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理学简答(期末必考)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生理学简答题(必考)

(完整word版)生理学简答题(必考)

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几种,举例说明之。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五种:(一)单纯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二)易化扩散:又分为两种类型: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三)主动转运(原发性)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四)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五)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均为被动扩散,其扩散通量均取决于各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电位差和膜的通透性。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一) 单纯扩散的物质具有脂溶性,无须借助于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跨膜转运;而易化扩散的物质不具有脂溶性,必须借助膜中载体或通道蛋白质的帮助方可完成跨膜转运;(二)单纯扩散的净扩散率几乎和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而载体易化扩散仅在浓度差低的情况下成正比,在浓度高时则出现饱和现象;(三)单纯扩散通量较为恒定,而易化扩散受膜外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而不恒定。

3描述Na+--K+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Na+--K+泵活动的生理意义是:(一)Na+泵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是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的;(二)Na+泵不断将Na+泵出胞外,有利于维持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的正常容积;(三)Na+泵活动形成膜内外Na+的浓度差是维持Na+-H+交换的动力,有利于维持胞内pH值的稳定;(四)Na+泵活动建立的势能贮备,为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以及非电解质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4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

生理学上最早把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之为兴奋性,而把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的外部可见的反应(如肌细胞收缩,腺细胞分泌等)称之为兴奋。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
0.9%NaCI溶液
和 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其生理意义如何 ?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
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3、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区的传导速度很慢,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约为
0.1s ,称为 房- 室延搁 。
4、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正常心脏兴奋的发源地,心的节律性活动是受自律性
最高的窦房结所控制,故把 窦房结称作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
5、有效不应期:由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 3 期膜内电位为 -60mV这
段不能再次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简答题:
1、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答: ①特点:心室肌细胞兴奋时,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 -90mV 迅速去极
到 +30mV左右,即膜两侧原有的极化状态消失并出现反极化,构成动作电位的上
升支。历时 1-2ms,此期电位变化幅度约 120mV。
②机制: 0 期的形成原理:在外来刺激作用下,心室肌细胞膜部分
Na+
通道开放引起少量 Na+内流,造成膜轻度去极化。 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 (-70mV)
时,膜上 Na+通道开放速率和数量明显增加, 出现再生性 Na+内流, 导致细胞进一
步去极化,使膜内电位急剧升高。 1 期( 快速复极初期 ) :主要由 K" 快速外流形成。 2 期(平台期):Ca2+内流和 K+外流同时存在, 缓慢持久的 Ca2+内流抵消了 K+外流,

