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整体分析优质教师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整体分析优质教师教案

四下语文学科培训教案-第四单元2.形近字3.特殊词语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从三个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

第二部分(4):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句子解析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开头这句话是第1—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总体概述。

2.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读一读这些句子,我发现这都是本单元课文中描写动物的明贬实褒句子,学习这样描写动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写出来的文章更加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识字加油站 我们知道了这是四组字形近字,我们可以通过换偏旁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千里马”比喻有才干的人。

“老黄牛”比喻老实肯干的人。

“百灵鸟”声音好听、嗓子清脆、唱歌好听的人。

“领头羊”比喻做事走在最前面的那个。

“小蜜蜂”比喻勤劳的人。

“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

“变色龙”在生活中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铁公鸡”那些小气 吝啬 贪婪的人。

“应声虫”缺乏主见、随声附和的人。

“哈巴狗”没有骨气、摇尾乞怜的人。

读了这些句子,我们知道了这三段话都是举事例写一个动物的特点的,前半句是动物的特点,后面用冒号,紧接着举事例说明这一特点。

(1)爱臭美的小狗:每天早晨会蹲在镜子前照着镜子抓抓耳,挠挠腮,好像在看自己样子漂不漂亮,有时把奶奶的小花手绢顶在头上跑来跑去的玩。

(2)粗心的小杰:不是忘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把钥匙扔在家里。

第一个句子如果去掉这三个语气词,就带有责备的意味了,感觉说话不够亲切,表达不出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2.古诗大意。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解读

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次第四单元的备课研究主题为“同题对比学写法,品词析句悟表达”。

一、教材研读“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足见阅读与写作的亲密关系。

-------- 叶圣陶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猫》《母鸡》《白鹅》。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奔跑,飞舞;驻足,凝望。

这些可爱的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语文要素是“1、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2、指向表达: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环环相扣的体系结构中的一环,因此要重视要素之间的关联,理清目标序列。

表1《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课程目标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的表述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单元中的三篇课文,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猫》这篇课文,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如把“小脚印”亲切地称为“小梅花”。

通过丰富的事例表面上说猫的缺点“贪玩、胆小、冷漠”,实际上暗含着喜爱之情。

在这课的教学中,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正话反说”的作用。

《母鸡》一课,作者着重写了自己对母鸡由“厌”到“敬”的情感态度变化,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上,前后形成对比的语句,体会到前面的“抑”目的是为了突出后面的“扬”,前面的“讨厌”,更显得“敬佩”的可贵。

《白鹅》这篇课文,作者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细致地描摹了白鹅“高傲”的特点。

描写步态和叫声时,和狗、鸭进行对比;写吃相时,称之为“鹅老爷”,着重描写了人“侍候”鹅的场面,妙趣横生的描述,幽默的表达,体现了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第四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课文围绕“动物”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猫》《母鸡》《白鹅》,一次作“我的动物朋友”,一个“语文园地”。

《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们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白鹅》向我们展现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无不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研究本单元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不同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动物,要写出它的特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会默读课文,读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4.体会课文语言的趣味。

5.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写出它的特点。

重点默读课文,读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猫》2课时《母鸡》2课时《白鹅》2课时作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3猫这是一篇需要精读的课文。

XXX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可爱特点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作者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XXX是用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猫的性格特点的,体会XXX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1.接纳多媒体创设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态的猫,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辅以图文,反复朗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经由过程读(范读、默读)开端感知课文内容;经由过程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当真思考,使学生从深层次长进一步熟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经由过程议,让学生进行信息反应和交流,检修读和思的效果;再经由过程反复朗读,进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到达体会作者感情的效果。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一、单元分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通过学习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本单元共有5篇课文,分别是《美丽的家乡》、《家乡的河流》、《家乡的农作物》、《家乡的节日》和《我为家乡点赞》。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对家乡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有对家乡人文景观的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河流状况、农作物种植和传统节日等方面的知识。

本单元还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是“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和“调查家乡的传统文化”。

这两个活动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3)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能够进行简单的介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2)培养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3)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对家乡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学习课文《美丽的家乡》2. 第2课时:学习课文《家乡的河流》3. 第3课时:学习课文《家乡的农作物》4. 第4课时:学习课文《家乡的节日》5. 第5课时:学习课文《我为家乡点赞》6. 第6课时:实践活动1——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7. 第7课时:实践活动2——调查家乡的传统文化六、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1. 第8课时:回顾与总结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 我的动物朋友》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 我的动物朋友》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习作我的动物朋友》这篇作文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作练习。

这篇作文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写一篇关于他们喜欢的动物的作文。

教材中给出了动物朋友的选择范围,包括家禽、家畜、宠物等,同时要求学生要写出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并表达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动物的课文,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一些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需要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拓展。

