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件设计规范
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实用标准-同捷汽车

同济同捷科技企业标准TJI/YJY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2005-XX-XX发布2005-XX-XX实施同济同捷科技发布TJI/YJY前言开闭件是车身中工艺较复杂的部件,它涉及到零件冲压、包边焊接、零部件装配、总成组装等工序;开闭件也是车身上安装附件最多的总成,对尺寸配合和工艺技术都要求严格。
开闭件是车身关键运动件,其灵活性、坚固性、密封性等方面的缺点易暴露,对汽车产品的使用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生产商对开闭件的制造均十分重视,开闭件质量的好坏,实际上也直接反映了生产商的工艺制作水平的高低。
为了严格控制本公司汽车车身开闭件设计质量,我们参照国外汽车白车身开闭件设计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
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产品进行指导、评估和监督,让汽车车身开闭件的设计有据可依。
本标准着重强调的是开闭件设计规则,而各部分相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请参考相关国标。
本标准于2005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同济同捷科技提出。
本标准由同济同捷科技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傅强TJI/YJY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1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身开闭件的术语、一般轿车的设计规则,及其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也可参照执行。
2规性引用文件《轿车车身》、《现代轿车车身设计》3术语和定义3.1车门、外倾角铰链轴线在x=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2车门前、后倾角铰链轴线在y=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3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
3.4车门最大开度角车门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值,一般是指限位器的最大开启角度值。
3.5双曲率玻璃是指在某两个方向都存在曲率的玻璃,而我们常常所说的双曲率玻璃一般存在于垂直的两个方向,即存在于圆环面上。
3.6 滚压条一种新型的窗框产品,它以滚压工艺为主,产品的特征多数为等截面,以光顺曲线为引导线。
复杂的特征使得它具有能固定多根密封条的功能,而且投产滚压生产线相对价格较便宜,因此,这种技术多用于日系车上。
开关柜规范

开关柜规范开关柜规范开关柜是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设备,它用于控制、保护和分配电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保证开关柜的正常运行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需要制定开关柜规范。
下面是关于开关柜规范的一些要点。
一、设计规范1. 安全性设计:开关柜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如GB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
设计应注意开关柜的短路能力、绝缘性能和防护等级,确保设备能够安全运行,并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2. 结构设计:开关柜的结构应合理,便于安装、维修和布线。
柜体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柜门应具有好的防水、防尘和防火性能。
3. 回路设计:开关柜的回路设计应符合电气设计规范,合理布置电器元件,确保回路的通断准确可靠。
各个回路之间应有足够的隔离和防护,防止相互干扰。
二、安装规范1. 安装位置:开关柜的安装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远离易燃易爆物品,通风良好,方便观察和操作,方便维修和更换设备。
