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形状体积计算公式word版本

各种形状体积计算公式word版本
各种形状体积计算公式word版本

各种形状体积计算公

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图形尺寸符号

斜线直圆柱

直圆锥

圆台

球扇形∧球楔∨

球缺

圆环体∧胎∨

a,b,c-半轴

常用图形求面积公式

图形尺寸符号面积(F)表面积

(S)

正方形

在_Word_表格中怎样使用公式

在Word 表格中使用公式 您可以使用公式在表格中执行计算和逻辑比较。“公式”命令位于“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上的“数据”组中。 当您打开包含公式的文档时,Word 中的公式会自动更新。您也可以手动更新公式结果。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更新公式结果部分。 Word 表格中的公式是一种域代码。有关域代码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另请参阅”部分。 本文内容 ?在表格单元格中插入公式 ?更新公式结果 更新特定公式的结果 更新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结果 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公式 ?锁定或取消锁定公式 ?示例:使用位置参数对表格中的数字进行求和 ?可用函数 ?在公式中使用书签名或单元格引用 RnCn 引用 A1 引用 在表格单元格中插入公式 1. 选择需要在其中放置结果的表格单元格。如果该单元格不为空,请删除其内容。 2. 在“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上的“数据”组中,单击“公式”。 3. 使用“公式”对话框创建公式。您可在“公式”框中键入公式,从“编号格式”列表中选择编 号格式,并使用“粘贴函数”和“粘贴书签”列表粘贴函数和书签。

更新公式结果 在Word 中,插入公式后,当包含公式的文档打开时,会计算公式的结果。 您也可以手动更新: ?一个或多个特定公式的结果 ?特定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的结果 ?文档中的所有域代码(包括公式) 更新特定公式的结果 1. 选择要更新的公式。您可在选择公式时按住Ctrl 键,从而选择多个公式。 2. 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右键单击公式,然后单击“更新域”。 ?按F9。 更新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结果 ?选择包含要更新的公式结果的表格,然后按F9。 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公式 此过程可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域代码,而不仅仅是更新公式。 1. 按Ctrl+A。 2. 按F9。 锁定或取消锁定公式 您可以锁定公式以防止其结果更新,也可以取消锁定已经锁定的公式。 ?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锁定公式选择公式,然后按Ctrl+F11。 取消锁定已经锁定的公式选择公式,然后按Ctrl+Shift+F11。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Word文件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2006-03-09 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 工资、薪金所得按以下步骤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1600元/月(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员、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在中国境内的所得每月还可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是: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王某当月取得工资收入9000元,当月个人承担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共计1000元,费用扣除额为1600元,则王某当月应纳税所得额=9000-1000-1600=64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6400×20%-375=905元。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统一由支付人负责代扣代缴,支付人是税法规定的扣缴义务人。 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或年终加薪,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3-09 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的,应分两种情况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 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由于上述计算纳税方法是一种优惠办法,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人,该计算纳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对于全年考核,分次发放奖金的,该办法也只能采用一次。 问:你好,我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员工,在公司每月有时只有几百元,有时三四千,这 个时候我不知如何交纳个人所得税,如果老板不给个人所得税特种税票。我们又该如何?非常希望您能给予解答. 答:我们国家对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纳税额。具体是这样的,工资、薪 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说,首先从你 的工资总额中减去2000元,剩余的工资再按照相应的税率来计算本月应交税额。如果你的

