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浸游泳的策略
BS全浸式自由泳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游泳呢?你可以的. 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象世界上最好的游泳运动员那样优雅地游泳。
你并不需要力量和特殊技巧或者长时间无聊的训练. 通过全浸式游泳,你也能够游很长的距离而不觉得疲倦,能用平滑有效的划水游出高速,能自信的在各种水体中游泳,享受到每次划水的乐趣。
全浸式自由泳很容易学,你会以完美的平衡穿行在水中,你身体会很直,在每次划水时体会到平滑身体的线条,你的每次划水和身体转动联系起来,你滑过水,一切在控制中,而不用费力挣扎。
从6月到9月,我在这里游泳,一有机会我可以。
美丽的设置和对不停游泳的机会,为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经验很长的距离。
我最喜欢的关于教学是这样的机会分享你喜欢游泳的经验。
我喜欢我所采取每一个冲程。
而且我真的很喜欢你能感到你这样游泳了。
如果你想游泳比你想过有可能,你希望能够在任何游泳的水体,任何距离,我保证, 这部影片将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
第一课平滑的身体线条掌握平衡,是学会全浸式自由泳的关键,通过一个同伴,你可以轻易的学会,我们称之为团队练习(team learning)在团队练习中,教练支援整个过程,游泳者学会控制姿势和放松。
练习1:仰姿平衡开始仰姿平衡练习时,教练将你的头放平,水面与泳镜边角接触,使脸与水面平行,我们将之称为“藏起你的脸”。
1当托比开始牵引的时候,詹尼弗轻轻踢腿,以便使腿朝上拨动水面。
聆听你踢水的声音,使之更安静,更有效,更放松。
2当苏丝看到乔象流线一样放松打腿的时候她放开了手,但继续引导. 她的牵引,使乔能够保持轻松有效的打腿。
3当看到有紧张的小动作时,提醒他。
4当托比放手后,她要詹尼弗记住头部位置,使身体长而直,感受并保持姿态,直到可以单独练习。
5 当你单独练习时, 注意保持平静的水面一直在泳镜边缘, 往后仰,直到你的臀部感觉象躺着一样。
别管你走得有多快或者多远, 只管轻柔安静地打水,就像凯瑟琳这样。
练习2-甜点在甜点练习中,你的平衡会更容易,打水更有效。
全浸式自由泳

全浸式自由泳全浸式自由泳全浸式自由泳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和几个特点一,全浸式游泳教学法的起源和核心理念:将Terry Laughlin特里·拉夫林在(Total Immersion)(简称TI)工作室的研究成果Total Immersion一词翻译中文为:“全浸”式游泳教学法的是一位研究离子束的人。
因为在他的专业范围内,常用“浸没离子注入”一词(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
并且,他在翻译时还说过,若有更贴切的词,将来再替换。
若从TI 核心理念来说也可翻译为“全神贯注”“全情投入”或者“忘我”,但作为名称,要简短,而且要琅琅上口,耳熟能详。
若是有人问:“你练过全情投入式自由泳教程吗?”或者“你练过忘我式自由泳教程吗?”估计很难回答或者完全不知所云。
所以近十年来的中文翻译一直沿用了这个教学法的最初译文---“全浸”Total Immersion (简称TI)TI创始人拉夫林教练早期是练铁人三项的,后得到比尔鲍姆( Bill Boomer)的真传,办了美国全浸式游泳俱乐部。
看过图雷斯基(培养出奥运冠军波波夫和克利姆)、加州帕罗阿图市斯坦福大学女子游泳队主教练理查德·奎克,海因兹等人的游泳教程就会发现,他们很多基础内容是相同的,因为他们均是Bill的学员,只是针对的群体不同。
图雷斯基和奎克侧重竞技场争金夺银,拉夫林和海因兹则将重点放在成人游泳普及和教学。
游泳教学既有共性和规律,但具体到每个人又有所不同,每个人的泳姿,最终取决于个人对于教程的领悟能力和不同的水感。