生理学复习利器考试必备(复旦大学)生理历年名解大题-更新至10级.docx

生理学复习利器考试必备(复旦大学)生理历年名解大题-更新至10级.docx

92级:1.何谓特意投射体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其结构机能特点如何?2.用证、负反馈來说明雌二醇在月经周期形成中的作用3.人在急性失血(失血量为总血容的10%)时,机体的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系统会产生哪些代偿性反应?并说明产生机理93级:1.中枢抑制过程及机制2.黄体生成素产生的部位、生理作用及其调节3.用药物使胆碱酯酶失活后,人体生理功能会受何干扰?94级:1•胰液的消化功能及其分泌调节2.感光投射系统的特征和功能3.举例说明人体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95级:1.正常体温调节的机制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3.举例说明下丘脑垂体靶腺功能轴激素分泌的相互调节96级期中:1.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机制2.正常人血压如何维持相对恒定的?3.何谓通气/血流比值?其正常值与正常生理变界是怎样的?如何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97级:1.大量出汗后,尿生成有何改变?为什么?为何此时饮用汽水比清水更合理?2.中枢抑制的分类及其产生机制3.甲状腺素在体内有哪些主耍生物学作用?机体如何调节甲状腺功能?98级:1.试述兴奋在心脏的传导特点及其与心脏泵血功能的关系2.大量饮用清水后与糖尿病排尿特点是什么?两者机制有何区别?3.特异与非特界感受传导系统的区别?4.甲状腺激素的调节99级:1.细胞外液Ca2+浓度过低,影响那些生理反应?2.何谓负反馈?试举例说明其生理意义3.何谓胃排空?受哪些因素影响?00五年制期中:1.增加神经纤维细胞外液中K+浓度対跨膜电位有何影响?为什么?2.心脏功能的评定指标及其临床意义3.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主要依靠?机制?4.肺换气的影响因素?00五年制期末:1.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途径、生理意义2.大量失血造成血压下降(降至50mmHg)的病人,其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3.何谓牵涉痛?临床例子那些属于牵涉痛?发生机制可能是什么?4.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00七年制期中:1.Na+儿种跨膜转运机制2.试述ABO血性系统及临床输血前血液交叉试验的生理意义3.压力感受体的机制,过程,特点,生理意义4.氧解离曲线的特点,生理意义00七年制期末:1.比较特异、非特意投射2.心动过速180次/分时,心脏功能的变化3.大量出汗后尿量变化4.甲状腺素的功能01级临五名解1•红细胞渗透脆性2.通气血流比值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4.射血分数5.肠致活酶问答1.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影响因素2.心室肌细胞兴奋的周期性特点及与心室(肌?)收缩的关系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4.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成分,作用及生理意义01级临七期中名解:1负反馈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3射血分数4表面活性物质5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问答:1何谓输血的基本原则?为什么同血型的人在输血前还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2微循环的组成?通路?