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的教材解读-word文档

合集下载

1.《老师,您好》(1)

1.《老师,您好》(1)

1.老师,您好!【教材分析】这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的第一篇课文,也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赞美了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对老师的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

所以面对这首抒情诗,学生通过多读能了解本首诗的含义。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文分两个课时进行讲授,主要是通过品读课文来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学会文章中的生字;再读课文时,则是精读,具体品味其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传达的意思。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结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及体会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哪……不……”,“那是……”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制作小贺卡。

教师:多媒体课件、各任课教师照片、任课教师照片粘贴黑板上。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调动感情,激情导入;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给文章分段,检查学生对生字的了解程度);品读1--2节;欣赏音乐;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课文内容;品读课文,学习剩余章节;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教材解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教材解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教材解读教师节就要到了,我们四年级语文课本的第一篇课文就是献给老师的诗——《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老师,我非常感谢教材的编者,体会到他们的良苦用心。

教师节前夕,听着孩子们用稚嫩而又甜美的嗓音唱赞歌,这无论如何是会让老师们陶醉的。

细细咀嚼这首诗,约莫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教师的欣赏和感谢之情。

但没有把握的是,我们即将面对的学生,也能领会其间的真情告白吗?假如不能,而我又在那儿巧妙地“引导”他们对着我们唱赞歌,我会脸红的。

这篇课文真的让我们尴尬。

但既然是教材,又不能不教,怎么办?我的想法是这一篇课文,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读准,读畅,学生之间相互检查,不要背给老师听,最多我和他们侃侃诗歌的一些特点,朗读中的注意点什么的?不愿让孩子们把这首诗背给我听,是怕学生对着我高声朗诵“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老师,您好”时,浑身起鸡皮疙瘩。

也许,什么时候当孩子们不需要我们的逗引,出自内心地说出,不要一首诗,不要完整的一篇文章,只要几句话,哪怕是“老师,你好”这么简单的几个字节,只要那是出自学生内心的由衷之言,是学生和老师在心灵对话中的自然流露,我也会欣然接受,而且会涕流满面。

更何况在“教师节”这个容易让教师伤感的节日里,领着孩子唱“老师,您好!”。

谁在庆祝教师节?如果是我们自己,那我们是不是像把自己手放在自己的胳肢窝里给自己挠痒逗笑。

滑稽如许!假如是“大人们”给我们庆祝?哦!谢谢了,只要在这个心酸的节日前,将未兑现的三年的冷饮费和一年的地方津贴恩赐给我们,我们就感激涕零了。

我们并没有奢望鲜花和蛋糕,我们的要求只有这么多,把该给我们的给我们吧!孩子们,你们读吧!但请你小声一点,老师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崇高而美好”,老师也在为生活而卑微地乞讨!。

1老师,您好

1老师,您好

1.老师,您好!【教材分析】《老师,您好》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和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

两条线索交错发展构成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主题。

课文中配有一幅彩色图画,一位教师和几个面带笑容的小学生,站在花丛中,背景是高大的现代化建筑、正在腾空的火箭等,象征着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养下茁壮成长,向着美好的理想和未来展翅飞翔。

教者应先让学生看看图,说说图中的内容。

学习课文时再把图文对照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理解、想像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利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对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障碍进行诊断与矫治,使学生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难点: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资料链接】教师节:1985年举行的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教师节是一个感谢老师一年来教导的节日,不同国家规定的教师节时间不同。

每年公历9月10日,是中国的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是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第28个教师节。

【学具准备】:ppt【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蕴”只识不写。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老师,您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老师,您好!》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小学生向新任老师致意的方式和礼仪。

该篇课文属于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全文共分三节,每节都有配有插图。

1.2 教材特点《老师,您好!》的教材特点十分明显,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自我介绍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本文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特别是课前能够独立准备好自我介绍,让学生在未来面对陌生的人时都能够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能够辨析出比较正式的自我介绍和日常的自我介绍。

2.掌握自我介绍的基本步骤和格式。

3.了解如何通过语言交流教师和同学,展现良好的礼仪。

2.2 能力目标1.让学生掌握在课前准备好自我介绍并熟练表达自己。

2.能够对比并归纳出好的自我介绍模板,并总结出自己的自我介绍模板。

3.让学生通过利用平时课余时间自学,整理口述材料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1.学会运用礼仪语言,表现出自己的尊重和关心。

2.培养学生的积极上进心,激励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3.1 活动1:师生互相认识活动目的为教学创造一个谈话和自我介绍的氛围,让学生了解教师并为之后的课堂做好准备。

活动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并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来历。

2.学生轮流从上课前琢磨儿自我介绍。

每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

3.让同学问一些问题,让整个班级更好的了解每一位同学。

3.2 活动2:介绍礼仪活动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学的特点和格式,带来二次认识和了解的活动。

