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1. 细胞和组织- 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功能: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2. 骨骼系统- 骨骼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骼功能:支撑身体、保护器官、制造血细胞- 关节类型:纤维关节、软骨关节、滑膜关节3. 肌肉系统- 肌肉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肌肉结构:肌纤维、肌束、肌腱- 肌肉功能:运动、维持姿势、产生热量4. 循环系统- 心脏结构:心房、心室、心瓣膜- 血管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循环路径:体循环、肺循环5. 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鼻腔、咽- 下呼吸道:喉、气管、支气管、肺- 肺功能:气体交换6. 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附属器官:肝、胆囊、胰腺- 消化功能:食物的机械和化学分解、吸收、排泄7. 泌尿系统- 肾脏结构:肾小球、肾小管- 泌尿功能:过滤血液、排泄废物、调节电解质平衡 - 排尿途径:输尿管、膀胱、尿道8.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脑干、小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神经功能:接收、处理、传递信息9. 内分泌系统- 腺体类型:垂体腺、甲状腺、胰腺、肾上腺- 激素功能:调节代谢、生长、发育、应激反应10. 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生殖功能: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孕育后代11. 感觉器官- 视觉系统:眼球、视网膜、视神经- 听觉系统:外耳、中耳、内耳- 嗅觉、味觉、触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2.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 免疫反应:防御机制、炎症、免疫记忆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人体解剖学知识点的概览,每个系统的具体知识点非常丰富,需要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来深入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如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等,还需结合具体的案例和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
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一、人体解剖学简介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主要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个部分。
系统解剖学按照人体的各个系统来研究人体结构,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而局部解剖学则更深入地研究人体的各个局部区域,如腹部、四肢等。
二、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支撑结构,主要由骨和骨连接组成。
骨通过骨连接相互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架,并保护内脏器官。
同时,骨骼还参与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维持。
三、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人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主要由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组成。
骨骼肌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四肢和躯干,可以通过人的主观意识进行控制;心肌是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自动收缩来推动血液循环;平滑肌则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内脏器官,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控制。
四、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处理的中枢,主要由脑和脊髓以及遍布全身的神经网络组成。
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控制人体的感觉、运动和各种生理功能。
五、内脏器官内脏器官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这些器官主要负责执行各种生理功能,如消化食物、呼吸氧气、排除废物和繁殖后代等。
六、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并排除废物;淋巴系统则由淋巴管和淋巴结组成,主要负责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和运输免疫细胞。
七、皮肤和附属器官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起到保护内部器官、调节体温和感觉等作用。
皮肤上还附有许多附属器官,如毛发、汗腺和皮脂腺等。
这些附属器官也具有各自的功能,如防止水分散失、调节体温和排泄废物等。
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

《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一、需要掌握的概念:阴道穹、螺旋器、三尖瓣、腹股沟韧带、硬膜外隙二、需要掌握(理解)的知识要点:管理舌前2/3味觉的神经纤维来自胃的幽门部被中间沟分为消化腺种类胸骨角连接哪两部分参与肝蒂组成的器官门静脉是由什么静脉合成的体循环起始位置十二指肠分部及特点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韧带静脉角是由什么静脉形成的阑尾根部体表投影的位置卵子受精在输卵管的位置面神经功能房间隔缺损常见部位临床骶管麻醉时确定骶管裂孔的标志椎弓和椎体围成副交感性神经节举例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组成连接相邻椎弓板之间的韧带名称维持子宫正常位置,防止子宫颈向下脱垂的主要韧带名称右主支气管的特点颈动脉窦起始位置和功能听觉感受器是指牙的结构及分类黄骨髓存在部位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通常存在于哪一段肠道阑尾炎手术时寻找阑尾最可靠的方法咽峡由哪些结构围成髓核脱出的常见部位关节的辅助装置喉腔最窄处支配咀嚼肌的神经肺循环起始位置十二指肠悬韧带标志意义听觉中枢位置输卵管腹腔口开口位置喉室的特点一侧视神经损伤后,引起该眼瞳孔对光反射的变化三、需要掌握(记忆)的知识要点:输卵管4部分的名称及特点膀胱三角位置举例说出主动脉腹部成对脏支的名称脊神经节、三叉神经属于什么性质的神经节最大一对的鼻旁窦名称及开口位置椎体和椎弓围成的结构名称左右睾丸静脉注入什么血管成年人什么位置以下已无脊髓纵隔的前界、后界、两侧界是什么胆总管由什么汇合而成四、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1.椎骨通过哪些结构连结。
2.说出房水的产生与循环。
3.内囊后肢由于动脉破裂出血而受损后,产生的症状及原因。
4.子宫的固定装置有哪些?5.营养肝、肾、胰、胆囊、阑尾、卵巢和子宫的动脉分别来源于什么动脉?。
大一上学期末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大一上学期末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包含了人体结构、器官组织以及各系统的解剖学知识。
