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二)及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幔和地核往往会瞬间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由于受(风)、(水)、气温或(生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泥)。

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4、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而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在(植物)生长中必不可少。

5、土地坡度的大小、(植被)、(降雨量)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6、由于河流速度、冲击力的不同,在不同的河段会有不同大小的岩石颗粒,如在中游往往(鹅卵石)很多;而细沙和黏土则出现在(下游),并长期因此会出现(平原)地形。

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之间的(碰撞)造成了山,如喜马拉雅山;而大洋和裂谷的形成则是板块之间的(分离)引起。

8、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9、土壤是(矿物质)、(有机物)、(水分)、(空气)、(微生物)和(根系)等物质的混合物。

10、我国的五种基本地形包括(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其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平原)。

二、判断题: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2、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3、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速激烈的,有时是缓慢的。

(√)5、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6、河流上游一般是鹅卵石。

(√)7、流水、冰川、风、海浪的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

(√)8、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三、选择题: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特点为:(C)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中间高,东西面低2、地表面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是由于流水对土地有(C)作用。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共8小题)1.我国幅原辽阔,有各种各样的地形,比如内蒙古是,新疆是。

2.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最高峰海拔米。

3.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和岛屿、、、、。

4.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和。

5.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引起的。

6.当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巨大的时,岩层会发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这个过程中,无法想象的就会快速从岩层深处释放出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绝大多数就是这样形成的。

7.在长期的、、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8.通过探究发现,雨水对土地具有作用。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10小题)9.()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A.喜马拉雅山脉B.青藏高原C.泰山10.小玉和小丽在同一张地图上,数格子比较陆地和海洋面积,结果却大不相同,主要是因为()A.未提前约定数格标准B.格子大小不一C.不会数数11.火山喷发喷出的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做()。

A.变质岩B.沉积岩C.岩浆岩12.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下面也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垃圾污染B.潮汐C.干旱13.不属于地球内部构造的是()A.地表B.地幔C.地核14.公元79年8月,意大利庞贝古城毁于()火山大爆发。

A.圣海伦斯B.维苏威C.埃特纳15.下列有关火山喷发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B.火山喷发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C.火山地热是一种会污染环境的能源16.雨水对土地是有侵蚀作用的,下面最容易被水流带走的是()A.植被B.大石块C.黏土和细沙17.多为白色、灰色或黑灰色,颗粒细,呈致密块状,硬度不大的岩石是()A.石灰岩B.大理岩C.花岗岩18.某小组研究雨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块有覆盖物的土地上,先下“小雨”,再下“大雨”进行比较B.在两块都有覆盖物,且坡度相同的土地上,一块下“小雨”,另一块下“大雨”进行比较C.在两块都无覆盖物,且坡度相同的土地上,一块下“小雨”,另一块下“大雨”进行比较三.判断题(共8小题)19.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青岛版五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热的传递过关测试题(2份)有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热的传递过关测试题(2份)有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热的传递过关测试题(2份)有答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热的传递检测A卷一、填空题1.热在空气和水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太阳的热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2.一般情况下,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______)的。

暖气之所以能让屋子变热,它的传递方式是(______)。

3.纸张放在烧红的炉盖上会被点燃,是由于(______);纸张悬挂在烧红的炉盖上方不远处会上下摆动,是由于(______)。

4.请你分析下图中的热传递方式。

壶中的水烧开(______)。

炉子的热传到水壶(______)。

炉子的热传到手掌(______)。

5.通常情况下,(______)比非金属导热快。

家庭中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是橡胶或木料做的,就是(______)原理的应用。

6._________色物体比__________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7.冬天,教室里的暖气片是通过___的方式使教室里暖和起来的。

二、选择题8.下列材料中,热传导性能较强的是()。

A.陶瓷材料B.木材C.金属材料9.用金属做锅主要是考虑到它的()性能好。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10.空气是热的()导体。

