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的形成
冰雹发生成因分析及其防御对策

冰雹发生成因分析及其防御对策近年来,冰雹天气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冰雹天气,必须了解冰雹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御对策。
一、冰雹发生原因冰雹是由于大气中湿度高、温度低,且上升气流较强,气象条件复杂而引起的一种天气现象。
冰雹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 气温变化当大气中温度低于0℃时,水汽会迅速转化为雪晶、冰粒或霰,随着上升气流的作用,这些雪晶、冰粒或霰会不断增大并降落到地面,最终形成冰雹。
2. 上升气流上升气流是冰雹形成的必要条件。
通常情况下,水汽在地面受热后上升到空气中,遇到冷空气后会凝结成水滴或冰晶。
这时,若上升气流强劲,则水滴或冰晶会不断上升和冷却,最终形成冰雹。
3. 对流天气对流天气是冰雹发生的常见气象环境之一。
在一些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如高温高湿,太阳光辐射强等,地面产生的对流上升气流强烈,促进了冰雹的形成。
二、冰雹的防御对策冰雹对人类、动植物和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为了减少冰雹带来的损失,必须制定科学的防御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冰雹防御对策:1. 建造冰雹避难设施为了保护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可以建造冰雹避难设施,如深地贮物库、冰雹飞碟等,它们可以为农民和畜牧民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难场所。
2. 利用防御网防御网可以在冰雹来临之前搭建,在空中拦截大小不一的冰雹。
防御网主要分为金属网和塑料网两种类型,这两种材料坚固耐用,可以有效地抵御冰雹的袭击。
3. 利用化学药剂在冰雹天气来临之前,可以在空中喷洒一些高能量化学药剂,对冰雹进行“化学攻击”,从而把冰雹打散、缩小或消失。
4.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人们还可以从源头预防冰雹的发生,如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完善农业设施装备,充分利用气象服务等方法,以此减少冰雹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三、总结冰雹是一种复杂的气象现象,可以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影响。
为了有效地防御冰雹,必须了解冰雹的发生原因和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防御对策。
只有通过科学的防御和预防措施,才能减轻冰雹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保障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
冰雹冷知识

冰雹冷知识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现象,通常以圆锥形或圆形的冰块降落。
尽管冰雹并不像雨、雪等其他天气现象那样普遍,但它在某些地区却能造成严重的危害。
下面将分别介绍冰雹的形成、种类、分布、危害、防治、预测和观测等方面的知识。
1.冰雹的形成冰雹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
在强对流天气条件下,云层中的水汽会迅速凝结成冰晶,并逐渐增大成为冰雹。
因此,冰雹一般只发生在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尤其是在雷暴天气条件下更容易形成冰雹。
2.冰雹的种类根据冰雹的大小、形状和形成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冰雹分为不同的种类。
常见的冰雹包括:扁形雹、圆锥形雹、钮扣形雹和不规则形雹等。
其中,扁形雹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或扁圆形,长度一般为5-10厘米。
3.冰雹的分布冰雹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一般来说,冰雹容易发生在北半球的温带区域和亚热带区域,而在赤道附近则较少出现。
此外,山区和高原地区也更容易出现冰雹天气。