所以市面上的游泳教程有很多种,比如《央视跟我游》《贾晓军游泳教程》《丁文英游泳教程》等。
还有这几年国外出版的《跟林德赛本科一起练自由泳》《罗兰舒曼自由泳教程》《乔伊斯自由泳教程》《海曼蝶泳视频教程》《阿曼达蛙泳视频教程》《佩尔索尔仰泳视频教程》《菲尔普斯蝶泳视频教程》等等,但是并没有一套类似广播体操那样的全民普及和全民适用型的游泳教程。
全浸式-鱼式

全浸式(鱼式游泳)全浸式是很酷,看上去象一条大鲨鱼露鳍在水里游动本人的体会是:只有真正学会了全浸式,才能体会到这种游法的轻松、省力。
我认为全浸式并非一定要身体全浸在水中,应根据自身的平衡条件来学,不要只为了追求全浸而强行将头深埋在水里,从而破坏了身体的平衡。
我是通过练习全浸式才练好了我的弱侧换气的。
开始学全浸的时候是比较费劲,掌握好以后就会轻松了。
我认为能否学会全浸式是判定一个业余爱好者游泳水平的条件之一。
我的理念是学会更多的泳姿总是对自己有益的!下面介绍一些前辈对全浸式自由泳的解说:一、手a、移臂:(手臂尽量不发力,利用腰背大肌肉群,使手臂得到放松)1、推水到位之后,借着惯性出水2、手指几乎划过水面3、腋窝张开,就像是给隔壁泳道的MM展示你浓密的腋毛,看不到腋窝就没到位,注意小臂入水的角度,拇指和食指首先接触水4、全浸的移臂要有“二轴”的意识,不要在身体中心线入水,而是在肩的延长线入水。
5、不要打扰水,轻轻的入水,就如我轻轻的出水。
6、送肩,这个很重要。
能让身体侧转,并且对肩髋一体有很大的帮助。
b、划水:(注意力放一些在另外一侧的送肩上,你会发现滚动的力量让划水也变得轻松)1、全浸的划水是近体直划还是S划?其实都可以,因为全浸不强调划水,也没有权威说法,个人认为全浸中S划比直划舒服。
如果加速游,侧身角度变小,那么直划比较好。
一般情况下,S划比较好。
2、不要有把水往后划的意识,只作为一个支点,把身体往前方送,在全浸里,流畅的转体和手的前伸比用力划水更有效。
二、腿a、时机1、二次腿的时机是由手的入水决定的,这是全浸式的基本。
与6次腿不同,二次腿不是侧重于推进,而是对身体的平滑转动起主要作用。
躯干转动与手的前伸同时进行(在意识里要把手的前伸作为转体的延续)所以、打腿的时机在转体之前,也就是在手开始入水的时候。
2、指尖碰到水面就开始准备打腿了。
所以意识上的配合时机是「入水的瞬间」、等到做出鞭水的动作的时候就变成是「入水的手向下斜插的过程中」了b、过程1、开始踢腿:为了减少阻力而笔直的伸着的左腿、在右手入水的同时,膝盖微沉为打腿作准备。
全浸式自由泳

全浸式自由泳掌握平衡,是学会全浸式自由泳的关键,通过一个同伴,你可以轻易的学会,我们称之为团队练习(team learning),在团队练习中,教练支援整个过程,游泳者学会控制姿势和放松。
练习1:仰姿平衡(balance on your back)开始仰姿平衡练习时,教练将你的头放平,水面与泳镜边角接触,使脸与水面平行,我们将之称为“藏起你的脸”(hiding your head)。
当托比开始牵引的时候,詹尼弗轻轻踢腿,以便使腿朝上拨动水面。
聆听你踢水的声音,使之更安静,更有效,更放松。
当苏丝看到乔象流线一样放松打腿的时候,她放开了手,继续引导,他牵引乔,使乔能够保持轻松有效的打腿。
当看到有紧张的小动作时,提醒他。
当托比放手后,她要詹尼弗记住头部位置,使身体长而直,并保持姿态,直到可以单独练习。
当你单独练习时,注意保持平静的水面一直在泳镜边缘,往后仰,直到你的臀部感觉象躺着一样。
别管你走得有多快或者多远,只管轻柔安静地打水,就像凯瑟琳这样。
练习2-甜点(sweet spot)在甜点练习中,你的平衡会更容易,打水更有效。
当乔拖动苏丝的时候,让她的脸“藏”于水面并保持稳定,帮助她转身,直到右肩完全露出水面。
然后检查整个拖动过程中,身体是否放松并从头到脚趾保持直线。
当他看到她达到平衡和放松后,又从右侧重新开始(左肩出水面)。
当你独自练习时,体会“长直”的身体线条以及在你身体不动时的腿部。
在你被拖动的过程中继续体会对水的感觉,体会躺在水中,甚至是对水进行最微小控制的微妙情形。
当你两侧动作都已经掌握的时候,可以试着转动身体,从一侧“甜点”转至另一侧“甜点”,象特里所做的那样。
