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内容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在企业职业卫生培训中,首先需要传授的是职业卫生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职业病的防治措施等内容。

学员需要了解不同工作环境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这些危害。

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还需要涉及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学员需要了解国家对于职业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管理条例》等,以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只有了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才能更好地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三、职业卫生风险评估。

在企业职业卫生培训中,还需要对职业卫生风险评估进行深入的讲解。

学员需要了解如何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风险进行评估,以及如何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了风险评估,才能有效地保护员工的健康。

四、职业卫生监测技术。

职业卫生监测技术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在培训中,需要向学员介绍不同的职业卫生监测技术,包括空气污染物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体检等内容。

学员需要了解如何使用各种监测设备,以及如何分析监测结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还需要涉及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学员需要了解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要素和要求,以及如何在企业中建立和运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只有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企业才能更好地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六、应急预案和危险化学品管理。

在企业职业卫生培训中,还需要对应急预案和危险化学品管理进行详细的讲解。

学员需要了解如何制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以及如何正确地管理和使用危险化学品。

这些内容对于预防和应对职业卫生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七、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

最后,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还需要包括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

学员需要了解如何进行职业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如何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

只有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2)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2)

第一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第一节概述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条件或要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导致职业性损害的致病原,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剂量)。

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2)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射线等);(3)生物性有害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及某些植物性花粉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职业心理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如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在同一个车间内)和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很多,导致职业性病损的范围很广,不可能把所有职业性病损的防治都纳入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范围。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当务之急是严格控制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危害大的几类职业性病损。

因此,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病范围限定于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危害大的几类职业性病损—职业病,并且授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目前我国的职业病种类为10类、115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10类。

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较小的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知识

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知识

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知识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它包括了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基本的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知识。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全面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职责分工、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安全生产的法律基础。

2.《中国劳动法》:是保障职工劳动权益和提高劳动条件的重要法律依据。

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职业病防治法》:是保护职工健康的重要法律依据。

规定了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和相关责任,保护了职工的身体健康。

4.《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处罚的种类和程序,保障了安全生产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二、事故原因分析1.人的因素:包括职工的技能水平、工作态度等因素。

2.设施设备的因素:包括设备质量、性能等方面的原因。

3.管理因素:包括工作安排、管理体制等。

三、安全管理1.风险评估:评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2.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工作的迅速、高效实施,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3.安全检查: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改善措施。

四、个人防护1.穿正确的工作服: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工作服,防止受到伤害。

2.佩戴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防护眼镜等,保护关键部位不被伤害。

3.安全用电:使用电器设备时,注意安全用电,避免电击等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知识是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只有将这些知识贯彻到工作中,才能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ppt课件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ppt课件

xx
放射事故
2004年10月21日下午5时30 分,山东省金乡县华光辐照 厂发生了一起人员意外受到 钻一60放射源照射事故,初 步诊断2名病人为极重度急性 放射病。
xx
2004年10月21日下午,由于该辐照装置的铁 网门安全联锁、降源限位开关、踏板降源装 置、三道防人员误入辐照室的光电联锁等六 个安全装置及拉线开关全部失灵,放射源未 正常回落到井下安全位置,2名工作人员未 经监测进入辐照室工作,造成2人受超剂量 误照射。待发现撤出辐照室时,2名工作人 员受照时间约5-10分钟,受照人员距离放射 源约0.8-1.7米。2人受照后不久便出现呕吐 症状。
化学因素(有毒物质)
① 金属及类金属:铅、汞、锰、磷、砷、硫 ② 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 ③ 有害气体 刺激性气体:氯、氨、氮氧化物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 ④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苯胺 ⑤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氯乙烯 ⑥ 农药: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
xx
xx
xx
历史沿革
公元前460-377年,古希腊医学家 希波克拉底首先认识到铅是造成 肠绞痛的原因。 1948年,联合国全体会议通过的 《全球人权宣言》确认,所有人享有 公正和良好的工作条件的权利。 ILO(国际劳工组织)、WHO(世界卫生 组织):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全球战略 。 1996年第14届世界劳动安全卫生大会上达成 共识:劳动者在享受就业权利的同时,应享有 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 xx
xx
2.职业卫生基本任务
识别
identification 不良的劳动条件
评价 evaluation
预测
forecast
基本任务是识别、评价、预 测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 以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 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保障 工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

EHS职业健康基础知识

EHS职业健康基础知识
Page 3
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二、何为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指劳动者职业活动中可能 在作业场所接触到的粉尘、化学性毒物、物理因 素、生物因素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
Page 9
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六、如何发现职业病? 最有效是做职业性体检 ·就业前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 ·在岗体检: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 ·离岗体检: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
Page 10
全球电动车真正领导者
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有毒物质:如苯、一氧化碳等;引起刺激、 中毒 生产性粉尘:如焊接烟尘、有机粉尘等;引 起呼吸道病变、肺部病变Page 8来自 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五、职业病有哪些特点? 1.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这些人为 因素被控制消除,即可防止疾病发生;
2.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 以检查,过量接触才得病;
3.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 体发病; 4.大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 效差;
Page 4
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中毒】毒物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的组织发生 化学或物理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人体的正 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性或 永久性病变。
·【职业中毒】在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职业性) 毒物引起的中毒。
Page 5
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三、什么叫劳动保护用品? ·【劳动保护用品】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 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伤 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劳动防护用品分 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职业健康培训课件

职业健康培训课件

职业病基础知识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尘肺 职业性放射病
职业中毒 物理因素职业病
界定职业病的条件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性耳鼻喉病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 其他职业病
职业病基础知识
职业病的“三级”预防原则
法律 第一级
病因预防
第二级 发病预防
第三级
职业病病人 的康复治疗
职业病基础知识
职业健康监护
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 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 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 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 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职业病基础知识



