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汇总(word版)

公式汇总(word版)
公式汇总(word版)

基础

一、稿酬计算公式

1.图书稿酬的计算方法:

1)版税方式:

稿酬=版税=图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

提示:还可以“图书批发价”代替“图书定价”;以“印数”或“实际销售数”代替“发行

2)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方式:

稿酬=基本稿酬+印数稿酬=稿费标准×字数+(稿费标准×字数)×1%×印数÷1000

提示:①稿酬标准(原创及注释,(30~100)/千字;改编,(10~50)/千字;汇编,(3~10)/千字;翻译,(20~80)/千字));②不足一千字的,按一千字计算;③原创和演绎作品重印稿酬按基本稿酬的1%计算。

3)一次性付酬方式:

付酬标准和计算方式可参照基本稿酬。

2.报纸、期刊稿酬的计算方法:

只适用一次性付酬方式,付酬标准和计算方式可参照基本稿酬。

提示:不足五百字的按五百字计算;超过五百字不足一千字的,按一千字计算。

二、增值税计算公式:

1. 当期不含税销售额:

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当期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率)

2.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

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率

提示:除挂历的销售收入使用17%外,其他出版物的销售收入采用13%的低税率。考试试题中会明确给出。

3.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

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累计进项增值税额

4.推导公式:

应纳增值税额=[销售总额÷(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进项增值税额

提示:若值为正,则需交纳税额;若为负值则无须交纳税额,多余进项税额后期抵扣。

三、营业税计算公式:

应纳营业税额=有关营业收入额×税率

提示:税率通常为5%。

四、所得税计算公式:

1.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提示: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2.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稿酬总额大于或等于4000元时:个人所得税=稿酬总额×(1-20%)×20%×(1-30%)

2)稿酬总额小于4000元时:个人所得税=(稿酬总额-800)×20%×(1-30%)

提示:这里稿酬总额,无论是一次性获得,还是分几次获得,都要合并累计在一起计征个人所得税。因此要根据稿酬总额选择相应的公式。

五、附加税费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或营业税税额)×税率

提示:若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则税率为7%;若计算教育费附加,则税率为3%。

实务

一、版面字数计算公式(2011 年修改了系数):

1.每行字数与版心宽度:

字数=版心宽度÷(0.35×文字磅数)

版心宽度=0.35×文字磅数×字数

2.每面行数与版心高度:

行数=(版心高度-0.35×文字磅数)÷(0.35×文字磅数+0.35×行距磅数)+1

版心高度=0.35×文字磅数×行数+0.35×行距磅数×(行数-1)

3.版面字数与书脊宽度:

胶版纸书脊宽度≈0.0006 毫米×纸张定量×总页面数

轻质纸书脊宽度≈面数÷2×纸张定量×纸张系数/1000

二、印刷用纸量计算公式:

1.印张与令重

1)印张:印张数=总面数÷开数

推导公式:总面数=印张数×开数

总页数=(印张数×开数)÷2

提示:面数=页数×2;1 张全张纸的一半两面印刷后为 1 个印张。

2)令重:

令重=单张纸面积[纸张的长度×宽度(将毫米换算成米)]×定量(纸张重量)×500÷1000 提示:令重单位为 kg;500张全张纸为1令,1令合 1000个印张。

2.用纸吨数:

用纸吨数=令重×用纸令数÷1000

3.纸张费用:

纸张费用=用纸吨数×纸张每吨单价

纸张费用=吨价÷1000×令重×令数

4.书刊用纸量:

1)正文(即书心)用纸总量:

书心用纸令数=单册面数×印数÷开数÷1000×(1+加放数)

提示:图书中的正文、目录等应是另页起排的,紧挨其前的部件如果页面数为单数,就应该加上1个空白面;图书的最后页码为单数,也应加1个空白面。

2)环衬、书名页和插页用纸总量:

提示:公式同上,但因用纸种类不同,因此需要分别计算用纸量;1个环衬有4面,前后环衬就有8面。

3)封面用纸总量:

①首先根据书刊的开本大小和书脊宽度以及有无勒口确定封面用纸开数:

封面纸的开数=(纸张的一边长÷图书成品净尺寸的一边长)×(另边长÷净另边长)×2

纸张的长边=(图书净尺寸短边+勒口宽度+3)×2+书脊厚度

纸张的短边=图书净尺寸长边+6

提示:若非特殊注明,一般取材切多的;其中纸张的一边长是需要剪掉叼口量的。

②然后计算封面用纸令数:

封面用纸令数=印数÷封面纸开数÷500×(1+加放数)

4)护封用纸总量:

护封用纸令数=印数÷护封纸开数÷500×(1+加放数)

提示:原则上与封面用纸计算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的净尺寸须根据书壳的幅面净尺寸和书脊宽度计算。

三、书刊印制计算公式:

1.印张与书页数:书页数=印张数/折算系数

提示:全张纸幅面的一半两面印刷后为1个印张;折算系数是开数倒数的2倍。实例:

2.色令:

色令数=纸张令数×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提示:1令纸=500张全张纸;1令纸单面印刷1次为1色令;1 令纸=1000 印张书心用纸令数=单册印张数×印数÷1000×(1+加放数)

书心色令数=单册印张数×印数÷1000×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封面用纸令数=印数÷封面开数÷500×(1+加放数)

封面色令数=印数÷封面开数÷500×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3.令和方:

1 令=500张全张纸=1000张对开纸=1000方

四、书刊印制费用计算公式:

1.制版费用:

1)制版费用:

制版费用=输入输出费+晒上版费

2)输入输出费:

输入输出费=文字录入排版费+图片输入费+图文编辑费+胶片输出费+打样费

3)晒上版费:

晒上版费=单价×单册印张数×2×印刷色数

2.印刷费用:

1)色令制计价法:

书心印刷费用=色令单价×单册印张数×印数÷1000×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封面印刷费用=色令单价×印数÷封面开数÷500×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2)印张制计价法:

书心印刷费用=印张单价×单册印张数×印数×印刷色数

封面印刷费用=印张单价×单册印张数×印数×印刷色数

提示:单册印张数不足0.5按0.5计;超过0.5不足1的,按1印张计算。

3.装订费用:

1)装订费:

装订费=(书心帖数+封面帖数+n1+n2+n3+…)×单价×印数

提示:n1、n2、n3…代表其他部件帖数,有几个,就根据录入的个数计算。封面一般计 2帖;书心部分一般是1印张合1帖,不足 1 印张的按1帖计;单页型插页计1帖;前后环衬,

环衬计2帖;只有前环衬,计1帖。

2.表面整饰加工费:

表面整饰加工费=覆膜费+热固化上光费+局部紫外线固化上光费

五、本量利分析计算公式:

1.基本概念公式:

单位销售收入=定价×发行折扣率÷(1+增值税率)

销售收入总额=单位销售收入×生产数量

单位销售税金=[定价×发行折扣率÷(1+销项增值税率)×销项增值税率-该出版物进项增

值税总额÷生产数量]×(城市维护建设税率+教育费附加率)

销售税金总额=单位销售税金×生产数量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总额÷生产数量

单位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额÷生产数量

2.本量利分析基本公式:

利润=销售收入总额-销售税金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生产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3.保本点测算:

保本生产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

4.预期利润测算:

目标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生产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5.目标销售量测算:

目标销售量(生产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

变动成本)

七、出版物定价法计算公式:

1.成本定价法:

①已知单位销售税金条件下的计算公式:

定价=[(固定成本总额+利润)÷生产数量+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 ÷发行折扣率×

(1+增值税率)

★在稿酬支付采取版税方式时:

定价=[(固定成本总额+利润)÷生产数量+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 ÷[发行折扣率- 版税率×(1+增值税率)]×(1+增值税率)

②未知单位销售税金条件下的经验算式:

定价=[固定成本总额+利润÷生产数量+单位变动成本]÷发行折扣率×[1+增值率×(1+

城市维护建设税率+教育费附加率)]

★在稿酬支付采取版税方式时:

定价=[(固定成本总额+利润÷生产数量+单位变动成本]÷{发行折扣率-版税率×[1+增

值率×(1+城市维护建设税率+教育费附加率)]}×[1+增值率×(1+城市维护建设税率+教

育费附加率)]

提示:成本定价法公式 2011 年有重大变动,复习时一定要掌握并学会运用。

2.印张定价法:

定价=正文印张价格标准×正文印张数+封面价格+插页 1价格标准×插页 1 数量+插页 2价格标准×插页2数量+……+插页n价格标准×插页 n数量

提示:“正文印张价格标准”单位是元/印张;“插页价格标准”单位是元/页;如有护封、函套等,其价格可事先加入封面价格。

出版合同范本编辑

甲方(权利人):_____

地址:_____

乙方(出版者):_____

地址:_____

作品名称:_____

作者姓名:_____

甲乙双方就出版上述作品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甲方授予乙方在_____地区独家出版发行该作品之_____版本的权利。未经对方许可,任何一方不得将上述权利在合同有效期内授予第三方。

第二条甲方保证拥有第一条所述的权利,并保证上述权利的行使不侵犯他人的版权。如因上述权利的行使侵犯他人的版权,由甲方负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给乙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三条乙方保证充分尊重作者署名权、作品修改权和作品完整性权。乙方出版上述作品,确有正当理由,需要对上述作品作适当修改或增删序言、后记和评论等内容,应事先征得甲方书面同意(甲方不是作者,由甲方代向作者征得书面意见),并经甲方或作者审定。