活动步骤1.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高礼仪,在什么时候应用它。

2.教师向学生展示锣鼓庆春的视频,并请学生观看。

3.让学生分组自行模仿,完成一段自我介绍(例如:假设你是一个新进入学校的学生,请你向你的班级介绍自己)3.3 活动3:策划班会活动活动目的教师和学生一起策划班会活动,让学生从主人公的角度可模拟组织班级活动的全过程,让他们加深对集体和小组学习的认识。

《老师您好》教材解读

《老师您好》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原创):《老师,您好》是一首赞美老师的诗歌,诗人常用的反复咏叹,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还有用比喻来让文辞看起来更具有韵味,这些特点在这首诗中都有。

诗歌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到的修辞方法,以及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这些是诗歌的原生价值。

拿到这样的诗歌,我们要考虑的是其教学价值。

这首诗教什么?首先是教诵读。

三年级到四年级,虽然都是中年级,还是有区别,尤其我所在的学校,三年级到四年级是重新分班的,重新组建的班集体有比较杂的感觉,来自不同老师的教学,朗读显得有些乱,找不到节奏,也读不出其中的感觉。

怎么办?先要解决的是停顿的问题,办法就是听录音,让学生模仿着去读,模仿几遍之后,在书中用斜线标出停顿,开始的训练就是要这样一遍一遍过关。

等他们在不断的模仿中感悟到其中的一些规律就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了。

再就是找到重音,重音不是一定要重读,有的是轻读,要根据句中所表达的意思来确定,这个就离不开对句子的理解。

其次是教理解。

理解诗歌中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的具体表现。

找到诗句,化成一个又一个老师和学生相处的画面,联系自己和老师相处的那些小事,或者是从找一些比较老师对学生关心爱护的事例,用具体的事例来让诗句具体化,形象化,让老师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更加真实。

把文字还原成画面,读出画面感来,这是一种理解。

读出诗句之所以感觉很和谐的原因,就是要探究学习写法了。

第一节里的第二句是个反问句,反问的句式表达的语气更为强烈,我们可以对比着读一读。

句式整齐,上下句字数接近,对仗工整。

第二节里的第二句,读出其中的比喻,并能够联想到这些其实是由相应的诗句幻化而来,勾连学生学过的诗句,让学生知道原来阅读是真的可以用在写作上呢。

当然,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我们还是建议学生在书边写上这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句中的反复,学生可以找到一二两节诗中相同的句子,找出其中的不同,感受其反复咏叹的妙处。

理解中还有一点要教的是识字,崇字可以运用字理来帮助识记生字,运用词典来了解其他意思。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1 老师,您好!》精品教案_2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1 老师,您好!》精品教案_2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解读】《老师,您好》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题鲜明——赞美老师的事业。

题目“老师,您好!”是作者对老师发出由衷的赞美和问候。

这首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教师事业的崇高,第二部分写教师事业的美好。

诗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整首诗含义深刻,富有韵味。

整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它的句式整齐,长短结合,节奏感强,非常适合朗读。

教学这首诗,首先要抓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诗的大意。

然后围绕关键词崇高、美好来阅读,在作者创造的一个个意象中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情感单纯、直接,对现代诗歌接触不多,对于缺少故事性,语言高度凝练,意境丰富,情感深沉的现代诗缺乏阅读经验和深入探究的兴趣。

因此,本诗的教学,激发兴趣和引领探究很重要。

本首诗中作者采用比喻、象征、对偶等修辞手法,创造出一个个生动的意象,这些意象层层叠加呈现出一个个鲜明的意境,表达了对教师事业的由衷赞美和对教师的衷心祝愿。

所以教学应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联系全诗主旨,抓住关键字词句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其深刻、隽永的含义和修辞手法之精妙,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以体会、感悟作者所表达的真情。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掌握课文生字,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 品读诗句,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发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4. 了解诗歌的特点,尝试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难点:通过文本阅读,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结合相关资料,感受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教法、学法】教法: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质疑、朗读,通过图片、音视频资料和教师有感情地叙述,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切身体验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充分感受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

《老师,您好!》教学片段附反思-word

《老师,您好!》教学片段附反思-word

《老师,您好!》教学片段附反思教学片断:出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本课的标题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生:题目老师,您还!很特殊,多了一个!。

师:对,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老师,您好!呢?生1:两次。

生2:三次,标题还有一次呢。

师:为什么要多一个感叹号呢?生: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师:课文中还有两处感叹句同样表达了人们对老师的赞美之情,请同学仔细找一找?生1: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生2: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师:那同学们是不是这么认为的呢?在与老师相处的点滴中,你是否感觉到呢?生1:恩,老师对我们很好,教给我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生2:有次我生病了,老师还不辞辛苦送我去医院,老师对我很好!师: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

教学反思:《老师,您好》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现代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现代诗的语言是含蓄的、意象的,因此如何把握好对诗意和诗情的教学是难点。

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材解读,但仍然让人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如何将浓浓的抒情,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在师生交往中获得呢?我确实煞费了一番苦心。

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其中的精妙呢?我是否可引领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与诗歌内容相匹配的材料,从可触可摸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诗歌的美妙世界,去倾听作者的真情告白呢?于是,我引导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后,说了这么一段话:学习诗歌要学会联想,学会联系生活,就是你一边读书,一边在头脑中想一想,读了这些句子你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

学生们回忆起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从可触可摸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诗歌的美妙世界,去倾听作者的真情告白,对诗歌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1老师,您好!

