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关于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自己在XXX(填写具体技能)方面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填写具体学科或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填写具体知识点)、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和XXX(填写具体知识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1-2课时:介绍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第3-4课时:讲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
3.第5-6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4.第7-8课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操作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培养其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并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上下空一行)一、目的任务(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二、设计内容三、时间安排四、设计工作要求五、成绩评定六、参考文献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正文: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1、1.1、1.1.1……)(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为0行)(页边距:上2cm,下2cm,左2.5cm、右2cm 页码:底部居中)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课程编号课程学分起始日期封面纸推荐用210g/m2的绿色色书编辑完后需将全文绿色说明文字删除,格式不变(另起页)课题名称(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上下空一行)一、选题背景(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二、方案论证(设计理念)(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说明设计原理(理念)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包括:重点说明要实现的功能及其要求、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应用的运行环境及其性能等要求。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三、过程论述(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重点说明设计是如何实现的,包括: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
要求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要求:每个图都必须有文字说明,图前说明为什么使用该图、图的主要作用;图后说明图中各成分的作用,和成分之间的交互或图所表达的流程。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四、结果分析(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五、课程设计总结(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总结可以包括:课程设计过程的收获、遇到的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课程设计实现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等。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类别
门 窗
代号
M C
洞口尺寸(mm)
1. 单元平面图:至少 2-3 个套型,比例 1:50(选做)。 2. 建筑平面图(至少 2 个单元):包括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比例
1:10O,标准层必须有一个户型布置家具,其他房间标有名称和面积。 3. 建筑立面图:包括正立面、背立面及侧立面图,比例 1:100。 4. 建筑剖面图;1 个(必须剖到楼梯),比例 1:100。 5. 建筑详图:
6
6. 节点详图 实际上是建筑剖面图的局部放大图,用较大的比例(如 1:20)画出。每位同学设计不
小于五个,屋面部分的详图不小于三个,楼梯部分不小于 2 个。 7. 楼梯详图
应尽可能将楼梯平面图、剖面图及踏步、栏杆等详图画在同一张图纸内,平、剖面图比 例要一致,详图比例要大些。
①楼梯平面图:要画出房屋首层、标准层(必要时增加二层平面)和顶层三个平面图。 表明楼梯间在建筑中的平面位置及有关定位轴线的布置;表明楼梯间、楼梯段、楼梯井和休 息平面形式、尺寸、踏步的宽度和踏步数,表明楼梯走向;各层楼地面的休息平台面的标高; 在底层楼梯平面图中注出楼梯垂直剖面图的剖切位置及剖视方向等。
衣机位、排风道、机械排气等。 门厅:2~3 m2 贮藏室;2~4 m2(吊柜不计入) 工作室 6~8 m2
四、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本次设计参考教师给定的住宅方案,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建筑方案,初步选定主要构 件尺寸及布置,明确各部位构造做法。在此基础上按施工图深度要求进行,但因无结构、 水、电等工种相配合,故只能局部做到建筑施工图的深度。设计内容如下;
课程设计(大型作业)任务书(2013版)

课程设计(大型作业)任务书
设计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专业
班级计算机11051/11052/信安11251/11252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签名:叶文珺/张安勤
专业负责人签名:
学生签名: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要求及组织形式(包括课程设计主要目标及成果)