第四条乙方向甲方支付版权使用费的方式(任选其一):

1.版税:版定价_____×_____%_____×印数

第一版最低印数为_____册;每册定价为_____

2.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_____版〔元/每千字〕+〔基本稿酬_____%/每千册〕

3.一次性付酬:

第五条甲方应于合同生效之日起_____月内,向乙方提供合格稿件。乙方收到稿件之日起_____月内出版该作品之_____版,并于出版后的_____月内向甲方支付版权使用费。再版时,应在再版后_____月内向甲方付清版权使用费。

版权使用费以_____结算。

第六条一方违反本合同规定的事项,另一方可终止合同,并要求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第七条双方因协议的履行或解释发生争议,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请求双方同意的_____进行仲裁。

第八条本合同有效期为_____年,自合同签字(或批准)之日起计算。

第九条本合同以中文写就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为凭。第十条本合同签字日期为___年___月___日。

甲方(签字):_____乙方(签字):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代理人(签字):_____

在_Word_表格中怎样使用公式

在Word 表格中使用公式 您可以使用公式在表格中执行计算和逻辑比较。“公式”命令位于“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上的“数据”组中。 当您打开包含公式的文档时,Word 中的公式会自动更新。您也可以手动更新公式结果。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更新公式结果部分。 Word 表格中的公式是一种域代码。有关域代码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另请参阅”部分。 本文内容 ?在表格单元格中插入公式 ?更新公式结果 更新特定公式的结果 更新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结果 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公式 ?锁定或取消锁定公式 ?示例:使用位置参数对表格中的数字进行求和 ?可用函数 ?在公式中使用书签名或单元格引用 RnCn 引用 A1 引用 在表格单元格中插入公式 1. 选择需要在其中放置结果的表格单元格。如果该单元格不为空,请删除其内容。 2. 在“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上的“数据”组中,单击“公式”。 3. 使用“公式”对话框创建公式。您可在“公式”框中键入公式,从“编号格式”列表中选择编 号格式,并使用“粘贴函数”和“粘贴书签”列表粘贴函数和书签。

更新公式结果 在Word 中,插入公式后,当包含公式的文档打开时,会计算公式的结果。 您也可以手动更新: ?一个或多个特定公式的结果 ?特定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的结果 ?文档中的所有域代码(包括公式) 更新特定公式的结果 1. 选择要更新的公式。您可在选择公式时按住Ctrl 键,从而选择多个公式。 2. 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右键单击公式,然后单击“更新域”。 ?按F9。 更新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结果 ?选择包含要更新的公式结果的表格,然后按F9。 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公式 此过程可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域代码,而不仅仅是更新公式。 1. 按Ctrl+A。 2. 按F9。 锁定或取消锁定公式 您可以锁定公式以防止其结果更新,也可以取消锁定已经锁定的公式。 ?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锁定公式选择公式,然后按Ctrl+F11。 取消锁定已经锁定的公式选择公式,然后按Ctrl+Shift+F11。

最新几何图形计算公式汇总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长 、底、上底、棱长 b: 宽 、下底 h: 高 d :直径 r :半径 V:体积 )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a = a 2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h = 2s ÷a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6、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2×圆周率×半径 C=лd=2лr d=C π r=C 2π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 S = πr 2 环形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S 环=π(R 2-r 2) 7、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4 + 宽×4 + 高×4 =(长 + 宽 + 高)×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 2( ab + ah + bh )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 底面积×高 V=abh = sh 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 = a×a×6 = 6a 2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高 V = a×a×a = a 3 = sh 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πdh=2πrh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表=s 侧+s 底×2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 柱 = sh =πr 2h 10、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13 V 锥 = 13 sh = 1 3 πr 2h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长 、底、上底、棱长 b: 宽 、下底 h: 高 d :直径 r :半径 V:体积 )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a = a 2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h = 2s ÷a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6、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2×圆周率×半径 C=лd=2лr d=C π r=C 2π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 S = πr 2 环形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S 环=π(R 2-r 2) 7、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4 + 宽×4 + 高×4 =(长 + 宽 + 高)×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 2( ab + ah + bh )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 底面积×高 V=abh = sh 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 = a×a×6 = 6a 2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高 V = a×a×a = a 3 = sh 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πdh=2πrh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表=s 侧+s 底×2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 柱 = sh =πr 2h 10、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13 V 锥 = 13 sh = 1 3 πr 2h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考试理论试题 一选择题(40分,每一题1分) 1.下面选项是对信息的实质的理解和说明,其中错误的选项是________. A. 信息就是计算机的处理对象 B. 信息就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规律的知识 C. 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D. 信息就是人类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常用作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人们常说,"因特网是知识的海洋".

