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煤矿地质知识

合集下载

煤矿基本地质知识

煤矿基本地质知识

煤矿基本地质知识第一篇:煤矿基本地质知识聚煤期:地质历史中形成煤炭资源的时期,也称为成煤期。

主要分为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新生代的古近纪和新近纪。

含煤岩系:在一定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含有煤层、具有共生关系、多相组合的沉积岩系,简称煤系。

煤田: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煤层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称为顶板。

煤层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称为底板。

根据岩层相对于煤层的位置及垮落性能,将煤层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老顶)。

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米以下,多为炭质页岩、泥页岩,并非所有煤层都有伪顶。

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采煤时移驾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多为粉砂岩、泥岩等。

基本顶:又称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为厚度及岩石强度大、难于垮落的岩层。

通常为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

夹矸:煤层中有时含有厚度较小的岩层,这些岩层称为夹矸。

根据煤层中有无较稳定的夹矸层,将煤层分为2类:简单结构煤层:这类煤层不含夹矸层,但可能有较小的矿物质透镜体和结核。

复杂结构煤层:这类煤层中含有较稳定的夹矸层,少则1—2层,多则数层。

煤层按倾角分为四类:近水平煤层小于8°;缓(倾)斜煤层8°至25°;中斜煤层25°至45°;急(倾)斜煤层大于45°。

煤层按厚度分类:薄煤层小于1.3米;中厚煤层1.3至3.5米;厚煤层大于3.5米。

第二篇:煤矿地质一、解释下列概念:1、沉积岩:在地表及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或某种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经过改造而形成的岩石。

2、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的各种自然作用。

3、岩床:地下岩浆沿煤、岩层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4、勘探程度:勘探区在不同阶段,在相应工程基本线距控制的基础上,对各种地质问题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和查明程度5、矿井瓦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和围岩中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

1第一章 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

1第一章 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

G 10
30g1 30g 2 g
G 10
30g1 70 g 2 5g
三、中国煤的分类
我国实行的煤炭分类,共分14大类,17小类
中国煤炭分类和用途
第三节
煤田地质勘探及煤炭储量
一、煤田地质勘探阶段及其任务
远景规划———煤田普查 煤炭工业建设 矿区总体设计—矿区详查 矿井设计———井田精查 找煤:为寻找煤炭资源,并对工作地区有无进 煤田普查 一步工作价值作出评价所进行的地质调查工作。 普查勘探:为煤炭工业的远景规划和详查提供必 煤田地质勘探
第二节
煤质及煤的工业分类
一、煤的元素成分
煤 有机物质:碳(C)、氢(H)、氧(O)、氮(N) 无机物质 1. 碳 (1)变质程度越深,含碳量越高 (2)含碳量越高,发热量越高 泥炭: 50%~60%, 褐煤: 60%~70%, 烟煤: 74%~92%, 无烟煤: 90%~98%
含碳量
2. 氢 (1)变质程度越深,氢含量越少 ( 2 )完全燃烧产生热量: 1 千克氢 ≈ 4.2 千克碳
煤层的总厚度及有益 厚度
四、煤层赋存特征
(三)煤层的构造形态 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煤层和岩层的空间形态。 1. 单斜构造 在一定范围内,煤(岩)层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 态,称为单斜构造。
四、煤层赋存特征
1. 单斜构造
四、煤层赋存特征
煤(岩)层的空间形态,通常用产状要素----走向、倾 向及倾角来描述。
二、煤田地质勘探技术手段
3. 按煤层稳定性分类
煤层稳定性:煤层形态、厚度、结构及可采性的变化程度。 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煤层结构 简单或较简单,全区可采或基本全区可采的煤层。 较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

