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高中化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摩尔质量计算、溶解度计算、浓度计算、反应路线计算、酸碱滴定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等等。

一、摩尔质量计算:1.摩尔质量(M)=相对分子质量(Mr)/摩尔量(n)2.摩尔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例如:H2SO4的Mr为98 g/mol,如果有2 g的H2SO4,求其摩尔量。

解:摩尔量(n)=质量(m)/摩尔质量(M)=2 g/98 g/mol≈0.020 mo二、溶解度计算:1.溶解度(S)=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m)/溶剂的质量(M)例如:已知60g的氯化钠溶解于200g的水中,求氯化钠的溶解度。

解:溶解度(S)=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m)/溶剂的质量(M)=60g/(60g+200g)≈0.23三、浓度计算:1.质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m)/溶液的体积(V)例如:已知溶液中含有10g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0mL,求氯化钠的质量浓度。

解:质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m)/溶液的体积(V)=10g/100mL=100g/L四、反应路线计算:1.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到。

例如,对于A+B→C+D,如果已知A的量,则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B 的量、C的量和D的量。

例如:已知反应1 mol的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求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的摩尔量。

解:根据化学方程式CH4 + 2O2 → CO2 + 2H2O,可知1 mol的甲烷生成1 mol的二氧化碳和2 mol的水。

五、酸碱滴定计算:1. 氢离子浓度(pH)= -log[H+],其中[H+]为氢离子的浓度。

2.酸碱滴定中可以根据已知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另一种溶液的体积和浓度。

例如:已知0.1 mol/L的盐酸滴定到了100 mL的0.05 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求中和点的体积和酸溶液的浓度。

解:根据盐酸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可以推算出滴定的摩尔比例为1:2、根据摩尔比例和已知的碳酸钠溶液体积和浓度,可以计算出滴定的中和点体积为100 mL,酸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

高中化学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公式大全

常用计算公式:(1)相对原子质量(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4)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g/L)(5)纯度(6)溶质的质量分数(7)溶液的稀释与浓缩(8)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二. 化学方程式:(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3)磷在空气中燃烧(4)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5)硫在氧气中燃烧(6)铁在氧气中燃烧(7)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8)高锰酸钾受热分解(9)氧化汞受热分解(10)电解水(11)锌与稀硫酸反应(12)镁与稀硫酸反应(13)铁与稀硫酸反应(14)锌与盐酸反应(15)镁与盐酸反应(16)铁与盐酸反应(1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18)氢气还原氧化铜(19)木炭在空气不足时不充分燃烧(20)木炭还原氧化铜(21)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2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2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24)碳酸分解的反应(25)煅烧石灰石的反应(2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27)泡沫灭火器的原理(2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3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32)乙醇在空气中燃烧(33)甲醇在空气中燃烧(34)铁与硫酸铜反应(3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36)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37)硝酸银与盐酸反应(38)氧化铁与硫酸反应(39)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40)氯化钡与硫酸反应(41)氧化锌与硝酸反应(42)氢氧化镁与硝酸反应(4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4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45)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46)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47)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48)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49)氧化钙跟水反应(50)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51)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52)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53)硫酸铜粉末吸水(54)硫酸铜与锌反应(55)硝酸汞与铜反应(56)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57)氢氧化钠与硫酸铵共热.高中化学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2)物质的量(mol)(3)气体物质的量(mol)(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②溶质的质量分数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②物质的量浓度(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 (浓)=c(稀)·V(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1)基本公式:①②(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g g mol / 即n=Mm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2)物质的量(mol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即n=AN N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3)气体物质的量(mol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L L mol 224 即n=mgV V 标,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5)物质的量(mol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Q∆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g mL 即ρ =aqV m 液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即w=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BV n(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1000(mL)(g/mol)1(L)(mol/L)⨯⨯⨯⨯=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摩尔质量即C B =BM ρω1000 ρ单位:g/ml(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即n=M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2)物质的量(mol)= 即n=N A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3)气体物质的量(mol)即n=V m为常数22.4L·mol-1,应谨记(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即n B=C B V aq(5)物质的量(mol)= 即n=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即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即w==×100%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即C B=(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②物质的量浓度即C B= ρ单位:g/ml(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浓)=c(稀)·V(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08年高考考纲不做要求(1)基本公式:①②(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1.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g)(g/mol)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2)物质的量(mol)=()(/mol)⨯23微粒数个6.0210个(3)气体物质的量(mol)=(L)22.4(L/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g)(mL)溶液质量溶液体积②溶质的质量分数=(g)100% ()(g)⨯+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mol)(L)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mol/L)1L (g /mol)(mL)(g /mL)⨯⨯⨯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摩尔质量1000溶液密度②物质的量浓度=mL (g /mL)(g /mol)1L ⨯⨯⨯1000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摩尔质量3.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m()n()M =混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22.4()M ρ=g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1.01×105Pa )的混合气体。

