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地震概论

合集下载

地震概论整理

地震概论整理

Chapter 1.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1.序言:1.1填空题:二十世纪全球有200w人死于地震,二十一世纪全球预估1500w人死于地震,每年约有500w次,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了80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史次;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旻次,其中中国就有生次1.2思考题:地震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自然现象吗?答:地震有两面性,虽然是一种自然灾害,但人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来自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信息。

地球具有不可入性,到目前为止,地震光是唯一能够穿透地球内部的波动,地震相当于一盏照亮地球内部结构的明灯。

2.什么是地震学?1.1填空题:地震概论是一门物理类课程而不是地质类课程3.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的研究方面:1.1填空题:地震学的研究比较广泛,主要有宏观地震学、地震波的传播理论、测震学三个大方面,后两者共称为微观地震学。

4.地震学的基本名词和概念:1.1填空题:1)某一个地震的震中距是1500公里,那么这个地震属于远震(按震中距分:地方震-100公里-近震-1000公里-远震)2)一个地震震源深度为400公里,那么这个地震称为幽地震(按深度划分:浅源-60公里-中源-300公里-深源)5.古代人类对地震的认识:1.1填空题:1)在古代,日本人认为地震是由缝鱼引起的(中国:占代鳌鱼翻身、日本:绘鱼尾巴甩、占希腊:气动说)2)古代地震史料最丰富的国家是史国3)中国古代建筑抗震智慧的精髓是以柔克刚1.2思考题:讨论题:在古代,为什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对地震成因的看法不同?(环境不同)答: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的成因,往往用神话来解释。

“酷”与“年”都是为了震灾而产生。

6.地震学发展简史:1.1填空题:1)地震学一门独立的学科登上现代科学的舞台的标志是地震仪出现并且广泛使用2)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了灾害性的大地震,损失巨大,为了统一地震工作的部署和加强领导,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改名为中国地震局)3)地震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其定量研究只有100年左右的时Chapter 1.章测试1.全球每年约发生大小不等的地震500w次2.二十一世纪全球预估1500w人死于地震3.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旻次,其中中国就有生次4.某一个地震的震中距是600公里,那么这个地震属于近震(按震中距分:地方震・100公里■近震・1000公里■远震)5.一个地震震源深度为15公里,那么这个地震称为壁地震(按深度划分:浅源-60公里-中源・300公里-深源)6.在古希腊,人们认为地震是山气引起的(中国:古代鳌鱼翻身、日本:酷鱼尾巴甩、古希腊:气动说)7.古代地震史料最丰富的国家是史国8.中国古代建筑抗震智慧的精髓是以莱克刚9.地震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其定量研究只有100年左右的时间10.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了灾害性的大地震,损失巨大,为了统一地震工作的部署和加强领导,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改名为中国地震局)1.波的性质简述:1.1填空题:1)频率为3000Hz的声波,以1560m/s的传播速度沿一波线传播, 经过波线上的A点后,再经13cm而传至B点。

北京大学通选课地震概论第三章PPT课件

北京大学通选课地震概论第三章PPT课件

作者:赵克常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2012
地震概论
一、射线理论
在研究问题的尺度远大于地震波波长的情况下,可将地震波 传播当作射线来处理,从而使复杂的波动问题简化成为射线问题。 地震射线问题这和几何光学很相似。所谓地震射线,就是地震波 传播时,波阵面法线的轨迹,也即是震动由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所 经过的途径。
2012
地震概论
费尔马原理 (Fermat’s Principle)
光学中的Fermat定理:
“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为走时(traveltime)最小的路径”
地震学中的Fermat定理:
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为走时最小的路
径.
作者:赵克常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2012
地震概论
地震学中的Fermat定理不是永远成立, 是高频情况下地震波波动方程的渐近解。
作者:赵克常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2012
地震概论
设震动由A点出发,沿途径s传播到B,传播速度是 v(x, y,z) 所用的时间是t,则费马原理就是
t Bds0 Av
δ是变分。根据这个原理,若A和B各在一个分界面的两边或 一边,就立刻得到斯涅耳的折射或反射定律。
作者:赵克常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第一节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体波各种震相和走时表
作者:赵克常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2012
地震概论
第一节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概念
一、地球介质和弹性波 • 地震波是地下传播的震动,必然与岩石的
弹性有关,一般都假定岩石是一种完全弹 性体。 • 在一般的地震波计算中,地球介质可以做 为各向同性的完全弹性体来对待。

