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第一章:导论

1.只能归类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分类数据

2.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顺序数据

3.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称为数值型数据

4.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称为总体

5.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的元素的集合称为样本

6.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7.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

8.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分类变量

9.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顺序变量

10.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称为数值型变量

11.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称为离散型变量

12.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称为连续型变量

第二章:数据收集

1.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

的数据收集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2.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3.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数据的调查方

式称为统计报表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1.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

2.把各个类别及其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称为频数分布

3.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比例

4.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百分比或百分数,用%表示

5.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比率

6.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pareto图,对比条形图,饼图

7.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称为累计频数

8.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累计频率

9.顺序数据的图示:累计频数分布图,环形图

10.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组别称为数据分组

11.分组后的数据称为分组数据

12.把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单变量值分组

13.将全部变量值一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组距分组

14.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

15.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称为组距

16.各组组距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等距分组

17.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不等距分组

18.每一组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重点值称为组中值

19. 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即面积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称为直方图

20. 由茎和叶两部分组成的,反应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形称为茎叶图

21. 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两个四分位数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反应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形,称为箱线图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1.

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倾向和程度称为集中趋势 2.

测度集中趋势就是寻找数据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3.

不同类型的数据用不同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4. 低层次数据的测度值适用于高层次的测量数据,但高层次数据的测度值并不适用于低层

次的测量数据

5. 层次由低到高:分类-顺序-数值型

6. 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众数

7. 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中位数

8. 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中位数

9. 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四分位数

10. 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而得到的结果,称为平均数

11. N 个变量值乘积的n 次平方根,称为几何平均数

12. 数据分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13. 离中趋势反映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离散程度)

14.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集中趋势测度值的代表程度

15. 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不同的离散程度测度值

16. 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称为异众比率

17. 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称为四分位差,也称为内距或四分间距

18.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只差称为极差,用R 表示

19. 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称为平均差,叶也称为平均绝对离差

20. 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方差

21. 方差的平方根称为标准差

22. 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标准分数,也成为标准化值或z 分数 数据类型

品质数据 汇总表 条形图 饼图 环形图 数值型数据

原始数据 茎叶图 箱线图 分组数据 直方图 折线图 时序数据 线图 多元数据

散点图

气泡图

雷达图

23.对于任意分布形态的数据,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至少有1-1/k2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

减k个标准差之内。其中k是大于1的任意值,但不一定是整数

24.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称为离散系数

25.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称为偏态

26.对数据分布不对称性的度量值,称为偏态系数

27.数据分布的平峰或尖峰程度,称为峰态

28.对数据分布峰态的度量值称为峰态系数,记做K

29.

第五章:概率与概率分布

1.对一个或多个试验对象进行一次观察或测量的过程,称为一次试验

2.试验的结果称为事件

3.不能被分解为其他事件组合的基本事件,称为简单事件

4.随机事件(random event):每次试验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

5.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

6.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 event)

7.一项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

8.事件A的概率是对事件A在试验中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介于0和1之间的一

个值

9.在试验中,两个事件有一个发生时另一个就不能发生,称这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

10.非负性:对任意事件A,有 0 P(A) 1

11.规范性: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即P ( ) = 1; P ( ) =

12.可加性:若A与B互斥,则P ( A∪B ) = P ( A ) + P ( B ),推广到多个两两互斥

事件A1,A2,…,An,有 P ( A1∪A2 ∪…∪An) = P ( A1 ) + P (A2 ) + …+ P (An )

13.A发生或者B发生的事件,称为A与B的并

14.在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求事件A发生的概率,称这种概率为事件B发生条件下事

件A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

15.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并不影响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则称两个事件独立

16.某次试验结果的数值型描述,称为随机变量

17.只能取有限个或可数个值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18.可以去一个或多个区间中任何值的随机变量称为连续型随机变量

19.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列出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所有可能取值,列出随机变量取