轻柔地转身,不要使水发生搅动。
①对踢腿无力者的帮助(help for weak kickers)有效的游泳动作并不需要你大力打腿,但是无力的打腿也会让初学者走很多弯路,这个练习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打水动作,牵引(towing)可以使你更放松,使打水更轻柔而紧凑。
全浸自由泳与仰泳教程

两种泳式中,通过形成颀长且平衡的身体流线型,你也可以象鱼一样平顺的进行转体,使你形成优美流畅的游泳风格。
颀长而平滑的流线型会相当轻松地从水中穿过,有节奏的转体可以轻松地产生动力和速度。
视频中的18个分解练习都很简单,很容易掌握。
每个小小的成功,都会让你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我们将会给出简单明确的提示,这样可以使你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跨入下一步。
你不需要通过任何艰难的阶段就可以精通这两种泳姿。
这不是魔法,但感觉的确如此。
关键是要耐心,花足够的时间将每一步掌握后再进入下一步。
在这样的学习顺序中,对游好自由泳和仰泳,每个分解练习都有各自的作用,尽管有些分解练习专注于一种泳式,但也能改善另种泳式。
【由6节课程18个练习组成】一、课程1:水中的平衡(练习1~3)第一课将学习掌握基础平衡,此为这两种泳式的精髓。
平衡使你和水的能量联系起来,并且减少挣扎。
一旦你有了水感,即可准备学习第二课二、课程2:水中旋转你的身体(练习4~6)第二课:你将学习轻松有节奏地在任何姿势下进行转身。
三、课程3:链接你的身体线,用你的侧面滑行(练习7~9)第三课教你最平滑的身体姿态,你将学习如何拉长身体成流线型和侧身滑行。
四、课程4:将你的光滑的身体线与手腿的推进结合(练习10~12)第四课中,将学习在自由泳中如何将颀长、平衡、轻松转动身体的核心和你的四肢的推进动作结合起来。
五、课程5:仰泳的相同技能(练习13~15)第五课将学习仰泳中用到的同样的技术。
六、课程6:自由泳和仰泳的组合(练习16~18)]第六课你将学习自由泳和仰泳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这将帮助你用任何一种泳式穿越水体,使你拥有很少泳者能够达到的轻松优雅。
第一课掌握平衡从头引导平衡练习开始,将双臂轻臵于体侧。
你不需要用双臂来支撑,因此要学习身体核心的平衡。
这将有助于在水中的舒适感,并建立与水的联系。
练习一:基础平衡从视频所示开始,目视池底,藏起头部,只有后脑勺的一小部分位于水面上(当你感觉到有一薄片水总是流经后脑勺时就正确了)。
全浸游泳的策略

全浸游泳的策略仔细看,细思量(参考译文)译:史维明作者:罗斯•桑德斯教授(爱丁堡大学水上运动研究教育中心主任)在《全浸游泳教程》这本书中,特里•拉夫林和约翰•戴维斯所表达的观点,是要以有趣和有效的方式更有效率地游泳,尤其是以《体格不强壮也能游好泳吗?》为题的第2章颇有吸引力。
从生物力学的观点看,兼顾各方面的因素而得到的其它见解,这对成功地运用《全浸游泳教程》中的策略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非常高兴此书的两位作者对划幅和划频相互影响的问题取得的共识。
速度(V)是划幅和划频的乘积这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V = SL×SR )。
然而,过去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不认同改变划频就会改变划幅,改变划幅就会改变划频这样的事实,这就是说,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
因此,正如两位作者指出的那样,既增加划幅又增加划频未必就意味着速度的提高,事实上,还可能降低速度。
增加划频就会提高速度,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