常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大全

电如_边長 馬-高 F-底面积 0-底両申銭的交点 卩=FJ — (c -+i H - c) * b+2F 禺="+6+c)*ft ,-一个粗合三箱我的両积 71 -组合三角形的惱 O-锥底备对角護交点 年店-两平行底面的面积 力L 底面间歴畫 "-一个爼舍梯戒的面积 R-组合梯形数 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体积(茁)庭百积(F ) 表面瞅门侧恚面积(鬲) 图形 尺寸符号 d-刘角爲 表 面积 覇-侧表面积 长 方 扩=Q S=6a 2 CS 血为-边拴 0-底面对角线的交点 V = a*h* h S = 2(a ? b 4-(j ? h +i * ft) £l-2Ma+&) 圆 柱 和 空 心 圆 柱 A 管 去-外宰径 —内半径 £-柱壁區度 p -平均半径 心=内外側面祝 B&- $=2滋?/! +2JC £^ E\ = 2/rR ? h 空心言圆柱: F =凤疋7勺=2叭伤 S=X?4F )JU2/I (用-沔 场=2品第卄) 5=n?/ + F

h -盘小高度 怒-毘大高度F-属面举径 尸-廐面半径巾-高卜母爼长 E工-虧面半径巾-高 ”母緩g ■制血+吩2*卩+—!_:cos a 禺F偽十吗) & = + F — ttri y-^^2+ ^+^) 禺■忒迎肝) 卩十押 十试疋■!■/) 球扇r-*e 4宜径 尸■兰直玉■輕:?口」 石6沪 3 6 S =血2 -

夙-球半径 ①巳-底面半径 S ■ 4nJ -2J &, ■ £戊■矽一4了*彷 V a,b,c-半轴 交 叉 圆 柱 体 球 缺 椭 球 体 A 胎 D-中间斷面苴狂 说 -廐直径 『-桶高 = 2冲丘= ST ⑷-Q 护=佩乃 -町 十山2 y~—(3R^3^+h^ $■2鈕 g= 2fviih 十牙叶 4-^) 卫-風总儒平旳半径 0-同环体平均半径 川-凰环体截面言径 r-回环体茁両半径 .—— 圆 环 体 为-球鎂的高 r- 瑋岐半栓 日-平切厨言径 业=曲面"5^ 球破表面积 用于抛物线我桶徘 卩=竺口“+戊4丄护) 15 4 对于园飛确体 卩皤用十吗

公式汇总(word版)

基础 一、稿酬计算公式 1.图书稿酬的计算方法: 1)版税方式: 稿酬=版税=图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 提示:还可以“图书批发价”代替“图书定价”;以“印数”或“实际销售数”代替“发行 2)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方式: 稿酬=基本稿酬+印数稿酬=稿费标准×字数+(稿费标准×字数)×1%×印数÷1000 提示:①稿酬标准(原创及注释,(30~100)/千字;改编,(10~50)/千字;汇编,(3~10)/千字;翻译,(20~80)/千字));②不足一千字的,按一千字计算;③原创和演绎作品重印稿酬按基本稿酬的1%计算。 3)一次性付酬方式: 付酬标准和计算方式可参照基本稿酬。 2.报纸、期刊稿酬的计算方法: 只适用一次性付酬方式,付酬标准和计算方式可参照基本稿酬。 提示:不足五百字的按五百字计算;超过五百字不足一千字的,按一千字计算。 二、增值税计算公式: 1. 当期不含税销售额: 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当期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率) 2.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 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率 提示:除挂历的销售收入使用17%外,其他出版物的销售收入采用13%的低税率。考试试题中会明确给出。 3.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 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累计进项增值税额 4.推导公式: 应纳增值税额=[销售总额÷(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进项增值税额 提示:若值为正,则需交纳税额;若为负值则无须交纳税额,多余进项税额后期抵扣。 三、营业税计算公式: 应纳营业税额=有关营业收入额×税率

