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精神发育迟滞

合集下载

精神发育迟滞的常见症状与处理

精神发育迟滞的常见症状与处理

提供良好成长环境及教育资源
家庭环境
为儿童提供一个稳定、和谐、有 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其身心健 康成长。
教育资源
为儿童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包 括优质的学校、丰富的课外活动 等,以促进其智力发展和社交能 力的提升。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评估
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心理问题。
心理干预与治疗
01
智力测验
使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工具,如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等,对患儿的智力水
平进行评估。
02
适应行为评估
通过评估患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适应行为,了解其实际的生活
能力和社会功能。
03
其他心理评估工具
根据患儿的具体表现和需求,可能还需要使用其他心理评估工具,如语
言发育评估、注意力评估等。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说话时语调平淡,缺乏抑扬顿挫 ,很少使用形容词或副词来表达
情感。
情感反应迟钝
对于他人的情感表达反应较慢, 甚至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
社交互动困难
沟通能力差
难以发起或维持对话,对于他人的提问无法做出恰当回应。
缺乏社交技巧
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分享、轮流、合作等基本的社交技巧。
难以理解社交规则
对于社交场合中的潜规则、礼仪等缺乏理解,容易做出不恰当的 行为。
无法适应环境变化
对新环境或变化产生 强烈的恐惧或焦虑。
过度依赖熟悉的人或 环境,一旦分离则表 现出极度不安。
难以适应新的生活规 律或日常安排。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
无法独立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技 能,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需要他人协助才能进行日常活动 。
对自己的基本需求缺乏认识和表 达能力。

精神发育迟滞有哪些表现,怎样护理

精神发育迟滞有哪些表现,怎样护理

精神发育迟滞有哪些表现,怎样护理精神发育迟滞,通常也被称为智力落后、精神发育不全,常见于儿童群体,属于一类发育障碍疾病,在医学临床中,该疾病可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但幼儿发育过程中,不同个体各阶段发育同样存在差异,那么如何判断儿童是否具有精神发育迟缓,其临床表现有哪些?又该如何护理呢?一、精神发育迟滞表现(一)轻度患者表现轻度患者整体发育速度较为缓慢,具体表现在:(1)语言,语言基础用词上未见明显缺陷,但针对抽象词汇,掌握速度较慢,基础语言水平较差,与同龄者童比较,患者语言进展速度较慢,但经过系统训练后,可获得基础阅读、计算能力;(2)劳动及工作,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经过长时间系统训练,知识水平可达小学程度。

轻度患者处于者童阶段时,需要他人引导,适应外界生活,无法对他人语言或引导产生抵抗举动;成年后,可自行完成简单劳作,但普遍适应能力欠佳。

(二)中度患者表现中度患者整体发育速度迟缓,具体表现在:(1)语言,不完全具有正常语言能力,表达自己、与人交流过程中,可见明显缺陷;(2)思维及学习,思维能力及模式较为简单,学习能力不佳,经有效长期锻炼,可拥有计算能力、读写能力;(3)生活,与他人交流时方式简单,进行劳作过程中,需要外力引导。

(三)重度患者表现重度患者早期发育缓慢,具体表现有:(1)语言,语言功能不佳,发音咬字含糊不清,无法掌握大量基础词汇;(2)行为,日常活动中,行为举动较为迟缓;(3)情感,缺乏基本情感;(4)生活,在长期训练后,可自行完成基本生活行为,并拥有基础生活习惯,日常生活中,时刻需要他人照顾。

(四)极重度患者表现极重度患者具体表现为:(1)语言,不具有正常语言功能,受长期训练,可掌握简单词汇;(2)情绪,针对外界刺激,情绪反应较为原始;(3)生活,日常生活不能自理;(4)健康,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残废、癫痫疾病,此类患者幼儿时期夭折率较高。

