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栽培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果树调研开题报告

果树调研开题报告果树调研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果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丰富的品种。
果树的种植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供应,也可以带动农民的收入增长。
然而,由于气候、地理和种植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果树的种植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如病虫害防治不当、品种选择不当等,导致果树产量和质量下降。
针对果树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决定开展一项果树调研研究。
通过对果树种植面积、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等因素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当前果树种植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果树种植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当前果树种植的品种分布和种植面积。
2.调查果树种植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和效果。
3.分析果树品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4.探讨如何提高果树产量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三、研究内容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如下:1.调查果树种植面积和品种分布。
我们将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果树的种植面积和主要品种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果树进行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适应性、产量和质量等情况。
2.调查果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我们将调查果树种植者对于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包括化学药剂的使用情况、有机农药的使用情况以及生物控制的应用情况等。
通过对不同防治措施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对果树病虫害防治效果最好的方法。
3.调查果树品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果树种植者的方式,了解他们在选择果树品种时的主要考虑因素,比如产量、市场需求、适应性和保护价值等。
通过对不同因素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合适的果树品种选择的方法。
4.探讨提高果树产量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对果树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分析,我们将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如加强病虫害防治、优化果树品种选择、改良栽培管理等,以提高果树的产量和质量。
四、研究方法本次调研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1.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我们将亲临果树种植的现场,与果树种植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
临猗苹果开题报告

临猗苹果开题报告临猗苹果开题报告一、引言临猗县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县城。
在临猗县的农业产业中,苹果种植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本篇开题报告将对临猗县苹果产业进行调研和分析,旨在了解临猗苹果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潜力,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二、临猗苹果产业现状临猗县的气候条件适宜苹果生长,土壤肥沃,这为苹果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据统计,目前临猗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亩左右,年产量约为5000吨。
苹果种植户主要以农民为主,也有一些农业合作社和企业参与。
三、临猗苹果产业问题尽管临猗县的苹果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苹果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种植管理知识,导致产量和品质不稳定。
其次,苹果的销售渠道有限,大部分苹果都是通过中间商进入市场,农民的利润空间较小。
此外,临猗县的苹果品牌知名度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临猗苹果产业发展潜力尽管存在问题,临猗县的苹果产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临猗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苹果生长,这为苹果的高品质提供了保证。
其次,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高品质、安全、绿色的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苹果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此外,临猗县苹果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五、临猗苹果产业发展策略为了推动临猗苹果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首先,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种植管理能力。
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组织专家指导和开展培训班等方式,提供科学、实用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其次,加强苹果品牌的建设和推广。
通过提高苹果的品质和包装,加强品牌宣传和销售渠道建设,提升临猗苹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加强与相关产业链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苹果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益。
六、结论通过对临猗苹果产业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临猗县的苹果产业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潜力。
阿布力米提.开题报告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科技分院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优质苹果栽培技术学生姓名:阿布力米提
学号:201040055
专业:园艺技术
指导教师:李秀霞
2013年3月28日
温多湿地区,果梗洼处易发生环状龟裂。
适宜在北纬33°左右的江苏省里下河高平地区以北和北纬40°左右的辽宁庄河县一盖县一兴城市一建昌县以南,甘肃省的庆阳、天水、平凉地区以东推广。
适栽土壤砂壤土,要求土层深厚,一般以80厘米以上为好,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
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和预期的研究进展
(1)拟采取研究的方法
从生物学角度观察其物候期、测定新梢生长量等来研究苹果的生长习性以及发育规律;及施肥量,施肥时间,花序管理技术等等。
研究单株的生产量及标准。
可行性分析:目前新疆地区大力推广优质苹果生产技术,对这项技术提供资金补助和技术推广等。
该技术是新疆地区苹果种植大项目下的一项技术环节,是大面积推广优质苹果生产的前提。
预期的研究成果:提高苹果产量,增加产值,发展苹果产业,提高质量,打造优质量的苹果品种。
搞好苹果生产,开阔国内外苹果销售市场,对增加果产区人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军.新疆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J].商业研究,2004,(5):24-28.
