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 公开课(完美版)

合集下载

《桂花雨》公开课教案

《桂花雨》公开课教案

《桂花雨》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分享的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课文所描述的美好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懂得分享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

(2)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课文所描述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桂花雨》的PPT或视频。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桂花雨的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桂花雨的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补充。

(2)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体验美好情感(1)学生分享他们对桂花雨的美好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课文所描述的美好情感。

五、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桂花雨”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3)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地方的桂花雨景象,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2. 视频播放:播放有关桂花雨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桂花雨的习俗和意义。

3. 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家乡的桂花雨故事或传统。

集体游戏:《桂花雨》公开课

集体游戏:《桂花雨》公开课

小班健康活动:寻爱桂花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式采摘桂花,遇到问题学会思考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2.知道收集桂花,提高动手能力。

3.通过摇桂花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了解认识桂花树
材料准备
彩虹伞、篮子、帽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幼一起走近桂花树,引导幼儿发现地上的桂花树。

二、探索采摘桂花的方法,并尝试用自己想到的办法体验。

1.引导幼儿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

提问:怎样采摘桂花?
2.一起摇桂花,感受桂花雨场景。

三、收集摇落的桂花,结束活动。

活动建议
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其他的采摘方法。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能结合已有经验,积极参与话题,在采摘桂花时会想到借用工具,摇桂花时知道用彩虹伞去接,在桂花雨中感受秋天的不同,深刻了解认识桂花,了解它的样子,它的味道。

《桂花雨》公开课教案

《桂花雨》公开课教案

《桂花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桂花雨的景象,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景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学会珍惜家乡的美好事物,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桂花雨的景象,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景物。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桂花雨》全文。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桂花雨》的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猜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用法。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朗读感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桂花雨的景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感悟,互相交流。

5. 情景描绘:(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桂花雨的景象。

(2)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描绘能力。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桂花雨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景象或习俗,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自己的生字。

阅读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桂花香、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字里行间浓浓的乡情,进而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前谈话】初次见面,聊点什么呢?相互了解一下,如何?你们先问吧,你们问五个问题。

接下去我问了,能说说你记忆中的美好的、难忘的回忆吗?先与同桌说,再推荐三位同学来说,开始吧。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出课题,简介作家1、同学们,我们都说了童年的故事,美好,快乐,又幸福。

一个人长大以后,回忆自己的童年,更是回味无穷。

许多作家也用自己的笔端回味了那段美好的时光,台湾著名的女作家琦君就是其中一位。

电击鼠标:简介作者: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十二岁时随父母迁居杭州,读中学。

1949年去台湾,后来定居美国。

2、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板书《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让我们用心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属于自己的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交流生字和难读的句子:评价: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刚才你遇到难读的句子吗?请你读一读。

(读2~3句,每句2~3人)要是能把这个地方读得更准确就好了,再读一次。

你把字读得准确,句子读的流利,真棒!老师也觉得这句话挺难读的,你都能读得这么好,真会读书啊!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1、默读课文,质疑问难:读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问题随之产生,有一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也有一些是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桂花雨(完美版课件

桂花雨(完美版课件

桂花雨(完美版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7课《桂花雨》。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琦君童年时代与桂花有关的记忆,通过描述桂花雨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体会亲情的美好。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录音机、桂花图片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桂花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桂花的特点和香味。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三、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

四、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小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3.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桂花雨课文内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作业设计:(1)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2)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3)课文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意思?2. 运用本课的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桂花雨》,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桂花雨》公开课教案

《桂花雨》公开课教案

《桂花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桂花雨》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琦君的写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发展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关爱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桂花雨》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作者写作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的解读。

(2)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桂花雨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桂花雨》的背景及作者琦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2)教师分析课文内容,解读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亮点和感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

5. 文学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琦君的其他作品。

(2)学生谈感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2. 阅读琦君的其他作品,分享阅读感悟。

3. 思考:课文《桂花雨》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公开课的教材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桂花雨》一课,这是一篇以描写桂花盛开、飘香的情景为主的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桂花的产地、特点以及桂花的花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写、感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对美的欣赏和珍惜之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桂花的特点和花语。

•难点:如何通过文字描绘桂花盛开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桂花的图片或幻灯片,带领学生感受桂花的美丽,并收集学生对桂花的感受和认知。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桂花雨》,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桂花的热爱。

3.解读(15分钟):解释生字生词,分析课文结构和表达的情感意境,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4.感悟(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对桂花的感悟和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活动设计(15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绘制桂花盛开的场景并配上诗句,展示学生的描绘能力。

6.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桂花的热爱和尊重,引导学生欣赏美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桂花这一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片、声音等多种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但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提升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实地观察桂花,从亲身体验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以上就是本次公开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领略桂花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语言文字表达的热情。

感谢大家的聆听和支持!。

《桂花雨》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桂花雨》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桂花雨》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琦君及其作品。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桂花的相关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散文,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欣赏散文,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桂花雨》,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及其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课文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桂花雨中,感受家乡的美丽。

(2)分享自己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回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桂花的相关文化知识。

(2)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家共同学习。

五、同步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课文中,琦君家乡的桂花树______。

A. 只有两棵B. 有很多棵C. 全部是金桂(2)课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______。

A. 桂花盛开时的雨B. 桂花飘落时的雨C. 琦君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 翻译下列句子。

(1)桂花树的样子很美,树叶翠绿,花朵金黄。

(2)家乡的桂花开了,香飘十里,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

3. 请用“桂花”写一个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是我国传统 的名贵香花,素以 芳香而著称。常绿 小乔木,高达15米, 花黄色或白色,极 香,花期中秋。种 类较多,有金桂、 银桂、四季桂等, 桂花经蜜饯后,可 做各种甜食。
琦君(1918—)现当代 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 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 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 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 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 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 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 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 学作品30余种。
“桂花雨”是指什么?
摇桂花时,桂花纷纷 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姿态 迷人 至少 邻居
成熟 完整 尤其 提前
香飘十里
箩筐 杭州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边想象课文摇桂花的情景,
并试着用一个字概括 。
课文主要讲作者回忆小时 候的桂花以及帮母亲摇桂花的 事情。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 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 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 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 迷人了。
①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对比
“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 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 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 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 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反衬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二、
三、四自然段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哪气一,个太字迷突人了。 出了香?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 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 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 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真叫 我魂牵梦萦 。
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 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你认 为更重要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 原话回答。
好香的雨啊!”
摇花乐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帮助: 竞:比赛,争着的意思。 解:知道、体会的意思。
桂花的收、藏和作用
②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 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 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 年时还可以做羔饼。
桂花茶 桂花沙冰
桂花酒冻 桂花糕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 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 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 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 不得家乡旧宅院子的金桂。”
假如你离开虎踞了,你会说: ( )还是故乡的( )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 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 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 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 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可是,让我着迷的小桂 花,却让母亲很担心,为什么?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 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 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做 什 么 ?
摇花
对于摇花,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找到句子,仔细体会作者的感受。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
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
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
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
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
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
这家挑人或去师小友,枝我小都 叶禁,不住晒热上泪盈几眶天,我太忘阳不了,他收们对在我铁的关盒爱, 子我似里也 的珍,,惜谁可自能己 没以对 有加他 根们 呢在的 ?茶一 我份 常叶情 常里, 想像,泡花我茶草若树能,木忘 过掉年亲人时师还友,可忘以掉童做年羔,忘饼掉。故乡,我若能
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 而,这怎么可能呢?
—— 琦君《烟愁》后记
思考: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 琦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