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 环境因素识别表

建筑施工 环境因素识别表
建筑施工 环境因素识别表

1、环境因素评价多因子评价法分值表:

(1)、环境影响的范围(A):(2)、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B):

(3)、发生频率(C ):(4)、法律法规符合性(D):(5)、相关方的关注程度(E):

重要环境因素评分标准:

当A或B或D=5时,或∑(A+B+C+D+E)≥11时,一般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2、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三种时态:

(1)现在:正在发生的环境问题,是环境行为主体,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

(2)过去:以前遗留的环境问题,如果对现在还有影响,则应予识别。

(3)将来:将来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特别是预防措施不当导致不良的后果。

3、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三种状态:

(1)正常:正常运行时产生的环境问题

(2)异常:异常工况时如生产设备启动或关闭、维修或调试时发生的环境问题。

(3)紧急:可以预见的意外情况或紧急状态时产生的环事故应予以识别。

4、八种情况(类型):

(1)向大气的排放;

(2)向水体的排放;

(3)向土地的排放;

(4)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5)能源使用;

(6)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7)废物和副产品;

(8)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一览表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制度(DOC)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制度

1.0目的 为全面有效指导核电事业部下属各单位(以下简称各项目部)对所在施工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安全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制定,最终达到降低HSE风险,持续改进HSE管理绩效,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事业部本部及各项目部在工程建造期间的危险源和环境有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方面的各项管理工作。 3.0参考文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核电工程事业部《HSE管理手册》(HXNPD-GM-HSE-999,B版) 4.0责任 4.1本部安全部 ◆负责对本程序编制、修订和解释,并指导各项目部开展风险和环境因素识别、 评价及控制管理; ◆负责建立事业部重大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因素辨识清单; ◆负责对各项目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控制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4.2本部其他部门 ◆负责组织对本职能部门工作中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风险控制。 4.3各项目部 ◆负责对本项目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 落实控制措施;特别是针对重大风险的分项工程/活动制定高风险专项安全控 制措施,并进行监督; ◆提供必要的人员、设施和其它资源以有效执行该程序。

5.0程序 5.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5.1.1危险源识别 (1)危险源识别评价单元及辨识小组 ◆项目部应根据组织规模划分危险评价单元。划分危险评价单元时,如有固定工 作场所的按工作场所划分,无固定工作场所的按施工工序划分; ◆项目在施工阶段,项目部成立“三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小组:项目部级危险 /危害因素辨识小组、施工队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小组以及工段级危险/危害因 素辨识小组。各级危险源辨识小组由工程、技术、安全等专业人员组成,根据 所管辖区域和施工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 ◆对危险/危害辨识小组成员要进行系统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原理及专业知识的 培训,使其具备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的能力; ◆对危险性高、辨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评价区域,要对辨识小组成员进行具有针 对性的专项培训。 (2)危险源识别的范围 项目部各级危险辨识小组在识别作业风险和危害因素时要求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质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雇员、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生产作业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单位所有或租赁使用的); ◆存在重大风险的分项工程/活动; ◆从事高风险作业活动的人员;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符合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有关规定。 (3)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 5.1.2危险源评价方法 项目部各级风险辨识小组对辨识的风险进行评价,评价要联系生产实际,参照已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

建筑行业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规定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WD/CX 3——04A 1、目的 对公司在建筑施工活动、建筑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实现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建筑施工活动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控制。 3、术语和定义 引用IS0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和公司《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手册》中相关术语及定义。 4、职责 4.1生产安全处主控本程序,负责汇总各部门的环境因素,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价,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责任范围内的环境因素识别,形成本部门的“环境因素清单”,报公司生产安全处汇总。 4.3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5、工作程序 5.7环境因素的识别 5.1.1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覆盖公司场所、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及相关方的影响。 5.1.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5.1.3识别环境因素时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土地污染、废物管理、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其他社区问题和当地环境问题。 5.1.4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调查法、问卷法、现场观察法、排查法。 5.1.5公司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责任范围内的环境因素识别,形成本部门的“环境因素清单”,报公司生产安全处。 5.1.6生产安全处汇总各部门的“部门环境因素清单”,编制“公司环境因素清单”。 5.2环境因素的评价 5.2.1评价方法 5.2.1.1是非判断法,已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1)不符合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2)有较大节约潜力的能源、资源消耗: (3)当地政府、相关方高度关注并有明确要求的。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