2. 安装高度:开关柜的安装高度应根据操作人员的身高和视线高度合理确定,一般为1.6~1.8m。
3. 排列方式:开关柜的排列方式应符合实际工程需要,方便操作和维修。
柜内设备的排列应合理,留有足够的空间,不得堆放杂物。
三、接线规范1. 主干线接线:开关柜的主干线接线应牢固可靠,接线端子应保持清洁,无锈蚀和损坏。
接线时应按照电气原理和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接线,避免线路短路或接错相。
2. 控制回路接线:开关柜的控制回路接线应保证电气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不同回路之间的接线不得互跳,接线点应牢固可靠,避免松脱和接触不良。
3. 接地规范:开关柜及其设备的接地应符合相关规范,接地电阻应满足电气设备的要求。
四、运行规范1.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滥用设备,不得擅自调整设备参数。
操作前应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状况,确保安全。
2. 维护规范:定期对开关柜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清洁设备、紧固接线、更换磨损部件等。
开闭件设计汇总

(二)开闭件在车身设计中应完成的工作:1、开闭件同车身间的间隙断面线的控制,开闭件各个总成断面线的绘制;通过N个断面检查零件的干涉性;2、开闭件总成铰链的安装位置、铰链中心距、铰链结构形式,前后门的铰链轴线确定、内倾角与后倾角的确定;前后门限位器结构形式、安装位置的确定;各个门或盖的开启度的确定;3、发动机舱盖及行李箱盖(后背门)锁或者锁扣的安装位置、支撑结构的确定;4、前后门玻璃升降器导轨位置的确定;前后门玻璃最大下降位置确定;5、后门锁的安装位置(以及侧围上锁扣的安装位置)的确定;锁运动机构布置;门锁相关各部分的运动空间的检查;6、密封条的安装位置确定;各个密封条的详细截面图的确定与绘制;7、内饰装配硬点的检查;8、检查每个零件的制造工艺性;9、由于开闭件都会有大片的外覆盖面的存在,而这些地方往往都会受到一定的外界冲击,为了增强其刚性而不容易变形,减少相互振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除四周包边连接外,还必须在内板与外板之间局部涂一层3mm~6mm左右的隔振胶粘接。
例如:发动机罩在锁加强板、内板中心附近,前后门在防撞梁与外板之间,因此,这些粘胶面都应该是由这些开闭件的外板偏置而来的。
(三)在设计开闭件结构之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必须了解开闭件及开闭件周边一些总成的内部搭接关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我们会做一些关键部位的断面,一来作为设计前的参考,从断面图上表示出密封条断面和安装位置、开闭件与周边相关件的间距硬点、大概的玻璃边界各钣金件之间的搭接关系、料厚,一些附件的安装位置还有密封条结构形式的确定等;二来作为设计后的校核硬点、零件的干涉性还有运动时的空间余量检查之用。
1、在开闭件设计开始必须按输入的外表面和分缝线数模及参考车型点云数模进行初步结构关键断面设计(含密封件等总成),此初步断面作为结构设计和开闭件附件采样(如密封条、门锁、内外把手和铰链等)的原始依据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如有修改,必须及时更改初步断面,在完成设计前冻结关键断面,以供参考(见表一)。
开闭件系统布置检查项

储物盒
储物盒
门把手
把手
门把手
与地面高度 握手空间 与地面高度 与车门外板 曲率
外后视镜
外后视镜
视野要求
曲率半径
布置位置 转向灯 前车 门 锁 锁芯连接杆 布置空间、运动校核 转向灯
横向 高度 纵向 安装面 啮合 玻璃 导轨
门锁
门锁
车门限位器
车门限位器
门玻璃 玻璃导轨 升降器
布置空间、运动校核 铰链 铰链
机罩内板 机罩内板 隔音垫 机罩锁 机罩锁拉线 气撑杆或气弹簧 洗涤喷嘴 机罩隔音垫 机罩锁 机罩拉线 喷射区域 机罩内板 机罩隔音垫 机罩锁 机罩锁拉线 气撑杆或气弹簧 洗涤喷嘴
机 罩
雨刮系统 布置空间\开启角度 发动机盖铰链 机罩触点开关 密封条 通风盖板 缓冲块 喇叭 玻璃升降器 布置空间、运动校核 玻璃 布置空间 布置空间、压缩量 布置空间 布置空间、运动校核 布置空间
开闭件系统布置检查项Fra bibliotek 区 域系统
机罩外板
零部件
机罩外板
布置要求
与机舱内部件的间隙
检查零件
机罩外板
检查区域
动力总成 翼子板 雨刮臂 保险杠 格栅 动力总成 周边件 动力总成 撑杆 机罩内板 侧围
检查要求
大于65mm 间隙4mm 间隙大于10mm 间隙6mm 关闭状态间隙6mm(前机盖锁一档打开后需要弹起最少25mm) 间隙大于10mm 大于5mm 满足5%女性手控范围和95%男性头部活动线路 大于10mm 大于10mm 曲率半径大于150(局部大于70即可) 大于10mm
