cu2S 只能溶于浓、热硝酸或氰化钠(钾)溶液中:
3 Cu2S + 16 HNO3 6 Cu(NO3 )2 +3 S+4 NO+8 H2O
Cu2S + 4 CN -
2 [Cu(CN) 2]- +S2-
(4) 配位化合物
Cu+可与单齿配体形成配位数为2、3、4的配位化合
物,由于Cu+ 的价电子构型为d 10,所以配位化合物不会
Cu(NO3)2+ 2 NO2 + 2 H2O
3 Cu + 8 HNO3 (稀) 3 Cu(NO3)2 + 2 NO + 4 H2O
Cu + 2 H2SO4 (浓)
CuSO4 + SO2 + 2 H2O
金的金属活性最差,只能溶于王水中:
Au + 4 HCl + HNO3 H[AuCl4]+ NO + 2 H2O
第 19 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前言
铜副族(I B): 原子核外价层电子的构型 :(n-1)d10ns1 常见氧化态:
铜 (+1,+2 ) 银 (+1) 金 (+1,+3)
铜、银、金被称为“货币金属”。 在自然界中,铜、银、金可以以单质状态、也可以以化 合态存在。

无机化学第十九章-铜锌副族

无机化学第十九章-铜锌副族

第十九章铜锌副族§本章摘要§1.铜副族单质M ( I ) 化合物M ( II) 化合物M ( III) 化合物2.锌副族单质M(II)化合物M(I)化合物§2.锌副族一.单质升华能小,的热效项是主要的,故Zn转变的小,所以, Zn电势比Cu是),再电解可得99.97% 的若在体系中加入少许,二M(II)化合物1. 酸碱性Zn(OH)2和ZnO 均显两性,平衡反应为:* 在酸中,H+多,平衡右移,显碱性;在碱中,OH-多,平衡左移,显酸性。

* Cd(OH)2,显碱性。

其实,在碱中也有一定的溶解性,比水中大,生成,也可以说有极弱的酸性,HgO、Ag2O 在浓碱中的溶解度也比在水中大,不过我们仍然称Cd(OH)2是碱性氧化物。

许多碱性氧化物都有这个特点。

2. 热稳定性结构,有3. 水解性*溶于水时易生成碱式盐,配制Hg(NO3)2溶液时要用稀硝酸抑制水解。

*HgCl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易溶于热水), 在水中稍有水解, 显酸性:HgCl2, 易升华,俗名升汞,剧毒!*和水解一样,HgCl2可以和氨之间发生氨解反应,形成:*脱水时有水解发生,故制备无水盐, 用HCl气氛保护。

4. 配合物* 和均为无色的氨配合物,主要形成2 配位的直线形配合物和4 配位的四面体配合物,如:等。

强的极化作用,故Zn(OH)2、Cd(OH)2均不稳定。

尤其是Hg(OH)2不稳定,难存在:直接分解HgO可继续分解2HgO --- 2Hg + O2(气体) (673K)而ZnO 和CdO 较难分解。

*与卤素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倾向依Cl-、Br-、I-次序增强。

沉淀溶解.*K2[HgI4] 和KOH 的混合液称奈斯勒试剂(Nessler),可用以验证出微量的:可以将看成是取代中的H,的浓度越大,颜色越深。

*IIB族M(II)配合物一般是外轨型配合物,无d-d跃迁。

当配体大时,相互极化导致电荷跃迁显色,如HgI2, 为红色。

第十九章 铜锌副族综述

第十九章 铜锌副族综述

第十九章铜锌副族本章摘要1.铜副族单质M ( I ) 化合物M ( II) 化合物M ( III) 化合物2.锌副族单质M(II)化合物M(I)化合物存在铜Cu 单质铜,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 0.007 % 第26 位银Ag 单质银,闪银矿Ag2S ,角银矿AgCl金Au 单质金,以分散形式分布于岩石中。

锌Zn 闪锌矿ZnS 0.008 % 第25 位镉Cd 极少单独存在,以CdS 形式存在于闪锌矿中。

汞Hg 辰砂HgS ( 又名朱砂)§1.铜副族一.单质1.物理性质人们曾获得的天然金银铜块最大的分别重:金112 公斤(黄色),银13.5 吨(白色),铜42 吨(红色)密度较大;熔点沸点较高;硬度较小;导电性好;延展性好;金易生成合金。

2. 化学性质化学活性明显不如IA族元素1°在空气中的稳定性Cu 在常温下不与干燥的空气中的O2反应,加热时生成CuO2Cu + O2 (空气) === 2CuO(黑)Cu 在常温下与潮湿的空气反应2Cu + O2 + H2O + CO2 ==== Cu(OH)2·CuCO3 ( 铜绿)Au、Ag 加热时也不与空气中的O2反应。