在大一上学期末复习时,有必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一、人体骨骼系统1. 骨骼的分类和命名:了解人体骨骼的分类以及各个骨骼的名称和位置,比如头骨、颅骨、胸骨等。
2. 骨骼的结构:理解骨骼的组成结构,包括骨骼的髓腔、骨膜、骨髓等。
3. 骨骼的生长发育:学习骨骼的生长发育规律,理解骨骼的不同生长期特点。
二、人体肌肉系统1. 肌肉的分类和命名:掌握肌肉的分类以及各个肌肉的名称和分布,比如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
2. 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肌肉的组织结构,学习肌肉的收缩原理和功能特点。
3. 关节和运动系统:了解人体的关节类型和结构,理解韧带、关节囊等结构,以及运动系统的协调原理。
三、人体循环系统1. 心脏结构和功能:学习心脏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血液循环的路径和特点。
2. 血管系统:了解人体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血液在体内的流动规律。
3. 淋巴系统:掌握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淋巴液的循环和免疫作用。
四、人体消化系统1. 消化器官:学习口腔、食管、胃、肠等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理解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2. 消化腺体:了解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消化腺体的分泌功能和调节原理。
3. 营养吸收:掌握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理解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和利用。
五、人体呼吸系统1. 呼吸道和肺部结构:学习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2. 呼吸肌和呼吸过程:掌握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的作用原理,理解呼吸的生理过程和肺活量的计算方法。
3. 气体交换和调节:了解肺泡内气体交换的原理,理解呼吸中枢对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调节机制。
六、人体神经系统1.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学习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原理。
2. 大脑和脊髓:了解大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原理。
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1.人体组织与器官的分类:人体可分为四个基本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而器官则是由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如心脏、肺、肝脏等。
掌握这些分类可以帮助你理清人体结构的层次和分类。
2.人体的体腔和脏器:人体内部存在有多个体腔,如胸腔、腹腔和盆腔。
这些体腔内存在多个重要的脏器,如心脏、肺、胃、肝脏等。
了解体腔和脏器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人体内部结构的布局和功能。
3.人体骨骼系统:骨骼是人体最基本的结构支持系统。
人体骨骼系统包括骨头、关节和韧带。
了解骨骼系统的构成、骨骼的分类和骨骼的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人体的运动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4.人体肌肉系统:肌肉是人体的运动器官,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了解肌肉的分类、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肌肉对于人体运动和姿势调节的作用。
5.人体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分类和血液的组成,可以帮助你理解血液的循环过程和心脏的泵血作用。
6.人体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和肺组成。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呼吸的过程和肺的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7.人体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和肝胆系统。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8.人体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体液的排泄过程和维持体内水平衡的作用。
9.人体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神经传递的机制和人体的感觉和运动调节过程。
10.人体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多个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激素的合成、释放和作用过程。
在复习人体解剖学时,可以通过观察实物模型、解剖图和解剖视频来帮助理解人体结构和组织的关系。
同时,也要结合临床案例和实际应用来理解人体解剖学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
护理正常人体解剖学期末复习

护理正常人体解剖学期末复习一、概述正常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器官部位的结构、形态和组织构成的科学。
它是护理人员必须要了解的基础知识之一,对于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主要器官系统出发,对正常人体解剖学进行复习。
二、骨骼系统1.骨骼系统主要由骨骼和骨骼附件组成,骨骼具有支持、保护、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2.骨骼的构成包括骨头、关节、韧带、肌肉和神经等。
3.骨骼系统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等几个部分。
三、肌肉系统1.肌肉系统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2.骨骼肌与骨骼相连,能够使身体运动。
3.平滑肌存在于内脏的壁层,能够维持器官的张力。
4.心肌位于心脏中,能够使心脏收缩,起到泵血的作用。
四、循环系统1.循环系统由心血管和淋巴系统组成。
2.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
3.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能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4.淋巴系统能够清除体内废物和细菌,维持体内液体平衡。
五、呼吸系统1.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2.呼吸系统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并进行气体交换。
3.呼吸系统还能够发声,调节体温和维持酸碱平衡。
六、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肝脏、胆囊和胰腺等。
2.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解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3.肝脏具有解毒和代谢功能,胆囊和胰腺则参与胆汁和胰液的分泌。
