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模型发展史
航模发展史

航模发展史中国是人类探索飞行奥秘最早的国家。
两千多年前鲁班用竹木模仿飞鸟,目睹了能够飞行的木鸟,这是人类研制飞行器的第一次尝试,也是航空模型的祖先。
之后,经过千年的努力,被美国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称为“最早的飞行器”的风筝,被英国和法国的航空先驱者们,用来探讨旋翼原理的竹蜻蜓,采用轻于空气的原理实现升空的孔明灯,以及具备火箭升空喷气反应推力原理的流星,相继在古老的中国出现,他们都是远古时代的航空模型,其中包涵的飞行原理为载人飞行器的研制开辟了道路。
飞机模型是人类研制载人飞行器的重要手段,被英国、美国、德国等各自的国家誉为航空之父的现代飞机的奠基人们,无一例外地进行过各种模型飞机的实验。
飞机的发明人美国凯利.莱特兄弟,借助飞机模型进行过多次实验并从中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20世纪前期,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交战国纷纷将飞机用到了战争中,残酷的战火带动了航空业的迅速发展。
由于模型飞机对普及航空知识、培养航空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俄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出现了航空热,并逐渐形成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众性航空模型运动。
1905年国际航空联合会诞生,航空模型被列为其管辖的项目之一,随之成为一项世界性运动。
航空模型一词于1913年流传到中国,首次出现在上海《东方杂志》刊登的《飞行雏形制造》的文章中。
中国较大规模的航空模型运动起步于40年代,1947年举行了首届航空模型比赛。
1978年10月中国加入国际航空联合会,并开始参加世界锦标赛,从此,我国的航空模型运动正式走向世界。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航空知识教育日趋受到国家的重视,1992年82万青少年参加的首届“飞向北京”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给航空模型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一、普及级航空模型的分类和分级(竞赛项目)一、自由飞行类(P1类)P1A——牵引模型滑翔机(分P1A-1、P1A-2两级)P1B——橡筋模型滑翔机(分P1B-1、P1B-2两级)P1C——活塞式发动机模型滑翔机(分P1C-1、P1C-2两级)P1D——室内模型飞机(分P1D-1、P1D-2两级)P1E——电动模型飞机P1F——橡筋模型直升飞机P1S——手掷模型滑翔机(分留空时间和直线距离)P1T——弹射模型滑翔机。
航空模型教学设计方案

航空模型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的基本情况
1.1教学的班级:9年级
1.2教学内容:航空模型教学
1.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航空模型的历史、航空模型的类别、航空模型的制作原理以及航空模型的飞行规则;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航空模型建模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操作相关工具完成航空模型的制作;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航空模型制作锻炼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技术能力,学会尊重和合作,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
2.1航空模型的历史
早在20世纪初,航空模型就已经初具规模,开始发展成为独特的运动项目。
1948年创立了国际航空模型联合会,为全世界的航空模型运动推进了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空模型技术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以满足人们对航空模型运动项目的需求。
建议教学过程中采用纸片投影、讲解、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航空模型的历史。
2.2航空模型的类别
航空模型可以归类为:赛艇类、悬停类、花式类、攻击类、投掷类、多发弹类、空中图案类等。
赛艇类:是指采用船只技术发明的风力机模型。
航空模型演讲稿范文高中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一个充满魅力、富有挑战性的爱好——航空模型。
航空模型,顾名思义,就是模仿真实飞机制作的小型飞行器。
它起源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在我国,航空模型运动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这个神秘而精彩的航空模型世界。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航空模型的历史。
早在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成功飞行的飞机。