地震概论答疑集录

地震概论答疑集录

地震概论答疑集录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那它就叫左滑断层;向右就是右旋或者说,从上往下看,顺时针是右旋,逆时针是左旋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

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条件下,处于大震级远离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严重的多。

正如第8章课件上说的,高耸建筑物受低频震荡的影响较大,而低矮建筑受高频震荡的影响较大.所以,汶川的高建筑倒塌的少,低矮的建筑夷为平地.北京CBD震感强烈,北大却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面波衰减得更慢,就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更大呢?这是必然的,因为这时面波很强啊,高层建筑对面波本来就敏感阿.至于具体的物理机制,跟共振有关系.第四章震源辐射图案很简单的,因为两盘相对错动了,所以断层面和其垂面把地球分为四个区域,两个是挤压区,初动方向向上冲,用黑色记;另两个是舒张区,初动向下凹用白色记。

图案就像bea chball.上学期试卷填空题第2题.看懂书61页的图和那段话1,先画两个同心圆,半径分别为r,R2,画出小圆的一条半径3, 做出此半径在小圆圆周那一点的切线4,小于180度的那个小圆的圆心角记为sita (约等于103度)5,应用三角函数关系搞定6,结果为r=R*cos(sita / 2)地震仪记录的是位移,也就是地面运动量,这个量是矢量,相当于三维空间里面的一个矢量。

三分量记录是指地震仪分别记录了三个垂直方向上的地面运动量的投影,即东西分量,南北分量和垂直分量。

解答这道题需要些空间思维,但是不难,相信你可以搞定。

1.下面这句话问什么是错的?“1989年10月17日17时4分旧金山(西八区)附近发生里氏6.9级地震,位于东三区的地震台发布的报告说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10月16日4时4分。

”2.板块边界的三种类型是否有两种命名方法?一种是『分离型、汇聚型、平错型』,一种是『扩散边界、汇聚边界、转换边界』,这两种说法是一回事么?1,东三区当时的时间是10月18日4时4分因为西八区和东三区差11个时区,即11个小时再因为东区在前(左西右东),因此时间早一些即17 + 11 - 24 = 4时但天数多了一天~~得证。

北京大学通选课地震概论第四章

北京大学通选课地震概论第四章
地震概论
第四章 地球内部的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地球内部结构的发现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反演问题 反演地震层析成像与地球内部三维结构
作者:赵克常
第四章 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震概论
第一节 地球内部结构的发现 一、探索的历史
• 在古代,地心被神化地描绘成地狱之火。 • 古希腊时,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过球形大地的观点,埃拉托 色尼则第一个用几何方法给出了地球赤道的长度。 • 1522年9月6日,麦哲伦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才 宣告确立。 • 1666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着对地球认识的新阶段的开始。 牛顿和惠更斯同时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扁平赤道隆起的椭圆的理论,牛 顿的重力原理也提供了测定地球密度的一种途径。把整个地球内部的平 均性质与已知岩石的密度比较,可以得到对地球组成情况的初步近似估 计。 • 1798年,英国的卡文迪什勋爵确定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45,比普通岩石 的密度大一倍。差异如此之大,表明在地球内部决没有空洞,那里的物 质必定是非常致密的。
作者:赵克常
第四章 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震概论
另外一个有关地球内部状态的重要线索是由日月引力 造成的海洋潮汐提供的。如果地球内部差不多都是液体的 话,地球的岩石表面将像大洋潮汐一样涨落,其结果是在 海岸边会看不到潮的涨落。1887年一个优秀的地球物理学 家乔治· 达尔文从主要海港的潮的高度得出结论:“认为 地球内部是流体的假说不可取”。他推理地球深部的总体 刚度虽然不像钢那样大,但仍是相当可观的。 经过进一步精心推敲,地球物理学家们作出了简单曲 线,估计从地表到地心巨增的压力对密度的影响。1897年 维歇特通过理论计算发现,地球内部可能由围绕着一个铁 核的硅酸盐地幔组成。

地震概论10

地震概论10

3.陷落地震
地震概论第8章
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 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
地震
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
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地震是人工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 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 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2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二、地震烈度
地震概论第8章
1.地震烈度定义及影响因素 2.地震烈度表 3.基本烈度
一个地区未来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 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 度。用Ib表示。
相当于475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的烈度。
基本烈度也称为偶遇烈度或中震烈度。
各地区的基本烈度由《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确定。
地震波
地震概论第8章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产生的弹性波。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 横波(S波) 纵波(P波)
横波特点:周期长、振幅大、
波速慢,100-800m/s
纵波特点:周期短,振幅小,
波速快,200-1400m/s
瑞利波 面波 勒夫波
杂波
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 周期长、传播远。建筑物破坏 主要由面波造成。
§1.5 地震的破坏作用(震害现象)
一、直接灾害:
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 波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 1、地面破坏。
如地面裂缝、错动、塌陷、喷水冒砂等;
地震概论第8章
2、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震例分析:汶川大地震、仙台大地震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震例分析:汶川大地震、仙台大地震