雨刮系统
发动机盖铰链 机罩触点开关 密封条 通风盖板 缓冲块 喇叭 玻璃升降器
玻璃 前导水板 前围上部 挂刷区域 周边件 前风挡玻璃
汽车开闭件设计指南-四门两盖全

Inlay
Frameless
14
Frame Under Glass 典型BOM
Standard Door-in-White Content Door Inner Panel (Full) Door Outer Panel (Half) Multi-Piece Frame Reinforcement Outer Belt Reinforcement Impact Beam Hinge Anchor Plates Latch Reinforcement Deadener Patch Stiffener Patch/Reinforcement (as required)
VPVA -52
PPV PT Cal
-32
100% RPR PT Cal PT Cal
-21 -13
PPAP Status
-35
FATG -25
CB -46 -40
FPPV BIW -32
PPAP Gate 1
-15
PPAP Gate 2
-2
SOS 8
Procure GA Parts
B
-137
-124
• 开闭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
• 开闭件系统技术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 铝合金开闭件系统 • 塑料尾门系统
V2
侧开门系统设计
V2
目录
• 侧门系统综述 • 白车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特点 • 白车门系统的结构需求和实验 • 车门内板设计准则 • 车门窗框设计策略 • 车门防撞杆设计策略 • 车门铰链设计策略 • 车门限位器设计策略 • 车门系统总布置流程和方法
17
Frameless 典型BOM
Standard Door-in-White Content Door Inner Panel (Half) Door Outer Panel (Half) Separate Hinge Reinforcement Inner Belt Reinforcement Outer Belt Reinforcement Impact Beam Hinge Anchor Plates Latch Reinforcement Window Regulator Bracket Deadener Patch Stiffener Patch/Reinforcement (as required)
电器开关标准规范

电器开关标准规范编制审核批准文件编号版次A/0页数71.0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某产品的结构设计图中的电器开关、插座、空开和漏保应用规范、表示规则和质量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浙江奇尚商业设施系统有限公司结构产品的设计、生产、质量检验。
2.0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规范。
序号编号名称1GB10963-1999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23453.0术语和定义:3.1空气开关,又称自动开关,低压断路器。
原理是:当工作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短路、失压等情况下,自动切断电路。
3.2漏电保护器:当一个空气开关带有漏电保护功能时,称之为漏电保护开关。
如果是一个单用于漏电保护的电气装置,则称之为漏电保护器。
4.0空开、漏保、开关、插座4.1空开4.1.1因为绝缘方式有很多,有油开关,真空开关和其它惰性气体(六氟化硫气体)的开关。
空气开关就是使用空气灭弧的开关,所以叫做空气开关。
4.1.2空开的作用:限流保护、短路保护、过热与超载保护。
4.1.3空开的选择主要考虑其过载保护功能,因根据其额定工作电流选择空开型号。
其额定电流主要有6、10、16、20、25、32、40、63。
目前家庭使用DZ系列的空气开关,常见的有以下型号/规格:C16、C25、C32、C40、C60、C80、C100、C120等规格,其中C表示脱扣电流,即起跳电流,例如C16表示起跳电流为16安,一般安装2500W电热水龙头要用C16,安装7500W、8500W热水器要用C40的空开。
4.1.4自动空气开关的一般选用原则是:1)、自动空气开关的额定电压≥线路额定电压。
2)、自动空气开关的额定电流≥线路计算负载电流。
开闭件设计-侧门结构注意事项

开闭件-侧门设计注意事项
后门总成运动包络检查
1、同前门、铰链、B柱等周边间隙≥3mm; 2、最大开度时与铰链安装螺栓距离≥5mm, 3、最大开度+5°时与铰链安装螺栓距离≥3mm 4、最大开度时与线束橡胶套不干涉