提示:税率通常为5%。 四、所得税计算公式: 1.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提示: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2.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稿酬总额大于或等于4000元时:个人所得税=稿酬总额×(1-20%)×20%×(1-30%) 2)稿酬总额小于4000元时:个人所得税=(稿酬总额-800)×20%×(1-30%) 提示:这里稿酬总额,无论是一次性获得,还是分几次获得,都要合并累计在一起计征个人所得税。因此要根据稿酬总额选择相应的公式。 五、附加税费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或营业税税额)×税率 提示:若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则税率为7%;若计算教育费附加,则税率为3%。 实务 一、版面字数计算公式(2011 年修改了系数): 1.每行字数与版心宽度: 字数=版心宽度÷(0.35×文字磅数) 版心宽度=0.35×文字磅数×字数 2.每面行数与版心高度: 行数=(版心高度-0.35×文字磅数)÷(0.35×文字磅数+0.35×行距磅数)+1 版心高度=0.35×文字磅数×行数+0.35×行距磅数×(行数-1) 3.版面字数与书脊宽度: 胶版纸书脊宽度≈0.0006 毫米×纸张定量×总页面数 轻质纸书脊宽度≈面数÷2×纸张定量×纸张系数/1000 二、印刷用纸量计算公式: 1.印张与令重 1)印张:印张数=总面数÷开数 推导公式:总面数=印张数×开数 总页数=(印张数×开数)÷2 提示:面数=页数×2;1 张全张纸的一半两面印刷后为 1 个印张。

各种图形体积计算公式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中心线,中心线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同平整场地)。 ⑵、中截面面积不好计算。 ⑶、重叠地方不好处理(同平整场地)。 ⑷、如果出现某些边放坡系数不一致,难以处理。 4、大开挖与基槽开挖、基坑开挖的关系 槽底宽度在3m以内且长度是宽度三倍以外者或槽底面积在20m2以内者为地槽,其余为挖土方。 满堂基础垫层 1、满堂基础垫层工程量:

Word计算公式

Word计算公式:求和:从上到下=SUM(ABOVE);从左到右=SUM(LEFT) 一、求和公式 打开Word文件,把光标移动到要计算结果的表格中,选择主菜单中的“表格-公式”。 会出现一个对话框(如下图): 在“粘贴函数”的下拉菜单中找到SUM选项,“公式”选项中就会出现“=SUM(LEFT)”,点击确定就OK了。如果把括号中的LEFT改为ABOVE,将会是从上到下求和。然后把各个单元格按照以上的方法求和就可以了。

如果改动了原始数据,在改变数据以后,直接选择求和的那个选项,按F9键,计算结果会自动刷新。遗憾的是,在Word里没有类似Excel中的自动填充功能。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录制宏”的功能进行弥补,在这里就不在叙述了。 二、排序功能 我们可以把上面的表格按自己的需要排序 选中我们要排序的几个人,连标题一起选中。

选择主菜单中“表格-排序”。 会弹出如下的对话框: 我们可以在下拉菜单中把“主要关键字”改为“总分”,“类型”改为“数字”,按“降序”排列,点击“确定”,这样,就可以把表格中的选项按总分从高到的排列了。

巧设边距,打印折页 所谓“折页”效果,就是将两个连续页面打印在一张纸上,然后将纸张折叠起来时,就能象书籍相同被打开。 要实现这种打印效果时,首先需要安装Word2002以上版本的程式,然后依次单击Word编辑界面中的“文件”“页面设置”命令,再选中“页边距”标签,打开如图2所示的窗口; 在该窗口的“多页”下拉列表中,将“书籍折页”选中,单击“确定”后,Word程式会自动将文稿打印方向设置为“横向”。 在正式打印文稿时,倘若你的打印机支持双面打印,就能自动在打印纸的两面分别打印;要是你的打印机不支持双面打印,你还必须在图3界面中,将“手动双面打印”选中,这样一来打印机一旦打完一面时,就会自动提示你再将打印纸的另一面放好,然后进行另一面的打印。 巧妙缩放,“瘦身”打印 倘若你使用的打印机是A4幅面的,不过你需要打印的Word文稿却是A3幅面的,这该怎么是好呢? 其实你完万能在A4幅面的打印机中,将A3幅面的打印文稿输出来,而且能保留原始文稿的格式。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只需要利用打印缩放功能就能了,下面就是“瘦身”打印的具体步骤:

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各种图形体积计算公式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1、正方形a—边长C=4a S=a2 2、长方形a和b-边长C=2(a+b) S=ab 3、三角形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4、四边形d,D-对角线长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大全

?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 1、开挖土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量。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量合并于总土量中。 2、开挖土计算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底面积: 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的体积:土体积=挖土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计算的难点 ⑴、计算挖土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中心线, 中心线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同平整场地)。

最常用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用求面积、体积公式 1 平面图形面积 平面图形面积见表1-73。 平面图形面积表1-73 2 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见表1-74。 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表1-74 3 物料堆体积计算 物料堆体积计算见表1-75。 物料堆体积计算表1-75 4 壳体表面积、侧面积计算 1-3-4-1 圆球形薄壳(图1-1) 图1-1 圆球形薄壳计算图 4-2 椭圆抛物面扁壳(图1-2) 图1-2 椭圆抛物面扁壳计算图1-3-4-3 椭圆抛物面扁壳系数计算 见图1-2,壳表面积(A)计算公式:

A=S x ·S y =2a×系数K a ×2b×系数K b 式中 K a 、K b ——椭圆抛物面扁壳系数,可按表1-76查得。 椭圆抛物面扁壳系数表表1-76 查表说明 [例]已知2a=24.0m,2b=16.0m,h x =3.0m,h y =2.8m,试求椭圆抛物面扁壳表面 积A。 先求出h x /2a=3.0/24.0=0.125 h y /2b=2.8/16.0=0.175 分别查表得系数K a 为1.0402和系数K b 为1.0765,则扁壳表面积A=24.0×1.0402× 16.0×1.0765=429.99m2 1-3-4-4 圆抛物面扁壳(图1-3) 图1-3 圆抛物面扁壳计算图 1-3-4-5 单、双曲拱展开面积 1.单曲拱展开面积=单曲拱系数×水平投影面积。 2.双曲拱展开面积=双曲拱系数(大曲拱系数×小曲拱系数)×水平投影面积。 单、双曲拱展开面积系数见表1-77。单双曲拱展开面积计算图见图1-4。 图1-4 单、双曲拱展开面积计算图

图形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大全

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的周长=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 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 b) S=ab 三角形 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 b 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 d,D-对角线长 α-对角线夹角 S=dD/2·sinα平行四边形 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 S=ah =absinα 菱形 a-边长

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 S=Dd/2 =a2sinα 梯形 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长 S=(a b)h/2 =mh 圆 r-半径 d-直径 C=πd=2πr S=πr2 =πd2/4 扇形 r—扇形半径 a—圆心角度数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 l-弧长 b-弦长 h-矢高 r-半径 α-圆心角的度数 S=r2/2·(πα/180-sinα) =r2arccos[(r-h)/r] - (r-h)(2rh-h2)1/2

工程造价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 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得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 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得建筑物或构筑物得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得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得长乘以槽底得宽,槽底长与宽就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得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得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得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得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得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回填土厚度指室内外高差减去地面垫层、找平层、面层得总厚度,如右图:四、运土方计算规则及公式: 运土就是指把开挖后得多余土运至指定地点,或就是在回填土不足时从指定地点取土回填.土方运输应按不同得运输方式与运距分别以立方米计算。 运土工程量=挖土总体积—回填土总体积 式中计算结果为正值时表示余土外运,为负值时表示取土回填。 五、打、压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

