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 油等矿产资源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水田耕作 一年两——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
旱作农业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
6.地理环境对生活活动的影响
请看课本P4“活动”:
比较内容
差异: 1 地理位置 2 气候条件 3 土地条件 4 矿产资源条件 5、其他:河流 植被 地形 影响: 1 农业 2 工业
比较
1.地理位置差异: (1) 在中国的位置
1.地理位置差异: (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用案例说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 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 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 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腹地,东靠长白山地,西接科尔 沁草地,北枕大小兴安岭,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共辖5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5万 平方千米,1990年年末人口3466万,分别占东北区的 20.4%和34.6%。
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 开发早期 发展方向 发展水平 区域 不同 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商业
工业生产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干旱 区 半干 旱区
半湿 润区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班级:学号:姓名:【学习要求】1、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松嫩平原比较。

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点难点】1、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松嫩平原比较2、学会基本的区域分析方法。

【自主探究】知识点一:区域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和边界。

3、不同区域由于的差异,人们的生活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等也存在差异。

知识点三: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土壤使人们的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农业。

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和生产基地。

3、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人均耕地,生产规模,商品率,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

【小试牛刀】【基础题】读右图,回答1~3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该标志物应位于图l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读右图:我国三大自然区(I、II、III),回答4~5题。

4、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5、有关I、II、III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A.II区比III区纬度高,故热量较III少B.III区比II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II区强C.III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6、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①船舶被广泛用作交通工具之后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工具的改良之后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桑蚕基地④淡水鱼基地⑤热带水果产地⑥油料作物生长基地 ⑦长绒棉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提升题】8、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节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节

