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文明的发详地

合集下载

中原的广义概念

中原的广义概念

中原的广义概念中原在广义上,指的是中国的中部地区。

它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中国的“心脏”和“中枢”,具有重要的地理、历史、文化和政治意义。

首先,中原在地理上是指中国大陆的中部平原地带,由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组成。

它位于黄河和长江之间,西起太行山和山西高原,东至淮河和江苏沿海地区。

中原地区的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北部有肥沃的平原和丰富的水资源,南部则拥有充沛的日照和温和的气候,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中原在历史上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早在远古时代,中原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史前遗址,如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文化和龙山文化。

中原地区是中国历史上古代文明的摇篮,先后出现了仰韶文化、长江文明、夏、商、周等众多古代王朝和文化,这些都给中原赋予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第三,中原在文化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中原地区孕育了众多的文化精华。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众多的学派和思想家,如孔子、荀子、墨子等,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原地区还孕育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杜甫和李白等,他们的诗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此外,中原地区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和艺术形式,如豫剧、梆子、皮影戏等,这些都是中原地区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最后,中原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中国的王朝多是在中原地区兴起并建立起政权,中原地区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是各个朝代争夺的焦点,如夏、商、周的兴衰,秦、汉、晋、隋、唐等王朝的兴起和垮台,都离不开对中原地区的争夺。

中原地区的政治重要性,使得中原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与王朝的更迭密不可分。

综上所述,中原在广义上指的是中国的中部地区,它不仅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瑰宝的孕育地。

中原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历史、文化和政治意义,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华夏文明的三大发源地

华夏文明的三大发源地

华夏文明的三大发源地
华夏文明的三大发源地是黄河、草原、长江。

华夏文明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一脉相传。

在华夏文明的三大发源地中,其中,黄河文明是华夏文明的主体,其形成的时间是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草原文明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长江文明是长江流域各区域文明的总称,始于公元前五千年。

华夏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区别:
华夏民族是中华民族最早最受各界认同的民族称号,华夏也称夏、诸夏。

华夏又称中夏。

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中夏又称中华。

华夏民族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

共包括56个民族。

除此之外,也有数个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的未识别民族。

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出。

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哪个省:
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文明,而黄河文明中最主要的就是处在黄河流域的山西,因此山西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

因为山西的位置独特,并且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所以
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

现在的山西省简称为“晋”,也称为“三晋大地”。

“晋”来自于春秋时期的晋国,大概地理范围山西之地差不多。

“三晋”则是自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个诸侯国,由于都是由原来的晋国分裂出来的,故为“三晋”。

中国七大古都的简单介绍

中国七大古都的简单介绍
• 我国曾作为国都的城市数以百计,最著名的有七个,号称七大古都,
即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
记忆口诀: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白居易在《隋堤柳》诗中写道: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 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 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 絮如雪。”从中能够想象那时的开 封是何等的壮观美丽。
文代
豪文
苏 轼 等
学 家 司
河 南
都马开
写 过 赞
迁 , 唐
封 ,
美代 这
开的 座
封著 古
的名 城
诗诗 的
赋人 历
。李 史
43.4
13
层 , 高 米 。 小 雁 塔 及 其
建 于 唐 代 景 龙 年 间 。 塔 原 有
15
是古
都 西 安
年 ) ,
大 雁
塔 的 玄
象 征 。
奘 为 藏 经 典 而 修 建 , 塔 身 七 层 , 通 高
是 西 安 市 著 名 的 旅 游 景 点 。 唐 代 永 徽
652 64.5

米 。 被 视
白文
、化
杜时
甫常
、让
白人
居品
易味
,不
宋尽
代。
的汉
清明上河图
悠悠文化宋都情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 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北宋也是继唐代以后科技、文化、艺术发展 的又一鼎盛时期,创造了一代灿烂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清正 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图强变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飞等 历史名人,都曾在开封留下光辉的足迹,他们的丰功伟绩,作为民族文