word里的公式

Word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利用公式域进行自动计算。 方法一:利用“表格”→“公式” 1.将插入点置于存放运算结果的单元格中,“表格”→“公式…”,弹出“公式”对话框。 2.在“公式”框中可以修改或输入公式;在“粘贴函数”组合框可以选择所需函数,被选择的函数将自动粘贴到“公式”框中;在“数字格式”框中可以选择或自定义数字格式,此例中定义为“0.0”,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3.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对话框关闭同时在单元格内出现计算出的结果。 方法二:“插入”→“域…”→“公式…” 可以通过“插入”→“域…”,保持默认的域名选项,单击右侧的“公式…”按钮,同样也会出现“公式”对话框。 方法三:直接输入域代码 将插入点置于要存放结果的单元格中,按CTRL+F9插入域标识“{ }”(注意:不能直接用键盘输入),在里面输入由“=”、函数、数值和单元格名称所组成的公式,然后在其上单击右键,选择“切换域代码”即可显示公式所计算的结果。 方法四:利用“自动求和”按钮 对于简单的行列数据的求和运算,可以选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自动求和”按钮进行快速计算。 几点说明: 1. Word表格中单元格的命名是由单元格所在的列行序号组合而成。列号在前行号在后。如第3列第2行的单元格名为c2。其中字母大小写通用,使用方法与Excel中相同。 2.在求和公式中默认会出现“LEFT”或“ABOVE”,它们分别表示对公式域所在单元格的左侧连续单元格和上面连续单元格内的数据进行计算。

3.改动了某些单元格的数值后,可能某些域结果不能同时更新,可以选择整个表格,然后按F9键,这样可以更新表格中所有公式域的结果。 4.公式域并不局限在表格中使用,还可以应用于正文、页眉页脚、甚至文本框等处。 Word中实现文本与表格的相互转换 将文本转换成表格 1、插入分隔符(分隔符:将表格转换为文本时,用分隔符标识文字分隔的位置,或在将文本转换为表格时,用其标识新行或新列的起始位置。)(例如逗号或制表符),以指示将文本分成列的位置。使用段落标记指示要开始新行的位置。 例如,在某个一行上有两个单词的列表中,在第一个单词后面插入逗号或制表符,以创建一个两列的表格。 2、选择要转换的文本。 3、在“插入”选项卡上的“表格”组中,单击“表格”,然后单击“文本转换成表格”。 4、在“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的“文字分隔位置”下,单击要在文本中使用的分隔符对应的选项。 5、在“列数”框中,选择列数。 如果未看到预期的列数,则可能是文本中的一行或多行缺少分隔符。 6、选择需要的任何其他选项。 将表格转换成文本 1、选择要转换成段落的行或表格。 2、在“表格工具”下的“版式”选项卡上的“数据”组中,单击“转换为文本”。 3、在“文字分隔位置”下,单击要用于代替列边界的分隔符对应的选项。 表格各行用段落标记分隔。

各种图形体积计算公式-1-

各种图形体积计算公式-1-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 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 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

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面积及体积公式

工程量计算规则、常用计算面积及体积计算公式、附参考表(土石方工程) 工程量计算规则、常用计算面积及体积计算公式、附参考表(土石方工程) 一、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二、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计算公式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计算公式 一、除锈、刷油、防腐蚀工程 1、设备筒体、管道表面积计算公式:S=π*D*L(m2) D---设备或管道直径(m)L---设备筒体高或管道延长米 二、绝热过程 1、设备筒体或管道绝热、防潮和保护层计算公式 V=π*(D+1.033δ)*1.033δ*L(m3) S=π*(D+2.1δ+0.0082*L (m2) D—直径(m) 1.033及2.1---调调整系数δ---绝热成厚度L----设备筒体或管道延长米(m) 0.0082—绑扎线直径或带厚+防潮层厚度(m) 2、伴热管道绝热工程计算公式 (1)单管伴热或双管伴热(管径相同夹角小于90度时) Dˊ=DI+D2+(10—20mm) Dˊ---伴热管道综合值D1—主管道直径D2---伴热管道直径(10—20mm)---主管道与伴热管道之间的间隙 (2)双管伴热(管道相同夹角大于90度时) Dˊ=D1+1.5D2+(10—20mm) (3)双管伴热(管道相同夹角小于90度时) Dˊ=D1+D伴大+(10---20mm) D1—主管道直径D伴热管大管直径 3、设备封头绝热、防潮和保温层工程量计算公式

