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组织设计
第七章 组织设计

(三)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态
• 1.扁平结构是指组织规模已定时,管理幅度较大而管理层级较 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 2.锥形结构是指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多的高、尖、细 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形态。
(最高阶层)
扁平结构 与锥形结构
组 织 层 级
1 2 3 4 5 6 7
假定组织幅度为4 1 4 16 64 256 1024 4096 幅度:4 组织总人数:4096
2006.07 管理学 9
(四)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
• 组织规模通常用雇员数目来衡量。研究发现,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的结 构形式大为不同。小型组织通常是非正式的,劳动分工少,规章制度较 少(规范性程度低),专业人员和办公人员少,甚至不存在正式的预算 和业绩考核系统。而大型组织则有着较多的分工,庞大的专业人员,大 量的规章制度,以及控制、业绩考核等内部系统。 • 组织的生命周期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 1、诞生期:这一阶段,组织被创造出来。其缔造者是位企业家,他与少 数雇员一起完成组织的所有活动。 • 2、成长期:在这一阶段,组织雇员增多,产品增加,并在市场上获得成 功。因此,组织持续迅速增长。业主不再独自控制一切。虽然控制仍是 相对集中的,但是,若干被业主所信任的同僚参与决策制定。 • 3、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组织繁荣昌盛,并且已发展得非常庞大。这时 ,组织开始像一个正规化的官僚组织。劳动分工几近完善,权责明确, 政策配套。大量的规则、制度、工作说明书被用来指导雇员的活动。为 支持生产与营销,组织雇佣大量专业人员和办公人员来处理专业活动。 组织设立了健全的业绩评估、预算、会计控制系统。高层管理者将许多 职权下放到职能部门,但是组织的灵活性开始下降。 • 4、衰退期:在这一阶段,组织极为庞大,而且是机械式的。组织的垂直 结构过于强大,决策是集权性的。这时,组织面临着停滞不前的危险。
第七章组织设计

组织结构特 具有高度劳动 征 分工、规范化、 集权化的严密 层级控制系统 的机械式组织 形式
2014-8-9
结构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绩效
技术与组织结构
任何组织都需要 采 用某些技术,将 投 入转为产出。 组织设计需要因 技 术变化而变化
单件生产
结构特征 低度的纵向分化 低度的横向分化 低度的正规化
2014-8-9
结构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绩效
个人的要求: 利益或报酬﹥投入 利益或报酬
机构的要求: 贡献﹥成本花费 成本花费
个人
机构
个人
机构
投入
贡献
图示:个人与机构间的交换关系
2014-8-9 结构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绩效
7.1.3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20世纪初---50年代)
亚当· 斯密的劳动分工思想和巴纳德协作系统,韦伯 的科层管理结构。
第七章 组织工作
2014-8-9
结构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绩效
世纪高教
引例1: 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 都是不够的。一开 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 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 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 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 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 扯皮下来,粥吃到嘴 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 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 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 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不 稳 定
•1.少数外部因素且这些因素是 相似的; •2.因素变化频繁且不可预期 例:流行服装
组织设计-管理学原理第七章组织设计 精品

派 组织意味着一个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
——哈罗德·孔 茨
学者们对组织(Organization)的定义
组织的具体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必须具有特定目标 2)组织必须有分工与协作 3)组织必须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 4)组织是一个人为的系统
2.组织的功能
汇聚功能
表现在能把分散的个体汇集成为集体,可以 实现单独个体无法达到的目标。(1+1=2)
组织对汇集起来的力量有放大或相乘的效果。
放大功能
(1+1>2)
7.1.2 组织结构
1. 组织结构的概念 2. 组织结构的特征
1. 组织结构的概念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优点: 严密监督 严密控制 上下级间联络迅速
缺点: 上级过多参与下级工作 管理层次多 多层次引起高费用 最低与最高层间距过长
宽跨度组织
总经理 经理 经理 经理
优点: 迫使上级授权 必须制定明确的政策 必须谨慎地选择下属
缺点: 上级负担过重,容易成
为决策“瓶颈” 上级有失控危险 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特
组织(Organization)——组织实体 组织(Organizing)——组织工作
学者们对组织(Organization)的定义
组织是为达成一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形成不同层次的权力和 责任制度,从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韦伯
组织是一个有意识地对人的活动或力量进行协调的关系,是两个 以上的人自觉协作的活动或力量所组成的体系。并认为组织的三 个基本要素是信息交流、协作意愿和共同的目的。 ——切斯特·巴纳德
殊素质
《管理学》第七章 组织设计