4.冰雹的危害冰雹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会对农业、交通运输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造成极大的危害。
冰雹会打碎农作物和水果,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同时,冰雹也会破坏建筑物、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此外,冰雹还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5.冰雹的防治为了减少冰雹带来的危害,人们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
其中包括:人工防雹、农业防雹和生态防雹等。
人工防雹是指在云层中播撒碘化银等催化剂,以干扰冰雹的形成;农业防雹则是通过选用抗雹品种、改变作物布局等方法来减少冰雹的危害;生态防雹则是通过恢复生态系统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方法来减少冰雹的发生。
6.冰雹的预测为了更好地应对冰雹天气,气象学家们开展了冰雹的预测工作。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和天气形势,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冰雹天气的概率和范围。
这种预测方法可以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7.冰雹的观测观测冰雹对于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观测方法包括目测、摄影和遥感等。
其中,目测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需要观测员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能。
冰雹形成条件

冰雹形成条件冰雹是一种天气现象,指的是从云中降落的冰粒。
它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冰雹形成的条件。
冰雹的形成需要有足够强烈的对流。
对流是指不同温度、湿度和密度的空气相互作用,形成气流的过程。
在大气中,冷空气和暖湿空气相遇时,会产生对流,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
这种对流现象通常发生在大规模的气旋、暴雨或雷暴云中。
冰雹的形成还需要有足够多的水蒸气。
水蒸气是空气中的水分子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状态。
当对流产生时,暖湿空气上升到较高的高度,遇到较低的温度时会凝结成水滴。
这些水滴会在云中不断地冷却和结冰,形成冰晶。
接下来,冰雹的形成需要有一个冰晶的核心。
这个核心可以是云中的尘埃、冰晶或其他微小的颗粒物。
当水滴遇到这个冰晶核心时,会迅速凝固并围绕着核心形成一层层的冰。
这个过程称为冰雹的凝结。
然后,冰雹的形成还需要有强烈的上升气流。
当冰雹形成后,它就会开始下降。
但由于冰雹比周围的空气重,所以它会遇到阻力而停止下降,甚至开始向上移动。
这是因为冰雹周围的空气会被冰雹加热,从而形成一个气流,将冰雹向上推动。
这个上升气流的强度决定了冰雹的大小和形状。
冰雹的形成还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
在冰雹形成的过程中,冰晶会不断地与云中的水滴碰撞,吸收更多的水分并继续增大。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冰雹形成的条件包括强烈的对流、足够多的水蒸气、冰晶核心、强烈的上升气流和足够长的时间。
只有当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时,冰雹才能形成。
冰雹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通过了解这些形成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冰雹的形成机制,并对天气预报和防御工作提供参考。
冰雹的形成原理物理

冰雹的形成原理物理
冰雹的形成涉及到大气中的水蒸气、液态水和冰的相互转化过程。
以下是冰雹形成的基本原理:
1. 上升气流:冰雹一般在强烈的对流云中形成,这种云叫做积云或雷暴云。
雷暴云通常由于不稳定的大气条件和强烈的垂直上升气流形成。
2. 冰核形成:雷暴云中的上升气流会带走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时,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
