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的历史
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管理

从古代剖腹取胎术到现代剖宫产 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技 术进步。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难产、胎儿窘迫、胎位异常、多胎妊 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 症等。
禁忌症
孕妇严重合并症、生殖道感染、子宫 下段形成不良、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 。
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手术风险
麻醉意外、术中出血、损伤周围脏器等。
生命体征监测
严密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 呼吸频率和体温,确保生命体 征平稳。
定期评估产妇的意识状态、尿 量及皮肤黏膜情况,及时发现 并处理异常情况。
对于高危产妇,如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等,需加强监测频率, 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疼痛管理策略
01
评估产妇的疼痛程度和 性质,制定个性化的疼 痛管理方案。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B超、 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
心理干预与指导
01
02
03
心理评估
对孕妇进行心理评估,了 解其焦虑、抑郁等情绪状 况。
心理干预
针对孕妇的心理问题,进 行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 法等心理干预。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孕妇的心理 护理,提供情感支持。
术前用药及注意事项
术前用药
根据病情需要,术前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宫缩剂减 少术中出血等。
在胎儿娩出困难时,可使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协助胎儿娩出。
子宫缝合技术
缝合材料选择
选用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的缝合线,根据 子宫切口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
VS
缝合技巧
遵循对合整齐、松紧适度的原则,逐层缝 合子宫切口,注意避免损伤周围器官及血 管。术后应密切观察产妇情况,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04 术后观察与护理要点
剖宫产手术护理查房PPT课件

进行术前检查,包括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以排除手 术禁忌症。
术前准备事项
术前饮食
指导产妇在手术前6-8小时禁食,4 小时禁水,以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 呕吐和误吸等情况。
术前沐浴更衣
协助产妇沐浴更衣,保持身体清洁 ,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备皮
进行备皮操作,包括剃毛、清洁等 ,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心理准备
产妇心理状态
评估产妇是否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措施 。
术前沟通
与产妇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告知手术目的、风险和预期效果,提高产妇及家属 的信任度和配合度。
术前检查与评估
身体状况评估
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常规、 心电图、B超等检查,确保产妇身体状况符合手术要求。
术后护理
术后要对产妇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 测、疼痛管理、活动指导等。
案例三:剖宫产手术后的快速康复护理
术后观察
在手术后,要密切观察产妇的 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
疼痛管理
要采取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 减轻产妇的痛苦,促进康复。
饮食指导
在术后饮食方面,要给予合理 的饮食建议,确保营养均衡,
注意事项与建议
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 ,防止伤口感染。
情绪疏导