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护理(一)生活护理临床精神科病房中,多数患者日常生活可自理,部分病情较重患者,最初入院时,无法做到自理,但经过临床护理,基本可恢复自理能力。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精神发育迟滞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精神发育迟滞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精神发育迟滞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儿保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精神发育迟滞指一组起病于18岁以前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的综合征,特征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临床以发育阶段的技能损害为主要特征,包括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能力等不同程度的低下。

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中医“五迟五软”、“呆病”、“惛塞”等病证。

精神发育迟滞病因复杂,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生物医学因素,约占90%;一类为社会心理文化因素,约占10%。

3 诊断3.1 病史[1-4]3.1.1 家族史智力残疾史,精神神经疾病史,先天畸形史,遗传病史,近亲婚配史等。

3.1.2 个人史母既往不良孕产史;母孕期损伤史;先天畸形史;围生期缺氧、产伤、感染、胆红素脑病;早产儿、低于胎龄儿;婴幼儿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脑外伤、中毒;婴幼儿期营养不良、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史;不良的心理、环境因素。

3.2 临床表现[1-4]主要临床特征:①起病于18岁以前;②智商低于70;③有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④可伴有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

根据CCMD-3,患儿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4型。

(1)轻度:智商在50~69之间;学习成绩差(在普通学校中学习时常不及格或留级);生活能自理;无明显言语障碍,但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延迟;一般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和躯体畸形。

(2)中度:智商在35~49之间;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可进行个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但需督促、帮助;可掌握简单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部分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躯体畸形。

(3)重度:智商在20~34之间;表现显著的运动损害或其他相关的缺陷,不能学习和劳动;生活不能自理;言语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常伴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躯体畸形。

16岁精神发育迟滞的解决方法

16岁精神发育迟滞的解决方法

16岁精神发育迟滞的解决方法精神发育迟滞对于16岁的孩子和家庭来说,真的是个不小的挑战呢。

不过咱别怕,有好多办法可以去应对的。

咱先得去正规的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

这就像是给孩子的情况来个大摸底。

医生会通过各种专业的测试啊,评估啊,搞清楚孩子精神发育迟滞到啥程度,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

可别小瞧这个检查,这是咱制定应对计划的第一步。

比如说,如果是轻度的精神发育迟滞,那孩子可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教育方面那可太重要啦。

特殊教育学校就像是为这些孩子量身打造的成长乐园。

那里的老师可有经验了,知道怎么根据孩子的能力来教学。

就算不去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里,也可以跟老师沟通,给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就像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得有适合自己的轨道才能发光。

对于16岁的孩子来说,学习一些生活技能和简单的职业技能也是很棒的。

比如学会自己洗衣服、做简单的饭菜,说不定还能学会一些手工活呢。

家庭的支持就像温暖的港湾。

家里人可不能灰心丧气呀。

要多和孩子互动,多跟他说话,就像朋友一样。

哪怕他反应慢一点,也要耐心地等他回应。

陪孩子做游戏也很好哦,像搭积木、玩拼图这种简单又有趣的游戏,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让他感受到家庭的爱。

还有社会的包容也不能少。

社区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这些孩子也能参与进来。

周围的邻居啊、小伙伴啊,要是能友善地对待他们,那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也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心理方面也得关注。

有时候孩子可能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而有点小自卑呢。

这时候就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鼓励啦。

告诉孩子他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就像每个小怪兽都有自己独特的超能力一样。

康复训练也是个好办法。

有专门的康复机构,那里有专业的人员带着孩子做各种训练,像语言训练、运动训练之类的。

这就像是给孩子的成长加油助力,让他能一点点进步。

16岁的孩子正处在一个很关键的成长阶段,虽然精神发育迟滞是个难题,但只要我们大家都齐心协力,从医院、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一起努力,就一定能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让他们也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精神发育迟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精神发育迟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精神发育迟滞,需要加以关注或治疗的显著行为缺陷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需要加以关注或治疗的显著行为缺陷(二)诊断依据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要点】发育成熟(18岁)前起病,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和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能力欠缺。