这些值的概率,通常表格来表示

20.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在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一切可能取值的完备组中,各可能

取值xi与其取相对应的概率pi乘积之和,描述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集中程度,计算公式为:

2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随机变量X的每一个取值与期望值的离差平方和的数学期望,

记为D(X),描述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分散程度,计算公式为

二项分布:进行n次重复试验,出现“成功”的次数的概率分布称为二项分布,设X为n 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X 取x的概率为

22.泊松分布:用于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之内每一事件出

现次数的分布

—给定的时间间隔、长度、面积、体积内“成功”的平均数

e = 2.71828

x —给定的时间间隔、长度、面积、体积内“成功”的次数

23.用于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之内每一事件出现次数的分

24.

用于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之内每一事件出现次数的分布

第六章:抽样与抽样分布

1.

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 个单位中随机地抽取n 个单位作为样本,使得每一个容量为n 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 2.

系统抽样: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地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 3.

分层抽样:将总体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 4.

整群抽样:将总体中若干个单位合并为组(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然后对中选群中的所有单位全部实施调查 5.

多阶段抽样:先抽取群,但并不是调查群内的所有单位,而是再进行一步抽样,从选中的群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进行调查 6.

总体分布:总体中各元素的观测值所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称为总体分布 7.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由这n 个观测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称为样本分布 8.

某个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从理论上来说就是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 的样本使,由该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 9. 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 的样本时,由样本均值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

的相对频数分布

10.当总体服从正态分布N(μ,σ2)时,来自该总体的所有容量为n的样本的均值?x也服从

正态分布,?x的数学期望为μ,方差为σ2/n。即?x~N(μ,σ2/n)

11.中心极限定理: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的一个任意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当n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n的正态分布

12.

13.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的标准差,称为统计量的标准误,也称为标准误差

14.当计算标准误时涉及的总体参数未知时,用样本统计量代替计算的标准误,称为估计的

标准误

15.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由样本比例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称为

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16.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由样本方差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称为

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

17.在两个总体中,分别独立地抽取容量为n1和n2的样本,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1和n2

的样本时,由两个样本均值之差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称为两个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18.在两个服从二项分布总体中,分别独立地抽取容量为n1和n2的样本,在重复选取容量

为n1和n2的样本时,由两个样本比例之差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称为两个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19.在两个正态总体中,分别独立地抽取容量为n1和n2的样本,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1和

n2的样本时,由两个样本方差比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称为两个样本方差比的抽样分布

第七章:参数估计的一般问题

1.

2.估计量: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随机变量

3.

4.点估计:用样本的估计量的某个取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5.区间估计: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区间范围,该区间由样本统

计量加减估计误差而得到

6.置信水平: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很多次,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

占的比例称为置信水平

7.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很多次,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例称

为置信水平

8.无偏性: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9.有效性: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点估计量,有更小标准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10.一致性: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11.当用原始数据构建置信区间时,置信区间的计算结果应保留的小数点位数要比原始数

据中使用的小数点多一位

12.单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3.

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八章:假设检验

1.对总体参数的具体数值所作的陈述称为假设或称为统计假设

2.先对总体参数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称为假设检

3.通常将研究者想收集证据给予支持的假设称为备择假设,或称为研究假设

4.通常将研究者想收集证据给予反对的假设称为原假设,或称为研究零假设

5.备择假设没有特定的方向性,并含有符号“不等于”的假设检验,称为双侧检验或双尾

检验

6.备择假设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并含有符号“>”或“<”的假设检验,称为单侧检验或单

尾检验

7.备择假设的方向为“<”,称为左侧检验备择假设的方向为“>”,称为右侧检验

8.

9.第Ⅰ类错误(弃真错误)

著性水平

10.2. 第Ⅱ类错误(取伪错误),原假设为错误时未拒绝原假设,第Ⅱ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Beta)

11.检验统计量:根据样本观测结果计算得到的,并据以对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作出决策的某

个样本统计量

12.

