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合集下载

什么叫做论文

什么叫做论文

什么叫做论文论文是指对某个特定课题或问题进行研究、调查和分析后所撰写的一篇学术性文稿。

它通常由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构成。

论文的目的是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独立思考,并阐述作者的观点、研究方法和结果。

一、引言引言是论文的开端,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并说明研究课题的背景和当前的研究现状。

在引言中,作者应该明确陈述研究目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原因,并简要介绍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

二、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用于详细阐述和分析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展示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

在正文中,作者需要逐步展开对问题的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使用合理的实证数据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注意语句通顺、逻辑清晰、段落过渡自然,以保证全文的可读性和流畅性。

三、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总结部分,用于对论文研究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和概括,并回答研究问题。

在结论中,作者应该明确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结论要简明扼要,不出现新的观点或信息,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整个研究的核心内容。

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引用的相关文献的清单,用于证明论点和提供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研究课题的资料。

参考文献应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如APA、MLA或Chicago等,以确保引用规范和学术诚信。

总结:论文是一种系统性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通常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在写论文时,作者需要对研究课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合理的论证和充分的实证数据,作者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学术见解。

同时,正确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列出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的重要部分,以确保学术诚信和规范性。

论文的类别

论文的类别

论文的类别
论文的类别有很多种,根据内容和研究领域的不同可以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论文类别:
1. 研究论文(Research Paper):以原始研究为基础的论文,包括实验数据、数据分析、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2. 综述论文(Review Paper):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估的论文,通过整合和分析已有的文献来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

3. 评论论文(Commentary Paper):对其他研究或论文的评论和讨论,可以提出批评、建议或对结论的不同观点。

4. 实验报告(Experimental Report):描述实验设计、方法、结果和结论的论文,通常用于展示实验或实地研究的结果。

5. 概念论文(Concept Paper):讨论某一概念、理论或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以提供新的观点或解释。

6. 应用论文(Application Paper):将已有理论、方法或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论文,具有实践性质。

7. 论证论文(Argumentative Paper):对某一问题或观点进行论述和辩论,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8. 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对历史事件、时期或人物
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论文,以揭示历史背景和理解现象。

9. 评论性研究(Critical Research):对某一理论、方法、政策或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估的论文,以揭示其局限性和改进的可能性。

以上列举的只是一些常见的论文类别,实际上还有其他许多类别,具体取决于研究领域和目标。

什么是论文——精选推荐

什么是论文——精选推荐

什么是论文
什么是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两种常见的论文
①学位论文。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

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

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②学术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001.81、CB 7713-87号文件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
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②科学性③创造性④理论性。

论文是什么

论文是什么

论文是什么1. 引言论文是指研究者根据特定主题深入探索和分析的学术作品。

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术要求,更是展示作者深入研究、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能力的重要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论文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学术界和实践中的重要性。

2. 定义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正式记录。

它通常包括问题陈述、研究背景、方法和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论文的写作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旨在明确阐述作者的观点、结果和贡献。

3. 特点3.1 独立性论文的独立性是指作者对所研究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的能力。

论文不仅要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还要具备自主设计实验、收集数据以及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独立性是论文与其他学术作品的区别之一。

3.2 学术性论文是学术交流和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应该具备一定的学术性。

学术性体现在论文中必须包含对前人研究工作的综述和引用,以及对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学术性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3.3 创新性论文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即对研究主题有新的见解或提出新的观点。

创新性是考察作者发现和提出新知识的能力,能够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3.4 结构化论文的结构应当严谨清晰,具备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通常论文应包含引言、文献综述、方法、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等部分。

良好的结构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把握论文的内容和思路。

3.5 文字表达规范论文的文字表达应当准确、简洁、明确。

避免冗长的叙述和不必要的修辞,使用术语时要准确表达。

文字表达规范对于传达论文思想和结果非常重要。

4. 论文在学术界中的重要性4.1 学术交流论文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是学术界学者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表论文,研究者可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得到同行学者的评价和建议,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

4.2 知识积累与传承论文的发表对于学科的积累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和引用别人的论文,研究者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研究。