2 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原始开发期间 自然 开发 地理环境对农业 状况 时期 生产活动的影响 稠密 早期 的水 中后期 系
交通的阻隔 交通的天然水道
原因分析
人们利用和改造 自然能力地下 船作为交通工具 被广泛使用 人们利用和改造 自然能力低下 农业生产工具的 改进和生产技术 的提高
域经济发展也就指望旅游业了。
P3 传统民居,现代住宅
• 1.南北方传统民居和城市住宅楼的区别
观察以下建筑的特点,说出其分布的南北方位置。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季节变化大,冬季 寒冷。 墙体严实厚重,建 筑成本高
北 方
南 方
太阳高度小,光照弱。 降水少。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 屋顶坡度小,房檐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且 窄 楼间距大
黏重 早期 的土 中后期 壤
开垦困难,耕作业 发展缓慢 不再是限制条件, 农业发展较快
(2)工商业发展以后-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 高的优势 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 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 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 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 商品率较低。
2、探究活动
暑假,哈尔滨某高中的学生张明准备从家乡出发,按如下设计 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 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 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试根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 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 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学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商业的发展 开发早期 科技进步 同一地理环境下,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改造自 然能力 低下 利用和改造自 然的能力增强 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生产力水平不同,人类对地理环境的 河网密布 船作为交 生产工具改 通工具被 进,生产技 利用改造不同 广泛使用 术改良 水系 土壤
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 土壤、矿产资源等方面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北纬43°~48°,地处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密度小 黑土分布广泛集中连片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 土地 矿产资源
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 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网密布,河湖众多 水稻土为主土地较为分散 矿产资源贫乏
了解区域地理 环境条件
趋利避害、因 地制宜、因时 制宜发展区域
区域可持续发展
想一想东营具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条件?它 们对东营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家计委在东营推广万亩 水稻田开发,但是,今天我们在东营并未看到 这一景象。结合水稻生长条件和东营地理环 境条件分析。
1.一般年份(不考虑气候异常),在冬 季羽绒服北方比南方畅销 2.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 食 3.从北到南,民居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4.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 小结:地理环境不仅影响区域生产,还影响人们生活,不 同区域地理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特点也不同
地形平坦为平原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农 区 业 主要作物 水稻(主)、油菜、棉花等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域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发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展 其他方面 水产业较为发达 其 工业 他 商业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商业贸易 生活活动 衣、食、住、行
活动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 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 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 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 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 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 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 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 距比南方大。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南充高中 岳鹏程
一、区域
1. 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
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 方法划分出来的。
2. 分类: 按划分标准不同,区域可分为各种类型。
(1)按性质划分的区域类型 自然区域 经济区域 社会、文化区域
(2)按方式划分的区域类型 区划区域 类型区域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的土 壤适合种植水稻
稠密的水系成了 天然的水道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社会
粮食是重要影响因素
水稻单产高 地理条件适合种水稻 劳动力丰富 长江中下游平原成 为粮食主要产地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 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 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 午有阳光照射,房间距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三角年降水量较多,受季风气候影响,呈现出由南向 北减少的分布规律;松嫩平原降水量较少,受季风气候 和地形的影响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 产生哪些影响? 长江三角洲:水田耕作、分散 松嫩平原:旱地耕作、集中。
P3活动1: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 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增大。 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 理环境对该区域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开发早期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②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的土 壤适合种植水稻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 玉米、春小麦、 大豆等 一年一熟
耕作方式 农 人 业 类 活 动 差 其 异 他 生 产 活 动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水田耕作
水稻(主)、油 菜、棉花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特色
工业 商业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以下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的比 较,错误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 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 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嫩平 原发达
【读图思考】
1、气候区的边界是明显的还是过渡的?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水稻(主)、油菜、 玉米、春小麦、 棉花等 大豆、亚麻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发展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
松嫩平原上的大豆、春小麦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人 交通 陆运发达 水陆空等运输发达 类 我国的 活 工业 我国重要的 重化工业基地 动 综合性工业基地 差 城市 异 沿河、海和铁路分布 沿铁路分布 除此之外,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还会 产生其他影响吗?
地 理 位 置
气 候 条 件
土 地 条 件
矿 产 资 源
开发早期 农业社会
地理环境差异 农业生产 商业 工业生产
不同区域 发展(横向)
区域
区域发展 不同阶段 (纵向)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 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傣族竹楼
陕西窑洞
蒙古包
江南水乡
广东的骑楼
因纽特人的冰屋
【想一想】不同地区居住建筑景观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域的边界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2)区域内部的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的层次性
东北地区←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植被
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 区域内差异的主导因素
区域内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 青藏高寒区 区 农业活动 交通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分布
对自然的影响
畜牧业和灌溉 农业 线路较稀,公 路交通为主 发展中 沿绿洲、河流 、铁路分布 荒漠化和盐碱 化 畜牧业为主 不便 人口稀少, 经济落后 稀少 微弱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hj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hj
(2)北方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利于保温御寒;南方民居 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3)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 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从北到南,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提 高,同时,年降水量逐渐加大
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 差异的自然原因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
思考:为什么在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 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1.开发早期
地势_____ 平坦 土质_____ 黏重 地理 环境 _______ 河流、湖 泊和沼泽 _______ 分布较广
开垦 困难 _____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案例: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地理位置
30°N附近,我国东部沿海 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松嫩平原
43°N~48°N,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强;东面有长白山阻挡, 多雨,雨热同期 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和生 长期短 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 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 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 地;集中连片;人均耕 地面积大 地面积小 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工商业时期
思考: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棉花的生产在全国的地位 日益下降? ______ 人口、 城市 _____ 长江 中下 游平 原 密集 人均耕地 低于 全国 ____ 水平 生产规 模较小 __ 粮 食 商 品 率 低 “ 粮 仓 ” 地 位 逐 渐 下 降
稠密的 水网 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000米等高线
江南地区油菜种植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速度:东>中>西
区域划分的指标不同,有单一的和综合性的。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 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 和边界(明确—行政区,过渡—干湿区) (2)区域是有层次的 (3)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整体性);区域之间 具有差异性
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 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网密布,河湖众多 水稻土为主,较为分散 矿产资源贫乏
地形平坦,为平原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农 区 业 主要作物 水稻(主)、油菜、棉花等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域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发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展 其他方面 水产业较为发达 其 工业 他 商业
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发达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相对落后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区域 的发展方向、发展水平也存在不同
区域发展应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发展 生产,使人类活动与环境相协调,最 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与南方相比较,北方建筑更多地考虑保温、采光等因素,因 而其传统建筑墙体厚、窗户小、楼间距大。
形成下列差异的自然原因?
1.一般年份(不考虑气候异常),在冬 季羽绒服北方比南方畅销 2.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 食 3.从北到南,民居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4.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 小结:地理环境不仅影响区域生产,还影响人们生活,不 同区域地理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特点也不同
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明确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条件(主要 从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2.不同历史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生产力水 平有何不同?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 什么不同?
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开发早期 改造自 然能力 低下 水系 成了 交通 阻隔 土壤 黏重、 开垦 困难 科技进步 利用和改造自 然的能力增强 船作为交 通工具被 广泛使用 稠密的水 系成了天 然的水道 生产工具改 进,生产技 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 的土壤适合 种植水稻 工商业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河网密布 人均耕地少, 耕地破碎 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 被取代
阻碍了农 业的发展
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
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一地理环境下,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生产力水平不同,人类对地理环境的 利用改造不同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农 业发展状况不同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不同,人们将世界划分为东亚、东
南亚、南亚等十三个分区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中国三大阶梯(地形地势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兴安岭
昆仑山
祁连山
第二级阶梯
太行山
第一级阶梯
巫山 横断山脉 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中国三大自然区(按照自然环境的差异来划分)
昆仑山
祁连山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季风区与非 季风区大致以 ________岭 、 大兴安 ___ 阴 贺兰 ____




山、 山、
巴颜喀拉 ________山、 冈底斯 山为界 ______
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 A.不受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的迟 C.年降水量稀少 D.雨季来的迟
A
• 释义:“春风”,是指气候学中所讲的 “夏季风”,就是从海洋上吹过来的暖湿 偏南气流。
• 在气候学上,把我国境内受到夏风影响明 显的地区称做季风区;而把受到夏季风影 响不明显的地区,称做非季风区。具体的 界限大概以我国著名的山脉大兴安岭—阴 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根据这个界限来划分,玉门关恰好处在非 季风区内,因此夏季风——春风也就吹不 到玉门关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湿 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要素的不同,人们将世界划分 为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十三个分区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 不同将我国划分为湿润 区、半湿润区、半干旱 区、干旱区
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要素的
撒哈拉沙漠
亚马逊平原
东非高原
喜玛拉雅山
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 土壤、矿产资源等方面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北纬43°~48°,地处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密度小 黑土分布广泛,集中连片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地理位置
地 理 环 境 地形 气候 水文 土壤 矿产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