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五三语文电子版:专题一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合集下载

(课标I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讲义(pdf)

(课标I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讲义(pdf)

说明学术前辈的提携引领至关重要 ㊂ B. 准确地表述了吴文俊
专题五㊀ 实用类文本阅读
49 ㊀
考点二㊀ 分析概括( 主观简答题)
㊀ ㊀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是传记阅读最常考的考点㊂ 它一般 考查: 传主事迹的概括与分析, 传主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传主个 性品质形成原因的分析与概括㊂
常见 的 设 问 方 式: 传主事迹 的概括与 分析 些? 请简要概括㊂ 主的哪些事? 质的? 解题技巧:答题前,在文中找出时间 标出职位( 工作) 变化的词语,找出 人物在不同时间㊁不同地点㊁不同工 作中做了哪几件事㊂ 答题时,注意 关键句子的提示,注意试题的附加 条件( 对归纳内容的限制)㊂ 怎样的影响或意义㊂ 答题模板:某人在什么时间㊁ 什么 地点,做了什么事, 做的这些事有 续表 答题技巧: 需要 从 主 观 原 因 和 客 常见 的 设 问 方 式: 为什么会坚持 ˑˑˑ? 道路? 原因㊂ 观原因两个方面入手作答㊂ 主观 原因, 多 从 个 人 的 成 长 环 境㊁ 天 赋㊁努力程度等角度考虑; 客观原 因,多从社 会时 代 的 特 点 和 别 人 其一,联系 人物 生 活 的 时 代 背 景 和社会环境, 关 注 相 关 的 链 接 材 料㊂ 其二, 联 系 人 物 的 成 长 经 历 感悟人 物 的 心 路 历 程㊂ 其 三, 联 系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进 行分析㊂ 的帮助 等 角 度 考 虑㊂ 具 体 而 言: (1) 从全 文 看, 传 主 (2) 是什么原因让传 主走 上 了 ˑ ˑ ˑ 的 (3) 结合全文, 分 析 传主 成 为 ˑ ˑ ˑ 的
A. 吴文俊大学毕业后,曾当过六年中学数学教师, 是恩师陈
������������������������������������������������������������������������������������������������������������ ������������������������������������������������������������������������������������������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信息技术革命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劳动的一次飞跃,以往的体力劳动渐进式地改变了人类的肌肉、韧带骨骼等生理机能,帮助创造出了美妙的艺术,那么,在愈来愈脑力化了的信息革命劳动中,也必将会促进人类创造出属于这一时代的崭新艺术。

信息技术的革命已经在改变着人类的劳动方式、艺术创造的方式。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审美审视。

②数码艺术有别于传统艺术的最显著特征是受众与艺术品之间的互动性、参与性。

它根本性地颠覆了艺术审美基本原则和程序,使受众第一次真正地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批判地接受,把受众从艺术品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③互动较多地是在利用数码技术设备和作品的教学过程、游戏过程中,学会运用数码技术和艺术,可以使你的教学成效倍增,可以让你的游戏作品拥趸者众,增添受众的兴趣和技能。

所以,在数码时代,过程也许比结果更为重要,而且,有了这么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结果也一定是出彩的,二者并行不悖,相互提携促进。

④数码技术和数码艺术给受众提供了广泛参与的最大可能,也让艺术突破了作者和读者、台上和台下的樊篱,使艺术真正意义上走向受众,受众可以在缪斯女神面前充当一回创作者。

如某些剧作中的人物命运安排,情节的增删、着色等,受众都可以参与到创作中去,一部作品的最后完成,可能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可能让这部作品永远没有一个结尾,永远处在改编变化之中。

⑤我们知道,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一定的物质作为载体的,可是,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种艺术像被移易于数码磁片上后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轻捷。

(课标I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考情探究讲义(pdf).pdf

(课标I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考情探究讲义(pdf).pdf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年份
选篇出处
题 材
体裁 题号 题型与分值
涉及考点
2018 Ⅲ
《 图 书 出 版 业 品 牌 报 告 ( 2016 ) 》 《2015 年 中 国 图 书 零 售 市 场 发 展 》 《 试析“ 互联网+” 时代的图书出版》
命题 规律 探究
(1) 考查内容:从 2014 年到 2016 年、2018 年的所有选文均为中国当代小说。 取材特点一是构思新巧、故事性强,二是带有散文化倾 向、意蕴丰富。 (2) 考查形式: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 2016 年及之前题型为一道双项选择题、三道简答题,共 25 分。 2018 年题型变化为一道单项选 择题、两道简答题,共 15 分。 (3)考查能力及热点: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表达的能力。 欣赏人物形象、分析某一物象的作用、分析某一段落的作 用、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小说的意蕴,文章的主旨与思路( 尤其是对开头、结尾的处理) ,是近些年命题者关注的热点。
博物馆文 化遗产
非连续性 文本( 报告 +新闻)
7—9
3 题( 1 单选,1 双 选,1 简答) ,12 分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概括分析文本内容。 ③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
命题 规律 探究
(1) 考查内容:2017 年、2018 年实用类文本均为新闻、报告、图表材料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涉及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包括与人们生活相关 的热点问题。 文本增加了信息量,引入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2) 考查形式:选择题与简答题相结合。 2017 年为两道选择题(4 选 1,5 选 2) +一道简答题,2018 年为两道选择题( 均为 4 选 1) +一道简答 题。 2018 年选择题分值下降,简答题分值上升。 (3)考查能力及热点:筛选文本信息( 包括图表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强化材料之间的对比阅读等。