A.良B.不良C.不确定11.下列情况属于热对流的是()。

A.地暖让房间慢慢变热B.坐在“小太阳”附近取暖C.用热水杯暖手12.下列产品中,没有利用到热辐射的是()。

A.太阳能热水器B.太阳镜C.太阳灶13.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间墙壁的()。

A.上方B.中间C.下方14.把金属勺放入热汤中,过一会儿勺柄会变热;将热水倒入金属杯子中,过会儿杯壁也会变热。

由这两个事例,我们可以推断()。

A.只有金属才能传递热B.热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C.热只能从液体传递到固体中15.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递使物体温度升高的是()。

A.冬天天气寒冷,双手不停地搓动,手感到暖和。

B.把手伸进热水中,手感到暖和。

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的剧烈变化测试卷(解析版)

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的剧烈变化测试卷(解析版)
【答案】① 地震②.火山
【解析】
【详解】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地震、海啸等。山崩地裂的地震和猛烈喷发的火山等现象,都在告诉人们一些关于地球自身变化的信息。
11.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作(),它主要由()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把()和()之间的部分叫作地幔。即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里分为:()、()、()三个圈层。()是最薄的一层,()是最厚的一层。
三、判断题
1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地球的演变历史以及当时有何种生物存在。( )
【12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遗骸或遗迹,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古生物化石指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地球的演变历史以及当时有何种生物存在。
A. 湖泊B. 平原C. 海洋D. 河流
【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壳运动是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人们在太行山带的山崖中发现卵石和海生螺蚌的化石,从而可以推断出这个地带在很早以前可能是海洋。
8.我们知道蚯蚓适于生活在()的环境中。
【8题答案】
【答案】阴暗潮湿
【解析】
【详解】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
9.地震主要发生在________这一部分,而火山喷发则与________和________的运动有关。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热度: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热度:七年级下册历史测试题及答案热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热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热度: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填空题及答案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2、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3、地球上陆地的面积比海洋的面积(少)一些。

4、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岩石变化的原因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有关。

6、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可能会(破裂)。

7、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9、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

10、(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较轻。

1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12、在进行沉积实验时,我们发现了(重)的物体先沉积。

13、(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4、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选择题及答案1、新疆、吐鲁番是个( C )。

A、高山 B、平原 C、盆地2、地势低平而宽广是( B )地形特点。

A、山地B、平原C、盆地 D、高原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 A ),压力越来越( C )。

A、高B、低C、大4、地壳主要是由( A )构成的。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测试卷及答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测试卷及答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20分)1.(本题2分)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文具盒的重力大小,第一步是()。

A.把文具盒挂在挂钩上B.认读刻度数C.检查指针是否指向“0”刻度2.(本题2分)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是因为()。

A.弹簧受力越大,伸展越长B.弹簧受力越大,压缩越短C.弹簧左右平衡3.(本题2分)自己制作的小车不能走直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动力不足B.车轴不正C.地面太光滑4.(本题2分)观察下图中弹簧测力计指针所指刻度,可以读出该物体的重力是()。

A.2.6 N B.2.3 N C.2.6 g5.(本题2分)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要有拉力,小车就能运动起来B.运动起来的小车具有一定的能量C.要使运动的小车静止,必须提供一定的力6.(本题2分)在设计和制作小车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

A.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并分工合作B.独自设计和制作,讨论交流太浪费时间C.组长设计并制作,其他人围观7.(本题2分)在科学中测量力的大小,我们通常会选择的测量工具是()。

A.B.C.8.(本题2分)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

A.B.C.9.(本题2分)小明在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时,发现垫圈数量不够了,所以用10克钩码代替垫圈,他应该()增加钩码。

A.一个一个加B.多个多个加C.一个和多个都可以10.(本题2分)下面通过改变物体运动方式来减小摩擦力的是()。

A.拉链上涂蜡油B.圆珠笔头装上滚珠C.汽车防滑链二、填空题(共18分)11.(本题2分)给小车的拉力________时,小车的运动速度________。

12.(本题1分)乒乓球掉到地面上滚一会儿就会停下来,是因为有( )。

13.(本题1分)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这是因为受到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4.(本题3分)将气球嘴朝下,放开手,则气球将向_____飞去。