2 °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Cu、Ag、Au不与H2O和稀盐酸反应,但有氧时,Cu、Ag可缓慢溶于稀盐酸。

2 Cu + 4HCl + O2 === 2 CuCl2 + 2H2O4 Ag + 4HCl + O2 === 4 AgCl(沉淀) + 2H2O2 Cu + 2H2SO4( 稀) + O2 === 2 CuSO4 + 2H2OCu 可与溶解于热浓盐酸和浓KCN 溶液中2 Cu + 8HCl ( 浓) === 2H3[CuCl4] + H2(气体)3°和氧化性酸反应Cu和Ag可与氧化性酸如HNO3、H2SO4(浓)反应,但Ag难些。

Au 只能溶于王水中:4 °Cu、Ag、Au 在碱中稳定3 金的冶炼:一般用氰化法用稀NaCN 溶液处理粉碎的金矿石,金溶入水相(此法称为堆浸法) :用Zn 还原[Au(CN)2]ˉ得Au最后电解精炼,得较纯的金。

第19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第19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金属酶和辅酶的重要元素及作为许多生物酶的激 活剂,在机体生长发育、生物矿化、细胞功能调 节、物质输送、信息传递、免疫应答、生物催化、 能量转换及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在分子、亚分子水平上 研究生命的过程,探索机体生老病死与生物分子 间的有机联系,体内微量元素的生物功能就越来 越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 界瞩目的崭新的领域。
143 720.3
+2,+3,+4,+5
137 739.3
+2,+3,+4,+5,+6
137 754.7
+2,+3,+4,+5,+6,+7
134 804.9 +2,+3,+4,+5,+6,+7,+8
136 874.7
+2,+3,+4,+5,+6
136 836.8
+2,+4
144 896.3 160 1013.8
第二过渡系元素的一般性质
价层电 子组态 熔点/℃ 沸点/℃
4d1s2
1552
3345
r(M) pm
181
Ei,1 kJ mol1
606.4
4d25s2 1852
3577
160
642.6
4d45s1 2468
4860
143
4d55s1 2622
4825
136
642.3 691.2
4d55s2 2157
d 区元素和 ds 区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部,左邻 s 区元素而右邻 p 区元素。可以把 d 区和 ds 区看成 是 s 区和 p 区间的桥梁和过渡,因此把 d 区元素和 ds 区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无机化学》课件——第19章 铜副族元素和锌副族元素

《无机化学》课件——第19章 铜副族元素和锌副族元素
4 Ag + 8 CN- + 2 H2O + O2 —— 4 [ Ag(CN)2 ]- + 4 OH-
2 [ Ag(CN)2 ]- + Zn —— [ Zn(CN)4 ]2- + 2 Ag
闪银矿 Ag2S,角银矿 AgCl 的处 理就有所不同,生成 [ Ag(CN)2 ]- 的 反应如下:
Ag2S + 4 NaCN —— 2 Na [ Ag(CN)2 ] + Na2S
固态 CuCl2 具有链状结构。
每个 Cu 处于 4 个 Cl 形成的 平面正方形的中心:
在浓溶液中 CuCl2 是黄色 的,这是由于生成 [ CuCl4 ]2- 配位单元的缘故。
稀溶液中水分子多, CuCl2 变为 [ Cu(H2O)4 ] Cl2,由于水合 显蓝色。
目前这种方法已经被严令禁 止使用。
另一种方法是氰化法提金,用 NaCN 溶液浸取矿粉,将金溶出:
4 Au + 8 CN- + 2 H2O + O2 —— 4 [ Au(CN)2 ]- + 4 OH-
用 Zn 还原 [ Au(CN)2 ]- 得 Au
2 [ Au(CN)2 ]- + Zn —— [ Zn(CN)4 ]2- + 2 Au
4 Cu2++ 8 OH- + N2H4 —— 2 Cu2O + N2 + 6 H2O
Cu2O 呈弱碱性,溶于稀酸,并 立即歧化为 Cu 和 Cu2+:
Cu2O + 2H+ —— Cu + + Cu2+ + H2O
Cu2O 十分稳定,在 1235 ℃ 熔化但不分解。
Cu2O 溶于氨水,生成无色的 络离子:
2. 铜副族元素的提取

