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淮海战役观后感(精选多篇)

合集下载

电影淮海战役观后感和心得(精选多篇)

电影淮海战役观后感和心得(精选多篇)

电影淮海战役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淮海战役》电影观后感《淮海战役》电影观后感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在假期观看了多部红色电影。

我很喜欢《淮海战役》。

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淮海战役》属于大决战电影之一。

《淮海战役》中,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是80万对60万。

但是战争的胜负,不是仅仅从兵力的对比,通过简单的加减法得出来,关键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我方一贯重视对军队的建设,重视对指战员和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实战锻炼和总结,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风优良,作战能力过硬;在争取人民方面,我党始终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行了一系列包括土地革命等在内的改革,使老百姓翻身得解放,有了土地,建立了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因此得到了当时解放区约500万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反观国民党方面,军中媚上欺下,军纪涣散,士气低落,四大家族更是搜刮民脂民膏,将国统区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脱离了群众的支持,因此他们的对手不仅仅是60万解放军,还有500万的人民大军。

正如陈毅司令员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推车推出来的。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民党没有搞好军队建设,没有争取人民、为了人民,因此,此役我方的胜利是必然的。

总结淮海战役不难得出“以人为本乃胜利之本”这样的结论。

同样道理,对于企业来说,要以人为本。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如果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企业必将无往不胜。

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处理好员工关系,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尊重员工,教育培训好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广大员工为企业的改进和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使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让他们感到自身价值在不断得到实现。

《淮海战役》电影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淮海战役》电影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淮海战役》电影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大家有没有观看过电影淮海战役,那么大家有没有写过关于淮海战役的观后感?以下是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淮海战役观后感范文(一)这天,我和爸爸观看了《淮海战役》这部电影。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解放军在碾庄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

解放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解放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

解放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陈官庄,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

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1949年1月,解放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

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宏伟壮大的战争场面所震撼,让我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向前的精神更是无时不刻激励着我,其中有好几个镜头让我落泪了,一个是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条河,那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

另一个是一个营长在冲锋路上一连牺牲了6个通讯兵,最终自我也牺牲了。

回想起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让自我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想想当初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看看自我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让我难以平静,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自我真是无比幸福。

我们仅有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对得起为我们这天而牺牲先辈们!淮海战役观后感范文(二)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最关键一战,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与刚结束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围绕徐州、宿县、蚌埠这三个中原古战场展开了生死搏杀!一边是有先进的美式装备且占有后勤保障优势的王牌嫡系,一边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

《淮海战役》电影最新范文5篇

《淮海战役》电影最新范文5篇

《淮海战役》电影最新范文5篇淮海战役观后感范文一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纵观六十年前的淮海战役,时间离我们已十分的遥远,再加上个人立场和出发点的不一样,所以看待那场战争也就有了不一样想法和看法。

淮海战役基本上能够说是,决定国共两党生死存亡的事,换而言之也就是关系到中国政权的更替。

所以引起了国共双方的最高领导个性的关注,双方调兵遣将,将自我认为最适合的帅才派往前线。

双方在战略上、战术上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财力、物力和人力。

但从国共双方投入的兵力横向比较国军是80万,我军是60万。

国民党有美国的大力支持,国军装备先进的美式装备,有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更有有先进的军事理念;而共军则是简陋的小米加步枪,相比之下国军占优。

可就是占有巨大优势的国军却败在没有现代化作战手段,只凭着一种坚强信念的共军手里,着实让人出乎意料,看不透。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共军勇往直前,前仆后继以至于打赢三大战役,扭转乾坤呢战争是另一种政治手段的继续。

所以,能够这么说,战争打的是军心、民心,打的是经济实力、后勤保障。

淮海战役的胜利正是沿着这条思路取得的。

淮海战役的过程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无论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还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

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能够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后勤供给潜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不论是实力比较还是民心向背,共产党都占据了上风,就应说胜利已经是一种必然。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淮海战役观后感4篇淮海战役观后感16月18日我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淮海战役,我深感此次参观学习,对于发扬革命传统,摆正心态,对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好处。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

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并且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还占有后勤保障优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并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

条件相差悬殊。

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最终夺取了战役的伟大胜利。

回想起纪念馆中的一幅幅画面,一组组的文字介绍,至今让我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其中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一条河,那时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

战士们顺利的透过了大河,取得了总攻的胜利。

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团职干部有的年仅24岁。

24岁正是花季的年龄,正是此刻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无忧无虑上大学的时候,而他们却为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

想想当初革命先辈们,看看自我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我们此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时常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们,我们就应知足、惜福。