(完整word版)excel表格公式大全

1 、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0UNTIF(A:A,A2)>1,"重复","") 2 、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 、从输入的18 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 、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 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 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至U 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 —K57 ――求K2至U K56区域95? 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 =COUNTIF(K2:K56,">=90") —SUM(K57:K58)――求K2 到K56 区域90? 94.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 单元格; (4) =COUNTIF(K2:K56,">=85") —SUM(K57:K59)――求K2 到K56 区域85-89.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 单元格; (5) =COUNTIF(K2:K56,">=70") —SUM(K57:K60)――求K2 到K56 区域70-84.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 单元格; (6) =COUNTIF(K2:K56,">=60") —SUM(K57:K61)――求K2 到K56 区域60-69.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 单元格; (7) =COUNTIF(K2:K56,"<60") ------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常用几何公式大全

常用几何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解析几何公式大全

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公 式 1、两点间距离:若)y ,x (B ),y ,x (A 2211,则212212)()(y y x x AB -+-= 2、平行线间距离:若0C By Ax :l , 0C By Ax :l 2211=++=++ 则:2 2 21B A C C d +-= 注意点:x ,y 对应项系数应相等。 3、点到直线的距离:0C By Ax :l ),y ,x (P =++οο 则P 到l 的距离为:2 2 B A C By Ax d +++= οο 4、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0 )y ,x (F b kx y 消y :02=++c bx ax ,务必注意.0>? 若l 与曲线交于A ),(),,(2211y x B y x 则:2122))(1(x x k AB -+= 5、若A ),(),,(2211y x B y x ,P (x ,y )。P 在直线AB 上,且P 分有向线段AB 所成的比为λ, 则??? ????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特别地:λ=1时,P 为AB 中点且??????? +=+=2221 21y y y x x x

变形后:y y y y x x x x --=λ--= λ21 21或 6、若直线l 1的斜率为k 1,直线l 2的斜率为k 2,则l 1到l 2的角为),0(,π∈αα 适用范围:k 1,k 2都存在且k 1k 2≠-1 , 2 11 21tan k k k k +-= α 若l 1与l 2的夹角为θ,则= θtan 2 1211k k k k +-,]2,0(π ∈θ 注意:(1)l 1到l 2的角,指从l 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l 2所成的角,范围),0(π l 1到l 2的夹角:指 l 1、l 2相交所成的锐角或直角。 (2)l 1⊥l 2时,夹角、到角= 2 π 。 (3)当l 1与l 2中有一条不存在斜率时,画图,求到角或夹角。 7、(1)倾斜角α,),0(π∈α; (2)]0[,π∈θθ→ →,,夹角b a ; (3)直线l 与平面]2 0[π ∈ββα,,的夹角; (4)l 1与l 2的夹角为θ,∈θ]2 0[π ,,其中l 1//l 2时夹角θ=0; (5)二面角,θ],0(π∈α; (6)l 1到l 2的角)0(π∈θθ,, 8、直线的倾斜角α与斜率k 的关系

word表格嵌套公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word表格嵌套公式 篇一:word表格数值计算 8、如何利用word表格的计算功能? ①1.求一列数据的和:将光标点到这列最下一格(准备放和数的格),在word的主菜单条上,用鼠标点击“表格”→“公式”,屏墓出现公式对话框, 在公式对话框中的公式(F)框中就 是你要进行的运算。 =sum(aboVe)就表示对本列上面所有数据求和。 点击“确定”按钮,所求和数就填入你的表格。 ②.求一行列数据的和: 将光标点到这行最右一格(准备放和数的格),在word 的主菜单条上,用鼠标点击“表格”→“公式”,屏墓出现公式对话框, 在公式对话框中的公式(F)框中就是你要进行的运算。=sum(leFt)就表示对本行左边的所有数据求和。点击“确定”按钮,所求和数就填入你的表格。③.对一列或一行数据求平均数(average)等:

好。 思考:1.的和,公式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 杨斌雄写于1999/3/24 二、word表格中的数据计算 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中规定:地质成果报告文字部分中的插表要采用表格命令直接制作,不得采用超级链接的办法链接其它软件制作的表 格。附表类电子文件原则上也要用表格命令直接制作。 习惯于使用excel的同志总觉得word表格的计算功能太差。实际上对地质成果报告中不太复杂的表格,word表格的计算功能已完全够用,下面做一简单介绍: 1、word表格中的“单元格”概念 与excel一样,word表格在进行数据计算时也有“单元格”的概念,其每一个单元格也以a1、a2、b1、b2这种形式来表示。其中字母a、b、c、d等表示列号,数字1、2、3、4等表示号。只不过它在表的上边和左边没有象excel那样的明显指示。在进行复杂的计算时,你要从表格的左上端开始数一下。2、简单的求和 在大量的表格计算中是进行列或行中数据的求和,这在word表格中非常简单:例如当你要计算一列数据的和数, ①用鼠标点击你要存放“和数”的那个单元格,②→点