随后,航空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活动,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我国航空模型运动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主要是模仿外国飞机制作模型。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航空模型运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航空模型的特点。
首先,航空模型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飞机的结构、原理,以及各种材料的性能。
这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其次,航空模型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一架精美的航空模型,不仅可以展现设计师的匠心独运,还能让人感受到飞行带来的快乐。
最后,航空模型具有很高的竞技性。
在比赛中,选手们需要展示自己的制作技巧、操控技巧和飞行技巧,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那么,如何制作一架航空模型呢?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木质、塑料、纸等。
其次,我们要了解飞机的结构,包括机翼、机身、尾翼等部分。
然后,根据设计图纸,将各个部分制作出来。
最后,进行组装、调试和试飞。
在制作航空模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耐心、细心和毅力。
同时,航空模型运动还能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比赛中,我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飞行任务。
航空模型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航空模型运动的发展,将其纳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比赛项目。
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我国选手屡创佳绩,为我国航空模型运动赢得了荣誉。
最后,我想说,航空模型是一种富有魅力的运动,它既能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又能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
什么是航空模型航空模型的价值

什么是航空模型航空模型的价值 航空模型是各种航空器模型的总称。
那么你对航空模型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航空模型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航空模型的介绍 航空模型包括模型飞机和其他模型飞⾏器。
航空模型活动从⼀开始就引起⼈们浓厚的兴趣,⽽且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在航空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才的培养⽅⾯起着⼗分重要的作⽤。
航空模型的历史发展 探索飞⾏奥秘的⼯具 ⼈类⾃古以来就幻想着飞⾏。
昆⾍、鸟禽、风吹起树叶和上升的炊烟,都曾引起过⼈类飞⾏的遐想。
西汉刘安在《淮南⼦》中记载着后羿的妻⼦嫦娥偷⾷了长⽣药⽽飞上⽉宫的美妙故事。
这反映了古⼈对飞⾏的追求和向往。
在载⼈的航空器出现之前,⼈类就创造了许多能飞⾏的航空模型,不断地探索着飞⾏的奥秘。
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制作出能飞的⽊鸟模型。
《韩⾮⼦》中记载着:“墨⼦为⽊鸢,三年⽽成,飞⼀⽇⽽败。
”宋朝李鸢等⼈编的《太平御览》中也有“张衡尝作⽊鸟,假以⽻翮,腹中施机,能飞数⾥”的记载。
另外,还制作出种类繁多的孔明灯、风筝和⽵蜻蜒等。
唐代以后,我国的风筝传到国外,在世界上流传开来。
西⽅有⼈⽤风筝做飞⾏试验,探索制造飞机的可能。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世界上第⼀架飞机的制造者,他们的飞机在1903年12⽉17⽇试飞成功。
他们就是先⽤⼤风筝进⾏种种试验,然后制造出滑翔机,解决了升降、平衡、转弯等问题,最后才把飞机制造成功的。
飞机发明之前,航空模型具有强烈的探索性质,在飞机发明之后,航空模型仍然是研究航空科学的必要⼯具。
每⼀种新飞机的试制,都要先在风洞⾥⽤模型进⾏试验,甚⾄连航天飞机这样先进的航空器,也要经过模型试验阶段,取得必要的数据,才能获得成功。
航空模型的实⽤价值 我国汉代就有⽤风筝测量距离和传递信息的。
随着航空模型的发展,特别是⽆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的⽇臻完善,航空模型的⽤途越来越⼴泛。
航空模型的军事⼯具 可以利⽤⽆线电遥控模型飞机作为部队和民兵对空射击训练的靶机。
我国航模发展史

今天回顾一下我国模型的发展:1949年建国以后,我国航空模型运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956年,开展活动的城市已发展到近百个。
有29个省、市成立航空模型俱乐部。
从1956年起,我国开始每年都举办全国性的航空模型比赛,项目逐渐增加,运动成绩不断提高,1959年4月6日,王塨以22分27秒的成绩,打破了活塞式发动机模型直升机留空时间的世界纪录。
在1959年举行的第1届全国运动会上,线操纵圆周竞速的成绩达到241.6公里/小时,超过了当时世界冠军美国选手创造的227公里/小时的成绩。