又和生理作用?3胸膜腔负压的形成,有何作用和生理意义4试述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01级临七期末:中译英I.osmotic dinoresis2.tubcho3.glomenular feedback4.non-shivering themogenis5.respiratory quotient6.set point7.mass periotalsis8.Chylomiron9.Plasticity lO.long-termII.Potentiation12.Presynaptic13.Tacilitation14.conditioned reflex15.permissire action16.Pamthyoid17.forced vital capacity18.salutatory conduction19.recept-mediatel rendocytosis20.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21 .depolarization名解1.阈强度2.代偿性间歇3.滤过分数4.氧债5.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大题1.试述醛固酮对肾小管的作用及机制2.正常眼视正物可发生哪些调节?意义与机制?3.什么是腱反射?反射的过程?临床意义是什么?4.正常情况与寒冷情况中甲状腺素分泌有何不同?机制如何?02级公卫期中名解:1 .homeostasis2.sodium-potassium pump3.depolarization4.期前收缩5.肝素6.有效滤过压7.去甲肾上腺素&肺活量9.RBC沉降率10.阈值,11.血细胞比容,12.心指数,13.中心静脉压,14.肺泡通气量问答:1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欧联机制及其过程2.以左心室为例说明心室射血和充盈的过程、心室心房压力、容积、血流方向、瓣膜的变化3.动脉短期调节的机制,过程,如何证明5・02级临五期中名解:4**51)阈电位2)红细胞比容3)射血分数4)中心静脉压5)通气■血流比值问答题:10, 15, 201)试述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宝典P22/213 道2)动脉血中CO2浓度上升和酸中毒对呼吸的影响和机制宝典plOl/176、177道3)动脉血压是如何保持稳定的?宝典p74 /382道(不太全)02级期末名解:1.窦性节律2.基础代谢率3.电压门控通道4.造血微环境,5.双眼视力1.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及机制2.屮枢抑制的类型及机制生长素的作用及相关疾病3.胃期(好象不是胃期啊,是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03级临五期中名解:(炉6)1.阈电位2.血细胞比容3.血清4.Cardiac index(心指数)5.屮心静脉压6.肺表面活性物质问答:1.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2.试比较心室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异同点3.吸入气二氧化碳和氢离子浓度增加对呼吸03级临五期末1.正常体温调节机制?2.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3 •屮枢抑制的类型和机制?4.月经周期中各种激素的变化?4.03级期末B卷名解5*61.前负荷2•功能余气量3.Spinal shock 散光4.Pulse pressure基础代谢率问答401•试述胃泌素的分泌和对胃酸分泌的调节8 2•抗利尿激素对肾小管的作用及机理10 3•牵张反射的类型以及特征124•正常生理状况下甲状腺激素的调节1004临八期末名解炉61.通气血流比值2.血细胞比容3•负反馈4•视觉近点5•中心静脉压6 •呼吸商问答题:10+10+16+101.胆汁的分泌调控和消化作用2.大失血时尿量的变化和机制3•神经纤维的兴奋传递和突触传递的特征4•为什么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不能立即停药5.05级期末名解:1.endplate potential2.血细胞比容3.cardiac output4•胸膜腔内压5•视敏度6.传入侧支性抑制大题:1。