产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应注意产 妇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健康生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 饮食、适量的运动等,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健康。
05
剖宫产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及处理
术前用药
根据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如镇静剂 、抗生素等。
剖宫产的名词解释

剖宫产的名词解释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又称剖腹产,是一种通过手术切开腹部和子宫,从而使胎儿得以安全出生的方式。
剖宫产通常是在母亲存在某些医学或生理上的困难情况下进行,无法通过自然分娩顺利完成。
背景与历史剖宫产术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记载。
在古代,剖宫产术仅在妇产科医学上的最后手段中进行,因为手术风险较高,对于母亲和胎儿来说,都是一个危险的过程。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手术技术的改进,剖宫产术在现代逐渐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选择。
适应症剖宫产术的选择主要基于母亲或胎儿的医学需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 紧急剖宫产:母亲或胎儿存在生命威胁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紧急决定进行剖宫产。
如: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或胎儿宫内窘迫等。
2. 道路障碍:有些情况下,如骨盆狭窄、子宫瘢痕、子宫纵隔粘连等,使得胎儿无法通过阴道顺利产出,这时剖宫产是必需的。
3. 母体疾病:某些严重母体疾病(如重度贫血、心血管疾病、危及生命的慢性疾病等)会威胁母亲的生命,此时剖宫产可以减少对母亲的风险。
4. 反对阴道分娩:有些个别情况下,母亲或家庭有强烈的意愿反对阴道分娩,医生会根据其合理性和道德准则考虑是否采取剖宫产。
手术过程剖宫产分为紧急剖宫产和计划剖宫产两种情况。
紧急剖宫产常见于自然分娩过程中突发的急症,时间紧迫,需要立即采取手术措施。
在手术室内,医生会尽快完成腹部切口,进入子宫腔,将胎儿解剖出来,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
而计划剖宫产则需要提前安排。
在手术当天,母亲会被推进手术室,进行全麻或腰麻麻醉,然后医生在下腹部上做一个切口,清理子宫腔内的羊水,然后缝合子宫和腹壁的切口,最后利用技术和专业设备,将胎儿轻柔地接生。
剖宫产的风险尽管现代医疗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剖宫产手术的风险,但仍要注意一些风险和并发症。
1. 术后疼痛:剖宫产术后,母亲可能会感到一定程度的疼痛不适,但可以通过药物和其他方法进行缓解。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七.围手术期的处理
▪ 麻醉的选择:我们通常选择腰硬联麻(起 效快,肌松好)
八.术中的注意事项
▪ (一)体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防治 ▪ 1.病理生理机制 妊娠后期,子宫本身的用血量
约占全身的16.67%使返回心脏的血量减少;同 时仰卧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盆腔和下 腔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到达心脏的血液骤减, 导致心输出量迅速下降,血压随之降低;此外, 增大的子宫还会压迫横隔,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使心跳减慢,心脏血管扩张,使血压进一步下降。 产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不仅对本身不利, 而且可发生胎儿宫内缺氧,严重危害胎儿的安全。
▪ 3.防治方法 首先应加强血压监测,产妇进入手 术室后尽量采用左侧倾斜20°~30°体位,或垫 高产妇右髋部,使之左倾斜20°~30°,以减轻 子宫对腹膜后大血管的压迫,并常规开放上肢静 脉进行预防性输液扩容,也可在产妇平卧时将产 妇增大的子宫推向身体左侧。一旦发生仰卧位低 血压综合症,除快速输液外,可静注麻黄碱或多 巴胺等血管活性药,以维持循环稳定,并面罩吸 氧。
(三)剖宫产术中异常出血
▪ 预防:术前纠正子宫收缩乏力诱因. ▪ 处理:1)需迅速缝合子宫切口恢复子宫完整性2)用温盐水
纱布热敷及用手按摩子宫3)除直接向宫壁内注射宫缩剂 外,尚可经静脉滴注催产素以维持子宫收缩.如使用缩宫 剂效果不佳时可加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推注,提高 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4)对付难治的宫缩乏力可用前列 腺素制剂—欣母沛250~500微克宫体注射或肌肉注射,间 隔15~90min可用第二针,总剂量不得超过8支.5)无效时再 行子宫动脉及其伴行静脉缝扎术6)对顽固无法控制的大 出血,应果断的切除子宫7)宫腔纱条填塞法