1 目的 识别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以确保重要环境因素得到有效地控制。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覆盖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职责 3.1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排查,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 3.2 综合办公室负责环境因素的汇总审核,并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填写《环境因素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a)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审核批准。 4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调查 4.1.1综合办公室负责将《环境因素调查表》发放到公司体系覆盖范围内的各部 门。 4.1.2各部门依据部门活动、产品、服务中的环境情况,尽可能全面地识别能够 控制和 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填写好《环境因素调查表》,并将结果报送到XX部。4.1.2.1 各部门根据如下文件和资料识别环境因素: a)厂区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 b)物料使用及废弃情况; c)能源、资源使用统计;化学品使用情况及化学品材料安全参数(MSDS)表; d)生产过程的废弃物、排放物及排放频率; e)设备运行中的环境影响; f)产品和服务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环节;

g)公司机构和职责划分,现行环境管理措施、设备及控制文件; h)环评报告及批文、“三同时”验收报告、“一控双达标”验收报告、近一年来环境监测报告等;排污管网图、排放口和排气筒位置;排污许可证等; I)相关方(供方、工程承包方、运输方、固废处置方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可能 产生的重大环境影响的环节; J)相关方投诉及处理结果;近五年来的重大环境、安全事故,全厂主要事故隐患; 4.1.2.2 生产部门采用过程分析法逐一对每一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输入、输出进行分析,从中识别出环境因素; 4.1.2.3 非生产性部门根据职能所及的活动和现场,用现场调查法等识别出环境因素; 4.1.2.4 相关方的识别由职能归口部门进行; 4.1.2.5 为全面识别环境因素各部门应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三种时态为现在、过去和将来;三种状态为正常、异常和紧急;七种类型为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资源能源(或原材料)消耗、土地污染、其他环境问题(如振动、电磁辐射、光热辐射、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品使用、相关方影响等)。 4.2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4.2.1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时依据以下几方面: a、相关法律法规; b、环境影响的规摸及程度; c、发生的频率及持续时间; d、监控措施; e、相关方意见。

【人力资源】01环境因素识别 2危害因素资料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编号:E/PG202 版本/修改:3/1 1 目的 对本公司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及更新,使其被控制,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活动与服务的全过程。 3 定义 3.1 环境:公司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 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环境因素: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4 重要环境因素: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4 职责 4.1 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2 贯标办 4.2.1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4.2.2 组织内审员进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培训; 4.2.3 组织指导内审员进行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4.2.4 对各单位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结果进行核实把关; 4.2.5 评价各单位/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 4.2.6 对各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确认并汇总,并形成清单; 4.2.7 贯标办主任审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3 各单位 4.3.1对本单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登录、更新; 4.3.2 评价本单位的重要环境因素; 4.3.3 各单位分管领导审核《环境因素识别排查表》,主要领导批准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 4.3.4 负责从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摘录本单位重要环境因素。 共4页第1页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E/PG202 版本/修改:3/1 5 工作程序 5.1 环境因素的识别 5.1.1识别的方法:单位/部门内审员和有关技术人员根据生产工艺,采用过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WHNYLM/ZD-056-2015)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识别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依据神华集团《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及乌海能源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方法、要求和步骤、评价方法、更新及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各部门及各生产厂(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各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以及削减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第五条安健环部是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第六条各单位负责业务活动范围内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以及削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第三章控制要求 第七条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 (一)各单位的生产、办公、后勤、服务中及所使用产品、服务中可

