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位老师阅读答案
我的老师阅读理解答案我的老师阅读理解附答案

我的老师阅读理解答案我的老师阅读理解附答案传授知识和科学的人称为老师,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的人。
那么关于我的老师阅读理解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WTT整理的我的老师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
《我的老师》阅读材料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
他并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善良,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
开始我见他,只逗着他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并认了他作我的老师。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
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
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儿疼不疼?”人们对于美好的东西,往往不加爱惜,只想占有,甚至加以残害。
孙涵泊却视一切都有生命,加以怜悯、爱惜和尊重。
我想,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晚上看电视,七点钟,当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时,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
......是的,孙涵泊,孙老师,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街上两人发生了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
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现在的人,多半是胆小怕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而孙涵泊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显得十分神勇,一点不假,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有一次,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进来,头歪着,一手掏着耳朵。
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
再问:“写的什么?”说:“字。
”又问:“什么字?”答:“黑字”。
还有一次,朋友带他去一个同事家拜年。
同事家墙上新挂了印有西方诸神油画的年历,神是裸着或半裸着,来客在没有人时都注目偷看,一有旁人就神情严肃。
同事也觉得年历不好,用红纸剪了小裤兜贴在那裸体上,大家都嗤嗤发笑起来。
有人故意指着仍裸着的胸脯问他:“这是什么?”他玩变形金刚,玩得正起劲,看了一下,说:“妈妈的奶!”说罢又忙他的操作。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
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
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
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
”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
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
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
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
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
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
”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
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
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
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
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
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
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
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
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
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材料四: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
我的老师阅读答案

我的老师阅读答案我的老师阅读答案「篇一」对我来说,学生时代已经遥遥远去了。
但每提起它,在我的眼前,常有一个和蔼的面影闪现--这便是我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
屈指算来,那时他也不过三十来岁,但在我们心目中,他是博学多才、令人敬慕的。
