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偏低与红细胞增多症的关系
红细胞增多症造成血糖假性降低分析

红细胞增多症造成血糖假性降低分析梁文彬【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增多症造成血糖假性降低原因,将10例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跟10例红细胞正常人,肝素锂抗凝血液标本即刻离心检测,然后放置0.5h、1h、2h,测定各时段的血糖值.结果 0.5h 后,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糖下降速度远远高于红细胞正常者.结论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标本检测血糖应即时,最慢应在抽血后0.5h 内完成血糖测定以保证血糖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010)004【总页数】2页(P107-108)【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血糖;放置时间【作者】梁文彬【作者单位】梅州市梅州中医医院,广东,梅州,5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采集用湖南省浏阳ā医用仪器厂生产的一次性肝素锂抗凝真空管,对20例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红细胞正常者,进行静脉采血5cm,并分别记录采血时间。
1.2 生化分析仪日本生产的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试剂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生产的试剂和质控血清及校准品。
1.4 方法将采集的20份肝素锂抗凝血液标本即刻用离心机以35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清。
质控血清及校准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上机对血糖(HK法)进行校准及质控,即时分别对各标本进行血糖测定(HK法),做好记录,然后将各标本加盖后室温储存。
再分别于相应的0.5h、1h、2h、对血糖上机测定,并做好记录。
2 结果2.1 见表1~表2。
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糖值随放置时间明显加快下降速度,2h后已超过得50%,红细胞正常者血糖值随放置时间下降速度较慢。
2.2 见表1~表2。
不同放置时间红细胞正常者血糖值在0.5~1h间下降速度并不快,约为1.9%;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糖值在0.5h后加快下降速度,1h已下降了22% ,表1在各个时段血糖值下降率明显高于表2。
已经大大超过了实验室方法学允许误差。
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

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发生在血糖水平过低的情况下。
血糖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对于身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低血糖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一、低血糖的原因1. 长时间不进食:长时间不进食会导致血糖水平下降,特别是在饭后过长时间没有进食。
2. 过量用药:某些药物,如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会导致血糖水平过低。
如果使用这些药物后没有及时进食,就有可能引发低血糖。
3. 饮食不均衡:过多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和白面食品)摄入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然后迅速下降,引发低血糖。
4. 长时间剧烈运动:长时间剧烈运动会消耗大量的血糖,导致血糖水平下降。
5. 酗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血糖水平下降。
6. 糖尿病并发症:某些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导致低血糖。
7. 其他原因:某些疾病、内分泌失调、胃肠手术等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二、低血糖的预防1. 规律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每天定时进食,避免长时间不进食。
饮食应均衡,包括蛋白质、脂肪和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和蔬菜。
2. 合理用药:如果患有糖尿病或其他需要用药的疾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
避免过量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并在用药后及时进食。
3. 控制饮酒:限制饮酒量,避免过量饮酒。
如果有酗酒问题,应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4. 合理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但要避免过度运动。
在运动前后,应及时进食一些含有蛋白质和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保持血糖稳定。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糖异常。
6. 糖尿病管理:如果患有糖尿病,应积极管理疾病,控制血糖水平。
定期咨询医生,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7. 注意疾病管理:对于存在其他疾病的患者,如胃肠手术后的患者,应密切关注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8. 紧急处理:如果发生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出汗、心悸等,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低血糖对身体的影响及其长期风险