复旦大学病理生理学历年真题

复旦大学病理生理学历年真题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99年病生试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0年病生试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1年病生试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2年病生试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3年病生试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3年病生试题(博士)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4年病生试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5年病生试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99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低渗性脱水2.高钠血症3.慢性肾衰4.应激5.矫枉失衡学说6.酸透析7.单纯速发性MSOF二、简答1.右心衰时呼吸困难为何减轻?2.向心性心肌肥大机制3.儿茶酚胺导致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三、问答1.休克产生自由基的途径?2.诊断酸碱平衡紊乱的论据?}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0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渗出2.菌群移位3.低张性缺氧4.混合性酸碱紊乱5.自由基二、疾病的过程、DIC的发生三、呼吸衰竭的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四.慢性肾衰的发病机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1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1.内生致热源2.脑水肿3.缺血再灌注损伤4.血液性缺氧5.休克微循环淤滞期二、简答题(30分)1.简述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2.简述假性神经递质3.高肾性脱水有哪些特点?4.简述ARDS病人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5.判断脑死亡有哪些标准?三、问答题(50分)1.何谓矫枉失衡学说?请举例说明2.请叙述缺氧时肺血管收缩的机制3.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有何影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2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呼吸衰竭2.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3.假性神经递质4.热限5.去极化阻滞二、问答题1.简述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2.简述ARDS病人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纠正酸中毒后为什么会发生手足抽搐?4.引起乏氧性缺氧的原因有哪些?5.简述高动力型休克的可能机制?6.高渗性脱水有哪些特点?7.为什么治疗肝性脑病患者可以口服乳果糖?8.多系统器官衰竭患者肠道细菌和内毒素进入体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3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HIP2.LP3.uremic4.encephalopathy5.DIC6.钙反常7.呼吸衰竭8.肝性脑病9.健全肾单位学说10.多系统器官衰竭二、问答1.休克早期和休克期微循环特点的相同和不同2.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3.心衰的神经体液代偿4.试述休克淤血期微循环淤滞的机制5.肥大的心肌为什么最终发生心力衰竭6.试比较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发生机制的异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3年病生试题(博士){一、名词解释1.心肌重构2.盐水反应性碱中毒3.再灌注性心率失常4.caspases5.transuelate二、问答1.何谓肾性高血压,其机制如何?2.试述PTH;VitD3;降钙素与钙磷代谢的关系3.试述肝性脑病中血氨与氨基酸代谢的关系4.试述各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分布,组成以及相互关系,有何不同的联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4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HIF-12.AP3.ERK4.LIBS5.a-MSH6.cARS7.ICAM-18.iNOS9.AG10.AQP二、问答1.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2.肝功能不全时物质代谢异常及机制3.何谓混合拮抗反应综合征,机制是什么?4.为何近几年多尿型肾衰病例明显增多?5.P53在调亡中的作用6.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机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5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旁分泌2.肾小管性酸中毒3.浓缩性碱中毒4.交互通话5.核酸内切酶6.调亡指数7.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8.CO2麻醉9.D-二聚体10.脂质过氧化损伤二、问答1.试述代谢性酸中毒时钙磷代谢变化2.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抗凝血和纤溶过程中的作用3.试述心力衰竭时的心外代偿4.肺泡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在呼吸衰竭发病中的作用5.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肝脏纤维化的关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99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低渗性脱水2.高钠血症3.慢性肾衰4.应激5.矫枉失衡学说6.酸透析7.单纯速发性MSOF二、简答1.右心衰时呼吸困难为何减轻?2.向心性心肌肥大机制3.儿茶酚胺导致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三、问答1.休克产生自由基的途径?2.诊断酸碱平衡紊乱的论据?}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0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渗出2.菌群移位3.低张性缺氧4.混合性酸碱紊乱5.自由基二、疾病的过程、DIC的发生三、呼吸衰竭的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四.慢性肾衰的发病机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1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1.内生致热源2.脑水肿3.缺血再灌注损伤4.血液性缺氧5.休克微循环淤滞期二、简答题(30分)1.简述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2.简述假性神经递质3.高肾性脱水有哪些特点?4.简述ARDS病人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5.判断脑死亡有哪些标准?三、问答题(50分)1.何谓矫枉失衡学说?请举例说明2.请叙述缺氧时肺血管收缩的机制3.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有何影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2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呼吸衰竭2.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3.假性神经递质4.热限5.去极化阻滞二、问答题1.简述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2.