七.围手术期的处理
▪ 术前准备(八项):1.询问病史,核实孕周,进行必要 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生化,肝功能,凝血功能, 心电图等检查,充分了解各器官系统状态;确定胎儿成 熟度及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复查B超,排除胎儿重大 的畸形,胎监了解胎儿宫内情况;测量产妇血压,脉搏, 血型并配血。2.对疑难病症进行必要的术前讨论。拟定 出较全面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对策。3.书写术前小结。 内容有:病史摘要,辅助检查中的阳性结果和必要的阴 性结果,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拟采取的麻醉和手术方 式,注意事项等。4.对有合并症,并发症或存在贫血, 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者,应先予以纠正。
剖 宫 产讲解

剖宫产发展 简史(2)
以后300年里,因这种手术非常危险,很 少有人施行。当时死亡率52-54%,甚至 100% 主要原因:1、出血:子宫切口不缝合
2、感染:剖宫产死者解剖发 现切口多处化脓
3
剖宫产发展 简史(3)
• 1876年5月21日,意大利产科医生:子宫横切口剖宫产 →出血→子宫内口上2cm→切除→宫颈残端封在腹壁上 →关腹→一月后病人起床→免一死
4. 腹横脛膜:脐中韧带(脐尿管索):膀胱顶→脐部之间 脐旁韧带(胎儿脐A残痕):膀胱两侧角→ 向上连于脐部
5.腹膜
8
与剖宫产术有关的局部解剖
支配腹壁的神经 腹内斜肌
肋间神经
之间
腹横肌
在腹直肌外侧缘上下肋间神经有吻合支
9
与剖宫产术有关的局部解剖
• 局麻剖宫产时,如经腹壁切口注射麻药或仅注于皮下组织 中,则效果不满意
升支
前弓状动脉 后弓状动脉
放射动脉 基底动脉
螺旋动脉
11
与剖宫产术有关的局部解剖
子宫的毗邻 1.膀胱:筋膜、肌层、粘膜下层、粘膜四层 三角区: 外侧腹壁下动脉,内上方是腹膜反
折,下方膀胱侧壁 2.输尿管:妊娠末期、膨大的子宫右旋、子宫
下段的伸展、输尿管向上移位,尤其 左侧输尿管向子宫下段的左前方。妊 娠期、孕激素影响→输尿管扩张→感 染
• 在切口周围行腹壁全面阻滞麻醉效果好
腹壁的血管
• 腹壁浅动脉:股动脉的分支→卵圆窝上方穿出→腹股
沟韧带内、中1/3交界处→分支供应下腹
部皮肤和浅筋膜
• 腹壁深动脉(腹壁下动脉):
髂外动脉分支→斜向内上,走行于腹横筋膜与
腹膜之间→穿过腹横筋膜→进入腹直肌及后鞘
之间
民国医学历史年表

公元1912年 清宣统4年 公元1913年
第一个中国女看护钟茂丰毕业于伦敦葛氏 医院。 中华护士会成立,为我国第一个护士组织 。 郑豪创办广东光华医学院,这是中国第一 所民办的西医医学院。 洛克菲勒根据其顾问格士(Frederick F· Gates)的建议,派出一个“东方教育考察 团”。 颜福庆(1882~197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 位。这是在耶鲁大学第一位获得医学博士 学位的亚洲人。 华西协合大学成立。 上海设立隔避医院。 1891~1911年 周学海编著《周氏医学丛书 》刊行。 第一个卫生教育组织“中华卫生教育会”成 立。 伍连德主持扑灭东北鼠疫大流行获得成 功,伍氏担任在沈阳召开的国际鼠疫会议 主席。 南满医学堂在沈阳建立,这是我国东北最 早出现的高等医学校, 辽宁医科专门学校成立。南通学院(医 科)成立。 浙江医药专科学校成立。 我国最早的牙医培养机构——俄侨第一齿 科专门学校在哈尔滨成立,这是我国最早 的口腔医学教育机构。1923年成立俄侨第 二齿科专门学校。 杭州医科特别学校开幕。 上海震旦大学医学校开幕。 中国第一所国立民用医学校——北京医学 专门学校,中华民国教育部任命汤尔和为 校长。 北京中医学会成立。 湖南雅礼医学校在长沙筹备,并开始授预 备课。 中国第一部解剖法令——《解剖条例》公 布。 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正式成立,其董事会于1914 年1月召开一次会议对中国问题进行专题 讨论,同意对中国医学教育进行投资。 伍连德在《中国医学教育》发表长篇备忘 录。
高文晋著《外科图说》记述外科刀剪钳针 等器械图式。 伯驾在广州十三行新荳栏街的丰泰行租屋 开设眼科医局(Opthalmic Hospital),这 是远东地区最早开设的教会医院。 中国第一次施行割除乳癌手术。 第一次施行扁桃腺割除术,主刀医生为伯 驾。 江考卿著《江氏伤科方书》用骨移植木治 疗复杂骨折。 在广州,伯驾医生为林则徐治疗疝气和哮 喘病建立病历,编号是6565,这是我国最 早保存下来的西医病历。 林则徐查毁鸦片。
剖宫产ppt课件

13
编辑版ppt
膀胱损伤
原因 腹膜外剖宫产:轻度挫伤 产程长:下推膀胱时误伤 出头困难:伤口裂伤的延伸 二次手术和盆腔粘连
14
编辑版ppt
膀胱损伤
预防 术前停留尿管 手术小心,避免粗暴
处理: 用3/0肠线间断缝合两层,不要穿透粘膜层 术毕观察有否渗漏,停留尿管7-10天、抗感染♣
15
编辑版ppt
植入:最好子宫次全切除,但无出血者可以化疗
前置:避免胎盘部位作切口,出血的剥离面“8”字缝 合,最后子宫切除
早剥:热敷、按摩,最后子宫切除
同时使用子宫收缩剂♣
8
编辑版ppt
9
编辑版ppt
凝血功能障碍
原因:羊水栓塞、子痫前期重度、胎盘
早
剥Ⅲ度、肝病、血液病
处理:积极处理原发病。及时补充凝血
因
子和血小板,按指征抗纤溶
17
编辑版ppt
剖宫产术中胎儿损伤的防治
特点:具有医源性,大多数可以避免 种类:
切、剪伤♣ 剖宫产产钳压挫伤♣ 徒手暴力对胎儿的损伤♣ 新生儿头皮血肿♣
18
编辑版ppt
切原、因剪: 伤
羊水少 子宫肌层薄或不完全子宫破裂 手术者不小心 预防: 使用锋利、顿头的刀片“漂”着切,严禁下压 需要剪开子宫肌层时用食、中两指保护 治疗:局部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新生儿黄疸的机会增加,大血肿有时需要行血肿 穿刺手术
22
编辑版ppt
再次剖宫产的风险
晚期妊娠子宫破裂危险机会多 胎盘前置、粘连和植入的发生增加 产时、产后出血几率上升 术中损伤风险大
23
编辑版ppt
结语
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重要方法 剖宫产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剖宫产导致孕产妇的死亡率高于阴道分娩
产科历史的两场大革命

产科历史的两场大革命
第一次革命---剖宫产---挽救生命
随着乙醚吸入麻醉的发明、细菌的发现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产科手术的发展尤其是子宫缝合法的推广、现代输血技术的应用,剖宫产手术开始了新的生命。
无数难产产妇、窘迫胎儿和危急产妇得以拯救。
如果估算全球总体剖宫产率为30%左右的话,那全世界有多少妇女的生命得到挽救、多少新生命降临人间而免于夭折?这是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啊!没有其他任何一项产科新技术、新发明或更新对人类的影响可以和剖宫产相媲美,所以我推崇剖宫产为产科学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革命---无痛分娩---解除痛苦
---提高安全性当你走进医学发达国家的产科病房时,基本上听不到产妇的呻吟和呼号,她们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下,在家人的陪伴下,轻松愉快地享受着分娩过程。
生孩子本来就是人生的大喜事,无痛分娩(椎管内分娩镇痛)使得每位母亲体会到了真正的不打折扣的喜悦、轻松的平安无虞的生育,并为其产程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更为重要的是,对疑有难产、患有产科并发症的高危孕产妇实施的硬膜外腔的超前置管,是一种应对产房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当产妇和胎儿出现危重情况、产妇急需中转剖宫产或即刻剖宫产时,麻醉医生随时可将椎管内镇痛升级成为椎管内麻醉,既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又避免了全麻剖宫产对母婴的危害。
让人们全面开始了我们一再强调的“预见-预防-预警-应急”的预见性医疗,它改变了人们对于产科麻醉就是单纯镇痛的偏见,更扭转了以往产房高危迭起、忙于应付的被动局面,使得围产医学真正成为融合产科、产科麻醉、新生儿科、护理和管理的团队医疗,使得我们的产房真正脱胎换骨成为现代产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的历史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剖宫产的历史及现状1剖宫产的历史剖宫产原名剖腹产,是医学发展史上最古老的外科手术。
早在公元前70余年,罗马帝国即颁布了关于剖腹产的法令:规定凡孕产妇在妊娠后期死亡或行将死亡时,医师必须将胎儿从母亲的腹中取出。
这一法令维持了两千余年。
但在当时,仅限于对已死亡或行将死亡的孕产妇实施,孕产妇死后,胎儿在子宫内仅仅只能存活5一20分钟,因此即使将胎儿取出,也都是非死即残,存活率几乎等于零。
到公元巧世纪,开始对难产的孕妇施行剖腹产术,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但是,由于当时手术技能尚未成熟,既没有麻醉,又不懂得如何消毒,而医生在取出胎儿后也不知如何缝合子宫切口,而是任其自然收缩止血。
所以几乎所有的产妇,在施行手术后的一周内,相继因出血或感染而身亡。
随着医学技术特别是消毒技术、切口技术和缝合技术的发展,剖腹产术逐渐被医生们所采纳,并不断推广。
2国内外剖宫产的现状据Richard报道,美国的剖宫产率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5.5%,到1978年为15.2%,而到1988年升到25.0%,是当初的5倍,发展的速度也是极快的。
但是从80年代起,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开始关注这种趋势,使剖宫产率逐步下降,到8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
Francix在1944年对挪威、英国、瑞典、美国1980-1990年剖宫产率的变化作了比较,见表1。
南美国家,如巴西,在1986年全国的剖宫产率已达到36.4,一些地区超过了50%。
我国据1989年全国剖宫产学术研讨会资料报道,50年代剖宫产率仅为1%一2%,到1988年上升到22%。
北京妇产医院1960年一1994年35年间资料分析,60年代剖宫产率<5%,70年代末到80年代为20%,90年代上升到4O%。
上海市1950年剖宫产率为9.95%,1977年上升到45.51%。
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剖宫产率1980一1984年为18.60%,1995年上升到48.24%。