黄土高原——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黄土高原——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最先 出现 的创 造成 果! 该遗 址被 称为 大 地湾 遗址 ! 大地 湾一 期文 化的 时 代距 今!"## "
(%%%年 期间 # 居 住在 黄土 高 原地 区的 人
们#创 造了 当时 居全 国领 先地 位的 文 化! 因这一 时期 的文 化遗 存 最早 是在 河南 省 西北部 渑池 县 仰韶 村发 现的 # 故 被命 名 为仰韶 文化 ! 仰韶 文 化 以 有精 致 的 彩 陶 而著 称 # 故又被 称为 彩 陶文 化! 仰韶 文化 遗址 的 彩陶与 大地 湾遗 址的 彩 陶有 着前 后相 承 的关系 # 表 明华 夏文 化 的延 续性 有着 悠 久历史 ! 仰韶 文 化 的 聚落 遗 址 面 积 很大 # 数 十到数 百 万平 方米 的遗 址很 多# 且分 布 范围广 #分 布密集 ! 仰 韶文 化不仅 在黄 土 高原地 区 有广 泛分 布# 如在 陕北 榆林 地 区无定河两岸以及在庆阳地区 都有分 布# 甚 至在 北 面的 内 蒙 古# 西 面 到甘 肃 # 也都有 分布 ! 其 中 一些 地区 遗址 的密 度 几乎和 现代 村落 的密 度一样 ! 仰韶文 化的 另一 个 突出 特点 是农 业 生产达 到很 高的 水 平! 从出 土文 物中 发 现有精 致的 石制 农业 生 产工 具#如 石 铲$ 石镰等 # 在 这一 时期 的 许多 遗址 中还 出 土了大量粟以及其他粮食和菜 籽的遗 存#还 发现 了纤维 植物 麻的 遗迹 ! 黄土 高 原地区 前仰 韶文 化和 仰 韶文 化遗 址中 大 量粮食 遗存 的 发现 表明 # 黄 土高 原地 区 是我国 农业 的重 要 起源 地! 著名 美籍 华 人学者 何 柄棣 认为 # 黄 土高 原地 区是 我 国旱作 农 业的 发祥 地# 是华 夏文 明乃 至 东亚文 明的 发祥 地 ! 著 名考 古学 家石 兴 邦先生 认为 #仰 韶文 化后 期$ 龙山 文化 时 期#从 时间 上讲相 当于 炎黄 时代 ! 这无 疑 为三皇 五帝 传说 的历 史 背景 以及 黄土 高 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做了 科学论 断!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中国是一个庞大而古老的国家,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而在这千年的历史中,黄河流域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发源地之一。

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历史上,更体现在现代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上。

因此,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经济几个不同的方面探讨黄河流域的重要性。

历史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其历史可以追溯到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中国最早的文明从黄河流域开始发源。

不同于其他国家那样的自然环境,黄河流域的天然灾害以及特殊的自然条件将黄河流域上下游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以及不同的政治系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史实,尤其是位于黄河上游的中原地区,诸如夏商周时期的建立和战国时期的分裂。

在不断地发展中,这些古代文明产生的文化和艺术品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考古学家通过对墓葬、器物、文字和建筑的研究,探寻并记录这些埋藏在历史中的珍宝。

而研究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则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

文化除了历史,黄河流域还涌现出了优美的文化艺术。

黄河流域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成就,得益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在最早的时代,黄河流域是人类定居的地方,因而文化兴起。

战国时期,曾经有七个不同的国家或王国在黄河流域内争取优势。

在历史中最显著的中国人物,如孔子和屈原都得到了黄河流域文化景深的启发。

在黄河流域内,有大量的文化艺术,数不尽的诗词、书画、戏曲、特色美食以及传统节日。

经济如今,中国发展如此迅猛,黄河流域的发展不断加速。

黄河流域地形复杂,资源丰富,农业和矿业资源不分。

在中国经济中,黄河流域是一个高度关注的地区,大量的人口和商业需求,加上现代技术,已经使得黄河流域有一个强劲的经济发展。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是中国国内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总之,黄河流域,对于中国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形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黄河水系发生的洪水,对于中国人来说虽然是一件悲惨的事情,但是可以从中探寻出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民勇敢,发扬智慧和创新精神。