其实,这只适于这样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是:如果在完整的动作周期中和原来的速度基础上,由增加划频产生的较大推进冲量(推进力的平均值×推进力的作用时间)不会遇到相当的阻力冲量的增加(阻力的平均值×阻力的作用时间)。
当推进冲量的增加超过阻力冲量的增加时,游泳运动员才会提高速度,直到一个完整动作周期的阻力冲量与推进冲量等同。
这种等同情况发生的原因是随着速度的提高阻力就会增加。
因为速度取决于推进冲量和阻力冲量的相互影响,所以我们需要用推进冲量和阻力冲量来考虑游泳,而不是用划幅和划频来考虑游泳。
划幅、划频和速度都是游泳运动员努力提高推进冲量和减少阻力冲量的结果,我们应该认为划幅、划频和速度是推进冲量和阻力冲量的输出。
为此,利用“冲量”的模式而不是传统的“划幅/划频”的模式来描述游泳更恰当。
请注意,冲量取决于力的大小和力的作用时间。
那么,游泳运动员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来提高速度呢?他们基本上有四种选择或者是这四种选择的有效的综合,它们是∶1. 增加推进力的量值2. 增加推进力的作用时间3. 减少阻力的量值4. 减少阻力的作用时间策略:增加推进力的量值和减少阻力的时间,这可行吗?游泳运动员的自然本能是增加推进力的量值和减少动作周期的时间来减少阻力的时间。
全浸式自由泳16要点

全浸式自由泳16要点
1. 手臂在水中做大臂外推,小臂内旋划水动作。
2. 手指稍微闭合,手掌保持扁平,以最小阻力穿过水面。
3. 张开肩胛骨,伸直手臂,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4. 保持下半身的稳定和腰部的柔软。
5. 身体的旋转来自于臀部的扭转,而不是肩膀的旋转。
6. 手臂伸直后,身体随之旋转,保持水平和平衡。
7. 呼气的时候,将脸部侧翻出水,将面部尽量贴近水面呼气。
8. 变压呼吸时,头部稍微转向一侧,尽量不要抬得太高。
9. 头部转向一侧的同时,肩膀和胯部也要随之转动,保持身体的协调性。
10. 呼气完全后,头部尽快回到水中,保持身体的稳定。
11. 手臂划水时,手臂要尽量延伸,大臂保持在水面上,划出水面时挥出。
12. 划水动作要流畅而有力,划水的速度要适中。
13. 手臂出水时,尽量抬高肩部和身体,准备下一次划水。
14. 大腿要用力踢水,小腿放松。
15. 腿部踢水要配合手臂的划水动作,保持身体的平衡。
16. 划水时要保持舒适的呼吸节奏,避免过度疲劳。
如何进行高中体育教学计划中的游泳比赛策略训练

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 步提升。
06
游泳比赛策略训练的评估与调整
训练效果的评估
成绩对比
定期记录学生的游泳成绩,并与之前的成绩进行对比,以评估其 进步情况。
技术评估
观察学生的游泳技术,注意其姿势、呼吸、划水效率等方面的表现 ,以判断技术是否得到提高。
力量与爆发力训练
02
进行针对性的力量练习,如拉力器、哑铃等,以增强肌肉力量
和爆发力。
柔韧性与协调性训练
03
通过拉伸练习、瑜伽等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身体协调性。
心理训练
01
02
03
比赛压力应对
教授学生如何应对比赛压 力,保持冷静和自信,发 挥出最佳水平。
集中注意力训练
通过专注力练习、冥想等 方式提高学生的集中注意 力能力。
组织模拟比赛,让学生在实战环境中运用技术和 战术。
心理调适指导
进行心理训练和调适,帮助学生应对比赛压力, 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3
团队协作演练
强调团队协作,进行接力等团队项目的配合演练 。
调整期
积极性休息
合理安排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同时保持学生的运动热情。
反思与总结