国内大部分城市医院剖宫产率为40%左右,但少数已超过60%。
更为令人忧虑的是在城市医院设法控制剖宫产率的同时,区、县医院,甚至乡镇卫生院正在热衷于开展剖宫产术,剖宫产率甚至高达80%以上。
国外剖宫产率上升的迅速阶段在70年代,到80年代已趋于稳定,而90年代则逐步下降,这种上升的趋势持续了大约20年。
美国妇产科学会提出的目标是到2000年剖宫产率要降到15%以下,其中初次剖宫产率要<12%,再次剖宫产率<3%。
挪威、英国及瑞典1990年的剖宫产率已在15%以下,日本仅为7%-8%。
我国剖宫产率迅速上升在80年代中期与90年代,目前尚未达到稳定水平,并且继续上升。
目前,据调查,剖宫产率已经到75%,甚至更高。
剖宫产的起源,历史发展及我国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迁1,剖宫产的起源及历史发展⑴剖宫产的起源剖宫产术(ceasareansection)原名剖腹产,在西方又称为凯撒大帝剖腹产,或君王剖腹术,是一种经腹壁(剖腹术)和子宫壁(子宫切开术)切口帮助产妇娩出胎儿的外科手术。
相传因凯撒大帝为剖腹而生,故此得名。
后经学者考证,根据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此说法不足为信。
只是凯撒一词在拉丁文中有“切开”的意思,与凯撒大帝之名同音,纯属巧合。
世界上第一个有关剖宫产的记载出自我国,见于史记楚世家第十卷:“吴四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坼剖而产”即剖腹产。
这段记载发生在公元前2400年,远远早于西方各国。
干宝的集解中也提到“近魏黄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儿从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数月创合,母子无恙,斯盖近事之信也。
”他认为很久以前就有这方面的记载,但不足为据,黄初五年汝南人剖腹产的事情却比较可信。
诗经中也有“不坼不副,无灾无害”的记载,可见中国古代的确有过剖腹产。
西方关于剖宫产的记载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据传,公元前715~前67年,古罗马的NumaPompolius王朝曾颁布《剖宫产律》,规定死亡的临产妇或孕妇,必须剖腹取出胎儿方可埋葬。
这可能就是尸体剖宫产术的起源。
这一法令维持了两千余年,1749年,西西里岛仍有一位医生因未将胎儿从孕妇遗体中取出而获极刑。
《剖宫产律》规定了医生的行为,但当时剖腹产的对象仅限于死亡或濒死的孕产妇。
母亲死后,胎儿在子宫内只能存活5-20分钟,此时取出胎儿,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尽管如此,剖宫产的产生仍具有进步意义,因为即使胎儿的存活率再低,也有挽救生命的希望。
⑵剖宫产的历史发展剖宫产的最初目的,是在死亡或临终的母亲身上挽救胎儿。
1581年FrancoisSousset报道了14例成功为存活孕妇施行的剖腹产术,这是首次有医学文献对这种术式进行描述。
所报道的也非作者亲手所作,而是从朋友处得到的信息。
1610年首例剖宫产产妇死于产后出血,使医生对剖宫产望而生畏,直到1876年Porro实施剖宫产同时行部分子宫切除术,使病死率下降到50%~85%,也使剖宫产子宫切除术成为处理难产的一大进展。
该术式现用于子宫破裂、子宫卒中、多发性子宫肌瘤以及无法控制的子宫出血或宫腔严重感染的病例。
1882年,德国莱比锡的MaxSaumlnger首创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古典式剖宫产),有效地控制了出血和感染,并保留子宫,预后较好,安全性也明显提高。
Max对剖宫产术式的改进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使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成为现实,但对术后感染的控制仍不够理想。
1907年,Frand提出腹式腹膜外剖宫产,1908年,Latzko设计了从膀胱侧窝进入子宫下段的途径,后经Norton等人改进为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
1940年Waters又提出从膀胱顶部进入子宫下段,即顶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
这些术式对防止感染有一定作用,但存在操作复杂的缺点。
1912年,Kronig发明了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即切开膀胱反折暴露子宫下段,于子宫下段横切口取出胎儿,缝合子宫肌层后缝合膀胱反折腹膜的术式。
这是剖宫产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此后,苏格兰的Murroken对此进行改进,将Pfannen-stiel发明的下腹壁横切口用于剖宫产术。
这种切口不易出现腹壁疝,且较为美观,很快被发达国家接受。
缺点为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腹直肌剥离面大。
1988年,以色列医生Stark改进了下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采用Joel-Cohen的开腹方法及独具风格的关腹方法4。
开腹时对皮下脂肪采取撕拉的方法,使走行其中的血管、神经借助其本身弹性完整地保留下来。