2019年语文全国3卷(答案+解析)

2019年语文全国3卷(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小说阅读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小说阅读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小说阅读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人的姓与名余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

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

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

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历史要比“氏”更古老。

“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

”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

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

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

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

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

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

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

2019年全国3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9年全国3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语文使用地区: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西藏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层进式 对照式 总分式 并列式
论述内容由此及彼、由浅入深 使用对比的手法论证 一般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形式 用几个分论点来论述中心论点
考生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要确定“论”的具体内容,把握每个分论点的具体 内容以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等,从篇章结构出发,分析文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020高考模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之为
诗化的人物。
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
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 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小说与诗 毕竟是两种不同文体,在营造意境方面二者是有差别的:诗是抒情文体 ,在一首诗中,意境是统一的、自足的;而小说是叙事文体,人事过程 的展现必须以场面的递进为背景,小说的意境是通过场面来显示的。叶 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意境不仅指一种深善的情旨,同时还要配合一 个活生生的场面,使那情旨化为可以感觉的。”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 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 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缀贯穿起 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形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
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 论证方法。
(二)论述类文本的结构 论证过程实质是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安排。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一般由“引论、本 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常见的形式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同样需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把握,进而快速准确捕捉 住新闻事件关键要素(指人物,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以及表达出来的 观点态度等)。因为原因探究、事件概括、异同比较等各种题型,基本上都需 要涉及有关事件关键要素的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虽然在其形式上表现为事 件之间的“断”,但是不同材料之间的不同事件之间却是存在着必然的 “联”。事件之间的“联”来自于事件内部要素间的“沟通”。阅读时需要 把事件中隐藏着的各个关键要素找出来,进而能居高临下,更好地结合关键 要素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纵向角度谈原因,“ 江南风” 没有找到
北” 一变而为“ 江南” ,“ 菊花台” “ 青花瓷” 等一个个精致、典雅的意象,在“ 中国风” 作品中走俏。 它们
与现代人的现实处境接通的出口,成为
来自唐诗宋词,历经千百年洗练,罗列于电子音调配的五声调式之下供人赏玩,蹑步般轻灵飘忽。 相比
一种矫情。
而言,不加修饰的“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 我抬头向晴天” ,看上去轻,听来反而重。 “ 江南风” 借由诗词
势等进行了改变,乍一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
虚词;或者换了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而改变了句
看选项句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
子原意。
否一致。
(1) 选项句的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
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
(2) 选项句中的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但在原
是否 能 根 据 原 文 合 理 地 推 断
因果关系
因为、原来、所以、因此、由于、由此、结果等。
递进关系
而且、并且、甚至、乃至、何况、况且等。
假设关系
如果、哪怕、即使、否则、不然等。
条件关系
才、就、不管、这样、只有、只要、除非等。
目的关系
为此、以便等。
专题一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2) 抓标志性文字,明确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 西北风” 流行的原因。
生命的苦难和不屈为表现对象,思虑的则是文明的不息与文化的困境。 西北民歌朴实刚健的内容,加
上深蕴反思的摇滚形式,令“ 风沙” “ 河流” “ 白云” “ 山沟” 等简单纯朴的意象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纵向来看,上世纪 90 年代乃至本世纪初,消费时代来临,创作者在流行音乐中对传统的指认从“ 西
注意区别原文中作者对每一
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关注
否定性词语。
选项句对原文中的内容指代有误,或是
类别上的,或是程度上的,或是范围上的。
选项句中或原文中有表指代意义的关键词,
如:这、这些、此、之等。
根据语境,确定指代词指代
的内容。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10
方法 1 文中信息的获取与整合
获取
筛选 提炼 整合
概括 理解 确认
信息
处理
比较 辨析 推断
联系 分析 运用
{
{
概念
→ 基本思维形式 判断
推理
筛选 概括
→ 基本思维过程 分析 辨析
比较 运用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 教师用书)
例 (2016 北京海淀期末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文本呈现
分 析
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 “ 四项原则” “ 五