简述ARDS病人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纠正酸中毒后为什么会发生手足抽搐?4.引起乏氧性缺氧的原因有哪些?5.简述高动力型休克的可能机制?6.高渗性脱水有哪些特点?7.为什么治疗肝性脑病患者可以口服乳果糖?8.多系统器官衰竭患者肠道细菌和内毒素进入体循环的条件是什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3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HIP2.LP3.uremic4.encephalopathy5.DIC6.钙反常7.呼吸衰竭8.肝性脑病9.健全肾单位学说10.多系统器官衰竭二、问答1.休克早期和休克期微循环特点的相同和不同2.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3.心衰的神经体液代偿4.试述休克淤血期微循环淤滞的机制5.肥大的心肌为什么最终发生心力衰竭6.试比较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发生机制的异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3年病生试题(博士){一、名词解释1.心肌重构2.盐水反应性碱中毒3.再灌注性心率失常4.caspases5.transuelate二、问答1.何谓肾性高血压,其机制如何?2.试述PTH;VitD3;降钙素与钙磷代谢的关系3.试述肝性脑病中血氨与氨基酸代谢的关系4.试述各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分布,组成以及相互关系,有何不同的联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4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HIF-12.AP3.ERK4.LIBS5.a-MSH6.cARS7.ICAM-18.iNOS9.AG10.AQP二、问答1.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2.肝功能不全时物质代谢异常及机制3.何谓混合拮抗反应综合征,机制是什么?4.为何近几年多尿型肾衰病例明显增多?5.P53在调亡中的作用6.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机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5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旁分泌2.肾小管性酸中毒3.浓缩性碱中毒4.交互通话5.核酸内切酶6.调亡指数7.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8.CO2麻醉9.D-二聚体10.脂质过氧化损伤二、问答1.试述代谢性酸中毒时钙磷代谢变化2.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抗凝血和纤溶过程中的作用3.试述心力衰竭时的心外代偿4.肺泡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在呼吸衰竭发病中的作用5.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肝脏纤维化的关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99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低渗性脱水2.高钠血症3.慢性肾衰4.应激5.矫枉失衡学说6.酸透析7.单纯速发性MSOF二、简答1.右心衰时呼吸困难为何减轻?2.向心性心肌肥大机制3.儿茶酚胺导致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三、问答1.休克产生自由基的途径?2.诊断酸碱平衡紊乱的论据?}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0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渗出2.菌群移位3.低张性缺氧4.混合性酸碱紊乱5.自由基二、疾病的过程、DIC的发生三、呼吸衰竭的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四.慢性肾衰的发病机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1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1.内生致热源2.脑水肿3.缺血再灌注损伤4.血液性缺氧5.休克微循环淤滞期二、简答题(30分)1.简述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2.简述假性神经递质3.高肾性脱水有哪些特点?4.简述ARDS病人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5.判断脑死亡有哪些标准?三、问答题(50分)1.何谓矫枉失衡学说?请举例说明2.请叙述缺氧时肺血管收缩的机制3.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有何影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2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呼吸衰竭2.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3.假性神经递质4.热限5.去极化阻滞二、问答题1.简述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2.简述ARDS病人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纠正酸中毒后为什么会发生手足抽搐?4.引起乏氧性缺氧的原因有哪些?5.简述高动力型休克的可能机制?6.高渗性脱水有哪些特点?7.为什么治疗肝性脑病患者可以口服乳果糖?8.多系统器官衰竭患者肠道细菌和内毒素进入体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3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HIP2.LP3.uremic4.encephalopathy5.DIC6.钙反常7.呼吸衰竭8.肝性脑病9.健全肾单位学说10.多系统器官衰竭二、问答1.休克早期和休克期微循环特点的相同和不同2.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3.心衰的神经体液代偿4.试述休克淤血期微循环淤滞的机制5.肥大的心肌为什么最终发生心力衰竭6.试比较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发生机制的异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3年病生试题(博士){一、名词解释1.心肌重构2.盐水反应性碱中毒3.再灌注性心率失常4.caspases5.transuelate二、问答1.何谓肾性高血压,其机制如何?2.试述PTH;VitD3;降钙素与钙磷代谢的关系3.试述肝性脑病中血氨与氨基酸代谢的关系4.试述各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分布,组成以及相互关系,有何不同的联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4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HIF-12.AP3.ERK4.LIBS5.a-MSH6.cARS7.ICAM-18.iNOS9.AG10.AQP二、问答1.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2.肝功能不全时物质代谢异常及机制3.何谓混合拮抗反应综合征,机制是什么?4.为何近几年多尿型肾衰病例明显增多?5.P53在调亡中的作用6.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机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5年病生试题一、名词解释1.旁分泌2.肾小管性酸中毒3.浓缩性碱中毒4.交互通话5.核酸内切酶6.调亡指数7.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8.CO2麻醉9.D-二聚体10.脂质过氧化损伤二、问答1.试述代谢性酸中毒时钙磷代谢变化2.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抗凝血和纤溶过程中的作用3.试述心力衰竭时的心外代偿4.肺泡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在呼吸衰竭发病中的作用5.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肝脏纤维化的关系。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的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

