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万里长城练习题

合集下载

长城专题练习题 Word 文档

长城专题练习题 Word 文档

1、如果让你做一位导游,你怎么向游人解说长城?一、基础知识积累1、写出与长城有关的成语,并解释其大意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

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自坏长城: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

一字长城: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

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2、谚语、歇后语填空A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B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C不到长城非好汉。

3、诗词名句填空A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B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沁园春•雪》C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4、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等二、长城专题练习1、某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长城》的电视片,请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6 分,08年扬州中考)( 1)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战争”“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在其他四个角度中选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

(2分)“建筑”:巧夺天工“”:“”:( 2 ) 《巧夺天工》一集,打算设计一场辩论。

辩题为“如果长城某一段倒塌了,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原样封存为废墟”。

正方陈述:“我方认为,应该在原址上重建。

重建是对长城的保护,历史上这样的重建就有过多次;不然,我们今天只能从书籍中观贯长城全貌了。

”请你从反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

(4分)3、中国人对长城有独特的感情,我们也学过了长城专题。

下面句子哪一句最能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在横线上写下你的读后所感。

2分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

六盘山》,毛泽东写于长征途中)②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第15课《万里长城》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15课《万里长城》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15课《万里长城》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执著: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后指顽固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凝聚: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比喻集合着。

开拓tu•:开创,扩展。

足不出户:足不出门一步。

形容闭门自守。

孩提:儿童,幼儿。

宏愿:伟大的理想。

冲击波:文中比喻使某种事物受到阻碍的强大力量。

徒步:步行。

只身:单独一个人。

漫天铺地:充满天空,充满地面。

形容声势大,来势犯,到处差不多上。

慷k•ng慨kƒi:不吝啬。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雨田,生于1942年,我国闻名职业探险家。

祖籍河南长葛县,原是新疆镉机关的一名宣传干部。

他曾只身三度闯荡被称为为〝死亡地带〞的罗布泊,登上喀喇昆仑雪山,曾横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至今已完成85项旅行探险项目,积存了三百多万字的日记,拍照了近万张照片。

1998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命名为〝中国第一位职业探险家〞。

2、相关知识:关于长城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凝聚着历代各族劳动人民的血汗与聪慧,从春秋战国起相继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建过长城,前后连续达两千余年总长度超过100000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早在六、七千年前,人类由巢居、穴居,移居平原上聚居,人口多起来,生产进展起来,为了防止野兽和洪水的突击,他们在部落的周围深挖成沟,叠土成墙来爱护氏族成员的安全,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曲折起伏的长城确实是从史前文化的壕沟和土墙逐步产生并进展起来的,这也确实是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为了相互防备,爱护本诸侯国的领土不受侵犯,他们在各自的领土上建立起一座座互防的长城,最早修建的是楚国的方城和〝齐国巨防〞后来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后魏燕秦等国也纷纷修建长城,然而,这些长城差不多上一段一段的,没有连接起来,我们称它为〝地长城〞这三国的长城便成了后来秦始皇万里长城的基础。

余光中《万里长城》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万里长城》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万里长城余光中那天下午,心情本来平平静静。