新教材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教材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要求:密封线内不允许答题;黑色水笔书写,卷面整洁) 一、我会选(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20分) 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不包括( )。

A.温度的高低 B.空气流动的快慢 C.水量的多少 2.关于热传递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总是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B.热量通常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C.热量的传递是随机的 3.小明做热传递实验时,高温物体为80°C,低温物体为40°C。

两者接触后最有可能的温度为( )。

A.100°C B.10°C C.60° 4.往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相同的塑料杯、铁杯、杯中入相同温度的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得最快的是( )。

A.塑料杯 B.铁杯 C.陶瓷杯 5.下列用具的装置是用来避免热传递的是( )。

A.热水瓶的玻璃内胆 B.电熨斗底部与衣服接触的金属面学校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C.电饭锅的锅底6.下列措施不能够增强冰淇淋冷藏箱保温效果的是()。

A.将冷藏箱做成黑色B.将冷箱做成双层C.在冷藏箱外面包裹一层锡纸7.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下面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大脑一物体→感器官B.物体一大脑一感觉器官C.物体→感觉器官→大脑8.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听力的是()。

A.远离噪声场所的B.用耳机长时间听音乐C.不同时捏住两个鼻孔擦鼻涕9.下列行为是缺乏意志的表现的是()。

A.奇奇上课时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B.妙妙写作业的时候,写会儿玩一会儿C.探探每周都会自己打扫房间卫生10.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B.青春期尤其要注意摄足够的维生素,给身体增加营养C.男生和女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段是不一样的二、我会填。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试题含答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试题含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二)基础知识梳理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7分)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有用处。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4.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

5.由于蝴蝶是活动的,而蝙蝠是活动的,所以它们是不可能见面的。

6.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傍晚最长,最短。

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8.一个月就是绕地球一周,一日就是自转一周的时间。

9.“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来的,他认为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旋转,这样就形成了和。

而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他认为不是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的结果。

10. 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的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_。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1.太阳的高度越高,影子越长。

(×)2.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是影子最短的时候。

(√)3.日晷就是运用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的。

(√)4.当我国是白天时,美国却是黑夜。

(√)5.动植物有生物钟,人体没有生物钟。

(×)6.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7.牵牛花是在中午开放的。

(×)8.太阳的高度就是太阳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9.月相的变化是指月球自身形状的变化。

(×)10.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则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11.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12.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长度与太阳的位置没有关系。

(×)综合能力提升三、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______的形状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二)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2、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3、地球上陆地的面积比海洋的面积(少)一些。

4、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岩石变化的原因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有关。

6、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可能会(破裂)。

7、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9、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

10、(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较轻。

1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12、在进行沉积实验时,我们发现了(重)的物体先沉积。

13、(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4、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新疆、吐鲁番是个( C )。

A、高山B、平原C、盆地
2、地势低平而宽广是( B )地形特点。

A、山地B、平原C、盆地D、高原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A),压力越来越(C)。

A、高B、低C、大
4、地壳主要是由(A)构成的。

A、岩石B、水C、空气D、二氧化碳
5、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B )。

A、侵蚀B、风化C、沉积
6、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从小到大分为(C)。

A、沙粉沙沙砾黏土B、沙砾沙粉沙黏土C、黏土粉沙沙沙砾
7、( C ),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8、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地势平坦的平原一般在大河的( C )流域形成。

A、上游B、中游C、下游
9、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C)。

A、平原B、盆地C、丘陵
10、我们的土壤妈妈的作者是(B)。

A、牛顿B、高士其C、赫歇耳
三、判断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3、(×)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沉积作用的结果。

4、(√)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5、(×)土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没有任何关系。

6、(√)暴雨时径流浑浊,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沙。

7、(×)上游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和细沙。

8、(√)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9、(√)人类自身的活动在改变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10(×)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