开闭件-侧门设计注意事项
限位器运动包络与周边间距
与门内板、玻璃导轨最小间距≥10mm 与玻璃最小间距≥12mm 与线束最小间距≥20mm 与密封条小间距≥5mm
1.玻璃一端长度比玻璃一段在最下位置时玻 璃在导轨里的长度需要大于等于75%
2.前后导轨必须平行 3.单曲率玻璃,曲率半径大于1600mm;双
曲率玻璃,XY面曲率半径大于30000mm
开闭件-侧门设计注意事项
折边胶涂胶量示意图
开闭件-侧门设计注意事项
密封条设计
密封条的断面应处于装配状态,这样可以根据密封条断面进行检 查和修改。密封面密封条处于干涉状态,干涉不能太打或太小,一般 为有效压缩尺寸的1/3~1/2,这样既保证了密封效果,又不至于使运 动件在运动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噪声和关门力。
开闭件-侧门设计注意事项
后视镜布置
后视镜布置有两点需要校核: 1、外板与后视镜底面距离最好大于8mm; 2、后视镜在内板上的安装点需要考虑螺母与周围件的干涉。 3、钣金上的后视镜安装孔所在平面应垂直于Y轴
开闭件-侧门设计注意事项
玻璃运行轨迹: 1、 X方向,玻璃两边是否平行; 2、 玻璃半径R
开闭件-侧门设计注意事项
车门过开启与铰链间隙校核
开闭件-侧门设计注意事项
标准/水滴状包边状态
开闭件-侧门设计注意事项
铰链、锁、防撞杆及门内板的布置
1.上下两铰链间距与铰链轴线到门锁锁扣间距建议比值不小 于1/3,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
开闭件设计-侧门的正向开发

第三章 车门布置要求------------------------------------------------------------------03 3.1 车门防石击及车门下部包边要求----------------------------------------------03 3.2 附件布置------------------------------------------------------------------04 3.3 安全要件设计--------------------------------------------------------------08 3.4 侧门玻璃布置--------------------------------------------------------------09 3.5 门洞止口设计--------------------------------------------------------------12 3.6 车门分缝线设计------------------------------------------------------------14 3.7 玻璃升降器布置------------------------------------------------------------17 3.8 密封条布置----------------------------------------------------------------18 3.7 输出要件------------------------------------------------------------------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公司xxxxx开闭件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03-15发布 2015-03-15实施xxxx公司发布前言开闭件是车身中工艺较复杂的部件,它涉及到零件冲压、包边焊接、零部件装配、总成组装等工序;开闭件也是车身上安装附件最多的总成,对尺寸配合和工艺技术都要求严格。
开闭件是车身关键运动件,其灵活性、坚固性、密封性等方面的缺点易暴露,对汽车产品的使用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生产商对开闭件的制造均十分重视,开闭件质量的好坏,实际上也直接反映了生产商的工艺制作水平的高低。
为了严格控制本公司汽车车身开闭件设计质量,我们参照国内外汽车白车身开闭件设计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
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产品进行指导、评估和监督,让汽车车身开闭件的设计有据可依。
本标准着重强调的是开闭件设计规则,而各部分相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请参考相关国标。
开闭件设计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身开闭件的术语、一般轿车的设计规则及其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冲压件车身的车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轿车车身》《现代轿车车身设计》3 术语和定义3.1 车门内、外倾角铰链轴线在 x=0 平面上的投影与 z 轴之间的夹角。