后来收到元月3 日的《时代周刊》,翻着翻着,忽然瞥见一张方方的图片,显示堪培拉和一票美国人站在万里长城上。

像是给谁当胸锤了一拳,他定睛再看一遍。

是长城。

雉堞俨然,朴拙而宏美,那古老的建筑雄踞在万山脊上,蟠蟠蜿蜿,一直到天边。

是长城,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

对区区一张照片,反应是那样的剧烈,他自己也感到很惊讶。

万里长城又不是他的,至少,不是他一个人的。

他是一个典型的南方人,生在江南,柔橹声中多水多桥的江南。

他的脚底从未踏过江北的泥土,更别说见过长城。

可是感觉里,长城是他的。

几十年来,一直想抚摸想跪拜的一座遗产,忽然为一双陌生而自莽的脚捷足先登,他的愤怒里有妒恨,也有羞辱。

他有一股冲劲,要写封信慰问长城。

一回头,太太的梳妆镜叫住了他。

镜中出现了一个中年人,两个大陆的月色和一个岛上的云在他眼中,霜已经下下来,在耳边。

大陆会认得这个人吗?二十年前告别大陆的,是一个黑发青睐的少年啊!那位女职员接过信去,匆匆一瞥,然后忍住笑说:“这怎么行?地名都没有。

”“那不是地名吗?”他指指正面。

“万里长城?就这四个大字?”她的眉毛扬得更高了。

“告诉你,不行!连区号都没有一个,怎么投递呢?何况,根本没有这个地名。

”其他的女职员全围过来看。

大家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他。

其中一位女职员忍不住念起来。

“万里长城:我爱你。

哎呀,这算写得什么信嘛?笑死……这种情书我还是第一次看见。

万里长城在哪里?”“一封信,只有七个字。

”另一位小姐说。

“恐怕是世界上最短的信了吧?”“才不!”他吼起来。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信。

可惜你们不懂!”他从人丛中夺门逃出来,把众多的笑声留在邮局里。

“你们不懂!”他回过身去,挥拳一吼。

在冷冷的雨中,他梦游一般步行回家。

他走过陆桥。

他越过铁路。

他在周末的人群中挤过。

前后左右,都是年底大减价的广告,向汹涌的人潮和市声儿售大都市七十年代廉价的繁荣。

人潮海啸而来,冲向这个公司那个餐厅,冲向车站和十字路口,只有他一人逆潮而泳,泳向万里长城。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万里长城一红柳》(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万里长城一红柳》(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万里长城一红柳梁衡①中国北方最明显的地理标志就是长城。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连绵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上,将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符号一一镌刻在苍茫的大地上。

夕阳西下,一抹红霞为烽火台、戍楼勾勒出金色的轮廓。

这时,你遥望天边的归雁,听北风掠过衰草黄沙,心头不由会泛起一种历史的苍凉。

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万里长城由东向西进入陕北府谷犁辕山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

这气势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长城,怎么说拐就拐了呢。

现在能给出的解释,只是为了一座寺和一棵树——一棵红柳树。

①那天,我沿着长城一线走到犁辕山头,一抬眼就被这棵红柳惊呆了。

心中暗叫:好一个树神。

红柳是生长在沙漠或贫瘠土地上一种灌木,极耐干旱、风沙、盐碱。

因为生在严酷的环境下,大部分枝条只有筷子粗细,披散着身子,匍匐在烈日黄沙中。

为减少水分的流失,它的叶子极小,如不注意你都看不到它的叶片。

这红柳自己活得艰苦却不忘舍身济世。

它的枝叶煮水可治小儿麻疹,它的枝条鲜红艳丽,韧性极好,是农民编筐、编篱笆墙的好材料,但它最大的用途是防风固沙。

红柳与沙棘、柠条、骆驼刺等,都是黄土地上矮小无名的植物,最不求闻达,耐得寂寞,许多人都叫不出它的名字。

但是眼前的这棵红柳却长成了一株高大的乔木,挺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红的树干,道劲的老枝,浑身鼓着拳头大的筋结,像是铁水或者岩浆冷却后的凝聚。

我知道这是烈日、严霜、风沙、干旱九蒸九晒,千难万磨的结果。

而在这些筋结旁又生出一簇簇柔嫩的新枝,开满紫色的小花,劲如钢丝,灿若朝霞。

它高大的身躯摇曳着,覆盖着这座乡间的古寺,成了一幅古典的风景画。

而奇怪的是,这庙门上还挂着一块牌子:长城保护站。

①站长姓刘。

我问保护站怎么会设在这里?他说:这是佛缘。

说是保护站,其实是几个志愿者自发成立的团体。

老刘当过兵,他总说军队是长城,退下来后就回到了长城脚下。

看着这些残破的戍楼土墙,心里说不清是什么味道,就想保护长城。

万里长城练习题(含答案)

万里长城练习题(含答案)

万里长城练习题(含答案)第15课《万里长城》练习第一部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执著()跻进()乌鞘()岭戈()壁2、请用下列形似字组词:跻()慨()凝()挤()概()疑()3、我为什么会用本身的双脚来进行“长城万里行”?4、按照文章内容回答:小时候,“我”有什么样的梦想?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我下决心要用我的脚步量完长城,用笔和相机勾画出长城的历史与现状。

⑵我的梦还在继续着。

6、你从作者的身上得到哪些启示?请简要谈谈。

第二部分大自然是无情的。

两年来,我只身()大漠,()戈壁,()高山,()大河,经历了不可思议的艰难困苦。

在腾格里,我曾遇到漫天铺地的大沙暴和寒流、冰雹的袭击。

在贺兰山考察岩画时,我被困在悬崖上,上不去,下不来,要不是我会一点气功,拼命一搏,险些跌进万丈深渊。

在罗布泊,我身负100斤重的水和干粮、行装,半个多月未见人烟,还遇到暴风暴雨,迷失了标的目的。

在山西平陆下高头一带荒凉的山沟里,夜间我曾遭到了野狼的追踪。

在河北蓟县考察震旦亚纪地貌时,深夜看不清山路,我多次从山坡上滚了下去。

然而大自然也是慷慨的。

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记录了沿途涉及政治、历史、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笔记30多万字,收集了数百万字的文史资料,还拍摄了600多张黑白、彩色照片。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我在贺兰山发现了一组岩画。