中国地震工作在汶川地震的抗震减灾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汶川地震破裂过程研究正确解释了地震灾害的分布
地震破裂过程研究是理论地震学的重要内容 之一,在5•12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了 作用,产生了社会效益。地球物理所汶川地震震 源破裂过程的研究正确地解释了宏观破坏的分布。 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测定的震中位置,救灾重 点放到汶川,而且在震区通信联络全部中断的情 况下,这项科研成果表示在震中东北方向还有一 个强烈的地震位错区,该项成果是在地震发生不 到24小时的13日上午就送交上级领导的,在灾害 救援的部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Introduction to Seismology
3. 汶川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的对比(续)
相比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 死亡人数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 唐山地震发震时间不同。 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市区, 而汶川地震主要在山区或者说农 村人口密度不是很大的地方。
Introduction to Seismology
A. About 0.6 billion
B. About 24 million C. Over two million
Introduction to Seismology
(一) 复习:弹性回跳的基本原理
1. 提出的背景 2. 弹性回跳的基本原理
Introduction to Seismology
(1) 弹性回跳的基本原理提出的背景
• • 盆地效应 非发震断层影响
盆地效应
非发震断层
非发震断层的影响, 利用集集强震动记 录的研究结果
汶川地震强震动初步分析
• • PGA 分布与烈度分布趋势一致 地震动的空间分布异常区
地震预警的作用?
灾害的特点
地质灾害严重: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考点汇总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考点汇总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考点汇总第一章地震学史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km到300km之间;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

2.1966年邢台大地震导致了1971年中国地震局成立。

3.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在中国就有4次。

4.近震:震中距小于1000km;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km。

第二章地震波1.P波和S波的主要差异:a)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地震图上先出现P波;b)P波和S波的质点振动(偏振)方向相互垂直;c)一般情况下,三分量地震图上P波的垂直分量相对较强,S波的水平分量相对较强;d)S波的低频成分比P波丰富;e)天然地震的震源破裂通常以剪切破裂和剪切错动为主,震源向外辐射的S波能量比P波能量强。

f)P波通过时,质元无转动运动,而有体积变化,P波是一种无旋波。

S波通过时,质元有转动,而无体积变化,S波是一种无散的等容波。

2.地震不地震,抬头看吊灯,说明S波和面波有水平分量。

3.P波使建筑物上下晃动,S波使建筑物侧向晃动。

第三章地震波传播理论1.射线理论2.波长很短:λ f = v在高频近似的情况下,可用波射线来描述波的传播3.Snell定理:5. PcPS可能存在,ScSP不可能存在。

(其中c表示P波和S波在地核界面上的反射,K表示通过外核的纵波,I表示通过内核的纵波,J表示通过内核的横波,i表示在内核界面的反射,p和s分别表示由震源向上(地面)传播的射线)P 夹角比S大。

第四章地球内部的结构1.应用地震波去透视地球内部首先要研究地震图。

2.大陆地区地壳平均厚度为35km。

大洋和大陆下面的地壳厚度不同。

3.地壳是通过研究首波而发现的。

用面波研究地壳性质,因为面波在地壳中运行。

4.上地幔(410km以上)、过度层(410-670km之间)及下地慢(670km以下)。

5.古登堡教授拥有更丰富的地震纪录,得出了更精确的核介面深度估计,首次估计出地核深度为2900km。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08-09-10年试题合集-最新范文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08-09-10年试题合集-最新范文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08-09-10年试题合集篇一:北大地震概论资料BBS零八年秋到零九年春有关我那个同学的特别提醒: 比如在CBD类似的题目中, 着重回答:”高耸建筑物受低频震荡的影响较大,而低矮建筑受高频震荡的影响”,而不要回答”本征频率”或者“共振”这两个字眼,kczhao 说他看到这两个字眼就算错,不因为其他的原因,就是为了来听课的能那高分。