3.2 车门前、后倾角铰链轴线在 y=0 平面上的投影与 z 轴之间的夹角。
内外倾角前后倾角3.3 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
3.4 车门最大开度角车门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值,一般是指限位器的最大开启角度值。
3.5 双曲率玻璃指在某两个方向都存在曲率的玻璃,而我们常常所说的双曲率玻璃一般存在于垂直的两个方向,即存在于圆环面上。
3.6 滚压条一种新型的窗框产品,它以滚压工艺为主,产品的特征多数为等截面,以光顺曲线为引导线。
复杂的特征使得它具有能固定多根密封条的功能,而且投产滚压生产线相对价格较便宜,因此,这种技术多用于日系车上。
3.7 门内板鱼嘴处即车门内板锁安装面上 U 型槽口处。
3.8 车门长度门内板鱼嘴处到铰链中心线的距离,如图 1图13.9 铰链距上铰链上轴衬与下铰链下轴衬之间的距离,如图 2:图24 要求4.1 开闭件整体设计部分4.1.1 开闭件外表面不应有负角,除包边和局部整形外,理论上车门内、外板,前舱盖、行李箱盖都必须有良好的冲压工艺性,提高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4.1.2 开闭件边缘要光顺,与其他件间隙要均匀。
既要达到美观的目的,又必须实现车门结构的实现和开启的可能。
4.1.3 铰链为非四连杆结构时,前舱盖后端两侧需设计成向内收口。
否则打开时会与车身件干涉。
4.1.4 部分前舱盖在内板中部位置有折弯特征。
我们称它为压馈筋,主要用途在于提高盖的抗弯、抗压强度和刚度,例如碰撞时保证舱盖在该处折弯变形吸能,保护乘客。
4.1.5 前舱盖和后行李箱盖的内板同外板连接方式,除周边的包边外,为了增加大面积覆盖件的强度,消除板之间的振动噪音,内板和外板之间还均匀分布涂胶点,涂胶处需设计凹陷的特征,称为盛胶槽。
4.1.6 前舱盖在被支撑状态时高度和角度及行李箱盖、后背门打开时的最小高度应满足国家标准;将发动机罩、后行李箱盖打开至预定的角度(一般为90º 左右),它们不应与前后风窗玻璃接触,且最小应保证约为 10mm 的间距,后背门开度角一般在75º 到90º 之间,或者以后背门打开后最低点距地面高度为1800—2200mm 作为标准;4.1.7 舱盖同前舱件(横梁)间、后背门(后行李箱盖)和侧围之间除密封条外,还需设有对称的一组或两组缓冲结构,如橡胶缓冲垫,用以减少路面、开闭时激励引起的震动。
开闭件都为运动件,因此在其开关时都应留有缓冲行程,加有缓冲垫,而且与其他件的间隙一般保持在 5~8mm 的距离。
4.1.8 由于发动机罩和后行李箱盖(后背门)的原始状态和最大开度的关系,无论是撑杆、弹簧、铰链还是空气弹簧,它们所起到的都是支撑力的作用。
4.1.9 由于前舱盖和后行李箱盖(后背门)中附件比较少,而且不需要过程限位,所以在设计和校核的过程中只需要校核发动机罩和后行李箱盖(后背门)在运动过程中不要与周边零部件干涉。
而前、后车门各存在三个限位,因此,还存在限位器和铰链的复合校核。
4.1.10 滚压型的窗框是等截面的,与内板一般是用二氧化碳保护焊连接,在设计的过程中,会产生窗框与外表面无法匹配的问题,但偏差较小,这样是可以忽略的。
不能为了匹配外表面而违背滚压件等截面的规律。
4.1.11 带有后背门的轿车,其顶盖的后部会有一处负角,这是正常的,是为了避免后背门在开启的时候的干涉,只是在顶盖冲压工序之后,再做整型。
4.1.12 车门内板和护板之间需贴一层防水膜,起到防水的作用。
4.1.13 开闭件上都应设计有漏液孔,在避免涂装线上电泳水和雨水的沉积。
4.1.14 开闭件的包边一般为 7~12mm,内板边缘到外板倒角处留 2mm 的净间隙,在拐角处必须设计切口,包边 3~5mm,切口角度大于135º。
4.2 开闭件附件部分4.2.1 铰链轿车车门依靠两个铰链支撑在门框上,并实现其开闭旋转运动。
为满足车身表面光滑,流线型好的要求,车门铰链采用隐蔽式布置方式。
现代轿车车身广泛采用合叶式铰链。
具有质量轻、刚度高、易装配等优点,在车门铰链的布置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各个方面:4.2.1.1 为了加强其连接刚度,在门体和门柱上设置必要的加强板或采用增厚的内板激光焊接外,因为车门与铰链和门柱与铰链的连接刚度不足,往往是车门下沉的主要原因。
4.2.1.2 两铰链的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
并根据不同的车型和汽车不同的用途,具有内、外倾角和前、后倾角,在布置铰链时尽量加大两铰链的间距,改善铰链受力状况。
前后门铰链中心距应不小于 1/3 的车门宽度(铰链中心线到车门鱼嘴处的距离)。