[2] 张雪阳等.新疆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J].新疆。
苹果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

苹果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一、土壤肥力调查在苹果栽培管理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土壤肥力调查,以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种类。
只有了解土壤的情况,才能采取合适的施肥措施,不浪费也不缺乏。
土壤肥力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层次、土壤深度、土壤质地、土壤pH 值以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详细调查,可以形成土壤肥力评价报告,供后续的施肥管理使用。
二、肥料选用在了解了土壤肥力的情况之后,接下来就是选择适合苹果树生长的肥料。
一般来说,肥料可以分为有机肥料和化肥两种。
(一)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指通过堆肥、腐熟等方式获得的一种天然有机物质。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土壤质量。
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透气性。
常见的有机肥料有:鸡粪、鸭粪、牛粪、羊粪等畜禽粪肥,还有众多的腐熟饼肥类,如腐熟鲜果树叶、草木灰等。
(二)化肥化肥是指工业化生产的肥料,其中含有的元素和化学组成都得到严格的控制。
化肥施用量的大小、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机的选择都会影响苹果的生长和发展。
常见的化肥有:尿素、复合肥等。
其中尿素是一种高纯度的氮素肥料,属于快速施肥方式。
复合肥一般含氮、磷、钾等元素,常用于追肥和基肥。
三、施肥技术(一)基肥施用基肥是指在苹果种植的初期,通过将肥料深度施入土壤来提供养分供给。
基肥的施用时间在春季地冻融时期结束后,预计植株萌芽前两周内施用。
基肥要求在施肥前,将土表层松散,除去岩石,清理残草和垃圾,以免阻碍肥料吸收。
同时,在施肥之前要进行土壤的水分控制,避免过度干燥或过度湿润。
一般来说,基肥、追肥都需要注意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随着苹果生长,肥料吸收使用后,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追肥。
通常情况下,追肥的时间在生长季的不同阶段会有所不同。
1、在苹果结芽期追肥此时应该追施一定量的氮肥、磷肥以及少量的钾肥,既可以促进新生芽的生长与发育,也可以提高花芽的分芽率和花芽成熟率。
此时应该追施一定量的磷钾肥以及少量的氮肥,以促进果实膨大和充实。
苹果种植调研报告

苹果种植调研报告苹果种植调研报告一、引言苹果是世界上最为重要和广泛种植的水果之一,也是世界水果市场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本报告为了解苹果种植情况,分析苹果种植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调研方法1. 采访:我们采访了多个种植者和专业人士,了解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2. 调查问卷: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苹果种植者及其供应链上的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三、苹果种植现状1. 主要产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主要产区包括河北、山东、陕西、云南等地。
2. 品种多样:我国苹果品种繁多,包括富士苹果、红富士、蛇果、国光等。
富士苹果是最受消费者欢迎和市场需求最大的品种之一。
3. 种植规模:苹果种植已成为我国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种植规模及产量逐年增长。
四、苹果种植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近年来,苹果种植技术不断创新,种植者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2. 绿色生产:越来越多的种植者转向绿色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和农药残留问题,提高苹果的安全性和健康价值。
3. 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苹果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消费者对品质和安全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有机苹果和原产地认证的苹果的需求逐年增加。
五、问题与建议1. 品质管理:部分种植者存在对品质管理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和产地认证。
2. 病虫害防治:由于病虫害是苹果种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种植者需要注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 品种选择:种植者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苹果品种。
六、结论苹果种植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
随着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提高,苹果种植业将继续发展壮大。
然而,种植者需要加强品质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以提高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度。
七、参考资料1. 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 《苹果产业调研报告》3. 农业部官方网站4. 有关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报告及论文。
苹果种植调研报告