1959年-1980年,中国先后有郭浩洲、陶考德、陈志键、叶家锭、俞宜震、李育廉、张家鼎、高勤飞、张涪生、黄永良、朱传高、等48次打破了世界记录。
直到1980年底还保持6项世界纪录。
上世纪80年代曾经在世界上辉煌一时的中国航空模型运动,自从1993年被调整出全运会后,遭遇了水平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地,而随着近年科技体育的普及和青少年爱好者队伍的壮大,中国航模运动又重新迎来了春天。
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还作为军事体育的航模运动在中国受到了极大重视,不但青少年航模活动蓬勃发展,而且选手在研究航模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果也对国民经济作出贡献,当时中国航模拥有67项世界纪录,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然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奥运争光计划”的出台,作为非奥运项目的航模运动自然受到影响,资源配置逐渐减少、国家投入也大不如前,这导致中国航模陷入了队员流失、装备陈旧、训练不足的尴尬境地。
离开全运会后,中国航模的确跌到了最低谷。
项目没有前途,自然找不到年轻选手;经费有限,只好缩短训练时间,就连出国参赛都需要选手自掏腰包。
重新迎来发展良机的中国航模把普及作为“东山再起”的首要任务。
在青少年中普及这项运动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
参与科技性很强的航模运动有助于理论学习的提高,增强动手能力,使孩子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避免高分低能。
体育总局正与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在小学推广模型运动,主要措施包括设立模型课和在校运动会中进行模型比赛。
小学航空模型普及课程

小学航空模型普及课程航空模型普及课程第一章航模概述第一节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是各种航空器模型的总称,简称为“航模”。
航模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六部分组成。
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横侧稳定。
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稳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稳定。
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第二节航空模型的发展历史航空模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的中国,当时的人们用鸟羽和蝴蝶翅膀制作了一些玩具飞机。
20世纪初,航空模型的制作和飞行开始成为一项独立的业余爱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航模的种类和飞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第三节航空模型的分类航空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飞行方式和动力来源进行分类。
按照飞行方式分为滑翔机、飞机、直升机等;按照动力来源分为橡皮动力、电动、燃油动力等。
第二章纸飞机第一节纸飞机的基础知识纸飞机是一种简单的航模,由一张纸折叠而成。
在制作纸飞机时,需要考虑机翼、尾翼和重心的位置,以保证飞行的稳定性。
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和高度取决于折叠的方式和飞行的速度。
第二节纸飞机制作制作纸飞机需要一张正方形的纸,可以用普通的A4纸或专用的飞行纸。
根据不同的折叠方式,可以制作出不同形状和飞行特性的纸飞机。
第三节仿真舰载战斗机纸折飞机仿真舰载战斗机纸折飞机是一种模拟真实飞机的纸飞机。
它的折叠方式和形状都与真实的舰载战斗机非常相似,可以飞行较长的距离和保持较稳定的飞行状态。
第三章橡筋动力飞机第一节橡筋动力飞机飞行原理橡筋动力飞机是一种以橡皮筋作为动力来源的航模。
在飞行时,橡皮筋的能量被释放,推动螺旋桨带动飞机飞行。
橡筋动力飞机的飞行距离和高度取决于橡皮筋的长度和绷紧程度。
第三章,航模的起源

蒙哥尔费兄弟 北京滨海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 查理(1746~1823) 法国物理学家、数学 家和发明家。1783年 在法国蒙哥尔费兄弟 制成热空气气球后不 久,他制成第一个充 氢气的气球,在当年8 月27日第一次实现了 充氢气气球升空。
查理 北京滨海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 亨利·吉法尔(1825—1882),法国发明家。1852年,法 国人亨利·吉法尔制造了世界上首架动力驱动的可驾驶飞 艇。这种43米长、充满氢气的飞艇由一台蒸汽机驱动,并
司以研制飞机,1909年试飞成 功,其性能优于当时美国的其 他机种。孙中山先生观看过冯 如的飞机,高度评价他的成就
。1912年8月在广州 燕塘飞行 表演中,由于机械故障,飞机
失事,年仅29岁被尊为“中国 始创飞行大家”
北京滨海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早期老式飞机
1、美国古董飞机协会2009 2、20世纪初年代飞机的调试
蒸汽机
