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平均差误法测量

合集下载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摘要:本实验是采用平均差误法。

目的是通过学习平均差误法,来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被试可以主动地并且连续地调整刺激量的大小,因此调动了被试的积极性。

在用这种方法测量差别阈限时,被试调整得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

关键词: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1.引言平均差误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一种方法。

这个方法有三个特点:(1)在测定差别阈限时所呈现的变异刺激,如光的明暗、声音的强弱高低、线条的长短等,是连续变化的,不象最小变化法那样是以等距离、间断变化的,也不象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的顺序呈现的。

(2)平均差误法的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的量的变化。

由于这个特点,这个方法又叫调整法。

由于被试参与操作,也容易产生动作误差。

例如,从小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和从大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其结果就可能不同。

(3)被试调整得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即平均误差,AE),就是所求的阈限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AE=∑∣X-S∣/N式中,X——每次测定所得数据;S——标准刺激;n——测定总次数。

平均差误法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用这个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其它两种方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因为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而绝对阈限则50%次感觉到的强度之下。

由于平均差误法获得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阈限的近似值。

费希纳是将平均差误法系统化,并将之推广的人。

他因其心理物理学而著名于世。

心理学史家D.舒尔茨写道:" 185O年1O月22日早晨,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费希纳忽然领晤到心与身之间的联系法则可以用物质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说明"。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方程式来表示:S=KlogR。

平均差误法

平均差误法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摘要差别阈限是指人在感觉上所能辨别的最小值。

本实验采用调整法和多层次的ABBA法来来测量长度差别阈限,被试试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系师范班四名同学。

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被试的结果相差很大,2.同一名被试的左右调节有差别并且明显右手调节的准确度高,3.差别会随着做的次数的增加相对减少。

关键词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标准刺激比较刺激1 前言感受阈值是指适应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才能引起某种相应的感觉。

ABBA法可以消除被试受到练习,疲劳,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平均误差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种刺激为标准刺激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阈标准刺激相等。

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只能把多次误差综合起来求其平均值。

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值阈值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值阈值的大小。

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费希纳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主要有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

后来又发展出它们的各种变式。

极限法测定阈限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

在测定绝对阈限时,给予刺激的方式有渐增法和渐减法。

渐增法从被试觉察不到的刺激强度开始,然后将刺激强度逐渐以较小的相等梯级增加,直到被试报告觉察到刺激为止。

恒定刺激法将少数固定的刺激以随机方式呈现,以被试对不同刺激觉察到的次数所占的比例来估计阈限值的方法。

测定绝对阈限时所选刺激的最大强度,应使被试能感觉到的概率在0.95左右;所选刺激的最小强度,应使被试能感觉到的概率在0.05左右;以被试有0.50的概率能觉察到的刺激强度为绝对阈限。

本实验用的方法是平均误差法。

2 方法2.1 被试: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系师范班四名同学,四名女生,20岁,三个近视,一个视力正常。

2.2 仪器与材料2.2.1 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试验系统。

2.2.2 材料:两根不同长度的线段,一个为标准刺激,长度固定不变,另一个为比较刺激。

平均差误法

平均差误法
计算机的图形显示是通过象素完成的。象素大小相等且等距,因而对由象 素组成的线段的长度测定是极为准确的。本实验就用平均差误法来测量线段长 度的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结果与讨论:
详细反应40行,表示40次测定,每行分3列印出。第一列为标准刺激的位置 和相对于变异刺激的长短;第二列为变异刺激的初始长度;第三列为被试调节 后的长度。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 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0-34页
?In this method the observer himself/herself controls the (continuous) magnitude of the variable stimulus beginning with a variable that is distinctly greater or lesser than a standard one and he/she varies it until he/she is satisfied by the subjectivity of two.
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优缺点平均差误法的优缺点平均差误法实验报告均绝对离差
Psychophysics:
?Threshold:
?Method of Adjustment (MOA) ?The method of adjustment asks the subject to control the (continuous) level of the stimulus, instructs them to alter it until it is just barely detectabl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noise, or is the same as the level of another stimulus. This is repeated many times. The method is also called the method of average error (平均差误法 ), the method of reproduction(再 生法), or the method of equivalent stimuli.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张研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10150201班1051020145号摘要本实验是用平均差误法来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被试为山西师师范大学心理系10级48名学生。