第19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第19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氧化亚铜Cu2O可以通过在碱性介质中还原Cu(II) 化合 物得到。用葡萄糖作还原剂时,反应如下
2 [Cu(OH)4]2- + CH2OH(CHOH)4CHO 4 OH- + CH2OH(CHOH)4COOH + 2 H2O + Cu2O ↓ 桔黄、鲜红或深棕色
这个反应来检测尿样中的糖份,以帮助诊断糖尿病。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三页,共九十二页。
铜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以三种形式于自然界: 自然铜:又称游离铜,很少; 硫化物矿:辉铜矿Cu2S、黄铜矿CuFeS2 等; 含氧矿物:赤铜矿Cu2O、黑铜矿CuO、 孔雀石CuCO3·Cu(OH)2、 胆矾CuSO4·5H2O等。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四页,共九十二页。
如联氨:
4 Cu2++ 8 OH- + N2H4
2 Cu2O↓ + N2↑+ 6 H2O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三十一页,共九十二页。
Cu2O基本属于共价化合物,不溶于水。
Cu2O呈弱碱性,溶于稀酸,并立即歧化为Cu和 Cu2 +,反应如下:
Cu2O + 2H+
Cu + + Cu2+ + H2O
Cu2O十分稳定,在 1235 ℃ 熔化但不分解。
结论:
Cu2O碱性、共价型化合物。Cu+在溶液中不稳定, 当生成配离子和难溶化合物时稳定性增强。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三十三页,共九十二页。
(2) 卤化物
CuCl 、CuBr和CuI都是难溶化合物,且溶解度依次减
小。
均为白色。
都可以通过二价铜离子在相应的卤离子存在的条件下
被还原得到,如:
Cu2+ + Cu + 4 Cl -
第19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一页,共九十二页。
前言