论文有什么用

论文有什么用

论文有什么用
论文有以下几个用处:
1. 知识发现和贡献:论文是学术界和研究领域推进知识前沿和发现的一种方式。

通过撰写论文,研究人员可以深入探讨某个问题,并提出新的观点和发现,从而为学术界和相关领域的进展做出贡献。

2. 知识传播和共享:论文作为一种交流和传播知识的媒介,可以促进研究成果的共享和传播。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发表论文,让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其他人所了解和使用,并使得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能够了解到最新的研究进展。

3. 学术评价和认可:论文是评价学术成就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学术界,研究人员的论文数量、质量以及在顶级期刊上的发表情况等,都是评价其研究能力和学术成就的重要指标。

论文的发表情况也会对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和晋升产生重要影响。

4. 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撰写论文需要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整理和归纳研究成果,并将其清晰地表达出来。

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提高其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5. 学术交流和合作:论文是学术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媒介。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投稿和发表论文的方式,与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探讨问题、互相启发,并可能形成跨领域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论文在学术界和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动知识的发现、传播和交流,以及评价学术成就和促进学术合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论文(6篇)

论文(6篇)

论文(6篇)论文模板篇一化学论文2200字(一):化学分析中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研究论文关键词:化学分析;误差;影响因素0引言化学分析是十分繁琐的,经过多个步骤的分析与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的数据结果。

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分析方法、试验器具、实验坏境与条件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导致分析误差的出现。

1化学分析中的误差主要包括哪些种类1.1过失误差过失误差也被称为粗差,这种化学分析误差的存在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化学实验与分析的过程出现失误导致的。

常见的过失误差包括加错化学试剂、读错刻度或者用错实验仪器,这些都属于不规范操作,因此所产生的实验数据是无效的。

过失误差通常都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受到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化学分析中这种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化学实验操作与分析人员只要在操作时严格按照实验规定流程与操作标准来实施,通过科学严谨的操作就可以避免这一误差的出现。

1.2系统误差化学实验分析中的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与重复性的特点,就是在同等条件下连续多次进行反复实验测定依然会出现误差。

并且这种误差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所出现的正负差值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是由于某一个固定的因素导致了实验系统出现了误差。

化学实验系统误差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方法误差、人为误差以及辅助品误差三种。

其中方法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驗的方法科学性不足,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由于实验是间断性来实施的,或者实验所进行的空间不同以及指示剂选择等造成了误差的出现。

人为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实验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未按照标准流程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的数据与正确数据之间出现的偏差。

辅助品的误差往往集中在容器误差、水和试剂误差两大方面,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天平、各种容器等都是十分常见的,也往往是必须品,如果实验容器的刻度不准确或者天平的砝码不准确等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在实验中试剂和水之间的比例误差,或者受其他原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化学实验分析中的误差由于系统因素所造成的相对较少,并且这些因素是可以进行检定与校正的。

优秀论文(共47篇)

优秀论文(共47篇)

仲 刚 、 王殿武 、 许海军 符太有 、 胡莲美 孙 丽萍 、 于德庆 李 晓涛 、 刘彦军 赵 杨 旭 旭
浅述“ 按雨量站控制面积划分单元” 是提高雅砻江流域锦屏 、 官地 等水电站洪 水预报 精度的一个重要方法 张平仓 、 任洪 玉、 张明波 谢 张 平 、陈广才 、 雷红富 蕾、 郑道贤 朱承山、 郑金 陵、 林镜榆 廖梓瑾 、 吴宏旭 王登瀛 、 刘予伟 朱志龙等 王振龙 、 章启兵 、 李 赵 赵 朱 斌、 王炎如 、 许 瑞 等 峥 晓
4 工程信息在水库洪水 调度 中的应用 2 4 不稳定流河段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探讨 3
4 赣江干流近 四十年来河床演变规律初探 4 4 遂川江流域暴雨山洪灾害及防御对策 5
鸣1 , , 张士晨 t 、 2 、 落全福3葛从兵i 、 2 、 、邹 2
昆1蔡云峰 梁晓红 1 、 、
邓英春
2 中国山洪灾害区域特征及分区防治对策 6 2 论变化环境下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 7 2 湖南衡阳年月降水量长期预测研究 8 2 灰色关联 分析在水质评价应用 中的改进 9 3 磨刀门水道盐水入侵规律浅析及 预测研究 0 3 试论水资源 的基础性与战略性 l 3 长湖非汛期可利用生态 水量分析研究 2 3 采煤沉陷区雨洪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3 3 城市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研究 4 3 淮河 干流蚌埠闸上水量分配研究 5 3 山东省城市饮用水 安全评价及供水措施研究 6 3 设计洪水计算中的若干问题及规范的探讨 7 3 非恒定流计算在设计洪水 中的应用 8 3 地下水补给对河流水质浓度衰减过程的影 响 9
7 水动力模型在松花江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8 丰满流域专业气象预报 在水库调度 中的应用
9 关 于丰满水库供水保证率 的探讨