低血糖对身体的影响及其长期风险血糖是人体能量供应的重要指标之一,低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低,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长时间禁食或低血糖素的使用者。
虽然低血糖在短期内可能引起的不适感相对较轻,但长期而言,低血糖对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和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1. 低血糖的影响低血糖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能量供应不足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低血糖意味着能量供应不足。
如果能量供应不足,人体会出现疲劳、乏力等症状,并且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1.2 脑功能受损大脑对葡萄糖的依赖性较高,如果葡萄糖供应不足,脑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支持其正常功能。
轻度低血糖可能导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重度低血糖甚至可能引发昏迷、抽搐等严重并发症。
1.3 情绪波动低血糖还会引起情绪波动,出现焦虑、易怒、情绪低落等表现。
这是因为低血糖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而影响情绪的平稳。
2. 低血糖的长期风险尽管低血糖在短期内可能引起的不适感较轻,但长期低血糖对身体健康带来的潜在风险是值得关注的。
2.1 神经系统损害长期低血糖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
研究表明,长期低血糖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
2.2 心血管疾病低血糖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长期低血糖会引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2.3 糖尿病控制困难糖尿病患者是低血糖的高危人群,长期低血糖可能导致糖尿病的控制困难。
过度控制血糖水平,使其过低,不仅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还可能导致血糖反弹,使血糖水平波动加剧。
2.4 营养不良低血糖可能导致摄食不足,进而引发营养不良问题。
长期低血糖会使人食欲不振、口干、恶心等,从而影响食量和营养摄入。
3. 预防和处理低血糖为了预防和处理低血糖,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3.1 规律进食定时进食是预防低血糖的重要措施。
尽量保持三餐规律,避免长时间禁食或过度饮食减少葡萄糖摄入。
低血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低血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低血糖(hypoglycemia)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过低。
低血糖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包括以下几个常见的原因:
1. 错误的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如胰岛素和胰岛素释放促进剂)可以导致血糖水平过低,特别是在剂量或使用时间不当的情况下。
2. 长时间未进食:长时间不进食或饥饿状态会耗尽体内储存的葡萄糖,导致血糖水平下降。
3. 酒精摄入过量:酒精会干扰肝脏释放和合成葡萄糖的过程,导致低血糖情况。
4. 肥胖手术后:肥胖手术后,消化系统的改变可能导致饭后低血糖。
5. 肝脏疾病:肝脏在调节血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某些肝脏疾病会干扰这个过程,导致低血糖。
处理低血糖的方法包括:
1. 葡萄糖补充:饮用含糖饮料、进食含有快速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果汁、葡萄糖片等),可以迅速提高血糖水平。
2. 进食平衡饮食:平时要保证膳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时间不进食。
3. 定期监测血糖:如有低血糖的症状,定期测量血糖水平,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 调整药物剂量:如果低血糖是由于胰岛素或其他药物引起的,可能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或时间。
5. 注意酒精摄入:限制酒精的消费,以免干扰血糖调节的过程。
6.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低血糖症状严重或反复发生,应及时咨询医生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严重的低血糖情况可能会需要紧急处理,如使用葡萄糖凝胶、皮下注射葡萄糖或其他急救措施,应尽快就医处理。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及答案实验诊断学★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答: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线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元婴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2.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答: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3.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答: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聚集而成.②.染色质小体:是核的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膜的残余物.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4.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答:1.急性感染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某些传染病7.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他如糖尿病,8.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9.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10MPV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增加多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时造血功能恢复的主要表现.减低多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12.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原因?答:1.血浆中的各种蛋白的比率改变2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红细胞减少时血沉加快.球形红细胞增多.血沉减慢.答: 1.各种炎症性疾病: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3.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性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15..试述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检测的临床意义。
低血糖的原因及危害

低血糖的原因及危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低血糖带来的不适,但对于低血糖的原因以及它可能造成的危害,却未必有清晰的认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低血糖这个看似常见却又不容忽视的问题。
低血糖,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来维持血糖的稳定,以确保各个器官和组织能够得到足够的能量供应。
然而,当某些因素干扰了这个平衡,就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饮食不规律是一个常见的因素。
如果长时间没有进食,或者进食量过少,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葡萄糖,就容易引发低血糖。
比如,有些人因为工作忙碌而忘记吃饭,或者为了减肥过度节食,这些都可能给低血糖埋下隐患。
其次,剧烈运动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在运动过程中,身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没有提前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或者运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血糖的消耗速度超过了生成速度,就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特别是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如果在使用降糖药物后没有合理安排运动,低血糖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药物因素也是引发低血糖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过大,或者用药时间不当,都可能导致血糖过低。
此外,某些其他药物,如磺胺类药物、水杨酸类药物等,也可能影响血糖的代谢,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肝脏和肾脏疾病也可能与低血糖有关。
肝脏是储存和释放葡萄糖的重要器官,如果肝脏功能出现问题,如肝硬化、肝衰竭等,可能会影响葡萄糖的合成和储存,从而导致低血糖。
肾脏在调节血糖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肾脏疾病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代谢和清除,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是低血糖的“罪魁祸首”之一。
比如,胰岛细胞瘤会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导致血糖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会影响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血糖的调节。
除此之外,饮酒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酒精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作用,尤其是空腹饮酒或者大量饮酒后,容易出现低血糖。
外周血检查报告

外周血检查报告概述外周血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疾病风险。
本报告将对外周血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以便对您的身体健康进行评估。
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处。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参考范围为130-175g/L,女性为120-155g/L。
若血红蛋白值偏高,可能表明您体内有一定程度的脱水或红细胞增多症;若血红蛋白值偏低,可能与贫血等相关。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衡量指标,用于评估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为4-10×10^9/L。
若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您体弱,免疫反应过敏或存在感染;若白细胞计数偏低,可能与免疫功能下降或骨髓抑制等相关。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衡量血液凝固功能的指标之一,对于止血非常重要。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9/L。
若血小板计数偏高,可能与骨髓异常、感染或缺铁性贫血相关;若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与骨髓疾病、贫血、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相关。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评估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指标,反映了氧气运输的能力。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为4.0-5.5×10^12/L。
若红细胞计数偏高,可能与缺氧、红细胞增多症或某些疾病相关;若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与贫血、出血或某些疾病相关。
生化指标肝功能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
ALT和AST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若酶值升高,可能与肝炎、肝病或饮酒过度等相关。
TBIL是评估胆色素代谢的指标,若升高,可能与胆道梗阻、肝炎或肝功能异常相关。
ALB是血浆中重要的蛋白质成分,若降低,可能与肝病、肾脏疾病或营养不良相关。
肾功能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以及尿酸(UA)。
快速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浅谈