本实验就是通过用平均误差法来测量线段长短的差别阈限,分析得到的数据,看看个体间对线段的差别阈限是否存在区别以及同一个个体每次实验的差别阈限是否一样。

在用这种方法测量差别阈限时,被试调整得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AE)就代表差别阈限值。

公式为:AE=∑│Xi-S│/n,其中X表示每次测定所得数据;S表示标准刺激;n表示测定次数。

关键词:平均差误差别阈限1 前言平均差误法,又称调整法,是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

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本实验是用平均差误法来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实验为消除动作误差,通常使一半比较刺激长于标准刺激,另一半则短于标准刺激。

同时通过使比较刺激的位置在标准刺激左右各半来消除空间误差。

又由于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期望误差和练习误差,可采用多层次的ABBA 法和拉丁方设计来排除。

通过用平均误差法来测量线段长短的差别阈限,分析得到的数据,个体间对线段的差别阈限是否存在区别以及同一个个体每次实验的差别阈限是否一样。

2 方法2.1 被试山西师范大学10级心理系48名被试。

10名男生,38名女生。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仪器为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材料为屏幕呈现两根不同长度的线段,一个为标准刺激,长度固定不变,另一个为比较(变异)刺激。

2.3 实验程序被试端坐在实验仪器前,屏幕与被试视线平行。

为被试呈现指导语。

指导语:这是一个比较两个线段长短的实验。

进入实验界面,屏幕将并排呈现两条线段,其中一个是标准刺激,线段长度不变,另一个是比较刺激,你可以调整其长度。

4.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法-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4.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法-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线段长度差别阈限XXX 应用心理学X班摘要本实验采用平均差误法,通过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再造、调整另一个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本实验中通过同时呈现两条线段,让被试在主观上调节比较刺激的长度,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让被试学习使用平均差误法测量差别阈限。

关键词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比较刺激标准刺激1.引言概念界定平均误差法:平均差误法即是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

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如光的明暗、声音强弱高低、线条长短等。

其调节幅度是连续变化的,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以等间距、间断变化的,也不像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顺序出现,平均差误法是由被试操作,被试积极性较高。

差别阈限:经典心理物理学认为,可用物理量表达感觉量,因此存在一种达到观察水平所必须的临界量值,即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在测量上,常常50%次能感觉到,50%次不能感觉到的表示绝对阈限;而用50%次能感觉到差别,50%次不能感觉到差别的物理量表示差别阈限。

2 对象与方法2.1 被试教师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班2班同学4名,校正视力正常,左右手正常。

2.2 仪器实验仪器为计算机,PsyKey实验平台,1号反应盒。

2.3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为屏幕所呈现的两条线段,一条线段长度固定,为标准刺激;另一条线段由被试调节,为比较刺激。

2.4 程序屏幕上会出现左右两条线段。

其中一条为标准刺激,比较另一线段与标准刺激的长短。

如果长被试需按红键将其调短,如果短被试需按绿键将其调长,直到被试认为两条线段等长,则按黄键确定,需重复几十次。

3 结果表1 被试在本实验中的相关数据编号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1 3.75 62 4.37 73 3.13 54 1.88 3由结果计算可得,被试的平均差别阈限为3.28%,绝对差别阈限为5.254 分析与讨论差别阈限的估计值的计算:用平均差误法求差别阈限,所得差别阈限只是一个估计值,平均差误(AE)有两种计算方法:把每次的调整结果(X)与主观相等点(用M 或PSE 表示)的差的绝对值加以平均,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这个差别阈限的估计值用符号AEm表示: AEm=Σ∣X-PSE∣/N ;把每次调整结果(X)与标准刺激(St)的差的绝对值加以平均,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用符号AEn表示:AEn=Σ∣X-St∣/N本实验需要被试自己操纵实验与其标准刺激相等,具有主动性,被试能很好的参与其中。