13.

14.

15.能够拒绝原假设的检验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称为拒绝域

16.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确定的拒绝域的边界值,称为临界值

17.P值:如果原假设为真,所得到的样本结果会像实际观测结果那么极端或更极端的概率

18.

决策规则:若p 值

19. 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总体均值的检验

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两个总体均值检验方法总结

n x z σμ0-=

章末总结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复习资料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12.6元,标准差为2.8元。试以95.45%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φ(2)=0.9545)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95.45%的置信区间为(11.8,13.4) 附: 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179005 1 2 =∑=i x i 1043615 1 2 =∑=i y i 424305 1 =∑=y x i i i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0.567 =-= ∑∑n x n y ββ 1 0144.2 – 0.567×58=111.314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111.314+0.567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22 212 2 ()0.5671080 0.884392.8 () x x R y y β-?= ==-∑∑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 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数据的调查方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第一章:导论 1. 只能归类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分类数据 2. 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顺序数据 3. 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称为数值型数据 4. 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称为总体 5.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的元素的集合称为样本 6. 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7. 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 8. 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分类变量 9. 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顺序变量 10. 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称为数值型变量 11. 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称为离散型变量 12. 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称为连续型变量 第二章:数据收集 1.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的数据收集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2. 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3.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 式 称为统计报表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1. 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 2. 把各个类别及其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 并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 称为频数分布 3. 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比例 4. 将比例乘以 100 得到的数值,称为百分比或百分数,用 %表示 5. 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比率 6. 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 pareto 图,对比条形图,饼图 7. 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称为累计频数 8. 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累计频率 9. 顺序数据的图示:累计频数分布图,环形图 10. 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组别称为数据分组 11. 分组后的数据称为分组数据 12. 把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单变量值分组 13. 将全部变量值一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 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称为组距分组 14. 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 15. 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称为组距 16. 各组组距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等距分组 17. 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不等距分组 18. 每一组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重点值称为组中值 19. 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即面积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称为直方图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201410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201410

一、统计的涵义是什么? 二、什么是统计学? 三、历史上统计学的流派有哪些?各自的作用 是什么? 四、搜集资料并思考:“大数据”与统计学之间 有什么关系? 五、什么是描述统计?什么是推断统计? 第二章 一、什么是变量?什么是数据? 二、统计数据测度的层次有哪些? 三、统计数据的来源有哪些?有什么不同之 处? 四、统计数据的误差有哪些? 五、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六、统计调查方式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七、数据搜集的方法有哪些?各自有哪些特 点? 八、利用间接数据来源,搜集下列数据(要求注 明数据来源) 1.世界各国移动电话普及率 2.我国各省移动电话普及率

一、数据描述的步骤是什么? 二、对数量数据进行分组有哪些方法?这些方 法分别对应哪种数据? 三、适合描述品质数据分布有哪些图?适合描 述数量数据分布有哪些图? 四、下表为2005年各省移动电话用户数(万户) 北京1333.3 河北1560.5 广西887.5 天津446.4 山西775.1 重庆832.6 辽宁1199.9 吉林768.2 四川1556.6 上海1327.2 黑龙江1032.7 贵州461.6 江苏2279.9 安徽916.6 云南760.1 浙江2383.8 江西712.1 西藏39 福建1163.7 河南1450.3 陕西810.2 山东1962 湖北1179.4 甘肃360.5 广东5580.7 湖南1071.4 青海120.6 海南170.1 内蒙古612.4 宁夏166.7 新疆486.2 1.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 频率,并绘制直方图; 2.制作直方图。该数据集是否适合茎叶图描 述,为什么?