快速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浅谈我国现有糖尿病约5000万人,约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120万人的数目递增。
快速血糖仪作为糖尿病监测不可缺少的仪器,已经在广大糖尿病患者中普及开来。
但在许多病人甚至在一些缺乏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中,也存在着检测不准确的问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的观察。
我们经过长期的临床试验,总结出一些正确使用快速血糖仪的方法及使用的注意事项,可供大家参考。
1.仪器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步骤各种血糖仪的操作都大致相同,患者一定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熟练掌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
1.1血糖仪和试纸要匹配,使用新开包装的试纸时,一定先输入正确的试纸编号。
1.2使用快速血糖仪要注意是滴血型还是吸血型;滴血型的血糖仪就将一滴饱满的血滴滴到试纸的测试区后将试纸插入仪器等待结果,注意不要追加滴血;用吸血型的仪器,将血吸到试纸专用区域后等待结果,应注意吸血后等待的时间,否则均可引起测量不准确。
1.3检测时挪动试纸条,有些血糖仪在检测时发生移动或倾斜均会影响检测结果,这些细节方面应多加注意。
2.正确的采血方法2.1用75%的酒精消毒左手无名指指腹待干,根据手指表皮的厚度用自动采血笔以足够深度刺入,自然流出足量血液并进行测定。
2.2临床试验表明,为保证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的准确性,我们宜采用自然流出法进行指端采血,而在取血过程中若过分进行按摩和用力挤血,均可使血糖值出现假性偏低[1]。
过度的按摩取血部位会使血管扩张,捏压阻止了静脉血回流,使毛细血管内的压力增高,促使组织液渗出;挤压会挤出组织液,这些因素都会使血糖测定的值偏低。
2.3取血量的不足也会导致测定结果的不准确。
如遇末梢血循环不好的患者不适合用本法测定血糖值[2]。
3.血糖仪的校准3.1血糖仪在下述情况时应校准:第一次使用时,每次使用新的一瓶试纸时,怀疑仪器或试纸出现问题时,血糖仪摔跌后。
3.2校准血糖仪是使用已知浓度的模拟血糖液。
模拟血糖液在开瓶后3个月内有效,不宜储存在温度超过30℃的环境下,也不宜冷藏或冷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糖偏低与红细胞增多症的关系
*导读:G-6-PD活性异常增高使得更多的红细胞参与磷酸己糖旁路代谢,产生较高浓度的还原型辅酶Ⅱ,使红细胞不容易氧化破坏,延长了红细胞寿命。
因此,能较长时间消耗葡萄糖,使血糖值持续降低。
……
血糖(Glu)检测恐怕是检验科中最古老、最成熟的项目之一,如果一个现代化的医学实验室,连血糖都测不准,恐怕只能关门大吉了。
“不过,还真有人怀疑过我们实验室的血糖结果不准。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石油医院检验科史连义向记者讲述这样一则案例:去年7月的一个下午,临床科室的王大夫找到他,讲述科室一名患者连续3天的血糖检查结果总是在3.1~3.5mmol/L,低于正常参考值(3.9~6.1mmol/L),但该患者却无任何低血糖的表现。
“是不是你们的检测系统出了误差?”王大夫言语中充满了质疑。
史连义心想,既然王大夫亲自上门沟通,一定要用事实告诉他,我们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是准确的,没有错误。
接下来,史连义与王大夫一起查看了仪器上的质控图,并打印出当日所有患者的Glu结果分布图,但两者都没有发现问题。
为了进一步证实实验室没有搞错患者的标本,史连义又将检
测后的标本找出来,让王大夫仔细查看。
因为实验室所用的是带分离胶的真空促凝血管,血样在原始的真空采血管中经过离心后,血清在凝胶的上层,红细胞在凝胶的下层,中间由惰性凝胶层隔开,并不需要将血清倒入另一个管中,并且每个试管上都有原始的标签,消除了多一道工序可能造成的差错。
就在拿着标本的时候,史连义眼前突然一亮,发现这个标本有些奇怪:离心后红细胞层怎么那么高?因为一般从输液管中取得的红细胞层都比较低。
那么,血红细胞层高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红细胞增多症?再检查患者的血常规结果,显示红细胞压积(Hct)为68%。
史连义心里盘算着:如果患者早晨7点抽血送至实验室,再到离心前需要时间约为1.5~2小时,那么高的Hct再加上7月份30
多摄氏度的高温天气,Glu大概要下降20%~30%,如此,这本身
的Glu应该在4.0~4.5mmol/L。
问题似乎找到了。
史连义电话通知护士,明天再重新抽血后,立即送检,不要等待服务中心的人员过来收标本。
第二天,患者的Glu结果出来了,为4.4mmol/L,属于正常值。
护士一脸疑惑问道:以后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办?
“一方面要服务中心人员及时送检,另一方面恐怕也要特事特办。
”史连义说,影响血糖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标本采集的
时间、检测方法的性能、离体后葡萄糖的酵解,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血液离体后葡萄糖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