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培训内容
食堂员工卫生防疫知识培训内容

食堂员工卫生防疫知识培训内容
1. 法律法规:确保食堂员工了解和遵守国家相关食品卫生法规,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2.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员工需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如果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 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员工如何正确保存食物,避免交叉污染,正确处理过期和变质食品,以及如何正确清洗和消毒设备和餐具等。
4. 个人卫生习惯:员工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和口罩等。
5. 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员工如何识别和预防传染病,包括新冠病毒等,以及在出现疫情时的应对措施。
6. 安全操作规范:员工需要学习并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如正确使用设备、避免烫伤和滑倒等。
7. 应急处理:培训员工在出现食品卫生事故或疫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及时报告、配合调查、做好隔离和消毒等。
通过以上的培训,食堂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执行相关的卫生防疫知识,以确保食堂的食品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内容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内容学校食堂作为学生们获取营养的重要场所,其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学生们的饮食安全和健康,学校食堂经常进行从业人员培训。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的内容。
一、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食品安全是学校食堂管理的核心。
从业人员需要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食品的储存和保鲜方法、食品中毒的预防和处理、食品安全法规等。
通过培训,从业人员能够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做到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的操作规程,确保学生们的饮食安全。
二、卫生操作规范培训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卫生操作规范,确保食材的安全和卫生。
培训内容包括清洗食材的方法、餐具的消毒程序、工作服和工作区的清洁等。
通过培训,从业人员能够规范操作,保持食堂整洁,为学生们提供安全卫生的餐饮环境。
三、营养知识培训学校食堂的饮食结构和食品搭配对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从业人员需要了解学生的饮食需求及其对营养的需求,掌握合理搭配食品的方法。
培训内容包括学生饮食健康标准、膳食结构、常见营养不良和应对措施等。
通过培训,从业人员能够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为学生们提供均衡营养的餐食。
四、突发事件处理培训学校食堂需要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如食品中毒、食物过敏等。
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应对处理方法。
培训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急救知识和应急预案等。
通过培训,从业人员能够快速反应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学生们的安全。
五、服务礼仪与沟通培训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礼仪和沟通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就餐环境的营造、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技巧等。
通过培训,从业人员能够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六、厨师技能培训学校食堂的厨师是提供美味食物的核心。
厨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烹饪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提供多样化的菜肴。
培训内容包括烹饪技巧、刀工和烹饪方法等。
通过培训,厨师们能够不断提升技能,提供美味可口的餐食。
综上所述,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涵盖了食品安全知识、卫生操作规范、营养知识、突发事件处理、服务礼仪与沟通以及厨师技能等多个方面。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哪些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哪些学校食堂是学生们每天必须光顾的地方,食堂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直接关系到学生们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因此,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内容。
一、食品安全知识首先,食堂从业人员需要了解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
包括食品的安全储存、加工、烹饪和配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还需学习食品安全的标准、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规定,确保食品安全达标。
1. 食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3.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4. 食品存储环境要求5. 食品加工处理卫生标准6. 食品烹饪卫生操作规范7. 食品配送过程安全管理二、饮食营养知识在食堂的工作中,从业人员需了解各种饮食营养知识。
包括不同食材的营养价值、饮食搭配的原则,以及各种人群的营养需求。
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为学生们提供健康营养的餐饮服务。
1. 主食、蔬菜、水果等食材的营养价值2. 饮食健康搭配原则3. 常见营养不良症状及预防措施4. 儿童、青少年、老人等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5. 食物过敏及特殊饮食需求三、餐饮服务礼仪食堂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需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因此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礼仪素质尤为重要。