• 管理幅度对管理层次的多少具有直接影响, 并最终影响到组织结构的形式
• 在企业规模固定下来后,管理幅度与管理 层次成反比关系,管理幅度加大,管理层 次就相应减少
• 组织结构通常有两种形式:
– 高耸型(金字塔型):管理幅度小,层次多 – 扁平型:管理幅度大,层次少
(二)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1. 管理人员与下属的工作能力
2. 工作内容和性质
① 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在不同管理层次上决策 和协调下属的时间不同,越上层,决策的工作 量越大,指导的工作量越少。
② 下属工作的相似性:对相同工作的下属给予的 监督时间会多,而指导的时间会减少,因为下 属都从事相同的工作,所以指导工作具有相似 性。这样指导一位员工时,其他员工也能得到 相似的指导,减少了主管的指导时间,从而增 加了监督时间。
• 把为达到组织目标必需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组合分类 • 把监督每一类业务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相关人员 • 支付宝组织活动中个人之间、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 组织设计包括:岗位设计、部门设计、管理幅 度与层次设计、职权设计、管理规范设计
一、岗位设计
(一)岗位设计的作用
1. 通过工作岗位设计来促进工作目标的完成
• 如机加工车间、维修车间、装配车间等
三、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计
•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 管理幅度是指一位主管人员所能直接有效管辖 的下级人数,是部门设置中必须考虑的部门的 规模问题。
• 管理幅度的大小,意味着一位主管人员直接控 制和协调的业务活动量的多少
• 管理层次是从企业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 级管理组织的各个组织等级,是描述组织纵向 结构牲的一个概念。层次实质上是组织内部幽 微分工的表现形式,各个层次分别担负不同的 管理职能。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7篇.doc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7篇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篇1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万华冷凝器设备厂房桁车工程,位于万华工业园厂区内东侧。
本主体桁车工程需在原厂房内增加桁车,于原厂房基础柱连接处新增桁车基础,其后增设桁车钢构牛腿柱。
二、围护方案设计根据工程所在地场地特点,结合钢板桩的特性、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选用的10mm钢板,12#槽钢桩宽度适中,抗弯性能好,其主要技术参数为:W=500cm3,g=12.059kg/m,依地质资料及作业条件决定选用钢板桩长度4.5M长,要求槽钢入土深度达桩长0.5倍以上,预先开挖1米深度架设1m_1m钢板挡土,采用12#槽钢背对焊接成工字钢,成1m_1m井字梁两边对撑,依次向下开挖,陆续对接钢板,对接时采用焊接,挖至3米位置时,钢板焊接成一体,背部采用12#槽钢垂直于地面打桩间距1m。
三丶施工准备(一)场地测量控制网建立1、根据测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成果计算塔吊位置坐标点,确定桁车基础位置,放出开挖灰线。
2、现场建筑物上设置水准点,在施工过程中保护水准点不被破坏。
(二)技术准备: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2、掌握地质勘察资料和技术经济资料;3、编制施工方案,提出节约工料、降低工程成本措施。
(三)施工物资的准备:施工管理人员根据工程需要,确定各阶段对材料,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的需要量,及时安排运输及进出场,使其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1、施工机械设备的安装及调试;2、安排进场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地点,并严格验收,检查以及核对数量和规格;3、进场的材料等质保资料必须齐全。
(四)施工队伍准备:1、施工前对施工队伍进行劳动纪律的安全教育;2、做好职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
四、施工工期及质量目标1、工期:从桁车基础基坑开挖至桁车基础完成所需时间为30天。
2、质量:确保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3、安全:杜绝伤亡事故及管线、设备事故的发生。
五、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保证措施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发现和清除各种质量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7组织结构的设计与运行(1)

3、职能职权
是一种赋予个人或部门的,对某些特定的程序、
业务、政策进行控制的权力。从理论上讲,直线主管也可以
拥有职能职权。但在一般的情况下,职能职权是由服务或参
谋部门的主管行使的。
第三节 组织中的职权配置(续)
(二)处理直线人员、职能人员与参谋人员的关系
1、三种人员的职权关系
2、注意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 1、理顺直线和参谋的关系。 2、发挥参谋作用应注意事项。 (1)参谋独立地提出建议。 (2)直线不为参谋所左右。
第七章 组织结构设计与运行
第六章 组织结构设计与运行
组
部门划分
织
结
组织结构类型
构
设
计
与
组织中的职权配置
运
行
组织结构的运行
第一节 部门划分
一、部门划分的含义
部门: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定的领 域。
部门划分:确定组织中各项任务的分配与责任的归属,以求分工合 理、职责分明,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缺点: (1)容易使人们过度局限于自己所在职能部门而忽视组织整体
目标(“隧道视野”或“本位主义”) ,部门协调比较困 难。 (2)不利于培养综合全面的管理人才,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 力较差。 (3)对各部门的绩效和责任很难进行评价。
2、按照产品划分(产品部门化)
优点: (1)有利于采用专门设备,充分发挥人员技能和专门知识,
部门划分意义:解决了因管理宽度的限制而约束组织规模扩大的问 题。
二、部门划分的原则
1、精简原则(前提) 2、弹性原则 3、目标实现原则 4、任务平衡原则 5、督查与执行部门分立原则
三、部门划分的方法(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
《管理学》第七章组织设计

某公司生产线车间主任小王,有一批刚下线的产 品急需进行产品质量检验,他打电话给李厂长, 求助解决此问题。但是李厂长说,你到产品质量 管理处进行办理。他就找到质量管理处经理赵经 理,赵经理说,你找李厂长就可以办妥了。这时 候,小王感到十分困惑,不知道如何解决?
请问如果你是小王,你将怎么处理,这又是由 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研究表明:不同的技术类型和公司结构之间存在着 明显的相关性,而且组织的绩效与技术和结构之间的 “适应度”密切相关
27
组织结构特性与技术类型的关系
组织结构特征
技术类型
单件小批 量
生产技术
大批量 生产技术
纵向管理层级
3
4
高层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
4
7
基层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
23
48
管理人员与一般人员的比例
1:23
三、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1.组织设计的原则 (1)专业化分工原则 (2)统一指挥原则 (3)控制幅度原则 (4)权责对等原则 (5)柔性经济原则
14
(1)专业化分工原则(劳动分工)
专业化分工是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 分工的优点
– 熟练程度提高;减少时间损失;发明新 机器;节约劳动成本;提高质量;人尽 其材
副总经理 (主管生产)
销售部经理 广告部经理 研发部经理 质检部经理 制造部经理
分销经理
(主管仪 器类)
分销经理
(主管电 器类)
产品研究 主管
客户研究 主管
采购 制造 运输 主管 主管 主管
9
• 《职务说明书》要求能简单而明确地 指出: 该管理职务的工作内容、职责与权 力; 该职务与组织中其他部门和职务的 关系; 担任该项职务者所必须拥有的基本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