《无机化学》第3版 宋天佑 19 铜副族元素和锌副族元素

《无机化学》第3版 宋天佑 19 铜副族元素和锌副族元素

CuO 属于碱性氧化物,难 溶于水,可溶于酸:
CuO + 2 H+ —— Cu2+ + H2O
CuO 的热稳定性较好,加热到 1000 ℃ 时分解。

4 CuO —— 2 Cu2O + O2↑
CuO 具有氧化性,高温下可被 一些还原剂还原。
可溶性的 Cu(Ⅱ )盐中加入 强碱,得到蓝绿色的氢氧化铜:
3 Cu + 8 HNO3(稀) —— 3 Cu( NO3)2 + 2 NO ↑+ 4 H2O
Cu 与浓 H2SO4 反应需要加 热,且只有当温度超过 270 ℃ 时
才有 SO2 气体生成。
Cu
+
2
H2SO4(浓)
270℃
——
CuSO4 + SO2 + 2 H2O
Au 只能溶于王水中
Au + HNO3 + 4 HCl —— H [ AuCl4 ] + NO + 2 H2O
பைடு நூலகம்
Cu2+和酒石酸根 C4H4O62- 的配 位化合物,其溶液呈深蓝色,有机化 学中称为斐林(Fehling)溶液。
斐林溶液可用来鉴定醛基,其现 象是生成红色的 Cu2O 沉淀。
实验室里,Cu2O 可由 CuO 热分解得到
4 CuO —— 2 Cu2O + O2
Cu2+ 盐的碱性溶液与其它 还原剂反应,也得到 Cu2O,如 与联氨反应:
[Cu(NH3)2]+ + CO + NH3 —— [Cu(CO)(NH3)3]+
2. 氧化数为 +2 的化合物
(1)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黑色 CuO 可由某些含氧酸盐 受热分解制得:
2Cu(NO3)2 —— 2CuO + 4 NO2 ↑+ O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Cu NH3) + + O2 + 8 NH3 + 2 H2O ( 2]
( —— 4 [Cu NH3)2+ + 4 OH- 4]
利用这个性质可除去气体中的痕量 O2。
在合成氨工业中常用醋酸二氨合铜(Ⅰ) 溶液吸收能使催化剂中毒的 CO 气体: [Cu NH3) + + CO + NH3 ( 2]
汞 Hg 辰砂,又名朱砂, HgS, 在地壳中的质量
分数为 5 10-6 %。
19 - 1
铜副族元素
19 - 1 - 1 铜副族元素单质
1 铜副族元素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铜副族元素属于重金属,导电性和 导热性在所有金属中是最好的,银占首
位,铜次之。
均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1 g 金可抽成 3 km 长的丝或压成厚度约为 0.0001 mm 的金箔。 铜副族元素之间、铜副族元素与其他 金属都很容易形成合金,例如: 黄铜 白铜 青铜 Cu - Zn Cu - Ni Cu - Zn - Sn 合金 合金 合金
(2)化学性质 铜副族元素的金属性远比碱金属的弱, 且其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 Cu 与含有 CO2 的潮湿的空气反应, 生成绿色 Cu OH)• CuCO3。 ( 2 2 Cu + O2 + H2O + CO2 —— Cu OH) • CuCO3 ( 2
空气中若含有 H2S 气体,与银接触后, 银的表面很快会生成一层 Ag2S 黑色薄膜
Cu2O + 2H+ —— Cu + + Cu2+ + H2O
Cu2O 十分稳定,在 1235 ℃ 熔化但不 分解。
Cu2O 溶于氨水,生成无色的络离子: Cu2O + 4 NH3 + H2O —— 2 [Cu NH3) + + 2OH- ( 2] 铜的 +1 价氢氧化物很不稳定,易脱水 变为相应的氧化物 Cu2O。 用 NaOH 处理 CuCl 的冷盐酸溶液时, 生成黄色的 CuOH 沉淀,但沉淀很快变为 橙色,最后变为红色成为 Cu2O。
(2)银和金的提取 以游离态和以化合态的银都可以用氰化 钠浸取:
4 Ag + 8 NaCN + 2 H2O + O2
—— 4 Na[Ag CN) + 4 NaOH ( 2] Ag2S + 4 NaCN ——
2 Na[Ag CN) + Na2S ( 2]
再用锌等较活泼的金属还原即可得到 单质银: 2 [Ag CN) -+ Zn —— ( 2] [Zn CN )2-+ 2 Ag ( 4] 从矿石中炼金的方法有两种,即汞齐 法和氰化法。
Cu2S 和剩余的 FeS 熔融在一起形成所谓 “冰铜”,冰铜较重,沉于下层。
将冰铜放入转炉熔炼,鼓入大量的空气, 得到大约含铜 98% 的粗铜。
2 Cu2S + 3 O2 —— 2 Cu2O + 2SO2 2 Cu2O + Cu2S —— 6 Cu + SO2 ↑
工业上采用电解法将粗铜精炼以除去杂 质。在一个盛有 CuSO4 和 H2SO4 混合物溶 液的电解槽中,以粗铜为阳极,纯铜为阴极 进行电解: 阳极反应: Cu (粗铜)—— Cu2+ +2e― 阴极反应: Cu2+ +2e― —— Cu (精铜,99.95%)
阴极主要反应:
[Au CN)]― + e― —— Au + 2CN― ( 2
阳极主要反应: CN― + 2OH―― 2e― —— CNO― + H2O 2CNO― + 4OH― ― 6e―
—— 2CO2 + N2 + 2H2O
19 - 1 - 2
铜的化合物
1 氧化数为 +1 的化合物
(1)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氧化亚铜可以通过在碱性介质中还原 Cu Ⅱ )化合物得到。 (
CuCl2 • 2H2O 受热时分解: 2 CuCl2 • 2H2O —— Cu OH 2 • CuCl2 + 2 HCl↑+ 2 H2O ( ) 由于脱水时发生水解,所以用脱水方法制 备无水 CuCl2 时,要在 HCl 气流中进行。无水 CuCl2 进一步受热:
NH4+
[Cu NH3)]2+ + 2OH– + 4 H2O ( 4
Cu OH) 略显两性,既可溶于酸,也 ( 2 可溶于过量的浓碱溶液中: Cu OH) + H2SO4 ( 2 —— CuSO4 + 2 H2O
Cu OH)+ 2 NaOH ( 2 —— Na2[Cu OH) ( 4]
(2)卤化铜 CuF2 白色, CuCl2 黄褐色 和 CuBr2 黑 色 ,带有结晶水的 CuF2• 2 H2O 蓝色和蓝 绿色的 CuCl2• 2 H2O 。 无水 CuCl2 为无限长链结构。每个 Cu 处于 4 个 Cl 形成的平面正方形的中心:
用葡萄糖作还原剂时,反应如下: 2 [Cu OH)]2- + CH2OH CHOH)CHO ( ( 4 4 —— Cu2O ↓+ CH2OH ( CHOH ) 4COOH + 2 H2O + 4 OH-
Cu2+和酒石酸根 C4H4O62- 的配位化合
物,其溶液呈深蓝色,有机化学中称为斐林 (Fehling)溶液。 斐林溶液可用来鉴定醛基,其现象是生 成红色的 Cu2O 沉淀。
4 CuO —— 2 Cu2O + O2↑ CuO 具有氧化性,高温下可被一些还原 剂还原。