煤矿地质知识讲解

煤矿地质知识讲解
1) 地壳运动—即地球内部动力引是喜起马的拉雅地山壳主峰变,形也是和世变界第位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
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
地壳运动对煤矿床的形成及赋存条件有着重要影响。 地壳沿地球半径方秦向岭运动时,表现为地壳的缓慢上升或下降(海陆变迁),称 为升降运动。地球物质沿地球切线方向运动时,呈水平运动。表现为激烈的造山 运动。 2) 岩浆活动—是地下的岩浆沿地壳的裂缝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在上 升过程与围岩相互作用,不断改变自身的成分和状态直至冷凝的全部过程。
4) 地震作用—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是岩石能量积 累突然释放的结果。
在上述地质作用中,最活跃的、起主导作用的是 地壳运动。
7
神戶大地震破壞 (高速公路倒塌)
美國加州聖安德烈斯斷層
8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是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等 引起的地质作用。它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地壳表层化学元素产生 迁移、分散和富集。按作用方式分为:
常见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橄榄石、蒙脱石、伊利石、 方解石、白云石、褐铁矿、石膏、滑石、石墨等。 岩石的分类:
1、岩浆岩
岩浆岩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占地壳岩石体积的64.7%。岩浆是来自地壳深部或 地幔中的具有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沿岩石裂缝或薄弱带上升,侵入到地 壳表层或喷出地表,便冷凝固结成坚硬的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化学风化作用空气中的氧和水溶液不仅使岩
石和矿物化學成分发生变化,而且使一部分被
溶液帶走,或使稳定的矿物变为不稳定的矿物,
这种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
1. 氧化作用 氧氣與各種礦物混合,產生 新的礦物。 黄铁矿FeS2(++)氧化成褐铁矿 Fe2O3.H2O(3+),由铜黄色变为褐红色,颜 色变深,结构变疏松。在地表称铁帽,地

煤矿地质知识 ppt课件

煤矿地质知识  ppt课件

18
2.岩石:矿物的集合体 按生成原因岩石可分为: (1)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辉绿岩 (2)变质岩:大理岩
ppt课件
19
2.岩石:矿物的集合体 按生成原因岩石可分为: (1)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辉绿岩 (2)变质岩:大理岩 (3)沉积岩:砾岩、砂岩、泥岩、页岩、 石灰岩、煤 沉积岩分布最广,地表约75%的面积都覆盖 有沉积岩。
ppt课件 33
ppt课件
34
3、煤层结构 简单结构煤层:煤层中没有呈层状出现的比 较稳定的夹石层,但仍可能夹一些矿物质 透镜体或结核。 复杂结构煤层:煤层中常含有较稳定的夹石 层。
长焰煤
气煤 烟 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沥青光泽
强沥青光泽 弱玻璃光泽 玻璃光泽 强玻璃光泽
褐黑色
2.8 2.6 2.6 2.5
最大 黑色 黑灰色 灰黑色 钢灰色 3.5~4.0 最小 1.35~ 1.8 良好
金刚光泽 无烟煤 似金属光泽
ppt课件
31
七、常用煤的指标
(1)水分(W) 内在水分:吸附或凝聚在煤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 外在水分:在煤的开采储运、洗选过程中存留在煤表面的水分 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总和称为全水分 (2)灰分(A):煤完全燃烧后的固体残渣 (3)挥发分(V):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煤在高温下有机 质分解出来的气态物质 (4)发热量(Q):单位重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单位:J/G (5)胶质层厚度(Y):具有粘结性的煤在密闭条件下加热 到一定温度,形成胶质体。 (6)含矸率:指矿井开采出来的煤炭中大于50mm的矸石量占 全部煤量的百分率。
ppt课件
11
地震作用
ppt课件
12
地震作用
ppt课件

第一章 煤矿地质知识

第一章 煤矿地质知识

第一章煤矿地质知识1.常见的沉积岩主要有哪几种?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页岩、石灰岩2.什么叫地史?地层和地史的区别是什么?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

地层是在地史的发展阶段形成的沉积岩层。

3.简述煤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

在古代成煤时期,地球上气候温暖而潮湿,植物生长茂盛,特别是湖泊沼泽地带密布着茂密的森林或水土植物。

死去的植物遗体堆积在湖泊沼泽底部,随着地壳缓慢下沉逐渐被水覆盖与空气隔绝,在细菌参与的生物化学作用下,植物遗体开始腐烂分解,有的变成气体跑掉,有的变成液体流失,被保留下来的部分变成泥炭层。

植物遗体演变成为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阶段。

第二阶段——煤化阶段。

随着时间推移,地壳继续缓慢下沉,泥岩层被水携带来的泥砂等物质覆盖,并且覆盖层逐渐加厚,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泥炭层逐渐脱水、压紧,碳的含量也逐渐增加,这时泥炭就变成了褐煤。

如果地壳继续下沉,覆盖岩层不断加厚,褐煤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引起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的变化,含碳物质进一步富集,氧和水分含量进一步减小,密度增大,颜色变深,硬度增加,逐渐地变成了烟煤,煤的这种变质过程称为煤化阶段。

4.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几种?常用的煤质指标和工业分类指标各有哪些?煤的物理性质包括光泽、颜色、条痕、硬度、脆度、密度和容量、导电性等。