餐饮服务礼仪培训包括以下内容:1. 服务态度和言行举止规范2. 餐桌布置和清洁规范3. 就餐礼仪和服务技巧4. 处理投诉和纠纷的方法5. 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6. 自我形象管理四、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在食堂工作中,安全卫生管理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
食堂从业人员需要了解各项安全卫生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食品安全和工作环境安全。
1. 食堂卫生标准和规范2.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3. 食堂设备的清洁与消毒4. 废弃物处理和垃圾分类5. 突发事件处理和应急预案五、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食堂从业人员通常需要在一个团队中协作工作,因此团队合作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
此部分培训包括团队协作技巧、沟通技巧、冲突管理、领导力培养等内容。
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制度(4篇)

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制度幼儿园食堂的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制度是为了保证食堂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卫生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食堂食品安全卫生,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具体培训内容如下:1.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包括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的储存、加工、制作和配送等环节的卫生要求,以及食品中毒的预防措施等。
2.个人卫生知识培训:包括个人卫生习惯培养、手部卫生、个人形象和穿戴要求等。
3.食品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包括食品的存放、储存、烹饪、加工、出售等环节的操作规范,如食材的清洗、切割、烹饪温度和时间控制等。
4.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培训:包括食品中毒的危害和预防、食品安全隐患的检查与排查、事故处理的应急措施等。
5.儿童饮食知识培训:包括儿童的饮食健康指导、食物过敏的预防措施、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均衡和合理安排等。
培训方式可以采用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邀请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也可以通过线上培训或内部培训组织进行。
同时,要建立健全培训记录和考核评估机制,确保培训效果。
培训的周期和频率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建议定期进行培训和评估。
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制度(2)幼儿园食堂是为幼儿提供膳食的场所,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食堂从业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上岗卫生知识培训。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培训制度中的内容:1. 食品安全知识:包括食品的储存、处理、加工、烹饪、保温、消毒等环节的卫生要求,以及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毒素等致病因素的防控措施。
2. 个人卫生知识:包括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个人卫生要求,如佩戴工作帽、无菌手术衣、口罩等防护设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
3. 环境卫生知识:包括食堂的清洁与卫生要求,如定期清洁空气、地面、墙面、厨具等,以及垃圾处理、杀虫灭鼠等环境卫生措施。
4. 营养均衡知识:包括了解幼儿饮食需求,合理配置膳食,了解不同营养素的作用和来源等。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培训内容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培训内容
1. 前言
本文档旨在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提供卫生培训内容。
正确的卫生操作是确保食品安全和预防食物传播疾病的关键。
通过遵守以下培训内容,从业人员可以提高对食品卫生的认识,确保食堂食品符合卫生标准。
2. 培训内容
2.1 基本卫生知识
- 清洁和卫生的定义和重要性
- 食品传播疾病的原因和危害
- 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包括洗手和健康状态的维护
2.2 卫生操作指南
- 食品存储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 食材的正确处理和准备方法
- 厨房设备和工具的清洁和消毒方法
- 餐具和餐桌的清洁和消毒方法
2.3 食品安全监控
- 监测食材的质量和新鲜度
- 理解食品过期日期和标签的含义
- 执行温度控制和存储要求
- 进行食品样本采集和送检的程序
2.4 废物处理和环境卫生
- 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方法
- 厨房和用餐区域的日常清洁和消毒
- 病虫害控制和预防措施
3. 培训方法和评估
为了确保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能够有效掌握卫生培训内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通过面对面的培训课程进行授课
- 使用音频、视频和图形辅助材料进行培训
- 提供练题和案例分析以测试学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应定期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例如通过知识测试、观察实
践场景以及收集学员反馈等方式,以检查培训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培训内容。
4. 结论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培训内容的合理设计和实施对确保食堂
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基本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从业人员能够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和安全的饮食服务。
餐厅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培训内容

餐厅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培训内容
餐厅食堂从业人员是直接接触食品并且与广大消费者直接交流的重要角色。