苹果种植调研报告1. 调研背景苹果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消费市场。
为了深入了解苹果种植的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探究苹果种植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苹果种植的问卷,并在农民中进行了广泛的发放。
同时,我们还对苹果种植区域进行了实地走访,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以便获取更加详实和真实的情况。
3. 调研结果3.1 苹果种植区域分布调研结果显示,苹果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如河北、山东、陕西等北方省份。
同时,近年来南方一些省份如江苏、湖南等也开始逐渐发展苹果种植业。
3.2 苹果品种调研发现,主要的苹果品种包括富士苹果、红富士、国光等。
其中,富士苹果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具有果形美观、口感脆甜等特点。
此外,部分地区还种植了一些本地特色的苹果品种,如山东的烟台苹果、陕西的寿县苹果等。
3.3 栽培技术调研发现,苹果种植过程中采用了现代化的栽培技术。
首先,在苹果的选种环节,农民会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苹果品种。
其次,在苹果的栽培管理中,注重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农药使用的安全。
3.4 问题与挑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地区的农民在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上仍存在一些短板,导致苹果品质和产量不稳定。
其次,市场的竞争加剧和苹果价格的波动也给种植户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4. 发展趋势与建议4.1 发展趋势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预见苹果种植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有机苹果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苹果种植技术将进一步智能化和精细化。
4.2 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和趋势,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苹果种植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扶持,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广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苹果品质和产量;•加强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品种结构和营销策略。
旱地红富士苹果高产的生物学原理及精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旱地红富士苹果高产的生物学原理及精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红富士苹果是中外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苹果品种之一,具有鲜红色、饱满、味甜、口感脆爽等特点。
旱地红富士苹果的产品特性比一般品种更为突出,因此在市场上更受欢迎和青睐。
目前,旱地区域种植红富士苹果尚未得到广泛开展。
因为旱地种植的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条件与沿海地区有很大的差异,需要针对旱地的环境条件和特殊需求,开展精准化的种植技术研究,进一步优化叶片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果实质量等方面,实现旱地红富士苹果的高产和品质,满足市场上对高品质苹果的需求。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拟研究旱地红富士苹果的高产和品质提升的生物学原理及精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内容包括:1. 果实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环境调控和研究农艺措施对果实质量的影响,分析不同因素对果实成色、大小、糖酸比等的影响。
2. 根系生理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研究旱地红富士苹果根系的构成和功能特点,探究根系生理对干旱条件下苹果生长发育和高产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养分浓度、土壤深度和排水等因素对苹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 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研究:研究旱地红富士苹果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叶片光合作用特性,分析苹果叶片光合作用对苹果高产和品质的影响。
本课题旨在探究旱地红富士苹果的高产和品质提升的生物学原理,建立精准化的旱地红富士苹果栽培技术体系,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推广种植技术,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方法1. 果实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设定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农艺措施,对旱地红富士苹果果实的大小、成色、糖酸比进行实验室和田间实测。
2. 根系生理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通过对苹果根系结构及功能进行解剖、组织学和生理生化等方法的研究,探究不同根系组成结构及功能的特点,并与苹果生长发育指标相评估。
3. 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研究:通过设定不同的光照条件,在实验室和田间条件下测试旱地红富士苹果叶片光合作用特性,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光合效率和苹果高产和品质的影响。