可溶性的 Cu Ⅱ) ( 盐中加入强碱,得到 蓝绿色的氢氧化铜: CuSO4 + 2 NaOH —— Cu OH) ↓ + Na2SO4 2 (
Cu OH) 不稳定,加热分解: ( 2 Cu OH) —— CuO + H2O ( 2 在 NH4+ 存在时,氢氧化铜可溶于氨水 形成铜氨配离子: Cu OH)+ 4 NH3 • H2O —— ( 2
Cl Cu Cl Cu Cl Cl Cu
CuCl2 易溶于水,在很浓的 CuCl2 水溶 液中,可形成黄色的 [CuCl4]2-: Cu2+ + 4 Cl- —— [CuCl4]2- CuCl2 稀溶液显蓝色,这是因为溶液中 存在 [Cu H2O)]2+ 的缘故: ( 4 [CuCl4]2― + 4 H2O —— [Cu H2O)]2+ + 4 Cl― ( 4
(2)卤化物 CuCl,CuBr 和 CuI 均为白色,都是难 溶化合物,且溶解度依次减小。 CuCl,CuBr 和 CuI 都可以通过二价铜
离子在相应的卤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被还原: 2 Cu2+ + 4 I-—— 2 CuI ↓ + I2
在热的浓盐酸中,用铜粉还原 CuCl2, 生成土黄色的 [CuCl2]–: Cu2+ + Cu + 4Cl– —— 2[CuCl2]– 用水稀释 [CuCl2]– 溶液,能得到难溶 的 CuCl 白色沉淀:
—— [Cu CO) NH3) + ( ( 3]
2 氧化数为 +2 的化合物
(1)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氧化铜 CuO,可由某些含氧酸受热 分解或在氧气中加热铜粉而制得: 2Cu NO3) —— ( 2 2CuO + 4 NO2 ↑+ O2↑
2Cu + O2 —— 2 CuO
CuO 属于碱性氧化物,难溶于水,可溶 于酸: CuO + 2 H+ —— Cu2+ + H2O CuO 的热稳定性较好,加热到 1000 ℃ 时分解。
而使银失去银白色光泽。
铜、银、金都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 作用而放出氢气。
铜和银可溶于硝酸或热的浓硫酸: Cu + 4 HNO3(浓)—— Cu NO3) + 2 NO2 ↑ + 2 H2O ( 2
3 Cu + 8 HNO3(稀)—— 3 Cu NO3) + 2 NO↑ + 4 H2O ( 2 Cu + 2 H2SO4(浓)—— CuSO4 + SO2 ↑ + 2 H2O
锌副族 ( ⅡB):
Zn Cd Hg
原子核外价层电子的构型 : n-1 d10 ns2 ( ) 常见氧化态:
锌和镉

+2
+2 、+1(Hg22+ )

Zn
闪锌矿 ZnS,菱锌矿 ZnCO3,锌在地壳中
的质量分数为0.0075 %。
镉 Cd 极少单独存在,以 CdS 形式混生于闪锌矿
中,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为 1.1 10-5 %。
汞齐法将矿石粉与汞混合生成金汞齐,加 热时汞挥发掉即得到单质金。 氰化法提金首先用氰化钠浸取矿粉,将金 溶出: 4 Au + 8 CN- + 2 H2O + O2 —— 4 [ Au CN)]- + 4 OH- ( 2
再用锌还原 [ Au CN)]- 得单质金: 2 ( 2 [ Au CN)]- + Zn —— ( 2 [ Zn CN 4 ]2- + 2 Au ( ) 或者电解 Na[Au CN)] 溶液,在阴极上 2 ( 得到金:
2[CuCl2]– —— CuCl + Cl–
CuCl 不溶于硫酸、稀硝酸,但可溶 于氨水、 浓盐酸及碱金属的氯化物溶液 中,形成 [Cu NH3 )]+, [CuCl2]-, ( 2
[CuCl3]2- 或 [CuCl4]3- 等配离子。
(3) 硫化物
硫化亚铜 Cu2S 是黑色物质,难溶于水。 用金属单质与 S 直接化合生成硫化物, 也可以向 Cu Ⅰ 溶液中通入 H2S 制备硫化 () 物。 S2– 的离子半径比 O2– 的大,更易失电 子,因此 S2– 与 Cu Ⅰ 间的极化作用更强, ( ) 硫化物呈深色,水中溶解度比相应的氧化物 小。
金的金属活性最差,只能溶于王水中: Au + 4 HCl + HNO3 —— H[AuCl4] + NO↑+ 2 H2O 铜在红热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 氧化铜,在高温下又分解为 Cu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