七、泌尿系统1.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2.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体内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3.肾脏能够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液体,形成尿液。
八、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和尿道等。
2.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生殖器等。
3.生殖系统主要功能是生殖后代,男性生殖系统还负责精液的产生和排泄。
九、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等。
2.神经系统能够控制和调节全身各个部位的功能。
正常人体解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正常人体解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1.人体组织的层次结构:人体可以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个人体四个层次结构来进行研究。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组织是由细胞组成的功能相似的结构单位,器官系统由一组相互关联的器官构成,整个人体由各个系统组成。
2.人体解剖学的方法:解剖学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尸体解剖、活体解剖和影像解剖。
尸体解剖是通过解剖尸体来研究人体的结构;活体解剖是通过手术或触诊等方法研究活体器官的结构;影像解剖是通过影像技术如X射线、CT、MRI等来研究人体结构。
3.组织学:组织学是研究组织细胞结构、功能和发生的科学。
主要包括四类基本组织,分别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主要有简单上皮、复杂上皮和过渡上皮等;结缔组织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等;肌组织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等。
4.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具有支持、保护内脏器官、提供运动和储存矿物质等功能。
人体骨骼系统主要包括颅骨、脊椎骨、胸廓和四肢骨。
颅骨由颅盖骨和面骨构成,脊椎骨分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等五个部分,胸廓包括胸骨和肋骨。
四肢骨分为上肢和下肢骨,上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上臂骨、桡骨、尺骨等,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等。
5.器官系统:人体内存在多个器官系统,每个系统有着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器官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等。
这些系统通过相互合作,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6.人体腔室:人体内部存在多个腔室,包括胸腔、腹腔和盆腔。
胸腔包裹着肺和心脏,腹腔包含着胃、肝、胰腺和肠道等,盆腔包含着生殖器官和膀胱等。
7.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两部分。
心脏是血液泵,分为左心和右心,通过收缩和舒张泵动血液,推动其通过血管系统。
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出去,静脉将血液回输到心脏。
8.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的调节和控制中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

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绪论●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一、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
●(一)骨:在成人约206块●长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的掌骨和指骨,股骨、胫骨、腓骨和足骨(除髌骨和足骨的跗骨外)●上肢骨: 64块●上肢带骨: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1、肱骨(位于臂部)●肱骨内侧有形如滑车的”肱骨滑车“,与尺骨相关节●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为“外科颈”,是骨折的易发部位●2、尺骨:位于前臂内侧缘,上面粗下面细●3、桡骨;位于前臂外侧缘,上面细下面粗●4、手骨:分为腕骨、掌骨和指骨●腕骨:由近到远:”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躯干骨: 51块。
●椎骨:由椎体和椎弓构成●1、颈椎:7个,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颈椎横突上有一圆孔,称为”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通过,隆椎无椎动脉通过●第1颈椎:又称寰椎,没有椎体●第2颈椎:又称枢椎●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最长,且末端不分叉●当头前屈时,该突特别隆起,皮下易于触及。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大椎穴”,是临床计数椎骨序数和针灸取穴的标志。
●2、胸椎:12个,12对肋,都有肋凹,由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与胸骨外侧缘相连的肋为第1—7对●3、腰椎:5个,椎体大而肥厚,临床上常在此作腰椎穿刺●4、骶骨:底向上,尖向下●岬:骶骨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称岬,为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
●骶角: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
临床上常以骶角为标志,来确定骶管裂孔的位置●5、尾骨●胸骨:●胸骨角:是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平对第2肋,体表标志●胸骨柄上部较宽,其上缘正中的切迹称为“颈静脉切迹”●肋●颅骨:共29块(包括听小骨6块)●以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颅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1、脑颅骨共8块●额骨、枕骨、蝶骨和筛骨各一块●顶骨和颞骨各两块●含气空腔的脑颅骨有:额骨、蝶骨、筛骨(最脆弱的含气骨)●在颞骨岩部的后面有内耳门,由此通入内耳道(内耳道不与外耳道相通)●2、面颅骨共15块●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各1块;●上颌骨(含气腔)、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及腭骨各2块●除舌骨游离外,其余均与上颌骨相邻接●颅底内面承托脑●1、颅前窝:中央低凹部分是筛骨的筛板,板上有许多筛孔,有嗅神经通过●2、颅中窝:中央是蝶骨体,体上面中央的凹陷为垂体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法,包括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
慢性实验法。
2、解剖学姿势。
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两脚并拢,脚尖向前。
3、简述轴、面和方位。
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上下、前后、内侧、外侧、内和外、深、浅。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2、Na+—K+泵:细胞膜上存在的泵蛋白。