解析几何公式大全

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公式 1、 两点间距离:若)y ,x (B ),y ,x (A 2211,则212212)()(y y x x AB -+-= 2、 平行线间距离:若0C By Ax :l ,0C By Ax :l 2211=++=++ 则:2 2 21B A C C d +-= 注意点:x ,y 对应项系数应相等。 3、 点到直线的距离:0C By Ax :l ),y ,x (P =++ 则P 到l 的距离为:2 2 B A C By Ax d +++= 4、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 ?=+=0)y ,x (F b kx y 消y :02 =++c bx ax ,务必注意.0>? 若l 与曲线交于A ),(),,(2211y x B y x 则:2122))(1(x x k AB -+= 5、 若A ),(),,(2211y x B y x ,P (x ,y )。P 在直线AB 上,且P 分有向线段AB 所成的比为λ, 则??? ????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特别地:λ=1时,P 为AB 中点且??????? +=+=2221 21y y y x x x 变形后:y y y y x x x x --=λ--= λ21 21或 6、 若直线l 1的斜率为k 1,直线l 2的斜率为k 2,则l 1到l 2的角为),0(,π∈αα 适用范围:k 1,k 2都存在且k 1k 2≠-1 , 2 11 21tan k k k k +-= α 若l 1与l 2的夹角为θ,则= θtan 2 1211k k k k +-,]2,0(π ∈θ 注意:(1)l 1到l 2的角,指从l 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l 2所成的角,范围),0(π l 1到l 2的夹角:指 l 1、l 2相交所成的锐角或直角。 (2)l 1⊥l 2时,夹角、到角= 2 π 。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在word文档中编写数学公式

如何在word中编写数学公式 在我们编辑技术文档时,常常会用到许多数学公式,用通常的方法在Word文章中插入数学公式要经历如下数步:点击“插入/对象”命令;打开“对象”对话框,选择“新建”标签;在“对象类型”列表框中选择“MicrosoftEqution3.0”,再点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才能打开公式编辑器。经常这样编辑公式操作很费时,很累,通过参考一些文献,自己摸索,终于找到了一种简便的方法,现在拿出来,希望您能摆脱编辑公式对您的困扰。 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公式编辑器变成Word工具栏 上的一个按钮,从而大大简化此类操作。具体方法如下: 单击菜单“工具/自定义”命令,打开“自定义”对话框;选择对话框的“工具栏”标签,再单击对话框左边的“新建”按钮打开“新建工具栏”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工具栏名称”文本框内输入一个自定的名字(如“公式”),并在“工具栏有效范围”下拉列表框中点选“Normal”(通用模板),再点“确定”关闭“新建工具栏”对话框。就建立了一个名为“公式”的自定义工具栏,“公式”工具栏按钮就显示在屏幕上。你可以将其插到Word工具栏上你认为合适的位置。 在“自定义”对话框中打开“命令”标签,在“类别”列表框中选择“插入”;在“命令”列表框中选择“公式编辑器”;“公式编辑器”被蓝条包围,将它拖至刚建立的“公式” 工具栏按钮内。

至此,公式编辑工具按钮就已做成,如果想使该按钮显示的名称更直观,你可进一步修改它的显示名称。即在“自定义”对话框的“命令”标签下,再选中自定义的“公式”工具按钮;这时就使“自定义”对话框的“更改所选内容”按钮有效,点击它会出现子菜单;将子菜单中的“命名”文本框的内容改为“公式编辑器”,并点选子菜单中的“总是只用文字”,最后点击窗口内的“关闭”按钮。 这时,Word工具栏上就有了一个显示为“公式编辑器”的工具按钮,今后要编写公式只需点击此按钮即可。 巧用Word域,快速输入数学公式 很多数学老师想自己出些让学生练习,可有些公式要利用“公式编辑器”,这样给操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其实只要巧用word里面的域,更有利于排版,有着“公式编辑器”无法比拟的独到之到。 域是word中的一种特殊命令,它由花括号、域代码及选项开关组成。域代码类似于公式,域选项开关是word中的一种特殊格式指令,在域中可触特定的打操作。如: Ctrl+F9组合键:快速插入域定义符“{}”。 Ctrl+F11组合键:锁定某个域,以防止修改当前的域。 Ctrl+Shift+F11组合键:解除锁定,以便对域进行更改。 Ctrl+Shift+F9组合键:解除域的链接,当前的域变为常规文本,失去域的所有功能。 Shift+F9组合键:显示或者隐藏指定的域代码。

word十八种表格函数

表格函数的应用 一、函数的初步认识: 首先:随意创建一个表格 1.函数名:SUM 函数功能:求数与数的和。例如,函数=SUM(2,2)等同于数学2+2=4。注意:,符号用英文输入法,否则会出错。