不过我们私下认为他变态?呵呵一家之言,姑且听之。

BBS部分:特别的,重要的部分已经改为加粗字体,红色字体为部分关键词。

有一些baidu的补充内容看起来很快的注意留言的发言时间,有不少08年秋的注意发信人的id,有些不是kczhao发信人: Mog (MiniMog|奇了怪了), 信区: IntroEQ标题: Re: 【求助TT】~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8年12月23日23:04:57 星期二), 转信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那它就叫左滑断层;向右就是右旋或者说,从上往下看,顺时针是右旋,逆时针是左旋【在 imcinderella (Cyndi|小心火烛) 的大作中提到: 】: 啊那太好了~~: 我搞不懂那个左旋和右旋的问题。

――――――――――――――――――――――――――――――――――――――发信人: kczhao (多元文化), 信区: IntroEQ标题: Re: 第五章好难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8年12月24日09:12:33 星期三) , 站内信件重要要求两层介质的传播问题,微积分都不要求,考试中多层的也不做要求。

【在 tothepast (十月二日,深巷酒吧)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五章好难,各种数学的纠结,不知道赵老师会考到什么程度?--※ 来源:·北大未名站·[FROM: 162.105.73.19] Baidu最佳答案四、地球的中生代时期以上所说的中生代时期大陆分裂的历史根据是什么?分裂原因又是什么?这得从下面的假说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 08 篇一:北京大学地震概论 08-09-10 年试题合集 2008 春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一 1、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A)。

A、台湾、西藏、新疆、云南 B、台湾、西藏、云南、河北 C、西藏、台湾、云南、四川 D、台湾、云南、新疆、陕西 2、本世纪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 8.7 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 伤亡、财产损失和影响。

具体时间是( B) A、2004 年 11 月 26 日 B、2004 年 12 月 26 日 C、2005 年 1 月 26 日 D、2005 年 2 月 26 日 3、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人感觉震动开始,到房屋倒塌的时间差,一般有(A)。

A、十几秒 B、一分钟 C、三分钟 D、十多分钟 4、下面(D)说法是地震谣言。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 非常精确; (3)说国外“XX 专家”、“XX 报纸”、“XX 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4)说“XX 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 震谣传。

A、(1)(5)B、(3)(5)C、除(4)以外都是 D、上述都是 5、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C)。

A、浅源、深源两类 B、远震、近震两类 C、浅源、中源、深源三类 D、远震、近震、中 震三类 6、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C),全球 80%的浅源地震、90%的深源地震均集 中在该带上,这是一条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B、大洋中脊地震带 C、环太平洋地震带 D、大陆裂谷地震 带 7、我国被世界公认成功的一次地震预报是(A )地震。

A、1975 年辽宁海城地震 B、1976 年四川松潘地震 C、1976 年云南龙陵地震 D、1976 年唐山地震 8、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 B )。

A、1923 年日本关东 8.3 级大地震 B、1556 年陕西华县 8.0 级大地震 C、1964 年阿拉斯加 8.4 级大地震 D、1976 年唐山 7.8 级大地震 9、大震发生后的瞬间抉择很重要,正确的抉择( D)能有效地减少伤亡。

A、不顾一切1 / 18冲出屋外 B、慌不择路逃到窄巷中 C、越窗跳楼往外逃 D、震时就近躲避,第一次大震后迅速撤 离到安全地带 10、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 遍的次生灾害是(D),我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A、毒气污染 B、交通瘫痪 C、停电、断水 D、火灾 11、下列湖泊中由火山作用形成的有(B) A 洞庭湖 B 天池 C 青海湖 D 鄱阳湖 12、地震灾害有(D )特点。

A、突发性 B、突发性和纵横性 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 D、突发性、纵横性、续发 性和不确定性 13、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A)类型。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人工地震 14、破坏性地震发生时,( D )是影响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

(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2)震中距离;(3)震区人口密度;(4)建筑物的 抗震性能及密度; (5)发震时间;(6)有无地震预报;(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8)抢救速度;(9) 人们是否具有防震减灾知识。

A、(1)(2)(3)(6)(8) B、(1)(4)(5)(7)(9) C、以上都不是 D、以 上都是 15、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A)工作。

(1)地震烈度复核(2)地震危险性分析(3)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4)地震小区划 (5)场址及周围地质稳定性评价(6)场地震害预测 A、上述所有工作 B、上述都不是 C、(1)(2)(3)D、(4)(5)(6) 16、下列(A)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A、重大的建设工程或者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B、一般的民房建设工程 C、乡村道路建设 D、所有的建设工程 17、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 A )。

A、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设计 D、抗震设防规范 18、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D)度。