3、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作用下,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4、受体:受体主要指细胞中一种特殊蛋白质,能识别化学信使并能与之特异结合从而引起细胞的生理效应。
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转发化学信息的特征。
5、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试比较被动运转和主动运转的不同点。
主动运输:耗能、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被动运输:不耗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2、钠泵活动的意义。
①由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
②钠泵活动能阻止细胞外Na+和与之伴随的水进入细胞,可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形态③钠泵活动能建立起一种离子势能储备,可用于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
第三章运动系统1、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连接在相对的骨面之间,具有骨腔。
2、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1、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运动。
人体各部关节的构造虽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结构都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基本构造:⑴关节面,是构成关节各骨的连接面。
⑵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囊(附于关节的周围或其附近的骨面上,可分为内外两层)。
⑶关节腔,是使关节囊所围成的密闭腔隙。
关节的运动:关节在肌肉的直接牵引下可以进行滑动、曲和伸、内收和外展、旋内和旋外以及环转等多种运动方式。
2.骨骼的分布。
答:人体骨按部位可分为颅骨(由23块骨组成,有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第四章血液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血液容积百分比2、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3、血浆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是溶液具有的特性,是渗透现象发生的动力。
4、血型:一般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5、白细胞的生理功能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什么是纤维蛋白溶解,有何意义?答: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在血浆中纤溶系统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意义:纤溶时体内重要的抗凝血过程,对体内血液保持液体状态以及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起着重要作用。
第五章循环系统1.动脉:是引导血液离开心的管道。
2.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时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3.心动周期:心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或称一次心跳,包括心房收缩、心房舒张、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四个过程。
1.简述心的泵血过程。
答:心室收缩与射血这一过程可分为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三个时期。
心室舒张与充盈这一过程可分为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充盈期四个时期。
2.简述体循环及肺循环。
答: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分支→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资交换)→各级静脉属支→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肺静脉各级属支→4条肺静脉(左、右肺上、下静脉)→左心房。
3.简述淋巴系统的组成。
答:淋巴系统主要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
是心血管系统的辅助部分。
第六章呼吸系统1、平静呼吸:人体在安静时,平稳而均匀的自然呼吸。
2、胸式呼吸:以肋间肌舒缩为主引起胸壁明显起伏的呼吸运动3、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4、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5、弹性阻力:是指弹性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弹性力。
6、顺应性:指外力作用下弹性物体的可扩展性。
7、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可分为上呼吸部(鼻、咽、喉)和下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由肺泡和肺内各级支气管组成。
2、呼吸类型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
平静呼吸(人体在安静时,平稳而均匀的自然呼吸)和用力呼吸人在劳动或运动时,用力而加深、加快的呼吸)、胸式呼吸(以肋间肌舒缩为主引起胸壁明显起伏的呼吸运动)和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为主引起胸壁明显起伏的呼吸运动)3、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作用,肺通气的直接作用是肺内外气压差气体在进出肺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止其流动的力,统称为肺通气阻力。
可分为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是指弹性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回位力。
呼吸过程中的弹性阻力来自肺弹性阻力和胸廊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
4、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换气:当肺静脉肺毛细血管时,在分压差的推动下,O2由肺泡向静脉血中扩散,CO2由静脉血向肺泡内扩散,完成肺换气过程。
于是静脉血变成了含O2较多,含CO2较少的动脉血组织换气:当动脉血流经组织毛细血管时,在分压差的推动下,O2由血液扩散到组织内,CO2则由组织向血液扩散,完成组织换气过程,结果使动脉血变成了含O2较少,含CO2较多的静脉血。
5.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答:O2 和CO2 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两种,即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物理溶解的量很少,但为化学结合的先决条件。
气体必须先溶解于血液,才能进行化学结合;结合状态的气体也必须解离成溶解状态后,才能逸出血液。
