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
考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考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石。
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为我国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主要理论成果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在20世纪初,随着列宁主义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传播。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然而,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受到了一些限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之一。
实事求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2.中国化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内容,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理论指引,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需要进行适应和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基础,为保持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其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答: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其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答: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为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将其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而且对于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要理论成果进行归纳和讨论。
一、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
这些成果通过实践检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首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在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农村人口占据绝大多数,革命力量主要来自农民。
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功地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一理论成果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方向。
其次,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而进行的伟大斗争提供的理论指导。
该理论主张通过人民大众领导的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中国社会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阶级矛盾和革命对象,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最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强调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改造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仍然面临着广大农村、城市的落后和贫困。
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战略,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各自的深刻内涵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各自的深刻内涵和主要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其基础性部分.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创造性的独特贡献,搭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根本性、奠基性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所谓开创性,就是说这一重要思想面向新世纪,着眼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何毅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成果及主题演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现代化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根本而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正确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和新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主题是如何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摆脱落后,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
但这一主题在中国近现代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即总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形成三大成果,创立了三个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三个理论体系的主题有两个: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进而推进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同一的: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改革和发展,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一国两制”下统一中国。
一、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主题和毛泽东思想直到l9世纪前期,中国仍陷于封建主义的沼泽地而难于走出,仍然以天朝大国、中央之邦自居。
鸦片战争的结局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惊醒,看到了中国上层统治集团的无能和国家的落后,认识到必须“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两次鸦片战争的结局把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
外国列强的侵略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面临亡国之险。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失败证明,中国农民阶级是打破腐朽的皇朝统治和反抗列强侵略的主力军,但它跳不出封建主义旧框架,不可能建立起新的现代社会。
地主阶级中顽固派占绝大多数,是阻碍中国进步的主要力量;其改良派所尝试的自强新政和清末立宪既不能救己,也不能救国。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百日维新,试图救国,但在被封建顽固派镇压之后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中国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中国革命的第一个伟大成果,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奠定了一块重要基石。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其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理论意义: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深化。
实践意义:第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使社会更加的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3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要把握的基本原则?第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总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才能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有哪些?答: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其基本内涵包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主要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邓小平指出: 没有毛主席, 邓小平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 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 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 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 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 取革命胜实际相结 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化 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 论武器。 论武器。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思想渊源。 的思想渊源。 (3)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 发展。 发展。
首先,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首先,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客观基础。 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客观基础。 其次, 其次,中国社会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中国 工人运动的发展, 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 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第三, 第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 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融合, 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融合,是毛泽东思想产 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第四, 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伟大 实践, 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 础。
毛泽东曾经说: 毛泽东曾经说: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 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 进步的, 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 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 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 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 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 的一派人物。 的一派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其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答: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①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首先,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近代中国社会的状况;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富裕、民族的复兴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失败;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其次,中国社会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思想的指导。
再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毛泽东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来源。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当中,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对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并形成科学体系的最直接的源泉。
③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
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个人因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
第一,五四时期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
第二,毛泽东个人的性格与境界、修养等。
毛泽东谈毛泽东的性格:不怕邪、自信人生二百年、性不好束缚、可惜太富感情、不愿与恶人共事、不食言、满怀信心、百折不挠。
毛泽东的思想境界:献身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精神;扭转乾坤的壮志;能纳五湖四海的胸怀;坚忍不拔的意志;高瞻远瞩的眼界等。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①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时间:从中国共产党建立至国民革命失败。
主要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理论成果: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等问题;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和前途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前期至中期。
主要著作:《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
理论成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初步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③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时期。
主要著作:《< 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
理论成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④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时间: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
主要著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
理论成果:关于同美蒋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策略方针问题;十大军事原则;新中国的建国理论和原则;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原则;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理论、方针和政策(主要有:明确提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初步总结和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思想;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等等。
其中,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不是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特点:一是科学性,二是独创性,三是完整性。
2、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由6个方面组成。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的政策;关于中国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关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先导性。
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这方面的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创造性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第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二十八年,主要是在战争中进行的。
因此,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毛泽东系统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这一领域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系统地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思想。
第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政策和策略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非常广泛,主要围绕着两大方面展开: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统一战线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第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毛泽东思想对这方面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知识分子应当与工农相结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不怕牺牲。
第六,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中党的建设是重要内容。
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
在这方面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从思想上建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创造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一是实事求是。
就是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二是群众路线。
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三是独立自主。
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