二、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规则
考核形式
课程设计结束,每个小组必须上交如下资料:
1、一份打印的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见附录2。
2、提供源程序、课程设计报告电子文档。
3、教师要当面逐个答辩检查每个同学的完成情况,如发现抄袭或由其他同学代为完成,按不及格处理。
4、参加了课程设计但未答辩者,成绩按旷考处理。
5、每小组独立完成题目,最后成绩和题目难度及完成程度相关。
2、数据类型和系统设计
分为逻辑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步骤实现。逻辑设计指的是,对问题描述中涉及的操作对象定义相应的数据类型,并按照以数据结构为中心的原则划分模块,定义主程序模块和各抽象数据类型;详细设计则为定义相应的存储结构并写出各函数的伪码算法。作为逻辑设计的结果,应写出每个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各主要模块的算法,并画出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图;详细设计的结果是对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的规格说明作出进一步的求精,写出数据存储结构的类型定义,按照算法书写规范用类C语言写出函数形式的算法框架。
3、编码实现和静态检查
要求程序的每行一般不要超过60个字符,每个函数体一般不超过40行,最长不超过60行,否则应分割成较小的函数;要控制if语句的深度。上机之前静态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用一组测试数据手工执行程序,也可以通过阅读或给别人讲解自己的程序而深入全面地了解程序逻辑。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大作业)是本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之一,共计3学分。
课程设计是学习专业技术课所需的必要教学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巩固和掌握专业知识,并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做必要的准备。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局部设计从收集资料、方案比较、计算、绘图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计算和绘图设计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学生需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熟悉有关设计资料及参考资料,熟悉各种设计规范的有关内容,认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内容。
2、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课程设计的成果为“课程设计任务书”。
要求计算准确、文字通顺、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4、课程设计任务书应该是一项工程或事件的真实情况的反映,要用事实、数据说话。
任务书不需要目录、摘要、关键词、脚注、参考文献等。
课程设计任务书应在2000字以上(含相关图纸和计划书等),打印成稿。
三、课程设计的选题:课程设计(大作业)计有以下二个课群组可供选择:混凝土结构设计、建设监理。
在上述课群组中选定一门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各门课的要求如下:1.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1)熟悉混凝土结构体系荷载的传递及确定。
(2)熟悉结构的平面布置。
(3)掌握单向板、次梁、主梁承载力计算、板梁配筋计算。
(4)绘制结构平面图、板梁(次梁及主梁)配筋图及抽筋图。
(5)写出计算书。
2、建设监理社会调查:到有关监理公司调查,已进行过监理工作的建设工程了解:(1)监理规划如何制定。
(2)实施情况如何。
(3)产生了哪些效果。
(4)存在问题及今后如何改进。
(5)写出调查报告。
四、教师职责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一般由专业课教师担任,也可聘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技术人员担任。
指导教师提供课程设计的课题选题,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选题,指导教师最后进行分配。
指导教师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情况,课程设计完成后负责学生的成绩考核。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级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多层砖混结构综合楼施工组织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运用《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课程所学内容,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编制原则和步骤;培养学生独立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和技巧,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进行现场的施工和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1、课程设计内容1.1 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分析(1)工程建设概况主要介绍拟建工程的工程名称、性质、用途及工程开竣工日期、施工图纸情况,组织施工的指导思想等。
(2)工程施工概况主要介绍拟建工程的建筑设计特点、结构设计特点、建设地点特征、施工条件及工程施工特点。
1.2 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方案设计中主要步骤为:(1)选择建筑施工流向;(2)合理划分施工段;(3)确定施工顺序;(4)选择施工用脚手架;(5)选择施工机械:包括水平和垂直运输机械、砼搅拌运输机械、砼振捣机械等;(6)砼的浇筑方案;砼的搅拌运输方法;砼的浇筑顺序及要求;砼的养护制度等。