煤的物理性质与煤中所含杂质有关,成分相同的煤的物理性质是随变质程度而改变的。

煤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

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碳、氢、氧、氮和有机硫,还有少量磷等;无机质包括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分,对加工利用不利。

常用的煤质指标:水分W、水分A、挥发分V、发热量Q、胶质层厚度Y、含矸率工业分类指标:可燃基挥发分Vdaf(%)和胶质层的最大厚度5.反映煤岩层产关要素是什么?走向:煤层或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称为走向线。

倾向: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的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

采煤概论答案汇总

采煤概论答案汇总

第一章煤矿地质基本知识1.熟悉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及矿物、岩石的概念。

地质作用:由自然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或者岩石圈,力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壳表层,力量主要来自地球以外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矿物:是地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岩石:是一些矿物颗粒的集合体2.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几项运动或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项?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最活跃、起主导作用的是地壳运动。

3.按作用方式,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几类?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4.风化作用主要类型?风化作用产生原因?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原因: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受到气温的变化、水和氧气及二氧化碳的作用和生物的活动等,使岩石在原地受到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5.简述沉积岩、岩浆岩与变质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具有什么特征?沉积岩:是有暴露在地表的岩石经受外力地质作用,即先经风化和剥蚀,被粉碎或分解成碎屑物质和可溶性物质等,又经过搬运,在适当的条件下沉积下来,形成各种沉积物,再经受紧压、脱水、胶结,变成坚硬的岩石。

岩浆岩:岩浆沿岩石裂缝或薄弱带上升,侵入到地壳表层或喷出地表,便冷凝固结成坚硬的岩浆岩。

变质岩:由各种不同的原有岩石收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性流体的作用,使原岩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而变成新的岩石。

沉积岩特征:含矿物成分多以及化学成分多,覆盖广,易开采。

6.简述煤的形成过程,并分析要形成具有开采价值的煤层,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煤是由植物经过漫长的及其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

条件:1、植物条件2、气候条件3、地理条件4、地壳运动条件7.根据开采技术特点,煤层按厚度或倾角分为哪几类?煤层按厚度分类: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

采煤概论复习要点

采煤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煤矿地质知识(1)地质作用: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案进行的场所及能源的不同,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演讲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等。

(2)岩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繁多,按生成原因可以将岩石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别。

(3)古植物从死亡、堆积到转化为煤要经过一系列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称为煤作用。

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泥炭化和煤化两个阶段。

(4)煤层的厚度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I)薄煤层0.5-1.3米,(II)中厚煤层:1.3-3.5米(III)厚煤层:厚度在3.5米以上(5)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煤和岩层改变了原始埋藏状态,所产生的变形或变位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可以分为单斜构造、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

岩层的位置及特征通常用产状要素来描述。

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和倾角。

(6)断距: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i)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ii)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iii)平推断层:断层两盘沿水平方向相对平移。

正断层’逆断层在煤矿中最常见。

(7)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可划分为煤田普查、矿区详查和井田精查三个阶段,并依次进行。

(8)矿井储量煤炭资源是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最终成果的集体表现,它是指地下埋藏着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量。

对勘探成果进行可行性评价和按经济意义分类,矿井储量可分为矿井地质资源量、矿井工业储量、矿井设计储量和矿井设计可采储量四种。

(i)矿井地质资源量:详查地质报告提供的查明煤炭资源的全部(ii)矿井工业储量:地质资源中控制的资源量,经分类得出的经济基础储量、边际经济储量连同地质储量中推断资源量的大部,归类为矿井工业储量。