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写作思路不清晰;2.写作内容不具体;3.写作语言表达不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提供具体的内容素材,帮助学生准确表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出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2.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的写作思路更清晰,写作内容更具体,写作语言更准确。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出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2.教学难点:学生写作思路的明确,写作内容的具体,写作语言的准确。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动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2.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为学生提供写作榜样;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供写作素材和建议;4.评价法: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动物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为写作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篇关于动物的范文,让学生了解写作思路和内容方式。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一、单元分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家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共有5篇课文,分别是《长城》、《黄山奇石》、《葡萄沟》、《肥皂泡》和《海洋世界》。

这些课文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民间习俗的介绍,还有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观察,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家乡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笔画、笔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阅读理解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学会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3)朗读与阅读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感受家乡的美。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 第1课时:《长城》2. 第2课时:《黄山奇石》3. 第3课时:《葡萄沟》4. 第4课时:《肥皂泡》5. 第5课时:《海洋世界》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自读、齐读、默读等方式,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含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含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
2.对比阅读促思维
本单元还编排了两个“阅读链接”,提供了与课文内容相似或语言形式相似的《猫》、《白公鹅》。教材选编了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不同作家的同一主题作品,语言材料非常丰富。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策略,在比较中感受语言的生动性,发现作家表达的独特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6.学习用动物比喻某一类人。
7.体会冒号的用法,试着仿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揣摩明贬暗褒的表达方式,尝试在说话和习作时,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
2.体会作家时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感受语言的趣味。
单元教学
策略
1.增强文体意识
增强文体意识是使用好统编教材的着力点。学习不同的文体,教学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这一单元都是名家散文,散文内容易懂,因此教学的重点要落在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学习写作方法。教学的策略可以选择有感情朗读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如创设情境读、前后语句对比读、想象画面朗读等,在有感情朗读中体会作家用词的准确生动,感受文字背后蕴藏的美好情感,发现作家表情达意的独特写法。
单元教学
目标
1.会认28个生字,会写45个生字,会写36个词语,读准5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动物的特点。
3.体会作家时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感受语言的趣味。
4.有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观察动物的兴趣。
5.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动物,能发现它们各方面的特点。
6.能根据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母鸡》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喜欢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形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通过对母鸡的看法的改变,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一)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解读1.人文主题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动物朋友”,它属于“人与自然”这个大的人文主题下的内容。

动物、植物、人等生物和山川河流等一切非生物,都是自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是永恒的人文主题。

单元页的人文导语“奔跑,飞舞;驻足,凝望。

”几个简单的词语,再配以吴冠中的水墨画鹅鸭戏水图,描摹出动物各具神韵的形态,那份多姿多彩,生机蓬勃洋溢着可爱之态,亲近之感,喜爱之情。

“可爱的动物,我们的好朋友。

”一句简短的话告诉我们要与他们友好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生。

学生天生对动物充满好奇和热爱。

渗透他们亲近动物、善待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人文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善良,珍爱生命。

2.阅读要素解读“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阅读要素,指向的是体会和领悟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有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第3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4条)”“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5条)”对照课标的年段要求,我们来看看这一单元的训练目标“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的感情的”,首先需要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家对所写动物的感情是怎样的,是喜爱,是讨厌?对作家的感情是怎样的要有明确的感知,这就需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到作家对动物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再来深入阅读理解,领悟和体会作家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的?他在内容选择上,在结构安排上,在语言运用上,在表情达意方法上有怎样的技巧。

所以,这条语文要素对应了课标的上述几点要求。

我们再看“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这一训练目标,之前学习过与之有关联的哪些内容:二上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四上第三单元:体会文章生动的准确表达,感受连续细致的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课文围绕“动物”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猫》《母鸡》《白鹅》,一次习作“我的动物朋友”,一个“语文园地”。

《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们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白鹅》向我们展现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无不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不同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动物,要写出它的特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会默读课文,读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4.体会课文语言的趣味。

5.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写出它的特点。

重点默读课文,读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猫》2课时《母鸡》2课时《白鹅》2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3猫这是一篇需要精读的课文。

老舍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可爱特点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作者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老舍是用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猫的性格特点的,体会老舍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1.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态的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辅以图文,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通过读(范读、默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使学生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让学生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进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体会作者感情的效果。

【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

2.默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感情。

重点了解猫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老舍。

2课时1.学习本课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重点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难点感知第1自然段的写作特点。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猫就是其中的一种。

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为它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老舍先生家的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

先圈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猫的哪些特点?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古怪”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满月的小猫的?(小组交流,讨论汇报)4.课文中哪两个句子最能概括猫和满月的小猫的特点呢?找一找并画出来。

(课件出示:(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讨论:是每段的总起句,课文就是围绕这两句话来写的。