V= [(D+1.033δ)/2 ] 平方*π*1.033δ*1.5*N (m3) S=[(D+2.1δ)/2]平方*π*1.5*N (m2) N---封头个数 4、阀门绝热、防潮和保温层计算公式 V=π*(D+1.033δ)*2.5D*1.033δ)*2.5D*1.033δ*1.05*N (m3) S=π*(D+2.1δ)*2.5D*1.05*N (m2) N—阀门个数 阀门表面积计算公式 S=πDx2.5KN D—直径K---系数1.05 N----阀门个数 弯头表面积计算公式 S=πDx1.5DKx2πD---直径K—系数1.05 N---弯头个数 法兰表面积计算公式 S=πDx1.5DKN 同上 如何计算设备、管道内壁防腐蚀工程量 当壁厚大于10mm时、按其内径计算,当壁厚小于10mm时、按其外径计算 铸铁管道除锈、刷漆工程量计算 按管道面积的展开面积计算、F=1.2πDL F---管道展开面积D---管道内径或外径L---管长 1.2---承插管承头面积增加系数标志色环等零星刷油、套用相应刷油定个项目、但其中人工乘以系数2.0 5、法兰绝热、防潮和保温层计算公式 =π*(D+1.033δ)*1.5D*1.033δ)*2.5D*1.033δ*1.05*N (m3) S=π*(D+2.1δ)*1.5D*1.05*N (m2) N—法兰数量(副) 6、油罐拱顶绝热、防潮和保温层计算公式 V=2πr*(h+0.5165δ)*1.033δ(m3) S=2πr*(h+1.05δ) (m2) r---油罐拱顶球面半径h----灌顶拱高 7、矩形通风管道绝热、防潮和保温层计算公式 V= [2(A+B)*1.033δ+4(1.033δ)平方]*L (m3)

在word文档中编写数学公式

如何在word中编写数学公式 在我们编辑技术文档时,常常会用到许多数学公式,用通常的方法在Word文章中插入数学公式要经历如下数步:点击“插入/对象”命令;打开“对象”对话框,选择“新建”标签;在“对象类型”列表框中选择“MicrosoftEqution3.0”,再点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才能打开公式编辑器。经常这样编辑公式操作很费时,很累,通过参考一些文献,自己摸索,终于找到了一种简便的方法,现在拿出来,希望您能摆脱编辑公式对您的困扰。 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公式编辑器变成Word工具栏上的一个按钮,从而大大简化此类操作。具体方法如下: 单击菜单“工具/自定义”命令,打开“自定义”对话框;选择对话框的“工具栏”标签,再单击对话框左边的“新建”按钮打开“新建工具栏”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工具栏名称”文本框内输入一个自定的名字(如“公式”),并在“工具栏有效范围”下拉列表框中点选“Normal”(通用模板),再点“确定”关闭“新建工具栏”对话框。就建立了一个名为“公式”的自定义工具栏,“公式”工具栏按钮就显示在屏幕上。你可以将其插到Word工具栏上你认为合适的位置。 在“自定义”对话框中打开“命令”标签,在“类别”列表框中选择“插入”;在“命令”列表框中选择“公式编辑器”;“公式编辑器”被蓝条包围,将它拖至刚建立的“公式”工具栏按钮内。 至此,公式编辑工具按钮就已做成,如果想使该按钮显示的名称更直观,你可进一步修改它的显示名称。即在“自定义”对话框的“命令”标签下,再选中自定义的“公式”工具按钮;这时就使“自定义”对话框的“更改所选内容”按钮有效,点击它会出现子菜单;将子菜单中的“命名”文本框的内容改为“公式编辑器”,并点选子菜单中的“总是只用文字”,最后点击窗口内的“关闭”按钮。 这时,Word工具栏上就有了一个显示为“公式编辑器”的工具按钮,今后要编写公式只需点击此按钮即可。 巧用Word域,快速输入数学公式 很多数学老师想自己出些让学生练习,可有些公式要利用“公式编辑器”,这样给操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其实只要巧用word里面的域,更有利于排版,有着“公式编辑器”无法比拟的独到之到。 域是word中的一种特殊命令,它由花括号、域代码及选项开关组成。域代码类似于公式,域选项开关是word中的一种特殊格式指令,在域中可触特定的打操作。如: Ctrl+F9组合键:快速插入域定义符“{}”。 Ctrl+F11组合键:锁定某个域,以防止修改当前的域。 Ctrl+Shift+F11组合键:解除锁定,以便对域进行更改。 Ctrl+Shift+F9组合键:解除域的链接,当前的域变为常规文本,失去域的所有功能。 Shift+F9组合键:显示或者隐藏指定的域代码。 Alt+F9组合键:显示或者隐藏文档中所有域代码。 F9:更改某个域。 实例一:输入分数 例如输入。按Ctrl+F9组合键,插入域定义符“{}”(注意:这个花括号不能用键盘输入),然后在“{}”中输入表示公式的字符串“EQ \f(a,b)”,其中a表示分子,b表示分母。如“EQ \f(1,2)”,然后在其上单击右键,在弹出快捷菜单中选择“切换代码”选项,就会产生域结果。对于带分数,只需在真分数“”前面输入整数部分“1”就变成了带分数1。