统计学专业及其应用领域的介绍

一、统计学专业介绍 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计算机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 在偶然中寻求必然是应用统计技术的核心。统计方法作为一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产品质量状态的分布情况,找出问题、缺陷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不少著名企业在市场分析、产品开发与设计、工艺设计、生产控制与营销策略方面应用统计技术,结果使得其产品成本下降,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二、统计学的应用 1、企业发展战略 发展策略是一个企业长远的发展方向。控制发展战略一方面需要及时的了解和把握整个宏观经济的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另一方面还要对企业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把握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有这些都需要统计提供可靠的数据,利用统计方法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2、产品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质量管理中离不开统计的应用。在一些知名的跨国公司, 6准则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质量控制应经成为统计学在生产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应用。各种统计质量控制图被广泛应用于监测生产过程。 3、市场研究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首先必须了解市场,要了解市场就需要进行广泛的市场统计调查,取得所需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作为生产和营销的依据。 4、财务分析 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股民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一些投资咨询公司主要是

根据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股民提供参考。企业自身的投资也离不开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其中要用到大量的统计方法。 5、经济预测 企业要对未来市场状况进行预测。比如:对产品的市场潜力进行预测,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这就需要利用统计方法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6、人力资源管理 利用统计方法对企业员工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资等进行分析,并作为企业制度工资计划、奖惩程度的依据。

应用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 课程编码:202136 课程英文译名:Practical Statist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 开课对象:工业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5 学分: 2学分; 总学时: 32学时; 理论课学时: 32 学时; 实验学时: 0学时; 上机学时: 0 学时 先修课程:概率论 教材:应用统计,朱洪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参考书:【1】应用统计学,倪加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的科学,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资料的搜索、整理、分析和推断,阐明社会经济现象本质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以达到对社会经济现象整体的具体的认识。该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教育需达到以下目的:1、为经济管理提供统计调查,资料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2、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3、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课程和从事经济研究工作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学习中要正确理解课程中的各个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工作的各个阶段,掌握统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应用经济统计信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明确统计的对象及其特点,了解统计的性质与作用以及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透彻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范畴,初步建立统计思想。 2.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了解统计调查方法的种类,掌握统计报表制度和各种专门调查的概念、特点以及各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 3.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了解次数分布的类型,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制表的一

应用统计学复习试题

应用统计学复习题 一简述 1.统计调查的方法有那几种 答:三种主要调查方式: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实际中有时也用到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2.表示数据分散程度的特征数有那几种 答:全距(又称极差),方差和标准差,交替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分数3为什么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时,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精确 答:因为总体是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或特征的许多单位的集合体.总体的单位数通常用N来表示,N总是很大的数.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它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代表总体的那部分单位的集合体.样本的单位数称为样本容量,通常用n表示。样本容量n越大,就越接近总体单位数N,样本均值就越接近总体均值,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时,估计越精确。 4.区间估计与点估计的结果有何不同 答:点估计是使用估计量的单一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区间估计是指定估计量的一个取值范围都为总体参数的估计。 5.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如果轻易拒绝了原假设会造成严重后果时,应取显著性水平较大还是较小,为什么 答:取显著性水平较小,因为如果轻易拒绝了原假设会造成严重后果,那就说明在统计假设检验中,拒绝原假设的概率要小,而假设检验中拒绝原假设的概率正是事先选定的显著性水平α 6.简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适用范围。 答: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比率的平均。一般地说,如果待平均的变量x与另外两个变量f 和m 有fx=m 的关系时,若取f为权数,应当采用算术平均方法;若取m 为权数,应当采用调和平均方法。 7.对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中,如何通过确定样本容量大小以控制两类错误 答:要控制两类错误就要减小误差,也就是提高精确性,决定样本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总体方差σ2的大小.总体方差大,抽样误差大,则应多抽一些样本容量.问题是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不知道总体方差,因而必须作试验性调查,或以过去的历史资料作参考.(2)可靠性程度的高低.要求可靠性越高,所必需的样本容量就越大.(3)允许误差的范围.这主要由研究目的而定.若要求推断比较精确,允许误差范围应该小一些,随之抽取的样本单位数就要多一些. 可用最大允许抽样误差e 来表示区间估计的准确程度,其中 /2 e Z α = 对于无限总体, 22 /2 2 Z n e α σ = ;对于有限总体, 2 22 2 /2 n e Z N α σ σ = + ,