什么是论文

什么是论文

什么是论文?论文是学术研究中的一种形式,它是对特定主题或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和探讨的一篇书面作品。

通常,论文由学者、研究人员或学生根据其对某个领域的深入研究和理解,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和数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假设或结论,并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研究来支持这些观点。

论文常见于学术界、科研领域和专业领域,作为学术交流和扩展知识的主要形式之一。

一篇高质量的论文需要具备清晰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陈述、详细的理论背景和文献综述、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以及准确的结论和讨论。

许多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和学术机构都鼓励和要求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交论文来分享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

例如,一篇科学论文可以是对某个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作品。

研究者可能会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或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并通过数据收集和实验结果来验证或推翻假设。

在论文中,他们需要详细描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方法和实验设计,展示数据和结果分析,以及提供结论和讨论。

另一方面,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可能会涉及对特定社会问题或现象的研究。

研究者可能会进行文献综述、实地调查、采访、问卷调查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或质性分析。

论文将提供对问题的背景介绍、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详细描述,以及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学科领域的论文,如工程技术、医学、人文学科等。

无论哪个学科领域,论文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学术审稿流程,并遵循相应的学术规范和写作风格。

它们通常被用于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分享知识和成果,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好的,以下是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解释论文的概念:想象你是一位大厨,你想要研究和分享一种新的烹饪方法,比如说如何烹饪一道美味的披萨。

你开始收集相关的烹饪技巧、食材和配方,并进行实验和尝试。

论文就像你最后呈现给别人的成果报告。

你会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从研究背景开始介绍为什么选择研究披萨,然后解释你使用的烹饪技巧和配方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竹笛的循环换气技巧李佩航(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南京210046)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器乐艺术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外来音乐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民族器乐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竹笛在演奏风格,曲目,技巧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循环换气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养育而生的,文章通过循环换气这一技巧的历史回顾与完善推广过程的总结,阐明了这一技巧对当代中国竹笛演奏艺术完善的作用,并通过这一技巧原理的详细分析,总结了较为科学的训练方法,以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循环换气技巧,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并希望引起广大竹笛爱好者对这一技巧的重视。

关键词:循环换气双吐循环换气分类作用注意点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art has been absorbing and profits from the external music essence fully in the foundation, weeds through the old to bring forth the new to achieve a new stage, takes in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big family's one, the Chinese bamboo flute in the performance style, the program, the skillful aspect has had the earth-shaking change, the circulation ventilating system is raises under such background lives, the article takes a breath this skill history through the circulation to review and to consummate the promoted process the summary, had expounded this skill to the Contemporary China bamboo flute performance art perfect function, and through this skillful principle's multianalysis, summarized the science training method.Key word:Circulation air change Method classification intention attention目录摘要和关键词 (1)1什么是循环换气 (3)1.1循环换气的定义 (3)1.2竹笛演奏中的循环换气 (3)2循环换气的种类 (4)2.1 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 (4)2.1.1……2.1.2……2.2 双吐循环换气 (5)3 循环换气在竹笛演奏中的作用 (6)3.1有助于保持气息的连贯性 (6)3.2有助于乐曲情感表达 (6)3.3有助于刻画乐曲中的形象 (7)4 循环换气运用中的注意点 (7)4.1认真练习循环换气技巧中的每一个环节 (8)4.2 根据乐曲灵活使用循环换气技巧 (8)4.3 练习要持之以恒 (8)结语 (9)谢词 (10)参考文献与附录 (11)前言循环换气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所特有的一种的气息技巧,具有很高难度。