(iii)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的资源/储量,称为矿井设计储量。

煤矿生产技术

煤矿生产技术

采区(如下图所示) 走向长壁工作面: 工作面沿倾斜布置,沿走向推进
2 6 A
C 4 1
3 5 1
(2)阶段划分为划分为带区,带区划分为分带 分带—沿煤层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长条,每一个长条叫一个 分带。 由若干分带组成,并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区域叫带区 倾斜向长壁工作面:工作面沿走向布置,沿倾向推进
四、采区生产系统
(四)综合开拓 平硐 — 立井 — 斜井 平硐 — 立井 平硐 — 斜井 立井 — 斜井 主斜副立应用多 主立副斜应用少
5
4 + 512 2 1 1750 + 415 + 330 + 230 3 + 110
4 2 3 1
三、巷道的分类 (一)矿山井巷名称 如图
3 1 13 2 5 6 13 10 12
五、煤的形成及煤系 1、煤是由地质历史上植物遗体演变而形成的地球上气候 温暖而湿润,植物生长茂盛 • 高等植物 泥碳 褐煤 长焰煤 不粘煤 弱粘 煤 气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贫煤 无烟煤 2、煤系的概念: • 在煤的形成过程中,煤层上下同时形成许多岩层煤系指 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3、我国的主要成煤时期: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4亿 ~2.3亿年前), 中生代的晚二叠纪~侏罗纪( 2.3亿~ 7千 万年前), 新生代的第三纪(7千万~200万年前)
第三章 矿井开拓
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量含炭物质堆积在地下,形成 的大面积层状含煤地带。 煤田划分为井田 一、井田再划分 1、井田内划分为阶段和水平 阶段划分 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将煤层 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并等于井田走向全长的长条形,每一个 长条形叫一个阶段。 井田划分为阶段 (如下图所示)
六、煤层结构及埋藏特征 • 1、根据煤层厚度对开采技术的影响,将煤层分为 • 薄煤层 0.5~1.3m • 中厚煤层 1.3~3.5m • 厚煤层 3.5~6.0m • 特厚煤层 大于6m • 2、煤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 根据煤层倾角对开采技术的影响,将煤层分为 • 近水平煤层 • 缓倾斜煤层 • 倾斜煤层 • 急倾斜煤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22011-12-13
5
第二节 煤的形成及煤系
• 一、煤的形成
– 煤层的形成受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及古构造等条 件的控制。 – 我国最主要的三个聚煤时期为:石炭二迭纪、侏罗纪 我国最主要的三个聚煤时期为:石炭二迭纪 石炭二迭纪、 和第三纪。 和第三纪。 – 古植物从死亡、堆积到转化为煤的演化过程,称为成 煤作用。分为泥炭化阶段 煤作用。分为泥炭化阶段 和煤化阶段 。
2011-122011-12-13
14
2011-12-13
2
第一节
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
埋藏在地下的煤和其他矿产资源,都是地壳物质运动和 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
一、地质作用 • 1.内力地质作用 1.内力地质作用
– 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 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它包括地壳运动 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它包括地壳运动、岩浆 地壳运动、 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等。 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等。
• 三、矿井储量
– 矿井储量分为:矿井地质资源量 、矿井工业储 矿井储量分为:矿井地质资源量 量 、矿井设计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
2011-122011-12-13 13
思考题
• • • • • • • • • •
1.什么叫地质作用?内、外力地质作用有哪几种作用形式? 2.常见的沉积岩主要有哪几种? 3.简述煤的形成过程? 4.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几种?常用的煤质指标和工业 分类指标各有哪些? 5.煤层按厚度可分为哪几类? 6.反映煤层赋存状态的指标主要有几种?煤层按厚度和倾角如 何分类? 7.反映煤岩层产状要素是什么? 8.断层的要素有哪几部分?什么叫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8.断层的要素有哪几部分?什么叫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9.煤田地质勘探的任务是什么?煤田地质勘探划分为哪几个阶 9.煤田地质勘探的任务是什么?煤田地质勘探划分为哪几个阶 段?煤田地质勘探有哪几种方法? 10.矿井储量是如何分类的? 10.矿井储量是如何分类的?
4
第一节 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
• 三、地史的概念
– 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在45亿年以前形成的地球, 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在45亿年以前形成的地球, 在漫长的岁月里,其地壳在不停地运动,地球上的生 物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化。研究表明,地球上的任何一 种矿物、岩石,任何地貌和构造形态以及任何一种动 植物,都是地壳发展演化的产物。 – 通常根据地壳运动及古生物的发展,将地壳发展历史 的主要阶段及其顺序,从古到今划分为太古代、元古 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大的时期。
• 2.外力地质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
– 它作用在地壳表层,主要是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 日月引力能等引起。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风化和剥 日月引力能等引起。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风化和剥 蚀、搬运和沉积 、固结成岩 。