这些水滴在接触到冰核(如尘埃、颗粒物等)后,会迅速冻结。
3. 裂雹与凝结:一旦水滴结冰,冰雹开始形成。
冰雹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上升到云顶层,同时在路上不断与水滴碰撞。
当其遇到液态水滴时,会迅速冻结在冰雹的表面上,从而逐渐增大冰雹的尺寸。
4. 生长过程:冰雹中心的冰核会不断吸湿,因此冰雹内部会形成层层结冰层。
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冰雹会不断往上生长,直到其重量超过雷暴云中的上升气流的抬升力。
5. 下落与形态:当冰雹足够大并重量超过云中上升气流抬升力时,它将开始向地面坠落。
在下降的同时,冰雹经历了一个或多个次冻结-融化过程,使其形成典型的层状结构。
最终,冰雹以球形或不规则形状着陆。
综上所述,冰雹形成的过程涉及到水蒸气的凝结、冰核的形成、冰雹的生长和下落等多个物理过程。
冰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冰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冰雹是怎么形成的冰雹的形成原因冰雹云是由⽔滴、冰晶和雪花组成的。
⼀般为三层:最下⾯⼀层温度在0℃以上,由⽔滴组成;中间温度为0℃⾄-20℃,由过冷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最上⾯⼀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组成。
冰雹的形成对0℃层⾼度有较⾼要求,⼀般0℃层在3-5公⾥左右有利于冰雹产⽣。
冰雹的形成需要以下⼏个条件。
①⼤⽓中必须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
②积⾬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滴冻结的⾼度(⼀般认为温度达-12~-16℃)。
③要有强的风切变。
④云的垂直厚度不能⼩于6~8千⽶。
⑤积⾬云内含⽔量丰富。
⼀般为3~8 g/m3,在最⼤上升速度的上⽅有⼀个液态过冷却⽔的累积带。
⑥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不均匀的上升⽓流,⼀般在10~20⽶/秒以上。
冰雹来⾃对流特别旺盛的对流云(积⾬云)中,是在对流云内由雹胚上下数次和过冷⽔滴碰并⽽增长起来的,当云中的上升⽓流⽀托不住时就下降到地⾯。
常见的冰雹个体⼀般多像⽟⽶粒、拇指或乒乓球般⼤⼩,个别的也有鸡蛋或拳头那么⼤。
和⾬滴相⽐,冰雹个头⼤,⽤厘⽶来计算。
⽽⾬⽔单位为毫⽶,可见⼤⼩的差别。
根据⼀次降雹过程中,多数冰雹(⼀般冰雹)直径、降雹累计时间和积雹厚度,将冰雹分为3级。
1.轻雹:多数冰雹直径不超过0.5厘⽶,累计降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地⾯积雹厚度不超过2厘⽶;2.中雹:多数冰雹直径0.5~2.0厘⽶,累计降雹时间10~30分钟,地⾯积雹厚度2~5厘⽶;3.重雹:多数冰雹直径2.0厘⽶以上,累计降雹时间30分钟以上,地⾯积雹厚度5厘⽶以上。
冰雹的危害冰雹虽然持续时间不长,⼀般为数分钟,可是来势猛,强度⼤,还常常伴随着狂风暴⾬,所以往往给局部地区农业造成严重损失,甚⾄颗粒⽆收。
冰雹的危害决定于降雹范围、雹块⼤⼩、持续时间及堆积厚度。
冰雹对作物的危害是很⼤的,可使农作物遭受机械损伤。
作物种⼦及其发育阶段,⼤的冰雹袭击猛或下雹时间较长,农作物受害就重。
高考复习资料 地理微专题:冰雹

地理微专题:冰雹强对流天气:冰雹通常在强烈的雷暴云(积雨云)中形成。
这些云层内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可以将水滴带到高空。
温度层次:在高空,温度低于0°C,水滴冻结成冰粒。
随着上升气流的作用,这些冰粒可以多次在云层中上下移动,每次经过过冷水区时,冰粒表面会附着更多的水滴并再次冻结,使得冰粒逐渐增大。
上升气流:强烈而持续的上升气流是形成大型冰雹的重要条件。
只有当上升气流足够强大,才能使得冰粒在云中多次循环,从而不断增大。
降落过程:当冰粒重量超过上升气流的托举能力时,便会从云中降落,成为冰雹。
地域性:中纬度地区:例如美国中部、中国北方平原等地,是冰雹多发区。
这些地区常常受到冷暖空气交汇影响,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
山区: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地,由于地形抬升作用,也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从而导致频繁的冰雹天气。
季节性:冰雹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因为这段时间地表受热较多,容易形成强烈的对流活动。