詹姆斯·瓦特 北京滨海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 活塞式内燃机自19 世纪60年代问世以 来,经过不断改进 和发展,已是比较 完善的机械。它热 效率高、功率和转 速范围宽、配套方 便、机动性好,所 以获得了广泛的应 用。
内燃机 北京滨海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 蒙哥尔费兄弟,法国 航空先驱、热空气气 球发明人。兄:米歇 尔·蒙哥尔费,1740年 8月 26日生于阿尔代 什省维达隆莱昂纳内 ,1810年6月26日卒于 埃罗省巴拉吕克莱班 斯,弟:埃廷纳·蒙哥 尔费,1745年1月7日 生于阿尔代什省维达 隆莱昂纳内,1799年 8月2日卒于塞尔维耶 尔。两人最大的功绩 是在1783年研制出世 界上第一个热空气气 球。
北京滨海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 作业(与上次作业空开3行)
航模简介

航空模型运动的生命力
航空模型运动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趣味性和知识 性。亲手制作的航模翱翔蓝天、驰骋水面,往 往会使青少年产生美好的遐想,激励他们不停 地追求。参加这项活动还可以学到许多科技知 识,培养既善于动脑又善于动手和克服困难勇 于进取的优秀品质,促进德、弟进行了人类
历史上的首次有动力、可操纵持续飞行 试验。 1905年,他们制造出了一架能够在空中 停留半个多小时的飞机。
侦察是飞机在军事上的第一个应用领域,
也是飞机在大战初期的核心任务。1914 年9月3日,法国的一架侦察机发现德军 已经不再绕着巴黎的西郊向前疾进,而 是向东直插这座城市的内部,从而将他 们的右翼暴露于外。这一情报使法军掌 握了德军的弱点。法军抓住时机,发动 了规模巨大的马恩河战役,阻止住了德 军的进攻,扭转了战场上的不利态势。
航模器具简介
我国航模的发展
我国航空模型运动起步于四十年代 ,1947年 举行首届全国比赛。新中国成立后,于五十年 代建立了组织指导机构,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群众性的航空模型运动得到蓬勃发展 , 运动水 平迅速提高。1978年10月,我国加入了国际航 空联合会(FAI) , 1979年开始步入世界赛场。至 1998年止 , 我国选手就已获得19项世界冠军 ; 58人59次打破31项世界纪录 。
航模飞机的组成
1、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臵,并能保持 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水平尾翼 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 飞行时的方向安定。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 升降, 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3、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 叫机身。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航模飞行梦想在东方翱翔航空模型历史悠久,它是伴随着人类航空事业的发产生的。
在从类空发展史上,早在展而航滑翔机、飞机发明之前,探索人类飞行的先驱者们,就模仿鸟类飞行的特征,尝试制造简单的飞行器。
而许多探索者都首先用模型代替需冒生命危险的飞行试验。
在航空事业的发展中,航空模型确实起了先驱者的作用。
如对上升飞机的研究作了重大推进的俄罗斯大科学家罗蒙诺索零碎1754年4月4日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飞行器的模型。
这架飞机飞行的原理很简单,两个螺旋桨装在同一根垂直轴上,以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即可上升。
但由于它们的“发动机”只是一个弹筑,弹力又很小,这架直升飞机的模型不能飞上天空。
但它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证明了利用在水平面旋转的螺旋桨可以垂直飞行,即用螺旋桨可以产生升力,以后,别人根据分的实验制定出了可以用来准确计算直升飞机螺旋桨的公式。
这个原理的应用,就发展成为现代的共轴式直升飞机。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出现,也是首先借助于模型。
俄罗斯的发蝗家莫扎伊斯基,曾对海船的螺旋桨和鸟类的飞行进行了长时期的研究。
为解决产生升力的问题,分多次乘由三匹马拉着的大风稳升到空中作飞行试验。
在制造飞机之前,他按照自己的设计缩小做了许多模型飞机,这些模型具有现代飞机的各个基本部分,三个螺旋桨是由钟表发条带支的。
这些模型不但能在地上滑跑,而且还能凌空翱翔。
模型飞机的试验证实了他在飞机大小形状,总罢工面特性,螺旋桨拉力和重量等方面所作的计算和推测,并据此设计和制造了自己的第一架飞机。
1882年7月20日,在彼得堡附近的红村,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终于飞上蓝天。
模型飞机就是这样帮助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诞生。
直到现在,任何一种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都是从制造和试验模型开始着手的。
从飞机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航空模型确实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现在它已发展成一个专门的研究体系。