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承载着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众多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
标识和自然标识。

中国古代历史上包括周、秦、汉、唐等辉煌盛世在内的
十四个王朝或政权都曾在这里建都,其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南郊唐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
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
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南郊唐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
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
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

长江长城_黄山黄河

长江长城_黄山黄河

长江是我国第(
)大河流,世界第(

现存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 海关,古人有不到长城( ) 非好汉 的说法。
黄山)位于安徽省境内,素有中国第一奇山之 称,其四绝指( 奇松)、(怪石 )、 ( 云海 )、 ( 温泉 )。

黄河像一个大大的( 发源于( (
几 )字,
青海 )省,流经
9 )个省、市、自治区,最后 渤海 )。 流入(
我们中华大地上卧着两条龙,请同学们找一找,下面 两条河中,哪一条是长江,哪一条是黄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
长城秋色宜人
金碧辉煌的夜景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
浙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李薇我国地域辽阔,山河壮美。黄河、长 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长城,被誉 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黄山,素有“天下 第一奇山”之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是中国锦绣山河、灿烂文明的象征。 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
) 一 大河流,它发源于( 青海 )省,浩浩荡荡一路东去,最后 流入( )多公里,流域面积 东海 )。长江全长( 6380 ( 180 )万平方公里。

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明,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多个文化源头和文化源头区。

中华民族的始祖不仅有黄河流域古代部落集团的父系首领黄帝和炎帝,还有公认的女性始祖黄帝元妃嫘祖。

人类由山地走向平原,加上基于对神奇自然现象的不解而产生的超自然神灵信仰,历史上普遍存在圣山及超自然神的崇拜,在中国即古史传说中的圣山“昆仑山”崇拜和超自然神“上帝”崇拜。

神仙崇拜和道教信仰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二千多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古发现表明,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从而改写了中华文明起源史。

这一切,皆集中于一个地区一一西蜀岷山。

而中国古代盛行的“五岳四渎”山川崇拜,其至尊之地和长江的江源地也在西蜀岷山。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支系众多的藏羌彝系统民族,在民族渊源上依然与岷山有着重要联系。

因此,研究西蜀岷山的历史文化,应是中华文明探源工作的重要内容。

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今天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有着重要意义。

为此,笔者特撰写本文,希望引起人们对岷山历史文化及其资源价值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高度重视,促进对岷山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关于岷山的概念及其地理范畴岷山”一名历史久远,是中国最古老的名山之一。

早在《尚书?禹贡》中已有大禹治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华阳黑水惟梁州。

岷、蟠既艺,沱、潜既道”,“岷山之阳”等记述。

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诗句,更是让现当代无数的中国人耳熟能详。

在历史文献记载中,“岷山”亦称“蜀山”、“汶山”、“渎山”、“沃焦山”等,在古史神话传说记载中则称“昆仑山”、“成都山”、“成山”、“成侯山” 等。

岷山的概念,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古人所记载狭义的岷山指岷江源头区的今岷山山脉中段,以茂县九顶山为主峰。

唐代《元和郡县志?剑南道中》茂州汶山县条下记载:“ (岷山)去青城山百里,天色晴明,望见成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工作关系,我暂居山西太原已快三年了。

听说广东李姓的客家人大都是明朝时期从洪洞大槐树下逐渐南迁而来的。

如果这么说来,我还真的跟山西有点遥远的渊源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让我可以很快适应了山西的气候,而且在太原顺利大吉的度过了三年。

为此,我跟山西的同事朋友相处时,总爱标榜一下自己也可能有山西的血脉,当然,他们也乐于接受此话,尤其在劝酒时更亲热地说,“看你喝酒就知道了,哥们够爽快,一点都不象南方人的作风。

