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
《桂花雨》课文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摇浇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
《桂花雨》PPT教学课文课件

懂兰 箩婆 糕饼 浸缠 茶捡
笔顺:
ɡāo
“羔”中的竖 不出头。
部首:米 结构:左右 组词:蛋糕 年糕 形近字:羔 字义:用米粉或面粉等掺和其
他材料做成的食品。
懂兰 箩婆 糕饼 浸缠 茶捡
笔顺:
后鼻音
bǐnɡ 部首:饣 结构:左右
组词:饼干 豆饼
形近字:拼
“并”中间两横 字义:泛指烤熟或蒸熟的面
3 桂花雨
懂兰箩婆糕 饼浸缠茶捡
懂兰 箩婆 糕饼 浸缠 茶捡
后鼻音
dǒnɡ 部首:忄 结构:左右
组词:懂事 弄懂 形近字:董 “重”第二笔长横 字义:了解,明白。
起笔在横中线上方。
笔顺:
懂兰 箩婆 糕饼 浸缠 茶捡
边音
lán 部首:丷 结构:上下
组词:玉兰 兰草 形近字:主 三横间距相等,中 字义:植物名,兰花、兰草。
上短下长。
食,形状扁而圆。
懂兰 箩婆பைடு நூலகம்糕饼 浸缠 茶捡
笔顺:
jìn 部首:氵 结构:左右
组词:浸泡 浸染
形近字:侵
字义:①泡在液体里。②逐渐。
左窄右宽。
③液体渗入或渗出。
懂兰 箩婆 糕饼 浸缠 茶捡
笔顺:
翘舌音
chán 部首:纟 结构:左右
组词:纠缠 缠绕
形近字:厘
左窄右宽。“ ” 字义:①绕,围绕。
中线上方。
横最短,末横最长。
笔顺:
懂兰 箩婆 糕饼 浸缠 茶捡
笔顺:
边音
luó
“罒”里边两 竖略向里靠。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箩筐 稻箩 形近字:罗 字义:用竹子或柳条等编的底
方上圆的器具。
《桂花雨》ppt课件

自由阅读7~8自然段,提出你的疑问。
➢ 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 家乡的桂花?”
➢ 杭州的桂花很美很香,作者为什么忘不了 家乡的桂花和家乡的桂花雨?
看拼音写汉字。
小时候我不 dǒnɡ(懂)得欣赏梅花和木 lán (兰)花,但偏偏喜欢桂花。我 chán(缠)着母 亲摇桂花,把摇落的桂花送一 luó(箩)给邻居家 的老爷爷,送一 luó(箩)给 pó(婆)pó(婆)。 他们把桂花晒好,收在铁盒子里,加上 chá(茶) 叶可以泡茶,过年时做成 ɡāo bǐnɡ( 糕饼)。
请你用“虽然……但是……”这一组关联词,改写 下面的段落。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 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 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中寻找,才能看到那 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同音字组词。 ( 捡 )拾
【jiǎn】 眼( 睑 )
挑( 拣 ) ( 检 )查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① 这两句话通过对“我”的_动__作__描写,表现了“我”
_摇__桂__花__树__时__快__乐__的心情。 ② 我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_示__例__:__桂__花__纷__纷__飘__落__,__
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它的香 是无处不在的,沁入了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的家里, 沁入了每个人的肺腑,香甜了人们的生活。作者以 “浸”写“香”,化无形为有形,把融于桂花香气之 中的幸福感描绘得生动、传神。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与第4自然段第一句相照应。两个“浸”字说明 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 弥漫。它的香,已不受四季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 香甜了人们的生活;它的香,亦不受空间约束,既香 甜了自家,也香甜了故乡的左邻右舍。
2023最新-《桂花雨》教学教案【优秀9篇】

《桂花雨》教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9篇《《桂花雨》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桂花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学会“箩、杭”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读提示明要求★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
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板书课题:桂花雨)★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知大意★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语句悟情感★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
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课文《桂花雨》是一篇充满浓郁乡愁的散文,作者是台湾作家琦君。
文章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桂花”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文章详细内容分析如下:从开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桂花的深厚感情。
她回忆起小时候对桂花的痴迷,以及家中四株桂花的茂盛。
这不仅为后文“摇桂花”的情节做了铺垫,也展现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深深怀念。
接着,文章通过“桂花雨”这一独特的景象,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纯真。
桂花雨不仅带来了美丽的景色,更象征着作者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在描述“摇桂花”的过程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场景。
从制作桂花糕到泡桂花茶,每一道工序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热爱,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场景之中。
此外,文章中还穿插了许多富有乡土气息的风俗民情,如“桂花雨”的盛况、乡亲们争先恐后地摇桂花的情景等。
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在表达思乡情怀方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香气迷人眼”、“桂花飘香十里”等,使情感更加生动、具体。
同时,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的不同,作者更加突出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最后,文章以母亲的话结尾,再次强调了桂花在家乡人心中的地位。
这句话不仅总结了全文,也使思乡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桂花雨》这篇文章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摇桂花”和“桂花雨”,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无尽的思念。
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和对乡土风情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思乡情怀以及对生活之美的追求。
《桂花雨》教案优秀10篇