他写得一手好字,同时口才极好,讲起话来,常常五指向上微微张开,晃动着,好像在搓动着一个无形的小球,激动时,还要轻拍一下桌子。
这一切,都仿佛构成了他讲课的.特殊风格。
每每讲到动人之处,真可谓声情并茂--诸如祥林嫂如何在大年夜悲惨地死去,刘和珍三女子怎样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下,清国留学生为什么要将发髻盘成一座“富士山”,还要“将脖子扭几扭”,都是在他侃侃的讲述中,有如汩汩清泉,在我们心底溅起朵朵浪花。
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往往在他讲完最后一句、将搭在额前的头发潇洒地往后一甩时,下课铃声便恰如其时地大作起来。
我们十分敬重他,常常在下课之后,仍然三五成群簇拥着他,问这问那,他也顾不得拍去身上的粉笔灰,挟着讲义,斜倚在走廊的窗口上,随手点起一支香烟,继续侃侃地给我们谈文学,谈人生,以及我们所问到的各种问题,直到上课铃声再次大作。
此后,我远离了母校,远离了他。
尤其其间相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暴,竟使我们之间音讯杳然。
当我终于再次站在他面前时,我已是三十挂零的人了。
他也早已不再年轻,眼角分明地布满了鱼尾纹,唯有那睿智的目光,讲话的手势,还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采是啊,时光不可能倒转,我的双眼湿润了 .9、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分)10、简要概括老师的特点。
(4分)11、“是啊,时光不可能倒转,我的双眼湿润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4分)12、文中是怎样刻画老师的形象的?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5分)我的老师阅读答案「篇二」阅读理解。
(18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特殊功能体现在()。
A.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B.具有即时价值,但不具有延时价值C.具有均衡发展个体的功能D.培养受教育者知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答案】 A2、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B.《礼记》C.《史记》D.《左传》【答案】 A3、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B.斯纳金C.班杜拉D.桑代克【答案】 C4、“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
A.内部的可控因素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C.外部的可控因素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答案】 D5、( )是记忆的开端,也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答案】 A6、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A.民主管理B.常规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答案】 C7、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答案】 C8、实验证明:学习程度达到()时,记忆效果最佳。
A.50%B.100%C.150%D.200%【答案】 C9、某学校举行讲课比赛,青年教师小张认真研读教材,依据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课件。
为参加比赛做好准备。
在讲课时,评委提问小张对教学知识点前沿研究趋势的认识。
依据平时的积累,小张迅速做出恰当、合理的回答,赢得评委赞赏。
这主要反映了教师工作的( )。
A.示范性与榜样性B.复杂性与创造性C.全面性与细致性D.主体性与长期性【答案】 B10、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 )。
A.广阔性B.灵活性D.深刻性【答案】 B11、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 的反映。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答案】 A12、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自测八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八年级同学在系统学习新闻单元后发现采访活动收获很大,文学社决定组织大家分组实践。
一积累与运用(24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小语为了传播诗词文化,帮助大家分清律诗和古体诗,特意采访了老师。
老师说: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全诗偶句通押一个平声韵,如“(1)渡远荆门外,____________。
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
一般说来,颔、颈两联的上下句平仄音相对,如“(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
牧人驱犊返。
____________”。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即四联,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的,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颈联“(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古体诗就没有这些限制,如《庭中有奇树》中“(4)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就不对仗。
《赠从弟》偶句尾字有三个都是仄声,如诗的最后两句“(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作答。