点主张” 归结起来,就是希望互联网这个人类的命运之舟行稳致远。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 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
体,我们定能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分说—总说
总之、总而言之、由此( 看来 / 可见) 、这样等。
主要—次要
首先……其次……最后……、先说……再说……、另外、此外、同时等。
论点—论据
××看来、××认为、××觉得、像、如、例如、据说、比如说、这就是说、可以说、也就是说、意思是说、换句话说等。
现象—本质
具体来讲、细致地讲、细分、其实、本质上说、实质是、归根结底等。
以偏概全
换表示范围限定或程度轻重的词语来干扰
考生。 主要 指 以 部 分 代 整 体、 以 特 殊 代 普
遍等。
混淆时态
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
注意判断选项句的主语、宾
时,注意判断是否有此类情况。
语是否一致。
选项中出现类 似 “ × × 的 观点是 ……” 这 样 的 句 子
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风险需要同心协力、同舟共济,面对机遇不能搞“ 有你没我” 的“ 零和游戏” ,而应
是携手共进的互利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该坚持“ 尊重网络主
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 的原则,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当“ 加快全球网
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
也许、或许、可能、大约、已经、不一定、不可能、一定、必定等。
方法 2 文中信息的筛选、提炼与概括
例 (2016 北京房山一模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文本呈现
分 析
在音乐人选拔节目《 中国之星》 上,谭维维的“ 黄土摇滚” 作品《 给你一点颜色》 感动了各位观众,甚
至包括一些专业人士。 引人注目的是,和歌手共同演出的不仅有吉他手、鼓手,还有一支淳朴的“ 华阴
3.明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明确词语所提供的逻辑信息。 可参考以下内容:
(1) 抓标志性关联词语,明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并列关系
同时、也、又、还、同样、此外、相反等。
承接关系
于是、然后、接着、继而、后来等。
选择关系
或者、还是、是……还是……、要么……要么……等。
转折关系
可是、然而、不过、不料、可惜等。
选项句中有一些关键词,如:(1)表数量多少的词
语(一个、几个等);(2)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部分等);(3)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
微等);(4) 表频率高低的词语( 通常、总是、有时、偶
或反之。
能、估计、如果、未必、完成、成功等。
把“ 因” 错断为 “ 果” , 把 “ 果” 错断为 “ 因” ,
共同体” 很有必要,可以给全体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答案:作者运用数据,表明中国互联网规模壮大,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造福了中国人民;旨在说明“ 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的必要性。
问题 2:请在第四段开头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考点分析:本题表面考查的是如何恰当填写关联词语,实则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或还未实现的推测、设想说成既成的事实,
在信息对接错误的现象,尤其要
文的不同位置。
主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
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
混淆是非
近,但在原文中找不到具体依据。
尔等)。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
因果混乱
加、减少一两个词语,甚至是增减了“ 的” “ 了” 这类
(2) 注意一些可能起到改换因果关系作用的关
语与原文相关信息中的主语、宾
注意看选项与原文重要词语
前边起 修 饰 与 限 定 作 用 的 表 程
度、范围、数量、频率等的关键词
是否一致。
注意选项与原文中这些表时
间、结果等的关键词。
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
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
思路分析:前段谈互联网“ 带来更多福祉” ,此段谈互联网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以及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面临着诸多挑战,两段为转折关系,因
此所填词语应为表转折的连词。 明确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答案:然而( 可是、但是)
方法归纳:
1.抓领起句、分论点句、小结句。
2.抓论点与论据,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也必须看到,互联网领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让
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网络空间不是“ 法外之
“ 也” 字提示前面横线所填词语应该 表
转折。
地” ,需要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规则与秩序。 网络空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
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
即肯定和否定混淆。 命题者设计选项
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信息,有意对阅
读材料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对否定
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将、可
选项句与原文相似,需注意:
(1) 选项句中的“ 因” 与“ 果” 和原文中的“ 因”
与“ 果” 是否在同一位置。
暗中将相关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
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无中生有
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
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题者故意
凭空捏造出来迷惑考生的。
张冠李戴
把甲的观点、发现、发明等说成乙的观
点、发现、发明等。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通过增、删、改
老腔” “ 乐队” 。 几位民间艺术家不时以戏腔与歌手呼应,乐器则是木凳、弦子等,声声激越,俨然成为
主角。 华阴老腔作为“ 西北风” 的一种,给流行音乐带来了怎样的颜色?
上世纪 80 年代,在文化寻根的共同诉求之下,当时的各门类艺术曾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西北,
形成了一股“ 西北风” 。 《 黄土高坡》 《 信天游》 《 走西口》 等流行音乐以自然的恶劣、人的孤独与旷达、
( 取材于 2015 年 12 月 17 日《 人民日报》 )
小结句,上文与之是分与总的关系。
对全文的总结与概括:互联互通、共享共
治,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问题 1:根据文意,简要说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作者运用数据的意图。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
思路分析:画波浪线部分所列举的数据与前文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列举数据是为了证明论点。 从全文来看,旨在说明“ 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
一论“ 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作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 鸡犬相闻” 的地球村,让相隔万里的人们不
再“ 老死不相往来” 。 今天,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开拓了人们的思想维度。 互联网的问世与发展,不仅引领了社会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