2011-122011-12-13 3
第一节 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
– 2.煤的工业分类 • 我国现行的工业分类,是以炼焦煤为主的分类方案,
分类指标主要用挥发分和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mm) 分类指标主要用挥发分和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mm) 为指标划分煤的种类,从无烟煤到褐煤分为十大煤 种,即无烟煤、烟煤(贫煤、瘦煤、焦煤、肥煤、 种,即无烟煤、烟煤(贫煤、瘦煤、焦煤、肥煤、 气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褐煤 气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褐煤 。
严重的灾害。因此,在开采含瓦斯较大的煤层时,应当在技术 上采取特殊措施。
– 3)矿井的充水程度 • 矿井开采时,由于巷道开掘和采空区塌陷,必然波及煤层上下
的含水层以及地表下的水源,而造成矿井充水。严重时还可能 威胁矿井安全。
2011-122011-12-13
12
第五节 煤田地质勘探及矿井储量 • 一、煤田地质勘探的任务
– 了解矿井资源/储量、井田地质条件、煤层赋存 了解矿井资源/ 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煤种煤 质等矿井的资源条件。
• 二、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阶段划分
– 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划分为煤田普查、矿区详查 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划分为煤田普查、矿区详查 和井田精查三个阶段依次进行。 井田精查三个阶段依次进行。
2011-122011-12-13 8
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
• 一、煤层赋存状态
– 1)煤层的厚度 • 薄煤层 煤层厚度从最小可采厚度至1.3m 煤层厚度从最小可采厚度至1.3m • 中厚煤层 煤层厚度1.3m至 煤层厚度1.3m至3.5m • 厚煤层 煤层厚度3.5m以上 煤层厚度3.5m以上 – 2)煤层的稳定性 • 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的煤层、极不稳定煤层 。 – 3)煤层的倾角 • 缓斜煤层 0°~25° 25° • 倾斜煤层 25°~45° 25° 45° • 急斜煤层 45°~90° 45° 90° • 通常又把8°以下的煤层称为近水平煤层。 通常又把8
2011-12-13
1
采煤概论
第一篇 煤矿地质
第1章 煤矿地质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 煤矿地质知识
– 第一节 的概念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 煤的形成及煤系 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 煤层的埋藏特征 煤田地质勘探及矿井资源/储量 煤田地质勘探及矿井资源 储量
2011-122011-12-13
10
2011-122011-12-13
11
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
• 四、影响开采工作的其他因素
– 1)煤的自燃倾向性 • 煤的自燃性决定于煤的疏松程度及氧化过程的剧烈程度。煤愈
松软,煤层愈厚或氧化愈快,其自燃危险就愈大。
– 2)煤和岩层的含瓦斯性 • 瓦斯的涌出和积聚不但给矿井生产带来许多困难,还可能造成
2.6 2.5 1.2~1.4
金刚光泽
无烟煤
似金属光泽
2011-122011-12-13
7
第三节 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
• 二、煤的工业分类
– 1.常用的煤质指标 • 评价煤质的主要指标包括:水分W、灰分A、挥发分 评价煤质的主要指标包括:水分W、灰分A
V、胶质层厚度Y、发热量Q、硫S和磷P的含量以及 、胶质层厚度Y、发热量Q、硫S和磷P 含矸率等。
2011-122011-12-13 9
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
• 二、煤层顶底板岩石
– 煤层顶底板岩石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 的岩层。按照沉积的次序,在正常情况下,先于煤生 成的岩石是煤层的底板,较煤后生成的岩层叫做顶板。
• 三、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影响
– 地质构造的形态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单斜构造、 地质构造的形态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单斜构造、 单斜构造 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 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 – 岩层的空间位置及特征通常用产状要素来描述。产状 要素有走向 倾向和倾角。 要素有走向、倾向和倾角。 走向、 –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分为:正断层、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分为:正断层、 逆断层、平推断层。 逆断层、平推断层。
变质程度 褐煤 长焰煤 气煤 肥煤 烟煤 焦煤 瘦煤 强玻璃光泽 2.6 最大 黑色 黑灰色 灰黑色 钢灰色 3.5~4.0 最小 1.35~1.8 良好 光泽 无光泽暗淡沥青光 泽 沥青光泽 强沥青光泽 弱玻璃光泽 玻璃光泽 颜色 褐色 黑褐色 褐黑色 2.8 不良导体, 导电性随变 质程度增高 而增加 硬度 2.0~2.5 脆度较小有 一定韧性 脆度 容重 1.05~1.2 导电性
• 二、地壳的物质组成
– 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繁多,按照生成原因,可 以将岩石划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别。 – 沉积岩分布最广,地表约75%的面积都覆盖有 沉积岩分布最广,地表约75%的面积都覆盖有 沉积岩,有许多重要的矿产如煤、油页岩、岩 盐等本身就是沉积岩。
2011-122011的沉积岩系,它们彼此间大致连续 沉积,并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
2011-122011-12-13
6
第三节 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
• 1.煤的物理性质 •
– 光泽、颜色、条痕、硬度、脆度、比重和容重、导电 性等。 2.煤的化学组成:有机质和无机质,主要元素有:碳、 .煤的化学组成:有机质和无机质,主要元素有:碳 、氮、硫 氢、氧、氮、硫、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