4.化学平衡计算公式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ƒ(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表示为(设反应正向进行):mA(g)nB(g)pC(g)qD(g)(mol) a b c dnxpxqx(mol) x() () () ()m m m nxpx(mol) a-x b- c+ d m m ++ƒ起始量变化量耗耗增增平衡量qx+m(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g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g / mol即n=mM;M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2)物质的量(mol)=微粒数(个)23 即n=6.02 10 (个/ mol)N NNAA为常数6.02 ×1023,应谨记23,应谨记(3)气体物质的量(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L22.4( L / mol )V标,即n=Vmg -1V m为常数22.4L〃mol,应谨记(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即n B=C B V aq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反应热的绝对值((5)物质的量(mol)= KJ量(KJ/ mol))即n=QH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溶液质量溶液体积(g)( m L)即=m液Vaq溶质质量(g)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g)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gg))×100%m质即w= 100%m液=m质m质m剂×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即C B=n BVaq(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g/m o l)(mol/L) 1(L)溶质的摩尔质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0(m L) 溶液密度(g/mL)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 (g / mL)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摩尔质量(g / mol) 1(L)即C B=1000MBρ单位:g/ml(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m浓浓m 稀稀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浓)=c(稀)〃V(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g g mol / 即n=Mm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2)物质的量(mol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即n=A N N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3)气体物质的量(mol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L L mol 224 即n=mgV V 标,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5)物质的量(mol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Q∆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g mL 即ρ =aqV m 液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即w=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BV n(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 L)1000(m L)(g/m ol)1(L)(m ol/L)⨯⨯⨯⨯=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摩尔质量即C B =BM ρω1000 ρ单位:g/ml(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114)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114)

(2)主族元素的最高价=主族序数=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9、烃的分子式的确定方法 (1)先求烃的最简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再依(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n=相
对分子质量,求得分子式。 (2)商余法: 烃的相对分子质量 → 商为 C 原子数,余数为 H 原子数。
12
注意:一个 C 原子的质量=12 个 H 原子的质量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质量(g)
溶液体积(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 g )
× 100%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g)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 溶质物质的量(mol)
溶液体积( 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 物质的量浓度(mol / L) × 1(L) × 溶质的摩尔质量(g / mol) × 100%
1000(mL) × 溶液密度(g / mL)
②物质的量浓度 = 1000(mL) × 溶液密度(g / mL) ×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g / mol) × 1(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
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
浓度[即 c(浓)·V(浓)=c(稀)·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g g mol / 即n=Mm;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即n=AN N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 (3)气体物质的量(mol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L L mol 224 即n=mg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Q∆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g mL 即ρ =aqV m 液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即w=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BV n(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1000(mL)(g/mol)1(L)(mol/L)⨯⨯⨯⨯=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摩尔质量 即C B =BM ρω1000 ρ单位:g/ml(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1)基本公式:①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g)100(g)(g)(g)=②溶解度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g)100(g)(g)(g)(g)+=(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 )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S g w g w g g ()()()()()=-⨯100100 w S g S g %()()()=+⨯100100%(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 的计算:m g g g =⨯溶解度蒸发溶剂(水)的质量()()()100(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 的计算:()()m g g =+⨯-高温溶解度低温溶解度高温溶解度高温原溶液质量100()()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M m n =()()混混=....n n ....n M n M 212211++++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M =⋅224.ρ(混)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101105.⨯Pa )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 的密度之比D (通常称作相对密度):D=)((混)A ρρ=)((混)A M M 则M D M A =⋅() 5. 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重要推论 (说明:该定律及推论只适用于气体。

气体可以是不同气体间比较,也可以是同一气体的比较,即气体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前提请记住公式:PV=nRT=M mRT =M VRT ρ =m g V RT V 标,=AN NRT(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其质量(m )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M )之比,等于其密度(ρ)之比,即: BAB A B A ρρ==M M m m(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V )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n )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目(N )之比,即:BAB A B A N N n n V V == (3)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不同气体的体积(V )之比与其密度(ρ)成反比,即:AB B A ρρ=V V (4)同温下,同体积气体的压强(p )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n )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目(N )之比,即:BAB A A A N N n n ==ρρ 6.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值同一元素化合价变化差×发生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 7. 摩尔质量(M )=N A ×每个该物质分子的质量(m 0);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质量(一个)一个某原子的质量(g C g 12121⨯8. 有关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计算公式(1)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的关系 A Z N =+ (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①对于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于氢元素,负价为-1,正价为+1;氧和氟无正价)。