对比赛和训练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问题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训 练制定计划。
如何进行高中体育教学计 划中的游泳比赛策略训练
汇报人:XX 2024-01-25
目录
• 引言 • 游泳比赛策略训练的基本原则 • 游泳比赛策略训练的主要内容 • 游泳比赛策略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 游泳比赛策略训练的周期安排 • 游泳比赛策略训练的评估与调整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浸游泳的策略仔细看,细思量(参考译文)译:史维明作者:罗斯•桑德斯教授(爱丁堡大学水上运动研究教育中心主任)在《全浸游泳教程》这本书中,特里•拉夫林和约翰•戴维斯所表达的观点,是要以有趣和有效的方式更有效率地游泳,尤其是以《体格不强壮也能游好泳吗?》为题的第2章颇有吸引力。
从生物力学的观点看,兼顾各方面的因素而得到的其它见解,这对成功地运用《全浸游泳教程》中的策略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非常高兴此书的两位作者对划幅和划频相互影响的问题取得的共识。
速度(V)是划幅和划频的乘积这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V = SL×SR )。
然而,过去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不认同改变划频就会改变划幅,改变划幅就会改变划频这样的事实,这就是说,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
因此,正如两位作者指出的那样,既增加划幅又增加划频未必就意味着速度的提高,事实上,还可能降低速度。
增加划频就会提高速度,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
其实,这只适于这样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是:如果在完整的动作周期中和原来的速度基础上,由增加划频产生的较大推进冲量(推进力的平均值×推进力的作用时间)不会遇到相当的阻力冲量的增加(阻力的平均值×阻力的作用时间)。
当推进冲量的增加超过阻力冲量的增加时,游泳运动员才会提高速度,直到一个完整动作周期的阻力冲量与推进冲量等同。
这种等同情况发生的原因是随着速度的提高阻力就会增加。
因为速度取决于推进冲量和阻力冲量的相互影响,所以我们需要用推进冲量和阻力冲量来考虑游泳,而不是用划幅和划频来考虑游泳。
划幅、划频和速度都是游泳运动员努力提高推进冲量和减少阻力冲量的结果,我们应该认为划幅、划频和速度是推进冲量和阻力冲量的输出。
为此,利用“冲量”的模式而不是传统的“划幅/划频”的模式来描述游泳更恰当。
请注意,冲量取决于力的大小和力的作用时间。
那么,游泳运动员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来提高速度呢?他们基本上有四种选择或者是这四种选择的有效的综合,它们是∶1. 增加推进力的量值2. 增加推进力的作用时间3. 减少阻力的量值4. 减少阻力的作用时间策略:增加推进力的量值和减少阻力的时间,这可行吗?游泳运动员的自然本能是增加推进力的量值和减少动作周期的时间来减少阻力的时间。
因此,运动员就要在水下较用力和较快地划水,而且还要较快地移臂,同时,还要减少手入水与开始下划以及后划动作之间的时间。
由于减少了动作周期的时间,运动员就会自然地要加快打腿的频率。
然而,这会使运动员暂时忽略打腿在推进力和阻力方面的影响,忽视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通过手臂划水产生推进力上。
为提高速度而采取“快速划臂”的策略似乎完全符合逻辑,因为推进力量值的增加和动作周期时间的减少会使阻力冲量减少。