为了避免车门开启时,车门与车身的其他部位发生运动干涉,在铰链的布置中应使其轴线尽可能地向外移,尽可能地把两铰链布置在门的直线部分,这一点在车身外形的初步设计阶段就应给予考虑。
但是,由于轿车车身的侧围表面存在着一定的弧度和倾斜度,当其外形确定后,则对铰链轴线外移程度产生限制,并直接与两铰链的间距相关。
因此设计中应处理好车身外形、铰链间距和铰链轴线外移之间的关系。
根据车身外形的造型特点,可将铰链轴线内倾一定角度布置,则有利于在保证铰链间距的条件下,增大轴线的外移程度。
同时这种布置会使车门有自动关闭趋势。
一般来说,上铰链的上端到下铰链的下端要保持 400mm 左右的间距。
铰链中心距/车门长度=33%或更大例如:铰链中心距=377.19mm车门长度=1143.0mm377.19/1143.0=33%4.2.1.3 车门铰链轴线确定后,必须以轴线为旋转中心,进行车门开启运动校核,检查车门在最大开度位置时,有无与车身其他部位发生干涉。
一般车门最大开度角取65º~70º 范围。
设计中确定车门最大开度角应考虑上下车的方便性,上车后的关门方便性,以及避免车门与车身各部分发生干涉等条件。
采用合叶式铰链时,设计中α角应小于45º。
若将铰链轴线内移,则α角增大,从而导致开门时门缝的实际间隙变小。
这样,由于车门边缘宽度的较小误差,也有可能造成车门碰到前门或前翼子板的后端。
4.2.1.4 由于车门开启时,整个车门的质量及其上的作用力都作用在铰链上,应对铰链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从而设计铰链的刚度和强度。
4.2.1.5 铰链的装配结构设计应保证车门与门框的相对装配位置可以调整。
其次为了提高铰链的连接刚性,应使螺钉的连接孔分布面积较大,并且铰链的装配面要平整。
4.2.1.6 对于四门轿车,车身中支柱上要安装前门门锁的锁扣和挡块,以及后门的铰链,两者布置位置应不相重合,否则中支柱结构复杂,断面尺寸增大。
4.2.1.7 铰链最外侧与车门内、外板的关系,如下图:图3A、铰链在 y 方向有 4mm 的调节量;B、铰链与门内板的接触面离内板倒角处最小间隙为 2mm;C、车门内板和外板外覆盖面的净间隙为 2mm 等;综上所述:铰链安装面与外板外覆盖面的间距在 11mm 左右。
4.2.1.8 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应不小于设计要求的车门开度角,门铰链的最小关闭角应小于设计要求的车门关闭角。
对于装有车门开度限位器的门铰链,其限位应可靠。
4.2.1.9 相关国标参考 QC/T586-19994.2.2 锁总成4.2.2.1 锁扣啮合部分所在平面应与铰链中心线垂直,允许误差±1°。
这样才能使锁体在开闭件关闭或打开的时候能顺利工作,不至于出现卡死现象。
4.2.2.2 锁扣到门内板鱼嘴处的距离在设计的时候有两种方案:1、当锁扣超出车门内板表面时,直接留足锁顺利开启和锁止的余量,超出锁体口边缘 3mm;2、当锁扣不超出车门内板表面时,要求锁扣到门内板鱼嘴处的距离在超出锁体口边缘的情况下为10mm 以上。
这是考虑碰撞之后车门仍能顺利打开而规定的。
4.2.3 内扣手和门把手内外把手是车门上重要的开闭工具,它们的安装和设计需要符合:人机工程的要求,让人能方便而又省力的打开;功能要求;不与其它件有干涉,能自由开闭;同时又不能凸出表面,有效防止误开启。
4.2.3.1 内扣手4.2.3.1.1 一般的结构形式:如图 4 所示。
图44.2.3.1.2 常用的安装形式一般采用一个孔或面定位,两个孔安装。
如图 5 所示。
图54.2.3.1.3 开启度和行程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来说,一般要求内扣手在开启30°-45°时即将门锁打开。
锁的具体内开行程要由锁厂提供。
一般设计时,内扣手旋转到最大角度的行程要大于锁的内开行程。
4.2.3.1.4 开启力一般开启力在 20N-30N 之间。
4.2.3.2 外把手4.2.3.2.1 结构形式外把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翻转式和外拉式,如图 6 所示。
翻转式外拉式图64.2.3.2.2 位置要求门外把手的放置位置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一般的离地高度在850mm-1000mm,一般设计在车门外板的棱线上。
4.2.3.2.3 安装定位方式一般门外把手安装的结构中应该有两个安装点,外加一个定位机构,而且把手与外表面之间必须增加减振垫,一来为了减振,二来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
如图 7 所示。
图74.2.3.2.4 开启度和行程一般要求外把手在开启最多到30°时即将门打开,具体的行程要由锁厂提供。
设计时要保证门把手的旋转无干涉,旋转角度应能保证锁的开关行程。
并且要注意:门把手的设计开启行程要大于锁的外开行程。
4.2.3.2.5 开启力开启力:一般开启力在 20N-30N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