文物工作者认为是首次发现。

沿途我得到各地政府和群众的热情接待。

一捧捧花生、一颗颗红枣、一个个胶卷、一枚枚印章、一句句嘱托、一条条留言,都凝结着支持、理解和深情。

我深深感到我的心、我的脉搏在和祖国人民一起跳动。

我走过的地方大概是祖国的西北部,那里还很穷,很荒凉,还在沉睡,但是却充满了生机。

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不雅感,帮忙人们认识大西北、热爱大西北、开拓大西北。

面对我的还是无尽的地平线。

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

7、给文段括号中选入一组恰当的词()?A、走闯越趟B、闯走越趟C、走闯越涉D、闯走爬涉8、为什么说大自然是无情的?9、为什么又说大自然也是慷慨的?10、““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不雅感,帮忙人们认识大西北、热爱大西北、开拓大西北”中加点的词能不能互换?为什么?11、课文结尾说“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这个“梦”指的是什么?读不完的大书七十多年前的农村,不像今天小伴侣的家里有许多自动或机动的玩具,没有开发儿童智力的新式玩具。

2023部编版《长城》练习题及答案

2023部编版《长城》练习题及答案

2023部编版《长城》练习题及答案文档简介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部编版《长城》练题及答案。

这些练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城》这篇文章的内容。

题目一:填空题1. 《长城》是一种人工建筑,也是中国的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

2. 建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文中,作者描述了长城的规模之大,长城起自___________________。

4. 长城的建造历经了___________________年的时间。

答案:1. 基因宝库2. 北方的匈奴入侵。

3. 松花江畔、深入到中国西部的大漠,全长达2.5万公里。

4. 2000多题目二:选择题1. 长城是由以下哪个朝代修建的?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B. 秦朝2. 以下哪个国家也有类似中国长城的古建筑?A. 印度B. 美国C. 埃及D. 日本答案:C. 埃及3. 长城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A. 自然形成的地貌B. 人工修建的防御工事C. 宗教圣地D. 文化遗址答案:B. 人工修建的防御工事题目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 你对《长城》这篇文章有什么新的了解?2. 长城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3. 长城对于保护中国的疆域安全有什么作用?答案:1. 通过阅读《长城》这篇文章,我第一次了解到长城不仅是中国的国家基因宝库,也是为了防止北方匈奴入侵而修建的人工工程。

2. 长城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古代文明建筑工程的杰作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3. 长城对于保护中国的疆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曾有效地抵御过多次外敌入侵,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和人民安全。

结语通过完成这些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长城》这篇文章,并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鄂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万里长城》学案附答案

【鄂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万里长城》学案附答案

15、万里长城一、学——目标自学、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把握文中“梦”的含义,并从作者的“梦”中获得启示。

2.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3.培养勇于探索挑战自我的深厚感情。

(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刘雨田,河南长葛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

刘雨田在童年时就有一个梦:走很多很多的路,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沿着长城旅行,而且是用自己的双脚。

 2、了解背景:我国著名的长城学家罗哲文生前在文章中写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的伟大奇迹……今后是否有人能全部走完,尚有待来者。

1982年,《人民日报》上登载了一条消息:一名法国作家要从长城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中国的长城怎么能由外国人先走?”刘雨田的爱国之心被深深地刺痛了,那个童年的梦想也被这无法抗拒的力量唤醒了。

走!!!经过周密的准备,1984年5月13日,刘雨田从嘉峪关出发了!两年来刘雨田穿越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北、辽宁等七个省区。

在山海关的城头,刘雨田完成了徒步万里长城的壮举!从此,刘雨田的脚就没再有歇下来。

17年来,刘雨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震惊的奇迹。

他走过长城、丝绸之路、黄土高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登过天山、昆仑山、珠穆朗玛峰、鄂尔多斯高原;考察了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藏东原始森林、黄金古道……多年的野外生活,让刘雨田练就了极强的生存本领。

一年四季,不论严寒酷暑,他都穿一件单衣单裤;零下40度,光脚走在冰川上;零上40度,在滚烫的沙漠上晒日光浴。

这些怪异的举止,给刘雨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刘雨田拍摄了一万多张照片,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为人类自然探险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