应注意与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的鉴别。

排除因视、听障碍或儿童多动症所造成的适应及学习困难。

有些儿童因患慢性躯体疾病、营养不良或学习条件欠缺可表现出暂时性的精神发育延缓,不要误诊为精神发育迟滞。

根据智商(韦氏智力表)水平分为四级:轻度精神发育迟滞:50-69中度精神发育迟滞:35-49重度精神发育迟滞:20-34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20以下边缘智力:70-85病因学诊断:根据病史、智力测验结果及躯体检查线索,尽可能利用现有辅助检查条件做出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学诊断。

如:怀疑遗传因素或染色体异常所致精等)、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胸片、心电图、脑电地形图;韦氏智力测查。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脏B超、腹部B超、眼动监测、脑诱发电位、血药浓度测定、抗链“0”、抗核抗体,尿妊娠试验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选择原则:根据精神发育迟滞的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备选的促进或改善脑细胞功能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选择适合于患者的药物:合并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以及苯二氮卓类药物,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精神病性症状、多动、自伤或破坏行为被控制后),应缓慢减药直至停药,继续以促进或改善脑细胞功能药物巩固和维持治疗;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只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剂量继续治疗。

药物种类:包括促进或改善脑细胞功能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

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的护理

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的护理

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的护理
摘要:
1.精神发育迟滞的定义和病因
2.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的护理措施
3.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的康复训练
4.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的预防和注意事项
正文: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在发育过程中,个体的智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导致其心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

这种病症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环境因素、染色体异常、基因异常等。

约20% 的精神发育迟滞是由环境因素引起,25% 由染色体异常或基因异常引起,一半以上患者找不出病因。

对于精神发育迟滞病人,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多沟通,避免孩子外伤以及吸入性肺炎。

在孩子吃东西时,要避免呛咳,最好喂奶以后给孩子竖着抱起,轻拍后背,将胃肠道内的空气排出去。

此外,还要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的康复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特殊教育训练以及其他的康复措施。

这些措施适用于各种类型、程度和年龄的患者,尤其是儿童。

年龄越小的患者,开始训练越早,效果就越好。

除了康复训练,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的预防和注意事项也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等。

注意事项则包括加强孕妇围产期保健,预防胎儿缺氧、窒息、感染等,以降低发病率。

精神发育迟滞诊疗规范

精神发育迟滞诊疗规范

精神(jīngshén)发育迟滞诊疗规范精神发育迟滞诊疗(zhěnliáo)规范精神(jīngshén)发育迟滞一、概念(gàiniàn)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在发育阶段(通常(tōngcháng)指18岁以前)因先天(xiāntiān)或后天的各种不利因素(含生物学因素、社会或心理因素、物理或化学(huàxué)因素等方面),导致精神发育停滞或受阻,临床上表现为认知、语言、情感意志和社会化等方面的缺陷、不足,在成熟和功能水平上显著落后与同龄儿童。

(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III))二、流行病学:精神发育迟滞是常见病,在美国、欧洲等地的调查显示,总患病率为3%左右,在15-18岁的青少年人群中,中度和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患病率约是3‰-4‰。

但由于所用调查方法和诊断标准不同,各国、各地患病率差异很大。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5年报道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3%,中、重度为0.3%-0.4%。

我国自1958年以来陆续进行了规模不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为1.0‰-3.3‰。

1982年对12地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总患病率为3.33 ‰,其中7-14岁患病率为5.27 ‰;城市患病率为2.2%,农村4.3%,男性为3.73%,女性为2.92%。

1993年我国再次在全国七个地区进行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为2.84‰,其中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高达2.70‰,较之1982年的调查结论有所下降,但该病仍是常见精神疾病之一。

同时资料表明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并以低收入、低文化家庭中常见。

与国外相比,我国中、重度患者较多。

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常常有躯体、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障碍;其中有15%-30%存在癫痫发作;有20%-30%存在运动障碍;10%-20%存在感官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越严重,这些相关的躯体障碍的比例就越高。