因此,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与卫生行为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餐厅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培训的内容:
1. 食品安全法知识
培训首先介绍了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性以及从业人员应该遵守的相关规定和法律责任。
2. 餐厅食品卫生标准
介绍了餐厅食品卫生标准,包括环境卫生和操作卫生两方面。
详细地讲解了如何正确地消毒、储存食品以及如何保证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3. 个人卫生和穿戴要求
从业人员必须穿着整洁、干净的工作服和鞋子,务必不留头发
或假发在食品中,保持经常洗手,并且戴着头套、口罩和手套。
4. 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语言能力
除了卫生方面的培训,还应该培养正确的服务态度和语言能力,以提升餐厅食堂从业人员的形象和服务水平。
餐厅食堂从业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培训内容,将所学应用于工作中,并加强日常的卫生习惯,以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公共卫生。
社区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培训内容

社区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培训内容为了确保社区食堂的卫生与食品安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培训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介绍社区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培训的内容。
培训内容一:基本卫生要求- 了解卫生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卫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 环境卫生:如何确保食堂环境的清洁、整洁和卫生。
- 手部卫生:正确洗手流程、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的方法。
- 餐具卫生:餐具的清洗和消毒方法,避免交叉污染。
- 废弃物处理:正确处理餐厨垃圾、废弃食材及使用过的清洁用品。
培训内容二:食品安全与卫生- 食品贮存与保鲜:正确存放食材、使用保鲜措施,防止食材变质。
- 食品加工与烹饪: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包括清洗、切割、烹饪温度等。
- 食品标识与追溯:了解食品标识的重要性,了解食品追溯体系的基本原理。
培训内容三:食品安全检测与应急处理- 检测卫生指标:研究常见的食品安全指标检测方法和操作步骤。
- 食品中毒应急处理:如何应对食物中毒事件,包括病人就医、报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等措施。
-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培训内容四:个人卫生和健康- 个人卫生惯:培养正确的个人卫生惯,如摘戴手套、穿戴工作服等。
- 健康状况管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掌握就医流程。
培训内容五: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 食堂规章制度:了解社区食堂的规章制度,遵守各项规定。
- 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服务态度,维护食堂形象和顾客满意度。
以上内容为社区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培训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实践能力,确保食堂的食品安全与卫生。
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内容

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内容一、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食堂从业人员需要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食品的储存、加工、烹饪和销售等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害,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中毒的预防和应急处理、食品卫生与个人卫生、食品留样和追溯等方面的知识。
二、食品卫生操作规范培训。
食堂从业人员需要掌握食品卫生操作规范,包括食品加工、烹饪、储存、餐具清洗消毒等环节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培训内容包括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与消毒、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个人卫生要求、食品储存环境的卫生要求等方面的规范。
三、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培训。
食堂从业人员需要了解食品安全风险的种类和防控措施,包括食品中毒、食品变质、食品添加剂超标等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方法。
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的种类、食品安全风险的防控策略、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四、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培训。
食堂从业人员需要树立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明确自身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尽职尽责,保障食品安全。
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责任的主体和客体、食品安全责任的法律规定、食品安全责任的追究等方面的知识。
五、食品安全知识检测与考核。
食堂从业人员需要定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检测与考核,以检验培训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确保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和落实。
检测与考核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食品卫生操作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六、食品安全培训记录与档案管理。
食堂从业人员需要做好食品安全培训记录与档案管理,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以备查验和监管。
七、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培训。