在吹奏过程中,运用口腔中包含的气在口腔、舌、唇的合力作用使乐器继续发音的同时,通过鼻吸气,然后不留痕迹地续吹。

这种十分隐蔽的吸气、吹气动作,可以连续进行,任意延长演奏时间,从而会使听众觉得一口气吹很长时间的深刻印象。

竹笛演奏运用这一技巧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

1954年春赵松庭先生创作《早晨》时首次使用了这一技巧。

1957年在“全国音乐周”上,赵松庭因演奏此曲而受到观众与同行们的高度赞赏,观看了演出的刘管乐先生说:“特别突出的一点,是他把唢呐的换气法也用到笛子上来。

有的人看到演奏很惊奇,觉得这样一个瘦人,怎么会有那么长的气呢?一般的人就更莫名其妙了……”此后,随着乐曲创作的不断推进,演奏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循环换气这一技巧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被普遍推广使用。

至今,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竹笛教学、演奏中的必修科目和常用技巧之一。

1 什么是循环换气常规换气是以鼻、口同时呼吸,而循环换气就是鼻吸口呼同步进行。

1.1循环换气的定义循环换气是吹管乐器上的一项高难度技巧。

它是指演奏者在吹奏的过程中,用鼻子迅速地吸气,而在鼻子吸气的同时,将口腔中保留的余气挤出,以达到演奏者吹出的气流在吸气时不中断的目的。

因为这一技巧在演奏时可以使音不中断,并无限延长其时值,所以也有人称其为“特长音”在长笛、唢呐、双簧管、大管、萨克斯管等乐器上,均可以使用这一技巧。

这里不是让你加几句对于循环换气的评论吗?1.2竹笛演奏中的循环换气赵松庭先生在《笛艺春秋》中作了这样的阐述:“做成吹笛子的口形,通过口腔肌肉的收缩使气从口腔内挤出来。

注意口风要极细,逐渐地学会在一面向外挤气的同时鼻内吸入空气。

接着向外吐气,使气流不断。

”他在《笛子十讲》中对循环换气的原理作了较为概括的总结,也运用“挤气”这一说法。

胡结续先生在《竹笛实用教程》中说道:“吸气的同时,下颚蓄气的呼出最为关键”,并抓住了一些动作的要领,如“舌头(舌根)往后收”,喉腔扩张“并尽量增大”,“下颚(颌--笔者)往上收缩”将气“压出”。

陆金山先生在《笛子自修教程》中以“特长音”命名,并强调利用口腔的压力将气“挤”入吹孔(而不是吹)的动作。

俞逊发、胡锡敏先生在《中国竹笛》中这样表述循环换原理:“它是通过口腔存气,依靠咽壁压气的一瞬间,同时鼻子偷偷吸一口气。

”并且把循环换气过程归纳为三步,分别是:提高气息位置、放大口腔并有意识地将气含在口中、依靠咽壁压气和口腔上下压缩的同时迅速吸一口气。

上述4种说法虽不能面面俱到,却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循环换气技巧主要包括4个环节:1.含气。

主要依靠舌根收缩,喉咽腔打开使口腔、咽喉容积增大,含气量增多。

2.挤音。

将口腔、咽腔里含的气通过舌根向前上方的推力以及下颌的上拉力使口腔容积减小,气压增大,口腔、咽腔里含的气就被挤出(这一环节是尤其重要,舌根前推与下颌上提的力是发音的关键)。