控制的环境因素。 (二)各单位厂能够施加影响的的环境因素(如承包方、供应方)。 (三)新改扩建设项目的环境因素。 (四)为全面识别环境因素,避免发生遗漏,识别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 1.三种时态: 过去:是指过去存在的环境因素,其遗留的环境影响现在依然存在; 现在:是指现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对 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 将来:是指计划中的活动、服务或产品中存在的将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 2.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服务或设备无故障运行状态; 异常状态:是指设备开、停、检修等非正常运行时的状态; 紧急状态:是指不可预见的、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环境影 响的,如发生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洪水等特殊情况时的状态。 3.八个方面: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使用; 释放的能量(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和副产品;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HBQY-CX-13) 1 目的 对管理处在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环境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处在各项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 职责 3.1办公室负责组织各科室、单位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2各科室、单位负责识别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因素。 4 工作程序 4.1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流程 确认工作过程→识别环境因素(排查)→登记、汇总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登记重要环境因素 4.2 环境因素的识别 4.2.1 识别范围:识别范围为所有工作活动和服务中可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识别: a) 材料、物品等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及回收和报废全过程; b) 设备、设施的采购、维修、保养、运行等一系列活动; c) 日常办公、职工生活; d) 各项服务过程:收费、养护、机电维护、路政执法等。 4.2.2 识别时应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三种状态: a) 正常:指正常运行、生产的状态; b) 异常:指生产设备的启动、停机与检修或可合理预见的状态; c) 紧急:指不可预见的、突发的或设施突然失效的状态。

三种时态 a) 过去:指以往遗留的环境影响; b) 现在:指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c) 将来:指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4.2.3 识别内容 a) 大气:废气排放; b) 水体:废水排放; c) 废物:固体废物的处理; d) 土地污染; e) 噪音污染; f) 原材料(化学品)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g) 可能对当地环境带来的问题: h) 相关方的问题等。 4.2.4 识别的方法 采用过程分析法、座谈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a) 过程分析法:对工作流程的环节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环境因素; b) 现场观察法:到现场采取看、查、问等方法发现环境因素。 4.3 环境因素的评价 4.3.1评价的依据 a) 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b)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c) 环境影响的发生频率; d) 环境影响的恢复能力; e) 环境影响的控制情况; f) 相关方的利益和要求。 4.3.2 评价方法 4.3.2.1 是非判断法 a) 对能源、资源以及原材料消耗的环境因素采用是非判断,消耗严重超标的判是。 b) 危险废物的处置、对化学危险品的管理等违反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修改版)

安庆石化内部管理体系文件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AQSH-2-02.005--2007 版本/修改A/1 共16页第1页 1目的 对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为建立环境目标、指标,实施运行控制和改善环境行为提供依据。 2适应范围 本程序适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重要环境因素的确认和审批。 3.2安全环保部是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监督本程序执行情况。 3.3生产部负责日常生产协调及生产技术方案制定中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4科技发展部负责新建项目新技术、新工艺等开发、应用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并进行控制。负责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可研阶段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制定方案并进行控制。 3.5工程管理部负责新建项目和所管技术改造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6机动部负责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及所管技术改造项目施工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7物资供应中心负责采购和保管有毒有害及危险化学品过程中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并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8保卫部负责剧毒化学品管理过程中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并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进行控制。 3.9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负责本单位全体员工的有关知识培训,编制本单位的环境因素清单,确定本单位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方案措施进行控制,并配合做好公司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和治理工作等。 4 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成立环境因素识别小组 4.1.1.1安全环保部牵头成立由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的公司级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小组,领导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制定控制方案。 4.1.1.2各单位成立本单位的环境因素识别小组。其成员由单位主管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需要的相关人员组成。 4.1.2环境因素识别应包括:公司生产、活动和经营中运行正常、异常以及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三种状态,现在、过去、将来三种时态及八个方面: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土地污染、能源使用、原材料与