苹果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

苹果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苹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栽培管理技术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苹果的栽培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为苹果的健康生长和高产提供指导。
一、苹果的栽培环境苹果的生长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光照、水分等多个方面。
研究表明,苹果喜欢温带气候,适宜生长的气温为10~25摄氏度,适宜的土壤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此外,苹果的光照需求较高,一年中需要充分的日照,否则会导致果实变小、色泽不佳等问题。
水分方面,苹果需要适量的水分,一般需保持土壤湿润度在70%左右,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对苹果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二、品种选择苹果的品种选择对果实品质和产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般来说,品种选择要考虑以下因素:(1)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对低温和冻害的耐性要较好;(2)良好的抗病虫害能力,这可降低栽培成本和减少农药残留;(3)产量高,果实品质好;(4)果树的树势要适中,不能过于旺盛或太弱。
三、栽培技术苹果的栽培技术包括修剪、翻土、浇水、施肥等。
其中,修剪是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修剪主要是控制果树的树冠形态、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果实品质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般来说,修剪要注重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修剪工具,保持修剪刀锋利,减少伤口面积;(2)根据果树的年龄、品种、树势等不同因素,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3)修剪要逐步进行,不可一次性修剪过多枝条。
翻土是指把土壤翻松,以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
苹果树的翻土一般在春季进行,可以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浇水是控制苹果水分的重要手段。
根据苹果树的年龄和生长阶段不同,浇水的时机和量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苹果树喜欢天然降水,但如果干旱时要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土壤湿润。
施肥是保证苹果树正常生长和高产的必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地区、土壤和树龄等因素,可选择有机肥、化肥和复合肥等不同种类的肥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2.2国内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我国保护地设施栽培的历史悠久,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取得了巨大 的成绩,设施栽培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一。《汉书》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 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段叙述比较详细地记载了生 产场所、加温方式和种植作物,说明我国在汉代就有了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 宋朝花卉保护地栽培得到大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宋临安(今杭州)马塍所创造 的堂花术:“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这里提到的“纸饰密室” 后来被逐步改进发展成纸窗温室(北京市郊区蔬菜栽培技术调查组,1956)。 元朝以后,保护地栽培技术在蔬菜生产上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温室囤韭和风 障阳畦植韭技术。明清时期,为宫廷提供鲜花已成为北京地区保护地生产的任 务之一,到清代末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其结构形式为一面坡式,以 玻璃作为透光材料,夜间采用草帘保温,1963年塑料薄膜实现了国产化,加速 了保护地
2.1国外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国外设施果树栽培历史久远,17世纪法国已有柑橘的温室栽培,1886年日本冈 山县进行了白玫瑰香葡萄的温室栽培。近20-30年来,随着果树新品种的研究、果 树矮密栽培技术的推广、园艺物资材料和环境调控设备的改进以及人们对时鲜果品 需求的增加,世界各国设施果树的栽培面积逐步增加,在20世纪70年代末形成高潮。 其中以日本发展最快,自动化控制与栽培技术最先进,其果树设施栽培的面积除草 莓外已有9000hm2,目前仍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国内外用于设施栽培的果树种 类,已由初期的草莓为主发展到葡萄、桃、樱桃、杏、枇杷、无花果等35个树种, 其中常绿果树23种,落叶果树12种。近年来,国外设施果树的发展呈现出设施大型 化、控制自动化、栽培标准化、模式多样化等趋势。随着人们对新鲜果品周年的需 求,世界各国的果树生产早已开始注意果树的设施栽培,设施栽培作为果树栽培的 一种特殊形式,虽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规模化、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是近20-30 年的事,由于它包含许多高新技术,它的发展有赖于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