物理溶解的气体和化学结合的气体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第七章消化系统1、消化:事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吸收: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维生素透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3、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液中的黏液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使胃粘膜免受H+的侵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
4、胃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5、胆盐的肠——肝循环:胆汁中的胆盐排至小肠后,绝大部分仍可由小肠黏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重新组成胆汁而由肝细胞分泌入十二指肠。
1、简述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和功能。
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等。
盐酸: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②杀菌;③使蛋白质变性;④促进胰液、胆汁及小肠液分泌;⑤酸环境利于铁、钙的吸收。
胃蛋白酶原: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眎和胨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
黏液:覆盖于胃粘膜的表面,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粗糙的食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损伤。
内因子:与食入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
当复合物移行至回肠,使与回肠粘膜的特殊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
胰液的主要成分除多种消化酶外,还有碳酸氢盐和大量的水。
碳酸氢盐:①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小肠黏膜免受强酸侵蚀;②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
胰淀粉酶对生或熟的淀粉的水解效率都很高。
胰脂肪酶可将中性脂肪分解为甘油一酯、甘油和脂肪酸。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都能将蛋白质分解为眎和胨,当两种酶共同作用于蛋白质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
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等。
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①乳化剂(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②运载工具(胆盐参与形成微胶粒);③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④中和胃酸;⑤(胆盐)促进胆汁自分泌。
2、小肠的结构如何和它的功能相适应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上,环形肌以一定的间隔在许多点同时收缩,把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随后,收缩的部位舒张而舒张的部位收缩,把原来的节段分为两半邻近的两半重新合拢成为新的节段,如此反复进行。
分节运动的推进作用很小,主要作用为:①使食糜和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进行化学消化。
②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条件③挤压肠壁,有利于血液与淋巴回流。
,有利于吸收。
、3、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的。
其中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
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
、直肠、貢管。
消化腺可分为消化管壁外的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和消化管壁内的小消化腺(如胃腺、肠腺)第八章体温1、体温:是指人体深部的平均体温。
2、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3、辐射散热:是指人体以热射线形式将热能传给外界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4、蒸发散热:是指通过体表水分蒸发而散发体热的一种方式。
5、出汗: 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
6、自主性体温调节:是指人体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和散热的过程,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7、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体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前多。
食物这种引起人体额外产生热量的作用叫做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1、产热和散热的方式各有哪些产热方式:基础代谢产热、肌肉活动、寒战产热、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
散热方式:辐射散热、传导、对流、蒸发。
2、调定点学说此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在下丘脑PO/AH中有一个控制体温的调节点,起决定体温的正常数值,温度敏感神经元可能起着调定点的作用第九章泌尿系统1、肾单位: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有效过滤压: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3、GFR:肾小球滤过压,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4、重吸收:小管液中的物质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进入周围毛细血管的过程。
5、分泌: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细胞新陈代谢产物排除小管液的活动1简述尿液生成的过程尿在肾中生成,包括三个过程、肾小球过滤、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2、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
肾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将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如尿酸、尿素和肌酸等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3、ADH对肾的作用ADH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增高,从而使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第十章感觉器官1、视力:视力又称视敏度,是指人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即分辨物体上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临床上常用视力表来检查。
2、感受器: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4、视野:单眼固定不动的观察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见的范围称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