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

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生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生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生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1、当连续刺激的时间间隔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肌肉出现A、一次单收缩B、一连串单收缩C、强直收缩D、无收缩反应2、尿液流经尿道刺激感受器,使逼尿肌收缩增强,直至排完尿液是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3、终板电位的特点是A、具有全或无性质B、有不应期C、不易受药物影响D、其幅度与递质释放量成正比4、大脑皮层紧张活动状态时主要脑电活动表现是A、出现α波B、出现β波C、出现θ波D、出现δ波5、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元联系方式为A、聚合B、辐散C、环状D、链锁状6、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A、下丘脑B、中脑C、延髓D、尾核7、若某人的血清中含抗A与抗B两种凝集素,其血型是A、A型B、B型C、AB型D、O型8、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贫血主要由于A、缺乏铁质B、维生素B12缺乏C、缺乏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9、具有舒血管作用的组织代谢产物是A、组织胺B、血管舒缓素C、缓激肽D、Co2和乳酸10、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形式主要是A、滤过和重吸收B、吞饮作用C、渗透作用D、扩散作用11、平均动脉压是A、收缩压减去舒张压B、收缩压+脉压/3C、(收缩压+舒张压)/2D、舒张压+脉压/312、最大吸气末的肺容量是A、余气量B、功能余气量C、肺总容量D、潮气量+功能余气量13、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物理溶解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氧合血红蛋白D、高铁血红蛋白14、胆汁中参与消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A、胆色素B、胆盐C、胆固醇D、脂肪酶15、正常时胃蠕动的起始部位在A、贲门部B、胃底部C、胃体中部D、幽门部16、当肾动脉压由120mmHg(16kpa)上升到150mmHg(20kpa)时,贤血流量的变化是A、明显增加B、明显减少C、无明显改变D、先增加后减少17、特殊动力效应最高的食物是A、糖B、脂肪C、蛋白质D、混合食物18、近球小体的生理功能是A、分泌血管紧张素B、分泌肾素C、分泌醛固酮D、分泌前列腺素19、胰岛素对糖代谢的作用是A、促进组织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B、促进糖异生C、促进糖原分解D、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20、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激素是A、甲状腺素B、甲状旁腺素C、促甲状腺素D、降钙素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1、神经纤维动作电位除极相与复极相产生的基本原因有A、K+内流B、Na+内流C、Cl-内流D、K+外流E、Na+外流2、参与肌牵张反射的效应器有A、梭内肌B、腱器官C、梭外肌D、心肌E、胃肠平滑肌3、维持血管内外及细胞内外水平衡的因素有A、血浆中碳酸氢盐浓度B、血浆与组织液晶体渗透压C、血浆Ca++浓度D、血浆O2和Co2浓度E、血浆胶体渗透压4、所有心肌都具有A、收缩性B、传导性C、兴奋性D、自律性E、细胞间电阻大5、微循环中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其作用是A、有利于散热B、有利于保持血浆蛋白浓度C、有利于血中白细胞进入组织D、减少组织细胞对氧的摄取量E、增加组织液生成6、吸气时A、气道阻力减小B、胸内负压值加大C、静脉回流减少D、肺血容量减少E、肺回缩力减小7、小肠的运动形式有A、蠕动B、集团运动C、分节运动D、容受性舒张E、排空运动8、人在冷环境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汗液分泌减少D、肌肉紧张性增加E、皮肤血管收缩9、影响和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水重吸收的因素是A、肾小管、集合管内外两侧渗透压差B、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C、近曲小管对水分的通透性D、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通透性E、髓袢升支对水分的通透性10、对组织发挥作用的甲状腺激素是A、结合T3B、游离T3C、结合T4D、游离T4E、蛋白结合碘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生理学期末考试简答题.

生理学期末考试简答题.

ABO血型是依据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糖蛋白和糖脂)不同进行分类的。

只含有A凝集原的为A型;只含有B凝集原的为B型;含有A、B两种凝集原的为AB 型;不含凝集原的为O型。

心肌细胞在兴奋是所发生的膜电位变化叫做动作电位(AP)。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通常分为五个时相:
(1)0相(除极相)膜内电位从静息状态(-90mV)迅速上升到+30mV.这个过程主要是
+由于Na内流形成。

(2)1相(早期快速复极化相)AP达到顶峰后立即开始复极。

在1相时Na+通道已经失
++活,同时K通道被激活,K外流使膜电位迅速复极化到平台期电位水平
(0~20mV )。

(3)2相(平台、缓慢复极化阶段)此阶段复极化比较缓慢,波形比较平坦。

主要是要是Ca2+缓慢持久的内流所造成。

(4)3相(末期快速复极化相)此阶段复极化速度较快,迅速有0mV左右恢复到-90mV。

3相时,Ca2+通道失活,膜对K+通透性增大,K+外流促使膜内电位向负电性转化,膜内电位越负,K+通透性越大,直至完全复极化。

(5)4相(静息期或电舒张期)3相之后,膜电位虽然恢复到静息水平,但膜内外离子分
2+++布尚未恢复。

4相开始后,细胞膜主动转运作用增强,排出Ca、Na摄入K,使细胞内
外例子分布恢复到静息状态。

19、试述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省略点)1•普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杠J。

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和参考答案.doc

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和参考答案.doc

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和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和参考答案第一章名词解释:1.兴奋性:身体对刺激的感觉和反应的特性或能力被称为兴奋性。