(9分)小记者团队来到淮海战役纪念馆,只见苍绿的松柏,高大的石碑,以及石碑后广袤的天空,这里的事物都zhāng xiǎn着一种“尊严”。
雄伟的烈士纪念塔耸入云天。
大家屏息敛声,A(观赏瞻仰)着一幅幅浮雕,战士们个个B(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特别是“勇架十人桥”这个浮雕最令人难忘,把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刻画得入木三分。
旁边还有一条长廊,上面juān kè着无数烈士的名字,他们为了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
这些名字就像是长河中不可熄灭的红星,照耀着人们前进的道路。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2分)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2.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3.日光下澈,。
(柳宗元《小石潭记》)4.小语登高远眺,原野上艳阳高照,江中小洲草木茂盛,他不禁联想起崔颢《黄鹤楼》中的两句诗“, ”。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10题(23分)【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丙】庆历末,富文忠公①镇青州,会河决商胡②,北方大水,流民坌③入京东。
公劝所抚八州之民出粟以助赈给,因坊村择寺庙及公私空舍,又因山崖为窟室,以处流离。
择寓居官无职事者,各给以俸,即民所赘聚④,籍而受券,以时给之。
明年夏,大稔⑤。
计其道里,资遣还业。
八州之间所活者,无虑⑥五十余万人。
仁宗嘉之,拜公礼部侍郎,公曰:“恤灾赈乏,臣之职也。
”卒辞不受。
【注释】①富文忠公:北宋名相富弼。
②商胡:地名。
③坌:并;一齐。
④即民所赘聚:让他们到流民聚集的地方去。
⑤大稔:大丰收。
⑥无虑:大约。
5.【甲】诗的作者是。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属.予作文以记之()(2)卒.辞不受()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B.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C.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D.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8.为【丙】文“籍而受券”中“籍”的注释选择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通“藉”,凭借B.书籍,书册C.登记入册D.籍贯9.【甲】诗和【丙】文都写到百姓的不幸遭遇。
【甲】诗“老翁逾墻走”的原因是“”,【丙】文“流民坌入京东”是因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0分)1.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既然覆盆子“色味都比桑椹.(shèng)要好得远”,那一定是一种极好吃的果子,优其是“又酸又甜”,让人一想到就口中生津.(jīn)。
B. 宇航员从浩渺.(mǎo)的太空中,遥望这颗蔚篮色的星球,禁不住感叹:“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如此美丽壮观,和蔼.(ǎi)可亲。
”C. 每逢新春佳节之际,我总会收到各方朋友的贺词,每一条都令我感慨.(kǎi)万端,每一句都叫我倍感温馨.(xīn)。
D. 每个孩子都将在这个舞台上演驿生命的精彩,在为同学的服务中绽.(dìng)放魅.(mèi)力之花!2.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2分)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醉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虽日日________前代大师的字帖,但进步不大。
一日,他来到长安,看到街上人头攒动,凑上前一看,只见舞蹈家公孙大娘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________的衣带,随着剑起伏。
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融为一体。
张旭看得如醉如痴,敬佩之心________,更从中悟出了书法________,从此书艺大进。
A. 临摹飘拂油然而生奥秘B. 模仿飘动应运而生秘密C. 临摹飘动应运而生奥秘D. 模仿飘拂油然而生秘密3. <2021四川广安>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这本书的对象,主要是面向广安市的全体初中毕业生。
B. 由于老师带领我们认认真真地复习,使我们班的成绩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C. 能否在公共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D.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我的老师们》阅读理解与答案

《我的老师们》阅读理解与答案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的老师们韩小蔥①又是一个烈阳灼人的夏日。
山峦般濡湿气团的重重压迫,人人都被憋得喘不上气来,像钻出水的海豹一样大幅度起伏着胸脯,剧烈地吸着气。
小区门口,人人都加快了脚步,一溜烟地往自家楼里跑。
②可也有例外。
大院里一长排垃圾桶旁边,一位保洁员大姐一直站在那里。
她穿着那种标准的纯蓝色厚棉布工作服,戴着口罩、帽子、手套,忍着强烈的腐臭味儿,坚持给垃圾把着关,将用户们搞错的重新分类投放。