个人防护措施
设备选型上选择低噪音高效率的设备; 通风机、压风机、局部通风机、鼓引风机等均选用低噪声设备,安装消声器。 生产中加强管理,机械设备坚持定期维修,各类机械设备保持正常稳定的工作状态。 作业场所噪声不得超过85dB(A)。大于85dB(A)时,对直接接触高噪设备的操作
作业员采用戴隔声耳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大于或等于90dB(A)时,对产生噪音设备 采用隔声间或隔声罩的方法进行降噪处理。对破碎间、通风机房、压风机房等厂房 门窗做隔声处理,并设置隔声控制室。
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 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 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 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 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 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 用。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基础理论知识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基础理论知识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引言安全管理人员是企业中负责安全工作的关键角色。

为了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基础理论知识。

本文将介绍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安全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安全法律法规等内容。

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管理理论是指研究和解决企业安全问题的一系列原理和方法。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安全管理理论:1. 安全管理体系理论安全管理体系理论是指建立和运行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各类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45001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

掌握安全管理体系理论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搭建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2. 事故预防理论事故预防理论是研究预防事故发生的原理和方法。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事故的成因和发展规律,掌握事故预防的方法和技巧。

其中包括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分析等内容。

3. 火灾防控理论火灾防控理论是研究火灾防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火灾的成因、火灾防控措施和火灾应急预案等内容。

掌握火灾防控理论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制定有效的火灾防控措施,提高企业火灾防控能力。

4. 人为因素理论人为因素理论是研究人员对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行为的原理和方法。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人为因素的分类、影响因素和纠正方法等内容。

掌握人为因素理论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改善员工的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

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是针对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控制的理论。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风险管理理论:1. 风险评估理论风险评估理论是研究风险评估方法和技巧的理论。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评估方法和评估工具等内容。

掌握风险评估理论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准确地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

2. 风险控制理论风险控制理论是研究风险控制措施和方法的理论。

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

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放射卫生防护培训
主讲人:xxx xx年xx月xx日
主要内容
一、放射性基础知识 1、基础概念 2、射线分类及危害 3、常用的辐射量及单位 二、放射卫生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 》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4、《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辐射量用途比较
活度:表示放射源的强度 吸收剂量:物 体吸收的能量
照射量:X、伽瑪射线的量 有效剂量:与 射线种类及危 害相联系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放射卫生工作的主要法律、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 ❖ 与职业病防治法相配套的法规目前有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与管理(分两级管理)
国家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放射病诊断鉴定组: ●对全国职业性放射病诊断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仲裁; ●受理省级职业性放射病诊断鉴定组提出的疑难病例; ●参与放射事故中受照人员的医学检查与处理。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事故的分类:
一类: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 二类:放射性物质污染事故 三类: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
3、常用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有效剂量 (H)
●有效剂量是用适当的修正因数对吸收剂量进行加权, 以便更好地和辐射所引起的有害效应相联系的物理量。 H=DQN
●D,吸收剂量; ●Q,品质因数,是估计辐射效应的因子; ●N , 其 它 修 正 系 数 的 乘 积 , I C R P 指 定 为 1 。 ●Q值与射线种类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一) 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何时施行的? 答:2002年5月1日。 2.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由具备资质认证的什么机构进行? 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3.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分类管理,综合管理。 5.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6.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怎样的工作环境,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7.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何时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答: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8. 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未按照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9.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什么部门制定?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0.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哪个部门报告? 答: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11.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哪个部门承担? 答:用人单位。 12. 建设项目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擅自开工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十万元以上五十万以下。 13.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申请和有关资料之日起多长时间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答:三十日。 14.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作何种处理? 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15.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什么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答: 可行性论证阶段。 1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从事什么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答:放射、高毒。 17.《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怎样的管理? 答:特殊的管理。 18. 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符合什么标准和要求的,方可施工? 答: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19. 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提供什么用品? 答: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0.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作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什么标识和说明? 答: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21. 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哪个单位承担? 答:最后的用人单位。 22. 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什么评价? 答: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3.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程度,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哪两类? 答: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和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24. 职业病的定义是什么? 答: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5. 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或者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应予何种处罚? 答: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 26.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没有存档、上报、公布的, 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万元以下的罚款? 答:二万元以下。 27.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将其纳入什么计划,并组织实施? 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8.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劳动者的什么意识? 答: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29. 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何部门制定并公布?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0. 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所列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应及时、如实向何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答:卫生行政部门。 31.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何单位承担 ? 答:用人单位。 32.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什么预算? 答: 建设项目工程。 33. 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是指什么? 答: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4. 卫生行政部门不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虚报、瞒报的,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何种处分? 答: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35.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哪些设施、装置? 答: 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36.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哪些内容? 答: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7.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除了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外,还应当设置什么设施? 答: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38. 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什么仪器? 答:个人剂量计。 39. 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采取什么管理措施? 答: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40.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41.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哪方面的检测、评价? 答:职业病危害因素。 42.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一万元以下。 43. 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采取何措施? 答: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 44. 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什么内容? 答: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45. 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哪些物品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 答:化学品、放射同位素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 46.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未按照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47.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什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答:职业病防护条件。 48.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拒绝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49.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告知劳动者哪些内容? 答: 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 50.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构成犯罪的,对什么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 51.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哪些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答: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 52.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何种作业? 答: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53.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作何种处理? 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54.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哪些机构承担? 答: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 55.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有关个人健康的哪些资料? 答: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资料。 56.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什么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答: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57. 职业病诊断应当由哪些机构承担? 答: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 58. 劳动者可以在何地进行职业病诊断? 答:用人单位或者本人居住。 59. 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办法由哪些部门制定? 答: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0. 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多少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答:三名。 61.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谁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 答:参与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