平均差误法计算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法计算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法计算差别阈限实验报告平均差误法计算差别阈限1. 引言平均差误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一种方法。

又叫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方法之一。

其基本程序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由于平均差误法要求被试亲自参与,因此这种方法更能调动被试的实验积极性。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反应变量是被试每次调整的数值,即认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数值,它们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的数值。

这个变化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

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即多次调整结果的平均数,就是主观相等点,主观相等点与标准刺激的差就是常误。

平均差误的计算方法:N PSE -X AE M ∑=其中,M AE 是平均差误,X 是每次的调整结果,PSE 是主观相等点,N 是实验次数。

本实验通过长度差别阈限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平均差误法测量差别阈限。

2. 方法2.1 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哈尔滨师范大学09级心理系的本科学生两名,22岁,女生。

2.2 仪器长度估计测量器2.3 程序(1)用长度估计测量器呈现白色背景上的黑色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分左右两个,全等。

两边分别用活动套子盖住,背面有以毫米为单位的刻度。

主试移动一个套子使该边的露出10厘米作为标准刺激。

又用同样的方法使另一边露出一个明显短于或长于标准刺激的长度作为变异刺激,让被试调节变异刺激,直到她认为与标准刺激长度一致为止。

主试记录下被试调整好的长度。

(2)在实验安排中,为了避免顺序效应、空间效应和疲劳效应,采取以下措施:全部实验中应有一半的次数呈现的变异刺激长于标准刺激;另一半此数变异刺激短于标准刺激。

左右两边分别有一半的次数是定为标准刺激。

实验采用ABBA 的顺序,即右外---右内---左内---左外---左外---左内---右内---右外,共8组,每组5次。

每做完20次休息两分钟。

(3)在实验过程中,主试不要告诉被试调整出来的变异刺激的长度是否和标准刺激相等,也不要做任何有关暗示。

感觉阈限的测量-平均差误法——

感觉阈限的测量-平均差误法——

• 这个方法是要求被试判断什么时候比较刺激和标 准刺激相等。
• 被试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并不总 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 的一个数。这个变化的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
• 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
• 通过对主观相等点和不肯定间距的测量,就可以 估计差别阈限。
• 把平均误差作为差别阈限,与差别阈限 的定义并不相符,但因为平均误差和差 别阈限成正比,所以也作为测量差别感 受性的指标。
• 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即多次调整结果的平均数, 就是主观相等点,主观相等点与标准刺激的差就 是常误。
(3)差别阈限的估计值的计算
• 用平均差误法求差别阈限,所得差别阈限 只是一个估计值,平均差误有两种计算方 法:
–把每次调节的结果(或每次的判断)与标准刺激 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
–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 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
– 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求等值,它的实验程序容易引起 被试的兴趣,但对不能连续变化的刺激则不能用平均 差误法来测其差别阈限。
测量阈限的三种方法的比较
• 测量阈限的三种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
– 最小变化法的实验程序和计算过程都具体地说明了感 觉阈限的含义,但它会因其渐增和渐减的刺激系列而 产生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
– 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处 理,因而便于与其它测定感受性的方法进行比较。在 应用3类反应的实验程序时,被试的态度会对差别阈限 值有较大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2)因变量(反应变量)
•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的反应变量是 被试者每次调整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 的那个数值。
(3)绝对阈限的测定(计算)

用平均差误法测量长度差别阈限

用平均差误法测量长度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测量长度差别阈限1、实验目的1.1、掌握平均差误法的具体含义。

1.2、学习如何运用平均差误法来测量长度差别阈限2、实验仪器:长度估计测量仪,记录纸和笔3、实验程序:3.1、实验的基本方法:用长度估计仪呈现白色背景,黑线条,分左右两半。