(完整word)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g g mol / 即n= M 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 即n=A N N 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 L L mol 224 即n= m g 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 Q ?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g mL 即ρ = aq V m 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 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即w= 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 B V n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 1000(mL)(g/mol) 1(L)(mol/L)????= 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 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即C B = B M ρω 1000 ρ单位:g/m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

如何计算WORD表格中的数据

如何计算word表格中的数据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表格中的数据计算,Word对表格的单元格进行了编号,每个单元格都有一个惟一编号。编号的原则是:表格最上方一行的行号为1,向下依次为2,3,4,…表格最左一列的列号为A,向右依次为B,C,D,…单元格的编号由列号和行号组成,列号在前,行号在后。 1.求数据的和 求一行或一列数据和的操作方法如下。 (1)将光标移动到存放结果的单元格。若要对一行求和,将光标移至该行右端的空单元格内;若要对一列求和,将光标移至该列底端的空单元格内。 (2)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 (3)如果该行或列中含有空单元格,则Word将不对这一整行或整列进行累加。如果要对整行或整列求和,则在每个空单元格中输入零。 2.数据的其他计算方法 除了求和外,还可以对选中的某些单元格进行平均值、减、乘、除等复杂的运算,操作步骤如下。 (1)将光标移动到要放置计算结果的单元格,一般为某行最右边的单元格或者某列最下边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公式”菜单命令,调出“公式”对话框。 (3)在“公式”文本框中键入计算公式,其中的符号“=”不可缺少。指定的单元格若是独立的则用逗号分开其编号;若是一个范围,则只需要键入其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单元格的编码,两者之间用冒号分开。例如:=AVERAGE(LEFT)表示对光标所在单元格右边的所有数值求平均值;=SUM(B1:D4)表示对编号由B1到D4的所有单元格求和,也就是求单元格B1、C1、D1、B2、C2、D2、B3、C3、D3、B4、C4和D4的数值总和。 (4)在“数字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输出结果的格式。在“粘贴函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所需的公式,输入到“公式”文本框中。 (5)设置好公式后,单击“确定”按钮,插入计算结果。如果单元格中显示的是大括号和代码,例如:{=AVERAGE(LEFT)},而不是实际的计算结果,则表明Word正在显示域代码。要显示域代码的计算结果,按Shift+F9快捷键即可。 (6)为求平均值的公式,单击“确定”按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