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山谷中的谜底2
17、《山谷中的谜底》

小辩论:
有人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 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应该自始 至终都挺立不动,顽强地与风雪抗争,那才 是勇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辩论观点:雪松不是弱者! 友情提示:再读第三自然段,联系关键 词句,有理有据,进行反驳。阐述时可 采取“总——分”或“总——分——总” 的形式,先在小组内练说。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 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 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 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 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 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 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 始终完好无损。
雪松的弯曲不是( 屈服、低头、软弱…… )
不屈不挠、能屈能伸、 雪松的弯曲里有( )
细读这两段话,找一找,形成山 谷中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有哪些?
自学提示:
1、默读第3自然段,用波浪线划 出具体描写雪松本领的语句,圈画 出关键词句,写下你的感悟。 2、放声朗读,边读边想象书中 描绘的情景。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 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 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 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 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 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 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 始终完好无损。
以退为进、充满智慧、 充满抗争……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 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 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 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 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 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 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 始终完好无损。
我得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 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 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 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六语下17 山谷中的谜底(第1-2课时)

b、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而是。
c、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而是。
三、课堂总结:
学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四、作业超市(可选择):
1、准备把文中的哪些句子摘抄到你的采蜜本上?
2、请搜集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以“雪松的启示”为题,说说学习了这篇文章以后的感受。
⑵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⑶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师个别指导。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指导认读,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重点理解:
惟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毁坏。
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5、读书交流: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让学生作出适当的评价。)
6、听课文录音,本课生字,学生自读。
2、分析字形结构,说说识记方法。
3、用钢笔描红、临写,师个别指导。
4、评价学生的字,进行纠正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请你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7、山谷中的谜底
谜东坡只有雪松西坡有松、柏等杂树
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
谜底松树的特定本领(弹性弯曲反弹依旧保持)
启示弯曲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教学反思:
金山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内容17山谷中的谜底
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四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课文,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苏教版小学语文6下17《山谷中的谜底》

雪松没有被积雪压断,而是不屈不挠地生长着,就是 因为它们在风雪中能适时地弯曲。雪松的弯曲不是 “屈服和毁灭”,而是以退为进,是为了寻求反弹, 从而得以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一事例启示我们:在 逆境和压力面前,我们既要勇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 退让,正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那样,以退为进,最终 取得胜利。
文章中心思想
本课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 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 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 退为进。
填上合适的词语: 特殊的( ) 洁白的( )
挺拔的(
飞舞的( 奇异的(
) 爽朗的(
) 崇高的( ) 适当的(
)
) )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 词“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 克)”等(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3.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 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 道理。
读准字音
zhè
yā
zhēn
wéi
cuīBiblioteka 如果用猜谜语来打比方的话,文章的哪一部分 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底? (谜面:1—2 段 谜底:3—6段)
谜面: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 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谜底: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 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 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 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VIP专享]17 山谷中的谜底
![[VIP专享]17 山谷中的谜底](https://img.taocdn.com/s3/m/21e0b05805087632311212e8.png)
17 山谷中的谜底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规范书写本课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曲”、“弹”、“似”,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出现的带生字的词语;理解并积累四字词语“引人注意、漫天飞舞、苍翠挺拔、完好无损”等。
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谜面、谜底和得到的启发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旅行者的话,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旅行者的话“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因此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我们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步,以退为进。
4.体会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
将雪松和其他树进行对比,其他树积雪却不懂弯曲,结果被压断了树枝,说明它们不知道退一步面对压力,结果反而害了自己。
由此,反衬雪松懂得生存技巧,更突出了它的韧性。
并用此法进行练笔。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悟雪松与风雪抗争过程的艰辛。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引领学生感受雪松的不屈不挠,雪松是强者,是胜利者。
难点:“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想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做出适当的让步。
”含义深刻,发人深思,深入感悟课文中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朗读、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把握程度,以学定教。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朗读想象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感受雪松的适当退让的策略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联系阅读过的名人故事、看见过的身边的人的故事等,用具体的人和事来真切地感悟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步,以退为进的策略。
4.借助小练笔,训练学生采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人或物,反衬人或物的特点。
四、教与学的准备:教师:1.检查学生的前置性预习单,了解学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7山谷中的谜底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7山谷中的谜底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山谷中的谜底》主要写两位旅游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山谷中旅游,发现了山古里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之谜而揭示的人生哲理。
我们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供大家参阅,期望大家在阅读流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课文原文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
山谷没有哪些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
1983年的冬季,大雪纷飞,有两个旅游者来到了这个山谷。
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
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
当雪积到一定量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重压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维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由于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日渐地丧失了生机。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帐篷中的旅游者为自身的这一发现感到高兴。
一位说:我敢必定,东坡也曾长过杂树,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少顷,另一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说: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面的重压,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存活和更好地进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教学札记《山谷中的谜底》一文讲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启发大家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存活和更好地进步。
17 山谷中的谜底-要点梳理