在冬季和秋季,由于地表温度较低,对流活动相对较弱,因此发生冰雹的概率较小。
1. 农业作物损害:冰雹会直接击打农作物,导致叶片、果实和茎秆受损,严重时可以毁坏整个农田。
经济损失:冰雹造成的农作物减产或绝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区域经济。
2. 建筑与基础设施房屋破坏:大颗粒冰雹可能会砸破屋顶、窗户等建筑部件,造成结构性损害。
交通设施:冰雹可能导致交通标志、信号灯等设施受损,影响交通安全和效率。
3. 车辆与财产车辆损坏:冰雹可以砸坏汽车玻璃、车身表面等部件,造成修理费用。
其他财产:户外设备如太阳能板、空调外机等也可能被冰雹击打受损。
4. 人身安全直接伤害:大颗粒冰雹可能对户外活动的人群造成直接伤害,如头部、身体受伤。
间接危害:由于冰雹天气通常伴随强对流天气,如雷暴、大风等,这些气象条件本身也存在潜在危险。
5. 生态环境植被破坏:冰雹会对自然植被造成机械性破坏,影响植物生长。
动物伤亡:野生动物在冰雹天气中也可能受到伤害或死亡。
了解冰雹如何形成的呢

了解冰雹如何形成的呢冰雹如何形成的呢1.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水蒸气过饱和,就会下雨,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形成冰雹。
2.冰雹也被称为雹,它俗称雹子,部分地区叫冷子,是一种天气现象。
3.冰雹在夏季或者春夏交替期间比较常见,这时候空气湿度很大,比较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温度气候。
暴雨避险自救指南突遇暴雨来袭时,若身处车库、桥下等低洼处,切不可就地躲避!暴雨带来的极端降雨量,会导致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排出雨水。
此时,洪水将大量向低洼地带汇集,形成内涝。
若身处低洼处,很快就会被湍急的洪水淹没无法逃离。
如果选择在公交站台躲避,虽然有顶棚可以遮雨。
若灯箱发生漏电,周围的水体也会带电。
一旦在周边行走,就会形成跨步电压,导致人体触电。
如果路面积水较深,贸然进入水中,就会有被冲倒的风险。
看到路面上有漩涡流或喷泉时,那很大可能是下水道井盖已被水冲走,没有盖子的下水道十分危险。
首先判断周边环境,远离地势低洼,触电风险高的地段。
一旦需要涉水切勿单独行动,要排成纵队双脚前后站,后一人扶住前一人的腰,横向移动至地面,让最强壮的人站在队首,有条件最好带一根长棍,一边探一边走,确认路况。
万一落水,不要惊慌失措,先屏气并捏住鼻子,试试能不能站起来,如果水太深站不起来,又没办法游到岸上,需踩水助游、抓住身边漂浮的任何物体。
如果多人同时落水,且脚能踩着地,就可以手挽手用牵制力共同抵御洪水。
若洪水来临时,你正在车里,应马上弃车避险。
一旦等水位上涨到车门位置,水压就会让你无法开门逃生。
直到车内灌水,内外水位相当,压力持平时,车门才能被打开。
若车门无法打开,就设法砸开侧面车窗往外爬,车内最好配备逃生锤。
福建暴雨冰雹福州气象官方微博也发布了提示,由于今天热力很足,因此今天的对流会很猛,请大家注意防范雷击、短时强降雨和瞬时大风,低洼地区需注意防淹水。
此外,还有厦门市、武夷山市、罗源县、福清市、永泰县、连江县、闽侯县、平和县等多地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等。
冰雹形成原因是什么

冰雹形成原因是什么冰雹是与暴风雨或雷暴活动相关的一种天气现象,其形成需要一系列特定的条件。
以下是冰雹形成的原因:1.雷暴云:冰雹主要在雷暴云中形成。
雷暴云通常是庞大而高大的对流云,由翻腾的水汽和冰晶构成。
冰雹的形成与雷暴云中的上升气流密切相关。
2.上升气流:冰雹的形成需要存在强大的上升气流。
当潮湿和暖湿的空气被释放到雷暴云中时,此空气会相对较冷,从而导致空气迅速上升。
这种上升气流创造了一个环境,使冰雹的形成成为可能。
3.冰核:冰雹的形成离不开冰核,即冰晶或其他微小的颗粒,如尘埃、花粉或细菌。
这些微小的物质可以提供凝结或冷凝的表面,使水蒸气在其中凝结。
4.水凝结:在上升气流中,水蒸气开始冷却并凝结成小水滴。
当水滴遇到冰核时,它们开始冻结并形成冰晶。
5.上升下降过程:冰晶在上升气流中持续生长,因此可以变得足够大而重,以抵抗上升气流的推力。
然而,当冰晶增长到一定大小时,上升气流无法再支撑它的重量,冰雹开始下降。
6.添加层层冰:当冰晶下降时,它经历了下降气流的作用,这些气流中含有更多的水滴或冰粒。
这些水滴或冰粒通过附着在冰晶表面并凝结,逐渐为冰晶增加了更多的冰层。
7.冰雹核心形成:在多个上升和下降气流循环中,冰晶会不断地上升和下降,不断地吸收更多的冰层。
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多个冰层的冰雹核心。
核心的大小取决于冰晶在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循环次数以及核心内水分的可用性。
8.大冰雹的形成:对于大冰雹来说,它们通常需要更强大的上升气流和更长的时间来形成。