(7)其它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1.3 主要技术组织措施主要技术组织措施中应重点包括:保证工程质量措施、施工安全措施、冬雨季施工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
1.4 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包括下述内容:(1)划分施工过程;(2)计算工程量(注意工程量单位应与定额保持一致);(3)计算劳动量;(4)确定各施工过程的施工天数;(5)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初始方案;(6)检查与调整;(7)绘制正式进度计划。
1.5 资源需用量计划资源需要量计划中可重点考虑下述内容:(1)劳动力需用量计划;(2)主要材料需用量计划;(3)构件和半成品需用量计划;(4)施工机械需用量计划。
1.6 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设计中应考虑下述内容:(1)确定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2)确定搅拌站、仓库、材料、构件堆场以及加工厂的位置;(3)现场运输道路;(4)临时设施布置;(5)水、电管网布置。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指导教师:王琼芬2013年9月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某多层工业厂房楼面尺寸如图1所示,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环境类别为一类,内框架承重结构体系,外墙厚240mm,主梁支承处设壁柱。
不考虑抗震设防。
一、设计内容(即成果形式)1、结构平面布置:柱网、主梁、次梁和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板的内力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的计算方法计算)。
3、次梁的强度计算(板的内力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的计算方法计算)。
4、主梁的强度计算:(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
5、用传统方式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主、次梁及板相应的编号);(2)板、次梁配筋图;(3)主梁配筋图(钢筋分离图、主梁弯矩包络图及材料抵抗弯矩图);(4)钢筋表及必要的施工说明(所有钢筋应编号并在钢筋表中列出)。
6、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绘制梁、板的结构施工图二、设计资料1、题号:第 题(丛题号表中选取);2、建筑平面尺寸,见图1所示;(注:①主梁下设混凝土垫块200mm 厚;②主梁下墙垛尺寸为370×490;③中柱用钢筋混凝土柱,尺寸为400×400,位置由设计者根据柱网布置确定。
) 3、 荷载:(1)使用荷载(即活荷载,由学生所选题号根据题号表确定) (2)楼面面层:20mm 厚水泥砂浆面层,18=m γkN/m 3; (3)钢筋混凝土容重:25=c γkN/m 3;(4)梁侧面,板底粉刷层:15mm 厚混合砂浆,17=γkN/m 3。
题 号 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一、 结构平面布置墙、梁、柱的位置要按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决定,因本设计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要求符合使用、经济和施工方面的原则,楼梯在示意图外。
1、 柱网可布置成长方形和正方形;2、 板的跨度:(即次梁的间距)一般为1.7~2.7m 比较经济,尽可能等跨布置,由于实际上不易做到等跨布置,所以可把边跨布置的小一些,但跨差不宜大于10%;3、 次梁的跨度:(即主梁的间距)在4.0~6.0m 比较合理,尽可能等跨布置,若不能可把边跨布置的小些,但跨差也不宜大于10%;4、 主梁的跨度:(即柱距)一般为5.0~8.0m 比较经济,而且为板跨的2~3倍为宜,不等跨布置时,但跨差不宜大于10%。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光照强度测量显示电路

审查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日
课程设计
引言
照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充足的光照,可防止人们免遭意外事故 的发生。反之,过暗的光线可引起人体疲劳的程度远远超过眼睛的本身。因此, 不适或较差的照明条件是造成事故和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统计资料表明, 在所有职业劳动的事故中约有 30%是直接或间接因光线不足所造成的。对体育场 (馆)的光照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光照过强或过暗都会影响比赛的效果。
作为单通道模拟信号输入时 ADC0832 的输入电压是 0~5V 且 8 位分辨率时 的电压精度为 19.53mV。如果作为由 IN+与 IN-输入的输入时,可是将电压值设 定在某一个较大范围之内,从而提高转换的宽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 IN+ 与 IN-的输入时,如果 IN-的电压大于 IN+的电压则转换后的数据结果始终为 00H。 四、ADC0832 芯片接口程序的编写:
P0 口接排阻:P0 口开漏结构,使用时一般接排阻拉高电平。
图 4 数码管显示电路
第三部分
设计任务:
将调整后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送入单片机进行处理。
设计目的:
通过本实验,熟悉 A/D 转换的原理以及单片机与 A/D 转换芯片的联调,熟悉 逐次比较型 A/D 转换的方法和过程。
设计原因:
送入单片机的信号必须是数字信号,单片机是对二进制代码进行处理的,所 以我们必须对实时采样的模拟信号进行 A/D 转换处理,只有这样信号才能被计算 机识别,进而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在数码管上即时显示出当前的光照强度的值。
图 6 逐次比较型 A/D 转换器框图
逐次逼近 ADC 包括 n 位逐次比较型 A/D 转换器如图 6 所示。它由控制逻辑电 路、时序产生器、移位寄存器、D/A 转换器及电压比较器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系统工程》课程设计题目
2008级化工工艺专业