左半、右半分别用两个活动套子套住,背面有以毫米为单位的刻度,主试者移动一个套子使一边的直线露出11厘米作为标准刺激,又用同样的方法使另一边的直线露出一段明显短于或长于标准刺激的长度作为变异刺激,被试者借助于移动套子调节变异刺激,直到他认为与标准长度相等为止。

主试记下被试者调好的长度。

3.2、在安排实验程序时,要注意几个控制变量(1)为了消除动作误差,在全部实验中有一半的次数呈现的变异刺激长于标准刺激(套子向内移动,简称“内”);另一半的次数呈现的变异刺激短于标准刺激(套子向外移动,简称“外”)。

(2)为了消除空间误差,在实验中有一半的次数呈现的变异刺激应在标准刺激的左边,即于中线的左边,(简称“左”);另一半的次数呈现的变异刺激应在标准刺激的右边(简称“右”)。

这样,变异刺激的呈现方式可以有“左外”、“左内”、“右外”、“右内”四种方式。

(3)为了消除系列顺序的影响,实验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进行:“左内” “左外”“右外” “右内” “右内” “右外”“左外” “左内”。

每种条件须做5次,合计40次。

每做完20次,休息2分钟。

3.3、在实验过程中,主试者不要告诉被试调整的变异刺激的长度是否和标准刺激相符,也不要有任何有关的暗示,主试者的记录数据不要让被试看到,而且,主试调整标准刺激时不要让被试看到其调整过程,避免被试有视觉上的残留。

3.4、换被试者,再按上述程序进行实验。

4、实验结果4.1、计算长度的差别阈限长度差别阈限实验结果记录表1-1:(单位:厘米)4.2、误差检验:(检验有没有下面这些误差,可以是有和没有。

)4.2.1、动作误差4.2.2、空间误差4.2.3、时间误差4.2.4、练习误差4.2.5、期望误差5、讨论分析5.1、平均差误法与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有和异同?共同点:这三种基本心理物理法都是用来测感觉阈限的,异同点:5.2、哪些因素影响结果的变化补充说明:用平均差误法来测定长度差别阈限,要有两个长度刺激,一个是标准长度刺激,一个是比较刺激,被试每次反复调整比较长度刺激,直到他感觉到与标准刺激相等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平均差误法测量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是教育部“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课题科研成果之一,开发于2000年左右,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完成,最初用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软件。

经过10多年的应用与探索,目前有超过200所高校与单位在使用。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配有更明了的教学指南:每个实验都配有针对实验本身的帮助文件,内含实验背景、实验设计范式、结果数据含义及处理方法、参考文献、软件操作指导等内容(见附录)。

附:
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莱耶错觉
实验背景知识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错觉的种类很多,缪勒-莱耶错觉是其中一种经典的几何错觉。

缪勒-莱耶错觉是指左边中间的线段与右边中间的线段是等长的,但看起来左边中间的线段比右边的要长。

平均误差法典型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

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

实验介绍
一、实验设计和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装有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的计算机,键盘。

计算机呈现不同角度的缪勒莱耶错觉图形,标准刺激为80mm,比较刺激一半比80mm长,一半比80mm 短;刺激变化的最小单位为1mm。

正式实验的箭头角度分别为15度、30度、60度、90度。

2、实验设计:
本实验可以从性别、角度等方面考察被试的缪勒-莱耶错觉量的大小,其中性别为被试间因素、角度为被试内因素。

在实验中,每种角度做16次,被试实验顺序为:
被试1:15度、30度、60度、90度
被试2:30度、60度、90度、15度
被试3:60度、90度、15度、30度
被试4:90度、15度、30度、60度
练习材料次数为8次,角度为45度。

3、实验过程:
定义实验材料: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角度、线段间的距离、出现的方式(水平的还是垂直的、是同一直线还是在不同的直线上)、实验次数等进行自定义,保存实验材料后开始正式实验。