文献综述
2.1国外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果树栽培集约化的发展,小冠整形和矮密栽培的推 广,工业化为种植业提供日益强大的资金、材料和技术上的支持,加上果品淡 季供应的高额利润,进了果树设施栽培的迅猛发展,日本、意大利、荷兰、加 拿大、比利时、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发展较多,日、意等 国非贮藏性水果市场的相当份额已被保护地设施生产的水果占居。日本是世界 上果树设施栽培面积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果树设施面积已达9000hm2,以 为果树栽培总面积的6%,现在设施栽培的面积约为果树栽培总面积的3%-6%, 并且大多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栽培技术已达较高水准,韩国保护地栽培历 史罗短,但面积不少,1981年设施面积7142hm2,栽培的果树种类有香蕉、菠萝、 柑桔、芒果、葡萄等,目前已有设施香蕉331.4hm2,菠萝160.1 hm2,柑桔52 hm2,其它683.7 hm2;英国的温室以种植蔬菜、花卉为主,设施果树面积小, 不到全部2078 hm2温室的0.5%;比利时温室主要以草莓为主,荷兰的温室业在 西欧最为发达,但主要用于花卉与蔬菜,果树设施栽培面积较小。与此相适应, 世界各国陆续开展了果树设施栽培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桃、油蟠桃设施栽培研 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以意大利、澳大利亚,前苏联等国家起步早,研究较 深入,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果树设施栽培已成为果树栽培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
苹果设施栽培技术 的研究与推广
报 告 提 纲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论文框架结构 五、研究基础
选题背景
※果树设施栽培作为露地自然栽培的特殊形式存续了100余年,二 十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迅速。
※随着果树栽培集约化的发展,世界各国设施果树的面积逐步增
加。 ※中国果树设施栽培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的栽培面积已达 80,000公顷左右,位居世界第一位,已形成较为集中的果树设施 栽培产区。
文献综述
果树设施栽培作为露地栽培的特殊形式,主要利用温室、塑料大棚 或其它设施,人为地改变或调控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如光照、空 气或土壤温度、水分、根际矿质营养、二氧化碳等),经济高效地进行 果树优质生产。与露地栽培相比,果树设施栽培模式有很大差异,需要 有新的栽培模式与之配套,其主要特点在于: 1、采收期可灵活掌握,依据栽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促进栽培、 避雨栽培、延迟栽培等,其中以促早栽培为目的的栽培形式是一种主要 的形式,大量的试验表明桃、油桃通过设施促早栽培可提前成熟1~2个 月;因而能灵活调节采收期,延长果实的供应期;同时,果品的质量和 产量也会大幅度提高,相应的经济效益也会增加。 2、温度、水分、二氧化碳、光照等环境的可控性。露地栽培的气 象条件绝大多 数是听其自然的,而设施栽培则可避开自然雨水、灵活 地调节灌溉时期和溉量,保证树体和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节奏 地进行。不仅如此,设施栽培还可以极大地降低裂果率,大大地提高果 品质量和商品性。设施栽培后,果树还可避开早春低温、霜冻对花芽的 伤害,获得稳定的产量。 3、设施栽培条件下由于人工调控环境因素,进行果树栽培可以不受 果树栽培的地域;因此,只要能创造适合于果树生长发育的条件,基本 上可以栽培各种果树。
研究目标
※
本文通过对苹果设施栽培技术的系统研究与分析,探明其机理, 以期解决设施栽培中设施结构、品种选择、设施内环境调控以 及树体综合管理等技术难题。
※
总结制定出保护地苹果果树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以指导果农生 产出高档优质苹果。
报 告 提 纲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目标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论文框架结构 五、研究基础
文献综述
2.2国内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中国果树的保护地栽培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辽宁、北京、天津、黑龙江等 省市在葡萄上进行果树保护地栽培的尝试,限于当时的消费水平、技术水平低 等多方面的原因,基本未应用于生产,此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78年以 后,果树保护地栽培的生产与理论研究步入正规,1978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园艺 所开始了塑料薄膜日光温室葡萄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之后又在塑料大棚内获 得成功。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1979年开始进行“巨峰葡萄设施栽培的研究”, 1981年辽宁省本溪市立新区恩山岭大队在塑料薄膜日光温室中进行葡萄保护地 栽培试验,栽后第二年获得二茬果,合计单产60000kg/hm2。但由于当时经济条 件和市场购买力的限制,一直没有大面积推广。进入90年代后,新形成的高收 入阶层对反季节果品的需求,拉动了果树设施栽培的发展。1991年辽宁省辽中 县桃树设施栽培成功,1994年山东省菜阳市进行中国樱桃的保护地栽培获得较 好的效益,1995年山东农业大学在普通成龄桃树上进行保护地促成栽培获得成 功,1997年山东泰安李、杏树设施栽培成功,1998年安徽批把设施栽培成功。之 后开始进行了果树保护地栽培的系列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