幼儿园精神发育迟滞的干预策略

幼儿园精神发育迟滞的干预策略

幼儿园精神发育迟滞的干预策略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社会的地方,在幼儿园里,幼儿们可以与同龄人交往、学习、成长,这对孩子的精神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然而,有些幼儿存在精神发育迟滞问题,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本文将分析精神发育迟滞的原因及干预策略。

一、精神发育迟滞的原因1. 遗传因素:有些幼儿出生时便存在遗传问题,如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

2. 母胎因素:孕期营养不良、孕期感染、母亲吸烟、酗酒等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容易导致后代精神发育迟滞。

3.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幼儿长期营养不良,易导致智力发育迟缓。

4.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教育缺失、缺乏适当的刺激和关爱也会对幼儿的精神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1. 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教育环境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教育环境,这样可以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合适的游戏和习惯培养等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2.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让孩子具备健康心理和身体素质的基础。

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教育条件,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同时,从小培养孩子的行为规范,让他们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

3. 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事实上,幼儿园时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

孩子需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面对挑战和困难,这些能力可以通过许多创意活动和游戏来提高。

例如,幼儿可以尝试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或者通过学习和发现来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

4. 发现并关爱幼儿的优点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不仅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也能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教师还需要给予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的关怀,根据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增强孩子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发育迟滞的幼儿,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干预和治疗,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以此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精神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MR),也称为智力落后、或精神发育不全,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

智力低下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智力低下是诊断的根据。

病因
引起智力低下的病因大致可概括为两类
1.生物医学原因
如各种遗传病、获得性疾病、损伤等。

2.社会心理原因
由于社会的和文化的不良环境所引起。

在生物医学因素中,各种原因的脑损伤、缺氧、围生期其他异常。

临床表现
根据智力低下的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缺损程度分为4级。

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为50~69之间,约占MR的80%,早期不易被发现,在婴幼儿期可能有语言和运动功能发育较迟,其躯体和神经系统发育无明显异常迹象。

在学龄期可发现逐渐出
现学习困难,语言发育虽稍落后,但社交用语尚可,个人生活尚能自理,可从事简单的劳动和技术性操作。

计算、读写、应用抽象思维有困难,缺乏灵活性和依赖别人。

躯体方面一般不存在异常,平均寿命接近正常人。

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为35~49之间,约占MR的12%,通常在3~5岁时被发现。

患者早年各方面的发育均较普通儿童迟缓,尤其是语音理解与使用能力的发育迟缓,虽然可学会说话,但吐词不清,词汇与概念缺乏,言语简单,常词不达意,也缺乏抽象的概念,对周围环境的辨别能力、认识事物趋于表面与片段。

患者成年后,可在监护下从事简单刻板或机械的体例劳动,智力水平相当于6~9岁的正常儿童。

患者的躯体发育较差,多数可发现器质性病因,但一般可活至成年。

3.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在20~34之间,约占MR的8%,通常在20岁之前被发现。

患者常有躯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或伴有畸形,并出现癫痫、脑瘫等神经系统症状。

多数患者在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有明显的精神和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水平低,发音含糊不清,有的甚至不能讲话。

患者掌握的词汇量少,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对数字的概念模糊,
不能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情感反应不协调,易冲动。

患者成年后,可在照管从事极为简单的体力劳动。

4.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在0~20之间,占MR的1%~2%。

患者存在明显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和躯体畸形,智力水平极低,没有言语功能,大多数既不会讲话也听不懂别人的话,仅以尖叫、哭闹来表示需求,感知觉明显减退,不能辨别亲疏,毫无防御和自卫能力,不知躲避危险。

日常生活全需他人照料。

经特殊训练,患者仅可获得极其有限的自助能力。

大多数患者因病或生存能力差而早年夭折。

治疗
智力低下的病因复杂,至今尚有不少病因未明,这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治疗的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查明原因,早期干预。

在婴幼儿期,治疗的方法和内容以及重点是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及早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减少脑功能损伤,使已损伤的脑功能得到代偿。

在年长儿,教育、训练和照管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轻度智力低下,可以接受教育;中度一般可以训练;重度和极重度以养护为主,并辅以药物和饮食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