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三单元热点链接语文

合集下载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新人教版_118(含答案)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新人教版_118(含答案)

11* 与朱元思书名校讲坛1.写作背景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在本文中就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2.知识链接骈文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它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式通常是四字句和六字句相互交替。

3.文言考点链接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的现象。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

此外,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所以名词作状语也归到词类活用现象中一起讲。

现代汉语中名词要作状语,后面必须加上助词“地”或者前面加上介词,构成介宾短语。

但在古汉语中,当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如“横柯上蔽”中的“上”)、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表示行为进行的方式等时,名词可活用为状语。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

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缥.碧(piǎo)急tuān(湍) 轩邈.(miǎo)泠.泠(líng)嘤.嘤(yīng) 经lún(纶) 横柯.(kē) yuān(鸢)飞戾.(lì)天2.文学常识填空。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朝代)文学家。

【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从:跟、随(2)一百许.里许:表示约数(3)急湍甚.箭甚:超过(4)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5)鸢飞戾.天戾:至、到达(6)经纶..世务经纶:筹划、治理(7)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4.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最新201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 -含答案

最新201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 -含答案

第8课兰亭集序绝版的暮春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一起出动,最小的是献之,此时九岁。

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

谢安、王羲之、孙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人一时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

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

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在雅集中,丝毫不见他有与人不同之处。

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一个人。

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司马、吏部尚书,东晋孝武帝时甚至位居宰相。

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意提起,也无专文渲染。

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

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值。

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

由于适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

一次寻常的文人聚会能流传下来,恐怕远远超过了所有参与者的料想,他们只是觉得快乐了一天,一身轻松地披戴着芳草野花的香气回家。

一、学习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

3.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二、作者连线书家至圣——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琅邪(山东临沂)人,书法家、文学家、书圣。

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2019年五上语文:第三单元~缩写故事第2课时

2019年五上语文:第三单元~缩写故事第2课时

的篮子下山回家。
⑦蚕吐丝结茧。 一段时间后,蚕吐了丝,丝结成了茧。
一天,姑嫂两人正在田间劳作,小姑被一股 黑旋风卷走了。嫂嫂见状,赶紧扑进黑旋风里,但 怎么样都找不到小姑。黑旋风进了山里,嫂嫂也追 进山里。嫂嫂继续一座山一座山地找,连厚厚的鞋 底都磨破了。没找到小姑,嫂嫂也不回家。
⑧小姑被黑旋风卷走,嫂嫂跟去找。
②海力布只要 了宝石,小白蛇 告诉他不要跟别 人说,不然会变 成石头。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回
来时,听到鸟儿们在议论这里
会山崩地裂,大地会被洪水淹
④一天,海力
没。海力布马上跑回家,向大 布听说会有灾难,
家说明这件事,并让他们赶紧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
转移。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 大家,自己却变成
力布急得掉下眼泪,不得已, 了石头。
于是,他把海力布带到了藏 ②海力布只要 有很多珍宝的屋子,他告诉海力布 想要什么就拿什么,但海力布只要 了宝石,小白蛇 他嘴里的宝石。龙王想了想,然后 告诉他不要跟别
就把宝石送给了海力布。海力布临 人说,不然会变
走前,小白蛇再三叮嘱他不要和任 成石头。 何人说,否则马上就会变成石头。
有了这颗宝石,海力布 每次打回来的猎物都比以前多 得多。这样过了几年。
②老婆婆对儿媳不好,女儿讨厌她的做法。
③桑叶被采光,嫂嫂急得哭。Fra bibliotek老婆婆的女儿趁她不注 意,去山上找嫂嫂。看见嫂嫂 坐在地上哭,她拉着嫂嫂,相 伴着去远处采桑叶。可是翻了 很多山,还是不见桑叶。
④小姑陪伴 嫂嫂找桑叶。
天暗下来,小姑劝嫂嫂回 家。嫂嫂一想到婆婆那张脸,就 十分害怕。她劝小姑,山上有个 山大王,红鼻子、绿眼睛,让小 姑赶快回家。小姑不肯,愿意陪 着嫂嫂。
《包拯巧断案》缩写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梳理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梳理