设计题目:苯加氢制环己烷过程模拟分析与优化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化工系统工程”课程之后,集中安排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教师指导下,结合苯加氢制环己烷过程独立地开展工艺流程的结构与工艺模拟计算与分析优化,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分析、解决实际生产过程整体优化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的能力。
它是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训练。
课程设计主要是围绕一门课程的内容所做的综合练习,一般没有固定的答案。
但是由于化工系统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内容由于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定型,又不是真实的生产、科研任务,所以基本上能有章可循,完成起来并不困难。
这里的着眼点是让学生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步引向实际方面来,把过去熟悉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逐步和工程估算、实验调整等手段结合起来,掌握用化工系统工程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主流化工过程模拟计算与优化软件这一应用工具,对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起到启蒙训练的作用。
二、内容:
1查阅有关苯加氢制环己烷生产工艺,对典型工艺过程流程进行系统分析。
2 学习、掌握化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的应用,利用该软件对典型工艺过程流程进行模拟计算。
3 典型苯加氢制环己烷生产工艺如图1所示。
4 工艺指标:
Feed Streams
Composition (Mole Percent)
Make-up Hydrogen
Hydrogen -97.5
Nitrogen -0.5
Methane -2.0
Flow rate (lb-mol/h) 330
Temperature (°F) 120
Pressure (psia) 335
图1. 苯加氢制环己烷工艺流程简图Fresh Benzene
Benzene 100.0
Flow rate (lb-mol/h) 100
Temperature (°F) 100
Pressure (psia) 15
Feed Pump
Centrifugal pump
Outlet pressure (psia) 335
Feed Preheater
Outlet temperature (°F) 300
Pressure drop (psi) 5
Reactor
Stoichiometry: as stated in the process description Conversion 99.8 percent conversion of benzene in feed Outlet temperature (°F) 400
Pressure drop (psi) 15
Product Cooler
Outlet temperature (°F) 120
Pressure drop (psi) 5
Separator
Heat loss negligible
Pressure drop negligible
Purge
Purge rate 8 percent of vapor from separator
Recycle Compressor
Positive displacement
Outlet pressure (psia) 335
Cyclohexane Recycle
Recycle flow 30 percent of liquid from separator
Recycle Pump
Centrifuge pump
Outlet pressure (psia) 335
Stabilizer (Column)
No. of theoretical stages 13 (plus additional condenser and re-boiler) Feed location 8 (counting from top, condenser = 1)
Pressure 200 psia throughout
Reflux ratio 1.2
Cyclohexane recovery 99.99 percent in bottoms
Partial condenser
Distillate is vapor product
三、课程设计要求:
了解苯加氢制环己烷的工艺路线(通过文献检索);掌握过程系统信息流程的建立和系统分析,掌握ASPEN软件的使用方法;重点利用ASPEN PLUS进行操作模拟分析和工况研究,其中包括热力学计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单元过程模型的选择、过程模拟数据的准备;提供完整的流程模拟(含单元过程结果)计算结果清单(附在报告后面);进行流程(或单元)操作模拟分析(例如在稳定塔的工况研究:可以对不同的进料位置、塔板数和回流比对关键组分收率的影响规律;闪蒸温度和压力对出口物料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工艺优化(节能措施:例如热量的利用、尾气的利用等)方案(理想的话,可以对所提方案进行验证分析)。
在课程设计工作中,要求能综合应用化工系统工程、分离工程、化工原理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使理论深化,知识拓宽,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延伸。
学生分成几个组,组成课题小组,让学生们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并培养合作意识。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是使学生围绕化工系统工程课程的内容
所做的综合练习。
利用ASPEN 软件完成整个工艺系统模拟、单元过程计算、工况研究,以此为基础提出工艺优化方案或对原方案是否优化进行评述。
通过模拟结果,对所研究的系统,进行评价,进而提出优化措施。
四、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时间为一周:第13周。
五、考核与评分
1.课程设计(报告,手写)
2.流程模拟计算结果清单(*.apw文件,*=学生姓名(全拼))
根据每个学生所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酌情评分。
重点在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数据分析以及提出的优化方案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