应用统计专业

应用统计专业 学制:四年 : 学位:理学学士 : 制订时间:年月 : 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 业成就的总体描述) 本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常用的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案工作的专门人才。Ⅰ. ,,,. ,,,; . 二、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 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本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统计基础理论的培养,在夯实统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用统计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案中,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成以下毕业要求 . 理论基础: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统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其中包括重要的概念、定理、命题、推论、模型、估计方法和推断方法等。掌握基本的专业英语知识。 . 问题分析:能熟练应用数学和统计基础理论,探索分析实际问题,对该问题进行恰当的建模,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能合理解释分析结果。 . 统计语言:在掌握数学和统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相关的统计语言,例如或者,熟悉基本的语句,能进行简单的编程设计。 . 科学研究:能够用数学和统计基础理论来研究一些较复杂的科研问题,特别是来自行业且有深刻行业背景的科研问题。 . 大数据:在掌握数学基础理论、统计基础理论和一门或多门统计语言的基础上,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做一些大数据处理技术内核开发的工作。 .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Ⅱ. , ' , , , , .

应用统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统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the Specialty of Applied Statistics 一、培养目标 I.Educational Objectives 应用统计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e program is designed to build a solid background for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offers students a variety of courses, including fundamental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mathematics, statistic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computer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programming. The program is aimed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careers in business, industry, management science, economic finance, science research, education and others.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II.Requirement and Features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 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 3、掌握与社会经济、金融统计相关的基本知识; 4、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As a student of this course, you are supposed to have: 1.Solid grounding and well training in mathematics. 2.The knowledge in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tatistics, and the ability to program and process data with computer. Mastery of the advance and the prospects of statistics. 3.The basic knowledge related to economical and financial statistics. 4.The ability of statistical calculation with software packages. 5.Mastery of data query, document retrieval and the basic methods to obtain information using modern technology. The ability of science research and solving actual problems. 6.Mastery of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ability to employ technical resources documents in foreign language.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第一章:导论 1.只能归类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分类数据 2.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顺序数据 3.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称为数值型数据 4.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称为总体 5.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的元素的集合称为样本 6.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7.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 8.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分类变量 9.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顺序变量 10.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称为数值型变量 11.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称为离散型变量 12.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称为连续型变量 第二章:数据收集 1.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 的数据收集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2.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3.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数据的调查方 式称为统计报表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1.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 2.把各个类别及其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称为频数分布 3.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比例 4.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百分比或百分数,用%表示 5.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比率 6.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pareto图,对比条形图,饼图 7.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称为累计频数 8.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累计频率 9.顺序数据的图示:累计频数分布图,环形图 10.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组别称为数据分组 11.分组后的数据称为分组数据 12.把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单变量值分组 13.将全部变量值一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组距分组 14.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 15.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称为组距 16.各组组距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等距分组 17.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不等距分组 18.每一组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重点值称为组中值

统计学专业

统计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统计学类 专业名称:统计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 ◆了解与社会经济统计、医药卫生统计、生物统计或工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 ◆对于理学学士,应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对于经济学学士,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律、法规,具有利用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的能力;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如经济统计方向可选择社会调查方法、经济与社会统计等)。 实践教学:包括学年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原专业名:统计学、统计与概率(部分)。 就业数据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性别是_品质标志_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体现为__男__或__女_两种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测 7.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包括(ACD)。 A.统计资料 B.统计指标 C.统计工作 D.统计学 E.统计调查 2.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的方法,包括(ABCDE)。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统计推断法 3.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ACDE) A.我国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4.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有(BCE )。 A.比重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人均指标 E.平均指标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BCD)。