②主族元素的最高价=主族序数=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9.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1)某物质X 的化学反应速率: )min ()()(1h s L mol X X v 或或时间的变化量的浓度变化量-⋅= 即t C X ∆∆=)(ν=tV n ∆•∆(2)对于下列反应 mA nB pC qD +=+ 有v A v B v C v D m n p q ()()()()::::::=或v A m v B n v C p v D q()()()()=== 10. 化学平衡计算公式 对于可逆反应:(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 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 表示为:(下列表达的单位若反应过程中体积不变,也可以用浓度代入计算)起始量(mol ) a b c d 变化量(mol )mxnxpxqx平衡量(mol )mx a -mx a +nx b - nx b +px c + px c -qx d +(反应正向进行) qx d -(反应逆向进行)(3)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A (或B )的平衡转化率(%) ()()()()=⨯=⨯=⨯A B mol /L A B mol /L 100%A B mol A B mol 100%A B mL L A B mL L 100%(或)的消耗浓度(或)的起始浓度(或)消耗的物质的量(或)起始的物质的量气体(或)的消耗体积(或)气体(或)的起始体积(或)说明:计算式中反应物各个量的单位可以是mol/L 、mol ,对于气体来说还可以是L 或mL ,但必须注意保持分子、分母中单位的一致性。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注意事项见上面第5点。

)①恒温、恒容时:p p n n 1212=,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V V n n 1212=,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③恒温、恒容时:ρρ1212=M M rr,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5)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总)容器的体积=m V(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r 的计算。

①M M A a M B b r =⋅+⋅+()%()%…其中M (A )、M (B )…分别是气体A 、B …的相对分子质量;a%、b%…分别是气体A 、B …的体积(或摩尔)分数。

②M r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g)(mol)11、溶液的pH 值计算公式(1)[]pH c H =-+lg () 若c H mol L n()/+-=10,则pH n =; 若c H m mol L n()/+-=⨯10,则pH n m =-lg注意:为溶液中H +的总浓度(2)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与()c OH -总是相等的,即: c H c OH 水水()()+-= (3)任何水溶液中,水的离子积K W =注意:指溶液中H +的总浓度和OH -的总浓度的乘积常温(或25℃)时: ()c H c OH()+--⋅=⨯11014(4)n 元强酸溶液中c H n c ()+=⋅酸;n 元强碱溶液中()c OHn c-=⋅碱12、烃的分子式的确定方法(1)先求烃的最简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再依(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n =相对分子质量,求得分子式。

注意技巧:①原子个数之比若不能简单处理成最简整数时,应用较小数作为除数,将一项变为1,若另一项还不是整数时,再同时扩大一定的倍数,即可找出最简式。

②当最简式中H 已饱和,则有机物的最简式即为分子式。

(2)商余法: ①知相对分子质量,M 则→12相对分子质量商为C 原子数,余数为H 原子数。

注意: 一个C 原子的质量=12个H 原子的质量; 一个O 原子的质量=16个H 原子的质量=一个CH 4的质量②知耗氧量A ,则x A ==5.1 分子式为(CH 2)x注意:一个C 耗氧的量=4个H 耗氧的量;若增加一个氧则增加2个H 或增加0.5个C ,即分子式也可以为:(CH 2)x ·(CO 2)a ·(H 2O )b ③知电子总数B ,则b a B (5).1== 分子式为(CH 2)a H b注意:一个C 电子的数目=6个H 电子的数目; 一个O 电子的数目=1个C H 2 电子的数目13、依含氧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求算其分子式的方法,所得的商为x ,余数为y 。

(注意:1个原子团的式量=1个O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6)14、有关多步反应的计算 有关公式:物质纯度=%100))⨯g g 不纯物的质量(质量(不纯物中所含纯物质的原料利用率(或转化率)=原料的损失率投入原料量实际参加反应的原料量-=⨯1%100 产率=%100⨯产品理论产量产品实际产量说明:①多步计算需把各步反应方程式逐一列出,然后根据各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一步计算即可;②生产过程中各步的转化率、产率可累积到原料或产物上;③原料或中间产物中某元素的损失率可转化为原料的损失率;④原料损失率、中间产物的利用率、产率、转化率、损失率、吸收率等也可按一定方式转化为原料的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