2.函数名:AVERAGE 函数功能:求数与数的平均数。例如函数=AVERAGE(2,4)等同于数学(2+4)÷2=3。

3.函数名:PRODUCT 函数功能:求数与数的积,相当于乘法。例如函数=PRODUCT(2,4)等同于数学2×4=8。 4.函数名:ABS 函数功能:求数绝对值。例如函数=ABS(-4)等同于数学|-4|=4

5.函数名:COUNT 函数功能:对输入值计数。例如,函数=COUNT(1,2,3,4,5,6)将得到6。 6.函数名:INT 函数功能:得到值的整数部分。例如,函数=INT(3.5)将得到3。

7.函数名:MAX 函数功能:得到最大的输入值。例如,函数=MAX(1,2,3,4)将得到4。 8.函数名:MIN 函数功能:得到最小的输入值。例如,函数=MIN(1,2,3,4)将得到1。 9.函数名:MOD 函数功能:得到除法运算的余数。例如,函数=MOD(3,2)等价于3÷2=1……1,得到1 10.函数名:ROUND 函数功能:将输入值四舍五入到指定的十进制精度。例如,函数=ROUND(123.456,2)将得到123.46。 11. 函数名:DEFINED 函数功能:决定是否可以计算公式。如果可以计算该公式就得到1,如果不能就不显示。例如,函数DEFINED(1/0),因为任何数都不能被0除,所以不显示结果。 12. 函数名:AND 函数功能:允许您执行复合的“非”逻辑测试。例如,函数=AND(1=1,2+2=4)将得到1,因为其中的两个逻辑测试都为真。

WORD表格中求和

WORD表格中如何求和 电脑知识管理2010-03-17 08:37:27 阅读24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在Word表格中进行计算,公式中常出现的几个英文单词: ABOVE——上面 LEFT——左边 RIGHT——右边 below——下面 这些单词在公式中作为参数,指明对什么位置的数据进行计算。 比如: 表格第1行的B1、C1单元格依次有3、5两个数。 在B1、C1单元格右侧的D1单元格中求它们的和,公式如下: =SUM(LEFT) 返回值是8。 在B1、C1单元格左侧的A1单元格中求它们的和,公式如下: =SUM(RIGHT) 返回值是8。 仿此可以进行其它公式进行计算对比。 word表格计算秘籍 2009-08-31 16:23 Word和Excel都是常用的办公软件,由于它们之间数据传递非常方便,一般,需要计算的表格数据都是在Excel中算出结果,再把处理后的表格复制到Word 中进行排版。其实,Word表格也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完全可以胜任一般的计算,而不必劳烦Excel了。 行或列中数值求和 第一步:选中放置求和结果的单元格。 第二步:执行菜单“表格→公式”命令,打开“公式”编辑窗口。 如果选定的单元格位于一列数值的底端,默认公式为“=SUM(ABOVE)”,即求上方所有数值的和,并将结果存放在选定的单元格; 如果选定的单元格位于一行数值的右端,Word建议采用公式“=SUM(LEFT)”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存放在选定的单元格。 第三步: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计算,见图1。

小提示 ★单元格的含义与Excel中的相同,单元格可以用地址来表示,如 {=SUM(a3,e4,c5)}。在同一行内可由相对位置来表示,如LEFT(左方)和RIGHT (右方),同理,在同一列内可由ABOVE(上方)和BELOW(下方)来表示。★如果单元格中显示的是大括号和代码(如{=SUM(LEFT)}),而不是实际的求和结果,则表明Word显示的是域代码。要显示域代码的计算结果,只要按Shift+F9组合键即可。有关域的操作请参看《电脑爱好者》2004年17期《没有公式编辑器公式照样输得好》一文。 ★如果该行或列中含有空单元格,则Word将不对这一整行或整列进行累加。要对整行或整列求和,在每个空单元格中键入零值。 ★要快速对一行或一列数值求和,先单击要放置求和结果的单元格,再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见图2。 行或列中数值求平均值 第一步:选中要放置计算结果的单元格,执行菜单“表格→公式”命令,将默认公式从“公式”栏中删除。 第二步:在“粘贴函数”栏中,单击所需要的公式。如计算平均值,要选择“AVERAGE”选项。在“公式”栏中输入公式“=AVERAGE(LEFT)”,求行中数值的平均值。以此类推,如要计算单元格 a1 和 b4 中数值的平均值,输入公式”=AVERAGE(a1,b4)”。 第三步:在“数字格式”栏中输入数字的格式。如果要以带小数点的百分比显示数据,单击“0.00%”选项。表格如图3所示。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推荐文档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 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二次函数: (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 ⑦a x x a ln 1)(log ' = ;⑧x x 1)(ln '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 (1)m n a =0,,a m n N *>∈,且1n >). (2)1m n m n a a - = = (0,,a m n N * >∈,且1n >). 根式的性质 (1)当n a =; 当n ,0 ||,0 a a a a a ≥?==?-