二、展——课堂交流、小组展示(一)导入新课: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流沙河的《理想》,懂得了人生要树立远大理想,才不会迷失方向;学习了《袁隆平的“寻梦园”》,理解了他为实现自己伟大梦想而奋斗终生的精神;学习了《航天女英雄》,感受到了麦考利夫为梦想而献身的优秀品质。

余光中《万里长城》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余光中《万里长城》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万里长城余光中那天下午,心情本来平平静静。

后来收到元月3日的《时代周刊》,翻着翻着,忽然瞥见一张方方的图片,显示堪培拉和一票美国人站在万里长城上。

像是给谁当胸锤了一拳,他定睛再看一遍。

是长城。

雉堞俨然,朴拙而宏美,那古老的建筑雄踞在万山脊上,蟠蟠蜿蜿, 一直到天边。

是长城,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

对区区一张照片,反应是那样的剧烈,他自己也感到很惊讶。

万里长城又不是他的,至少, 不是他一个人的。

他是一个典型的南方人,生在江南,柔橹声中多水多桥的江南。

他的脚底从未踏过江北的泥土,更别说见过长城。

可是感觉里,长城是他的。

几十年来,一直想抚摸想跪拜的一座遗产,忽然为一双陌生而口莽的脚捷足先登,他的愤怒里有妒恨,也有羞辱。

他有一股冲劲,要写封信慰问长城。

一回头,太太的梳妆镜叫住了他。

镜中出现了一个中年人,两个大陆的月色和一个岛上的云在他眼中,霜己经下下来,在耳边。

大陆会认得这个人吗?二十年前告别大陆的,是一个黑发青睐的少年啊!那位女职员接过信去,匆匆一瞥,然后忍住笑说:“这怎么行?地名都没有。

”“那不是地名吗?”他指指正面。

“万里长城?就这四个大字?”她的眉毛扬得更高了。

“告诉你,不行!连区号都没有一个, 怎么投递呢?何况,根本没有这个地名。

”其他的女职员全围过来看。

大家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他。

其中一位女职员忍不住念起来。

“万里长城:我爱你。

哎呀,这算写得什么信嘛?笑死……这种情书我还是第一次看见。

万里长城在哪里?”“一封信,只有七个字。

”另一位小姐说。

“恐怕是世界上最短的信了吧?”“才不!”他吼起來。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信。

可惜你们不懂!”他从人从中夺门逃出来,把众多的笑声留在邮局里。

“你们不懂!”他回过身去,挥拳一吼。

在冷冷的雨中,他梦游一般步行回家。

他走过陆桥。

他越过铁路。

他在周末的人群中挤过。

前后左右,都是年底大减价的广告,向汹涌的人潮和市声儿售大都市七十年代廉价的繁荣。

人潮海啸而来,冲向这个公司那个餐厅,冲向车站和十字路口,只有他一人逆潮而泳,泳向万里长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万里长城》练习
第一部分
1
执著.()跻.进()乌鞘.()岭戈.()壁
2、请用下列形似字组词:
跻()慨()凝()
挤()概()疑()
3、我为什么会用自己的双脚来进行“长城万里行”?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小时候,“我”有什么样的梦想?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我下决心要用我的脚步量完长城,用笔和相机勾画出长城的历史与现状。

⑵我的梦还在继续着。

6、你从作者的身上得到哪些启示?请简要谈谈。

第二部分
大自然是无情的。

两年来,我只身()大漠,()戈壁,
()高山,()大河,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在腾格里,我曾遇到漫天铺地的大沙暴和寒流、冰雹的袭击。

在贺兰山考察岩画时,我被困在悬崖上,上不去,下不来,要不是我会一点气功,拼命一搏,险些跌进万丈深渊。

在罗布泊,我身负100斤重的水和干粮、行装,半个多月未见人烟,还遇到狂风暴雨,迷失了方向。

在山西平陆下高头一带荒凉的山沟里,夜间我曾遭到了野狼的追踪。

在河北蓟县考察震旦亚纪地貌时,深夜看不清山路,我多次从山坡上滚了下去。

然而大自然也是慷慨的。

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记录了沿途涉及政治、历史、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笔记30多万字,收集了数百万字的文史资料,还拍摄了600多张黑白、彩色照片。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我在贺兰山发现了一组岩画。