A、ⅧB、ⅪC、ⅨD、Ⅻ 19、地震三要素为(B)。

A、地点、震级、烈度 B、时间、地点、震级 C、地点、震级、深度 D、时间、烈度、距 离 20、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轻微振动,先于强震动( A)出 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为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

A、几秒钟 B、几分钟 C、几十分钟 D、几小时 21、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半数以上的省会城市都在地震烈度( A)度2 / 18的背景下,属于需要设防的城市。

A、6B、5C、8D、7 22、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

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 (1)小地震活动;(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 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8)地磁; (9) 重力; (10)动物异常反应; (11)地声; (12)地光。

属于宏观异常的是(B)。

A、(1)(3)(11)(5) B、(4) (10)(11)(12) C、(2)(6)(9)(12) D、(7)(8)(11) (12) 23、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避开(D )。

A、坚硬的土地 B、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 C、开阔地带 D、活断层通过的部位及附近 24、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 50 千米以内、里氏震级( D)以上的 海底地震引起。

A、5B、5.5 C、6D、6.5 25、据统计(A)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A、90% B、80%C、70%D、60% 26、1962 年 3 月 19 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 震级为(B)。

A、5.1 级 B、6.1 级 C、7.1 级 D、8.1 级 27、 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 1935 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

它是根据离震中 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 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ML 表示的是用( D )计算的震级。

A、地震纵波 B、地震横波 C、地震面波 D、地震体波 28、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规律是( D ) A、地震活动周期性和复杂性 B、地震活动普遍性和重复性 C、地震活动普遍性和复杂性 D、地震活动周期性和重复性 29、一次地震发生时,确定震中至少需要( C)地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30、天文现象与地震有一定关系,主要触发地壳岩层濒于断裂的引力天体是( B) A、太阳 B、月球 C、水星 D、金星 答案: 1-5:A B A D C,6-10:C A B D D,11-15:B D A D A, 16-20:A A D B A,21-25:A B D D A,26-30:B D D C B。

地震概论试题 20080602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天文现象与地震有一定关系,主要触发地壳岩层濒于断裂的引力天体是( B) A、太阳 B、月球 C、水星 D、金星 2、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规律是( D ) A、地震活动周期性和复杂性 B、地震活动普遍性和重复性3 / 18C、地震活动普遍性和复杂性 D、地震活动周期性和重复性 3、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人感觉震动开始,到房屋倒塌的时间差,一般有(A )。

A、十几秒 B、一分钟 C、三分钟 D、十多分钟 4、下面(D)说法是地震谣言。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 非常精确; (3)说国外“XX 专家”、“XX 报纸”、“XX 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4)说“XX 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 震谣传。

A、(1)(5)B、(3)(5)C、除(4)以外都是 D、上述都是 5、1962 年 3 月 19 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 震级为(B)。

A、5.1 级 B、6.1 级 C、7.1 级 D、8.1 级 6、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 1935 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

它是根据离震中 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 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ML 表示的是用( D )计算的震级。

A、地震纵波 B、地震横波 C、地震面波 D、地震体波 7、我国被世界公认成功的一次地震预报是( A)地震。

A、1975 年辽宁海城地震 B、1976 年四川松潘地震 C、1976 年云南龙陵地震 D、1976 年唐山地震 8、地震射线理论是地震波传播的( A) A.高频近似 B. 低频近似 C. 实际情况,无近似 D. 中间频率的近似 9、大震发生后的瞬间抉择很重要,正确的抉择( D)能有效地减少伤亡。

A、不顾一切 冲出屋外 B、慌不择路逃到窄巷中 C、越窗跳楼往外逃 D、震时就近躲避,第一次大震后迅速撤 离到安全地带 10、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 遍的次生灾害是( D ),我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A、毒气污染 B、交通瘫痪 C、停电、断水 D、火灾 11、下列湖泊中由火山作用形成的有(B ) A 洞庭湖 B 天池 C 青海湖 D 鄱阳湖 12、地震灾害有(A)特点。

A、突发性 B、突发性和纵横性 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 D、突发性、纵横性、续发 性和不确定性 13、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 A)类型。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人工地震 14、破坏性地震发生时,( D )是影响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

(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2)震中距离;(3)震区人口密度;(4)建筑物的 抗震性能及密度;4 / 18(5)发震时间;(6)有无地震预报;(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8)抢救速度;(9) 人们是否具有防震减灾知识。

A、(1)(2)(3)(6)(8) B、(1)(4)(5)(7)(9) C、以上都不是 D、以上都是 15、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