第三单元梳理9.鱼我所欲也一、助学资料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早岁丧父,幼年受母亲教诲(“孟母三迁”的故事出自《烈女传·母仪篇》)。

长大后受业于子思(即孔伋,孔子之孙),治儒术,通“五经”,尤长于《诗》《书》。

曾游说梁惠王,不成功。

又入齐,见齐宣王,一度充当“客卿”,颇受尊重。

但当时各国国君用兵争强,以权谋为先,对孟子的“王道”主张,都以为“迂阔而远于事情(实际情况)”,不予采纳。

以后孟子返回家乡,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鱼我所欲也》一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重点与难点。

本文内容涉及儒家学派的一些基本思想,修辞、论证方法上均有特色,必须反复诵读才能领会得深刻。

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通过诵读,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

二、字词通关1.一词多义。

得:⎩⎪⎨⎪⎧(1)故不为苟得也(取得)(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与:⎩⎪⎨⎪⎧(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2)蹴尔而与之(给) 2.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同“欤”,语气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3.古今异义。

(1)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一种食物】(2)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4.重点虚词。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副词,没有)(2)贤者能勿丧耳.(副词,罢了)(3)为.宫室之美(介词,为了)(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介词,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三、重点句子1.特殊句式。

(1)判断句例1:鱼,我所欲也。

(“也”表判断。

)例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例:所欲有甚于生者。

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第三单元 知识梳理 (共15张PPT)

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第三单元 知识梳理 (共15张PPT)

3.心理描写,细腻准确:《再塑生命的人》中有很 多细腻的心理描写,其中有精彩的内心独白,反映了作 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如“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 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 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这段内心独 白表现了作者学习的艰辛,真实地再现了其当时急躁、 乖戾的性格弱点。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不求甚解 美不胜收
花团锦簇 截然不同 恍然大悟 油然而生
二、作家作品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 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 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 《朝花夕拾》,杂文集多部。
2.《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美国著名 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因幼时生病 而集盲、聋、哑于一身。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1964年荣获“总统 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 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③考虑到营养均衡,把榨好的蔬菜汁放在面粉中和面,做成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 蔬菜馒头,这种馒头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和 维生素 。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常用 肥皂水 来区分硬水和 软水,可用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人体中的元素包含 常量元素 和 微量元素 ;某人发现患了骨质疏松症,可能 是缺 钙 所致。
第三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一、字词积累
1. 易错字词 桑椹.( shèn ) 菜畦.( qí ) 确凿.( záo ) 鉴.赏( jiàn ) 怪哉.( zāi )
斑蝥.( máo )
皂.荚( zào )
油蛉.( líng

最新(人教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最新(人教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说百草园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是否矛盾?为什么?“似乎”、“确凿”两个词语连用在一起并不矛盾,这里实际上写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深切怀恋。

确凿:指的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野草。

似乎:是因为记忆中的百草园只有童年中留下的美好的印象,且相隔久远,所以并不那么确实。

1、“轻捷的叫天子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中的“窜”有什么含义?既写出了叫天子的机灵轻捷,又写出了儿童内心的羡慕之情。

2、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

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9、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10、课文详写了捕鸟的时间、地点、工具、条件、方法、收获。

11、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

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

12、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2019语文全国卷Ⅲ讲解

2019语文全国卷Ⅲ讲解
1、抓住文章的中心感情基调 2、明晰每道题的问题有哪些? 3、问答题一定要有丰富的论述——字数多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 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 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 “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 知其死所矣。”
一·现代文阅读
较简单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
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B.从群体性、生活性、传统表演艺术的本真、表演艺术的 时空特性来论证 C.举两个固态和数字化保存的例子,来引证应该采取活态 传承与保护的观点——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 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符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 D.从对全文的把握中可以感知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 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 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 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 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 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 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老赵与谢主任之间在路程中的聊天【人】
老赵与谢主任之间的历史恩怨【事】 三条主线同时进行
往梨花屯去的路程【景】
一·现代文阅读
较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