食堂从业人员需要参与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培训,学习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提高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食品安全。
以上就是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严格执行,确保食品安全,保障食客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培训
内容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大兴小学食堂工作人员培训
2018年3月11日
一、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卫生知识
1、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操作时不得吸烟。
2、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
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应消毒。
3、操作直接入口食品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况时应洗手:开始工作前;上厕所大小便后;处理生食物后;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擤鼻子后;处理动物或废物后;从事其他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4. 个人卫生“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四不”: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不吸烟。
二、环境卫生要求
1、每天营业结束后应及时打扫地面、台面,不留死角。
有条件的做到专人打扫。
2、在产生蒸汽的房间,要有良好的排风装置并正常使用,防止墙壁、屋顶发霉、脱落、滴水造成食品污染。
3、厨房内产生的废料、废弃物或餐具中残留的食品等各种垃圾应存放在带盖的垃圾桶内,并及时清理运走。
4、废水池、明沟内的食物残渣等要重点清理。
5、防蝇防鼠
(1)消除室内外各种滋生条件,妥善存放、及时清运垃圾,特别要注意打扫卫生死角。
(2)使用杀虫剂时必须特别注意防止污染食品,应把食品移走,放入冰箱或其他隐蔽的地方。
已被杀死的昆虫要及时清扫,防止混入食品中。
三、采购要求
1、食堂采购食品原料时,应到大型农贸市场等规范场所进行采购。
2、要进行索证:索取供货商及生产厂家食品卫生许可证、散装食品检验合格证明、肉类产品兽医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豆制品送货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报告等有关证明。
3、采购食品原料时尽量索取购货凭证,做好采购记录,以备一旦发生食源性疾患调查和索赔之需。
购货凭证包括发票、收据或者其它凭证。
4、采购时进行相应的感官检验:定型包装查看标识是否完整;蔬菜、肉类等是否腐败变质等。
采购时还要做到定量采购:遵循用多少,采购多少的原则,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卫生。
四、食品储存要求
食品原料储存场地应由专人管理,食品贮存场所要清洁,不得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不得与个人生活用品同场所存放。
存放食品的场所要通风防潮,食品分类离墙离地存放,同一场所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食品在入库以前必须严格验收,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不得入库,验收后认真作好登记。
登记的内容包括品名、供货单位、数量、进货日期、感官形状和标签检查情况;食品出库时必须查验其感官形状和保质期;日常性查验应重点检查食品变质(包括霉变、腐败)等情况,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应及时进行处理。
食品储存应当分类分架、离地隔墙(至少15厘米),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同时要注意防鼠、防潮等。
五、粗加工及切配卫生要求
1、切配加工必须在专用操作台上进行。
切配加工后的食品原料应当保持整洁,放在清洁的容器内,并置放于货架或垫仓板上。
当天切配的食品原料应当天烹调加工;
1、加工前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肉制品、蔬菜、水产品分池清洗。
3、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4、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5、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
6、加工用容器、工具应生熟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7、荤、素食品原料的盛放容器和加工用具应严格进行区分,并有明显标志。
使用后应洗净,定位存放。
8、及时清理加工后的废弃物,并做好台面和地面的清洗。
六、烹调加工卫生要求
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2、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
3、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度。
4、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5、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
七、备餐及供餐卫生要求
1、烹调好的食品应当在备餐间存放。
烹调后至食用超过2小时的,应当在低于250C的条件下存放。
分餐应当在备餐间内进行,禁止在用餐场地、教室等场地分餐。
2、供应后剩余的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隔夜、隔餐的食品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供应食用。
八、留样
当日供应的各种菜肴(包括含馅的面制品)应当分别在冰箱内留样48小时,每种菜肴留样量为100-200克,并做好留样记录。
九、餐具、用具清洗、消毒
1、餐具、用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定位存放、保持清洁。
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
未经消毒的餐具、用具不得使用。
2、清洗餐具、用具必须在专用水池内进行。
煮沸蒸汽消毒、应保持温度100℃,作用10分钟,煮沸消毒时餐具、用具必须全部浸没在沸水中。
3、存放餐用具应使用密封的保洁柜,保洁柜用前应消毒。
4、已消毒的餐用具和未消毒的餐用具要分开存放。
十、餐具、工用具保洁
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后必须储存在专用的密闭保洁柜中备用,保洁柜应定期清洗,保持洁净,并有明显标记。
保洁柜内不得置放其他杂物或私人物品。
十一、应急措施
学校在食品加工、供应过程中或用餐者在用餐时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异常或有变质可疑时,经确认后,应立即撤收处理该批全部食品。
学校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应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中毒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