WORD表格中求和

电脑知识管理阅读评论字号:大中小 在表格中进行计算,公式中常出现地几个英文单词: ——上面 ——左边 ——右边 ——下面 这些单词在公式中作为参数,指明对什么位置地数据进行计算. 比如: 表格第行地、单元格依次有、两个数. 在、单元格右侧地单元格中求它们地和,公式如下: () 返回值是. 在、单元格左侧地单元格中求它们地和,公式如下: () 返回值是. 仿此可以进行其它公式进行计算对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表格计算秘籍 和都是常用地办公软件,由于它们之间数据传递非常方便,一般,需要计算地表格数据都是在中算出结果,再把处理后地表格复制到中进行排版.其实,表格也具有很强地计算能力,完全可以胜任一般地计算,而不必劳烦了. 行或列中数值求和 第一步:选中放置求和结果地单元格. 第二步:执行菜单“表格→公式”命令,打开“公式”编辑窗口. 如果选定地单元格位于一列数值地底端,默认公式为“()”,即求上方所有数值地和,并将结果存放在选定地单元格; 如果选定地单元格位于一行数值地右端,建议采用公式“()”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存放在选定地单元格. 第三步: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计算,见图. 小提示 ★单元格地含义与中地相同,单元格可以用地址来表示,如{()}.在同一行内可由相对位置来表示,如(左方)和(右方),同理,在同一列内可由(上方)和(下方)来表示. ★如果单元格中显示地是大括号和代码(如{()}),而不是实际地求和结果,则表明显示地是域代码.要显示域代码地计算结果,只要按组合键即可.有关域地操作请参看《电脑爱好者》年期《没有公式编辑器公式照样输得好》一文. ★如果该行或列中含有空单元格,则将不对这一整行或整列进行累加.要对整行或整列求和,在每个空单元格中键入零值.

(完整word版)Excel常用函数公式大全(实用)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如:=COUNTIF(C2:C351,"男") ——求C2到C351区域(共350人)男性人数; 9、优秀率:=SUM(K57:K60)/55*100

Word表格数值计算

8、如何利用Word 表格的计算功能? ①1.求一列数据的和:将光标点到这列最下一格(准备放和数的格),在word 的主菜单条上,用鼠标点击“表格”→“公式”,屏墓出现 公式对话框, 在公式对话框中的公式(F )框中就 是你要进行的运算。 =sum(ABOVE)就表示对本列上面所有数据求和。 点击“确定”按钮,所求和数就填入你的表格。 ②.求一行列数据的和: 将光标点到这行最右一格(准备放和数的格),在word 的主菜单条上,用鼠标点击“表格”→“公式”,屏墓出现 公式对话框, 在公式对话框中的公式(F )框中就是你要进行的运算。 =sum(LEFT)就表示对本行左边的所有数据求和。 点击“确定”按钮,所求和数就填入你的表格。 ③.对一列或一行数据求平均数(average )等: 好。 思考:1.的和,公式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 杨斌雄 写于1999/3/24 二、Word 表格中的数据计算 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中规定:地质成果报告文字部分中的插表要采用表格命令直接制作,不得采用超级链接的办法链接其它软件制作的表

格。附表类电子文件原则上也要用表格命令直接制作。 习惯于使用Excel 的同志总觉得word 表格的计算功能太差。实际上对地质成果报告中不太复杂的表格,word 表格的计算功能已完全够用,下面做一简单介绍: 1、word 表格中的“单元格”概念 与Excel 一样,word 表格在进行数据计算时也有“单元格”的概念,其每一个单元格也以A1、A2、B1、B2这种形式来表示。其中字母A 、B 、C 、D 等表示列号,数字1、2、3、4等表示号。只不过它在表的上边和左边没有象Excel 那样的明显指示。在进行复杂的计算时,你要从表格的左上端开始数一下。 2、简单的求和 在大量的表格计算中是进行列或行中数据的求和,这在word 表格中非常简单:例如当你要计算一列数据的和数, ①用鼠标点击你要存放“和数”的那个单元格, ② →点击菜单条中的“表格” ③ →点击菜单项“公式” 屏幕出现公式对话框如右。 ④ →点击对话框中的“确定”, 就在“和数”单元格出现该列的和数。 如果你计算一行数据的和,公式对话框中出现的是=sum(left),操作 是一样的。 注意:如果在你要求和的行或列中有空白单元格,请一定要填入数字“0”,否则,word 会只对其中的一部分求和。 3、复杂的求和 前面介绍的是对整列或整行的求和。如果要求一行中某几列数据之和,那就要运用“单元格”的概念修改公式对话框中=sum(left)中的“left ”了。 如F1=A1+C1+E1,要将(left)改为(A1,C1,E1); 如F1=C1+D1+E1,要将(left)改为(C1:E1); 如F1=A1+C1+D1+E1,要将(left) 改为(A1,C1:E1);修改完公式后,点击对话框中的“确定”即可。 总结上面的例子,引用单元格的一般方法是: 对于一个个独立的单元格,采用半字逗号“,”分隔后引用; 对于连续的单元格,先写第一个单元格,后续一个半字分号“:”,再写最后一个单元格,把它们做为一个整体(就象一个单元格)被引用。 4、复杂函数的计算