摆正自我的心态,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生活才能对得起为我们这天而牺牲的先辈们!我们要学习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全局观念,坚决维护和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继承和发扬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革命精神,持续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那样一股革命热情,那样一种拚命精神,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素有破除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让我们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发扬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的“亮剑”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三规”和《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实施细则》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文件,增创诚信计生先进县市,以“亮剑”的精神打一场计划生育的淮海战役,开创人口计划生育的新局面。

观《淮海战役》有感优秀范文5篇

观《淮海战役》有感优秀范文5篇

观《淮海战役》有感优秀范文5篇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以下是小编整理观《淮海战役》有感的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这天,我和爸爸观看了《淮海战役》这部电影。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解放军在碾庄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

解放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解放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

解放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陈官庄,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

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1949年1月,解放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

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宏伟壮大的战争场面所震撼,让我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向前的精神更是无时不刻激励着我,其中有好几个镜头让我落泪了,一个是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条河,那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

另一个是一个营长在冲锋路上一连牺牲了6个通讯兵,最终自我也牺牲了。

回想起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让自我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想想当初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看看自我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让我难以平静,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自我真是无比幸福。

我们仅有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对得起为我们这天而牺牲先辈们!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最关键一战,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与刚结束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围绕徐州、宿县、蚌埠这三个中原古战场展开了生死搏杀!一边是有先进的美式装备且占有后勤保障优势的王牌嫡系,一边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

淮海战役观后感及心得(精选多篇)

淮海战役观后感及心得(精选多篇)

淮海战役观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淮海战役观后感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所得6月18日我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淮海战役,我深感此次参观学习,对于发扬革命传统,摆正心态,对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意义。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

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并且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还占有后勤保障优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并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

条件相差悬殊。

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战役的伟大胜利。

回想起纪念馆中的一幅幅画面,一组组的文字介绍,至今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其中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一条河,那时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

战士们顺利的通过了大河,取得了总攻的胜利。

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团职干部有的年仅24岁。

24岁正是花季的年龄,正是现在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无忧无虑上大学的时候,而他们却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想想当初革命先辈们,看看自己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时常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们,我们应该知足、惜福。

摆正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生活才能对得起为我们今天而牺牲的先辈们!我们要学习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全局观念,坚决维护和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继承和发扬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革命精神,保持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那样一股革命热情,那样一种拚命精神,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素有破除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相关推荐淮海战役观后感(通用15篇)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淮海战役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淮海战役观后感篇1观看了《地道战》这部影片后,我感慨万千。

影片主要讲的是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打扫荡”。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说起冀中平原的人民,他们是很了不起的,他们一面抗击敌人,一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不断地挖地道,使地道的规模越来越大,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说地道战是奇迹,我觉得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更是奇迹,因为是他们创造了地道战,神出鬼没地打击了敌人。

地洞内什么气孔啊,孑口啊,岔道啊,无论敌人怎样使出残酷的法子,他们总是想办法克服!那独特的联络方式也叫人惊叹不已!冀中人民们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应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我的土地。

与他们相比,那些汉奸,那些卖国贼是多么可耻!这些人不但背叛了祖国,同时也背叛了自我!他们是中国的败类,是中国人的耻辱!敬佩智慧勤劳勇敢的冀中人民,他们利用地道战不但坚持了生产,还粉碎了敌人毒辣的“大扫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淮海战役观后感篇2今日我看完了《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使我再一次领悟了革命先烈是怎样抛头颅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建立的新中国,了解了中国革命军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了解钢铁战士是怎样练成的。

告诉我们历史是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的。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打响了,党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粟裕等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中野和华野,运筹帷幄,人民奋勇善战以歼敌人数最多并且是以少胜多的伟大战役,淮海战役是的六十万大军对国民党的八十万人马。

淮海战役观后感400字(通用范文7篇)

淮海战役观后感400字(通用范文7篇)

淮海战役观后感400字(通用范文7篇) 淮海战役观后感(通用范文):1我们这几天观看了中国史片《淮海战役》。

这部电影,不管是战火连天,还是敌方,都像一面面大旗,永远在我们心里高高飘扬。

这部电影讲述了在中国时期,日寇占领中国,杀害了无数无辜的中华儿女,最后在八达岭战斗中,中华儿女奋力抵抗,最后终于在八达岭战役中胜利的胜利,赢得了战争胜利。

中国战争,这是一个艰难的战役,我们现在的幸运就是和先烈们一起,一起解放我们的国家。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明天添砖加瓦!淮海战役观后感(通用范文):2淮海战役结束之后,我们来到淮海战役结束,在淮海战役结束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淮海战役结束的最后一天晚上,一个士兵在广场上庄严的宣布:“中华共和国,成立了!”这个消息在淮海战役结束结束之后让人感到无比的自豪。