所以,假如在下列条件下,采取这种策略来提高速度应该是行之有效的:1、在水中快速划手会使划水时间减少,因划水时间的减少而减少的阻力冲量要大于增加的推进力量值对阻力的抵消。
2、阻力量值不增加我们可以料想,尽管减少了推进力的作用时间,较快的划水仍然会产生较大的推进冲量,原因在于,我们通过下面的公式可知道推进力与手的划水速度的平方成正比:Fh = ½CAdV2在此公式中:Fh是手产生的推进力,C是手以一定的方向对水流时流体阻力的系数,A是手对水流时与方向有关的横截面,d是流体的密度,V是手的速度。
不过,只能在下列条件下,推进力的量值才能对划水时间的减少予以补偿并产生较大的推进冲量:1、手以适当的角度对水,以便系数C和横截面A呈最大值并且在理想的运动方向产生显著的推进力。
2、在划水期间,手臂始终快速运动并高质量地产生持续不变的推进力。
假定这些条件都能满足,那么,采取增加推进冲量和减少阻力冲量的时间来提高速度的策略也许是可行的。
现在,我们谈谈推进力的量值和快速的划水频率是否能够持续不变的问题。
假设划水时推进力的量值很大,肌肉收缩速度很快,动作周期时间很少,那么,生理机能上的做功频率就要增加。
做功频率的增加就意味着只能以加大用力程度来提高速度,但不能持久。
然而,这不一定就表明游泳运动员将会回复到较慢的划水频率,运动员仍然要设法快速游进,设法采用保持高频率划水的策略!不过,为了保持高频率划水,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妨碍上述附加条件的满足:当运动员试图减少用力程度来保持快速划水速度时,划水的动作模式很可能出现一种或多种变化:○游泳运动员可能会调整手的方向,减少手对水流的横截面和流体阻力的系数。
也就是说,手要更容易地在水中“滑动”。
虽然这样做能使手的运动速度持续不变,但产生的推动力就会减少,其结果是推进冲量也会减少。
这可能会发生在开始划水和出水的前后,甚至会贯穿划程的中段。
○为了保持快速的划水频率,运动员可能会“缩短”划程。
手不会尽量前够,而是在抓水前就让手“下落”,在出水期间还可能较早地放水。
所以,虽然臂部动作的水下阶段可能与已往一样持续相同的时间,但产生推进力的时间却减少了。
○游泳运动员也许采用更“直”的划手路线。
因为手的运动速度一定时,最快捷的路径就是直线。
上文提到的公式表明,推进力的产生与手对水流的速度的平方有很大的关系。
当手以一定的时间划过一定的距离时,直线划水的速度要慢于曲线划水的速度,因而直线划水产生的推进力就小。
另外,直线划水推动的水流和水流流经手的实际速度要比手不断寻找 “静水”时小,更具体地说,最近有迹象表明,优秀的运动员都是结合划手路线的方向变化,利用曲线划水和甩旋产生额外的推进力。
这意谓着在三种划水方式中,为了保持快速划水频率而采用直线划水路线的运动员可能会减少推进力。
我们也要考虑虽增加划频但阻力不增加的这种假设。
就像我们在深入地探讨《全浸游泳教程》时,想知道它所采用的策略为什么有效一样,当划水频率增加时,很可能的情况是,事实上也是,增加划频就会增加阻力的量值。
对于奋力保持快速划水频率的运动员,眼下我们根据上述的讨论就能很容易地确定快速的划水频率对阻力的不利影响,这样的运动员很可能要“缩短”划程。
在那种情况下,运动员的手臂很可能要陡峭地入水,就会遇到阻力的增加,而且,如果手臂在抓水前就由伸展的和流线型的姿势“下落”时,阻力还会增加。
身体的平直性和流线型不佳时所增加的阻力也与增加划水频率有关。
像我们考虑作者叙述的策略有效的原因一样,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
OK 还有什么策略?《全浸游泳教程》所采用的策略是基于运动员不费力气就能提高速度这样的理念,它提倡减少划频而不是增加划频。
这是违反人的直觉的! 这意味着动作周期较长,因此运动员受制于阻力的时间就较长。
因而,不论动作周期时间的增加来提高速度会有几种选择:1、增加推进力2、增加推进力的作用时间3、减少阻力划幅的变化是改变动作周期时间的结果之一。
当以一定的速度持续许多动作周期后,动作周期时间的增加就一定意谓着划幅的增加。
然而,为了保持一定的速度,推进冲量与阻力冲量一定要相等。