几何公式大全

几何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Word表格中使用公式运算详解

Word表格中使用公式运算详解 在公文处理过程中常会用到表格,而且还会用到数字的计算。Word自身的表格→公式功能可以为我们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方便。 一、公式的使用 将光标定位到需用公式的单元格中,单击“表格→公式”,打开“公式”对话框(如图1所示),在“公式”栏中输入正确的公式,或者在“粘贴函数”下拉框中选择所需函数,然后在“数字格式”下拉框中选择计算结果的表示格式(例如结果需要保留2位小数,则选择“0.00”),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在选定的单元格中得到计算的结果。其中,公式格式为“=操作符(或函数)任意组合的表达式”,可使用的操作符如表1所示,可选择的函数如表2所示。 图1 “公式”对话框 表1 操作符 符号含义符号含义符号含义 = 等于/ 除<= 小于等于 + 加% 百分比> 大于 - 减^ 方幂>= 大于等于 * 乘< 小于<> 不等于 表2 公式中的函数 函数含义函数含义 ABS 绝对值MIN 最小值 AND 和,并MOD 余数 A VERAGE 平均值NOT 反,非 COUNT 计数OR 或者 DEFINED 判断表达式是否 合法 PRODUCT 一组值的乘积 FALSE 非,零,假ROUND 四舍五入 IF 条件函数SING 判断正负数 INT 取整SUM 求和 MAX 最大值TRUE 是,非零,真 ABS(x) 数字或算式的绝对值(无论该值实际上是正还是负,均取正值)。 AND (x,y) 如果逻辑表达式x和y的值均为true,那么取值为1;如果这两个表达式有一个的值false,

那么取值为0。 A VERAGE( ) 一组值的平均值。 COUNT( ) 一组值的个数。 DEFINED(x) 如果表达式x是合法的,那么取值为1(true);如果该表达式不能计算,那么取值为0(false)。 FALSE 0(零)。 INT(x) 对值或算式x取整。 MIN( ) 取一组数中的最小值。 MAX( ) 取一组数中的最大值。 MOD(x,y) 值x被值y整除后的余数。 NOT(x)如果逻辑表达式x的值为true,那么取值为0(零)false);如果该逻辑表达式的值为false,那么取值1(true)。 OR(x,y) 如果逻辑表达式x和y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的值为true,那么取值为1(true);如果两者的值都为false,那么取值为0(零)(false)。 PRODUCT( ) 一组值的乘积。例如,函数{ = PRODUCT (1,3,7,9) }返回的值为189。 ROUND(x,y)将数值x舍入到由y指定的小数位数。x可以是数字或算式的结果。 SIGN(x)如果x是正数,那么取值为1;如果x是负数,那么取值为-1。 SUM( )一组数或算式的总和。 TRUE 1。 二、单元格的引用 对于Word表格单元格的命名规律,Word表格中单元格的命名跟EXCEL 一样,是由单元格所在的列行序号组合而成的,列号在前,行号在后。如第 2 列第 4 行的单元格名为B4。且表示列的字母大小写均可。默认是用数字表示,列用字母(大小写均可)表示。单元格可用A1、A2、B1以及B2的形式进行引用(如图2所示)。 图2 WORD表格中单元格的命名规律 1.在函数中引用的单元格之间用逗号分隔。例如求A1、B2及A3三者之和,公式为“=SUM(A1,B2,A3)”或“=A1+B2+A3”。 2.如果需要引用的单元格相连为一个矩形区域,则不必一一罗列单元格,此时可表示为“首单元格:尾单元格”。以图2为例,公式“=SUM(A1:B2)”表示以A1为开始、以B2为结束的矩形区域中所有单元格之和,效果等同于公式“=SUM(A1,A2,B1,B2)”。 3.有2种方法可表示整行或整列。如图2中的第2行可表示为“A2:D2”或“2:2”;同理第2列可表示为“B1:B5”或“B:B”。需要注意的是,用2:2表示行,当表格中添加一列后,计算将包括新增的列;而用A2:D2表示一行时,当表格中添加一列后,计算只包括新表格的A2、B2、C2以及D2等4个单元格。整列的引用同理。 三、公式的修改(计算结果的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