例如,把新设计的飞机须知成模型,放在一种专门的试验设备——“风洞”中进行吹风试验,从而测量出各种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就可计算出要制造的大飞机的性能。
而这种“风洞”试验,几乎已成为现代飞机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了。
自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出现后,以各种航空飞行为主要内容的竞赛运动逐渐兴起,其中就包括航模运动。
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英、法、苏等一些国家已普遍开展了这项运动,并有了竞赛活动,当时航空模型的飞行距离已超过2公里。
自1926年起,国际航空运动联合会每年都举办国际航空模型各项技术的提高,出现了专为航空设计和生产的小型内燃机和遥控设备,使航空模型得到了发展,不但模型的种类越来越多,比赛项目也不断增加。
从五十年代开始,国际航空运动联合会对航空模型的竞赛方法作了重大改革,把测定留空时间、飞行高度、直线距离等项绝对飞行成绩的比赛作为航空模型纪录项目,并设立了分类分项更为细致,对模型飞机的尺寸、飞行重量、翼载荷以及动力方面均有严格限制的比赛比赛项目。
这些竞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能在较短的比赛时间内,进行多轮次的比赛,从而尽量减少因气象、场地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偶然性,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航模运动现状及发展趋势航空模型运动在世界各国开展非常普遍,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活动更为频繁。
很多国家都高有专门指导开展这项活动的组强机构。
这些机构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完全由国家设置的专门组织机构,负责领导全国的航模活动。
二是半官方性质的组织机构,领导全国航模活动的机构由国空设置,对外代表本国参加国际航联,会员自愿参加,活动经费除部分由国家承担外,主要由会员和一些生产航模器材的厂商捐助。
除国际活动外,国内活动基本属民办性质,还有一种形式,完全是民办性组织的民间团体。
航空模型的世界性组织为国际航空联合会属下的国际航空模型委员会,总部设在法国的巴黎,负责安排世界竞赛、修改规则和审批世界纪录等工作。
目前已有五十多个会员国,和国于1978个10月被正式接纳为会员。
航模的世界性比赛十分活跃,项目繁多。
目前世界比赛已发展到7个大项,每个大项两年举行一次世界锦标赛。
因而,每年有3至4次世界锦标赛,。
此外还有区域性的比赛,如欧洲、美洲等的洲际比赛。
较大的国际性比赛,每年多达三十多次。
开展航模活动较好国家有苏联、美国、匈牙利、联邦德国、瑞典、法国、丹麦、日本、中国、英国、朝鲜等。
苏联的航模活动历史悠久,群众性广泛,早期以研制、试验飞机为止上报,后来主要以培养青少个热爱航空事业培养航空工业和空军后备力量主目的,经常参加这项活动的有近百万人。
苏联航模运动的技术水平很高,近些年来,牵引模型、小组竞速模型、自由飞模型等项目,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
苏联是保持航模世界纪录最我的一个国家,在47项已公布的世界纪录中,苏联就保持了18项。
堪与苏联抗衡的是美国,航模在美国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用科学的一个重手段,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美国的航模运动水平也相当高。
尤其在遥控模型项目上,经常名列世界前列。
目前,美国仍保持15项航模世界纪录。
公次于苏联。
日本因电子工业很发达,在遥控模型器材的生产方面,居世界前列,运动水平了较高曾获得世界冠军。
日本的方文教部六将航模列入学校教材,成为各级学校学生的必修课。
从世界竞赛情况来看,近些年来国际航模运动技术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各国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竞争十分激烈。
尽管国际竞赛规则的难度一再提高,但有些项目的总轮次。
获得满分的国家却越来越多。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航模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航模的制作、放飞和操纵技术,也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国开展航空模型运动概况航空模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作为竞赛项目,开展的历史还不长。
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航模。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丰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又《墨子.鲁部》:“分输子削竹木以为鹊,面而内装机构,动而能飞,”可以说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用竹木料制成的飞行具鹊能飞三天,可能是夸张的说法,可惜他们的制作方法早已失传。
1920个,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桂铭新,曾研究制作出一种航空模型,时间国航空协会举办的一闪比赛中,以飞行高度400米、留空时间68秒的成绩获得第一名。