铸造车间环境因素识别表

部门: 铸造车间填表人:负责人:共计:44项日期:2013.11.20 文件编号: JL-ZG-71 序号活动产品服 务 环境因素环境影响产生岗位/工艺 状态时态 备注 正常异常紧急现在过去将来 1 铸造水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2 铸造电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3 铸造镁锭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4 铸造铝锭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5 铸造锌锭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6 铸造铝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7 铸造锰粉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8 铸造SF6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9 铸造熔剂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0 铸造硫磺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1 铸造坩埚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2 铸造电阻丝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3 铸造耐火材料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4 铸造模具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5 铸造堵头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6 铸造铁芯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7 铸造浇铸工具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8 铸造白炽灯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19 铸造高压汞灯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20 铸造碘钨灯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21 铸造劳保用品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22 铸造机动车柴油的消耗资源消耗铸造车间√√ 23 铸造清锅废水的排放水体污染铸造车间√√ 24 铸造SO2的排放大气污染铸造车间√√ 25 铸造SF6的排放大气污染铸造车间√√ 26 铸造工艺粉尘的排放大气污染铸造车间√√

部门: 铸造车间填表人:黄士夫范增平负责人:徐兆辉共计:44项日期:2013.11.20 文件编号: MACH/JL-ZG-71 序号活动产品服 务 环境因素环境影响产生岗位/工艺 状态时态 备注 正常异常紧急现在过去将来 27 铸造行车噪声的排放声污染铸造车间√√ 28 铸造浇铸工艺噪声排放声污染铸造车间√√ 29 铸造机动车噪声排放声污染铸造车间√√ 30 铸造引风机噪声排放声污染铸造车间√√ 31 铸造机动车尾气排放大气污染铸造车间√√ 32 铸造含镁废渣的处置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33 铸造炉台料的处置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34 铸造废坩埚的处置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35 铸造坩埚潜在的泄露潜在事故铸造车间√√ 36 铸造SF6压力容器的使用潜在爆炸铸造车间√√ 37 铸造行车漏油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38 铸造镁液潜在火灾潜在事故铸造车间√√ 39 铸造热辐射人体健康铸造车间√√ 40 铸造废含汞灯的处置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41 铸造废碘钨灯的处置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42 铸造生活垃圾的排放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43 铸造工业垃圾的排放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44 铸造废包装物的排放土壤污染铸造车间√√

环境因素识别调查表

部门:水处理药剂厂(车间)编号:SLCC/JL-014 当A=5或B=5或D=5或E=5或F=5或G=5;或∑=A+B+C+D+E≥14;或∑=F+G≥7时,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当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发生,以及危险固废的产生也应确定为重大环境因

素。 部门:水处理药剂厂(车间)编号:SLCC/JL-014

当A=5或B=5或D=5或E=5或F=5或G=5;或∑=A+B+C+D+E≥14;或∑=F+G≥7时,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当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发生,以及危险固废的产生也应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 部门:水处理药剂厂(车间)编号:SLCC/JL-014

当A=5或B=5或D=5或E=5或F=5或G=5;或∑=A+B+C+D+E≥14;或∑=F+G≥7时,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当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发生,以及危险固废的产生也应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 部门:水处理药剂厂(车间)编号:SLCC/JL-014

当A=5或B=5或D=5或E=5或F=5或G=5;或∑=A+B+C+D+E≥14;或∑=F+G≥7时,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当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发生,以及危险固废的产生也应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 部门:水处理药剂厂(车间)编号:SLCC/JL-014

当A=5或B=5或D=5或E=5或F=5或G=5;或∑=A+B+C+D+E≥14;或∑=F+G≥7时,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当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发生,以及危险固废的产生也应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 部门:水处理药剂厂(化验室)编号:SLCC/JL-014