应用统计学专业大数据方向人才培养方案..doc

应用统计学专业(大数据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二级类:统计学类 专业代码:071202 英文名称:Applied Statistics(Big data)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运用统计方法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在企事业、经济、金融、保险等部门从事数据采集、预处理、数据挖掘、大数据应用分析及开发、数据可视化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外文摘要。 (4)具有社会学、文学、哲学和历史学等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5)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6)掌握政治、形式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基本知识。 (7)具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 (8)了解与统计学相关的自然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坚实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理论基础。 (9)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熟悉统计政策和法规; (10)理解大数据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1)掌握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相关行业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12)具有分布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数据技术框架、数据分析与方法、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原理、大数据编程技术等专

业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能够跟踪统计学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2)具备自主学习、对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3)具有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推断和预测的能力。 (4)能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并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并且能正确利用统计思想和方法分析判断软件的计算结果。 (5)具备应用统计方法解决企事业、经济、金融、保险等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6)了解相关的技术标准,具有数据处理、分析、呈现等应用技能,具备大数据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7)具有大数据行业领域相关软件产品的应用、大数据系统分析、设计、部署以及维护和管理能力。 (8)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从事大数据领域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有获取最新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的基本能力。 (9)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素质结构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2)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文化素养。 (3)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 (4)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养成健全的职业人格和对统计的热爱态度以及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 三、专业培养规格实现矩阵

应用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与教学计划课程代码一致) 课程类型:适用专业: 总课时数:学分: (注:课程类型是指通识教育、专业必修、专业选修、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其它课程)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统计学是各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任务和目的是人们要从事经济研究和各种社会经济管理活动,都应该学会运用统计工具,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才能做好工作。 2.应用统计学可以从实际出发,运用案例讲故事式地阐明统计理论和方法。在内容上包括描述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方法以及社会经济、管理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在写法上与计算机紧密结合,大部分统计方法都给出了Excel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数据分析结果的解析;在编排上把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集中在第11章阐述,保证了应用统计学理论学习的连贯性。 3.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掌握如何应用统计学的概念与方法来解决社会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掌握如何应用统计学的概念与方法来解决社会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2. 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绪论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统计的含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及其特点,统计学的应用——在经济 研究和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范畴,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重点:1统计学的应用 2统计学的的基本范畴 3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4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难点:1统计学的的基本范畴 2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数据与数据收集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数据,数据的收集,原始数据的收集,次级数据的收集 重点:1数据的测量尺度 2数据的收集 3次级数据的收集 难点:1数据的测量长度 2次级数据的收集 三数据整理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数据的整理,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统计指标,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重点:1数据汇总 2统计指标 3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难点:1统计指标 2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四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

应用统计学_第一阶段练习74363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应用统计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2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根据样本调查数据,制作统计数据分布直方图属于:(1 分)A A. 描述统计 B. 推断统计 C. 科学统计 D. 经验统计 2. 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 为( ) (1 分)B A. 单变量值分组 B. 组距分组 C. 等距分组 D. 连续分组 3.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消费是200元, 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1 分)C A. 1000个消费者 B.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 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 4. 运用样本数据的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变量的关系属于:(1 分)B A. 描述统计 B. 推断统计 C. 科学统计 D. 经验统计 5.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1 分)D A. 作用不同 B. 组织方式不同 C. 灵活程度不同 D.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6. 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两个四分位数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反映原始数据分 布的图形,称为( ) (1 分)D A. 环形图 B. 茎叶图 C. 直方图 D. 箱线图