1940年10月27日,香港《大公报》和几个文化团体,在香港联合举办了中国首次航模比赛。
从1941年起,中国西南地区成都、重庆等地的一些航模爱好者,也开始进行航空模型的展览、表演和比赛。
1947年,在南京举行了有南京、上海、重庆、广州、北京、长春、沈阳、汉口、兰州等城市参加的航空模型比赛。
1984年,在南京又举行了一次航空模型比赛。
这是解放前,我国规模比较大的两次航空模型比赛。
有些地方和单位虽曾成立过航空模型的民间团体和组织,举办过上些活动,但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组织的推动,在国内没有形面广泛的群众活动,技术水平也比较低,在世界是默默无闻。
全国解放后,我国的航空模型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提高。
党和政府从发展航空速写特别是从建设空军强大后图示力量以及培养青少年爱社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战略目标出发,有组织、有闭幕、有步骤地开展了航空模型运动。
1951年,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年改为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成立后,在短短几年内先后举办了7期全国性的航空模型专职干部和教练员训练班,使这项活动在全国迅速普及起来。
有29个市和自治区建立了地立了地方航空模型俱乐部,加强了组织、领导荼工有计划地组织生产了各种型号、规格的航空模型发动机、木片、木条及遥控设备等专用器材,为这项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到1956年航空模型活动已基本上普及到全国各大、中城市和部分小城市。
1956年8月10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航空模型比赛,从此,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全国性航空模型比赛,项目不断增加,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一些项目相继直上了国际水平。
1959年4月6日,在西安举行的一次航空模型创纪录测验中,王珙以22分27秒的成绩首次打破了活塞式发动机模型直升飞机留时间的世界纪录。
二十天后,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军运动会上,刘立天又以公里的成绩打破活塞式发动机模型直升飞机直线距离的世界纪录。
同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上,赵嘉祯和王永熙,又以1260米的成绩,打破了无线电遥控水上模型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
这一年里,我国航模健儿打破了3项世界纪录。
1960年,是我国航空模型运动水平空前提高的丰收年,有14人、共12次打破世界纪录。
之后,我国航模健儿对世界纪录不断有所突破。
自1959年至1984年间,共有50人50次打破24项航蕈世界纪录,使我国这项运动一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1979年10月,中国首次派队参加了在美国加利神福尼亚洲塔夫特举行的世界自由飞航空模型锦标赛中获团体总分第5名。
1981年8月,在西班牙布尔戈斯举行的世界飞航空模型锦标赛中,中国航模队获两项团体亚军。
一项个人第3名,同时牵引模型滑翔机的团体总分成绩也进入了前8名。
1982年7月,在瑞典奥克罗松德举行的世界线操纵航空模型锦标赛中,中国队获两项固体亚军,一项个人第2名。
1983年月,在澳大利亚古尔市举行的世界自由飞航空模型锦标赛上,在有18个国家137名选手参加的情况下,中国航模队一举夺得了国际级橡筋模型飞机比赛的团体冠军和国际级自由飞模型飞机的团体第3名,并获得了一些个人项目的好名次。
1984个9月,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线操纵航空模型锦标赛,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208名运动员参加,中国航模队经过顽强拼搏,获得了优异成绩。
在国际级这是我国获得个人航模世界冠军。
牛安林还获得一项团体亚军和一项团体第4名。
中国航模队的出色表演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和重视。
航空模型的分类航空模型竞赛航空模型列入世界锦标赛的有12个项目,按惯例分别举行世界自由飞行(3项)、线操纵圆周飞行(4项)、特技、无线电遥控模型滑翔机、象真模型(2项)和室内模型等6个锦标赛。
各锦标赛每两年举行 1次。
此外,还有欧洲锦标赛和各国公开赛。
世界锦标赛和重大国际比赛通常采用每项由 3名(或3组)运动员参加单项团体和个人比赛的办法,对获得前 3名的选手给予奖励。
航空模型运动不同于一般运动项目,它必须用自己制作(装配)的航空模型参加竞赛,因此航空模型运动它不仅是一项单纯的竞技运动,而且包含着丰富的工程技术理论和制作内容。
航空模型的竞赛,有下述4类:1、自由飞行类(F1) 模型飞机在起飞后的全部飞行过程中,放飞者与模型没有直接或间接的物质联系,它的飞行姿态、轨迹,完全是由预先对它各个部位的调整而决定的。
模型飞机在空中飞行没有任何约束,因此称为自由飞行。
按动力装置和飞行方式,自由飞行类航空模型又分为下列4种:①国际级牵引模型滑翔机(F1A)。
一种没有任何推进装置的模型滑翔机,它是靠运动员用一条50米长的牵引线,像放风筝一样把模型牵引到空中,模型升到一定高度脱钩后,便在空中自由滑翔(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