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R4-1 单位(区域):北京鑫华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区域 序号发生 场所 活动/产 品/服务 环境因素 时态状态环境影响影响 范围 (a) 影响 程度 (b) 发生 频率 (c) 关注 程度 (d) 排放 量 (e) 评价 分值 (m) 评价 结果相关法规及要求过 去 现 在 将 来 正 常 异 常 紧 急 水 大 气 噪 声 固 废 土 地 资 源 能 源 其 他 1 生活/办 公 排污废水排放√√√√ 1 3 5 1 1 11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国家水污染防治法 2 办公室使用计算 机 电脑辐射√√√ 1 1 5 1 1 9 非国家职业病防治法 3 办公室使用打印机废墨盒/色带√√√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 办公室废磁盘、光 盘 废弃物√√√ 5 5 1 1 5 1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5 办公室照明废灯管√√√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 办公室废电池有害固体废弃 物 √√√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7 现场/办公 区域 废弃塑料 包装 有害固体废弃 物 √√√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8 现场/办公 区域 废弃报纸/ 纸张 固体废弃物√√√ 5 5 1 1 5 1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9 现场/办公 区域 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 5 5 1 1 5 1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10 办公区域清除落叶杂 草 落叶杂草√√√ 3 1 3 1 1 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11 现场/道 路 办公车辆尾气排放√√√ 3 1 3 1 1 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12 办公楼道清扫扬尘√√√ 1 1 1 3 3 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编制人/日期:刘转富2011年12月10 批准人/日期:孙宽用 2011年12月10

环境因素识别表 - 木工车间

识别时间:2016年1月12 日QB/ER-4.3.1-01 编号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类 别 环境影响项目 法律法规及 符合性 时态/状 态 相关部门/ 部位、工种 备注大气 污染 水体 污染 土壤 污染 废物 管理 区域 环境 资源 利用 其他 部门:生产车间-木工车间 1.裁板设备的漏油危险品√有/符合将来/异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2.工场清洁时水的消耗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3.风扇运转电的消耗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4.风扇噪音的排放噪音√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5.清洁废水的排放废水排放√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6.照明灯电的消耗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7.照明灯热的散发废气√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8.生产排工等的单据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9.部门的领料单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10.装料用的胶袋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11.领料用的标贴纸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12.物料进仓的单据纸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13.盘点物料用的表格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物流部运行管理 14.表标识物料用胶水的消耗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15.划区域用的油漆产生的废气资源利用√有/符合将来/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16.文件章墨水的消耗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17.文件章墨水瓶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固废处理

识别时间:2016年1月12 日QB/ER-4.3.1-01 编号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类 别 环境影响项目 法律法规及 符合性 时态/状 态 相关部门/ 部位、工种 备注大气 污染 水体 污染 土壤 污染 废物 管理 区域 环境 资源 利用 其他 18.胶水瓶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现在/正常生产部运行管理 19.纸箱胶水的散发的废气废气√有/符合现在/正常包装运行管理 20.纸箱装订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现在/正常包装固废处理 21.包装带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现在/正常包装固废处理 22.包装箱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现在/正常包装固废处理 23.胶袋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现在/正常包装固废处理 24.封箱胶纸筒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将来/正常包装固废处理 25.电话使用的电磁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26.电话噪音的排放噪音√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27.电话的辐射辐射√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28.电话机电磁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将来/正常各车间固废处理 29.饮水机消耗的电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30.饮水机消耗的水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31.饮水时废水的排放废水排放√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32.饮水机过滤膜的消耗资源利用√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33.饮水机过滤膜的废弃废弃物√有/符合将来/正常各车间固废处理 34.饮水机噪音的排放噪音√有/符合现在/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35.灭火器材料的消耗资源利用√有/符合将来/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36.灭火器废气的排放废气√有/符合将来/正常各车间运行管理