7. 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是: (1 分)B A. 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 B. 我国所有工业企业 C. 我国工业企业总数 D. 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 8. 为了反映商品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统计中应采用( ) (1 分)C A. 划分经济类型的分组 B. 说明现象结构的分组 C. 分析现象间依存关系的分组 D. 上述都不正确 9. 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他注意到, 雇员要么从家里带饭,要么在公司餐厅就餐,要么在外面的餐馆就餐。他收集数据的方法属于: (1 分)D A. 访问调查 B. 邮寄调查 C. 个别深度访问 D. 观察调查 10. 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6年城镇家庭的 人均收入数据属于: (1 分)C A. 分类数据 B. 顺序数据 C. 截面数据 D. 时间序列数据 11.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描述结构性问题( ) (1 分)B A. 条形图 B. 饼图 C. 对比条形图 D. 直方图 12. 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的人回答他们的 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使用信用卡。这里的“月收入” 是: (1 分)C A. 分类变量 B. 顺序变量 C. 数值型变量 D. 离散变量 13. 统计整理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 ) (1 分)B A. 对调查资料的审核 B. 统计分组 C. 统计汇总 D. 编制统计表 14. 下面哪一项属于连续性变量(1 分)C A. 学生的籍贯 B. 保险公司雇员数 C. 奶牛24小时的产奶量 D. 某杂货店一天销售的牛奶件数(箱) 15. 调查时限是指( ) (1 分)B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C. 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 D. 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 16. 调查项目( ) (1 分)A A. 是依附于调查单位的基本标志 B. 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C. 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D. 是依附于调查对象的基本指标

专业硕士之应用统计硕士

【应用统计硕士】 来源:万学海文考研 专业硕士设置方案 一、为适应我国现代统计事业发展对应用统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应用 统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应用统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统计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 二、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Applied Statistics”,英文缩 写M.A.S.。 三、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 德素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党群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统计调查咨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应用统计专门人才。 四、应用统计硕士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应用统计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 要求,突出统计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专业实习等方法。 五、应用统计硕士培养过程须突出应用统计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 间不少于半年。 六、应用统计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 来自应用统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应用统计实际问题、实际数据和实际案例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儿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金发原理和方法。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8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简答题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应用统计学复习材料

复习题一 1.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中位数而不是均值作为集中趋势量数?为什么?请给出一个案例说 明中位数作为集中趋势量数比均值更有效。 2.总体 3.个体 4.指标/变量 5.数据测度的分类 6.抽样调查 7.问卷设计的注意点 8.不同测度的数据的应用范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9.在刚入学的某专业学生中随机地抽取10名学生,并收集如下三个变量的数据:X:选课 课程门数;Y:课本总费用;Z:被抽取学生的性别。 问:1)总体是什么?2)此总体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3)样本是什么?4)这三个变量的测度类型是什么? 10.众数、单一众数、复众数 11.从学院学生中随机地挑选15名学生,问他们昨晚睡眠的小时数,得到的样本数据是:5, 6,6,8,7,7,9,5,4,8,11,6,7,8,7.请求出以下各值:1)均值2)中位数3)众数4)方差5)标准差 12.请画出11题对应数据的箱型图 13.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优点是什么? 14.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步骤 15.下表中的数据是对某单位不同岗位职工的平均工资有无显著差异的方差分析结果,请对 该表中的各指标进行解释。 16.请写出简单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适用范围。 17.下表是南方26个旅游风景区某一年份的商业投资数量、旅客增长率和风景区的经济增 1)请对表中各指标进行分析 2)是否可推断风景区的商业投资额与景区经济增长间的因果关系,为什么?

18.偏相关系数在经济与管理中的应用的意义是什么? 19.什么是多重共线性?如何解决? 20.在回归方程的一般形式中y=b0+b1x1+b2x2+….+b k x k,b k的意义 21.标准回归系数是指什么?其意义和作用何在? 22.两个变量之间的决定系数是.64,回答下面的问题 1)简单相关系数是多少? 2)相关系数的强度如何? 3)两个变量的关系中方差不可解释的部分是多少? 23.好的假设的标准是什么? 24.对下面的研究问题建立一个零假设,一个有方向研究假设,一个无方向研究假设 反应时间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25.下面的陈述有什么问题 1)显著水平的特征值是.05意味着100次中有5次会拒绝真实的零假设 2)将显著水平的特征值设为0是可能的 3)显著水平的特征值的概率水平越小,结果越好

