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经济学]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
电大最新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有公式)

电大最新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有公式)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一(第1-3章)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 )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D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
国开(电大)形成性考核《统计学原理》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形成性考核《统计学原理》参考答案国开(电大)形成性考核《统计学原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A. 平均数2. B. 中位数3. C. 众数4. D. 标准差5. A. 变量6. B. 变量值7. C. 数据8. D. 样本9. A. 定量数据10. B. 定性数据11. C. 离散数据12. D. 连续数据13. A. 频数14. B. 频率15. C. 累积频率16. D. 百分比17. A. 茎叶图18. B. 条形图19. C. 直方图20. D. 饼图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平均数 __均值__2. 中位数 __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__3. 众数 __出现次数最多的数__4. 标准差 __方差的平方根__5. 变量 __可以取不同值的量__6. 变量值 __变量的具体取值__7. 数据 __描述观察结果的数值__8. 样本 __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__9. 定量数据 __可以量化的数据__10. 定性数据 __不能量化的数据__11. 离散数据 __取值有限制的数据__12. 连续数据 __取值无限制的数据__13. 频数 __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__14. 频率 __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例__15. 累积频率 __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累积比例__16. 百分比 __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百分比__17. 茎叶图 __一种用于展示数据分布的图表__18. 条形图 __一种用于展示分类数据的图表__19. 直方图 __一种用于展示定量数据分布的图表__20. 饼图 __一种用于展示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的图表__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正确2. 错误3. 正确4. 错误5. 正确6. 错误7. 正确8. 错误9. 正确10. 错误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场景。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形考作业一答案:(第一~第三章)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二)<第四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 ×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 ×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 )b5E2RGbCAP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 √)二、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 )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 D)。
国开(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国开(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在某个或某些属性上的属性表现相同的诸多实体构成的集合称为(同类实体)。
2.不能自然地直接使用数字表示的属性称为(质量属性)。
3.下列选项中,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边界不清晰的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一批产品)。
4.(调查方法)是选择个体和采集个体属性值的途径。
5.从某生产线上每隔25min抽取5min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样方式属于(等距抽样)。
6.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作用不同)。
7.按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称为(随机抽样)。
8.统计学将由许多个小实体构成的同类实体看作集合,称为(总体)。
9.根据总体的形态,可将其分为(时间总体和空间总体)。
10.统计工作过程由(统计设计和统计实施)两个步骤构成。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按照信息科学和数据库理论,信息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实体和属性)。
2.属性的基本类别包括(数量属性、质量属性、水平属性和特征属性)。
3.下列选项中,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边界不清晰的是(一艘石油巨轮的石油)。
4.现场调查方法的方式有(访问、观察、实验和测量)。
5.按照调查的范围,可将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概率调查和非概率调查)。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文字是一种数据。
(√)2.特性可以独立存在,不依赖于观察者的主观视角。
(×)(应改为“特征可以独立存在,不依赖于观察者的主观视角。
”)3.实体的构成要素只能通过普通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不能包括其他形式的信息。
(×)4.组件是实体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不受观察者主观视角的影响。
如果缺少组件,实体就不完整。
(√)5.数量属性和质量属性是属性的基本分类,也是最重要的分类之一。
(√)6.统计学中,将许多小实体构成的同类实体看作集合,称之为总体;将构成总体的许多小实体看成集合的元素。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功课一(第1-3章)一、判别题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讨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目方面。
(× )2、统计查询拜访过程中采用的年夜量察看法,是指必需对研讨对象的一切单元停止查询拜访。
( × )3、周全查询拜访包罗普查和统计报表。
( √ )4、统计分组的关头是肯定组限和组距(×)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元。
(× )6、我国的生齿普查每十年停止一次,因而它是一种连续性查询拜访办法。
(×)7、对全同各年夜型钢铁消费基地的消费状况停止查询拜访,以控制全国钢铁消费的根本状况。
这种查询拜访属于非周全查询拜访。
(√)8、对某市工程手艺人员停止普查,该市工程手艺人员的工资收入程度是数目标记。
√9、对我国首要粮食作物产区停止查询拜访,以控制全国首要粮食作物发展的根本状况,这种查询拜访是重点查询拜访。
√10、我国生齿普查的总体单元和查询拜访单元都是每一小我,而填报单元是户。
(√ )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域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讨这些企业的产物消费状况,总体单元是(C )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物;D、全数工业产物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消费运营成果年报呈报时候规则在2004年1月31日,则查询拜访刻日为(B )。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在全国生齿普查中(B )。
A、男性是质量标记B、人的春秋是变量C、生齿的均匀寿命是数目标记D、全国生齿是统计指标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主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D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5、下列查询拜访中,查询拜访单元与填报单元分歧的是( D )A、企业设备查询拜访B、生齿普查C、乡村耕地查询拜访D、工业企业近况查询拜访6、抽样查询拜访与重点查询拜访的首要区别是( D )。
电大最新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有公式)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 二、单项选择题1、A2、C3、D4、B5、C6、D7、B8、B9、D 10、C 11、D 12、D 三、多项选择题1、BE2、ADE3、ABC4、DE5、ADE6、ADE7、ABCDE8、BDE 四、简答题1、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如:各种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
比例相对指标是指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如:轻重工业比例。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用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如:甲地职工平均收入是乙地职工平均收入的1.3倍。
2、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请写出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
答:变异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
3、请分别写出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总体总量各组(或部分)总量,如:某门课程及格率为98%。
动态相对指标=现象基期水平现象报告期水平,如:今年产量为去年的95%。
强度相对指标=同的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0元/人。
4、请分别写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分别说明其应用条件。
答:简单算术平均数:nx x ∑=简单算术平均数适合于总体单位数比较少,资料没有进行分组,而且标志值只出现一次的情况;加权算术平均数: ∑∑=f xf x ;加权算术平均数适合于总体单位数比较多,而且标志值不只一次出现,资料分组的情况;加权调和平均数:x m m x ∑=;加权调和平均数适合缺少总体单位数的情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统计学原理形考作业一:(第一~三章)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单项选择题1、C2、B3、B4、D5、D6、D7、A8、C9、B三、多项选择题1、AD2、BCE3、ACE4、BCE5、BCE6、ACD四、简答题1、标志是总体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和特征,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如“性别”,“籍贯”;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相应的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如“男”“杭州”;数量标志表现,如“20岁”,“2000元”。
2、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用来代表总体的那部分单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样本中的单位来自总体;(2)样本是非唯一的;(3)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4)样本具有客观性。
3、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
全面统计报表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项目更多。
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时,就可通过普查来解决。
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常组织,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要靠全面统计报表。
4、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调查对象是由调查目的决定的,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不同二者可以互相变换。
填报单位是负责上报调查资料的单位,填报单位与调查单位有时候一致,有时候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