这样,它们的冰核和冰晶有更多的时间增长和积累更多的水分。
冰雹大小的取决因素非常复杂,包括上述阐述的条件,以及当冰雹降落到地面时的地面温度等因素。
总体而言,冰雹的形成是一个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的过程,需要适当的天气条件和物理过程相互作用才能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区冰雹时空分布及防雹措施
时间:午后2~4时 空间:山地多、沿河走、沿山行
使用飞机、火箭、高炮人工催化作业 :
过量催化
爆炸影响
过过量催化,大量增加云中人工冰雹胚胎争 食水分,降低成雹条件 通过爆炸破坏积云形成冰雹的自然气流 结构,特别是强上升气流区的垂直结构
此外: ①在多雹地带,种植牧草和树木,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 云条件,达到减少雹灾目的; ②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 ③成熟的作物及时抢收; ④多雹灾地区降雹季节,农民下地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如竹篮、柳条筐等,以减少 人身伤亡。 返回
第三节 冰雹
回 顾
向 导 学 习龙
回顾
农业气象灾害有哪些?
干旱、 暴雨、洪涝 大风、冰雹、冷害、霜冻 雪、雾、雷、 气象次生灾害等
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影响?
农作物植株抗性减弱、枯死、倒伏 发霉、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返回
向导 学习
冰雹的概述
冰雹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作业
• 影响冰雹形成的因素有那些?
•冰雹长大的关键在哪里? •人工高炮催化防雹的原理是什么?
总结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 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 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 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龙卷风、台风等很多恶性天灾, 我们下节再具体介绍。
形 成 过 程
云顶
冰粒
雷暴雨云
0℃高度 冰晶
小水滴
雹
地面
冰雹形成的过程
冻结成雹核。由于冻结时短,速度快,形过冷水滴随上升气 流上升时与冰晶或雪花上成的雹组织疏松成不透明白色冰层, 雹核形成以后重量较大,或由于上升气流减弱,就会下降, 当降到0℃高度以下雹核表面部分冰融水,同时在下降过程 中也会与雨滴相碰,又有一些水粘在外面。当包着水的雹核 又遇到强的上升气流,再一次被带到0℃层以上。雹核外面 的水又冻成冰,成为透明的冰层。当冰雹再遇到过冷水滴, 在其上凝结并与冰晶、雪花相碰时则又形成不透明的冰层, 冰雹体积加大,又下降,如此往复多次,就可能形成很大的 冰雹。
返回
冰雹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冰雹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大的 冰雹常常毁坏庄稼和砸伤人畜,造成灾害。 冰雹对交通运输、房屋建筑、工业等方面 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如何减轻 冰雹的灾害是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 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冰雹的危害
形成冰雹的条件
强烈的、不均匀的上升气流
充足的水汽 云体温度在0℃或0℃以下几十度 (过冷却水滴、冰晶、雪花)
冰雹形成的条件和冰雹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我区冰雹的时空分布规律及防雹措施
冰雹的概述
冰雹是从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 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成不规则的固态 降水物,不同地方的群众称其为“雹子”、 “冰蛋”、“冷子”等等。是由不透明的 雹核和渗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 透明冰层相间组成。常见的冰雹如豆粒大 小,但也有如鸡蛋或更大的,有时是几个 冰粒的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