1老师,您好!

1、老师,您好!一、教材解读《老师,您好》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和咱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

两条线索交错发展构成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主题。

二、基础知识提示1、字音方面:“浸崇”音容易读错。

2、字形:“霞”笔画较多,下面会写错。

“塑”左上及下半边会写错。

3、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4、课前搜集赞美教师的诗句。

三、朗读提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学生自读探究为主,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指导孩子们读出对老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四、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本课相关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

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初读全诗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同学们亲自去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

3.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学生点评,展开赛读,适时正音:崇(chóng)浸( jìn )塑( sù)4.认读生词,认准字形:读准字词是读好课文的基础(1)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今天的新词?(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正音,齐读(2)老师要强调字形了,会最先强调哪个呢,聪明的猜猜看?好的,让我们用放大镜把它放大一下: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5.齐读全诗6.再读全诗,想想这首诗共有几句,写些什么?并作初步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您好!》的教材解读
张忠诚
《老师,您好》、《但愿人长久》、《古时两首》、《秋天》,是苏教版第七册的第一组课文。

这一组课文前两篇叙述了教师节、中秋节中,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情感。

后面的古诗和《秋天》一课,虽然没有写到节日,但它们同样蕴涵了人们美好的情感。

后面的作文,与节日有关。

练习中的读读背背,是对教师的赞美。

这一组课文,主题不是很清晰。

但基本上,蕴涵这样一条主线——赞美人间美好的愿望和情感。

《老师,您好》,这篇课文主题非常清楚——赞美老师的事业。

题目“老师,您好!”,是作者对老师发出由衷的问候和赞美。

作者又是怎样通过自己的诗句赞美老师事业的哪?先来看“事业”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

事业一词,表明教师的职业对社会发展有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教师事业的崇高,第二部分写教师事业的美好。

崇高”在《现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最高的,最高尚的。

“美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好(同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的事物)。

也就是崇高和美好,是作者表现主题的两个不同角度。

这是这首诗的内在结构联系。

这样,崇高和美好就成为了这首诗的。

它勾稽了
这首诗的内在联系。

作者写教师事业的崇高,先总写然后分写再总写,顺着人的情感发展线索进行:铺设大道、架起金桥事业崇高;然后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人的成长浸透老师的心血,一个是创造蕴涵老师的辛劳;老师的事业推动了时代的飞速前进,作者发出赞叹——老师,您好!这一部分的叙述,是从大的角度叙述教师的事业,是表面的、浅层次的,显得离孩子的生活有些距离。

但这一节的叙述很重要。

这里的描写,这里的意象叠加,为下一节的叙述做铺垫。

因为下一节叙述教师事业的美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作者可以切切实实的走进老师,似乎可以看到教师的一言一行,听到教师育人时的气息。

教师的形象从高大全中走出来,越来越可亲、可敬。

我想,第二节应该是学生学习这首诗的重点。

第二部分也是采用先总再分然后总的叙述方式:因为教师用真理和智慧塑造人才、让孩子心灵闪耀春晖和朝霞,给予孩子前行的希望,引出话题——教师事业的美好。

紧接着作者写出两个生动的画面,一是把老师比成春蚕,二是把老师的微笑比成甘露撒向孩子。

两个意象激发了学生相似的联想,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无私的爱,似乎听到了关心自己的话语,看到老师为自己成长,额上不断增加的白发,所以,最后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老师,您好!这使全诗的情感到达高潮。

这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它的句式整齐,长短结合,节奏感强,非常适合朗读。

它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整首诗含义深刻,富有韵味。

比如把老师比成春蚕,笑语比成甘露,用鲜花象征学生。

这首诗最为成功的地方,是它情感节奏。

从叙述教师事业的崇高,到叙述教师事业的美好,层层铺陈,反复咏唱,读者能够感到老师的形象越来越具有人性的美丽,越来越亲切自然。

所以第一节呼喊老师您好的时候,只是心中涌起感情的波涛。

第二节呼喊老师您好的时候,就变成了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

教学这首诗,首先要抓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说出诗的大意。

然后围绕崇高、美好来阅读,在作者创造的一个个意象中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不要拔高。

(从整个单元出发,解读教材,把握文本中心内容,从诗歌这一特殊体裁出发,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