我们中国解放军的士兵是多么的勇敢、坚强、不怕死,他们在这次战役中不畏惧死亡,不怕死亡的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这次的军训让我们更深地懂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

淮海战役观后感(通用范文):3看了《淮海战役》这部电影,给我了很深的感触。

这部电影主要是讲淮海战役结束后的几年里,中国的们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战略胜利。

而那些战争中有的人,因为战斗牺牲,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有的人因为战争,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

他们是多么的可爱,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为了祖国,不惜牺牲一切。

我们要珍惜他们,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看了这部电影,我不禁感到十分悲哀。

战争,给我们生存带来了许多灾难,而我们却幸福地生活。

我们不仅要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还要更加努力学习。

为了我们的幸福,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用知识和智慧建设我们的祖国。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如果没有了战争,我们的祖国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长大才有用,建设祖国。

淮海战役观后感(通用范文):4《淮海战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更多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淮海战役观后感(精选多篇)《淮海战役》电影观后感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在假期观看了多部红色电影。

我很喜欢《淮海战役》。

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淮海战役》属于大决战电影之一。

《淮海战役》中,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是80万对60万。

但是战争的胜负,不是仅仅从兵力的对比,通过简单的加减法得出来,关键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我方一贯重视对军队的建设,重视对指战员和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实战锻炼和总结,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风优良,作战能力过硬;在争取人民方面,我党始终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行了一系列包括土地革命等在内的改革,使老百姓翻身得解放,有了土地,建立了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因此得到了当时解放区约500万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反观国民党方面,军中媚上欺下,军纪涣散,士气低落,四大家族更是搜刮民脂民膏,将国统区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脱离了群众的支持,因此他们的对手不仅仅是60万解放军,还有500万的人民大军。

正如陈毅司令员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推车推出来的。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民党没有搞好军队建设,没有争取人民、为了人民,因此,此役我方的胜利是必然的。

总结淮海战役不难得出“以人为本乃胜利之本”这样的结论。

同样道理,对于企业来说,要以人为本。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如果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企业必将无往不胜。

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处理好员工关系,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尊重员工,教育培训好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广大员工为企业的改进和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使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让他们感到自身价值在不断得到实现。

搞好团队建设是成功的保障淮海战役蒋介石集团为什么会溃败呢?这要归因于蒋介石领导的团队问题。

影片中蒋介石集团的众多将领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同时削弱他人的力量而见死不救,等到被自己视为“眼中钉”的同伙兵团被我军各个击破和歼灭后,当然自己也摆脱不了被我军消灭的命运。

正如蒋介石所说:“我是被国民党打败的,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这句话说得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对于军队中的派系之争、见死不救、一盘散沙的局面,他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另外,蒋介石推行独裁统治,凡事自己说了算,部下迫于他的淫威,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同时他提拔亲信、打击异己,弄得整个团队涣散无力。

相反,我方领导有方,思想团结,决策民主,执行坚决,行动迅速,军民团结,士气高昂,因此胜利也就顺理成章。

我看这部电影次数越多,我的感慨就越升华,思想境界就更能提高一个档次。

现在出现了两部分的觉悟。

一、棋在局外,胜利的趋势不可阻挡淮海战役的过程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无论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还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

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可以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后勤供给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不论是实力对比还是民心向背,共产党都占据了上风,应该说胜利已经是一种必然。

由此想到我们的项目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对于整体局势的把握,行业的大环境、地块的发展趋势、建筑规划设计、集团品牌口碑积累,种种局外因素已经决定了项目的走向,成功绝不是依靠几次开盘活动、几个创意广告就可以的。

二、人改变不了结果却可以影响进程共产党军队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表现是精彩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在商场上学习的,虽然胜利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可以取得这样精彩、高效的胜利则是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的成果,是我们在项目营运中要积极运用学习的。

情报=市场调研情报工作方面的成功,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地下党渗透到国民党内部高层,把情报做到准确详尽,无疑为共产党夺取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

正是基于情报数据的全面、正确、及时,才可以制定出完美的计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战役部署=项目计划从首先打黄伯韬兵团,再打黄维兵团以及最后围歼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每一步都是共产党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国民党则是步步受制,十分被动。