假设每个动作周期的阻力平均值都保持相同,那么增加动作周期的时间就意味着增加阻力冲量。
为了使阻力冲量与相当的推进冲量对称,游泳运动员就必须增加推进力的量值或增加推进力的作用时间,这两种选择都意味着要增加用力程度。
按拉夫林和戴维斯所述,不增加用力程度就能提高速度的关键是减少阻力。
减少阻力可以达到与已往相同的速度,但随之会减少划频。
也就是说,要获得相同的阻力冲量就要较长时间地对减小的作用力进行补偿。
如果要保持获得的阻力冲量与相当的推进冲量对称的话,那么,就要以减少划频来达到相同的速度。
较慢的划频自然要导致较长的划幅,这符合V = SL×SR的恒定关系。
拉夫林和戴维斯指出,要减少阻力和增加划幅就要“手跟手”。
当然,优秀的游泳运动员都是以划幅长而见长的。
不过,要是把“手跟手”的目的看成是减少阻力,而不是增加划幅的话也许更可取。
根据运动定律,当阻力减少时,划幅的增加是自然而然的事。
言外之意,运动员要考虑的是如何减少阻力而不是如何增加划幅。
当以一定的速度游进时,如果阻力减少,那么,必然的结果肯定就是划幅的增加。
在上述我们所预料的模式中,假定保持相同的速度,而且在动作周期中也保持相同的阻力冲量,从而动作周期中的推进冲量也会保持相同。
假如阻力冲量相同,那么阻力量值减少时,动作周期的时间就会增加。
这样我们就会在保持总的阻力冲量的基础上,使作用力的大小和力的作用时间产生了变化。
现在我们可以用推进冲量来思考类似的模式了,也就是说,由于如上所述的阻力减少,当动作周期时间延长时,我们就可以考虑推进力和作用时间的相对大小了。
实际上,改变阻力并不需要改变产生推进力的方式。
完成划水的方式相同,产生的推进冲量就相同。
如果手臂在相同的时间内,以相同的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那么推进冲量就会保持不变。
然而,如上所述,由于阻力减少时动作周期时间就增加,所以对移臂阶段来说,就会余留较长的时间。
最后的结果是,在水下的用力程度可能会与已往一样,但此时对划水时用力的肌肉群来说,却有了较长的恢复期。
这意味着在完整的动作周期中,肌肉完成做功的时间延长了。
也就是说,生理机能上的和以一定的速度游进时所需要的用力程度要比阻力减少之前小。
增加动作周期的时间除了能使恢复期较长外,还可能由此产生其它的优势。
其一,游泳运动员可以从容地充分伸展入水后的移臂臂,这说明有可能加大划水的距离,从而产生较大的推进冲量。
其二,手臂可以从流线型的姿势开始划水,这时可以在划水中及早地抓水。
这不但会延长划水的时间,还会减少手抓水之前的阻力。
回想那些试图保持快速划水频率的运动员的划水趋势,他们手臂前伸的程度都不足以形成流线型姿势。
相反,他们都趋于陡峭地入水,并且在形成抓水姿势之前,就让手臂“下落”而形成引起阻力增加的姿势。
这时余留的产生推进冲量的距离就比已有充分伸展时间的运动员要短。
运动员还要有向后推手的时间,以便充分利用动作的幅度发力,而且要干净利索地出水,而不是为了保持快速的划水频率不得不过早地“放”水。
以仓促的方式游泳的运动员会削短产生推进力阶段的时间,而且在出水时增加阻力。
看来,为了保持一定的速度,都到了要求不得不减少用力程度的地步了。
运动员或以一定的用力程度来提高速度,或减少阻力。
当这样做时,以任何一定的速度游进时,其必然结果是增加划幅和减少划频。
这话听起来简单而明确,不过,说到减少阻力,也许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减少阻力?《全浸游泳教程》利用几个“窍门”来减少阻力。
作者根据运动员的身体姿势和动作的目的,概括成游泳运动员能够形象具体化的三句话:1、身体在水中更好地平衡2、身体伸长3、侧卧游这些乍一看似乎很奇特。
当然,我们不应该根据这些用词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它们的涵义,作者是想让游泳运动员从概念上而不是从字面上去考虑问题。
平衡中的转动力矩关于在水中平衡的问题,我们主要的烦恼是“沉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