中铁集团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中铁集团环境因素识不与评价程序 0 目的 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促进环境爱护,以可持续进展 满足相关方要求。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的办公区、生活区及工程项目。 2 术语和定义 2.1 本程序中的术语采纳GB/T19000-2000标准、 GB/T24001-1996标准、GB/T28001-2001标准中的术语。2.2 产品生产环境:指与工程项目产品相关的物资供应过程、 设备治理过程及办公和日常生活。 3 职责 3.1 治理者代表:批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3.2 工程部:负责完成 4.5、4.6; 3.3 事务处:负责对集团公司办公区及生活区环境因素的识不、 评价与治理; 3.4 相关部门 3.4.1 设物部:协助工程部完成4.5、4.6; 3.4.2 安质处:协助工程部完成4.5、4.6。 3.5 项目部:负责所在项目环境因素的识不、评价与治理;3.6 项目部工区:负责具体实施所在项目环境因素的监视、测 量和操纵。 4 工作程序 4.1 环境因素的识不

4.1.1 环境因素的识不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和 三个时态(过去、现在、今后)。 4.1.2 环境因素识不时应包括 a)由于集团公司办公区、生活区和产品生产环境所排出的 水、气、声、碴、废以及资源、能源的消耗给公司、周围居 民、地区等造成的环境阻碍; b)集团公司必须的原材料以及各相关方的活动所产生的环 境阻碍; c)正常运行条件、异常运行条件以及能够合理预见的情况 或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事故)所伴随的潜在的重大环境 阻碍; d)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以及工程实施、交付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今后潜 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4.1.3 环境因素的识不具体可采纳过程分析法。 4.2 环境因素的评价 4.2.1评价时机 a)集团公司治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环境评价; b)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于开工前进行; c)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涉及到新开发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以及相关方等要求情况下,可适时进行环境阻碍评价。 4.2.2评价依据 a)环境阻碍的范围 b)环境阻碍的持续性或可恢复性

环境因素识别与控制

编号:SY-AQ-01192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环境因素识别与控制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环境因素识别与控制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影响越来越大,同时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环境保护是社会以及每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之一,企业应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也是每个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 在生产、生活活动中能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二)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常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现场调查、观察、咨询等识别环境因素; 2.采用过程分析,把生产作业过程按工序进行分解,按作业活动、资源消耗等识别环境因素 (三)识别施工现场环境因素 识别施工现场环境因素应以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

具体、明确地识别和准确地描述为原则,具体要求如下: 1.全面识别施工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环境因素,即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和保修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能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对“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三种状态是指施工生产的正常(如施工连续运行)、异常(如工程停工)和紧急状态(如潜在火灾、洪水、地震等); 三种时态是指过去(工程未开工时现场的环境情况),现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的环境情况)和将来(工程完工以后,施工现场的环境情况); 七种类型是指以上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下的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弃物处置、土地污染、噪声排放、放射性污染及原材料等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对当地或社区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情况。 3.具体识别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要求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应与随后的控制和管理需要相一致,以达到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提供明确控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1目的 最大限度地识别出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确保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从事活动、产品、服务的所有相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ISO 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4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本文件除了采用ISO 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ISO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的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之外,还采用以下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1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4.2重要环境因素 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4.3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5 权职 5.1 行政部职责 1)对整个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过程进行策划和管理; 2)对各部门的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3)对整个公司的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进行总结。 5.2生产技术部、销售部其他部门职责 根据本程序负责排查、识别所属范围内的环境因素。 6 管理内容和要求 6.1 环境因素的识别 确定环境因素时,要考虑生命周期观点。产品或服务的典型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6.1.1 识别原则 ⑴环境因素识别过程中要遵循三种状态、三种时态:

①三种状态指的是: a. 正常时------指的是业务、生产正常进行时对环境的影响; b. 异常时------指的是设备、机器的启动、停止、检修、保养等时候; c. 紧急时-----不可预见性事件发生对环境的影响,如泄漏、火灾等发生时。 ②三种时态指的是: a. 过去时------指的是发生在过去,但环境影响持续到现在; b. 现在时------指的是目前正在发生的; c. 将来时------指的是产品出厂后可能会产生的、法律将有新的规定的或公司新、改、扩建时将会产生的。 (2)组织不必单个考虑每个产品、组件或原材料以确定和评价其环境因素。多方位地考虑。当这些活动、产品和服务具有相同特性时,可对其进行分组或分类。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从多方面识别,通常包括: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的使用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和富副产品 ---空间的使用等 (3)识别环境因素时不仅要识别本公司的环境因素,还要识别相关方的环境因素: ①建筑施工时是否有环境因素产生; ②运输过程中是否有环境因素产生; ③相关方对废弃物的再处理过程中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④相关方对设备维护保养安装服务中产生的环境因素。 (4)确定其能够实施控制的程度,其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及其选择施加这种影响的程度。 应当考虑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例如: ——其设施、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原材料的获取,包括开采; ——运行或制造过程,包括仓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对策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842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对策通用范本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环境因素 分析及对策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为什么出现频发的状况呢?究其原因,大致存在市场环境的必然性和内部环境的失控性两方面原因。 市场环境的必然性两方面原因主要有五点: 1、建筑队伍的急剧膨胀。由于建筑业科技涵量及初创起步成本低,在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和庞大的建筑、劳务市场环境下,无需多少文化就可以组织力量参与市场竞争,促使数以万计的乡镇、个私企业建筑力量急剧发展膨胀。由于建筑施工能力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客观上

建筑行业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清单

表16建筑行业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清单 序号生产服务 活动/过 程 环境因素排放去向时态状态环境影响 评价方法是否重 要环境 因素 控制方法 定性定量 “三通一平”阶段 1 一、场地 平整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装载 机、载重汽车的投入使用 现在正常资源消耗√ 正确使用, 及时维修保 养,降低损 耗 2 施工的粉尘的排放周围空间现在正常污染大气√√现场道路洒水 3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噪声的排 放 周围空间现在正常 影响居民 休息 √ 定时噪声监 测现场围挡 4 机械、车辆尾气 排放 周围空间现在正常污染大气√√ 选择尾气排 放达标车辆 5 运输渣土的遗撒市政路面现在异常污染路面√√封闭式运输 6 车轮携带泥土的排放 市政路面现在异常污染路面√√ 车辆出场前 进人清洗池 7 机械油料的消耗 现在正常能源消耗√√ 节约原则, 控制领用 8 维修用油手套、油棉丝的废弃现在正常资源消耗√√集中收集存放 9 上述机械滴油现在正常能源消耗√√定期维修 10 施工现场配电室火灾周围空间将来紧急污染大气 √√ 配备足够消 防设施 11 钢管、电线、电缆、配电箱等使用现在正常资源消耗√√定量采购,照施工 12 电锤、电焊机、套丝机、切割机等 使用 现在正常资源消耗√ 正确使用, 及时维修保 养,降低损 耗 13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 噪声的排放 周围空间现在正常 影响居民 休息√√ 定时噪声监 测,现场围 挡 14 电的消耗现在正常能源消耗√节约原则,控制使用 15 水的消耗现在正常能源消耗√安装节水龙头,宣传教育 16 焊渣、焊锡烟的排放周围空间现在正常污染大气√√选用环保、污染小的材料 17 木材的消耗现在正常资源消耗√节约原则,控制使用 18 二、临 水、临 电、 临路等 临建和 围墙施工 钢材的消耗现在正常资源消耗√ 节约原则,控 制使用 19 水泥的消耗现在正常资源消耗√节约原则,控制使用 20 砂的消耗现在正常资源消耗√节约原则,控制使用 21 石的消耗现在正常资源消耗√节约原则,控制使用 22 打夯机噪声排放周围空间现在正常影响居民休 息 √√ 定时噪声监 测,现场围挡 23 砖切割机噪声排放周围空间现在正常影响居民休 息 √√ 定时噪声监 测,现场围挡 24 空压机噪声排放周围空间现在正常影响居民休√√定时噪声监