2.阈值:能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组织的阈值强度,简称阈值。

3.反思:反射是指身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刺激的有规律的反应。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它是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快速、可逆的电位逆转或波动。

3.兴奋-1.兴奋性:身体对刺激的感觉和反应的特性或能力被称为兴奋性。

2.阈值:能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组织的阈值强度,简称阈值。

3.反思:反射是指身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刺激的有规律的反应。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它是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快速、可逆的电位逆转或波动。

3.兴奋:肌肉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肉细胞的机械收缩之间的中间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合,钙是耦合因子。

第三章血液名词的解释:1.血细胞比容:全血中红细胞的体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等于血浆渗透压,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短的回答:3.什么是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它的生理意义是什么?回答: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收水分的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小分子如晶体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它在维持红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它能把组织液中的水分吸引到血管中,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血液量。

4.为什么正常人血管中的血液保持液态?回答:由于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凝血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溶解,以维持血液的流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回答:根据抗原A和抗原B是否存在于红细胞膜上,ABO血型分为4种类型:A型、B型、AB型和O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生理学简答(期末必考)第四章 血液循环1.第一、第二心音的特点、成因和意义答:第一心音的特点:音频较低而持续时间长成因:与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心室射血冲击主动脉根部、大血管扩张以及产生湍流等原因引起的振动有关意义:心室收缩力很弱第二心音的特点:音频较高而持续时间较短成因:动脉瓣关闭引起的振动有关,还与心室舒张引起的室壁振动和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引起的振动有关2.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答: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长期3.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途径和特点答:途径: 窦房结→心房肌→左右心房→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特点:1)“优势传导通路”的传导速度较快 ,窦房结兴奋尽快传到房室交界区 2)心室内传导组织速度快,利于两心室同步收缩3)房室交界区速度很慢(结区最慢)—房-室延搁,确保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4.心肌收缩的特点答:同步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5.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答:P 波: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 QRS 波群: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 T 波:心室的复极化P-R 间期: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到心室,并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0.12~0.20s Q-T 间期: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化的时间 ST 段:正常与基线平齐,心室各部分均处于去极化6.血流通路的功能答:功能: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7.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递质、受体和作用答:8.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不确定)答:压力感受器→延髓→弧束核→心迷走神经、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9.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的作用答: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强烈缩血管作用、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促进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的作用:在禁水、脱水、失血等情况下,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保持细胞外液量和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 交感缩血管神经 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 β1受体 M 受体α受体作用 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房室交界传导加速使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房室交界传导减慢使血管平滑肌收缩10.冠脉循环的血流调节答:解剖特点:1).冠状动脉小分支垂直穿入心肌2).毛细血管数与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3).冠状动脉之间有侧支互相吻合,但较细小,不易很快建立侧支循环生理特点:1).血压高、血流快2).血流量大3).冠脉血流呈周期性变化第五章呼吸1.肺通气的原动力和直接动力答:原动力: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直接动力:大气压与肺内压之差2.肺内压周期性变化答:吸气初:肺内压逐渐降低,低于大气压1~2mmHg,空气入肺吸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气体停止流动呼气初:肺内压逐渐升高,高于大气压1~2mmHg,肺内气体呼出吸气末:肺内压再次与大气压相等人工呼吸:使胸廓被动扩大和缩小,或向肺内正压输气,造成肺内压与大气压间压力差,维持肺通气3.肺弹性阻力的来源答:肺泡表面张力(2/3);肺弹性纤维的弹性回缩力(1/3)4.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和成分答:来源: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成分:主要脂质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5.呼吸气体交换的条件、动力、方式和过程答:条件:呼吸膜和细胞膜对气体分子的通透性动力:气体的分压差方式:扩散过程:PO2肺泡气>静脉血,O2由肺泡扩散入血液PCO2肺泡气>静脉血,CO2则由血液扩散入肺泡肺循环内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6.通气/血流比值的正常值:0.847.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答:氧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1.5% ;化学结合98.5%-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5%;化学结合95%;碳酸氢盐(88%);氨基甲酰血红蛋白(7%)8.呼吸中枢的作用答: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除1.球旁器的组成和作用答:1).球旁细胞:使肾素释放增加2).致密斑:感受小管液NaCl变化,调节肾素释放3).球外系膜(间质)细胞:吞噬功能2.肾小球滤过率的正常值:125ml/min ;滤过分数正常值:19%3.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部位答: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下丘脑视上核(为主)和室旁核合成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分泌除血管紧张素调节外,还受血K离子和血Na离子的负反馈调节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1.突触的分类:(考)答:轴突-树突式突触轴突-胞体式突触轴突-轴突式突触2.突触传递的过程(考)答:突触前神经元兴奋→突触前膜去极化→前膜Ca2+通道开放,Ca2+进入前末梢→突触小泡前移→递质释入突触间隙→作用于后膜受体或通道→离子通道开放或关闭→离子流改变→去极化或超极化→突触后电位3.大脑皮层第一感觉区的投射规律答:躯干四肢部分的感觉为交叉性投射投射区域的大小和感觉分辨的精细度有关,分辨越精细则代表去越大4.牵张反射的类型答:腱反射;肌紧张5.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的功能特征答:①交叉性支配,头面部多为双侧性支配(下部面肌和舌肌除外)②精细的功能定位,肌肉运动愈精细愈复杂,代表区愈大③运动区定位从上到下安排是倒置的,头面部内部安排是正立6.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的分布答:胆碱能纤维的分布:1)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2)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3)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温热性发汗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的分布:多数交感节后纤维7.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类、分布范围和效应答: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分类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分布范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细胞膜上;交感神经支配的汗腺、骨骼肌血管上α型肾上腺素能受体:多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细胞膜上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效应大多数副交感神经兴奋产生的效应、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α型肾上腺素能受体:平滑肌效应以兴奋为主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β1:心脏β2:多数交感节后纤β1:心脏兴β2:平滑肌效单纯扩散:指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测移动的过程。