)5.句子比较。

(课件出示)(1)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读一读,看看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些?为什么呢?“实在”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呢?(“实在”更加突出了猫性格的古怪,使语气更加肯定。

)三、读中感悟,理解猫性格的“古怪”(一)学生自由读文。

思考: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

第2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中有哪些自然段的写法和它一样?1.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猫的“老实”呢?(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睡觉时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乖、睡大觉、无忧无虑、不过问)(2)谁能把猫的这种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呢?(3)“乖”本来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词,这里却用在了猫的身上,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试一试,读出你的喜爱来。

2.从哪几句话又能看出猫很“贪玩”呢?(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玩耍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2)“任凭”可以换成哪些词呢?谁能用“任凭”说一句话?(3)想一想,都有谁会怎么呼唤它呢?3.按前面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猫的“尽职”又表现在哪儿呢?(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捉老鼠时的样子)(找出重点词语:屏息凝视、非……不可)(2)“屏息凝视”是否意味着猫不呼吸了呢?让我们屏息凝视3秒钟,有什么感觉?猫要这样“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啊?(3)读一读,读出猫尽职的性格特点来。

4.猫的这些古怪的性格特点,课文是用怎样的句式连起来的呢? 引导学生找出后进行比较。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 );可是(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 )可是( )” (2)“它很老实,它的确( );可是( );它很贪玩,的确是……可是……” (3)仔细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觉到什么?(4)情境创设:这么贪玩的猫,家里来了客人,老舍先生会怎么说呢?(5)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笔下的猫仿佛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6)大声地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种感情来。

5.猫还有什么古怪的性格特点吗?(1)学生读句子,小组合作,找出相关语句。

(2)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呢?课件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①理解“蹭”。

什么是蹭呢?做个动作看看,会有什么感觉呢?此时的猫在作者的眼里像什么呢?②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喜爱之情呢?(3)课件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 ①说说你对“小梅花”的理解?②作者把猫的脏脚印说成是几朵梅花,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呢? ③让我们读出老舍先生的喜爱之情吧!(4)课件出示:“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①猫的叫声有长短,有粗细,这么多的变化,像是在……②本是平常的叫声,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是这样的丰富多彩,从中你感觉到什么呢? ③带着这种情感读读这一句吧。

6.猫的性格古怪还可以从哪几句话看出来呢?(1)课件出示:“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2)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找出重点词语: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四、课堂小结,提纲挈领1.老舍先生家的猫性格真是古怪。

(引读:它既……又……学生接读)。

2.老舍先生用平实的语言,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猫性格的古怪和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那么,他笔下的满月小猫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性格古怪 ⎩⎪⎨⎪⎧老实 贪玩 尽职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胆小 勇猛1.体会满月小猫的可爱。

2.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

3.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重点体会满月小猫的可爱。

难点用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老舍先生笔下那只性格古怪的猫,那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猫的性格特点?填空:它既(),又();既(),又();既(),又()。

二、品读欣赏,体会满月小猫的可爱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句话最能概括满月小猫的特点?(1)课件出示:“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

(学生读这一句。

)(2)这一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过渡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3)为什么用了一个“更”字?这说明了什么呢?(满月的小猫更惹人喜爱)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满月的小猫“更好玩”呢?画出文中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重点词句: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没完没了、摔跟头……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

4.课件出示:小猫玩耍的场景。

多淘气的小猫啊!面对满月的小猫作者没有责打而是满心的喜爱,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理解“生气勃勃”并说一句话。

5.默读课文。

三、对比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1.总结过渡:老舍先生抓住了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的特点,写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其他作家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猫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2.指生读夏丏尊的《猫》、周而复的《猫》,引导学生总结出夏丏尊是围绕人对猫的态度来写猫的,周而复是抓住外形和神态特点写猫的。

3.说说老舍是围绕猫得哪些方面来写的?4.交流三位作家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总结全篇,情感升华1.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

作者在写猫和满月小猫的时候,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了哪些事例呢?2.小练笔。

(1)自读“小练笔”。

(2)指生说出这段话的特点。

(3)学生仿写一只小动物。

(4)朗读、欣赏、评价学生作品。

五、指导写字1.学生自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给生字组词。

2.学生交流识字、写字要领。

3.教师提示“遭、殃、盆”等生字的写法。

4.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

满月的小猫:天真可爱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画面中,获得生动、直观的感受,引领学生融入到文本中去阅读、去探究,让学生乐学、善学。

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领悟文字所表达的效果。

如对本文中“蹭”“屏息凝视”“丰富多腔”等词语的理解,没有停留在字面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去理解,去感悟。

由于学生已经进行充分的朗读,获得了一定的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融合,因此心有所悟,体会到了那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

本节课我还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4母鸡本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叙述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形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