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其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答: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搞清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解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问题而形成的智慧结晶。
学习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名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背景和条件(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历史条件第一,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与引进,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其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答: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及其意义专业:土木工程4班姓名:黄亦书学号:1215104019选段中胡适,李大钊,陈独秀与辜鸿铭对关于学习哪个国家的改革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可见当时新旧思想的斗争在知识分子乃至于全民当中是多么严酷。
此时陈独秀,李大钊提出了列宁在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为俄国广大人民取得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这是庶民的胜利,代表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广大劳动人民的胜利。
而中国正是一个以工人,农民无产阶级者为主的国家,也正是这种情况,马克思主义才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更能指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这种理论思想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因此我们坚定的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革命的指导思想。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的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顺利解决革命的一切问题,毕竟中国的国情和俄国的不完全一致,马克思主义还必须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但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并未就此问题形成深刻的、完整的认识,这也使中国共产党遭遇了一段时间的困顿,1931年,党内出现“左”倾路线,盲目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生帮硬套,完全模仿苏联革命的进程,不顾实际情况,致使中国革命严重受挫,几乎陷入绝境,也正是认识到这种错误,使党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性和严重性。
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后,开始总结革命经验,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第六届六中全会上做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此后,在不断的实践和论证中,形成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理论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它联系中国革命实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铲除了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并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创立了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何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言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理论。
主要是关于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理论。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的形态。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主要是三大改造理论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问题。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又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6年六届六中首次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
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上升为理论作为文化传播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第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所凝结的丰硕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在内容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
第三,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民族特色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P7-8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旗帜指引前进方向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科学含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4.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P12
6.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理论……
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于各个组织部
分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历史进程(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2、重要意义(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一个好的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成功,重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先进性,关键是马克思主义通过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等优秀知识分子为传播与发扬,以中国特色、国情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三、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 浪潮兴起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时代 背景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三、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思 想 来 源
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年在中共七大上 标志着党在理论上的高度成熟, 标志着党在理论上的高度成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 合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合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它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 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 停地变动中, 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 剧烈和深刻, 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 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 程度。因此, 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 必然随着时代、 必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 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 可能一成不变。 可能一成不变。”
戊戌变法失败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需 要
辛亥革命失败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主要代表作: 主要代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意义
【摘要】自五四爱国运动运动爆发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成果,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
通过时空复合坐标与方法论意义上去充分理解以及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深究其历史进程中的特定的社会背景、历史依据以及理论成果。
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成果及其历史意义,有利于我们在崭新的中国社会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有利于我们更加顺利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
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
作为以改造现实为己任的一种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对世界历史的深刻影响,以及对世界格局的积极改变,有目共睹,举世公认。
马克思作为一种理论思想,必须要与实际相结合,即其要随时向特定的历史条件而转移,方能发挥其威力。
所以,当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加以灵活掌握与运用。
简言之,即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初期及其与各种思想的碰撞。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作为接受体,当时的中国显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
中国是一个拥有漫长封建历史的国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甚至渗透到了民族的心理文化结构的深处,加上中国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都是从旧知识分子阵营中转变而来的,他们尽管都很激进,但他们有总不能褪去封建道德的印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
同时“资产阶级民主思潮并未在中国生根,在中国有深厚基础的是封建统治传统和小生产者的狭隘意识。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另外一个困难却又是民族虚无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困难,一方面是因为是中国现有历史存在的限制,另一方面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性认识的不足所导致的。
2、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这一问题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随着革命斗争实践的深入开展,面对中国革命大起大落的复杂形势,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独特的理论勇气和惊人的求索能力。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由于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使“左”的教条主义重新笼罩了中国大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因此而中断,历史的重任落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肩上。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破除思想僵化,冲破个人崇拜的束缚,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此基础上,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
断前进。
4、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
此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继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格,从事关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高度,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总结,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中国共产党巩固立党根本,坚实执政基础,扩大力量源泉的必由之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又一新的具体理论成果。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历史阶段都与当
时的中国国情相结合,引导中国人民走出困境,并取得发展壮大。
引导
着中华民族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自近代中国后,众多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政治主
张和思想主义,却无一成功。
只有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探索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发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正确道路,并引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走向胜利。
总的来说马
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和付出代价后做出的正确抉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共同理论基础,是引领我们立党兴国的“老祖宗”。
马克思主义让
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以我们坚信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团结一致,为实现共产主义不断奋斗。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他们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实践,大胆突破和扬弃了其中的某些具体论断而形成的新的历史性飞跃,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党章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诠释、历史条件、基本经验作者--苗运周魏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