出现如下指导语:下面呈现的是两个带有箭头的线段。

其中箭头向内的是标准刺激(如图:“>--<”),箭头向外的是比较刺激(如图:“<-->”),有时比较刺激在左(或上),有时比较刺激在右(或下)。

要求你对呈现的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进行比较,然后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的长度相等,并按空格键报告相等。

如果被试认为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长”,就按按下箭头“↓”使比较刺激变短;如果被试认为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短”,就按按上箭头“↑”使比较刺激变长;这样要做好多次。

明白上述指导语后,按“开始实验”键开始实验。

被试依据指导语的原则进行反应,实验结束后系统自动记录实验结果,一名被试结束实验后换下一个被试继续实验。

被试的实验顺序按照实验设计中所标准的顺序进行实验。

二、结果分析和讨论
1、计算每个人的各个角度的错觉量的平均值,绘制成表格。

2、计算小组所有被试各个角度的错觉量的平均值,绘制成表格。

3、分析不同角度下错觉量的大小。

以及被试在不同角度上是否存在差异。

4、对本实验的结果做2*2(性别*角度)的方差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

三、参考文献
1、张学民.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朱滢.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黄希庭.普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实验程序的操作
在“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主界面中的“实验心理学”中选择“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莱耶错觉”,点击“进入实验”,进入实验设计程序界面(见图-1)。

图-1
一、选择实验材料或定义实验材料
在“编辑实验材料”菜单中选择“缪勒-莱耶错觉”,会出现如下窗体(见图-2)。

1、定义缪勒-莱耶错觉实验材料
按照实验的要求,在下面的窗体中对实验次数、线段的呈现方式、标准刺激长度、线段的宽度、线段的间距、箭头角度、呈现位置、线段的颜色等进行定义。

在右侧预览框中可以直接看到定义的材料的预览结果。

按“确定”结束实验材料制作,并在“正式实验”菜单中选择“缪勒-莱耶错觉”,进行正式实验。

图-2
2、定义线段长度辨别实验材料
在“编辑实验材料”菜单中选择“线段长度辨别”,会出现如下窗体(见图-3)。

按照实验的要求,在下面的窗体中定义实验次数、线段的呈现方式、标准刺激长度、线段的宽度、线段的间距、线段的颜色等参数进行定义。

在图中可以直接看到定义的材料的预览结果。

按“确定”结束实验材料制作,并在“正式实验”菜单中选择“线段长度辨别”,进行正式实验。

图-3
二、正式进入实验
1、阅读指导语
在定义好实验材料后,实验者就可以准备开始实验。

在“正式实验”菜单中选择相应的菜单后,出现如下实验“指导语”窗体(见图-4)。

被试在仔细阅读指导语后,按照指导语的要求进行实验。

图-4
2、被试反应的原则
被试按照实验“指导语”的要求进行反应,反应的原则是按照平均差误法的要求进行实验。

3、被试信息的记录
实验结束后,屏幕上会出现“输入被试信息记录”的窗口(图-5),被试输入存放数据的文件名、被试姓名、性别、年龄信息后,点击“确定”按钮,结束实验。

换下一个被试继续实验。

图-5
当全部被试实验结束后,主试想要浏览实验结果的数据及基本的统计结果。

可以在主界面“帮助”菜单中选择“结果查询”子菜单,出现如下结果查询窗体(见图-6)。

图-6
选择刚才保存的文件(扩展名为“.DAT”)进行查询,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窗体(见图-7)。

主试可以单击“统计结果”按钮,查询被试的基本统计结果,选择“实验详细数据”查询被试每次的反应结果。

图-7
三、实验结果的输出与编辑
如果主试希望将实验结果存为其他文件或存到其他的磁盘或目录上、或者实验数据打印出来,可以在图-7的结果查询窗体中进行上述操作。

1、另存数据文件
在图-7中选择“文本文件另存为”,可以将当前的数据文件存为指定文件和指定位置。

2、结果打印
如果主试希望将实验结果打印出来,选择“打印”,便会出现结果打印窗体,被试可以在结果打印窗体中对数据文件进行编辑、排版,并将结果输出但打印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