2018北大应用统计专业课145高分经验最全必看

2018北大应用统计专业课145高分经验最全必看 还是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初试379,嗯…差一分,专业课145分也救不了我政治50…最后调剂到某985大学的应统专业,我本科是某985数院统计专业(嗯嗯…要比我调剂的学校好)接下来讲一些我专业课复习的经验,勿喷啊,只是自己复习的方法自己的一些想法,哈哈哈 之前看的一些经验帖好多都是推荐的茆诗松的概率论和统计,我是那种跟风的人…没错我也买了,第二版第三版都有,然而我只是翻了一元回归部分就放在那里了,这本书推荐给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吧,我是觉得我想要的一些内容这本书没有,而且习题很多…就放置一边了。我是7月初开始复习的,先扫了一遍官网推荐的汪仁官的概率论,这本书很老了,网上卖的也很贵,我是在图书管借来复印的。这本书我没有做习题,之前就听过这本和李贤平的概率论基础差不多,所以我快速看一遍之后就开始看李贤平这本了。李贤平这本分布函数讲的是左连续,所以关于分布函数我是看的汪的那本。本科老师太坑极限定理这章没怎么讲,自己也没好好学,结果今年考了一道中心极限定理的题,自己做的不是很好…我调剂复试笔试考的试卷是和学硕一张卷子的,当时复习的时候才觉得这个很重要,推荐看一下汪的次序统计量和李的关于中心极限定理的习题,是靠后的几题,不要像我这一章只做了前几题…概率论的题我是只做了李这一本,这一本的题已经足够了,大概每章40-60题吧,挺经典的,至少要做两遍吧,我是觉得一遍我是记不住,后期可以把一些难题记在笔记上,简单的题就可以划去不看了。 统计我先看了陈家鼎的,这本书写的是挺难的…怎么说呢,觉得…没有先介绍一些基础知识吧。这本书我看了不低于两遍,课后习题也做了几遍,对于一些难的题真的没必要一定做出来,我开始就是…嗯我一定要做出来!后来问了北大清华统计直博的大神,他们也做不出来,所以考这种题的几率是很小的(不是说难题不能做,那种根本没思路,没可能考的题就不需要浪费时间了)我之后统计侧重于王兆军、邹长亮的数理统计教程,这本开始会讲一些基础内容,有一些铺垫。我是觉得UMVUE、N-P引理、UMPT、UMPUT很重要的,我记得我男票给我说北大本科好像没讲UMVUE,但是不管考不考我就是想看啊!万一考了我不就赚了!其实看这两本书有一个麻烦的事就是假设检验部分两本讲得是不太一样的,王的那本是分了显著性检验和最大功效检验,当时我男票在学高统,他建议我看王的那本。对于习题我是陈那本会做的都做了,然后王的那本是挑一些题做的,王的题很难,不要想着都做。我觉得统计是要好好做笔记的,在你复习一遍两遍之后,脑子里有了大概的框架了,结合看的几本书,分知识点整理笔记,一些好的例题难题都可以附在知识点后面。 我回归看了王松桂的线性统计模型-线性回归与方差分析,这本书讲得是多元的,很多内容不会考的,我是看了最小二乘、约束最小二乘、假设检验与预测、单因素两因素方差分析,逐步回归主要是了解一下思想,一元的我是看了茆诗松还有陈家鼎的,做了相应的课后题。 我是一个觉得笔记很重要的人,对于专业课我觉得是一定要做笔记,而且是自己做笔记不是看别人的笔记,可以参考别人的笔记但知识最后一定要是自己的! 啰啰嗦嗦说那么多感觉自己也没讲很多有用的,最后一点,书要读透!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