减少了出血及因结扎血管或电凝止血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缩短了开腹到胎儿娩出的时间;子宫肌层一层缝合,不缝合脏、壁层腹膜;关腹时皮肤、皮下脂肪全层宽针距缝合,整个切口仅缝合2-3针。
该术式简单省时,利于愈合,疤痕形成少,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拆线时间短等优点。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经历了尸体剖宫产、切开却不缝合子宫的剖宫产术、Porro 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古典式剖宫产术、经腹式腹膜内剖宫产术、腹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等几个发展阶段。
历经几个世纪的探索,剖宫产术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各种术式日趋完善,因其在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产科领域的重要手术之一。
2 剖宫产的划分标准⑴剖宫产的分类目前,国外一般以决定剖宫产时间与分娩发动的关系为标准,将剖宫产分为两种情况,一类称为选择性剖宫产,另一类称为急诊剖宫产。
选择性剖宫产是指在妇女怀孕期间,也就是在分娩发动前就已决定实施的剖宫产术,其指征分为明确指征和潜在指征。
明确指征包括头盆不称、重度前置胎盘和高风险的多胎妊娠;潜在指征包括臀先露、中度到重度的先兆子痫、产妇身体状况不宜自然分娩、糖尿病或梅毒、胎儿宫内成长受限、产前大出血、已确诊的胎儿畸形(如脑积水)等情况。
急诊剖宫产是指孕晚期或分娩期母亲或胎儿出现突然或非预期的异常情况,如前置胎盘大出血、胎盘早剥、梗阻性难产、脐带脱垂及子宫破裂等严重危及健康的急诊时,为挽救母儿生命在紧急情况下所施行的快速剖宫产。
目前国际上急诊剖宫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严格意义上,其手术决定的最大时间范围限定在产程开始后至婴儿出生前。
有些情况下,虽然产程中出现了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状况,但尚有一些时间可以让医生与父母比较轻松地商议手术及可推荐的方案。
这属于广义的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急诊剖宫产。
与国外对剖宫产所做的划分不同,国内目前的教科书中没有专门针对急诊剖宫产和选择性剖宫产做出定义。
很多研究报告中,题目是急诊剖宫产的相关研究,内容中则掺杂了急诊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和剖宫产三个名词,且相互指代不清,意义混淆,或将选择性剖宫产也作为急诊剖宫产的一部分。
⑵剖宫产紧急程度的划分关于剖宫产的划分标准,目前国外学界尚存有较大争议。
英国的国家剖宫产统计报告中曾将决定-分娩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0分钟作为第一等级的划分标准,但这种观点过于激进和机械,未被广泛接受。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2000年左右Lucas等人按缓急程度划分的四个等级。
其详细划分标准见表1。
表1 剖宫产术的紧急程度分类标准等级定义(以做出手术决定时情况为准) 1类直接威胁产妇或胎儿生命2类危及产妇或胎儿安全,但不造成直接生命威胁3类需提前结束妊娠但不危及产妇或胎儿安全4类手术定于对产妇和产科团队都适合的时间这种划分方法中,第一、二类手术是“急诊”的,第三类(如产妇已预约好选择性剖宫产,然而分娩发动在预定的手术时间之前)就不再是选择性剖宫产,但也非真正意义的“急诊”。
3 我国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发展趋势⑴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严格来说,剖宫产仅用于不可经阴道分娩,或阴道分娩会危及母婴的病例。
然而随着围产期保健观念的更新,产妇与胎儿地位上升,目前的剖宫产已不只限于上述情况。
现有的剖宫产指征包括医学指征和社会因素两方面。
医学指征是指那些如继续妊娠或分娩将严重影响母亲和/或胎儿的并发症,包括不能或不宜阴道分娩的情况。
社会因素国外亦称非临床因素,包括高龄初产、珍贵儿、脐带绕颈及无明确指征产妇或家属要求剖宫产者。
⑵我国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趋势目前我国各级医院的趋势是剖宫产指征盲目扩大,不合理剖宫产不断增加。
社会和家庭对胎儿过度关注、医患关系紧张及医疗纠纷增加等,迫使产科医生采取妥协态度,把剖宫产当成防止分娩意外的预防性手术或缓解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的方式。
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或各种因素造成产程进展缓慢者大多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对不配合的产妇放宽手术指征。
研究显示,剖宫产指征在1992-1998年以难产为第一位;1999-2002年以胎儿因素为第一位;而2003-2006年以社会因素为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