文物工作者认为是首次发现。

沿途我得到各地政府和群众的热情接待。

一捧捧花生、一颗颗红枣、一个个胶卷、一枚枚印章、一句句嘱托、一条条留言,都凝结着支持、理解和深情。

我深深感到我的心、我的脉搏在和祖国人民一起跳动。

我走过的地方大概是祖国的西北部,那里还很穷,很荒凉,还在沉睡,但是却充满了生机。

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认识大西北、热爱大西北、开拓大西北。

面对我的还是无尽的地平线。

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

7、给文段括号中选入一组恰当的词(
A、走闯越趟
B、闯走越趟
C、走闯越涉
D、闯走爬涉
8、为什么说大自然是无情的?
9、为什么又说大自然也是慷慨的?
10、“"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认识
..大西
..大西北、热爱
北、开拓
..大西北”中加点的词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11、课文结尾说“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这个“梦”指的是什么?
(二)
读不完的大书
七十多年前的农村,不像今天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自动或机动的玩具,没有开发儿童智力的新式玩具。

我在幼年时,家里什么玩具都没有,大人们不关心孩子玩耍的事。

我在五六岁时就自己到大自然去找可以玩的东西。

农村的特点是接近大自然。

辽阔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浩瀚的河流,繁茂的花草和树木,空中的浮云和飞鸟,地上的走
兽和昆虫,水中的游鱼等等,有说不完的好玩东西,能够引起孩子的退想和实验的兴趣。

例如小麻雀的蹦蹦跳跳、快乐活泼的样子,叫你高兴。

老鹰在高空中盘旋时,展翅飞腾或流荡滑翔,有时猛扑而下,像在捕捉小鸡或什么东西,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 )荣( ),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

草的叶子不二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开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也有单瓣、重瓣的,有四瓣、五瓣的等等。

树木的千姿百态,更有给人乐趣的东西。

昆虫的动作也很好玩,例如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井井有条的阵营,个个尽自己的力量,把货物全部搬迁。

这种组织性很强的小动物的行动,真叫人佩服。

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更是好看,队伍整齐;正式打仗时,打得你死我活,直至尸体堆积如山,勇敢忠贞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我家房子的前后左右都有余地,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酸橙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

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子,格外鲜美。

我家后面还有两丛竹林和一株棕榈,是我最爱的。

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出土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笋子炒咸菜,味道鲜美无比。

更可爱的是它们那耸入高空的青翠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洁!微风吹来,一片沙沙声,是那么温柔细腻。

但当大风袭来时,竹林总是最先发出萧萧的喧声,不平静的调子,奏出我幼小心灵的怅惘情绪。

池塘边的棕榈树坚毅地独立着,大蒲扇似的叶子显得很高洁,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倒映池水中,小鱼在池水的倒影中间游玩,是另一种境界。

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极大的学问,有欣赏不完的乐趣。

12.文章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读不完的大书”?(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13.对大自然这本书作者是分哪三部分来描写的?
14、如果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两个与前面的词意思相反的词,应该是
和,组成的词语是。

15、加点的“雨后春笋”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常用它的比喻义,意思是。

16.文章对大自然中万物的描写有详有略,看一看第一、二段详细描写的各是什么?突出了事物哪方面的特点?
第一段:
第二段:
17.读了这篇文章,你肯定会被作者的描写所吸引,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回忆起童年时在大自然怀抱中体会到的一切。

学习本文,运用拟人的方法,写一写你小时候在大自然中见到的一种事物(生长在农村的自然对此不陌生,即使生活在城市,也有偶尔到乡间的时候)。

(不超过50字)
《长城万里行》答案
1、略
2、略
3、因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伟大奇迹之一,中国研究长
城的专家罗哲文、法国的作爱朗兹曼、美国人史葛达都曾想走完长城而未能如愿,而且我的梦就是能够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4、略
5、⑴我决心徒步走完长城,并用自己的笔和相机记下长城的变迁。

⑵我还在继续着对理想的追求。

6、略
7、D
8、两年来,我只身……我多次从山坡上滚了下去。

9、万里长城……文物工作者认为是首次发现。

10、不能,因为这是按照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排到的。

11、略12.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极大的学问,有欣赏不完的乐趣。

13.从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花草和树木、地上的昆虫三个方面来写的。

14.寒、枯、暑寒荣枯 15.大量涌现的新生事物。

16.第一段详细描写的是蚂蚁,突出了蚂蚁虽小,但却有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团结性;第二段详写的是竹林,突出了竹子成长快,竹笋味鲜美,以及竹子美的外形和风中撩动人心的响声。

17.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