实在坚持不了时,就小跑到近处的小树林里吸几口新鲜空气,然后又快速回到岗位上。
我记起昨晚去丢垃圾时,本想直接把“厨余垃圾”扔到绿色垃圾桶里,把“其他垃圾”扔到灰色桶里,但保洁员大姐向我伸出了手。
我说:“我都分好了,你就别沾手了。
”她朝我笑笑,还是执意接了过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③这垃圾分类确实很有难度。
有时候你照着图表仔细对照着,却仍然会出错。
比如把粽子叶、玉米衣当成“厨余垃圾”,但它们都是“其他垃圾”。
④我就非常想去跟这位保洁员聊聊。
找了一点杂物,装进一个塑料袋,下楼到了她面前。
我说“其他垃圾”,她照例平静地接过去,仔细检查,然后倒进灰色桶里。
我没话找话地问她几点下班,下班后回家干些什反……她朝我笑笑,说:“五点下班,然后到超市再干三个小时,也是做保洁。
俩孩子在老家,姐姐已上一年级,可以帮着爷爷奶奶带弟弟了……”⑤我的鼻子酸了。
恰在此时有人喊我,转身一看,原来是邮递员小方。
他说:“韩老师,今天有您的杂志,我已经放在您家的信箱里,也给您发微信照片了,您尽快去取吧。
”⑥这又是一个认真工作的人。
我刚搬来那段时间,订的杂志老收不到,找了好几个层级的领导,问题一直没解决。
最后,我找到这位最基层的邮递员小方,带着很大的火气跟他交涉。
他默默听完后只说了一句“我争取吧”,从此,他在投递局的源头就帮我盯着,每次拿到我的杂志后都拍下照片给我发微信,倒把我弄得十分不好意思。
当我再见到他表示感谢后,他很认真地对我说:“这是我的职责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两位老师阅读答案
我的两位老师
萧乾
我早年――也就是20年代――读书时,学校里颇有几位老师是体罚主义的坚定信奉者,他们中间,特别凶狠的是一位教代数的老师。
他的脾气暴得像三伏天炎日下的柴火,一点就着。
课堂里的秩序靠板子维持,学生的作业也靠板子来督促。
他脸上有麻子,而且麻得厉害。
每次风暴到来之前,我都觉得他的麻粒总是由青而紫。
接着,他就抡起他所倚重的那件“教育”武器,在我们手心上显示起威风来。
有一阵子,我这由私塾混过来的学生,忽然对代数产生起浓厚的兴味,觉得代数题好像有点情节,而“设X”还颇能启发点想象力。
然而经过他两顿清脆而沉重的板子,科学在我幼小心灵中露出的那一点点幼芽,就永远枯萎。
当时我们念的课本叫《温德华氏代数学》,大概是根据什么外国教科书改编的,书挺厚,要一块多钱一本。
每天上下学途中,我都小心翼翼地把它同旁的教科书裹在一块蓝布包袱皮里,夹在腋下。
可有一天走在东直门大街上,突然对面奔来一匹惊马,它像发疯似地在马路中心横冲直撞起来。
顿时街上人声鼎沸,我也没命地朝一家专营殡
葬的杠房大黑门跑去。
哎呀,迈沟的时候一不小心,蓝包袱散。
我慌忙把零乱的书册拾起来,重新包起,躲进那家杠房。
晚上一温习功课才发现:糟,“温德华”不见。
对我来说,再也没有比丢失“温德华”所造成的危机更大的,因为比这轻得多的过失也要招致一顿重打呢!我溜出大门,摸着黑儿跑回惊马的地方找,还去敲杠房的门,问掌柜的可曾见到那本书。
掌柜的说:“什么“温德华”“热德华”的,没有!”然后,“咣当”一声,板门又关上。
那一夜我尽做噩梦,天好像塌下来。
早晨,我提心吊胆地走向学校。
上代数课之前,我央求邻座的同学把书放在两人合用的课桌当中。
他吐下舌头,就答应。
可是,他答应管什么用!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就像目光炯炯的老鹰,“老鹰”立刻张开翅膀扑过来。
几分钟后,我抚着红肿的手,淌着泪,回到座位上。
“老鹰”在讲台上横眉立目(一手还攥着那个刚才抽过我手心的板子),大声咆哮道:“哪天你不带书来,哪天照样揍,把书揍出来算!”
那刚好是月头上,是交饭费的时候。
记得当时每月饭费是两块半大洋。
我有主意。
我向管膳务的先生说明情况,苦苦哀求他,准许我只吃早饭和晚饭。
这样,中饭的钱就可以省下来买那本“温德华”。
这本来是没有先例的,但那人的心肠软,并且也耳闻过“麻”老师的威风,就真的同意。
于是,每当中午下课,大家熙熙攘攘拥到饭厅里去吃午饭的时候,我就一个人留在篮球场上,无精打采地投篮。
当有人路过球场,好奇
地问我干吗不去吃午饭的时候,我还笑嘻嘻地说:“不饿。
”
有一位教高班地理的贾老师――哎,现在我连他的名字也忘掉,只记得他戴副近视眼镜,细高挑个儿――听我那个答复并不满足。
他跑去问我班上的同学,才弄明真相。
他不声不响地替我补上饭费,然后把我叫到教员休息室去,用充满温情的目光望着我说:“不是你粗心,是马惊,这怪不得你。
从明天起,你去吃午饭吧。
”
我含着泪问他:“那――钱呢?”
他把手一挥,用诙谐的口吻说:“等你毕业,再双倍还我。
”
谁想到没等毕业,我就被开除。
那以后,走南闯北,这位贾老师的慈祥面孔却时常在我的记忆中出现,每次都感到一泓暖意。
13.文章首节是如何表现代数老师的“凶狠”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6分)
14.文章两处画线句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
(4分)
15.作者围绕“温德华”把主体事件交待得有条不紊,请作概括。
(4分)
16.本文题为“我的两位老师”,但写贾老师只用很短的篇幅,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和效果。
(6分)
答案:
13.(6分)比喻,表现他脾气暴(三伏天的柴火一点就着);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他模样凶狠(脸上的麻粒由青而紫);侧面
描写,表现他教学手段粗暴(学生因体罚失去学习兴趣)。
(每点2分,手法与内容各1分)
14.(4分)①因丢书而着急惊慌,因可能受到的处罚而恐惧。
(2分,每点1分)②不能吃午饭却不愿意让人知道的窘迫,逞强。
(2分,每点1分)
15.(4分)慌张丢书,惶急找书,因丢书受罚,省下饭钱抵书款,引发贾老师的帮助。
(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但要注意先后次序)
16.(6分)原因:贾老师是高班教地理的,和“我”接触不多,故略写;代数老师的惩罚引发的事件是贾老师对自己关爱的主因,应详写。
(2分)
效果:用代数老师的凶狠粗暴和贾老师的细心温情形成对比,突出代数老师给作者带来的伤害,衬托贾老师关怀学生的慈爱性格;(2分)篇幅的详略安排和作者对两位老师的情感倾向恰成一种反差,凸显文字的张力。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