解剖学的常识告诉我们,颌舌肌、茎突肌的收缩使舌根向上方运动,颌舌肌收缩,使舌根向口腔前部运动。

这两组运动使口腔的容积积极迅速减小,从而口腔内气体压强增大,形成挤气的原动力。

当挤出的气经过有控制的风门时,倘若气的角度,风门、口劲协调得当,便可以获得类似于吹气的效果,使竹笛发音。

3.吸气。

由于挤气与吸气的动作属于不同的肌肉群运动,这种互相独立的运动功能使我们完全可以在挤音的时候,让吸气肌肉群同时“开展工作”。

解剖学告诉我们:吸气肌肉群包括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后斜角肌、胸小肌、前锯肌、上后锯肌、胸大肌及提肋肌等几部分。

它们协调运动的作用是使肋骨分别提高或转动,以扩大胸腔的容积,肺叶得以扩张,肺部气压减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体外空气顺利地通过鼻吸入。

4.续吹。

当相对软短暂的吸气动作结束后,下一个连续的动作便是打开会厌与软颚。

续吹的关键是减少挤音、吹音衔接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痕迹。

即尽可能地减少挤气与吹气时口风的角度、速度、口劲以及口形的变化。

续吹之后,便进入了下一次换气的准备。

准备、闭咽与挤音、吸气、续吹4个动作的连续进行,循环换气便得以不断延续。

2、循环换气的种类循环换气的种类主要可分为两种: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双吐循环换气。

2.1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2.1.1 什么是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此种循环换气是所有循环换气的基础和前提,不掌握这种换气法,双吐循环换气就无法学会。

循环换气法比较难学,在初练时,除刻苦学练之外,还要细心寻找规律和突破点,循环换气究竟难在何处?表面上看好像是换气二字,其实是难在换气时“循环”上。

而使气息循环不断的突破点又是在“呼”与“吸”上。

呼、吸二项对比,主要又难在呼气同时的吸上。

也可以反过来讲,它难在吸气同时的呼上。

再进一步分析,与吸气的同时的呼气,气又是从何而来?是来自胸、腹还是口腔?当然是口腔(下颌部),所以在吸气时的同时,下颚蓄气的呼出是循环换气法的最关健之处。

长音循环换气在练习时,首先将舌头(舌根)往内(后)收缩,使喉腔形成发“欧”音时的形态。

当你发出这个音后,下颚必然会向外(下)扩张,喉腔也随之扩大,口腔内的空间圆而大。

在呼吸的运用上,和“鼓腮换气法”差不多,每当你即将吹完一口气时(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就将舌头(舌根)往后收,把气存入喉腔(下颚)处,要尽量增大气在喉腔的储存量,然后用鼻迅速吸气(吸气时小腹往里收,把气往上提)。

记住,在与鼻吸气的同时,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去),使储存的气根据乐曲的需要用颚收缩的不同压力将气压出,吹响笛子,保持笛音的不断。

当第二口气吸进之后,应迅速接上去,这样反复循环就可使笛音不断。

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练其它的音,或换梆笛、中音笛进行练习。

2.2.2 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练习步骤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的练习可分以下三步: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

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

方法是: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颚部。

2、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把储存的气排压呼出,此时最重要之点就是保持住吹笛时的口形,风门不能变化,不能抖动。

否则,笛子就无法吹响。

音吹得越长、越响越好。

第二步: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加用鼻子吸气。

这里要注意:1、吸气要快,先一口气一口气的分解练习,不要急于去连续进行。

2、一定要在呼(吹)气的同时用鼻吸气(即口呼鼻吸同时进行),这一步比较困难,但只要第一步打好了基础,也是容易掌握的。

第三步循环不断地连续练习,练习这一步时的关键在于从鼻子吸进气之后又要转送到肺部,然后呼出去。

这时,鼻子和嘴需要一个连接转换过程。

变在这个转换之中,往往易有一个断续的痕迹,这是初学者普遍遇到的难题。

要解决这个难题,在日常练习时一定要注意:1、全身不要过于紧张,特别是口腔、鼻腔要有意识地放松弛一些。

2、加强小腹(丹田)的控制,以减轻口腔的控制力和紧张感。

3、初练时,每到口吹鼻吸两动作转换这际,可将气息缩小,使音弱下来,慢慢地去完成转换过程。

4、在两动作(吸与呼)转换过程中,头部和上体尽量不要幌动,应保持平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