《桂花雨》教案优秀10篇《桂花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或者回忆自己的儿时趣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
教学过程:一、联系上文,激发情感学习了上课《梅花魂》,透过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唐诗宋词的喜爱,尤其是对一幅墨梅图的分外爱惜,以及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深深激起了我们的爱国之情。
下面,老师带来了王维的'一首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里面也提到了梅花,它表现的又是怎样一种感情呢?(出示诗歌)学生自由吟诵诗歌,交流体会小结:诗人漂泊他乡,通过心系家乡窗前的梅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而在不少文章中,通过对某样事物的描写同样能传达人物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桂花雨》,聪明的同学们一定猜出了课文主要写的是—— 桂花,那它又表达了什么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学生带着阅读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并划出有关词句。
反馈交流:⒈“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⒈“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⒈“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从这些句子,体会到课文表现了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赏析
《桂花雨》课文原文: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桂花一开,我就吵着要摇桂花树。
母亲总是笑着答应我。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一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像下了一场金色的雨。
我仰头看着,笑着,心里充满了快乐。
桂花落下来,我们把它们收集起来,做桂花糕,泡桂花茶。
那香甜的味道,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每当我在外地闻到桂花香,就会想起故乡的桂花雨,想起母亲的笑容和那香甜的桂花糕。
”
赏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童年时期在故乡中秋节前后摇桂花、赏桂花、品尝桂花美食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记忆和怀念之情。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桂花飘落的场景,仿佛是一场金色的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儿童时期的天真烂漫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课文中的母亲形象也十分鲜明。
她总是笑着答应孩子的请求,与孩子一起享受摇桂花的乐趣,制作美味的桂花糕和茶,这种母爱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最后,课文以在外闻到桂花香引发的思乡之情收尾,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
总的来说,《桂花雨》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了童年的纯真、故乡的美好和亲情的温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部编版小学语文《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桂花雨》课文原文及赏析《桂花雨》课文原文: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不与繁花斗艳。
可是桂花的香气,真是迷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我就盼望着那深绿色的桂花开得茂盛时,就有桂花糕吃了。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赏析:《桂花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童年时期对桂花的喜爱和记忆。
首先,文章通过对桂花树形态和香气的描述,展现了桂花的独特魅力。
虽然桂花树不像梅花那样有姿态,但是它的香气却十分迷人,让人陶醉。
这种对比手法既突出了桂花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桂花深深的喜爱之情。
其次,文章通过描绘摇桂花的过程和后续的制作活动,展示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生活的热爱。
摇桂花不仅是一种收获的方式,更是一种乐趣和期待。
而桂花的加工制作,如泡茶、做糕饼等,更是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精细和讲究,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温馨。
最后,文章以全村沉浸在桂花香中的场景结尾,寓意深远。
桂花的香气不仅是物质的享受,更是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纽带,连接起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感情。
总的来说,《桂花雨》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回忆,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纯真和美好,也让我们思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编号:第七课
本周习惯:深入课文体会感情
课题:桂花雨课型:略读课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智慧泉组审核人:五年级组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事例及景物,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时间预设】
预习导学5’自主学习8’合作探究大胆展示 22’拓展延伸5’
【课前预习提示】
1、我会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流程教与学
【自主学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带着要求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合作探究大胆展示】
问题一: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问题二: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②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课前几分钟认真记一记,是你成功的保障
可以用红笔把不会的问题画出来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哦!
③“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在哪里?找出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评议为什么要这样读。
三、感情升华:
1、回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①表达了作者思恋家乡的感情。
②这种情感正是从“我”对有关桂花的童年小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里表达出来的。
四、达标检测:
1、我能给课文中的形近字组词
茁()捧()吩()栋()
拙()棒()纷()拣()
4、我能快速地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家乡()观赏()认真
()
担忧()赶忙()时期
()
5、我能将课文中的句子写完整
桂花树的样子,不
像不开花
时,;开花
时,
2、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抓住重点语句感悟。
◆点评小锦囊
1、认真倾听。
不重复评价。
2、评形象,评内容,评衔接。
3、及时补充、质疑,含金量高。
温馨提示:展示时别忘了做到声音洪亮、站姿挺拔、自信大方、声情并茂,并适当
夸张比喻拟人
⑴.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⑵.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
⑶.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