”??基于以上原因,近几年来对山西又爱又恨:爱的是山西人对我的热情和友谊,工作生活都关照得不错,恨的是太原环境太差,而且离家千里。

好在快到了不得不离开太原的时候了。

公司很快就要与当地公路局签定项目转让合同,满打满算,最迟年中应该可以再次“远走高飞”了。

为此,我想,该留下点什么作为纪念呢?最好不过的应该就是文字吧。

当然,触动我这心念的也与子归有关。

于是,我马上开始搜寻资料,搜索枯肠,开始敲下这篇关于厚重山西的浅陋之文。

??山西简称晋,因春秋时期属晋国之地,后赵、魏、韩三分晋国,故又称“三晋”,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大量的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表明,我们人类的祖先早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相传,华夏民族的始祖女娲、黄帝、炎帝曾在山西南部一带活动,在那里至今仍流传着许多有关他们的美好传说和活动的遗迹。

“春秋称霸晋为先,战国七雄有其三”。

晋文公所缔造的霸业长达150多年,是春秋各国中称霸时间最长的。

李唐肇兴于太原,成就了一个封建王朝的繁华鼎盛。

山西是连接中原和北方各民族的咽喉要塞,也是各民族之间极具魅力的灿烂文化通道,从而成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

保存至今的古戏台见证了山西在宋元时期曾是中华戏曲的摇篮。

明清以“晋商”代表的山西贸易经济非常发达,“山西票号”誉满全国,这是中国银行业的早期雏形,其业务远涉全国大多数地区和欧亚许多国家,盛极一时。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西是全国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山西不愧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山西有着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最著名的是晋中的民间社火和临汾的威风锣鼓。

虽然山西很多地方确实已难得再现《谁不说俺家乡好》中所歌颂的那些美好风光——“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弯弯的河水流不尽,高高的松柏万年青……”,但历史名胜和人文遗迹却是数不胜数。

山西人骄傲地戏称:在山西,随便一座山头都有古迹,任何一个村都有传说,哪里一个墓都有宝藏。

山西著名的景观有五台山、晋祠、平遥古城、云冈石窟、壶口瀑布、应县木塔、乔家大院、悬空寺、恒山、悬空寺等,其中五台山、晋祠、云冈石窟属于国家AAAA级的旅游区,平遥古城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古代城墙、官衙、街市、民居、寺庙作为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山西古代建筑居全国之冠,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繁多。

古代寺观、宫殿、石窟、雕塑、壁画、古塔几乎遍布全省各地,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彩塑、壁画艺术的宝库”的美称。

??山西名人辈出。

不少山西人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流传至今的传说有:炎黄大战蚩尤、黄帝扫土设坛、炎帝教稼、嫘祖养蚕……而他们的传人尧、舜、禹则更以晋南为创业基地,铸就了中华远古文明的辉煌。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有晋文公、韩非子、荀况。

汉魏时期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捍卫边疆,关云长诚信忠义,万世仰止,孝文帝加速汉化进程,结束北方经年历久的分裂与战乱,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族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盛唐时期,文人雅士纷纭而至,涌现了王之涣、王维、白居易、温庭筠等众多少才子。

宋元时期,司马光、元好问、关汉卿纵横文笔,尽书人事沧桑。

明清时期,傅青主孤傲执著,文学、书法俱可称道。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山西,昨日所有的辉煌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只留给世人无尽的崇仰感叹、吟唱唏嘘。

今天的山西仍以资源大省的姿态默默为首都和各兄弟省份输送着维系经济腾飞的原料和动力,自己却在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今天的山西在经济科技和人文环境等方面都落后了,这当然也与其多年
来自身发展的局限狭隘性有很大的关系。

“知耻者而后勇。

”生性豪放、激情执着的山西人正迈开大步,奋起直追。

你相信吗?有一天,山西将再现《谁不说俺家乡好》所歌唱的美丽景象——“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弯弯的河水流不尽,高高的松柏万年青……”当然,还要有李唐盛世般的铮铮豪情、泱泱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