可以说取得战役成功的完美计划是经过周密思考,反复推敲,精心组织的。

团队作战协作=项目人力+行政+财务淮海战役过程中最明显的对比就在于团队作战协作,人事调配上,共产党军队可以做到临阵换帅而军心不动,国民党军队却派系林立、勾心斗角、相互诬陷争宠;后勤保障上面,共产党军队统一调配、自力更生而毫无怨言,国民党军却是为争抢补给大打出手、战争中还私藏物资兵力;战斗管理上,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前仆后继不顾生死,国民党军却不听指挥、见死不救。

正是这一系列的对比才使淮海战役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悬殊的胜负差距。

共产党军队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老百姓宣传共产党的理想,采取一些政策和口号诸如“打土豪、分田地”等来取得中国广大穷苦大众的热烈响应和拥护。

从现在的营销角度来看,无论是宣传的手法还是内容都是符合当时老百姓的信息接收方式和心灵渴求的,这种成功的宣传为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客户者得天下。

军队政治思想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共产党是有崇高理想的,那就是打倒剥削阶级,解放被剥削阶级,共产党的军人为了理想,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

正是由于军队思想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截然相反。

只有具有共同目标,而且目标是积极向上的一群人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开创出惊天动地的伟业。

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给了我们必胜的信念!集团公司对于徐泾项目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我们要迎接挑战和压力,用整个项目团队的力量去影响进程,取得徐泾项目的成功。

可见,搞好团队建设,对于一个团体来说是多么重要。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抓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同时要抓好员工的技能培训,使我们的员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打造一支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开拓创新的员工团队;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们更要抓好干部队伍的建设,让干部队伍起好模范带头和战斗堡垒作用,抓好作风建设,形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机制和风气,广开言路,不断改进;同时要积极消除部门之间的隔阂,加强沟通交流,为完成公司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团结协作、全力以赴!肖智卓2014年2月2日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所得6月18日我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淮海战役,我深感此次参观学习,对于发扬革命传统,摆正心态,对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意义。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

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并且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还占有后勤保障优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并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

条件相差悬殊。

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战役的伟大胜利。

回想起纪念馆中的一幅幅画面,一组组的文字介绍,至今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其中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一条河,那时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

战士们顺利的通过了大河,取得了总攻的胜利。

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团职干部有的年仅24岁。

24岁正是花季的年龄,正是现在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无忧无虑上大学的时候,而他们却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想想当初革命先辈们,看看自己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时常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们,我们应该知足、惜福。

摆正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生活才能对得起为我们今天而牺牲的先辈们!我们要学习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全局观念,坚决维护和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继承和发扬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革命精神,保持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那样一股革命热情,那样一种拚命精神,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素有破除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让我们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发扬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的“亮剑”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三规”和《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实施细则》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文件,增创诚信计生先进县市,以“亮剑”的精神打一场计划生育的淮海战役,开创人口计划生育的新局面。

2014年6月23日淮海战役观后感前几天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纪录片《淮海战役》,给人以极大的思维冲击,都说商场如战场,从这次经典的重大战役中让我学到了两个道理:一、棋在局外,胜利的趋势不可阻挡淮海战役的过程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无论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还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

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可以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后勤供给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不论是实力对比还是民心向背,共产党都占据了上风,应该说胜利已经是一种必然。

由此想到我们的项目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对于整体局势的把握,行业的大环境、地块的发展趋势、建筑规划设计、集团品牌口碑积累,种种局外因素已经决定了项目的走向,成功绝不是依靠几次开盘活动、几个创意广告就可以的。

二、人改变不了结果却可以影响进程共产党军队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表现是精彩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在商场上学习的,虽然胜利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可以取得这样精彩、高效的胜利则是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的成果,是我们在项目营运中要积极运用学习的。

情报=市场调研情报工作方面的成功,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地下党渗透到国民党内部高层,把情报做到准确详尽,无疑为共产党夺取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

正是基于情报数据的全面、正确、及时,才可以制定出完美的计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战役部署=项目计划从首先打黄伯韬兵团,再打黄维兵团以及最后围歼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每一步都是共产党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国民党则是步步受制,十分被动。

可以说取得战役成功的完美计划是经过周密思考,反复推敲,精心组织的。

团队作战协作=项目人力+行政+财务淮海战役过程中最明显的对比就在于团队作战协作,人事调配上,共产党军队可以做到临阵换帅而军心不动,国民党军队却派系林立、勾心斗角、相互诬陷争宠;后勤保障上面,共产党军队统一调配、自力更生而毫无怨言,国民党军却是为争抢补给大打出手、战争中还私藏物资兵力;战斗管理上,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前仆后继不顾生死,国民党军却不听指挥、见死不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