17 山谷中的谜底【基础须知】一、我会解词语苍翠(cāng cuì):(草、木等)深绿。
(举例)冰天雪地中苍翠的松柏傲然挺立。
身姿(shēn zī):姿态,姿势。
完好无损(wán hǎo wú sǔn):完完整整,没有损坏。
完,完整。
(举例)他是个非常爱护书的人,他的每一本书都保存得完好无损。
生机(shēng jī):生存的机会、希望。
摧毁(cuīhuǐ):彻底破坏。
(举例)再大的灾难也摧毁不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
毁灭(huǐ miè):摧毁消灭。
二、近义词保持—维持屈服—降服适当—妥当奇异—奇怪唯一—唯独注意—留意战胜—打败完好无损—完整无缺三、反义词弯曲—笔直屈服—反抗适当—不当特别—普通毁灭—建立完好无损—支离破碎【重点梳理】一、段落分析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
第三段(4—6):写了两个旅行者的对话。
借物喻理。
二、写作指导借物喻理,就是从眼前所见或平日观察积累的事物出发,通过对事物形状、活动、变化等方面的描写来阐明客观存在的道理,揭示主题。
本文就采用了这种写法,整篇文章都是在讲述魁北克省的一条山谷之谜是如何被揭开的,只在最后一句点明主旨“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而作者正是通过对雪松如何抗击积雪的描写,才得出了这一人生哲理。
精彩例文: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点评: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的道理,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难点再现】1.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山谷中的“谜”: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西坡长满了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17、山谷中的谜底PPT课件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 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 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 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 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2021
山谷中的谜: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 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 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 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 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谜
• (1—2)人们无法解开山谷西坡 长满杂树,东坡只有雪松之谜。
• (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
• 谜底 发现在大雪中的雪松因为会反弹, 所以得以幸存,从而解开了谜底。
• (4—6)发现让旅行者明白了既
• 启示 要敢于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 理。
2021
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二自 然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明白 了什么。
“弯曲” ——作出适当的退让
以退为进
2021
的确,大自然界中,无论是 动物、植物,还是我们人类,面 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勇于面对, 要敢于和它作斗争,但如果困难 太大,也要学会忍让,因为暂时 的弯曲、忍让,能更好地保存自 己,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以求 更好地发展。
2021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 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 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 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 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 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 下来。
2021
东坡没有杂树,是因为( )。
西坡长满杂树,是因为(
)。
(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B、雪松有弯曲、反弹的本领。 (2)“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默读课文, 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2021
听!寒风还在呼啸,雪花 还在漫天的飞舞,雪松—— 狂风刮得更猛烈了,风雪中那 “啪啪”的断裂声,肆虐的雪 花压断了柘、柏等杂树,只有 雪松……
17.山谷中的谜底

• 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 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 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 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 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 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 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 1、产生奇异景观的关键是什么? 用横线画出来。 • 2、体会雪松与风雪抗争的过程与艰辛。
17.山谷中的谜底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一找,谜面是什么? 用“——”画出;谜底是 什么?用“﹋”画出。
魁北克 女贞
柘 枝丫
引人注意 漫天飞舞
摧毁
屈服
帐篷
毁灭
完好无损
苍翠挺拔
词语解释: 魁北克:加拿大东部一省。主要属寒温带针叶 林气候。森林覆盖率45%。 柘: 灌木,常有刺。夏季开花,叶可饲蚕;果 可食,并可酿酒;茎皮为造纸原料;根可药用。 女贞:果实入药,称:“女贞子”,性平、味 甘 苦,功能补益肝肾。
想到那些赞美青 松的词语和诗?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启发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 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 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生活实际:勾践的“卧薪尝胆”,红军二万五 千里长征。
推荐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现象之谜》
• 3.“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 反复地弹……不论……始终……” • 从“反复地积”可以看出暴雪之大,之狂 。 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 • 从“反复地弯”可以体会 到 , 和在承受的同时适当让的策略 • ; “退让”策略的成功 雪松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 从“反复地落”可以体 会 , 雪松是强者 • “反复地弹”说明 , 胜利者 • 从“不论……始终……”可领悟到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第二段
1. 板书课题:山谷中的谜底。
2. 题目中的山谷是哪个山谷?
(板书:加拿大、魁北克。
)
3. 这个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
要求:
自读1、2两段,找出答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4. 组织交流:
出示句子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事,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也丧失了生机。
而东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松、柏、杨、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
哪几句话具体写了雪松的这个本领?
要求:大声朗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看看谁能用两个词概括一下雪松的本领!(弯曲、反弹)
5.指导朗读:
①指名朗读,想象,概括。
板书:弯曲、反弹
②在巴谜底读一读,把这两个词加上去。
③谁能到黑板上来给我们讲讲这个谜和它的谜底?
6.组织辩论:
师:有人读了咱们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
群胆小的弱者。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我们也再来把第三段读一读,然后再反驳他,要有理有据,才能把它辩得哑口无言。
(重点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
)
板书:智者,强者
二、学习第三段
1. 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第一遍:带提示语。
第二遍:去掉提示语。
第三遍: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2. 引导体会写“启示”的一段话,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⑴出示小黑板:对于外界的压力,……但……。
⑵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①对于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想读懂它,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板书:上下文
联系实际(举例子)
②谁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这句话的道理?
⑶这段话的道理也可以用我们的一句老话来概括:“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试说名言,学习第四节:
齐读最后一节,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们也来说两句名言:“弯曲不是……而是……”
四、摘抄、积累。
作业超市(可选择):
1. 准备把文中的那些句子摘抄到你的采蜜本上?
2. 课后,把你的名言写在书本上,再署上你的大名。
3. 请搜集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积累、课外阅读的开始。
)
五、板书设计:
17 山谷中的谜底
雪小雪大
松(弯曲、反弹)
柏雪智者
杨松强者
女贞
教学反思:
《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的文章。
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课文,进行词句的训练。
谜底给人的启示以及文章的最后一段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我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是题目的导入,理解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是怎样揭开的;领会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体会“既要学会抗争,又要学会退让”的道理;重点指导生字“惟”的写法,并进行朗读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理解感悟两位旅行者所得到的启示的话,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同时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