重要环境因素管理规定

重要环境因素管理 规定 总承包项目部重要环境因素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总承包项目部环境管理方针,加强重要环境因素的监督管理,防止环境事件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结合总承包项目部实际,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重要环境因素是指总承包项目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或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或环境事件的环境因素。可能导致环境事件的重要环境因素又称环境事件危险源。 第三条重要环境因素实行分级管理、上级监督管理下级的原则。总承包项目部及各分包单位应认真履行各自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加强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消除环境隐患,确保重要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总承包项目部及各分包单位。 2

第二章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第五条每年初各分包单位应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进展情况和生产经营特点,按照《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要求,重新开展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及时更新本单位的重要环境因素。 第六条各分包单位应参照项目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公司体系文件和合同文件有关环境保护条款要求开展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重要环境因素。 第七条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执行“三同时”制度,并在项目开工前、施工中和完工后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第八条当施工生产活动、设施、环境以及法律法规要求发生变化 时,重新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

第九条凡评价、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都要填写《重要环境因素及其控制统计表》(见附件2)并上报总承包项目部安全质量环保部。 第三章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第十条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见附件1)。 第十一条在各分包单位识别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基础上,对评价出可能造成Ⅲ级及以上级别环境事件和对总承包项目部影响程度较大的重要环境因素实施重点监控,每年发布总承包项目部重点环保监管项目一览表。 第十二条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建立和完善重要环境因素登记台帐,确保重要环境因素档案 4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及表格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企业生产、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 ,为本企业环境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 3、职责 3.1各部门负责调查、评价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并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 3.2质安部负责对调查公司的活动 /服务中,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并编制成清单下发给各部门,各部门根据各部门的地理环境、活动 /服务范围、能源 /资源种类等,再调查各部门的环境因素,经确认汇总、登记后再进行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 3.3管理者代表负责对企业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和管理方案的审核。 3.4质安部负责发放公司环境因素清单。 4、环境因素识别 4.1环境因素识别的要求和方法各部门按下列要求进行部门工作范畴内的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为凡对大气、水、资源、土地等产生污染的因素 4.1.1应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 4.1.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覆盖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七个方面,既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将来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排水、粉尘排放、废物管理、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和浪费、对社区的影响(噪音、火灾、爆炸等)、当地其他环境和社区问题、土地污染等。 4.1.3识别环境因素时,下列四种方法可联合使用。 ①调查法 ②现场观察法 ③排查法 ④过程分析法 ⑤物料测算法; ⑥专家咨询法; ⑦测量法;

⑧查阅文件记录法; 4.1.4实施识别环境因素工作时,应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分析,各方面环境问题尽量全面的识别出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噪声: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车辆噪声等; 2)废水:包括建筑生产废水、生活废水; 3)废气:汽车、机械、化学物品挥发有毒有害气体; 4)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包括有毒有害、无毒无害、可回收和不 可回收); 5)扬尘:施工扬尘、施工场地自然扬尘; 6)资源能源浪费:包括水、电、油、原材料等; 7)潜在泄漏:化学品泄漏、油泄漏、气体泄漏; 8)潜在火灾、爆炸:乙炔、炸药、油漆、木材等的; 4.1.5各部门将环境因素调查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交质安部,质安部对各部门已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登记、核定和汇总,为环境因素评价提供依据。 4.2重要环境因素评价 4.2.1重要环境因素是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是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在制定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实施预防和控制等方面加以考虑,以将重要环境因素转化为具体的管理对象;并指出管理要求。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是在识别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明确管理重点和改进要求的过程。 4.2.2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考虑以下方面; ①有关标准、法律法规要求; ②发生的频率; ③环境影响的规模; ④环境影响的时间; ⑤相关方关注的程度,包括对企业及产品形象的影响程度; ⑥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⑦环境因素所产生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4.2.3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管理者代表和质安部一起研究,拟出相关人员组成的重大环境因素评价小组,进行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 ①跟踪环境影响:从发现的重大环境影响跟踪出重大环境因素; ②是非判断法:对用是 / 非可直接判断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