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测移动的过程。

主动转运:动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和(或)电位差跨膜转运的过程。

载体,通道:P9受体:指能与某种化学物质特异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特异蛋白质。

静息电位:指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受到一个适当刺激后产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电位变化过程。

极化: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外两侧所保持的外正内负状态。

去极化:膜电位由原来静息电位时向零电位方向变化的过程。

超极化:膜电位由原来静息电位时向更负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刺激:生物体或组织细胞所处环境的变化。

阈刺激:等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上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强度: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只改变刺激强度,即可找到刚能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这个刺激强度成为阈强度。

阈电位:膜去极化达到的可引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兴奋性:泛指生物体或组织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兴奋的能力。

兴奋与动作电位同义语。

终板电位:通道开放式允许Na+和K+通过,但以Na+内流为主,引起终板去极化。

兴奋—收缩耦连:骨骼肌细胞收缩以后,要引起肌细胞收缩需经历一个中间过程,这个联系肌细胞兴奋与收缩的中间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连。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学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沉:测定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以示红细胞沉降速度。

生理性止血:小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经过一段时间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

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食物的热价:1g食物氧化时所释出的热量。

氧热价:某种事物氧化时每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呼吸商:某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一定时间内的CO2产生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

事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由进食引起的机体额外消耗热量的现象。

基础代谢: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正常值:+-15%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体内组织,专门感受体内组织,体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近点:眼作最大调节时眼离所能看清物体的距离。

老视:l老年人的晶状体弹性显著减退。

瞳孔近反射:眼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引起瞳孔缩小,以减小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球差,使视网膜成像更清晰。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在强光照射时缩小,在光线变弱是扩大。

暗适应:人从亮处突然进入暗处,最初看不清任何物体,需经一定时间后,才逐渐恢复在暗处的视觉。

色觉: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后在人脑中引起的主观感觉。

视敏度: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

视野: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激素: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能传递信息并发挥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内分泌: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中,并以体液为传播途径对靶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所分泌的肽类激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